脖子上长了一根白毛项圈是心脏病吗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    日 10:04   来源: 广州日报   癌症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到去年年底,我国癌症每年新发病例为2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40万,在近30年间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性增长了37%,女性上升了44.76%,且处于最佳劳动状态的20至60岁者占到40%。   有专家指出,目前无论是专科肿瘤医院,还是综合大医院,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上都不够规范,有待探讨和改进;患者及家属在选择方案时,也存在过于消极和治疗过度两种不理性心态。   为改变目前肿瘤治疗中存在的混乱情况,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及中国抗癌协会三方联手组织专家为每个癌症病种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届时将在全国范围内公布,统一执行。文/本报记者李立志   脖子有肿瘤   肠子“替人受过”   听到这位病人的事情,记者都有点不相信。为病人考虑,我们姑且称他为老王。   借助PET———CT的检查,老王的病因目前已经完全确诊,甲状腺滤小细胞癌,据   专家介绍,这种癌症其实不算是恶性的肿瘤,只要及时发现,找到正确的   治疗方法,预后是十分良好的,而且很难复发。但老王现在的情况有点惨:记者见到他时,他走路一拐一拐地,医生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放疗,两年的时间,他的股骨已经被放射线完全掏空了,也就是说,老王屁股中根本没有骨头,之所以他还能走路,就只能靠着韧带组织在顽强地坚持。   老王两年多来是在一家大的肿瘤医院做的化疗。当时检查是肠腹部有癌细胞转移,肠内有息肉,于是化疗,一做就是两年的时间,总共八期。   记者采访了很多专家,他们都不愿意说“误诊”“医疗事故”这两个词,因为癌细胞是可以到处转移的,脖子上有癌肿,其癌细胞是有可能转移到腹部的。但这些专家都感到不解,发现癌细胞转移,而且肠内有息肉,如果是恶性肿瘤,做一个病理切片,是很容易查出是否有原发灶的,如果没有做病理切片就进行化疗,除非主治的医生是冒充的。专家感到不解的还有第二点,化疗竟然进行了八期。按照常规,化疗进行了两期,如果没有疗效,或者是疗效不明显,肯定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最令人不解的是,甲状腺滤小细胞癌这个病很容易确诊,只用常规的B超、CT,外加穿刺就基本能确诊。虽然这些专家不愿意说是误诊,但他们却大多承认,这其中肯定有不妥当的地方。   七成癌症患者遭遇不规范诊疗   辽宁抗癌协会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透露了一个数据,最新抽查统计表明,该省癌症规范诊治率仅为32.46%,不规范诊治率为67.54%。其中A级医院不规范诊治率为53.21%,B级医院不规范诊治率为66.49%,C级医院不规范诊治率竟高达96.69%。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诊断依据不确切,无病理和细胞学诊断,有的只凭影像学诊断就下结论,无TNM分类分期或分期错误。第二,未按TNM分期制订治疗方案,化疗用药不规范,无监测记录或记录不全。癌症诊治规范化质控标准的出台迫在眉睫。广东在这方面做得如何呢?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数据,但记者从采访的各位肿瘤专家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不规范现象令人忧心。   治癌症:十个医生十个方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对记者说,虽说治病的方法很多,对病情的了解会有一个过程,调整治疗方案是正常的医疗行为,但现在的问题是,病人在初诊时,如果一个癌病患者遇到十个医生,那就可能有十个不同的治疗方案……许多肺癌病人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医生那里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诊疗意见:内科医生建议化疗,外科医生倾向手术切除,还有的医生则建议介入治疗。这种情况导致了不少早期肺癌的病人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医生不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不拿出一个最合适的办法,反正在哪治都一样,只要能治好你就行了,这是治疗不规范的一种体现,有些医生主观性很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就得出治疗方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些医院从利益方面考虑,给病人打“包票”,说保证能治好,遇到自己不能治疗的病症不及时转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一种现象,现在不少医院都存在“跨科室”治疗的现象,这在癌症治疗领域更为突出。比如呼吸科、胸外科等都在做癌症的治疗,真正的肿瘤专科也在接诊,但来的病人一半以上都到了晚期。不专业的治疗再加上不科学的治疗方法降低了生存率。   不规范治疗影响生活质量   不规范治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的治疗应当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来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人不是机器,容不得反复折腾,一些癌症后期再选择放、化疗,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些治疗方法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一位家境富裕的陈女士体检时发现患有乳腺癌后,专家给她做了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后还做了放疗,放疗后接着又做了几个疗程化疗。但几个月后患者胸部CT发现纵隔内有肿大的淋巴结,医生认为转移的可能性大。但其家人不忍心就这样放弃治疗,坚持给她继续放、化疗,结果半年后患者体质越来越差……   2.社会压力导致医生进行“防御性医疗”。   如今的医疗官司越来越多,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一些医生遇到危险的病例,是能不做就不做,遇到有风险的区域和部位,能少动的少动,能不动的不动,以保证术中和术后“短期”内不出危险。   在检查确诊过程中,为了找到原发灶,一些医生会尽量地用高质量,高价位的设备仪器。以前面所说的检查甲状腺滤小细胞癌,只要普通的B超、CT、穿刺等就可以确诊,费用也只有几百元,但有的医生因为怕检查失误而引起纠纷,会要求患者多做检查。   3.某些医疗行为的随意性,想让你多活十年你就多活十年。   记者曾对一肺癌手术进行了采访,主治的医生告诉记者,切除癌变组织后,至少还要进行12项系统清扫工作,以防癌细胞转移,但一些医生只进行抽样清扫,因为系统清扫相当麻烦,病情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问题,但患者并不知情。所以,患者出院后一段时间再复发甚至死亡,其家属一般都会视为正常现象。从法律的角度看,医生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4.医生“恐吓性”医疗,患者只会听从。   不做手术就会癌变,癌变后就不好说了,如果有患者听到医生这样说,相信患者肯定是“唯医生之命是从”。但有时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   以子宫肌瘤为例,有医生习惯性地认为,最好是完全切除,如果不切除,就会发生癌变,往往不将其他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一一告知。而实际情况是,子宫肌瘤癌变几率仅为十万分之二十四。   九大癌症将有规范化治疗标准   据悉,为改变目前肿瘤治疗中存在的混乱情况,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及中国抗癌协会三方联手正在组织专家为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道癌、膀胱癌、淋巴癌、乳腺癌、鼻咽癌等九大常见癌症病种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将癌症分成早、中、晚三期,然后制定出全世界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实现规范化治疗后,病人无需增加经济负担,但生存率可提高15%。   专家说,癌症治疗在我国正规、快速发展时间并不长。   医学是实践科学也是经验科学,规范化方案可能只是相对应的,医学终归是以人为对象,一刀切也不现实,具体到具体病人时还要进行科学的个体化治疗。   癌症:规范治疗理性对待   专家介绍说,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其他手段治疗。应该强调肿瘤的综合治疗十分重要,几种治疗手段常综合使用。   1.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癌症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迄今仍是根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较早期的癌症外科切除后常能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如早期肺癌行肺叶切除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70%~80%。   2.内科治疗   约10%的癌症可用药物治愈或部分治愈。目前,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尚有困难,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超越了手术根治性切除的范围。同时,相当多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宜再手术,再放疗。这些患者均需要化学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   放疗是通过射线物理损伤治疗肿瘤的,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肿瘤如鼻咽癌通过放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多数实体瘤而言放疗仍然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4.其他治疗   包括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等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治疗正在出现多学科结合、融合的趋势,出现了很多的新方法、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宜综合治疗   其实大家都清楚,恶性肿瘤通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只能针对其发病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即需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另外,现有每一种肿瘤治疗方法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手术治疗能一次性消除尚未播散的局限性肿瘤,但多数情况单靠手术治疗不能控制复发和转移。放射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使许多肿瘤能得到治愈,而且它的应用受到解剖部位的限制比手术少。   绝大多数专家都认可,肿瘤的治疗应综合治疗。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叶酸维生素B 难防心脏病中风 --------------------------------------------------------------------------------    日 09:58   来源: 广州日报 B10版 据新华社电 挪威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叶酸和维生素B并不能防止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如果一起服用,甚至还可能对人体有害。 4749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被分成了4组,就心脏病新发病例而言,服用安慰剂、维生素B片或叶酸的小组都没有不同。但是在同时服用维生素B片和叶酸的小组中,心脏病和中风新发病例增加了20%。曾有研究显示维生素可降低血液中一种据说能导致心脏病的物质含量,因此发达国家的很多心脏病患者服用复合维生素片。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吃止痛药要勤测血压 转自广州日报   据《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报道,美国最近的一项大型研究指出:女性如果每天服用乙酰氨基酚类解热镇痛药,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可能翻倍。  该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的布莱翰妇女医院联合完成,调查了5000余名女性,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心脏协会高血压分册上,研究的参与者,斯蒂芬尼·劳霍恩指出:34~77岁的女性,每天服用400~5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类止痛药,其患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劳霍恩还指出,研究并不是想让慢性疼痛患者停药,而是想提醒服药者,服药期间要注意防范心血管病。休斯顿卫理公会德倍基心脏中心的巴兰坦博士建议,即使患者长期服用的是非处方止痛药,也要和医生保持联系,并定期测血压。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美国FDA发布公告:白加黑、百服宁“涉黑” --------------------------------------------------------------------------------/gb/content//content_2093382.htm    日 14:4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发布公告,指出超量服用右美沙芬,可能会威胁生命。而泰诺、日夜百服宁以及白加黑片等OTC感冒药中都含有这一成份。   昨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郑春元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的进展,今后会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监测。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杜文明博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右美沙芬是感冒药中的一种辅助成分,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来抑制咳嗽。如果单独服用且剂量很高的话,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可能造成死亡或者其他副作用,比如大脑损伤、失去意识和心律不齐等   美国目前已经有5名少年因过量服用粉状右美沙芬包装成的胶囊而死亡。   昨日,记者还联系到了泰诺的生产商———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泰诺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市10周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而目前,他们也没有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有关于更改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生产“白加黑感冒片”的东盛集团副总裁陶朝晖此前则表示,他们早在上月底就已经获悉此事,并且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处安全监督司沟通过。目前他们正密切关注此事,如果事态发展严重,他们将请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出面,做出相关公告。   生产日夜百服宁的施贵宝方面则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品牌感冒药当中,白加黑感冒片、泰诺、日夜百服宁的使用最广。   这几种药物基本稳占国内感冒药市场5成以上的份额。而国内感冒药市场几乎有50亿元的市场份额。在上海市场,日夜百服宁片和泰诺感冒片一直是感冒药市场的主导产品,两者合计占了上海感冒药43%以上的市场份额。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转贴]焦点:细菌耐药情况令人忧 《广州日报》 (日 11:25)
大洋网讯 也许有一天,一些普通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比如肺炎、肠炎、疟疾、结核病等等,将因为没有适合的药物而使医生束手无策。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自从青霉素这种最早治疗炎症的抗生素被发现并大规模使用以来,已经有无数人的生命因抗生素而得到挽救,但各种致病甚至致命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同时产生,致使某些抗生素的疗效逐渐下降。 不要以为这种情况离中国还远,而只在发达国家存在。恰恰相反,据有关人士推测,中国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甚至有可能是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近年来人们滥用抗生素使不少耐药性病菌在中国出现越来越多药物失去疗效当务之急是控制这一趋势上升 1985年在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的支持下,中国开始对抗生素类药品的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主任金少宏教授介绍,不但一些“老”抗生素,如某些种类青霉素,已经接近失效,即使用于临床时间并不长的“新型”抗生素,如沙星类和头孢类,对于某些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几十倍。 青霉素已接近失效 新药也好不了多少 武汉市同济医院的申正义教授是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在湖北省的负责人,2月份,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根据在省内几家大医院的监测,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沙星类抗生素的一种)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已达到50%以上。 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自全国收集的监测数据看,湖北省的情况并不是最严重的。1999年的报告(2000年的统计尚未完成)指出,一般大肠杆菌对沙星类药品的耐药性为54%,而从尿样本的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引起尿道炎),这一耐药性指标高达74%。除了大肠杆菌,在中国,其他许多病的耐药性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其中不乏针对一些比沙星类更为高档,被认为疗效更强的抗生素。 这就迫使此类患者不断使用品种更新,通常价格也更为昂贵的抗生素。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的王睿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几个相关数字:按照国外的一般情况,住院病人在使用抗生素方面的费用约为总费用的15%~30%,而在中国,这一项竟占到50%以上。在全国的药品经费中,抗生素也占到40%左右。 王教授分析说,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感染病发病率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耐药性问题突出,以及抗生素使用上的不合理。在一次调查中,王教授发现,在开给病人的抗生素中,有多达25%属于“不合理用药”,这种现象诱导了病菌耐药性趋于严重。 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的马越先生介绍了病菌之所以会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他说,除了一些天然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所有病菌的耐药都是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也就是说,病菌与抗生素接触的机会越多,产生耐药性的现象也就越普遍。 抗生素占药费5成 不合理用药太严重 使用了几十年的青霉素等“老”抗生素,耐药性上升属自然现象,但与之不同的是,在不应该使用抗生素,或者病情并不严重的情况下,仍然滥用抗生素,这种“不合理用药”现象会加快病菌耐药性的上升速度。反过来,也迫使医生不得不广泛使用新品种的抗生素。“恶性循环”导致中国的病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趋于严重。 耐药性上升增加的医疗支出还只是一个“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将导致“超级病菌”的出现,使普通的感染变成无药可治的绝症。 早在几年前,国际上的研究者就已警告,一种这样的“超级病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存在,抗生素的“末日”即将到来。 超级病菌已经出现 一旦发作不堪设想 MRSA就是因抗生素的出现而变异产生的,目前,除了价格不菲的“万古霉素”,任何常规抗生素对它都已失去疗效。 不幸的是,MRSA的危害对中国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警告。解放军总医院的王睿教授承认,她已经遇到过因MRSA而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且,现在这种病例已经达到“不罕见”的程度。 根据解放军总医院在本院的监测,MRSA在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已经占30%,而在上海的调查显示,比例也相当高。它有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炎症、败血症和伤口化脓不愈,一但发作,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抗生类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没有发现炎症,医生不会给患者使用任何抗生素。即使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也要首先检查是哪一种病菌导致的感染,再决定使用何种抗生素。而且,如果常规抗生素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就不会使用所谓“新型”药品。 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患者和某些医生盲目相信越新、越贵的药就越好,在病情并不严重,甚至根本没有炎症的情况下就使用所谓“特效”、“广谱”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很快上升,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抗生素的疗效已经大大降低。 盲目相信贵药新药 导致疗效大大降低 一些来中国的外国医生对于这种用药“习惯”感到大惑不解。 王睿教授认为,目前国内的抗生素品种非常繁多,即使是部分医生,也难以掌握所有抗生素的药性,时常发生“误用”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医治体制上的缺陷。 王教授举例说,二十世纪80年代,沙星类药品作为一种“广谱”性抗生素上市的时候,各种病菌对其都特别“敏感”,耐药性几乎为零,因此,许多医生都开始使用。也正因如此,才造成沙星的耐药性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上升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而且,一些新一代的沙星类药物,由于属于同一种类,所以虽然才刚刚上市,耐药性就已很高。 据解放军总医院在院内的统计,1995年,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就已达到50%,而1999年,进一步上升到了74.9%。而属于刚上市的曲伐沙星,耐药性已经高达67.4%。 头孢类抗生素也作为一种特效药出现不久,但目前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已达50%左右,而在不久前,还只有30%多。王教授说,这种药品在很多时候竟被用于治疗感冒。 其实头孢对感冒并没有多大疗效,反而诱使病菌耐药性上升。饮食中的“食源性污染”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原因。 抗生素不但用于人,而且已经被用于牲畜的饲料添加剂,作用是防止疾病,并促进牲畜生长。而当人类食用了这些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肉制品,就会致使体内病菌耐药性上升。研究表明,在低剂量的抗生素环境中,病菌耐药性的上升速度反而更快。 饲料添加剂喂牲畜 肉制品内含抗生素 目前,在畜牧业用的抗生素也包括了沙星类。 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的马越先生介绍,有统计数字表明,丹麦每年用于畜牧的沙星药品为500公斤,其牲畜存栏数为中国的十分之一,所以按同等用量,中国用于畜牧业的沙星应为5吨。但实际情况是:根据已掌握的数字,中国每年用于畜牧业的抗生素为6000吨,其中约500吨至1000吨为沙星类。 美国在这方面使用的抗生素比中国多一些,约为1万吨,但其畜牧业规模应该比中国大许多。丹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将抗生素残留量作为一个检疫项目,而在中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抗生素不但用于饲料,还被用于鱼塘的消毒剂。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将与卫生部及农业部有关部门协作进行“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的调查。以揭示由于家禽和猪、牛等饲养中使用抗生素对人的影响和威胁。 耐药性病菌一旦出现,往往会在广大人群中进行传播,致使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一旦耐药病菌出现,就几乎不可能消灭。比如,如果要消除已有的耐青霉素、沙星的病菌,需要人类彻底不再使用这两种药物,而且时间长达100年。 所以,控制其上升趋势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几乎是惟一可做的事情。(据《中国新闻周刊》)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1000个子宫,都非切不可吗? -------------------------------------------------------------------------------转自:    日 10:14   来源: 广州日报A3版 神奇的手术刀给了无数患者生存的希望,但是,在某些医生手中,这些手术刀却过于冷冰冰。陈安摄   得了子宫肌瘤可保守治疗亦可切子宫———“切掉吧”;得了尿毒症可做腹透也可做血透———“血透吧”;明明无特殊需要,医生却引导你剖腹产;明明照B超就可以查出的血管瘤,医生大笔一挥让你去做CT……近日,记者从广州各大医院的专家口中,“掏”到了目前普遍存在于医疗行业中的“内部秘密”———出于医生的种种“偏爱”,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在其有意或无意的隐瞒中,被剥夺了起码的知情权。   目前医疗行业中这种对病人知情权的漠视,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除经济利益驱使外,也有医生的心理因素。一些青年医生急于想多点实践出成果,往往偏爱“动手术”的方案;一些医生则出于对病人的反复询问和举棋不定感到不耐烦;也有医生提出,让病人知道得太多,也许会因其不接受而错失治疗时机。   有专家表示,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中,一直缺乏让医生打破这种“隐瞒”惯例的动力。他们呼吁,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亟须打破。   策划/江小川 文/本报记者邱瑞贤、黎蘅   偏爱手术 生个肌瘤子宫全切掉   切除子宫 很多全宫切除手术本无必要   对于子宫肌瘤,目前广州女性听得最多的治疗方法就是“全宫切除”。据来自广州某三甲医院的统计,每天的全宫切除手术多达五六例,粗粗算下来,这个医院妇科一年要切掉1000多个子宫!   记者在另外几家规模相对小一点的三甲医院了解到,这些医院平均每天也有2~3例全宫切除手术,每月约有七八十例,接受手术的病人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女性。   一位资深妇产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其实相当一部分“全宫切除”手术根本没必要,但是不少医生都习惯性地认为,得了子宫肌瘤,子宫大于妊娠两个月就该全切。“手术前医生大多会对切除后的副作用‘轻描淡写’,医患信息不对称,最终使病人作出错误的决定。”   切除子宫后更年期会提前   更大的问题是,医生在建议病人全宫切除的同时,往往不将其他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一一告知。正常的做法是,只有当这些方法都行不通时,最后才考虑全宫切除。“因此,全宫切除应该是在这些方法都不奏效,或者病人无法接受时不得已的选择。”专家说。   另一位妇产科专家对记者表示,很多女性之所以听从医生的建议接受全宫切除,主要是担心子宫肌瘤的复发和癌变。而实际情况是,子宫肌瘤癌变几率仅为十万分之二十四。而女性一旦失去了子宫,会导致更年期提前,会影响夫妻生活,8~10年后,没有了子宫的女性可能会出现体内器官的脱垂,出现尿失禁或者胃下垂等疾病。“但是,能将这些情况向病人和盘托出的医生又有多少呢?”这位专家叹着气,摇了摇头。   剖宫产 有的城市剖宫产率高至70%   另一个说明医生们爱“动刀子”的例子是目前高得离谱的剖宫产率。据了解,我国每年新生婴儿2000万,约一半为剖宫产儿,有的城市甚至达到60%~70%。“这样的剖宫产比例简直高得不正常”,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专家指出,医学界提倡的剖宫产率应该控制在25%左右。   但目前很多医生在为产妇进行剖宫产之前并未给予她们正确指引。专家介绍,目前剖宫产率较高,原因除了难产,还包括产妇平均年龄增大、胎儿体重增加、产妇心理因素(害怕婴儿产伤)等。   原因:怕麻烦、追求经济利益   但是,在日常临床医疗过程中,产科医生也常常会碰见无任何相关指征的产妇要求“剖宫产”的情况,其所谓的理由就是怕痛或害怕产程中发生意外。   虽然这些提出剖宫产要求的孕妇并非人人都符合“开一刀”的指征,但随着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增多,医务人员宁愿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即使明知没必要仍听之任之,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更有个别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意无意误导产妇接受剖宫产。   其实,剖宫产作为人类自然生育的一种补充,虽然为解决难产及高危孕产妇的分娩问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手术创伤,对孕产妇可造成近期和远期的伤害,对婴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这一切,都有赖负责任的医生详尽、客观地向产妇说明,但目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医生实在太少了……”专家感叹道。   偏爱大检查 明明照B超即可偏让你照CT   除了对“动刀子”的特殊偏爱,医生们还有着对“大检查”的特殊偏爱。   按正常程序应先做便宜检查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检验科专家向记者透露,医疗检查就像不同的人穿不同尺寸的衣服一样,相应的病情采取相应“级别”的检查。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医生给病人开检查单时都“往大处开”,做“不必要的检查”的现象太普遍。   “而按道理,检验的一般原则是先从价格便宜的检查做起,先从损伤小的检查做起,能做B超的不做CT,能做CT的不做血管造影。”这位专家表示。   价格落差让“大检查”受宠   以肝脏的血管瘤为例,一般照B超就能看出来了,但是医生们往往大笔一挥,“照CT去吧”,压根不提可以照B超。“即使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也应该给病人提供起码的选择信息,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病人只知CT,根本不知B超为何物。”   事实上,检查单“往大处开”的做法真像医生所说“保险一点”吗?专家透露,从费用上来说,CT检查与B超检查的费用最高相差近30倍,一个普通的肝脏B超检查只需40元左右,而CT的价格则高达1400余元!   巨大的“价格落差”,也许才是医生们偏爱“大检查”的真正原因。   偏爱大设备 九成肿瘤病人无缘试用新技术   尿毒症九成不做腹透做血透   腹膜透析是国内外医学界广为推崇的尿毒症治疗方式,有肾内科专家认为,“腹透”应作为大多数透析病人的首选。   在香港、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腹透”和“血透”的治疗比例高达9∶1,而在内地,这一比例却刚好相反———1∶9。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更方便、经济和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腹透”在不少医院都遭到“冷遇”。在广东150余家二甲以上的医院中,绝大多数都有“血透”服务,而同时提供“腹透”的仅两成。   这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血透”的年综合治疗费用在6万~7万元,若引起并发症,治疗费会达近10万元;而“腹透”仅需4万~5万元,如果采取价格较便宜的国产腹膜透析液,则可低至2万~3万元,而这样一来,医院的收入就少得多。这种差别导致医院让很多尿毒症病人都彻底蒙在鼓里,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一种叫“腹透”的方案可以选择。   医院力求旧设备“物尽其用”   据介绍,在所有的癌症病人中,约有70%需进行放射治疗。与手术和化疗这些特别依赖医生技术和用药方法的治疗不同,放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放疗设备。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所用的都是普通放疗设备,只能开展一些相对简单的放射治疗,病人虽然接受的放射线多,但到达肿瘤部分的射线却不够量,容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如广东最常见的鼻咽癌,放疗是首选治疗方式,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5%。但采用普通放疗,容易造成并发症,甚至导致垂体功能低下,损伤脑干及脊髓而截瘫。   然而,一些医院为了将自己购买的放疗设备“物尽其用”,医生明明知道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也不推荐给病人,这样一来,起码九成以上的肿瘤患者无法通过新技术降低放疗副作用,只能任由身体遭受放射线的“摧残”。   分析   医生为何爱“隐瞒”   医生为什么爱“隐瞒”其他治疗方案,一位患者激动地表示,如果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医生应该尊重患者应有的知情同意权。如果只在可能出现危险时才想到给患者“知情同意权”,这个“不等式”太可怕了。   医生为何爱“骗”病人?除了经济利益的驱动外,一些专家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其他因素。   医生“隐瞒”有心理优势   首先在心理上,医生有着下意识的“隐瞒”基础———由于双方在信息上存在着强烈的不对称关系,使医生的隐瞒变得轻而易举。同时,在目前医疗管理的有关法规中,对这种隐瞒行为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除非是治疗方案失败、病人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引起医疗纠纷,病人即使是花费极大代价换来病愈,也会因为病情的缓解而缺少追究的意识,无形中给这种“隐瞒”提供了很好的保护。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个人在患病的状态下,其主观判断力会相应地下降,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也会加重,既有强烈的恐惧,也会对医生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在这种心理优势下,医生的“隐瞒”行为变得太容易实现了。   还有医生向记者透露,对“动刀子”的特殊“偏爱”几乎是所有年轻外科医生的“共同特征”,因为他们刚从医科学校里出来,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又特别想通过“效果直接”、“手到病除”的手术成果来证明自己,“就像炒菜炒得不好的人想多炒一样,他们往往跃跃欲试”。   医生厌烦患者反复提问   据悉,在2001年9月颁布的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这就意味着,医生有责任把治疗方案告诉患者,包括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但是一位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多年的医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医生在权衡是否给患者更多关于治疗方案的信息前,往往考虑的是,将来万一发生医疗纠纷,这种‘隐瞒’会否使自己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很多医生在面对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病人反复提问或对治疗方案举棋不定时,往往会有强烈的厌烦感。他们没有意识到,病人即使提出最“可笑”的问题,作为医生也有回答的义务。   病人知情不利于治疗?   但也有医生认为,医生应该“以疾病为中心”,如果病人知道得太多、太清晰,可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告诉病人,由于我们清楚哪种方案是对病人最好的,而对方并非如此,如果因为他坚持不接受最好的方案,往往会因此错过治疗时机。”   也有医生认为:“现在社会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医院和医生在和患者发生纠纷时,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所以即使很有把握,医生也不敢靠经验来对病情下结论,而会要求患者做一些化学、影像学的‘大检查’,说是出于保护自己也不为过。反过来看,这些检查材料对患者也是有利的,一旦医院真有过错,这些资料就是证据。”   对此有专家指出,“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必须建立在医生个人具有相当的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的基础上。以我国目前的医疗行业现状来看,大多数从业人员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当遥远。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http://www.fx120.net/JBZT/NK-1/MNXT-2/SY-2/jzxsy/555015.htm 本文章关键词:肾炎 请输入关键词搜索更多信息
16:36:55 巧治痛风,摆脱终生病 放心120与新浪强强联合 临床类型: 1、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是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急性肾小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脱落和细胞凋亡。药物性肾损害程度较轻时,表现为急性肾小管损伤,损伤较重时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同一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可以急性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东西同时并存,或在受损早期表现以急性肾小管损伤为主,受损晚期以肾小管坏死为主。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急性肾小管损伤的药物中以氨基糖甙类引起者最为常见。其他如头孢菌素、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造影剂、重金属(汞、铅等)、顺铂等也可引起。急性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均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肾炎常伴有皮疹、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不伴上述症状。病人可有肾脏肿大,肾音质同广泛细胞浸润,个别情况下可伴有小管损伤。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以青霉素较为常见,万以半合成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多于用药手1-2周发病。其它如头孢菌素A、巯甲丙脯酸、青霉胺、利福平、甲氰咪胍、别嘌呤醇、喹诺酮类、尹米配能等也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任何其他可引起过敏的药物均有可能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 3、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有非固醇类消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A、造影剂等。非固醇类消炎药对已有肾损害者或老年人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尤其双侧肾动脉狭窄或移植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动脉硬化者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 4、 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歇: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甲氨喋呤、无环鸟苷、造影剂、二甲麦角胺新碱等。这些药物的结晶可阻塞肾小管或集合管,造成“肾内阻塞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5、 慢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其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局灶性啉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者可伴有局灶或完全性肾小球硬化。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通过实验检查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以止痛剂较为常见,其他如某些非固醇类抗炎药。某些金属制剂(顺铂、锂、铅、汞、镉等)、环怨素A、硝基化全物、甲氨喋呤等也可引起。 6、 肾小球疾病:药物引起的慢性或急进性肾小球疾病有以下几种: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引起的药物有转换酶抑制剂、非固醇类抗炎药。②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如海洛因等引起。③膜性肾病:如青霉胺、转换酶抑制剂、金制剂、汞制剂等引起。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青霉胺、碳氢化合物等引起。 7、 肾小管功能损害:包括肾小管转输障碍所引起之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肾小管酸中毒等。这类药物主要有:四环素、二性霉素、环孢霉素A、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氨苯喋啶、速尿等)、链脲霉素、重金属,以及其他引起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均可导致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 8、 肾血管损害:如环孢素A等,可引起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致血压升高和肾功能损伤。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环孢素A等药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溶血性贫血,酷似溶血—尿毒综合征,不有的药物可引起系统性血管炎,致死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9、 其他:某些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他巴唑等)可致狼疮样综合征,其表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但累及肾脏者较少。有的药物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多,致抗利尿激素过多综合征,无端小管水重吸收过多引起水肿、低钠血症等(如巴比妥、苯妥基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氯磺丙脲、噻嗪类利尿剂、安妥明、甲氨酰杂氮蕈、某些麻醉药等)。
UID 155540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转贴]脖子上长瘤肿 肠子化疗两年
首诊方案决定患癌后活多长 --------------------------------------------------------------------------------   日 10:34   来源: 广州日报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在一些大城市它甚至上升为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让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此时病人及家属最关注的问题是“还有治愈的希望吗?”、“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最适合病人?”同样是恶性肿瘤病人,首诊在不同的专科医院或者求助不同的专科医生,会发现不同的医院或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五花八门,各说各有理。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说,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第一个为其设计和实施治疗方案的医生。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中医师黄金活接受记者采访,解释了这一疑惑,并分析了我国肿瘤治疗方案缺失“治疗小组”公议及“一言堂”的现状和弊端。   记者张影 通讯员李大鹏 首诊结论各异:患者难选最佳方案 黄金活说,专科医院或专科医生肯定会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但是专科医院分科较细,如分为内科(以化疗为主)、外科、妇科、放疗科、头颈科及介入科等,由于专业限制,部分医生对非本专业领域不熟悉,制定治疗方案时难免存有偏颇,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及生存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一个晚期肺癌病人到胸外科首诊,胸外科医生可能建议病人进行手术切除,不管病人是否有转移,其观点是切除原发病灶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病人到内科首诊,内科医生则建议病人先进行全身化疗,他认为晚期肿瘤不宜切除及放疗,只有化疗才能控制病情;如果病人到放疗科首诊,放疗科医生则建议病人先进行放疗,待病灶缩小后再手术切除,或放疗后再化疗。 综合医院的专科多以内科为主或偏向某一科某一病种,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必然有所偏重。虽然有业内人士提出并制定了一些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真要实施起来仍较困难。如果首诊医生是个知识面较广的专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及其他情况作出适当的治疗方案,这对病人是有利的。否则病人及家属便难以选择,导致病人得不到最适当的治疗。   决定治疗方案:国外“治疗小组”VS国内“一言堂” 针对首诊结论各异的现象,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治疗小组”的综合治疗形式,治疗小组由多位专家组成,至少包括代表肿瘤诊断和治疗4个基本方面———病理、外科、放射和内科化疗的4位专家共同合作,共同设计治疗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明显提高了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在我国少数大医院也开始施行这种方法,但目前多数医院仍不能对每个病人进行多科会诊以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而且我国的肿瘤专业防治队伍目前尚且薄弱,大多数医院达不到组成“治疗小组”的条件,在一些基层医院甚至连一个肿瘤专科医生也没有,故“治疗小组”的实施仍需走很长的路。 在某种程度上说,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第一个为其设计和实施治疗方案的医生,而“治疗小组”的群体力量明显优于单科医院或单个医生的“一言堂”。   专家提醒:首诊不要随便投医问药  那么病人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呢?首先,首诊时应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能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种及个体情况作出正确恰当的方案;其次,咨询不同科不同专家的意见,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症及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病人和家属在治疗方案实施前应根据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商量决定,意见统一,因为治病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生存质量及生存期作为中晚期肿瘤疗效的“金标准”。中医中药在这方面较有优势,无论病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或肿瘤属于任何期,均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癌症的又一出路 由于手术、放疗、化疗存在不可克服的显著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多肿瘤专家的重视。中医认为肿瘤的产生是机体失调引起的,采用扶正祛邪方法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虽然肿瘤短期内不一定明显缩小,但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生存质量高,且生存期可明显延长,病人可做到“带瘤生存”或“与瘤并存”。   放疗化疗:病人生存质量打折扣 传统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其次是中医药及生物治疗。近年来出现的光子刀、超声聚焦、射频等治疗是放疗的延伸;最热门的基因疗法,则属生物治疗,目前尚在试验阶段。早期的恶性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及术后放化疗治疗效果较理想,大部分可达到痊愈,甚至根治。而中晚期恶性肿瘤往往病灶较大或已发生转移,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干净或仅能暂时切除,多数晚期恶性肿瘤已不能进行手术切除。另一方面,手术可能导致肿瘤扩散加剧,有研究表明,不能彻底切除肿瘤的病人术后肿瘤的扩散转移速度较平常快六倍,因此临床上许多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后不久便出现复发或转移。 放射治疗总的来说属于局部治疗,其治疗恶性肿瘤的机理尚未能完全明确,相当部分的肿瘤对放疗均不敏感,放疗对许多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欠佳,且放疗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常使许多病人不能承受。手术及放疗存在许多限制及适应症问题。故目前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均以全身化疗或局部化疗(介入)为主。 化疗药即抗肿瘤药,为细胞毒药物,虽然短期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明显,对正常机体损伤大,尚有耐药性问题,长期用药病人难以承受。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脖子上长胡子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