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肠息肉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手术有什么方法治疗

肠息肉最佳治疗方案
肠息肉最佳治疗方案
肠息肉最佳治疗方案
& & 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
&&&&&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性两种。&&&& 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泻、、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直径仅几,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前者与大肠有关,后者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对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有恶变的可能。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 1.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1、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便血: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者。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腹痛: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您的症状是不是结肠息肉,直接咨询专家。  2、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以及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大便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下垂。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 小肠患肉的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出血。 不少病人,往往因并发肠套叠等始引起注意,或在手术中才被发现。大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成人大多是腺瘤,腺瘤直径大于2cm者,约半数癌变。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大肠息肉约半数无临床症状,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表现为:&&& ①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者可出现粘液脓血便。&&& ②便血可因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高位者粪便中混有血,直肠下段者粪便外附有血,出血量多者为鲜血或血块。&&& ③肠梗阻及肠套叠,以盲肠息肉多见。 炎症性息肉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如、、克罗恩(Crohn)病及病等的症状,炎症性息肉乃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 儿童息肉大多发生于10岁以下,以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多见,有时可脱出肛门外。疾病病因&&& 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研究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及结构等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肠息肉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从病理上可分为:&&& ①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 ②炎性息肉:粘膜炎性增生或血吸虫卵性以及良性淋巴样息肉;&&& ③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④其他:化生性息肉及粘膜肥大赘生物。多发性腺瘤如数目多于100颗称之为腺瘤病。
(1):&&&& 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 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低血钾、肠梗阻等。&&& 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④X线钡剂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息肉:&& ①便血或粘液便。&& ②可有里急后重、便包、或排便次数增多等。&& ③X线钡剂灌肠可有充盈缺损。&&& ④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肿块。&& ⑤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3):&&& ①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偶可见粪便上有勾槽,多见于儿童。&&& ②肛指检查可触及圆形、质软、有弹性、带蒂或无蒂之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肿物。&&& ③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肿物,并可采取活体组织明确诊断。&&& ④X线钡剂灌肠,可确定息肉部位及数目,可助鉴别。
&&&&&& 大肠息肉的诊断多无困难,发生在直肠中下段的息肉,直肠指诊可以触及,发生在乙状结肠镜能达到的范围内者,也易确诊,位于乙状结肠以上的息肉需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或检查确诊。治疗方案&&&&&& 大肠息肉的治疗:有蒂者内镜下可摘除或圈套蒂切除,凡≥而完整摘除困难或广蒂者,先行咬取活检,排除癌变后经手术完整摘除。如有癌变则根据癌变范围,选择局部肠壁或肠切除手术。饮食调养&&&&&&& 参加力所能及的,增强体质;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和顺;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造成脾胃虚寒。
【治疗原则】根据肠息肉的部位、数目、形态,患者年龄以及有无癌变,决定治疗方案。&&&& 1.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该病息肉广泛分布于消化道,一般在发现有较大的息肉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道大出血时,才行手术治疗。可作剖腹探查,切开胃壁和肠壁摘除息肉,亦可经纤维胃镜或纤维结肠镜用高频电摘除胃、。有肠套叠肠坏死者作部分肠切除术。&&&& 2.直肠息肉,如蒂较长脱出肛门外者,可在无麻醉下结扎及缝扎息肉蒂部后切除息肉。&&&& 3.结、直肠息肉可经内镜用高频电摘除。(1)适应证:①无蒂小息肉;②2.0cm,或息肉的蒂&2.0cm。(2)某一肠段中腺瘤性息肉集簇存在,需作肠段切除者。(3)小肠多发性息肉。【术前准备】1.化验检查出、及。2.高频电仪模拟试验检查高频电仪工作是否正常。3.肠道准备检查前1d进流食。检查前4h口服50%80~100ml,接着饮温开水ml,90min内饮完。拟摘除息肉的病人不用甘露醇做肠道准备,因该药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易燃气体甲烷。术前毋需用药。4.方法不用麻醉。内镜找到息肉后,安放好电极板、再次检查高频电仪线路连接是否妥当、正确,打开高频电仪开关,根据息肉大小调整,一般用2.5~3.0档。吸净息肉周围的粪水,抽换肠内空气2~3次,降低肠内易燃气体。(1)圈套摘除息肉法:圈套丝套在息肉颈部,小息肉提起悬空,大息肉使息肉头部广泛接触对侧肠壁,勿接触过少,以致大烧伤肠壁。通电:每次通电2~4s,酌情通电1次或多次,通电见圈套丝处组织发白或冒白烟时,方令助手逐渐收紧圈套器,边收紧圈套器边通电。术者和助手一定要配合得当。(2)热活检钳摘除息肉法:用于0.5cm大小息肉的摘除。钳住息肉头部将其提起,使息肉基底部形成一细长假蒂,通电时假蒂部位的电流密度大、产生高温,摘除息肉。(3)电凝器凝除息肉:高频电仪用凝固电流2~3档。电凝器对准息肉头部,凝除息肉2/3才能达到治疗目的,但不宜凝除过深。【术中注意点】1.摘除巨大息肉每圈套一块息肉组织应&2.0cm。2.分叶摘除巨大息肉时,避免已摘掉的息肉组织接触还未摘掉的息肉而导电,烧伤正常肠壁。3.术中如息肉残蒂发生出血,应立即用高频电凝止血。4.术中如烧穿肠壁,应立即行剖腹手术修补。但如不清洁、腹腔污染重者,可先行肠造口术。【术后处理】1.留观1周,并给予适量补液,应用及止血剂。2.息肉摘除后6~12个月复查1次,如无异常,以后可适当复查时间。3.腺瘤恶变属者,半年内1~2个月复查1次,半年至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如无异常,以后延长复查时间。4.腺瘤性息肉摘除后,应行全瘤活检。5.息肉恶变的处理:有蒂息肉恶变只侵犯到粘膜层的原位癌,经纤维结肠镜摘除后即达治愈。息肉恶变侵犯到粘膜下层的早期癌,如肿瘤分化好,恶变息肉有蒂,切缘无癌,息肉的淋巴管及血管无癌栓,而行根治手术又不能保留肛门者,可以密切观察,或考虑行根治术。
&&&&& 肠息肉是常见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至80岁可达30%~40%,一般报道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生率之比为1.6∶1~1.7∶1。息肉可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息肉大小与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直径大于2.0cm者恶变率高达27%~64%。外观形态呈分叶状或状,癌变倾向高。大肠息肉发生率可能也受分布影响,不少人认为大肠息肉是与大肠癌的地区分布成正相关。我国大肠息肉的发生率比国外资料为低。多发性大肠息肉也不少见,对大肠息肉病人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如钡剂灌肠检查或乙状检查等,可以在1/3病例发现有第二个或更多的息肉。如经检查,多发性大肠息肉的发生率可以比临床检查发现者高出一倍以上。
发表评论:
馆藏&347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 正文
肠息肉不可小觑 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下面赶紧和家庭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仅几毫米,像小米粒一样,也有大到直径3到4个厘米的,甚至可以阻塞肠道,导致。息肉有单发,更常见多发,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息肉可以上千个。有些息肉根部,就是与黏膜相连的地方有长短不一的蒂,称为有蒂息肉,也有息肉弥漫生长,称为扁平息肉,或者蒂息肉。虽然形成息肉的病因是非常杂的,但绝大多数息肉是良变,不会危及生命,而且也只有一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倾向,需要积极的治疗。疾病类型从病理学的角度,息肉的种类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1、腺瘤性息肉:这是最为常见的息肉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受重视的息肉,在结肠和直肠最为多发研究表明,结直肠腺瘤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在病理学上又可以分为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样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腺瘤性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的巨大息肉都是腺瘤性的,也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比较小。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结肠腺瘤并不表现为隆起的息肉,而是甚至凹陷性生长。2、:又叫假息肉,这类息肉是由于粘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的,临床上常常见于慢性结肠炎的病人,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慢性感染等。炎性息肉常为多发,多数在1厘米以下。有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以使息肉成桥状,两端附着,中间游离。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3、增生性息肉:在大肠,还常常发现增生性息肉。尤其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更多见。这种息肉一般很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表现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4、其他:以息肉为表现的肠道疾病还有很多,比如一些除腺瘤以外的肠道肿瘤可以表现为肠道的息肉,比如有些淋巴瘤,肠道类癌等等。在有些非常罕见的病例中,患者的息肉数目非常多,成百甚至上千,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称这种情况为息肉病。最典型的是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家族中常常多个成员患病,表现为结肠多发大量腺瘤,癌变率非常高,患者常常中年就罹患结直肠癌。治疗原则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也是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一般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则上应该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无需特殊治疗,观察随访就可以了。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切除肠息肉,尤其是结肠息肉的最常用方法。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内镜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的有蒂和亚蒂息肉,直径2cm的可直接用接高频电的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一次性进行切除。大于2cm的宽基底息肉可分次摘除或用尼龙圈套扎。扁平无蒂息肉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方法切除,在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待病变隆起后,即圈套切除,既可预防出血和穿孔,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生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技术,甚至可以完整切除5到10cm的扁平息肉。对于小于0.5cm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钳取切除,有时候也用氩气激光电凝的办法治疗,安全快速。内镜切下的息肉一般要收回,并送病理检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一般是安全的,但是也会有一些并发症的风险,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肠穿孔,内镜下肠息肉切除过程中可能把整个肠壁切穿,导致肠内容物进入腹腔,病人出现气腹,腹痛,感染等。比较小的穿孔有可能通过内镜用金属夹封闭,大的穿孔需要急症手术治疗。息肉切除术后出血也是常见并发症,绝大部分的出血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止血而避免挽救性手术。手术治疗息肉及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段切除、结肠次全切除、全结肠切除、全结肠及直肠切除。视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宽窄及所在的部位而定。1、对单个有蒂息肉可作内镜下圈套、电灼(凝)或结扎摘除;对体积较大者,可选择肠壁、肠段切除。2、 无蒂或广蒂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可经肛局部切除(一般要求息肉距肛缘的距离小于5厘米)或经骶后路局部切除(息肉距肛缘的距离6~9厘米);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可行肠壁切除或肠段切除。3、 息肉病:可根据情况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结肠全切、回肠贮袋直肠吻合术。对于手术切除的息肉,应常规送快速病理检查,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处理。息肉恶变的处理原则:1、 对局限于粘膜层的原位癌:采用局部切除即可。2、 息肉恶变:癌变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尚未穿透粘膜下层时,可采用局部切除,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病理检查,术后注意定期复查。3、 浸润癌:癌变穿透粘膜下层时,处理意见不一。息肉癌变时有下列四项特征者,可行局部切除:1)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均证实息肉完全切除;2)癌细胞分化好;3)切缘无癌;4)无血管及淋巴管受累。息肉癌变时有下列四项之一者需行肠切除术:1)带蒂息肉头部有浸润性癌且分化差;2)癌细胞侵入粘膜下淋巴管或静脉;3)切缘有癌;4)广基息肉的浸润性癌
(责任编辑:付子颜 )
文章关键词:
婴儿肛肠息肉如何治疗啊!胖嘟嘟的婴儿,任谁看来都会喜欢的不得了。虽然目前长大的人都在寻求减肥之道。但是对于婴儿的话还是胖了好看。但是如果……
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腔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
不少人查出肠息肉后,医生建议最好切除,可是他们却不以然,觉得不痛不痒又不出血没必要管。医学专业人士提醒说,部分肠息肉若干年后是有可能癌……
在生活当中结肠息肉虽然常见,但是其危害却不小,很多患者由于不了解结肠息肉的危害,对结肠息肉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结果久拖不治,这是非常不可……
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关健康数据
蔡世荣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胰外科
擅长:擅长食道、胃、胰腺、结直肠肿瘤以及胃肠间质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尤其胃癌、结直肠癌标准及扩大...
黄德弘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擅长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颈椎病、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病、各类神经痛等神经系统...
梁慕筠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心血管科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及内科系统常见急危重病。
朱铭华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皮肤科
擅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皮肤病、性病,如面部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等;各种病...
7月25号下午,专家在线一小时为网友解答疑问
擅 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肺炎和哮喘。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不是恶性。如果很多年以后恶性了怎么处理啊
相似问答推荐
挂号科室肛肠外科
哪些症状息肉、肛乳头肥大、息肉样损害、里急后重、便血、排便不尽感、脓血便、便血鲜红
检查项目直肠镜检查、直肠指检
并发疾病息肉、肛乳头肥大、息肉样损害、里急后重、便血、排便不尽感、脓血便、便血鲜红
常用药物肠康片、止痢宁片、肠康胶囊、中华灵芝宝、秘治胶囊、盐酸仑氨西林片、虎地肠溶胶囊、荷叶丸、紫地宁血散、抗癌平丸、复方红豆杉胶囊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 —— 4000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护士家园推荐文章
猜您可能关注的疾病
Copyright & 2011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怎样治疗肠息肉
治疗方法有哪些
核心提示:肠息肉指的就是在肠道内长出的一些小疙瘩,现在患有肠息肉的人群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很多人在患了肠息肉之后并不重视,却不知道肠息肉不及时治疗是有癌变的可能的,那么怎样治疗肠息肉呢?
肠息肉指的就是在肠道内长出的一些小疙瘩,现在患有肠息肉的人群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很多人在患了肠息肉之后并不重视,却不知道肠息肉不及时治疗是有癌变的可能的,那么怎样治疗肠息肉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治疗方法。
怎样治疗肠息肉
1、经肛门直接切除
如果肠息肉在直肠的下端靠近肛门的部位,那么可以从肛门直接切除,如果是带蒂的息肉,那么可以在骶麻下扩张肛门应组织钳将息肉拉出结扎切除就可以了,如果是广基息肉,那么要将息肉以及其周围的黏膜一同切除,并且要缝合创面,防止复发。
2、肛门镜下切除
如果息肉的位置比较高,不能直接从肛门切除那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麻醉的情况下,将肛门镜插入肛门,在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肉的情况,手术视野很开阔,在镜下直接切除息肉即可,切除后可以缝合创面,避免出现术后流血穿孔等不良症状。
3、手术切除
如果息肉已经癌变难以在内镜下切除,或者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广基息肉等都需要通过开腹手术来切除。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腺瘤已经出现了癌变,那么应该根据直肠癌的手术原则来处理。
怎样治疗肠息肉?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了。肠息肉虽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但是也应该要引起重视,因为肠息肉是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如果是肿瘤性息肉却没有及时治疗的话,那么很容易发生癌变,危及生命。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肠息肉相关资讯
疾病精彩推荐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早期切除哪些肠息肉可防癌变
核心提示: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特别提醒:
  无家族史或大肠史的50岁以上人群,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有大肠癌家族史或大肠肿瘤史的病人,每3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除,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是病理上的三种分类。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性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为5~10年
  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有重要关系的,属癌前病变,如果不做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
  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创伤不大,但技术要求高,出血和穿孔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内镜手术切除前,如果还不能完全肯定所切组织是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病人就将面临肿瘤未切干净、容易复发,以及切除过程中肿瘤扩散、转移、种植等后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腺瘤可能只有一个,也可以发生多个,发生多个的机会在30%左右。因此,大多会仔细检查病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大肠腺瘤。另外,大肠腺瘤很容易复发,据统计,病人再发腺瘤概率为30%~50%。因此,腺瘤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通常,病人手术后头1年应随访1次,以后每2~3年随访1次,有的需要终身随访。
  小编推荐:除了能美容,橄榄油还是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的有力武器,近年来,则更因为它在预防大肠癌方面的功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
想了解更多肿瘤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实习编辑:陈俊琦)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微信号开通!
别再为真真假假的癌症信息所困扰,用手机扫一扫或通过公众平台搜索“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并关注,每天一条专业实用的防癌抗癌资讯,还有专家答疑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十分常见,老百姓一般首先会想到热敷……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专家提醒说,部分肠息肉若干年后是有可能癌变,最终发展为肠癌的。所以发现了肠息肉不仅要尽快切除(特别是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人),术后更要密切关注,以防肠息肉悄悄复发、癌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肠息肉治疗最佳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