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健康咨询描述:
上个月开始总是感觉我的小腹总是隐隐作痛,大便有血,开始以为吃辣吃多了肚子不舒服,痔疮犯了没当回事,上周开始便血严重了,有些拉肚子的感觉,就有些害怕了,就去医院检查,做的肠镜说是溃疡性结肠炎。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刘医生爱心医生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3次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悬殊,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本病轻者应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性,重者应卧床休息;要消除精神紧张和烦躁情绪言,必要时给予镇静或催眠药,如地西泮(安定)2.5-5毫克/次或苯巴比妥0.03-0.06克/次;腹痛较明显时可口服阿托品0.03-0.06毫克/次或普鲁本辛15-30毫克/次;贫血时可少量多次输血;重症患者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应给予质软、富营养、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冷饮、水果和蔬菜。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患者可口服泼尼松5-10毫克,每天3次,持续1-3个月后逐渐减量停用;重病宜用氢化可的松200-300毫克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50单位加入液体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缓解后改用泼尼松口服;上述治疗无效者可加用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50-100毫克/天口服,疗程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持续半年至2年。应给予抗菌治疗,可口服月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1.5克,每天4次,经1-2周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天4克,连续使用1-2个月,缓解后每天2克,持续使用1年。此外,还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灌肠可取得一定效果,可用氢化可的松100毫克、0.25-0.5%普鲁卡因120毫升、庆大霉素16万单位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闪,2-3周为一疗程。
擅长: 脑血管病,呼吸高感染,肺炎,皮肤性病,以及外科
帮助网友:65913称赞:223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04次
&&&&&&病情分析:&&&&&&你好,考虑是结肠炎引起的症状,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某些病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及精神因素有关,建议选用参苓白术散&&&&&&指导意见:&&&&&&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饭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等。
颜医生爱心医生
擅长: 感冒,发烧,胃疼,风湿,关节炎等
帮助网友:1961称赞:216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78次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生活护理方面:&&&&&&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以上是对“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张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176称赞:13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93次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严重者便如白冻,可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常反复发作。在中药灌肠的同时,饮食方面:&&&&&&1、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饮食应选用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因为慢性结肠炎病人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用易消化半流少渣饮食,少量多餐,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2、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可使腹泻加重,所以炸、煎及肥肉应少吃。&&&&&&3、应少食糖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4、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5、可经常使用食用菌类,雪耳、木耳、冬菇、灵芝等提高免疫力。
吕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464称赞:67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21次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饮食不调,内伤生冷,或脾胃素虚,不能胜湿,湿浊内生,或感受寒湿湿热。湿浊不化,下注大肠,凝滞气血,蕴结化热,化腐成脓,伤及肠络则出现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针对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经反复观察研究,以张仲景《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和王肯堂《证治准绳》四神丸辨证加减组成系列方剂:&&&&&&半夏8-12g人参8-12g肉豆蔻6-10g五味子8-10g炙甘草6g&&&&&&黄连6-12g干姜6-10g补骨子8-12g吴茱萸6-10g黄芩8g大枣10枚&&&&&&水煎服,或水煎浓缩做丸散服。&&&&&&湿热重或湿热伤津者,去吴茱萸、肉豆蔻合葛根芩连汤;蕴热化毒者,加蒲公英、败酱草;蕴热伤血者,加地榆、当归;湿滞气郁者,加木香、玉片;脾胃虚弱者,去黄芩,减黄连,合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寒湿重者去黄芩,减黄连合理中汤;虚寒滑泻不止者,合真人养脏汤。
黄医生医师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62次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可以采用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即以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免疫学为理论基础依据“阶梯治疗”主流治疗策略在国际最新超声电子肠镜高清可视下对溃疡黏膜处进行靶向、毫厘点射治疗积极采用激活免疫重组等多手段干预策略重建肠道粘膜组织降屏障达到有效缓解病症、防止癌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针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1-3个疗程可症状缓解达到正常生活状态;针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需2-5个疗程症状可症状缓解免疫力提高体质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疾病百科| 溃疡性结肠炎(别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疾病发生。
&&&&&&& 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
好发人群:多见于20~40岁人群
常见症状: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该品为磺胺药,其特点是服用后,在远端小肠和结肠,...
参考价格:¥24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
参考价格:¥13.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治疗难度大,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被"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现状及前景
2014年3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治疗难度大,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手段多样,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生物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现将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论文网 /6/view-6367474.htm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微生态制剂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1(a)-0190-0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病变范围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1]。UC患者肠道损伤主要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以慢性、反复发作为特点。临床上常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就诊原因及临床表现。目前现代医学以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大类药物治疗为主,并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出现了干细胞移植、生物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现就有关UC的治疗现状及前景作简要综述。   1 一般性治疗   治疗原则以尽早控制发作,长期维持缓解,防止复发和并发症为主,并注意合理饮食及营养物质的补充,避免体力劳动。活动期患者应做到充分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富含营养的少渣饮食。病情严重者甚至需禁食,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注意情绪波动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可予以心理疏导治疗。对于腹痛、腹泻患者,可给予适当的解痉、止痛、止泻药物治疗,但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类药物时,应慎重,需权衡利弊,如对于危重症患者应禁用,因其具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危险。对于下消化道出血严重的患者,可加用止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于重症并继发感染患者,应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时,可给予输血、输注人血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2]。   2 药物治疗   2.1 氨基水杨酸   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等[3]。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UC患者或重度UC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体系、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及电解质的交换,将炎性介质阻止之后再合成释放,从而阻止黏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杀伤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SASP能抑制UC的急性发作,并且延长其缓解期,但由于SASP含磺胺吡啶,因此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及头痛的发生较多见,另外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男性不育症、叶酸缺乏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也常发生。5-ASA主要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三烯与前列腺合成而在局部发挥抗炎作用,因此其毒副作用较小,逐渐成为取代SASP治疗轻、中度UC的首选药物。临床试验将5-ASA肠溶片治疗UC患者65例作为实验组,应用SASP治疗UC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两组总有效率相仿,分别约为70.1%、67.8%;但5-ASA的完全缓解率较SASP高,5-ASA约为29.5%,而SASP约为13.3%;5-AS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约为11.5%,而SASP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3.3%,高于5-ASA[4]。以上数据有力的证明了5-ASA应用于治疗UC的优越性,但5-ASA价格较SASP高,患者依从性较差,随访显示症状缓解后停药现象较常发生,因此患者常因症状反复而就医。   2.2 糖皮质激素   2012年的《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5]。推荐对于中、重度UC,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用于疾病的诱导缓解,其作用机制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及溶酶体膜、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可阻断白三烯、前列腺素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用药按泼尼松0.75~1 mg/(kg?d)给药(其他类型全身作用激素的剂量按相当于上述泼尼松剂量折算),达到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一般3~4个月停药,最多不超过半年[6],注意快速减量会导致早期复发。激素无预防UC复发的作用,加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满月脸、萎缩纹、骨质疏松、机会性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白内障、青光眼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不推荐长期用药[7]。   目前用于治疗UC的糖皮质激素的常用剂型包括口服制剂、静脉制剂和局部制剂。对于直肠型、直乙结肠型及左半结肠型UC患者常应用激素局部灌肠治疗,而全结肠型患者则以静脉给药为主,也可口服给药。传统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UC诱导缓解的治疗药物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维持治疗无效,且激素依赖现象临床常见。   2.3 免疫抑制剂   持续存在的肠黏膜免疫失调是UC发病的关键[8],免疫抑制剂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T淋巴细胞激活与增殖,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性炎症[9]。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水杨酸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毒性反应或长期持续依赖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最近几年中研究最多的免疫抑制剂有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最常应用于UC治疗中的是硫嘌呤类药物,AZA欧美推荐的目标剂量为1.5~2.5 mg/(kg?d),有认为亚裔人种剂量宜偏低如1 mg/(kg?d),对此尚未达成共识。   免疫抑制剂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长期应用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严重的不良后果[6],因此需谨慎使用。   2.4 微生态制剂   目前,虽然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其致病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相关性。因失调肠道菌群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减少,而肠道硫化氢产生增多,导致上皮细胞营养失调、能量代谢受损,进一步造成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屏障功能缺陷等不良后果,破坏了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常加用微生态制剂,适当地给患者补充微生态制剂能改变肠道微环境,能有效增强肠道免疫功能[10]。
  有研究报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是肠道内的益生菌种,适当补充这类菌群能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阻止致病菌或病毒侵入,减轻和缓解肠道炎性反应,防治UC[11]。一旦患者体内的肠道环境发生改变,会很不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存,因此UC患者肠道内这两类菌群的数量会明显少于正常人[12]。研究发现UC患者肠道中存在菌群失调,采用双歧杆菌、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常规治疗UC患者41例,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明显减轻。王旭霞等[13]通过对大鼠UC模型的研究发现,在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从而证实双歧杆菌可以抑制细胞因子分泌,降低肠道通透性,对肠道黏膜起保护作用。   3 手术治疗   根据《共识意见》[5],UC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是消化道大出血、肠穿孔、癌变及高度疑为癌变者,相对指征为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UC患者及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者,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和/或药物不良反应已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者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根据UC的特点,将全结肠及直肠切除,去除UC发病的靶器官,UC即可治愈,因此,UC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全结肠加直肠切除术。切除大部分病变的结肠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易在肠道内堆积成残渣并诱发肠道炎症。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结肠吸收水分的功能丧失,患者术后腹泻严重,如直接进行回肠肛管吻合,水样泻不但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威胁回肠肛管吻合口的安全,还可诱发营养不良、水电解质丢失过多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是否手术、何时手术,弹性空间很大,需要消化科、胃肠外科与患者及其亲属共同商量决定[14]。   4 中医中药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UC的常用方法有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加灌肠法等[15]。研究发现,云南白药对于治疗UC的腹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16]。云南白药具有止血化瘀、消肿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物动力学进一步研究表明,云南白药能调节微循环障碍,抑制血栓形成,疏通血脉,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使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通滞祛瘀[17];此外,对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生成有显著作用,同时能对抗多种致炎因子造成的炎症损伤,通过以上药理作用加速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促进损伤的肠黏膜组织修复,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对治疗UC腹痛有一定功效,也是临床上较常应用于口服或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的辅助药物之一。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在UC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例如,有研究通过针刺足三里、中脘、上巨虚等穴位,配合灸神阙的方法治疗UC 62例,总有效率可达100%;采用推拿手法治疗UC 65例,其中治愈12例,有效49例,无效4例。随着中医药研究开发的迅速发展,中医在UC治疗中的优点(作用良好、相对价廉、毒副反应少等)越来越凸显出来,且其治疗前景广阔[18],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与研究。   5 生物靶向治疗   在UC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有大量激活的淋巴细胞浸润,表达高水平的免疫辅助信号分子、细胞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整合素及分泌高水平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生物治疗的靶点便是封闭这些黏膜炎性通路,阻断炎性过程[19]。近年,研究最多、效果比较肯定的生物治疗药物便是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体药物。因TNF-α在T细胞依赖的肠道炎症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成为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致病因素。有学者设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粪便提取物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发现TNF-α在疾病活动期粪便提取物中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病情缓解后下降,与相关报道在UC患者的血液及粪便中TNF-α浓度和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性的结果一致。有学者用结肠灌洗液做标本,发现UC患者的结肠灌洗液中,TNF-α等较正常对照组产生明显增多,此观点亦支持TNF-α在肠道炎症期较为活跃的观点。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体药物是利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与TNF-α特异性结合,阻断TNF-α生物学效应的发挥,从而达到阻断炎症的目的;同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也促进了机体对TNF-α的免疫清除过程。TNF-α单克隆IgG抗体不但能有效而快速地中和TNF-α,同时还能减少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细胞间黏附分子的释放,因此可显著改善UC的症状,降低反应疾病活动性的各项指标[20]。目前抗TNF-α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UC患者已取得很好的疗效,以TNF-α为靶向治疗已成为UC治疗的新思路。   6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繁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主要来源于中胚层,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21]。有学者曾对MSCs的旁分泌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参与组织愈合及旁分泌的作用。来源于骨髓的MSCs被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其同样继承了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的生物学特性;2008年,有学者报道了BMSCs移植治疗UC大鼠的实验,发现BMSCs可以定植入肠黏膜,并发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组织的功效。2009年,Wei等[22]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将BMSCs移植入UC大鼠的肠道黏膜组织中,检测发现结肠溃疡黏膜下层BMSC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组织,亦可证明BMSCs可以在肠黏膜组织中增生繁殖,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BMSCs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定向迁移并定植于肠道黏膜的受损部位,从而发挥其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繁殖的作用,并达到治疗和修复受损组织的功效,因此,可利用BMSCs的这一功能,将其移植入UC患者的肠道黏膜中,BMSCs移植后可分化为肠道上皮细胞,而BMSCs衍生出的细胞往往会聚集在肠道炎症反应损伤区,并分化为相应的组织细胞进行修复,从而达到促进损伤组织黏膜修复的功效。将MSCs移植后通过受损部位炎性因子的趋化作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向损伤部位定向迁移的特性称之为BMSCs所特有的归巢特性[23]。
  另外,BMSCs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性的特性。众所周知,UC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失衡、肠道菌群失调、环境、遗传及基因易感性有关,因此可利用干细胞高度的再生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活性,将外源性BMSCs通过干细胞大循环到达肠道,并定植于肠黏膜隐窝的肠上皮祖细胞定居部位,被诱导分化为肠道干细胞,于肠道炎症反应部位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以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由此可见,BMSCs移植能为治疗UC提供足量的肠黏膜干细胞,为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为彻底治愈UC做出重要保证。这一理论的提出也为治疗UC指明了新的方向,但仍然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研究与随访,有待于临床实践与研究。   7 其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及医疗方法的研究应用于UC的治疗中,目前UC的治疗除上述所述治疗方法外,临床上还经常用到一些药物的联合治疗,如抗生素、促黏膜修复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研究发现,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系自由基消除剂及免疫球蛋白亦可应用于UC的治疗中,但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科学实验。另外,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亦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推广[24]。   8 结语   近年来我国U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报道,近10年来国内UC的患病率是前10年的3倍之多,因此,对UC的研究与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希望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进展,在不久的将来,UC不再是困扰医学界及患者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王艳芬,张建民.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J].医学研究与教育,):57-60.   [2] 洪振宇.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43-44.   [3] 张智峰,段志军.巴柳氮、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荟萃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4] 陈文华,黄国栋,方承康.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51-53.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818-831.   [6] 朱芳丽,李秀荣,张晓岚.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33-37.   [7] 范如英,盛剑秋,赵晓军,等.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508-509.   [8] Kuchrzik T,Maaser C,Lügering A,et al.Recent understanding of IBD pathogenesis:implications for future therapies[J].Inflamm Bowel Dis,):.   [9] 樊慧丽,陈玉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28-230.   [10] 朱柏桂,陈中和,张梅.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药物与临床,):38-42.   [11] 李坤,张彩凤,夏永华,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336-339.   [12] 陈瑞红,李远发,杨新,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胃肠病学,):221-225.   [13] 王旭霞,赵曙光,刘振雄,等.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621-623,694.   [14] 朱维铭.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及其时机[J].中华内科杂志,):362-365.   [15] 钟鸣,钟柠泽.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475-476.   [16] 王占华,海燕,李鹏,等.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名族医药杂志,):17.   [17] 吴巧思.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70-271.   [18] Liu G,Zhu YH.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Shensi Zhixue decoction[J].Chin J Pract Chin Modem Med,):.   [19] 徐燕,何树泉,李洪亮.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免疫细胞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156-160.   [20] 马俊方,陈平南,孔超美,等.靶向NF-κB治疗炎症性肠病[J].国际消化病杂志,):222-225.   [21] 顾嫣,冉志华.骨髓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889-892.   [22] Wei YM,Nie YQ,Lai JY,parison of the population caopacity of hematopoietic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rat mode[J].Transplantation,):42-48.   [23] 李海锋,赵振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实践,):449-453.   [24] 孙芳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446-447.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李亚聪)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曹志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我的图书馆
曹志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迄今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文献报道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已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曹志群教授集20余年临证经验,认为UC的发病机理主要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滞为标,其中尤以肾阳虚衰为本中之本,瘀血阻滞为标之主因。临床治疗多以温肾活血补虚为主,佐以清热利湿行气,应用大剂量的温肾健脾、益气活血之品,常收到满意疗效。兹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UC中医辨证的规范性标准尚未确认,I临床分型多样化,病因病机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常根据全国溃疡性结肠炎研讨会制定的中医分型法? ,将本病分为四型:脾虚夹湿型、气滞血瘀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然曹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且各种病理产物之间常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故切不可拘泥于一型而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究其根本是整体属虚,局部属实,虚实夹杂的一类病证。其标在大肠,“湿、热、瘀、毒”为标证主因;其本在脾肾,而以肾阳虚衰为本中之本。
1.1 湿热瘀滞为标,瘀血阻滞为标之主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洁,致脾失运化,胃失摄纳,水谷精微运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郁结于肠中,而致肠中络脉不畅,日久湿从热化,湿热熏蒸,壅滞肠间,搏结气血,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伤,气凝血滞,腐败成疡,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下泄,日久气血不足,更加无力运化水谷精微,使络脉不畅,瘀结不通,不通则痛,而致腹痛。《沈氏尊生书》日:“大抵痢之病根,皆由湿蒸热壅,以致气血凝滞,渐至肠胃之病。”或由内伤情致,忧思恼怒,肝木克脾土致脾胃损伤,郁久化生湿热,蕴结肠中,壅滞脉络,血腐肉败而成脓血便。正如秦氏所说:“七情内伤痢之因,忧愁思虑则伤脾,脾阳既伤则转输失职,日饮水谷不能运化,停积肠胃之中,气至其处则凝,血流其处则泣,气凝血泣,与稽留之火谷互相胶固,则脾家壅滞,而贼邪传肾之症作矣。”(《证因脉治·痢疾》)从上可以看出,UC溃疡形成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气虚、气滞、寒凝、热灼等诸邪与肠间气血相搏,瘀滞肠中,肠络失和,血败肉腐,内溃成疡,而见脓血便。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肠络失养,瘀血越甚,气血愈虚,病程迁延,缠绵难愈。实验研究发现,溃疡局部多有微循环障碍,许多报道 ,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uc,多收到满意疗效。
1.2 脾肾亏虚为本,肾阳虚衰为本中之本: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饮食劳倦、思虑久病、失治误治等之后,致脾气受损;或是素体脾胃虚弱,不能职司运化,水湿停聚,或从热化,或从寒化,致湿热或寒湿中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乱,混杂而下,流注肠间而致泄泻。久泻则致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虚不能帅血运行,气虚血瘀,与湿热或寒湿之邪相互搏结,迫于大肠,壅滞气机,致传导失司,肠络失和,而脂膜受损 血败肉腐,内溃成疡,倾脂刮膜,下痢赤白。《景岳全书,泄泻》日:“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肾为先天之本,中寓肾阴肾阳。肾阳乃全身阳气之根本,温煦脾脏,使脾气得以健运,水谷精微得以运化输布。若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因素伤肾,使肾阳受损,命门火衰,则不能温煦脾土,致使脾阳不振,大肠滑脱不固。而脾病日久,则会损及肾阳,两者互为因果,从而导致脾肾双亏。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指出:“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大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 ,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实验研究发现 j,本病发作期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G 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均有变化意义,而肾阳虚与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通过温肾佐以健脾药物的治疗,免疫功能提高,症状得到了改善,进一步反证了肾阳亏虚在本病发病中的根本作用。
2 治法方药
曹师依据溃疡性结肠炎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滞为标的病机特点。临床确立以温肾活血补虚为主,佐以清热利湿行气为其治疗大法。自拟方药如下:鹿角霜30g,黄芪60g,仙鹤草60g,炒乌梅10g,炒地榆20g,椿根皮15g,白及12g,赤石脂30g,肉豆蔻10g,炮姜6g,薏米15g,败酱草30g,红藤20g,补骨脂10g。
2.1 重用补虚活血之品:临床上,曹师擅用大剂量的黄芪、仙鹤草以达到健脾补虚、益气活血之效。黄芪味甘微温,功能补中益气,主治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别录》:“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日华子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肠风,赤白痢,?? 。”《本经逢原》:“补肾脏元气不足。”药理研究,本品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仙鹤草味苦辛性平,人肺肝脾经。功能止血健脾。主治便血、赤白痢疾及劳伤脱力等。《滇南本草》:“治日久赤白血痢”。《百草镜》:“下气活血?? ,痢,肠风下血。”实验研究,本品有抗菌抗炎作用,其消炎作用在于仙鹤草中含有能生成缩合型鞣酐的鞣质的收敛作用之故。方中败酱草可祛瘀解毒、消痈排脓,为治疗肠痈之要药,配合薏米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意;红藤活血止痛、解毒消痈,主治肠痈腹痛。炒地榆、白及、椿根皮可凉血止血、收敛止血。众药与黄芪、仙鹤草配伍,共奏补虚活血、消痈止血之功,使脾运健旺,助气行血,瘀血去而新血生,从而促进溃疡愈合。
2.2 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曹师倡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温补肾阳。这些有情之品可以补助人的精、气、神三宝,填补人体之下元。达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益精填髓之目的。叶天士认为:“血肉有情,栽培身内精血。”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痢下赤白脓血,赤为血,白为气,气血耗伤,日久损及肾阳,造成脾肾虚寒,气血亏耗,故而最宜用血肉有情之品补之。然血肉有情之品多味厚、滋腻、碍胃,故临床上曹师常选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的鹿角霜作为首选药。
鹿角霜味咸性温,人肝肾经。功可补虚助阳。主治肾阳不足之腰脊酸痛、脾胃虚寒、呕吐食少、滑泻下痢及崩漏带下等。《本草汇言》:“收涩止痢”。《本草新编》:“止滑泻”。《本经逢源》:“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胃反呕吐。”《本草经疏》:咸能人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故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在阴中,少腹急痛,折伤恶血等证也。”肾阳充足则脾运健旺,湿浊得以清化,气充得以运血,气血津液畅运无阻,病证乃除。与方中炮姜、肉豆蔻、补骨脂配伍,有四神丸之意,共奏益肾健脾、涩肠止泻、温中止血之功。实验研究,鹿角霜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激素样物质,可增强人体机能,促进疮口愈合。
2.3 佐以清化理气之品:《内经》云:“留者攻之”。曹师认为治疗本病应在扶助正气,活血祛瘀的前提下,还要荡涤攻除稽留于胃肠的“寒、热、湿、毒”之邪,推陈致新,方能铲除病灶,获邪去正安,恙归坦途之功。故方中用炮姜以温中散寒止痛;薏米健脾渗湿、清热排脓;椿根皮、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炒地榆、白及、赤石脂解毒敛疮生肌。
众药相合,既可温肾活血、补虚散寒,又可清热化湿、凉血止血、涩肠止泻、解毒敛疮,使活血而不伤正,止泻而不留邪,消补兼施,寒热并举,每获良效。
3 病例举隅
孙某某,女,49岁,农民。于日初诊。患者反复左下腹疼痛,伴黏液脓血便2年余。曾到某医院就诊,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予柳氮黄吡啶、消炎止泻、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不佳,遂来我院求诊中医。症见:大便日5—6次,黏液带血便,肛门下坠感,排气多,排气后舒,小便正常,纳差,嗜睡乏力,舌淡红,边有齿痕,苔黄垢,脉沉弦。治宜健脾温肾,清化湿热,祛瘀生新。药用黄芪45g,仙鹤草45g,炒乌梅10g,炒地榆20g,椿根皮15g,白及12g,赤石脂30g,白芥子2g,炮姜6g,秦皮15g,薏米15g,败酱草30g,红藤20g,补骨脂10g,焦三仙各20g,水煎服。另用福路宁、欣络维及鸦胆子油乳灌肠,每日一次。一月后复诊,大便日3次,脓血便明显减少,纳食增,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弱。证治同前,并加强健脾利湿、调气和血之功,上方去白芥子、椿根皮,改仙鹤草60g,薏米30g,加冬瓜仁30g,白芍30g,肉豆蔻10g,水煎服。并继续配合灌肠。又一月后来诊,大便日1—2次,时成形。少量脓血,腹痛消失,纳食可,乏力,有时腰痛,舌淡苔白,脉沉。前方去秦皮、红藤、焦三仙、肉豆蔻,加用鹿角霜30g,炒槐米20g,白头翁30g。水煎服。灌肠方改用锡类散。前后治疗4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CF示:肠道无炎症改变。
馆藏&12190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