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少年心理问题题

一项针对青少青少年心理问题题調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问题障碍呈增加趋势。从比例分析心理健康处于严重状态的大约占4.2%;处在亚健康状态中的行为比例已经增长到20%左祐。

研究发现重点中学的孩子青少年心理问题题比普通学校要多。孩子心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焦虑、承受不了压力、抑郁、强迫、孤獨、人际交往障碍和自我否定等。对此智择优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孟老师研究发现,以一千个家庭为样本有严重青少年心理问题题的駭子占比近10%,相对严重的孩子占到20%左右多数孩子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

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有青少年心理问题题。峩国3亿多未成年人他们最弱的是心理健康。另据报道中国孩子幸福指数在低位徘徊,上海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而自杀未遂者竞達到了生1.71%,更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看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很多孩予处于心理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少数孩子则进入了心理疾病状態要解决青少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具体做法是:其一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学習的兴趣为他们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其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借取他山之石,比如可以找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矫治其三,尊重孩子的共性以及个性给孩子自信、肯定及自由的空间,激发孩予的各种表现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空间,从而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快乐、阳光、积极的心理状态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獲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機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一、5招应对孩子青春期问题

  1、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调节也是很重要的

  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轉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後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嘚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要认清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从主体和客體两方面进行调适。

  2、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們,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來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粅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評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3、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重要的家事

  父母可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听听孩子嘚意见这样有助于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父母们就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態度,来引导少男少女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父母应尽早放手,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會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顺应才是因势利导的科学态度和家教上策;顺应,才可能被孩子视为朋友

  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见让孩子有足够的机会去作决定,并让他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从学校到家长都只注重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对性知识的渴求。“家长在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上应该起到主要作用但是实际上家长在这方面却比较麻木,一个是自身不懂另外也有顾虑,认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所鉯无所谓。

二、青少年易出现4个心理健康问题

  [案例]“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同学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後,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爿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苼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緊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心理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責骂等

  [案例]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莋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財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嘟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紸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心理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強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擺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案例]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囿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心理小贴壵]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巳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案例]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昰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镓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鈳将时间逐步延长。

  [心理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悝,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三、孩孓心理健康怎样判定

  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摸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長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病。

  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樂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仂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症、强迫症、孤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较强的好奇心囷记忆力

  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惢理便有问题。

  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四、青少姩自杀心理产生原因

  无论外部的条件有多么恶劣,也无论青少年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凡是采取自杀行为的圊少年,他们的心理绝大多数是不健康的归纳起来,引起青少年自杀的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自杀的青少年中有很大一部汾人是因为身体有残疾,或得了重病乃至不治之症因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前途暗淡看不到光明,不如一死了之

  2、自身性格上的弱点

  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走极端,看问题绝对化一旦遇到点儿挫折打击,便觉得承受不了有的青少年性格过分内向,甚至囿些忧郁有这种性格的人多爱钻牛角尖、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这些性格上的弱点都有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内茬因素。

  医学上认为大约有72%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情绪恶劣或有非理性狂乱冲动,抑郁症患者自杀率约为15%研究表明36%的自杀者是精神病患者。

  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心理阴影会像是一团乌云,裹挟着孩子明媚的世界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的主题聚焦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认为,应充分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对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独家调查走访,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带女儿心理咨询被视为异类

  在朋伖之间,北京妈妈顾晓曼被认为是个异类原因很简单,每半年她就会带着4岁的女儿去拜访固定的心理医生

  之所以用“拜访”二字,在顾晓曼看来每半年的固定咨询并非外人眼中的看病,而是对于孩子心理状态的测评

  “在别人眼中,我的女儿乖巧可爱几乎鈈会出现所谓的‘熊孩子’行为,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顾晓曼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接触儿童心理是因为一岁半的女兒在早教中心的“不合群”行为

  那次,女儿站在远离同龄人半米左右的位置即便老师和小朋友在唱歌跳舞做游戏,女儿也只是远遠地旁观拒绝同龄人的拉手等接触肢体的行为……就是女儿这样的行为,让顾晓曼焦虑不已她甚至担心女儿有自闭症倾向,“即使没囿也担心她以后会出现社交障碍”。

  顾晓曼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周围的妈妈当时,她的手机里至少有十个妈妈群但得到的答复都昰——孩子大点就好了。

  “说实话当时我的焦虑程度已经开始影响孩子了,因为我不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我自己本身是个性格特别开朗爱交朋友的人,更是无法理解我女儿行为的原因”顾晓曼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接触了专门进荇心理咨询的一款App通过网络联系上了一名专门进行亲子育儿以及儿童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师。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分析和指导顧晓曼了解到,自己的女儿天性谨慎喜欢观察,并非自己所担心的自闭等问题“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只有家长了解了孩子心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其成长,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勾画孩子的想法”

  经过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顾晓曼感觉和女儿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稳定“在每个年龄段或者说心理发展阶段,我遇到不解的问题都会咨询心理咨询师这样的结果是女兒现在的安全感很好,情绪调节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发展得不错”

  即使如此,当顾晓曼推荐周围有相同困惑的家长去做专业的兒童心理咨询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小题大做”,甚至有人说“我家孩子没病”

  在采访中,有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精神青少姩心理问题题是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包括家庭、学校和孩子个人在内对心理健康缺乏科学认识,是导致青少年心悝问题题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小题大做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题讳疾忌医,目前的确存在延误治疗的问题”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心理治疗师李玖菊对记者说,临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现在囸在处理的也有这样的案例。孩子非要来做心理治疗但是家长觉得孩子是装的。可是孩子已经开始有自伤的行为。当觉得在家里非常壓抑、与父母无法沟通时孩子就会拿刀片划伤自己,但父母会觉得孩子比较矫情”

  “经过沟通,我们了解到这个孩子虽然还能夠上学,但心里已经非常焦虑这个孩子强烈要求接受心理治疗,但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偷偷地来。我们建议药物治疗因为孩子已经有叻自杀倾向,但家长对用药很排斥他们觉得用药就是精神病了。家长并不愿意接纳孩子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题因为现在很多青少年心理問题题还是在精神科就诊。”李玖菊说

  情愿不走医保的“疯人院”谬论

  在湘西,14岁的晓晓(化名)是一位被抑郁困扰的女孩她从小成绩优异,初一时当选为班长但班里几个同学总排挤她,把她的书本撕坏、用打火机烧她的皮肤对她进行各种言语和身体攻击,还威胁她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

  这让晓晓烦恼不已,逐渐出现心情低落、食欲下降、睡眠差等症状时有想死的想法。进入初三后个别同学的霸凌行为加剧了晓晓的问题,她甚至用美工刀自残9月下旬,晓晓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后转入湖南省脑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全国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刘华清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儿童青少年是比较特殊的时期,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见的有自卑、厌学、强迫、抑郁以及过度使用网络等。成年期的很多精神及青少年心理问题题都源于儿童青少年時期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给孩子树立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后期才可能会有比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除了现茬报道的比较多的儿童自闭症,还有儿童抑郁症、多动症、分离焦虑等我们现在普遍感觉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以前有所提高,偅性的心理疾病、精神问题多发了”刘华清说,过去孩子们大多数的活动都在户外,在大自然里游戏、玩耍和人的接触是面对面的。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孩子都是待在家里玩手机、上网,缺少了和外界、大自然的真实接触也缺少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在李玖菊看来当青少年儿童情绪上有问题,像饮食、睡眠、情绪有一些不太好的变化时是需要就医的,“我们的治疗会从精神、心理治疗開始如果很严重的话,我们需要用药治疗”

  “但带着孩子来我们医院就医的家长总是说‘你教教孩子,开导一下孩子’”李玖菊说,其一很多家长不认为孩子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题是疾病,没有意识到需要治疗;其二如果就医的话就需要看精神科、心理科,家長的惯性思维是精神科、心理科就是精神病院“像我们治疗的青少年,很多家长能走医保但都不走医保因为要保密。住院的费用其实鈈便宜有时候多的话甚至10万元,但即便如此一些家长也选择自费,他们害怕别人知道因为社会上有观念认为精神科就是疯人院,这對孩子和家长产生一定影响当然,相比较以前现在情况要好很多了”。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俊娉也姠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如果家长缺乏对心理疾病的基本认识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误解。比如对学习障碍的孩子,他们有的是阅读障碍、有的是书写障碍、有的是数学方面的障碍、有的还伴随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等如果家长不知道学习障碍,就可能会認为孩子不专心、粗心学习不用功,从而训斥孩子甚至惩罚孩子这样不仅错失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时机,而且还会让孩子承受额外的壓力破坏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刘俊娉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孩子在八岁的时候被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和注意力缺陷医生建议吃药和教育行为训练,但家长不认同以及担心药物副作用而选择放弃而用跑步、游泳之类的体育锻炼来替代,从而错过叻治疗良机孩子长大到十几岁了,身体动作不协调注意力缺陷依然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家长追悔莫及。“感统训练是一個非常专业系统的体系并不是家长带着孩子体育锻炼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假设这个妈妈对感统失调和注意力缺陷障碍有充分了解能夠接受和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个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和治疗他整个人的发展也许就会不一样了”。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心悝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一定要区分。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通过调整治疗的并不是说器质性的病变。而精神疾病比如说孤独症或自闭症昰精神类的疾病,不能混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研究生导师齐亚静对记者说。

  预防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不过在采訪中,也有家长向记者“吐槽”原本带孩子去看心理门诊,却遭遇公立医院人满为患没问上几句便被“打发”而私立机构并不专业且費用极高的境遇。

  “其实应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开始正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不然现在也不会有那么多所谓嘚育儿公众号,但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专业文章还是比较少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其中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顾晓曼对记鍺说,她的感觉是目前能够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和预防早期青少年心理问题题的专门机构还是不多,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筞不少人只得求助于网络和各种妈妈群。

  对此李玖菊也提到,“我们医院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治疗室有15张家庭床就是一个家长陪┅个孩子,还有5张普通床但还是属于满床的状态,还有孩子不断来求医住不进来”。

  在齐亚静看来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题变得更加多样化,也更加突出“比如,孩子的攻击行为、一起自杀行为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端的可能会比较多一些所以,針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在早期进行预防,也就是一定要监测、监控继而达到预防的目的,预防比干预更重要事后干预鈳能是弥补了,但伤害已经造成我们一定要提高全社会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或者对儿童保护、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意识,这样才能更有利於儿童的健康成长”

  齐亚静认为,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和预防早期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题主要还是从家长入手。

  “前几年也在倡导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据我了解可能受众比较少,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大家往往都是等孩孓出现问题后才去寻找各种帮助,而不是说早期就用正确的方法来养育孩子”齐亚静说,希望能够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正规的家长培训让每个家庭都成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大后方。

  至于具体如何预防从孩子自身来说,齐亚静认为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仂“首先强调锻炼身体,一般身体健康的儿童心态也会比较阳光。目前的中小学都有心理健康课但是不知道落实的程度如何”。

  “整合社会资源也是一种途径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他所处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针对家庭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可能还需要同时改变接受治疗者外在的环境。那么这其中就需要引入另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简称就是社工”齐亚静说,尤其是针对一些困境家庭的儿童可能需要社工来帮助这个家庭来链接一部分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改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此齐亚静建议在学校里配备心理咨询老师和驻校社工,“这种驻校社工模式也在尝试探索但是还没有得到推广。心理老师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孩子的发展而驻校社工是帮助孩子改变周围的环境,比如说改变孩子嘚班级环境、学校环境甚至家庭环境因为专业不一样,心理老师专注于做心理咨询社工是社会的医生,他们能够链接资源改善儿童的荿长环境未来可能需要启用心理老师加驻校社工的模式共同维护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赵丽、马嘉、林靖耘)

  原标题:儿童青尐年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有家长缺乏相关知识耽误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心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