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黑膏药制作的制作方法

中医膏药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医膏药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膏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膏药疗法更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经走洛,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目的的一种疗法。 膏药属于中国传统治疗方法之一,系中医丸、散、膏、汤、丹五大剂型之一。历代医家均崇尚“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膏药即是外治法最常见、效果又是最好的一种。至今已流传几千年,它是全科治疗实行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极佳方法,利用药物直接施于病者外表穴位或患处,借助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径走络、行滞去瘀、开窍透骨、舒筋活血、消肿化瘀、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而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现在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1.疗效显著,见效迅速。膏药疗发施于局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显著高于血液浓度,所以发挥作用充分,迅速,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非常适合不便服药者或不愿服药者使用。
2.适应证广,使用方便。不需住院,只要了解常用膏药的作用及适用证,禁忌证,病人就可根据疾病买药,按贴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疗。
3.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膏药疗法是针对患者的患病部位局部施药的,对人体的整体影响小,从而避免了药物对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因此非常安全可靠。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历经沧桑岁月,“膏药章”后世传人采用祖传秘方和独有的“古今立体穴位疗法”,为无数病人祛除病痛,是专治颈、肩、腰、腿病的百年老字号膏药。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膏药中膏的部分主要有油丹组成,称为膏药基质,两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油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更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作用。丹可杀虫解热,坠痰祛积,拔毒去淤,长肉生肌等功能。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膏药一般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用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膏药多用于肌表薄贴,所以一般都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作用。
膏药的贴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治疗痈疖疔疮,肿疡,溃疡等疾病时多贴在患病部位,二是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先在红肿痛部位,用80%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
贴橡皮膏药,如伤湿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时,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
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
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 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铅丹、红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 :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 取膏药团置于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介绍“速得效”小膏药的熬制方法--《基层中药杂志》1992年03期
介绍“速得效”小膏药的熬制方法
【摘要】:正 传统黑膏药通常采用油内浸泡药材,炸料及?油的方法制作,笔者根据师授和操作实践,采用一种新的制作方法。经反复验证具有耗油少,成本低,出膏率高,制作方法简便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一、处方来源:系由本院内科主任、主治中医师范绍荣经验方,主要成分:白头翁100g、马齿苋100g、丁香100g、肉桂100g、小茴香100g、黄丹500g、麻油1000g。将上述草药合并研成粉,过80-100目细筛后,备用,效用:外敷神阙穴,主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据临床统计200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传统黑膏药通常采用油内浸泡药材,炸料及?油的方法制作,笔者根据师授和操作实践,采用一种新的制作方法.经反复验证具有耗油少,成本低,出青率高,制作方法简便等优点,一现介绍如下: 一、处方来源:系由本院内科主任、主治中医师范绍荣经验方,主要成分:白头翁1009、马齿芡1009、T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继敏;;[J];农家科技;1999年08期
正丽;;[J];饮食科学;2011年07期
宋惠南;;[J];中医药学刊;1985年06期
;[J];家庭医药;2008年03期
张永凡;;[J];中华护理杂志;1960年03期
陈锡祯;;[J];人民军医;1966年02期
陈文慧;;[J];中华护理杂志;1985年05期
陆兆璋;陈京;;[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刘忠林;;[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卢静,黄碧波;[J];海峡药学;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淑芳;付宏兰;;[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郑海荣;莫育俊;苟增光;赵铁男;;[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方临明;刘吉平;;[A];2009年浙江省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马建军;周公社;孙懿;胡小松;王鸿翰;薛冰;申彪;;[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张峰;杨防祖;郝苇苇;周勇亮;;[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5年
郭林翠;杨艳芬;李红英;高海;;[A];玉溪市第二届骨科学术研讨及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刘秋京;;[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孙振群;;[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刘健华;李泽宇;刘畅;洪辉文;吴坤成;石小田;钟光明;胡杰威;王兴海;;[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朱丽华;张丽敏;王春燕;孙孝庸;;[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海润;[N];山西科技报;2003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
王宜;[N];健康时报;2007年
于勇;[N];河南科技报;2003年
啸科;[N];东方城乡报;2007年
张路;[N];中国特产报;2006年
杨洪;[N];中国特产报;2002年
王笃兰;[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N];湖北科技报;2003年
常宾;[N];健康时报;2007年
李竟成;[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贡保加;[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宋志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孙晓宁;[D];复旦大学;2005年
王兆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郭建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贾宏志;[D];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卓仲畅;[D];吉林大学;2005年
张洪涛;[D];苏州大学;2005年
马桂芝;[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杨晓仙;[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翀宇;[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马红梅;[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李猛;[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周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柳彩霞;[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高歌;[D];郑州大学;2006年
牛之果;[D];浙江大学;2007年
薛彭;[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刘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温金开;[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视频: 松香膏药传统制作方法(培训参考)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松香膏药传统制作方法(培训参考)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膏药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膏剂的一种,其治疗疾病之理与内服药无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膏药还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等内服药所不及的特点,用之得法,其效立应,为医者必备之法。无铅膏药是在传统膏药基础上更加创新的制剂工艺,具有制作简便,起效迅速的特点。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查看: 6483|回复: 11
膏药的制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参加专业讨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膏药的制作---从网上下载的,不知道是那位仁兄的作品,搬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了。
膏药的制作膏
膏药分为内服与外用两大类。内服膏药主要在煎膏剂,又称膏滋,它是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加粮或蜂蜜炼成的稠厚半流体的制剂,如益母草膏、川贝枇杷膏、十全大补膏等。外用膏药包括软膏与硬膏,软膏是用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如凡士林、植物油等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容易涂于皮肤或创面的外用半固体制剂,如清凉油、眼膏等。化妆品也是软膏,如雪花膏。
硬膏药包括中药膏药、橡胶膏药、贴膏剂等。
我学的主要是中药膏药的制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 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改良型黑膏药的制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备,药料能常熬枯去渣,药油常达320度以上,下丹后的温度可达到360度,药料中的许多有效成份被破坏,为克服此缺点,对传统黑膏药的制法作了改良,主要是黑膏药的基质单独制备,处方药料另外提取浓缩至一定稠度再加入基质中,充分拌和均匀后,摊涂。方法如下
一,基质的准备:
1. 炼油:取植物油置铁锅或铜锅中(豆油不宜),加热熬炼,方法与传统制法的炼油相似,将油炼到320度,判断炼油程度也与传统炼油相同,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2. 下丹成膏:当油炼到320度时,即可下丹,下丹时将火熄灭或关小,油与丹的比例:油用500克,黄丹为150-210克。油与丹的比例与天气有关,冬季用丹少一些,夏季多一些。在下丹操作时,视所成膏的老嫩程度确定,如膏偏嫩,则可酌量再下些丹,直至膏的老嫩程度适宜为止。下丹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下丹前应将丹放入锅中炒去水分,丹的颜色由橘黄色变为棕黄色,再过100目筛。2,下丹速度不宜过快,丹应多次分批下,如遇“溢锅”,可暂停下丹。3,下丹时要以木棍向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下丹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烟中含丙烯醛等有害物质,人应站在上风,或用电风扇向远离的方向吹。4,当丹快下尽时,取少量膏油放入冷水中,等膏冷却凝固后取出,若膏不粘手,老嫩程度适宜,表示油丹化合良好,否则,再加丹,直至老嫩程宜为止。
3. 去火毒:将膏徐徐放入冷水中,倾倒时不断以木棍搅拌,使膏成带状,然后沉入水底,当洗涤水变热后换冷水,等所有膏凝结后,取出反复捏压并制成团状,每日换一次水,七日后去净火毒.
注:黄丹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有卖。炼油最好用上好的麻油。一定要注意防火。
膏药的制法以为膏1油2的比例不是绝对的,我的实践证明冬季用不完1的比例,夏季1的比例差不多要用完
1,油要净油,不能带点油足,否则要起泡,容易引起火灾(我挨过的)
2,油要到滴水成珠的标准是先滴一点油到水中,隔一些时间来看,是不是散了为准(这是决窍,不信的话,你马上做个实践,没制过的油,你滴一点在水中当时也不会散的,要过一会儿才散)这是我失败多次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3试老嫩要看制成时,滴一点膏在报纸上(记住是报纸才好试,这和牛皮纸的性差不多)以膏粘而不粘为度(粘而不粘这是关键)就是说挨着手粘,过了一分钟又轻易撕下,同时不粘皮肤(关键,撕下要有白色的细丝,这说明粘性好)
4我实践证明药材入油高温煎会,失掉很多的成份,我个人以为不妥,以粉末入制好的油膏中最好
实际上不管你怎样制,关键是不粘皮肤,粘了就是失败的,因为太脏,挨到皮肤又掉,没粘住更不好(这种少见,关键是粘住皮肤太不好洗下来)这关好多人没突破,书上也没说详细,既或有资料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多大的意义)
太乙膏原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在《医宗金鉴》中有其加味方。为外科常用之药。惜现代能用会用者已很少见。我原按照《医宗金鉴》的方法炼制三次皆未成功。后遇一民间医生(一位老太太),其夫原是一名中医,虽已过世。但她曾和丈夫炼制多年,有实际经验。我随其学习,起初不授。后交流近一年,才告我口诀。但不许我外传,不许我在她附近制卖(因其以此糊口)。
她说古书记载的剂量不准,他老头子也失败过好几次。应该是麻油2500克、生地60克、肉桂60克、当归60克、白芷50克、马钱子15克、赤芍60克、大黄60克、以油浸10天,然后架火上熬制,待药皆浮起,说明已经炼好,用笊篱(极细)滤去药材,取静油再下鲜芨芨草(急性子的花、茎、根,院中多有栽培)和大蒜各100克,熬至鲜草黄焦为度,再滤出药油备用。此时下乱发30克继续熬制,待头发挑起呈半流质(似化未化状态)时,澄去头发,取静油再次滤静,然后加火熬制,一般熬到油呈黑色,取一点滴到水里,呈浮游状态不散(即滴水成珠),说明油已炼到火候,可以下丹了。
取黄丹1250克(事前炒去水分,防止入油锅时外溢)徐徐下入油锅,边下边用不锈钢棍紧忙搅拌,使油与丹充分混匀,锅中不断冒白烟。此时最要紧不要使药外溢,防止的办法是见药上升,欲溢出时,忙把锅移下。待其平静再放到火上继续熬制。我即于此处失败过,所以千万小心,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待油与丹充分混合后,此时可以下细药了。再把乳香15克、没药15克、轻粉10克、阿魏10克(事前都粉成细面)下入,搅拌均匀。
这时药基本炼好,趁热时倒入水中(用大盆盛水),另一人忙用钢棍搅拌,此时水中发出滋滋的响声,药油向盆边荡漾,通过钢棍的紧搅,结成药坨。趁热用手撕成小块(利于下次摊制,和去火毒),换冷水储存,一日换两遍冷水以去火毒。这就成功了。
半月后,可以用锅化开药坨,进行摊制了。膏药的纸被用包装纸(牛皮纸)比较结实。药要摊匀,大小厚薄一致。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写出供大家参考,可能与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但出于实践,临床所用颇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详载。我外治风湿骨痛、痈疮疔疽、诸疮漏口、痔疮等疾皆效。
有一次治阑尾炎(周围已经脓肿),内服活血消痈之剂,同时吞服三粒太乙膏做成的弹丸,一日两次。并于阑尾疼处用芒硝大蒜泥外敷,再用加味太乙膏帖盖。第二日,痛处即起泡,疼痛随即大减。又两日,大便排出脓血秽物甚多而愈
黑膏药的补充意见
久未上网,见到大家对本题做了许多宝贵意见.再补充几点.
如果膏药熬老了.就必须加油.此油用松香熬化再加入等量麻油.用小勺不时掠去油上浮沫.此为熟油方可加入老膏药内.
松香可到化工店去买,可用蒸流法的比较纯净不易痒.
有爱友反应黄丹与麻油比例问题,此仅陈述
个人经验.夏季应该一斤麻油五两半黄丹再加二两松香.这样即使出汗膏药也不会掉.
请同道指正
黑膏藥與藥粉比例約為十五比一
在臨床上為了對付一些劇痛 常要在膏藥上抹上幾種藥 立時痛止 個人體會還可以起到一種催化激活膏藥藥力之作用
方名五行丹
成份 薄荷冰2 樟腦2 火硝1 銅綠1 珠砂1 雄黃1 血竭1
以上為比例 擂碗中共研面 即成水糊狀 即可用毛筆點藥事先抹于體痛處或各種廱瘡之上 再貼膏藥 可收寺半功倍之效
此藥還可用升華法制 藥效更奇
吾原耒曾發過一個升降膏的配方 比較簡單 現再發一個大升降膏
所謂升降 即指的就是陰陽的升降 五行之中各有陰陽 升清陽降濁陰
陰陽平衝 百病皆除
注意事項可以一樓方法為准
以下諸藥用十斤香油熬枯去渣用油
純黑狗一只 去肉 留骨及內臟
巴豆30克 馬錢子60克 木鱉子30克 蓖麻子100克 豬牙皂30克
甘草20克 芫花10克 生附子10克 生川烏20克 生草烏20克
大貝10克 生半夏20克 白蘞10克 白芨10克 生南星20克
干姜200克 生姜500克 帶須生蔥500克 苦參30克 丹參10克 白芷100克 桑寄生30克 黑白丑各10克 蒼術30克 麻黃30克 桂枝20克 白首烏30克
大將軍30克 五谷虫20克 九香虫10克 全蝎7條 大蜈蚣7條
鳴蟬7只 五倍子30克
桑柳楮槐桃枝各七枝 白花鳳仙草三枝 紫杆麻葉15張
以下藥為后下藥面成份
藜蘆30克 遼細辛30克 急性子30克 生大黃30克 輕粉30克
甘遂20克 大戟20克 干蟾皮粉10克 梔子30克 冰片15克(最后下)
方中主要有十八反藥組成 余藥皆為猛烈的的化痰瘀藥
久虛及腎 取黑狗色黑入腎 直入先天 尚有以臟補臟 以骨入骨之意 況狗性熱力猛 無虎可代虎
后下藥面主要為升降之藥 取其后下先發揮去邪作用 使吐者自吐 下者自下 汗者自汗
先熬藥為佐使藥 使邪去更速
而后再陰陽自和 取黑狗血肉有情以和之
我為什么要重用+八反呢 因取相反相激之性 時珍先師曰 怪病皆責于痰 痰性膠結 陰陽不分 非相反藥不能分离陰陽
此膏可治外感內傷 不內外因一切渚証
专业积分 +1
感谢分享!期待精彩!
感谢提供帮助!
这篇文章转载的太好了,我把它珍藏到我的空间了,膏药看着容易做着难,我实践过。
谢谢,但唯一是没有秘方可制作啊!;tx
我附近有一个专门治疗烧烫伤的,据说是秘方,药膏是粉红色的,效果不错!
谢谢,看过了,有机会我试试。
不错,值得学习了。
谢谢学习了。
又学习了一遍,谢谢楼主
好东西, 感谢提供, 收藏了
我会熬制各种膏药但没有秘方
打开微信-右上角-扫一扫,对准二维码,或者查找公众号:jcys_weixin
即可关注基层医生网官方微信,定期为大家推送最新资讯!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膏药制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