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是什么传染的可能性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不用公筷会传染胃癌?医生:幽门螺旋杆菌可传播但与胃癌无关
  “会传染的癌”这类新闻报道从未停止过。近日有一个网传的视频认为,在餐桌上的传播等同于胃癌在餐桌上传播;而日常的拉手、接吻、拥抱等动作则会导致EB病毒传播专家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即便人感染和EB病毒,都不一定会得胃癌和。多年临床发现,有人与细菌或病毒长年共存,也不会出现癌变。
  餐桌不用公筷会传染胃癌?
  驳斥:可传播但与胃癌无关
  日前,北京某电视台一档《生活调查》栏目报道称,有一种癌会在餐桌上传播。究其原因,就是会通过筷子、带菌的唾液、在夹菜时发生交叉污染,而是导致胃癌发生的细菌之一。为此,该节目的结论认为,在餐桌上的传播等同于胃癌在餐桌上传播。对此说法,专家认为,癌症并不会传染,但是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传染疾病相关。医学上会认为,癌可能会跟某一传染病有关,但不能说癌症具有传染性。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红告诉记者,目前没有直接的依据说胃癌是由造成的。很常见,人群的自然感染率在50%左右,但并不是说感染的人都会患胃癌。“它没有那么恐怖,能够引起胃的急性炎症,但是否跟胃的肿瘤相关,医学上没有明确定论。”上述报道说感染会直接造成肿瘤,这有点夸大其词了。
  王红认为,有在餐桌上传播的可能性,但几率比较低。“因为主要处在胃粘膜下层,不太容易发生传染。但已经感染的人唾液里可能带有这些细菌,用已经感染的筷子去夹这菜,然后传给其他人的可能性也会有的。”
  目前,国家的治疗指南并没有要求根治它。而不少感染该菌的人都是带菌生存而不致病的。王红表示,出于卫生健康考虑,建议大家用餐能用公筷则用,因为通过唾液交叉感染的不止,还有乙肝等其他传染病病毒。使用公筷能够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拉手拥抱就能传播?
  驳斥:EB病毒呈阳性不一定得
  该节目还提到另一种的传播,节目称,日常生活中的拉手、接吻、拥抱等会发生EB病毒传播,而EB病毒阳性是的致病病毒。
  对此,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董玉礼教授表示,一般不会传染,EB病毒呈阳性也不一定得。一些人感冒过后,短期内检查EB病毒会呈阳性,但不代表得。临床跟踪发现,有些人每年检查都可能有EB病毒阳性,但是他终生都不会得。“的发生与人的基因有关。”董玉礼表示。此外,咸鱼咸肉咸菜当中带有的亚硝酸盐可能是的一种诱因,要预防就要少吃这类食物。
  董玉礼表示,在血清中能查到EB病毒阳性的人群,一般都建议其做鼻咽镜检查。如果是患者,其鼻子后肯定长东西。如果是早期或者是颅底破坏类型的,不容易肉眼看到,则可以通过CT或核磁共振确诊。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魏星 黄子健)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高调求婚的案例...
当地时间6月30日,印尼空军一架“...
6月30日下午,2015上海市燃气...
再过几天,各大高校就将陆续放榜。有...
6月27日开幕的“2015幸福9号...
当地时间日,英国...
台湾新北市八仙水上乐园27日晚上举...
6月27日,山西太原,90后美女参...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331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分析,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症状,小儿eb病毒感染,eb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331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EB病毒感染症状,尤其是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EB病毒感染有什么表现?得了EB病毒感染会怎样?
日更新浏览数:39808收藏数:4757
& & 一、症状幼儿时期感染EB病毒一般为亚临床感染,产生,并终身带病毒,轻微且无症状的或引起轻症和。成人的原发感染较儿童严重,病毒可能终生潜伏,但很少留有后遗症。EBV感染性疾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急性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热型可呈、或型)、、、、、(多见于躯干部)等。,软及弓处可有出血点,齿龈也可或有。有的还可出现症状。全身、肝:70%以上患者有结肿大,以枕后、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肿大淋巴结消退缓慢。可伴有轻度。慢性感染发热、肝、淋巴结肿大等活动性症状反复出现或持续数月以上。缺乏明确的基础疾病,无异常或其他感染能解释症状。有特异性的抗EBV - Ab且检测到EBV – DNA。二、诊断EBV感染的诊断较其他的病毒感染,更为依赖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仍为目前诊断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血清抗IgM-VCA抗体的出现,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效价逐步增高提示原发性EBV感染。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抗体,可诊断EBv近期的感染。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三种:(一):多见于成人。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某些先天性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症。(二)非洲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三):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HBV与咽癌关系密切,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只需输入症状,自诊工具将告诉您可能患上的疾病,指导您正确就医!
当季多发症状:Epstein-Barr病毒(EBV,) 又称人类疱疹病毒,为科嗜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人群中的非常普遍,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EBV是的,更为重要的是,EBV与、儿童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之一。1956年上海曾有本病流行。
EB病毒即爱泼斯坦-巴尔二氏(Epstein-BEBV)的简称,是1963年M.A.爱泼斯坦和Y.M.巴尔对非洲儿童罹患的的进行体外时发现的,故名。此病毒是一种亲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γ组、能感染人及的 。EB病毒感染很普遍,在社会经济情况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EB病毒的年龄较早,EB病毒阳性率高,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在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地区,EB病毒感染发生在以后,且多表现为。EB病毒通过传播。EB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以下几种形式,其、诊断方法及治疗各异。EB病毒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检测EB病毒的。因EB病毒有致癌潜能,其或都有一定危险性。膜正在研究中。
多见于儿童。在第三世界国家中,3岁以内的儿童约有 90~100%曾受EBV感染。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中有特异性抗 EBV抗体。感染后EBV可在人体B淋巴细胞及部内形成持久的潜伏感染,并不断通过唾液排出体外,感染健康人。
多见于抗 EBV抗体阴性的青少年及成人。主要表现、、、。淋巴细胞增高,可达50~60%以上,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10%以上。血及抗EBV抗体阳性,在有的病人中,可表现慢性、复发性传染性。本病预后好,主要对症治疗。
发生在赤道非洲和新几内亚儿童中的一种。取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进行培养,可发现瘤细胞中有EBV及EBV。伯基特氏淋巴瘤病人的血清中,有高的抗EBV衣壳抗原(VCA)抗体(≥ 1:160,阳性率可达80%以上),而正常人高滴度VCA抗体阳性率仅5~15%。有人用EB病毒实验感染某些猴类,造成与伯基特氏淋巴瘤相似的恶性淋巴组织病变。因此,目前认为非洲儿童在婴幼儿时期有重度和持续的EBV感染,在EB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又出现感染,受到抑制,被激活,导致B淋巴细胞恶性,形成伯基特氏淋巴瘤。
EBV感染可能是鼻咽癌(尤其是未分化型鼻咽癌)的病因之一。研究证明,将鼻咽癌活进行培养,可在中发现EBV基因及EBV特异性抗原。同时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发现多种 EBV抗体。鼻咽癌病人的血清和唾液中,EBV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他病人。检测EBVIgA抗体,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普查、诊断、判定疗效和预后的敏感及可靠指标。
此类病人由于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体内长期潜伏感染的EBV被激活,引起和多个脏器的严重感染,如、、等。严重感染或全身泛发性感染均可引起死亡。
(一)发病原因
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为。属于属,电镜下其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EBV具有在体内外地人类及某些灵长类的特性。人是EBV感染的,主要通过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根据调查,我国3~5岁儿童vca-lgG阳性率达90%以上。EB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需在非洲细胞、患者、细胞和健康人脑等培养分离。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传染。
(二)发病机制
EBV进入机体有3种不同途径:一是EBV感染人类并,渗入感染细胞;二是EB病毒长期潜伏在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中,并整合到内;三是EBV能被后重新产生,按原有方式再感染细胞或者传入到另一个个体。EBV最初复制部位是部,在B淋巴细胞和内生长繁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而造成。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时,潜伏的EB病毒形成得复发感染。
幼儿时期一般为,产生,并终身带病毒,轻微且无症状的或引起轻症和。
成人的原发感染较儿童严重,可能终生潜伏,但很少留有。
EBV按病程可分为和慢性感染。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
复杂多样。一般有(热型可呈、或不规则热型)、、、、、(多见于躯干部)等。,及咽弓处可有,也可或有。有的还可出现。
全身、:7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肿大,以枕后、最为常见,、次之。肿大消退缓慢。肝脾肿大可伴有轻度。
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活动性症状反复出现或持续数月以上。缺乏明确的基础,无异常或其他感染能解释症状。有特异性的抗EBV - Ab且检测到EBV – 。
EBV感染的诊断较其他的,更为依赖。仍为目前诊断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抗-VCA抗体的出现,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逐步增高提示EBV感染。用酶法或检测血清中抗体,可诊断EBv近期的感染。
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三种:
(一):多见于成人。
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某些先天性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增多症。
(二)非洲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发生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带地区呈。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病人血清含抗体,其中80%以上高于正常人。
(三):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H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存在和表达,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
1. 可用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和其表达产物(、)的存在。
2.仍为目前诊断CMV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1)试验:主要用于单核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可出现lgM型,能凝集绵羊,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
(2)EBV检测:用酶法或。
VCA ,持续1~2个月,检出率达100%,是原发感染的最好指标,复发时不出现;
VCA ,终身维持,检出率达100%,用于;
EA-D,发病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检出阳性率70%,与重症有关;
EA- R,发病几周后出现,持续数月到数年,可作为免疫受抑患者EBV复活的指标;
EBNA,发病后3~6周出现,延续终生,检出阳性率100%,可作为感染的指标。
本病须与鉴别。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cmv)引起的。有20%在出生时无任何,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现、和等,并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其他症状有意识、、、和中枢症状等。
约有50%出现,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5~12岁儿童可能出现非洲儿童。
可出现、等。可表现为。可表现为。
1.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严禁口对口喂饲。病人分泌物应专门容器收集、。
目前有二种疫苗问世,其中之一为我国用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 gp320和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高发区。另一为提纯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的。
(一)治疗:
EBV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用药。应卧床休息。继发时可酌情选用治疗。
可使迅速消退,其剂量如30~60mg/d,分次口服,4天后快速递减剂量,直至停药。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良者,可给予。
确诊有者应紧急处理。
、、、α、能抑制的复制,但对临床的改善并无明显作用。
(二)预后:
大多能自愈。也可能转化为、非洲儿童、。
发现阳性怎么办?
、长期的不适或者一过性升高都可出现检测EB阳性的情况。所以不一定就是EB病毒感染,不必因此过分。而且EB病毒在人类的自然非常普遍,所以如验血查到EB病毒的G(lgG)阳性并不奇怪。但如果是免疫球蛋白EA(lgA)抗体阳性,就要引起警惕。如果没有临床,一般不要太过太担心,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到检查。
广东省是高发地区。而EB病毒和鼻咽癌密切相关,在广东EB病毒抗体阳性率占5%-10%,鼻咽癌的检出率为253/10万,显然EB病毒阳性并不说明就一定是鼻咽癌。年龄超过40岁,长期吸烟饮酒者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党华有如下症状:持续性、,不灵、,、,,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出自A+医学百科 “EB病毒感染”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EB病毒感染”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关注微信公众号精彩内容天天送
& 技术专栏 & 正文
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一例
核心提示:患者,男,30岁。以&反复发热、肝功能异常14年&为主诉于2014年10月入院。14年前患者开始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经1~2周的补液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作者:李强,卓其斌,黄玉仙,陈良
单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炎一科
患者,男,30岁。以&反复发热、肝功能异常14年&为主诉于2014年10月入院。14年前患者开始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经1~2周的补液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自述14年间因发热多次住院,B超曾示脾脏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化验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日因&发热、肝功能异常、巨脾&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行脾切除术,术后2周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伴咽痛、口腔溃疡,自服&酚麻美敏(泰诺)&退热,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体温38.5℃,脉搏10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20/80 mmHg。双侧颈部、耳后可触及肿大淋巴结,黄豆大小,活动度可,质韧,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右侧口角、颊黏膜各见1个小溃疡,0.2 cm&0.3 cm大小。余查体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白细胞5.07&10^9/L,中性粒细胞0.718,红细胞4.79&10^12/L,血红蛋白135.00 g/L,血小板86&10^9/L,淋巴细胞0.189。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414.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78.00 U/L,总胆红素(TBil)9.40 &mol/L,直接胆红素(DBil)5.30 &mol/L,白蛋白(Alb)42 g/L,球蛋白(Glb)35 g/L。EB病毒(EBV)相关抗体EBV-IgG/VCA 118.9 U/mL(参考值&0.8 U/mL),EBV-IgM/VCA阴性。外周血EBV DNA 5.17&10^5拷贝/mL。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示&G0S0(基本正常肝脏组织)&。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示:病毒性淋巴结炎,反应性淋巴结增生。骨髓活检示&4~5个骨髓腔,造血细胞约占25%左右,巨核细胞可见,并见较多成熟嗜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各系造血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抗巨细胞病毒(CMV) IgM、抗HIV及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均阴性,自身免疫抗体系列、梅毒螺旋体抗体均阴性。淋巴结超声:双侧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异常。腹部B超:脾脏未见,肝、胆、胰腺基本正常。心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甲状腺B超等均未见异常。综合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2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120.00 U/L,AST 68.00 U/L,TBil 8.70 &mol/L,DBil 4.30 &mol/L。患者拒绝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予出院。
EBV的人群感染率高达95%,绝大多数感染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期,且多为无症状感染,很少留有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感染后发展为慢性,称为CAEBV[1]。CAEBV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12岁以内儿童多见[2]。根据外周血中EBV感染细胞的类型可将CAEBV分为T淋巴细胞型、NK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亚洲和南美患者以T淋巴细胞型和NK细胞型多见,北美和欧洲患者以B淋巴细胞型为主[1]。成人CAEBV罕见,发病后平均生存期为4.3年,常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机会感染以及病毒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侍效春等[3]分析了12例成人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CAEBV患者男女比例为7∶5;发病年龄在16~43岁,平均28岁;确诊时的病程为6~144个月,中位时间为10个月。
CAEBV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92.7%)、肝脏肿大(79.3%)、脾脏肿大(73.2%)、肝功能异常(67.1%)、血小板减少(45.1%)、贫血(43.9%)、淋巴结肿大(40.2%)、蚊虫叮咬过敏(32.9%),其他少见临床表现还包括皮疹、皮肤牛痘样水泡、腹泻、视网膜炎等[2]。近年研究发现,CAEBV的临床表现与外周血中EBV感染细胞类型有关:T淋巴细胞型主要表现为发热,NK细胞型更多表现为蚊虫叮咬过敏及相应的皮肤损害[4];T淋巴细胞型较B淋巴细胞型更易出现发热(100% vs. 45%)、肝功能异常(100% vs. 36%)和肝脏肿大(66% vs. 27%)[5]。该例患者反复发热、脾肿大、肝功能异常10余年,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符合CAEBV的常见临床表现。我院未能对慢性活动性EB病毒进行细胞分型,但根据亚洲CAEBV以T淋巴细胞型和NK细胞型多见,且该例患者以发热、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整个病程中无蚊虫叮咬过敏的发生,初步推测患者为T淋巴细胞型可能性较大。
关于CAEBV的诊断,2005年版[6]的诊断标准为:(1)持续或反复发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样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可累及血液系统、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肺、眼及皮肤等;(2)抗EB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VCA-IgG&1∶640、EA-IgG&1∶160或存在VCA-IgA(+)/EA-IgA(+)),同时有外周血中EBV DNA拷贝数增高或受累组织中EBV DNA阳性;(3)慢性病程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以上3条标准均满足时方能诊断CAEBV。2005版指南还推荐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技术,例如:受累组织或外周血EBV DNA、EBV RNA以及克隆性检测(包括EBER原位杂交、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BER或LMP等、Southern杂交检测EBV DNA及其克隆性、EBV感染宿主细胞种类的鉴定和CAEBV亚型分型检测),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评价[包括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体分析和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和TCR受体重排)、检测和免疫学检查(包括常规免疫学检查、HLA-DR检测和细胞因子测定)等实验诊断方法];并且不再强调病程大于6个月,更注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重要性,临床可操作性更强。本例患者反复发热、肝功能异常14年、巨脾(已切除)、肿大淋巴结活检提示病毒性淋巴结炎,EBV-IgG/VCA 118.9 U/mL(参考值&0.8 U/mL),外周血EBV DNA 5.17&10^5拷贝/mL,且慢性病程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满足CAEBV的3条诊断标准。目前国内CAEBV的诊断主要依赖同时满足上述3条传统诊断标准,新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技术虽然已经可以在国内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或实验室进行,但受检测成本和检测技术的限制,很多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要成为临床上诊断CAEBV的常规检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治疗上,CAEBV目前尚无规范性的治疗方案或共识。可尝试的治疗手段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联合化疗、EBV特异性T淋巴细胞输注和allo-HSCT。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膦甲酸,免疫调节治疗可选用干扰素&或&、白介素-2、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或免疫球蛋白。2011年Cohen等[7]对美国28年间CAEBV诊疗的回顾性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联合化疗及EBV特异性T淋巴细胞输注虽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均无长期疗效,无法阻止病情持续进展,患者最终会因免疫缺陷并发机会性感染或并发淋巴增殖性疾病而死亡。allo-HSCT不仅能清除EBV(+)宿主细胞,还可以重建E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是目前CAEBV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8]。Cohen等[7]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显示,8例接受allo-HSCT的CAEBV患者中5例(63%)长期存活,3例因进展为EBV相关淋巴瘤而死亡;Gotoh等[9]总结了15例接受allo-HSCT的CAEBV患者,5例(33%)长期存活,7例因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3例因CAEBV复发而死亡;日本和新西兰57例接受allo-HSCT的CAEBV患者中,41例(72%)长期存活[8]。综上可知,allo-HSCT行之有效,但长期存活率最高只有72%,且allo-HSCT费用昂贵且存在致死性并发症,因此治疗中必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定是否进行allo-HSCT。目前国内针对CAEBV的治疗尚停留在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阶段,其中以免疫调节治疗最为常用,免疫调节治疗中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临床研究显示短期缓解率分别为32%和24%;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国内也在使用,但目前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并无确切疗效[10]。目前国内尚无针对CAEBV的指南或专家共识,虽然具有长期疗效的根治手段是allo-HSCT,然而国内尚无allo-HSCT治疗CAEBV成功的报道。
CAEBV总体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多数患者于发病5年内因严重并发症或发展为淋巴瘤而死亡。CAEBV的预后与EBV载量和EBV感染细胞的亚型有关,EBV DNA载量越高,预后越差;T淋巴细胞型更易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总体预后较B淋巴细胞型及NK细胞型差[11]。
[1]CohenJI. Optim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J]. Pediatr Transplant, ):393-396.
[2]KimuraH.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 Uirusu, ):163-173.
[3]侍效春, 范洪伟, 吕玮, 等.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83-285.
[4]ImadomeK. Th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diagnosis of EBV-T/NK-LPD (CAEBV, EBV-HLH etc.)[J]. Rinsho Ketsueki, ):.
[5]茅君卿, 杨世隆, 宋华, 等.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J]. 中华当代儿科杂志, ):.
[6]OkanoM, KawaK, KimuraH, et al. Propo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ng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 Am J Hematol, ):64-69.
[7]CohenJI, JaffeES, DaleJ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 a 28-year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J]. Blood, ):.
[8]KawaK, SawadaA, SatoM, et al. Excellent outcome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CT with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J]. Bone Marrow Transplant, ):77-83.
[9]GotohK, ItoY, Shibata-WatanabeY, et al. Clin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5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treated wit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Clin Infect Dis, ):.
[10]CohenJI, JaffeES, DaleJ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 a 28-year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J]. Blood, ):.
[11]KimuraH, MorishimaT, KaneganeH,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for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 J Infect Dis, ):527-5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b病毒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