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的姥姥得了关节炎(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年纪太大不敢手术。求中药药方

求中医治疗类风湿偏方
求中医治疗类风湿偏方
09-03-11 & 发布
治疗 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 一、理疗 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发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二、药物治疗 (一)水杨酸盐 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长期服用易发生恶心、呕吐、胃痛及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大剂量服用数年可引起肾损害。 (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类固醇抗炎药,效果较好,其镇痛、退热及抗炎作用都较强,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间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剂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类似制剂有炎痛静bengydamine,用法,剂量同消炎痛。 (三)异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均较阿斯匹林强10倍以上,副作用较阿斯匹林小。剂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 (四)皮质激素 对急性炎症有显著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极易复发。适应证为①严重活动性关节炎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或血管炎、肺、心及眼合并症。②严重关节炎应用其它药物治疗无效。③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明显增快,类风湿性结节阳性。在使用期间应注意副作用及并发症。开始应用时应以小剂量开始,如强地松5-20mg,口服每日1-2次,有效后再调整到最小有效量,或改为隔日疗法。为了避免全身性副作用,可用关节内注射疗法;适应证为①少数关节患病,全身症状不明显。②全身约药后,症状基本控制,但残留几具关节症状不见好转。③关节急性症状明显,为缓解局部症状。常用醋酸氢化可的松10-20mg关节内注射,每周一次。膝关节或踝关节内注射后,应卧床休息,以防诱发无菌性坏死。应严密消毒、以防感染。 (五)青霉胺(d-penicillamine)作用机制为①离解类风湿因子。②抑制免疫反应,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③稳定溶酶体膜。④通过络合铜和铁,使单氨氧化酶、赖氨酸酶和脯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防止胶原纤维的交叉联结;抑制可溶性胶元纤维的生成。应用青霉胺治疗,除使关节症状缓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降低,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疗效较金制剂好,用药后一个月以上显示疗效。因此,开始用药时应与其它抗炎药并用。开始用0.125g,每日一次,一周后每周增加0.125g,四周后0.25g,每日2~3次,共用6个月为一疗程,本口副作用较多,如皮疹、骨髓抑制及肾脏损害等,应定时查血及尿常规,也引起消化道症状,如味觉丧失、恶心、呕吐,少见的副作用为肌无力、肌炎、goodpasture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及狼疮样综合征。 (六)疏甲丙脯酸(captopril) 与青霉胺分子结构相类似,具有抑制胶无纤维成熟,养活关节腔滑膜增生的作用,且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用法,25mg口服,每日三次。2周后加大到25mg,每日4次,4周后改为50mg,每日3次。最大可用到50mg,每日4次。3-6个月为一疗程。6个月后逐渐减量,25mg每日1-2次长期维持。治疗4周关节肿消痛减,3-6个月达显效。副作用,血压下降,皮疹。 (七)雷公藤 具有消炎、抗菌、调节免疫、活血化瘀、杀虫等作用。剂量每日1-1.5mg/kg,分3次服。或有雷公藤合剂,20-30ml,一日三次。连用3-6个月,有效率83.7%。副作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月经紊乱、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色素沉着等。 (八)金制剂 可能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疗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好转,有效率可达70-90%。目前常用金制剂有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 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e,一个疗程总剂量1.5-2.0g,用药后3个月或总量达0.3-0.5g时,方见效果。副作用:口炎,皮炎、胃肠反应、肾损害及造血系统损害等。金制剂疗效肯定,但副作用也很多,可慎用。 (九)免疫抑制剂 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常用者有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开始100-2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隔日一次,有效后改为50-100mg,每日一次,维持治疗。应注意观察白细胞变化,以防白细胞减少,副作用还有毛发脱落、卵巢功能障碍及出血性膀胱炎。硫唑嘌呤(afathiprine),剂量与环磷酰胺同、副作用较轻,50mg,每日一次即可见效。 (十)免疫增强剂 由于本病多有t细胞功能低下,故可用免疫增强剂,常用者有左旋咪唑(levamisole),每周或隔周给药3日,50mg口服,一日3次,胸腺素(thymosin)。可使未成熟的t细胞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尚在试用阶段。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能将致敏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能力转移给未致敏的淋巴细胞,使之获得免疫能力。它是一种淋巴因子,t细胞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的一种物质,能促使t细胞成熟,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每1~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一次注射一单位(4×108淋巴细胞所含的量)。注射后可使正常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淋巴细胞。 (十一)手术治疗 急性关节炎严重疼痛,局部有渗液时可抽降渗液,并注入类固醇抗炎药,再使用夹板固定关节。腕及足下垂时可夹板固定及理疗。持续性滑膜炎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肌腱破裂及神经受压迫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后期关节畸形及严重障碍者也可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关节固定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伸侧肌腱重建术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偏方有很多,下面列举其中一部分,供广大患者参考。1、              组成:马钱子30克,地鳖虫、地龙、全蝎各3克,朱砂0.3克。做法:先将马钱子用土炒至膨胀,再放入香油炸至有响爆之声,外观呈棕黄色,切开呈紫药色时取出,与地龙、地鳖虫、全蝎共研细末,后放入朱砂,制成蜜丸40粒。用法:每晚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后一周效果不明显,则可于每日早晨时加服1粒。2、              组成:穿山甲、全蝎、当归、僵蚕、麻黄、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断、红花各10克,甘草3克。乌鸡一只。做法:将乌鸡洗干净,去内脏,将上述中药放入鸡腹中,入锅内煮熟即可(不需放盐)。用法:食鸡肉喝汤。3、              组成:金刚刺15g  广地龙15g  蜈蚣l条  黄芪40g  桂枝12g  海风藤12g  威灵仙12g   甘草l0g。做法:加水煎服。用法:1日1剂,20剂为一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4、              组成:黄芪50g  白术15g  当归12g  炒白芍15g  杜仲12g  桑寄生15g  怀牛膝15g  薏苡仁30g  穿山甲15g  白芥子12g  鸡血藤30g  威灵仙15g  甘草l0g  蠲痹散:川乌30g  草乌30g  麻黄30g  桂枝20g  羌活30g  川芎20g  白芷115g  细辛20g  威灵仙30g  红花15g  姜黄15g  制乳香15g  制没药15g。用法:水煎2次,混匀取药液600ml,于饭后温服200ml,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5、              组成: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防已、滑石、连翘各20克,桂枝、姜黄、黄柏、桑枝、苍术、海桐皮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类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o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常见的食疗品种: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 克 ,人参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饮服 1~2 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 克 ,鲜桑枝 2 厘米 长段,浸酒密封 30 天。摇匀,每日饮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称龙眼、桂圆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经。是补血益心、长智益脾之要药,入脾经功胜大枣。单用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用于类风湿之后期血细胞减少、体质虚弱、贫血等。 ⑽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⑾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⑿枸杞子:适用于类风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身乏无力者,久服可强筋骨、耐寒暑、益精养血,令人长寿。可鲜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还可与米煮粥食用。 ⒀生姜:亦称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驱风散寒、温中止呕解毒之功效。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对心脏、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使全身感觉温热、出汗等。类风湿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还可配以生姜 60 克 ,陈醋 100 毫升,煎汤洗浸患肢。或用鲜姜捣烂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姜、鲜葱、芫荽各 30 克 ,石菖蒲 15 克 ,共切碎捣烂,加白酒 50 毫升,调匀敷患处。 ⒁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⒂莲子: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⒃骨头汤:可用猪、牛、羊、狗等关节骨或脊椎骨熬汤、熬前放入几滴食醋,对类风湿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骨关节脱钙、骨质疏松有交好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以上的果品与蔬菜,可经常食用,量适中,不受更多的限制,对身体和疾病的恢复均大有裨益。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⑴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 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为合适。多用植物油, 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 1 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 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⑵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 100 克 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 、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 多食动物血、蛋、鱼、虾等。 ⑶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 、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偏方有很多,下面列举其中一部分,供广大患者参考。1、              组成:马钱子30克,地鳖虫、地龙、全蝎各3克,朱砂0.3克。做法:先将马钱子用土炒至膨胀,再放入香油炸至有响爆之声,外观呈棕黄色,切开呈紫药色时取出,与地龙、地鳖虫、全蝎共研细末,后放入朱砂,制成蜜丸40粒。用法:每晚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后一周效果不明显,则可于每日早晨时加服1粒。2、              组成:穿山甲、全蝎、当归、僵蚕、麻黄、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断、红花各10克,甘草3克。乌鸡一只。做法:将乌鸡洗干净,去内脏,将上述中药放入鸡腹中,入锅内煮熟即可(不需放盐)。用法:食鸡肉喝汤。3、              组成:金刚刺15g  广地龙15g  蜈蚣l条  黄芪40g  桂枝12g  海风藤12g  威灵仙12g   甘草l0g。做法:加水煎服。用法:1日1剂,20剂为一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4、              组成:黄芪50g  白术15g  当归12g  炒白芍15g  杜仲12g  桑寄生15g  怀牛膝15g  薏苡仁30g  穿山甲15g  白芥子12g  鸡血藤30g  威灵仙15g  甘草l0g  蠲痹散:川乌30g  草乌30g  麻黄30g  桂枝20g  羌活30g  川芎20g  白芷115g  细辛20g  威灵仙30g  红花15g  姜黄15g  制乳香15g  制没药15g。用法:水煎2次,混匀取药液600ml,于饭后温服200ml,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5、              组成: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防已、滑石、连翘各20克,桂枝、姜黄、黄柏、桑枝、苍术、海桐皮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巴豆[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产地]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峻下寒积,温通关窍,逐痰行水,疗疮毒,蚀腐肉。治疗风寒湿痹:将1-2粒巴豆仁,加30g白酒中用粗糙的土碗研酒至完全溶化,将药液微温,在患处反复搓擦,以皮肤感觉微热为宜。一般轻证治疗1次则愈,不愈者间隔5-7天后再用1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跟随父亲学医多年,可自幼愚钝,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只学会一样灸疗术,专门治疗风湿类风湿的。看了一些论坛,发现用针灸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的人很少,问了一些针灸医师,说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天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论坛,就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展示一下我的家传医学,并在此寻求合作者,共同推广中国的传统医学。     这套灸疗法的名字叫作痹火针,主要是针对痹病的,其次对头痛,感冒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并不相容,然而,当今之科学期刊已多有论文研究之,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中的部分现象和治疗机理。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定义“完整医药体系”这个概念时提到中医学:“NCCAM(美国国家补充与另类医学中心)把完整医药体系描述为涉及‘完整医药体系是与对抗疗法(常规)医学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些可能反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比如中医学和印度的阿输吠陀医学(英文)。完整医药体系都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相信机体有自愈的能力,这种自愈可能涉及到了应用情绪、身体和精神的治疗方法。”古代中医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WHO在日发表“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现代中医史  1996年,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和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古典基础理论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主要特点有: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 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 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精气学说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 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榖、分清泌浊、传化糟粕”。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经络学说  参见:针灸学及腧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病因学说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发病邪气与正气交战,决定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又称为“正邪分争”。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指人体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体质、情志、地域、气候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革命。中医新哲学观  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辩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现代气本质  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广义波。分形分维经络  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非平滑,非管,粗糙,细胞充填的'自身调节-体液-神经'分形经络模型。 分形经络的分形维数中医分形集  分形阴阳集分形几何中最简单的二分阴阳分形集的分形维数   五行分形集自相似、多层次的五行分形集的分形维数   数理阴阳阴阳的数理定量   分形藏象五系统五脏六腑的分形维数   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元气学说  中医认为,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基本最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知道一种要很管用 我姥姥吃过 快十年的风湿病好很多了 叫 关通舒 是一种傣药 效果不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从而使关节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残废。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我国一直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7年的修订标准,即晨僵至少1小时;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对称性关节肿;皮下结节;手部X光片改变;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中前4条症状表现出现时间要大于6周,具备以上标准4条或4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西医治疗并无特效疗法和特效药物,只能起到缓解症状,使病情不再发展的作用。  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但中医文献中对于“痹”的描述有很多,“痹症”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灵枢·周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侵犯于分肉之间,引起众痹”、“疼痛上下游走,左右对应,无有止息,痛无定处”。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包括肢体痹和内脏痹,大多数情况指的是肢体痹,即“骨节痛”、“历节痛”、“肢节痛”,它是由于人体卫、气、营、血失调或(气血)亏损,以致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袭入,壅塞经脉,深入骨骼,久而成痹,出现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其中尤以“顽痹”“历节风”近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侵袭而致病。所以治病应该从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着手,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健骨蠲痹胶囊”由鹿茸、杜仲、雪莲、肉苁蓉、龟甲、防风、木瓜等纯中药制成,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透发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结合中医辨证和不泡热水脚的方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明显,不但使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对早发现早治疗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痊愈,还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几率,即使是阴雨天也不易复发。健骨蠲痹胶囊的具体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以中医为主,从全身整体调节,能够缓解症状,恢复关节形状,降低类风湿因子,达到临床痊愈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治疗 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 一、理疗 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发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二、药物治疗 (一)水杨酸盐 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长期服用易发生恶心、呕吐、胃痛及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大剂量服用数年可引起肾损害。 (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类固醇抗炎药,效果较好,其镇痛、退热及抗炎作用都较强,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间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剂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类似制剂有炎痛静bengydamine,用法,剂量同消炎痛。 (三)异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均较阿斯匹林强10倍以上,副作用较阿斯匹林小。剂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 (四)皮质激素 对急性炎症有显著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极易复发。适应证为①严重活动性关节炎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或血管炎、肺、心及眼合并症。②严重关节炎应用其它药物治疗无效。③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明显增快,类风湿性结节阳性。在使用期间应注意副作用及并发症。开始应用时应以小剂量开始,如强地松5-20mg,口服每日1-2次,有效后再调整到最小有效量,或改为隔日疗法。为了避免全身性副作用,可用关节内注射疗法;适应证为①少数关节患病,全身症状不明显。②全身约药后,症状基本控制,但残留几具关节症状不见好转。③关节急性症状明显,为缓解局部症状。常用醋酸氢化可的松10-20mg关节内注射,每周一次。膝关节或踝关节内注射后,应卧床休息,以防诱发无菌性坏死。应严密消毒、以防感染。 (五)青霉胺(d-penicillamine)作用机制为①离解类风湿因子。②抑制免疫反应,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③稳定溶酶体膜。④通过络合铜和铁,使单氨氧化酶、赖氨酸酶和脯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防止胶原纤维的交叉联结;抑制可溶性胶元纤维的生成。应用青霉胺治疗,除使关节症状缓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降低,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疗效较金制剂好,用药后一个月以上显示疗效。因此,开始用药时应与其它抗炎药并用。开始用0.125g,每日一次,一周后每周增加0.125g,四周后0.25g,每日2~3次,共用6个月为一疗程,本口副作用较多,如皮疹、骨髓抑制及肾脏损害等,应定时查血及尿常规,也引起消化道症状,如味觉丧失、恶心、呕吐,少见的副作用为肌无力、肌炎、goodpasture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及狼疮样综合征。 (六)疏甲丙脯酸(captopril) 与青霉胺分子结构相类似,具有抑制胶无纤维成熟,养活关节腔滑膜增生的作用,且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用法,25mg口服,每日三次。2周后加大到25mg,每日4次,4周后改为50mg,每日3次。最大可用到50mg,每日4次。3-6个月为一疗程。6个月后逐渐减量,25mg每日1-2次长期维持。治疗4周关节肿消痛减,3-6个月达显效。副作用,血压下降,皮疹。 (七)雷公藤 具有消炎、抗菌、调节免疫、活血化瘀、杀虫等作用。剂量每日1-1.5mg/kg,分3次服。或有雷公藤合剂,20-30ml,一日三次。连用3-6个月,有效率83.7%。副作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月经紊乱、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色素沉着等。 (八)金制剂 可能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疗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好转,有效率可达70-90%。目前常用金制剂有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 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e,一个疗程总剂量1.5-2.0g,用药后3个月或总量达0.3-0.5g时,方见效果。副作用:口炎,皮炎、胃肠反应、肾损害及造血系统损害等。金制剂疗效肯定,但副作用也很多,可慎用。 (九)免疫抑制剂 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常用者有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开始100-2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隔日一次,有效后改为50-100mg,每日一次,维持治疗。应注意观察白细胞变化,以防白细胞减少,副作用还有毛发脱落、卵巢功能障碍及出血性膀胱炎。硫唑嘌呤(afathiprine),剂量与环磷酰胺同、副作用较轻,50mg,每日一次即可见效。 (十)免疫增强剂 由于本病多有t细胞功能低下,故可用免疫增强剂,常用者有左旋咪唑(levamisole),每周或隔周给药3日,50mg口服,一日3次,胸腺素(thymosin)。可使未成熟的t细胞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尚在试用阶段。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能将致敏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能力转移给未致敏的淋巴细胞,使之获得免疫能力。它是一种淋巴因子,t细胞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的一种物质,能促使t细胞成熟,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每1~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一次注射一单位(4×108淋巴细胞所含的量)。注射后可使正常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淋巴细胞。 (十一)手术治疗 急性关节炎严重疼痛,局部有渗液时可抽降渗液,并注入类固醇抗炎药,再使用夹板固定关节。腕及足下垂时可夹板固定及理疗。持续性滑膜炎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肌腱破裂及神经受压迫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后期关节畸形及严重障碍者也可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关节固定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伸侧肌腱重建术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俗有骨痹、历节风之称。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本病在我国人中患病率为 0.3% ,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高峰年龄 20-40 ,而女性则在 40-60 岁,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和病程?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所谓的滑膜炎。正常状况下,关节腔内面有一层精致的滑膜,可分泌关节滑液,以润滑和保护关节。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滑膜产生发炎反应,关节因 发炎细胞的聚积而有红、肿、热、痛的现象。这种发炎反应严重时甚至侵犯整个关节,破坏软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适当治疗,关节将变形、僵直而无法活动。此外,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约有 5%-15% 会出现皮下结节,这是一种发生于皮下面,因发炎作用而变性成纤维组织,分布很广,但好发于较敏感部位如关节伸侧、头皮等,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有时则会导致感染。如果发生在肋膜、眼睛等,则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必备的条件(诊断标准) 诊断类风湿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一般是以远端一个或两个小关节开始疼痛、肿胀、逐渐发展到多个关节,有的呈对称性、游走性、间歇性发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现晨僵(早晨起床时两手发硬胀),活动后消失。 如何鉴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受累关节 以四肢大关节(膝、髋、踝、肘、肩、腕)为主 以四肢小关节(手指、掌指、足趾)为主 临床表现 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或兼低热 手足小关节肿痛、晨僵,可侵犯大关节,常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变形。 实验室与 X线检查 ASO阳性(1:600以上)若阴性要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现症,血沉多快,类风湿因子阴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如中晚期相对稳定,类风湿因子阴性者应以 X线片检查,具典型类风湿性关节X线所见 其他合并症及预后 四肢皮肤伴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以及心脏病变,四肢关节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数有贫血,失眠,纳差,关节可僵直变形,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可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损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个别病人如治疗不及时,很快发展关节强直、变形、肌肉萎缩,造成终生性残疾,过去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听起来很可怕,实则是,类风湿在目前来说是一种难治之症,但并不是不治之症,也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发展成终身残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上的很多难题,正在一个一个的攻破,过去在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器官移植、换肾、换肝、换心,不都在一例一例的成功吗?何况类风湿呢?近几年人们在类风湿的研究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新药不断产生。经过我们近几年来大量病人的临床观察来看,很多病人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疾病,坚持功能锻炼,再由家人的密切配合,是完全可以康复和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 哪些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痹是阻闭不通之意,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滞;或痰浊瘀血,阻于经络,深入关节筋脉,皆可发病。另外痹病的发生还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侯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对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等方面,与类风湿关节发病的关系都曾有过研究。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可能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有家族遗传性吗 ? 类风湿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曾按家谱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近亲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3 倍。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族中,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1D 倍。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方式有几种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病方式比较多样,但主要有隐匿性和急性两种方式。 1 .隐匿性起病:约占 60 %一 70 %,病人很难说发病的具体日期。初期症状可有全身不适或局部关节症状,部分病人先有疲乏无力,低热,食欲减退,骨骼肌疼痛。经数周或数月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往往从一个或几个美节受累,呈对称性分布。 2 .急性起病:约 8 %一 15 %的病人为急性起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下结节等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有哪些 ?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关节,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 ( 尤其是近端指问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跖趾关节 ) ,腕、肘、膝、躁和肩关节多见.此外,也可有颞颌关节炎,表现为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局部有肿胀、张口困难;还可有颈椎病变,表现为颈部疼痛,并可向锁骨和肩部放散,如颈椎半脱位,严重者造成脊髓受压迫,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叫晨僵 ? 如何计算晨僵时间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清晨睡醒后感到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发僵,翻身及下床活动不灵,手握拳不紧,难以完成扣衣动作.以及步行困难等,需要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僵感才能得到明显减轻。晨僵时问的计算,应以患者清晨醒后出现僵硬感的时间为起点,至患者僵硬感明显减轻的时间为止点,将这一段时间称为晨僵时间.以分计。 什么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从组织学上看,滑膜处于炎症阶段,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滑;从临床上看,患者有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积液或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从 x 线片上看,受累关节的任何结构均无异常。如果每位医生或病人,能把握住类风湿关节炎这仅有 2 年左右的早期阶段,积极应用改变病程药物,这将会极大地避免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的不良结局。 什么是晚期类风湿关节炎 ? 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系列因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并侵蚀破坏软骨和软骨下骨质,最终导致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临床上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肿胀,更重要的是有不可逆的关节严重畸形、强直,或功能完全丧失。关节 x 线检查显示关节结构严重破坏或骨性融合。此期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不便或终日卧床不起。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变有什么特点 ? 1 .以多关节 (5 个或 5 个以上关节 ) 疼痛或肿胀多见。 2 .以手和足的小关节、如掌指 ( 跖趾 ) 关节,近端指问 ( 趾间 ) 关节及腕、肘、膝和踝关节等多见。 3 对称性病变,即四肢两侧关节均受累。 4 .伴有展僵,即晨起时关节有僵硬感,常持续 30 分以上。 5 .早期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肿胀,晚期为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会瘫痪吗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有一种恐惧心理,认为病情发展会导致瘫痪,因而,思想负担很重。事实上,不会引起瘫痪,因它一般不侵犯中枢神经。人们所指的瘫痪,并非真正的瘫痪,而是由于关节严重破坏后,产生畸形或功能障碍,致使病人行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被误为瘫痪。所以必须将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肢体麻痹或瘫痪,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残废区别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并在关节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畸型和强直并不严重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就会减轻关节功能障碍,更不至于长期卧床不起。 哪些因素可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加重 ? 环境潮湿、气候寒冷、阴雨天气、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及生活不规律等都可使症状加重。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该病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然后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至脊柱强直或固化驼背,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骼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最后骨桥形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炎症控制后。即应开始关节功能锻炼。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多,各个关节恢复的快慢不一,进行关节锻炼时不能强求一致。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法可依病情灵活确定,可以做床上运动,抗阻力运动,练坐.扶拐站立及步行等。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活动方式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活动量及强度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古语有云:对症下药,因人施治。所以你最好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让他给你全面诊断后再对症开方。据说在北京东城中医院,有个叫冯兴华的,他是个老中医,每周六坐诊,去的人总超过限诊人数,建议你去那里看。他用的是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同的病人和症状,开的方子也不一样。GS骨研素,试试这个,我奶奶吃了有效果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知道一种要很管用 我姥姥吃过 快十年的风湿病好很多了 叫 关通舒 是一种傣药 效果不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类风湿的治疗应本着药物治疗为主,理疗(如:针灸、按摩、推拿等)为辅的策略,患者除服用药物以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保养也很重要,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患者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西药的使用,采用中药治疗。在临床治疗上面,目前国内各大医院往往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如使用中国医科大学研制的华佗脉通与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湿性关节炎确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