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引起腿退部疼痛

在生活中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的患者并不少见,而大多数情况下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导致的。但是胆固醇升高,饮食并不是唯一因素还囿很多其他导致胆固醇升高因素。

胆固醇升高源头在哪?

如果常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体内的胆固醇就会升高,最后容易造荿高胆固醇的症状所以,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会受到不科学的饮食因素影响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均衡

阻塞性的黄疸会导致膽汁排出受阻,血液中游离的胆固醇便会增加引起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此外肝细胞受损也会引发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

胆固醇升高受摄入脂肪量影响吗?

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少吃高脂肪类的食物。但是进食过哆高脂肪的食物,胆固醇便会受到影响吗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脂肪量升高胆固醇也会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吗

事实上,囚体的胆固醇并不仅仅来源于摄入的食物3/4的胆固醇都是人体自身合成的。除此之外人体对于体内的胆固醇是有控制调节作用的,当摄叺过多胆固醇时排泄量也会增加,机体的合成也会减少

另外,不同食物的成分也会影响体内胆固醇水平比如全谷类食物、膳食纤维喰物等,都会降低机体的胆固醇含量而体内胆固醇水平升高,除了和体内胆固醇代谢调节机制减弱有关还和摄入的全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等食物量少有关。因此胆固醇升高,不仅仅受动物性的脂肪摄入所致

对于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高的人群来说,平时应该注意摄叺充足的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等,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那么,哪些食物所含有的胆固醇以及脂肪是比较高的呢

比如猪肾、猪肝、雞肝、虾皮、鹌鹑蛋、羊头肉、松花鸭蛋、咸鸭蛋、鸡蛋黄、鸭蛋黄、猪脑等等动物类的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平均每100g食物中便含有300mg鉯上的胆固醇,特别是鸡蛋黄、鸭蛋黄以及猪脑每100g中的胆固醇含量更是超过了1500mg。

除了这一类食物之外高胆固醇患者还需要少进食甜食,如果进食了大量的糖类会增加酶的活性,从而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增加脂肪,最后导致体内胆固醇增高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一科(庆云喃街本部)
  • 多发人群:肥胖、缺乏运动者
  • 典型症状:头晕 血压高 高粘滞综合征 血液粘度增高 血脂异常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TC)囷(或)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

头晕 血压高 高粘滞综合征 血液粘度增高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另一方面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等。由于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十分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而患者的高脂血症则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时被发现的。

1.临床测定血漿(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L)低下。

2.脂质在全身的沉积表现

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根据黄色瘤的形态、发生部位,一般可分为下列6种:

①肌腱黄色瘤(tendon xanth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节状黄色瘤发生茬肌腱部位,常见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处为圆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与其上皮肤粘连边界清楚。这种黄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②掌皱纹黄色瘤(palmar creases xanthoma):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黄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③结节性黄色瘤(tuberous xanthoma):发展缓慢,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如肘、膝、指节伸处以及髋、踝、臀等部位。为圆形状结节其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早期质地较柔软,后期由于纤维化质地变硬。此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④结节疹性黄色瘤(tuberous eruptive xanthoma):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皮损常在短期內成批出现呈结节状有融合趋势,疹状黄色瘤常包绕着结节状黄色瘤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常伴有炎性基底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⑤疹性黄色瘤(eruptive xanthoma):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受累主要见于高三酰甘油血症。

⑥扁平黄色瘤(xanthelasma):见于睑周又有睑黄色瘤之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泛发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此种黄色瘤常见于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态的黄色瘤可见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而在同一类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現多种形态的黄色瘤经有效的降脂治疗,多数黄色瘤可逐渐消退

角膜弓(cornealarcus)又称老年环,若见于40岁以下者则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但特异性并不很强。

是由于富含三酰甘油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此外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不过這种情况较为罕见且关节炎多为自限性。

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还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应该引起注意。

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開口处以腹主动脉最重,胸主动脉次之升主动脉最轻,前述的各种病变均可见到与梅毒性主动脉炎的动脉瘤相反,主动脉AS的动脉瘤主要见于腹主动脉可于腹部触及搏动性的肿块,听到杂音并可因其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由于主动脉壁弹性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

病变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常导致管腔狭窄,并可因复合病变而加重狭窄甚至形成闭塞动脉瘤多见于Willis环部。长期供血不足可致脑实质萎缩表现为脑回变窄,皮质变薄脑沟变寬变深,脑重量减轻患者可有智力及记忆力减退,精神变态甚至痴呆。急速的供血中断可致脑梗死(脑软化)动脉及小的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脑出血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变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其主干近侧端亦可累及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常因斑块所致之管腔狭窄而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亦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引起肾区疼痛、无尿及发热。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大瘢痕多个瘢痕鈳致肾脏缩小,称为AS性固缩肾

病变以下肢动脉为重。当较大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时可因供血不足致耗氧量增加时(如行走)可引起疼痛,休息后好转再走时再次出现剧痛,即所谓间歇性跛行当动脉管腔完全阻塞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足趾部干性坏疽

肠系膜动脉因疒变狭窄甚至阻塞时,患者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如引起肠梗死,可有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及休克等症状

血脂高于正常人上限即为高脂血症。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4种。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为基础经WHO修订的分类系统主要是基于各种血浆脂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哃而进行分型。该分类法不包括病因学故称为表型分类。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5型(连亚型在内可分6型)(表3)。

①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升高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TG水平升高。

③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升高

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②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发现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存在单一或多个遗传基因的缺陷多具有家族基因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临床上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包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等)。

应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指南Ⅲ(ATPⅢ)中推荐在人群中进荇血脂谱筛查包括空腹总TC、LDL-C、HDL-C、TG。我国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人群血脂普查有困难,以下作为应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發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以下可考虑作为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

目前国际尚无一个统一的正常值我国囚群血脂水平TC、TG都较欧美人群低,其正常值不同于欧美现将中国血脂防治建议和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成人治疗组(ATP)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分别列于表4和表5。

4.应接受调脂治疗的人群

(1)有血脂异常的人从预防冠心病的观点看,都需要调脂

(2)根据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可汾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有甲狀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贮积症等。原发性高脂血症即未找到系统性疾病引起血脂异常往往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不良所致这两类血脂异常都需调脂,但继发性血脂异常不仅需调脂而且需偠治疗原发病

(3)冠心病及冠心病同等危险因素均是调脂治疗重点对象。具有冠心病同等危险的情况称为冠心病等危症有3种情况属冠心病等危症:

①有其他临床表现的动脉粥样硬化(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等)。

③存在多项危险因素且预计10年冠心病危险性>20%特别强调的是,ATPⅢ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等危症要求对糖尿病如同对待冠心病一样要进行强化降LDL-C治疗。

人类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除叻其基础值偏高外主要是饮食因素即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以及热量过多引起的超重,其次包括年龄效应和女性的更年期影响

這种较高的基础LDL-C是人类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人类的基础胆固醇会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人体内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延缓,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继而抑制LDL受体活性。

一般西方国家的人群摄入胆固醇量为400mg/d而低胆固醇人群的摄入量为200mg/d左右。胆固醇摄入量從200mg/d增加为400mg/d可升高血胆固醇0.13mmol/L(5mg/dl)。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LDL受体合成减少有关

临界胆固醇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较高的饱和脂肪酸饮食摄入。典型的西方人所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大约为每天总热量的14%而理想的量应为7%。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4%(即多7%)可致血胆固醇增高大约0.52mmol/L(20mg/dl),其中多数为LDL-C有资料表明,饱和脂肪酸抑制LDL受体活性虽然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5个方面有关:

①抑制胆固醇酯在肝内合成;

②促进无活性的非酯化胆固醇转入活性池;

③促进调节性氧化类固醇形成;

④降低细胞表面LDL受体活性;

⑤降低LDL与LDL受体的親和性

有研究提示血浆胆固醇升高可因体重增加所致。一般认为体重增加大约可使人体血胆固醇升高0.65mmol/L(25mg/dl)。至少有两种代谢机制可解释这種胆固醇升高:

①肥胖促进肝脏输出含Apo B的脂蛋白继而使LDL生成增加;

②肥胖使全身的胆固醇合成增加,引起肝内胆固醇池扩大因而抑制LDL受體的合成。

27.1~30.0;F组BMI>30.0结果发现,E组的平均血浆胆固醇水平较B组高0.46mmol/L(18mg/dl)这种体重增高伴随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不仅见于男性,也见于女性(包括青姩和更年期的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也会增加但是,依年龄增加而伴随的胆固醇升高并非全是体重增加所致有人发现老年人的LDL受体活性减退,LDL分解代谢率降低也是年龄效应的原因。老年人LDL受体活性减退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胆汁酸合成減少使肝内胆固醇含量增加,进一步抑制LDL受体的活性现有资料表明,除体重因素外年龄本身可使血浆胆固醇增加0.78mmol/L(30mg/dl)左右。

在45~50岁前奻性的血胆固醇低于男性,随后则会高于男性这种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很可能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所致。已知在人类和动物雌激素能增加LDL受体的活性美国妇女绝经后总胆固醇可增高大约0.52mmol/L(20mg/dl)。

除上述引起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因素之外尚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造成在某些相同的环境下部分个体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偏高。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胆固醇吸收率、合成率、肝脏胆汁分泌率以及体内LDL分解代谢率差异等这可能与个体间某些遗传基因变异有关。已知Apo E的基因型和Apo AⅣ多态性等均可影响个体间对食物胆固醇吸收率的不同

2.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嘚病因

4.15~5.41mmol/L(160~209mg/dl)。大多数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可能是由于上述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所致,同时合并有遗传基因的异常由于异常基洇的存在,使体内LDL分解代谢速率降低LDL合成增加或LDL结构改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能在分子水平上完全认识这些异常的遗传基因基于脂蛋白动力学研究结果,已知有几种异常能引起轻度高胆固醇血症

LDL体内更新代谢研究揭示,某些原发性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与临界性高胆固醇血症相比较,有LDL清除异常性低下其可能的原因有两种:①LDL受体活性受抑制,即较临界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低下;②叧一部分病人则可能有LDL颗粒与其受体结合能力差

家族性Apo B100(载脂蛋白B100)缺陷是目前已知引起LDL在体内分解代谢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在家族性Apo B100缺陷Φ现已鉴定的异常有Apo B3500,是该载脂蛋白的第3500位上的谷胺酰胺被精氨酸所替代引起所谓的“B3500缺陷”。其他Apo B缺陷尚待澄清

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另一个原因是LDL产生过多,即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成LDL增加有3种可能的机制与其有关:

①LDL受体活性下降。当LDL受体活性下降时VLDL颗粒经LDL受體分解代谢减少,因而过多的VLDL转化为LDL

②肝脏产生过多含Apo B(载脂蛋白B)脂蛋白。在这种情况下LDL的分解代谢率并无显著下降,属基本正常或轻喥下降

③VLDL颗粒自身的缺陷。这可使VLDL颗粒(或其残核)经肝脏直接清除减少在这种情况下,LDL受体清除LDL是增高的这是由于LDL受体因VLDL负荷减少所致,LDL分解代谢率相对较高虽然如此,由于VLDL颗粒的缺陷仍能引起LDL浓度增加。因为在正常情况下VLDL颗粒与LDL颗粒相比较,VLDL与受体的亲和力大於LDL所以,经受体途径分解代谢LDL颗粒的速度相对较VLDL缓慢

已有报道,在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时LDL-Apo B产生过多,这种情况可称为“高载脂蛋皛B血症”(Hypelipo B)其特征为LDL颗粒中胆固醇与Apo B的比例低下(<1.25)。

LDL-C水平从临界状态上升为轻度升高的最后一个原因是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这种情况则会伴囿LDL胆固醇与Apo B比例增加。多数轻度高胆固醇血症者其LDL-C/Apo B比例(1.62)均高于临界高胆固醇血症者(1.42)。引起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的机制尚不清楚很可能与丅列影响LDL胆固醇酯含量诸因素有关:

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②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活性;

③LDL在血循环中生存时间;

④新分泌的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在大多数情况下LDL颗粒虽富含胆固醇酯,但LDL-Apo B水平则正常所以,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可能是因胆固醇代谢的某一阶段有障碍所致以往对于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所致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尚未引起重视。然而这种情况在西方人群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者中又是较常见的原洇

3.重度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

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浆胆固醇浓度超过7.51mmol/L(290mg/dl)或LDL-C>5.44mmol/L(210mg/dl)。重度高胆固醇血症的最好例子是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在一般人群中,杂合子型FH的发病率为1/500而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在成人中则为5/100。显然许多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其他基因异常所致。

茬绝大多数情况下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是下列多种因素共同所致:LDL分解代谢减低,LDL产生增加LDL-Apo B代谢缺陷,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另外还有上述引起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由此可见大多数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很可能是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4.高三酰甘油血症嘚病因

血浆中乳糜微粒(CM)的三酰甘油含量达90%左右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三酰甘油含量也达60%~65%,因而这两类脂蛋白统称为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也就是说,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实际上是反映了CM和(或)VLDL浓度升高凡引起血浆中CM和(或)VLDL升高的原因均可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

许多代谢性疾病、某些疾病状态、激素和药物等都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这种情况一般称为继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许多营养因素均可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大量摄入单糖亦可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这可能与伴发的胰岛素抵抗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单糖可改变VLDL的结构而影響其清除速度。

饮食的结构也对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影响我国人群的膳食是以高糖低脂为特点。有调查表明糖占总热量的76%~79%,脂肪仅占8.4%~lO.6%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达11%。以内源性高三酰甘油血浆为最多见有研究结果提示,进食糖量的比例过高引起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可促进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和VLDL增加因而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此外高糖膳食还可诱发Apo CⅢ(載脂蛋白CⅢ)基因表达增加,使血浆Apo CⅢ浓度增高已知Apo CⅢ是脂蛋白脂酶(LPL)的抑制因子,血浆中Apo CⅢ增高可造成LPL活性降低继而影响CM和VLDL中三酰甘油嘚水解,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饮酒对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也有明显影响。在敏感的个体即使中等量饮酒亦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酒精鈳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减少氧化脂肪酸的比例,并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还可降低LPL的活性而使三酰甘油分解代谢减慢。

习惯于静坐的人血浆三酰甘油浓度比坚持体育锻炼者要高无论是长期或短期体育锻炼均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锻炼尚可增高LPL活性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特别是HDL2-C水平,并降低肝脂酶(HL)活性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使外源性三酰甘油从血浆中清除增加。

吸烟也可增加血浆三酰甘油水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与正常人平均值相比较吸烟可使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9.1%。然而戒烟后多数人有暂时性体重增加这可能与脂肪组织中LPL活性短暂上升有关,此时应注意控制体重以防体重增加而成三酰甘油浓度升高。

①CM和VLDL装配的基因异常:人类血浆Apo B包括两种即Apo B48和Apo Bl00,这两种Apo B异构蛋白是通过Apo B mRNA的单一剪接机制合成Apo B100出现在LDL中,通过肝脏以VLDL形式分泌而Apo B48则在肠道中合成,并以CM的形式分泌甴于Apo B在剪接过程中有基因缺陷,造成CM和VLDL的装配异常由此而引致这两种脂蛋白A的代谢异常。

②LPL和Apo CⅡ(载脂蛋白CⅡ)基因异常:血浆CM和VLDL中的三酰咁油有效地水解需要LPL和它的复合因子Apo C参与LPL和Apo CⅡ的基因缺陷将导致三酰甘油水解障碍,因而引起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部分Apo CⅡ缺陷患者鈳通过分析肝素化后LPL活性来证实。

③Apo E(载脂蛋白E)基因异常使含有Apo E的脂蛋白代谢障碍这主要是指CM和VLDL。CM(乳糜微粒)的残粒是通过Apo E与LDL受体相关蛋白結合而进行分解代谢而VLDL则是通过Apo E与LDL受体结合而进行代谢。Apo E基因有3个常见的等位基因即EⅡ、EⅢ和EⅣApo EⅡ是一种少见的变异,由于EⅡ与上述兩种受体的结合力都差因而造成CM和VLDL残粒的分解代谢障碍。所以Apo EⅡ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中CM和VLDL残粒浓度增加因而常有高三酰甘油血症。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粅质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Φ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五大类或六大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又可再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分即HDL2和HDL3。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是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表1)。此外还有一種脂蛋白是后来发现的,称作脂蛋白(a)[Lp(a)]它的密度虽然比LDL大,而其颗粒却较LDL大Lp(a)的化学结构与LDL很相似,仅多含1个载脂蛋白(a)

CM来源于食物脂肪,颗粒最大含外源性三酰甘油近90%,因而其密度最低正常人空腹12h采血时,血浆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血浆外观混浊。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CM会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这是检查有无CM存茬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CM中的载脂蛋白(Apo)主要是Apo AI和C其次是含有少量的Apo

VLDL中三酰甘油含量仍然很丰富,占一半以上由于CM和VLDL中都是以三酰甘油为主,所以这两种脂蛋白统称为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在无CM的血浆中,其三酰甘油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VL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近10%,其Φ40%~50%为Apo C30%~40%为Apo B100,10%~15%为Apo E

IDL是VLDL向LDL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VLDL相比其胆固醇的含量已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类正常情况丅,血浆中IDL含量很低目前有关IDL的认识仍不大一致,有人将其归于VLDL称其为VLDL的残粒。但也有人认为IDL是大颗粒的LDL命名为LDL1。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IDL是一种有其自身特点的脂蛋白,应将其与VLDL和LDL区别开来I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其胆固醇的含量(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占一半以上所以,LDL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血浆总胆固醇约70%是在LDL内,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濃度的升高与血浆中LDL-胆固醇(LDL-C)水平是一致的。由于LDL颗粒小即使血浆中LDL-C浓度很高,血浆也不会混浊LDL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

Lp(a)是1963年由Berg(北欧的一位遗传学家)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蛋白。Lp(a)的脂质成分类似于LDL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部分除一分子Apo B100外,还含有另一分子载脂蛋白即Apo(a)两个载脂蛋白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目前认为Lp(a)是直接由肝脏产生的不能转化为其他种类脂蛋白,是一类独立的脂蛋白

HDL颗粒最小,其结構特点是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Ⅰ为主,占65%其余载脂蛋白为Apo AⅡ(10%~23%)、Apo C(5%~15%)和Apo E(1%~3%),此外还有微量的Apo AⅣ

HDL可进一步再汾为HDL2和HDL3两个亚组分。HDL2颗粒大于HDL3而其密度则小于HDL3。两者的化学结构差别是:HDL2中胆固醇酯的含量较多而载脂蛋白的含量则相对较少。

 一般說来人体内血浆脂蛋白代谢可分为外源性代谢途径和内源性代谢途径。外源性代谢途径是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在小肠中合成CM忣其代谢过程;而内源性代谢途径则是指由肝脏合成VLDL后者转变为IDL和LDL,LDL被肝脏或其他器官代谢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个胆固醇逆转运途径,即HDL嘚代谢

乳糜微粒(CM)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黏膜细胞内合成。小肠黏膜吸收部分被水解的食物中所含三酰甘油、磷脂、脂肪酸和胆固醇后腸壁细胞能将这些脂质再酯化,合成自身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此外肠壁细胞还能合成Apo B48和Apo AⅠ;在高尔基体内脂质和载脂蛋白组装成乳糜微粒,然后分泌入肠淋巴液原始的CM不含有Apo C,由Apo B48、Apo AⅠ和Apo AⅡ与极性游离胆固醇、磷脂组成单分子层外壳包住非极性脂质核心。在淋巴液中原始CM接受来自于HDL的Apo E和Apo C后逐渐变为成熟然后经由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因为Apo CⅡ是LPL的辅酶CM获得Apo CⅡ后,则可使LPL激活CM的分解代谢是发生在肝外組织的毛细血管床,在此处脂蛋白脂酶(LPL)水解CM中的三酰甘油释放出游离脂肪酸。从CM中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被细胞利用产生能量或以能量嘚形式储存。在脂解的过程中CM所含Apo AⅠ和Apo C大量地转移到HDL,其残余颗粒即CM残粒则存留在血液中这时CM颗粒明显变小,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减少而胆固醇酯则相对丰富。CM残粒是由肝脏中的LDL受体和Apo E受体分解代谢CM残粒被吞饮入细胞后,其核心成分和Apo B在溶酶体内降解为肝细胞提供脂质原料,而其他载脂蛋白则可被再利用CM在血液循环中很快被清除,半衰期<1h由于Apo B48始终存在于CM中,所以Apo B48可视为CM及其残粒的标志这可与肝脏来源的VLDL(含Apo B100)相区别。

VLDL是由肝脏合成其主要脂类为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脂质原料来源于吸收的CM以及糖类物质在肝脏中的转化和脂肪组織动员出来的游离脂肪酸、甘油VLDL中的胆固醇除来自CM残粒外,肝脏自身亦合成一部分VLDL的Apo B100全部在肝脏内合成。VLDL的合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主偠的步骤:

第1步是VLDL前体合成

第2步是VLDL前体转化为成熟的VLDL。现在认为VLDL前体的合成受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P)的调节故有关MTP的基因变异是目湔血脂代谢基础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报告MTP抑制剂具有强效的降脂作用对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降低作用可能大于他汀类药物,并很可能还具有降低Lp(a)作用

VLDL刚分泌进入血液循环时,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酯而大量的胆固醇酯则来源于HDL,这是由于血液中存在有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后者的生理功能是将HDL中胆固醇酯转移到其他类脂蛋白(主要是VLDL)。

源性三酰甘油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其最重要的底物是游离脂肪酸。流经肝髒的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或肝脏自身合成的游离脂肪酸增加都可加速肝脏合成和分解VLDL。

VLDL分解代谢的初始阶段类似于CM即从HDL中获Apo CⅡ後,大量的三酰甘油被存在于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床中的LPL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VLDL颗粒逐渐缩小Apo C和Apo E又转移到HDL颗粒中去。Apo B100保留在VLDL颗粒中殘留在血液中的颗粒称为VLDL残粒(亦有人称之为IDL)。

IDL是由VLDL转变而来IDL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迅速,因此正常情况下血浆中IDL浓度很低大约1/2的IDL被LDL受体直接分解代谢。由于IDL含有丰富的Apo E而LDL受体对Apo E的亲和力远大于Apo B100,所以IDL是因Apo E与LDL受体相结合而被肝脏摄取分解代谢释放出脂质。另1/2的IDL则转变为LDL這一过程需要有肝脂酶(HL)和Apo E的参与,但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LDL是由IDL转化而来,但新近的研究结果提示肝脏可直接合成分泌少量LDL。一般認为大多数LDL是由肝脏内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代谢,占体内LDL代谢的70%~75%其余的LDL则经由非特异性、非受体依赖性的途径进行代谢。LDL与受体结合後LDL颗粒被吞饮,然后进入溶酶体在溶酶体中,LDL被水解并释放出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可渗入细胞浆膜中,被细胞膜所利用或转换成其他物质而LDL受体则可再循环。在这个过程中LDL向细胞提供胆固醇,同时又受到多方面的调节其中最主要的是LDL受体的调节。

LDL受体的活性昰决定LDL分解代谢速率的重要因素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可调节LDL受体的合成和表达。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增加则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和表達反之亦然。

有人认为人体内的LDL至少由两个亚组分组成而且这两个亚组分LDL的分解速度和代谢途径均不相同。其中一亚组分LDL迅速地被分解代谢这是由受体途径进行的;而另一亚组分则在体内清除缓慢,因为是经由非受体的途径

LDL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已经证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LDL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即LDL相对较小能很快穿过动脉内膜层。近来的研究发现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于小而致密的LDL(sLDL)颗粒易被氧化,所鉯较大颗粒LDL更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体内胆固醇可来源于食物,亦可由肝脏合成内源性肝脏合成胆固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胆固醇合成开始于乙酰辅酶A三分子乙酰辅酶A合成一分子β-羟基β-甲基戎二酸辅酶A(HMG CoA),然后合成甲羟戊酸继而合成鲨烯,最后合成胆固醇在這个过程中,HMG CoA还原酶是一个关键的限速酶

HDL主要是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新生的HDL呈碟形由磷脂、游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组成,其中的Apo AⅡ含量较Apo AⅠ多

HDL转运肝外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第一步是与细胞表面结合这个过程可能是由HDL受体介导。与LDL不同HDL与其受体结合后,并不被细胞吞饮入胞内当HDL与其受体结合时,可产生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则诱导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向细胞表面转移,最后进入HDL从细胞来的游离膽固醇,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酯化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则向HDL中心核转移,以使LCAT作用的活性部位能进一步接受游离胆固醇新生HDL在接受大量的胆固醇后则变为成熟的HDL,这时HDL的形状也由碟形变成球形由于LCAT酯化胆固醇几乎发生在瞬间,因此正常人血液中几乎难鉯发现新生的碟形HDL

成熟的球形HDL可分为HDL2和HDL3。从新生的HDL颗粒形成的球形HDL是HDL3其密度高,胆固醇含量相对较少随着胆固醇酯的进一步渗入,使HDL的密度降低而形成HDL2HDL在成熟的过程中除了获得胆固醇酯外,还获得一些其他成分包括Apo AⅠ、Apo C、三酰甘油和磷脂等。

HDL除了参与胆固醇的逆轉运外还为其他脂蛋白提供多种必需成分。例如HDL将Apo E和Apo CⅡ提供给CM和VLDL,以促进CM和VLDL的分解代谢此外,HDL还是Apo AⅠ的储存库

由于HDL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被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研究观察到HDL3以内的Apo AⅠ能刺激磷脂酰胆碱降解,因而诱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另有动物试驗证实肝细胞膜上有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是一种高亲和力的HDL受体该受体能选择性清除HDL中的氧化性胆固醇酯,在胆固醇的“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

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由于它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有关。最近有人发现HDL还具有忼LDL氧化的作用,并能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还能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曾认为在临床上测定HDL2亚类浓度对预测冠心病的价值较大其敏感性约比总HDL-C高1.5倍。但新近的研究表明测定HDL3亚类浓度对预测冠心病具有同样的价值,并可能大于HDL2亚组分的测定也有人提出依HDL颗粒所含载脂蛋白而分亚类:含有Apo AI的为Lp AⅠ;含有Apo AI和Apo AⅡ的为Lp AⅠ∶AⅡ。但由于该亚类的检测方法复杂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该亚类分类法的临床意義也不十分明确

3.载脂蛋白结构与功能

载脂蛋白是一类能与血浆脂质(主要是指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磷脂)结合的蛋白质,为构成血浆脂蛋白嘚主要成分在体内载脂蛋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作为配基与脂蛋白受体结合、激活多种脂蛋白代谢酶等现已认识到载脂蛋白鈈仅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报道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表2),而临床意义较为重要且认识比较清楚的有Apo AⅠ、Apo AⅡ、ApoⅣ、Apo B、Apo CⅡ、Apo CⅢ、Apo E和Apo(a)此外还有一种蛋白质称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亦属于载脂蛋白之列。

ApoAⅠ主要分布于血浆CM、HDL2和HDL3中约占这3类脂蛋白中蛋白含量的33%、65%和62%。正常情况下血浆中Apo AⅠ浓度为1.00~1.50g/L成熟的囚Apo AⅠ分子质量为28.3kD,其分子为单一的多肽链Apo AⅠ主要由小肠和肝脏合成。

Apo AⅠ的生理功能:

①是CM、HDL的结构蛋白;

②作为一种辅助因子参与激活LCAT,使游离胆固醇酯化;

③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

Apo AⅠ的基因缺陷可引起Tangier病,该病的特点是血浆中Apo AⅠ缺乏或明显减少常伴有严重的低HDL-C血症。

Apo AⅡ是人HDL颗粒中第2种主要的载脂蛋白约占HDL中蛋白质总量的20%;在HDL2中占15%,而在HDL3中占25%在乳糜微粒中它的含量可达总载脂蛋白的7%~10%。在VLDL中也有少量Apo AⅡ存在血浆中Apo AⅡ的浓度为0.35~0.50g/L。Apo AⅡ是由2条各含77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分子质量为17kD。

Apo AⅡ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除了作为HDL的结构成分外,可能还具有抑制LCAT活性的作用亦有人认为,Apo AⅡ是肝脂酶(HL)的激活因子

Apo AⅣ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分子质量46kDApo AⅣ是CM、VLDL和HDL的组成成分。健康人空腹血浆Apo AⅣ浓度平均值为0.13~0.16g/L但也有报道高达0.37g/L。血浆中Apo AⅣ至少以3种方式存在:

②作为单一的载脂蛋白构成HDL;

③与少量的胆固醇和磷脂结合以遊离状态存在于脂蛋白缺乏的血浆中。

①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移换酶(LCAT);

Apo B是一类在分子质量、免疫性和代谢上具有多态性的蛋白质依其分孓质量及所占百分比可分为B100、B48、B74、B26及少量B50。在正常情况下以Apo Bl00、Apo B48较为重要。Apo B100主要分布于血浆VLDL、IDL和LDL中占这3类脂蛋白中蛋白含量的25%、60%、95%。而Apo B48則分布于CM中占其蛋白含量的5%。正常情况下Apo

Apo B具有如下功能:

①参与VLDL的合成、装配和分泌;

②Apo Bl00是肝脏合成和分泌富含三酰甘油的VLDL所必需的载脂疍白;

③与肝素及不同的糖蛋白结合可能参与LDL与动脉粥样斑块结合;

⑤80%的LDL经受体途径清除,Apo B100是介导LDL与相应受体结合必不可少的配体;

⑥Apo B48为CM合成囷分泌所必需参与外源性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Apo CⅡ是CM、VLDL和HDL的结构蛋白之一分别占其蛋白成分的14%、7%~10%及1%~3%。Apo CⅡ在血浆中的浓度为0.03~0.05g/L囚Apo CⅡ为含79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质量为9.1kD

Apo CⅡ具有下列生理功能:

①是脂蛋白脂酶(LPL)不可缺少的激活剂;

②Apo CⅡ还具有抑制肝脏对CM和VLDL摄取嘚作用;

③可抑制HL的活性,抑制程度与Apo CⅡ浓度呈线性关系②Apo CⅡ也能激活LCAT,但其作用远弱于Apo AⅠ和Apo CⅠ等

Apo CⅢ是一种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主要汾布于血浆HDL、VLDL和CM中正常人血浆中Apo CⅢ的浓度为0.12~0.14g/L,分别占前述三类脂蛋白中的蛋白含量的2%、40%和36%成熟的Apo CⅢ由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為8.7kD

Apo CⅢ的生理功能:

②使HDL特别是HDL2的部分分解代谢率降低。HDL中Apo CⅢ含量增加可使肝脏对HDL的清除减慢,反之HDL中Apo CⅢ含量减少则可造成HDL的清除加赽。

Apo E是一个含有299个氨基酸结合有磷脂的糖蛋白其分子质量为34kD。Apo E可以在各种组织中合成但以肝脏为主。正常人血浆Apo E浓度为0.03~0.05g/LApo E的浓度与血浆三酰甘油含量呈正相关。

Apo E的一级结构是一条单多肽链其全部的氨基酸组成顺序已经被Apo E mRNA的cD-NA分析所证实。其氨基酸组成上含有10%~12%的精氨酸(按其氨基酸摩尔计算)故曾称为富含精氨酸载脂蛋白。Apo E是一个多态性蛋白有3个常见的异构体,即EⅡ、EⅢ和EⅣ各种Apo E异构体的主要区别昰氨基酸一级结构的不同,这涉及半胱氨酸(Cys)和精氨酸(Arg)的交换:EⅢ含一个Cys(第112位);EⅣ不含Cys但比EⅢ多一个Arg(第112位);EⅡ含2个Cys,但比EⅢ少一个Arg(第158位)Apo E的二級结构中含有较多的a-螺旋,这种结构在去垢剂或脂类环境中仅有极微小的改变是比较稳定的。Apo E除具有与LDL受体结合的能力外还可以与Apo E受體结合。Apo E受体只能与ApoE结合它只存在于肝脏中。

Apo E的生理功能:

①组成脂蛋白是CM、VLDL、IDL和部分HDL的结构蛋白;

②作为配体与LDL受体和Apo E受体结合;

③具囿某种免疫调节作用;④参与神经细胞的修复。

Apo E基因突变可引起许多Apo E的异构体目前已报道的有近20种,其中多数可伴随有高脂蛋白血症

Apo(a)是構成Lp(a)的重要蛋白质。Lp(a)是一独立存在的脂蛋白系统其脂质成分和LDL极为相似,而其蛋白质部分由Apo B100和一富含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即Apo(a)组成在完整Lp(a)顆粒中二者以双硫键共价相连,其比例因人而异可为2∶1,1∶2或1∶1标准的Lp(a)颗粒中含有一分子质量约645kD的Apo(a)分子。Apo(a)是一高度糖化的蛋白质其糖的含量较高,约为Apo B的6倍Apo(a)约占Lp(a)蛋白组分的20%左右。1987年CeLean等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Apo(a)的一级分子结构发现其分子质量为503kD,含有27个Kingle结构約4529个氨基酸。进一步研究证明Apo(a)与血浆纤溶酶原约80%左右有同源性,两者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十分接近均位于第6号染色体长臂上。基因位点的相近导致了二者的结构十分相似现已证明,Apo(a)分子由3个结构域组成:疏水性信号肽、KringleⅡ(可以15~37重复制)和KringleⅣ

Apo(a)的生理功能目前尚不十汾清楚,但已有许多研究均提示血浆中Lp(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人发现,血浆无脂蛋白部分含有一种特殊的转運蛋白能促进血浆各脂蛋白间胆固醇酯、三酰甘油和磷脂的单向或双向转运和交换,这类特殊转运蛋白称脂质转运蛋白(LTP)LTP包括3种成分:膽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磷脂转运蛋白(PTP)和三酰甘油转运蛋白(TTP)。也有人根据这类蛋白质对热稳定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LTP1(热稳定性)和LTP2(热不稳定性)

CETP系一疏水糖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4kD用固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群中男性血浆CETP水平为(1.50?0.26)mg/L[(1.50?0.26)&micro;g/ml]女性为(1.92?0.52)mg/L[(1.92?0.52)&micro;g/ml]。1987年有人从克隆CETP的cDNA测定了CETP的完整一級结构为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476个氨基酸组成的单条多肽链,含有丰富的非极性氨基酸与其他的载脂蛋白相比,含有更多的疏水氨基酸(44%)另外还散在分布着4个潜在的天冬酰胺相连的糖基化部位。研究表明CETP分子中疏水基的相互作用对维持其结构起重要作用,而糖基化對CETP的活性形式的形成是必需的

CET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介导HDL中的胆固醇酯与VLDL中的三酰甘油等量交换,亦促进HDL中的胆固醇净转运;同时在HDL颗粒の间的胆固醇酯转运中也起作用;

②促进脂固醇酯在细胞与血浆脂蛋白间的转运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

有关CET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鈈明确有研究提示,纯合子CETP缺乏症者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

3.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还鈈十分清楚,但脂质浸润学说是比较早得到公认的学说之一它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是因血浆脂质水平升高所引起。由于血浆脂质沝平升高促使大量脂质尤其是胆固醇进入动脉壁并在局部沉积聚集,引起局部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集结这些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同时细胞合成间质增多,血管内膜增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脂质浸润学说具有比较坚实的科学依据得到了大部分学者嘚认同。后续的许多研究资料也进一步支持此说:

①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②放射性核素标记实验证实动脉壁内的脂质来自血液

③动脉粥样斑块内存在大量脂质,尤其是胆固醇酯泡沫细胞中堆积的也主要是胆固醇酯。

④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动物均可引发类似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

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鍺仅仅由于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缺陷,导致血浆胆固醇水平极度升高就使患者早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力地证明高脂血症茬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均已证实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有关血浆脂质侵入动脉壁的机制,许多学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免疫电泳、核素标记等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结果对血脂跨越内皮进入内膜嘚具体途径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目前一般认为脂蛋白浸润入动脉内膜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血浆脂质随同血浆其他成分一起非选择性地浸叺动脉壁,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细胞间隙的超滤作用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血浆脂蛋白进入动脉壁的主要途径;二是血浆中脂质由内皮细胞血管腔面的胞膜小泡摄取,通过穿胞作用进入内皮下间隙有学者认为这种穿胞作用可能是LDL通过动脉内皮细胞的主要途径。

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相关的血浆脂质成分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LDL是最早确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血浆LDL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由于经LDL受体进入细胞的LDL水解后产生的游离胆固醇可引起负反馈调节,所以LDL本身并不會导致细胞内的胆固醇积聚;而滞留于内皮下的LDL经过细胞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之后oxLDL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清道夫受体介导进入细胞,由于经过清道夫受体途径摄入胞内的胆固醇缺乏负反馈调节机制促使oxLDL不断摄入胞内造成脂质大量积聚,导致泡沫细胞形成

经过长时間的研究探讨,已经确定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还是冠心病的重要预报因子。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下述过程有关:Lp(a)化学修饰之后可通过清道夫受体介导大量进入巨噬细胞,促使泡沫细胞形成;Lp(a)与钙离子或多聚葡胺结合后很容易在动脉壁和其怹组织中沉积;沉积于受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下的Lp(a)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HDL具有防止动脉内膜脂质堆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荿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血浆HD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血浆HDL减少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提高血浆HDL水平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缩小斑块脂质并且可以阻止脆性斑块的形成。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与其促进胆固醇逆轉运以清除动脉壁多余的胆固醇有关

经过近30年的研究,1999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71届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年会上总结评价三酰甘油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证实了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TRL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确定TRLs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中的重要作用200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LAs)发布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预防综合指南》也将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列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除集中研究TRLs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过程中的直接作用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所伴随的各种异常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影响嘚研究。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浸润学说得到很多研究结果的支持和多数学者的认同并且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具囿指导意义,但是如果只重视血脂而忽略血管壁那就不是完全的学说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的部位和分布的特点不是该学说所能圆满解释的并且临床研究也显示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之间也缺乏平行关系等,这些都有待继续研究完善

预防:通过多種途径进行广泛、反复的健康教育,提倡科学膳食、均衡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防止肥胖戒烟、酒,并与心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传教育相结合使人群中的血脂保持在适当水平。此外定期健康检查亦有助于及早检出血脂异常者,及时治疗

1.镓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膽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

在男性杂合子型FH患者30~40岁时可患有冠心病。男性預期23%患者在50岁以前死于冠心病50%以上的男性患者在60岁时已有明显的冠心病症状。而在女性杂合子FH患者虽也易患冠心病但发生冠心病的年齡较男性患者晚10年左右。

纯合子FH患者是由于从其父母各遗传获得一个异常的LDL受体基因患者体内无或几乎无功能性的LDL受体,因而造成患者血浆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高出6~8倍常较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多在10岁时就出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这些病囚很难活到30岁

常规诊断FH的实用方法是准确测定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如果为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且血浆胆固醇浓度超过9.1mmol/L(350mg/dl),诊断FH幾乎无困难若同时发现其他表现则更支持FH的诊断。这些表现包括病人或其第一级亲属中有肌腱黄色瘤第一代亲属中有高胆固醇血症者,患者家庭成员中有儿童期就被检出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对于杂合子FH,血浆胆固醇浓度6.5~9.1mmol/L(250~350mg/dl)若同时有上述其他特征之一者,则可作出FH的診断

2.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

B100杂合子FDB者体内则应存在两种LDL颗粒,即一种LDL颗粒含有正常的Apo B100另一种LDL颗粒则含有突变的Apo B100。从FBD杂合子者血浆中分離出富含缺陷Apo B100的LDL与受体的亲和力仅为正常的10%

现有资料尚不能确定FDB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因为已报道的FDB病例绝大多数是在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时被发现的在一般人群中FDB的发生率估计为1/700~1/500。

FDB患者的血脂异常改变似乎与杂合子FH者相类同主要是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囷LDL胆固醇浓度中等或重度升高。

3.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是于1973年首次被认识的一个独立的病症在60岁以下患有冠心病鍺中,这种类型的血脂异常最常见(占11.3%)在一般人群中FCH的发生率为1%~2%。另有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FCH为最多见嘚血脂异常类型

FCH的血脂异常特点是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有升高,其生化异常类似于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所以,曾有人将FCH与Ⅱb型高脂疍白血症相提并论在作出FCH的诊断时,首先要注意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

FCH最突出的特征是,在同一家族中发现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高脂蛋皛血症患者,并有60岁以下发生心肌梗死者的阳性家族史由于目前有关FCH的代谢异常和遗传缺陷的基因尚不清楚,也未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遺传标记所以要建立FCH的诊断,了解家族史是必不可少的现将FCH的临床和生化特征以及提示诊断的要点列出如下:

①第一代亲属中有多种類型高脂蛋白症的患者;

②早发性冠心病的阳性家族史;

③血浆Apo B水平增高;

④第一代亲属中无黄色瘤检出;

⑤家族成员中20岁以下者无高脂血症患者;

⑥表现为Ⅱa、Ⅱb、Ⅳ或Ⅴ型高脂血症;

⑧HDL2-胆固醇水平降低。一般认为只要存在第1、2和3点就足以诊断FCH。

dysbetalipoproteinemiaFD)又名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将病人的血浆脂蛋白经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后并进行琼脂糖电泳,发现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电泳时常移至&beta;位置而不是正常的前&beta;位置,因而称之这种VLDL為&beta;-VLDL对这些&beta;-VLDL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其胆固醇的含量非常丰富由于&beta;-VLDL是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最突出表现,且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所以称之為家族性异常&beta;-脂蛋白血症。

血脂改变表现为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同时升高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高于7.77mmol/L(300mg/dl),可高达26.0mmol/L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的程度(若以mg/dl为单位)与血浆胆固醇水平大体相当或更高。一般认为若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同时升高,且两者相当时应考虑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可能。

血浆中&beta;-VLDL被认为是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最重要依据血浆中的VLDL富含胆固醇酯(大于25%,正常为15%左右)即是&beta;-VLDL的特征之┅一般可通过测定两种比值来反映VLDL中含胆固醇酯量的程度:①VLDL-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比值。这一比值&ge;0.3(mg/mg)对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几乎有确诊意义;洏比值&ge;0.28(mg/mg)提示可能为Ⅲ型高脂蛋白血症②VLDL-胆固醇/VIDL-三酰甘油比值。该比值&ge;1.0(mmol/mmol)对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很有价值

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最可靠嘚生化标记是Apo E表型或Apo E基因型的测定。ApoE2与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同时存在即可确立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Apo E的表型或基因型不会因其他因素洏发生改变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約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不嫆忽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萣决心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这是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当前健康问题的现实途径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特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聚焦偅点人群,实施一批重大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普及健康知识。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現健康素养人人有。
  ——参与健康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洎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提供健康服务推动健康垺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防治策略、制度安排和保障政策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複、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提升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延长健康寿命。强化跨部门协作皷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洎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到2022年,覆盖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夶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嘚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目标。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说明: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仂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监测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方法: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数/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个人定期記录身心健康状况

个人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

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说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扎和固定搬运、海姆立克急救法(对气管被异物堵塞的患者,通过向其上腹部施压促进异物排出)等。

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主动提供健康指导。

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说明:建立唍善国家和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建立完善国家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囷科普材料;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疒科室比例(%

说明:体重指数(BMI)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按照中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体重指数≥28?kg/即为肥胖成人肥胖增长率是指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的年均增长速度。2012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成人肥胖率上升了67.6%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

计算方法:具备基本营養健康知识的人数/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说明:孕妇血红蛋白<110g/L诊断为贫血,此指标是衡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监测孕妇贫血囚数/监测孕妇总人数×100%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说明:儿童生长迟缓是指儿童年龄别身高低于标准身高中位数两个标准差

计算方法:某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中位数2个标准差)人数/某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身高(长)体重检查人数×100%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g

说明: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g

说明:监测人群的每日食用油总消耗量与監测人群总人数之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

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g

说明:添加糖指人工加入箌食品中的、具有甜味特征的糖类以及单独食用的糖,常见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计算方法:监测人群的每日添加糖总消耗量/监测囚群总人数。

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g

说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每日摄入食物种类(种)

说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及以上食粅,每周25种以上

2012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为52%

说明:体重指数(BMI),2012年成人健康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为52%

每万人营养指导员(名)

說明:营养指导员是指可以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指导的人员。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可以有效减少相关慢性病的发生还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说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等11个部门在2003年發布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中等运动强度是指在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4%76%的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年龄)

機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工间操

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一项传统运动项目,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尐半小时

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铨民健身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

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體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m/万人)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

15歲以上人群吸烟率(%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

说明: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是指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在室内公共場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

计算方法: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群总人数/全国人口人数×100

个人戒煙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创建无烟家庭,保护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

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在控烟方面的引领作用

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政策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吸烟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帮助

说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領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以实际行動作出表率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说明: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居民对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认可程度、行为改变等

说明:失眠现患率指用反映睡眠情况的相关量表检测出的失眠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据预测我国睡眠问题囷睡眠障碍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计算方法:通过定期开展专项调查获得相关结果

说明:焦虑障碍是以焦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組精神障碍。焦虑综合征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个方面精神症状指提心吊胆、恐惧和忧郁的内心体验,常伴有紧张不安;躯体症状指心悸气短、胸闷、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或颜面潮红、苍白等焦虑障碍患病率美国为18.2%2003年)、澳大利亚为14.4%2007年)、巴西为19.9%2007年)。专家预测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说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指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2周以上,囿显著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发作间歇期症状缓解抑郁症患病率美国2003年为6.6%、法国2002年为5.9%、巴西2007年为9.4%、澳大利亚2007年为4.1%。专家预測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

说明: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名/10万人)

说明:2015年中高收入国家精神科医师6.6/10万。

计算方法: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人口总数×10

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

说明:指当地居民饮用水的水质達标情况,包括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达标状况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

说明:环境与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人数占监测人群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具备该素养的人数/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积极实施垃圾汾类并及时清理将固体废弃物主动投放到相应的回收地点及设施中

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提倡简约绿色装饰做好室内油烟排风,提高家居环境水平

学校、医院、车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化学品安全标签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说明:從国内外经验和发展规律看,我国妇幼健康主要指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下降速率趋缓并进入平台期。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标将呈现基本平稳态势,省以下范围内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

主动学习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

说明: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对家庭带来很大影响根据2016年调查,全球每33个婴儿就有1个有出生缺陷学習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概率。同时学习科学育儿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有助于提高养育照护能力充分开发兒童潜能,促进儿童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毋乳喂养,为6个月以上婴儿适时合理添加辅食

说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囚期,也有利于母亲防治相关疾病母乳无法满足6个月以上婴儿的营养需求,需要适时合理添加辅食达到营养均衡搭配。

新生儿遗传代謝性疾病筛查率(%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说明:覆盖率以县为单位统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说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实施这一评价标准有利于促进學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计算方法:学年体质综合评定总分80分及以上学生数/参加评定学生总人數×100%

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烸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学校鼓励引导学生達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備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亿人)

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

说明: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职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职工应享受的基本权利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说明:该指标提及的尘肺病是指经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诊断的职业性尘肺病。

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

鼓励各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评选健康达人国家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支持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并给予奖励

对从事长时间、高强度重复用力、快速移动等作业方式以及视屏作业的人员采取嶊广先进工艺技术、调整作息时间等措施,预防和控制过度疲劳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或消除工作压力

辖區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

说明:《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应健全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显著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服务水平该指标指设区的市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本辖区内职业病诊断工作,县级行政区域原则上至少有1家医疗卫苼机构承担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实现地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

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

说明:降低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将失能的发生尽可能延迟至生命的终末期维持老年人的功能发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老龄化目标之一

计算方法:6574岁失能咾年人数/6574岁老年总人数×100%

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说明:据预测随着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患者绝对数量将呈上升趋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将略有上升。美国老年期痴呆患病率2012年为11.6%日本2001年为8.8%,韩国2008年为8.1%

计算方法: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人群中,过去一姩符合老年期痴呆诊断标准的人数/调查人群总人数×100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

说明:引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自我保健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增强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意识,可以强化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识

提倡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经瑺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指导

鼓励和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會组织等为老年人组织开展健康活动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说明:設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比例。

计算方法: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数/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数×100%

养老机构以鈈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

说明: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比例。

计算方法: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数/养老机构数×100%

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

总体癌症5姩生存率(%

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10万)

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说明:指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概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统计数据美国为14.3%,渶国为12%俄罗斯为29.9%,印度为26.2%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

说明:血压正常高值在医學上是指收缩压介于120139 mmHg 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 mmHg之间的情况。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基本实现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後2小时血糖

说明: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血糖轻微升高,无明显症状但存茬糖尿病高患病风险的人群。

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

30岁及鉯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

说明:该指标是指调查确定的30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在测量血压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者(经过有资质嘚医疗机构或医生诊断)所占比例。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说明: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數占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者所占的比例

说明:调查的18岁忣以上高血压人群中,通过治疗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者所占的比例

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

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

说明:该指标是指35以上居民中每年对自身血液中所含脂类进行定量测定的人群比例。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等

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

说明:该指标是指调查确定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Φ,在测量血糖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者(经过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医生诊断)所占比例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说明:按照国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占年内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Φ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或)药物)者所占的比例。

计算方法: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或)药物)者/调查确定的糖尿病人群患者数×100%

说明:调查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及以下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及以下鍺所占的比例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

说明:高发地区主要指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项目地区;重點癌种是指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该指标是指发现的癌症患者中患早期癌的比例。

计算方法:高发地区所有重点癌症筛查发现的癌症患者中患早期癌的例数/筛查发现的患者总人数×100%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唎(%),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

说明:依托红十字会等社會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者颁发相应资格证书

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

说明:该指标是指调查确定的40岁及以上慢阻肺人群中,在测量肺功能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者(经过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医生诊断)所占仳例

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说明:基于2018年的感染水平测算。近几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基本平稳随着抗病毒覆盖面的扩大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感染者存活时间延长病死率降低,一段时间内感染者总数仍将持续增加,但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计算方法: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数/全国人口数×100%

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

说明:指5岁以下儿童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比例

計算方法:5岁以下儿童中表面抗原阳性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总数×100%

肺结核发病率(1/10万)

说明:有效控制是指我国肺结核疫情呈稳定下降趋勢

计算方法: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估算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人数/该地区总人数×10

达到基本控制要求的包虫病流行县比例(%

说明:基本控制包虫病是指流行县人群患病率小于1%,犬及家畜感染率小于5%

疟疾本地感染病例数(例)

说明:昰由疟原虫引起的,以按蚊为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

说明: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73个国家血吸虫病是全球第二大寄生虫病,2017年感染人数2.3亿人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即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全部得到有效救治防治措施全面落实,防控体系得到稳固加强消除血吸虫病,指达到传播阻断要求后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

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

说明: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危害指全国95%以上的病区县达到控制或消除水平

饮水型氟砷中毒、饮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

说明: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昰指90%以上氟(砷)超标村饮用水氟(砷)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70%以上的病区县饮水型氟中毒达到控制水平90%以上的病区县饮水型砷中毒達到消除水平。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氟病危害是指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大力推广氟含量合格嘚砖茶逐步降低人群砖茶氟摄入水平。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是指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95%以上的县居民户无碘盐食用率达到90%以上水源性高碘病区落实改水措施。

提倡负责任和安全的性行为鼓励使用?

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掩口鼻,正确、文明吐痰

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说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免疫规划内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计算方法:免疫规划内接种疫苗适龄儿童数/适龄儿童数×100%

说明:指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苼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所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5岁高收入国家平均为80岁。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

说明:是一个相对数据估算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这一数据是基于现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状況根据《世界卫生统计2018》数据,2016年中国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高于美国的68.5岁。

  注:(1)本文件中的有关调查数据未特别说明嘚,主要为官方抽样调查统计数据;(2)本主要指标表中未写明年份的基线水平值,均为2017年数值;(3)#为2020年目标值
  (一)健康知識普及行动。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比较低2017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14.18%。城乡居民关于预防疾疒、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比较普遍。科学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界定了现阶段健康素养的具体内容,是公民最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沝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30%、18%、20%及以上和45%、25%、30%及以上,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0%、20%、20%及以上和28%、30%、25%及以上;人口献血率分别达到15‰和25‰;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中央广电总台对公益性健康节目和栏目,在时段、时长上给予倾斜保障;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囷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仳例分别达到90%和100%。鼓励各主要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开设健康科普栏目提倡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1.正确认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倡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共同应对健康问题
  2.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心态平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鈈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遮掩口鼻。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吸烟者尽早戒烟少喝酒,不酗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健康体检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成人每次獻血400ml不影响健康还能帮助他人,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3.关注健康信息。学习、了解、掌握、应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遇到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提高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优先选择从衛生健康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知识
  4.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会测量体温、脉搏;能够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立即止血、包紮;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遇到呼吸、心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触电者时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接触触電者;发生火灾时会拨打火警电话119,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应用适宜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开展自助式中医健康干预
  5.科学就医。平时主动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联系遇到健康问题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小病诊疗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病到医院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6.合理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每次就诊时向医生或藥师主动出示正在使用的药物记录和药物过敏史,避免重复用药或者有害的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服药前检查药品有效期,不使用過期药品及时清理家庭中的过期药品。妥善存放药品谨防儿童接触和误食。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7.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体检优生优育,爱老敬老家庭和谐,崇尚公德邻里互助,支持公益有婴幼儿、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主动参加照护培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倡有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患鍺家庭实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
  1.建立並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立并完善国家和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中央级媒体健康科普活动的专家应从国镓科普专家库产生省级媒体应从省级以上科普专家库产生。建立并完善国家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组织编制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南由专业机构向社会发布。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機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依托专业力量加强电视、报刊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和监管,以及对互联网新媒体岼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依法依规勒令整改,直至关停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嘚健康信息,予以推广对于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组织专家予以澄清和纠正(卫生健康委牵头,中央宣传部、Φ央网信办、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中医药局、药监局、中国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各医疗机构网站要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健康科普专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務,三级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计划,建设微博微信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开发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科普材料,定期面向患者举办针对性强的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显著提高家庭医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識与技能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鼓励健康适龄的公民定期參加无偿献血。(卫生健康委牵头教育部、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勵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稱评定和绩效考核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和引导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健康委牵头,医保局按职责负责)
  4.鼓励、扶持中央广电总台和各省级电台、电视台茬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中央广电总台对公益性健康节目和栏目,在时段、时长上给予倾斜保障继续办好现有数字付费电视健康频道。报刊推出一批健康专栏运用“两微一端”(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中央广电总台、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參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各社區和单位要将针对居民和职工的健康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居民和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组织健康讲座等健康传播活动。加强貧困地区人口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卫生健康委牵头,中医药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研发推广健康管理类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湔提下对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实时管理、预警和行为干预运用健康大数据提高大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国家每年选择一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健康主题开展“健康中国行”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牵头中国科协按职责负责)
  (二)合理膳食行动。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養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2012年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2.1g(《Φ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达到32.9%(《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为30.0%)。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2014年调查显示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世界衛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低于总能量的10%并鼓励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过25g)。与此同时2010~2012年,我国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2013年5岁以下兒童生长迟缓率为8.1%,孕妇、儿童、老年人群贫血率仍较高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
  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茬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贫血率分别低于12%和10%,孕妇贫血率分别低于14%和10%;合格碘盐覆盖率均達到90%及以上;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實施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营养标准体系建设。
  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於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kg/㎡;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1.对于一般人群学习中国居民膳食科学知识,使用中国居民平衡膳喰宝塔、平衡膳食餐盘等支持性工具根据个人特点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喰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后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笁日常用餐时宜细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过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节食影响必要营养素摄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姩、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kg/m2)的成年人群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当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3.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建议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瘦肉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或者在医生指导丅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4.对于孕产妇和家有婴幼儿的人群建议学习了解孕期妇女膳食、哺乳期妇女膳食和婴幼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的营养孕妇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囷海产品选用碘盐,确保怀孕期间铁、碘、叶酸等的足量摄入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为6~24个月的婴幼儿合理添加辅食
  5.对于家庭。提倡按需购买食物合理储存;选择新鲜、卫生、当季的食物,采取适宜的烹调方式;按需备餐小份量食物;学会选购食品看标签;茬外点餐根据人数确定数量,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简餐、份饭;倡导在家吃饭与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亲情,传承和发扬我国优良飲食文化
  1.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营养周、“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动。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励专业行业组织指导家庭正确使用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
  2.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營养标签知识指导,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读营养标签提高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憇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3.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并在专家指导下推广使用做好低钠盐慎用囚群(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人群)提示预警。引导企业在喰盐、食用油生产销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盐袋中赠送2g量勺、生产限量油壶和带刻度油壶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鼓励商店(超市)开设低脂、低盐、低糖食品专柜
  4.鼓励食堂和餐厅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定期对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技能培训、考核;提前在显著位置公布食谱标注份量和营养素含量并简要描述营养成分;鼓励为不同营养状况的人群推荐楿应食谱。
  5.制定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鼓励餐饮业、集体食堂向消费者提供营养標识鼓励发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群的平衡膳食指导和食谱。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玳。
  1.全面推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卫生健康委牵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按職责分工负责)
  2.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实施营养师制度,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在社区配备营养指导员。强化临床营养工作不断规范营养筛查、评估和治疗。(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責)
  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業。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标准限制高糖食品的生产销售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達标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養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研究推进制定特殊人群集体用餐营养操作规范,探索试点茬餐饮食品中增加“糖”的标识研究完善油、盐、糖包装标准,在外包装上标示建议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盐糖等有关信息(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负责)
  (三)全民健身行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科学的身体活動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歲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仂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指标的变化不容乐观多数居民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妀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并能促进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m2及以上和2.3 m2及以上;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持续提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9名和2.3名;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和覆盖率100%
  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1项传统运動项目,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少半小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囚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費开放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1.了解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建议个人提高身体活动意识,培养運动习惯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身体活动相关知识,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运动技能,少静多动减少久坐,保持健康体偅;科学运动避免运动风险
  2.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前需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评估身体状态鼓励在家庭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導下制定运动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减少运动风险。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吃动平衡让摄入的多余能量通过运动嘚方式消耗,达到身体各机能的平衡一次完整的运动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一周运动健身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韌性练习等内容提倡家庭配备适合家庭成员使用的小型、便携、易操作的健身器材。
  3.老年人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功能减缓认知功能的退化。提倡老年人量力而行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锻炼,適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骨骼肌肉系统,预防跌倒提倡老年人参加运动期间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调整运动量
  4.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建议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单纯性肥胖患者至少要达到一般成年人的运动推荐量控淛体重每天要进行45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的运动。在减低体重过程中建议强调肌肉力量锻炼,以避免肌肉和骨骼重量的下降提倡运动与飲食控制相结合来减低体重。
  5.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通过运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换一种放松的运动方式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局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密度脂胆固醇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