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颌窦炎症状是什么症?

产生「电话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
包括但不限于:听到电话铃声会感到神经紧张甚至严重焦虑。不愿意主动给人打电话,不愿意接电话,未接到的来电也不愿回电(出于礼貌,会回,但内心反感)。以短信、微信、QQ、邮件甚至面谈等方式交流时,都能够及时回复他人,且十分健谈,独独对电话交流感到抗拒。从心理学专业角度看,这种情况跟其他类型的「恐惧症」如深海恐惧症、幽闭空间恐惧症等,本质上有什么异同?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恐惧,以及此种情况带来的负面效应?此题目的在于希望能从根源进行分析。纯粹陈述个人感受可移步相关问题----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更多焦虑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按投票排序
282 个回答
谢邀。「电话恐惧症」不是一个正式的诊断,但的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邀请你做一个想象练习:设想让你心惊肉跳的手机铃声就在此刻响起,等等,先别去掏手机!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最糟糕的情形下,你最怕来电者会是谁?如果真是这个人来电,你最怕他会说什么?比如:「说好的论文呢?上周不是就说已经写完了吗!怎么我现在还没收到!」通常来说,你会想到一个或几个让你特别害怕的来电对象(就像你的老板),你会想他的来电理由肯定不是为了问候你夏天快乐,很可能是为了讨债或是给你布置新的任务,总之,是一些给你带来压力的话题。而我们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所以,害怕电话带给我们更多的负担也是正常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负担,往往是我们在感应到他人的期待、审视、评价,甚至不满之后,自己心里相应的担忧和负面联想(比如,会不会被他惩罚?)。所以跟自我心态特点有关。比较搞不定社交的人,当然也会比较害怕这样的事。所以算是社交焦虑的一种具体表现。至于说,为什么怕电话而不怕面谈?为什么很少有人出现「敲门声恐惧症」?你要考虑到多数面谈之前,通常也会先来一个电话,这时电话就具有预警功能。所以在没接到电话或进一步的通知之前,敲门声还算安全,也许是送快递的上门。——但如果为了躲债,关掉手机躲在屋里,敲门声可能也会让你心惊肉跳。有人说,邮件、短信也可能会带给我们压力,为什么我不怕?我的解释是:因为跟邮件、短信比起来,电话具有更高的强制性。铃声一响,我们就要即刻回应。当然,我们可以装作没听见,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只会让下次听到铃声压力更大。而短信和邮件对于响应时间就有非常大的宽容度,我既可以马上回复,也可以花一两分钟时间慢慢措辞,不急的话半天时间都可以(而且当对方选择用邮件或短信发起交流时,通常会默认对方也没那么着急,需要立刻得到回复)。——时间松紧,就会导致掌控感的不同。哪怕压力是同样的,但我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卷入到这个压力里,也可以「选择」什么时候暂时地逃避一下。这个念头就算想一想,也能喘一口气。有人说,我发短信时从来不需要暂停,即收即回也不会紧张。是,但起码你知道自己有放下来的权利。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真的逃避,但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有选择权,这会让我们心里感到安全。打电话的过程是受人胁迫的,不可能打到一半先放下来,喘口气。所以打电话比短信、邮件、或者QQ更让人紧张。此外,一个人对表达能力缺乏自信的时候,他相对于语音的输入方式,会更希望使用文字。因为文字可以反复修改,斟酌之后再发送。而语音必须一步到位。所以,害怕打电话也可能是因为「语音表达」不熟练带来的。要确认这一点,可以看自己是不是同样害怕微信语音聊天?看它是更接近于打电话的焦虑,还是更接近于发短信的放松?——如果是前一种,就是语音输入的压力。承上,电话铃响,意味着我将被胁迫卷入一段有压力的人际关系,无法暂停或退出,带有一定的侵扰感。由此你可能想,面谈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老板让你去他的办公室聊聊)?但是事实上,电话的胁迫性更高于面谈,因为电话里只能通过你一句我一句的语音交流,对方说完一句,就意味着我必须在一两秒之内给出回应,避免冷场。电话中的冷场特别让人难堪,一旦没了声音,就彻底是空白了。所以会有特别强烈的,催人作答的压力。而面谈的情境中,好歹我们不说话时,还可以喝喝茶,可以假装思考或是望着对方苦笑。这些互动可以填补没有声音的尴尬,作为我们无话可说时的缓冲,让气氛没那么僵硬。也就是说,面谈时我们都可以松口气,比电话的侵扰感要低。考虑到电话交流可能带给人这些潜在的不舒服,我们对于主动给别人打电话,就好像主动去侵犯别人的生活一样,会有潜在的焦虑感。尤其是对领导或长辈等地位更高的人,更觉得有一种以下犯上的不客气。对这种焦虑,我们最常见的表达是:「这时候打电话不太好吧?」——早上起床,太早;工作时间,人家万一在开会呢?用餐时间,打扰别人吃饭会不会不好?下班时间,万一在路上开车?晚上,太晚了可能已经休息了;周末,大周末的肯定不乐意接电话啦……其实从这些表达的背后,也可以看到有一个假设是:打电话是有侵扰性的,对方接到我的电话,可能会对我不满。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太着急的事情,我们都会先发短信过去:方便接电话吗?如前所说,短信是强制性很低的,相当于是把选择权送给了对方。所以无论他同意现在通电话,还是约定一个其它的时间,我都会在心里长舒一口气:至少现在这个关系,不完全是我胁迫他建立的。综上所述,电话铃声之所以让人紧张,是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会被胁迫卷入一段人际关系,而这段关系的结果很可能是给我增加压力。一个人越敏感,或者越是处于一段高压力的时期,就越可能因为感觉到这种被胁迫的不舒服,而产生逃避的意愿。同样,我们也不愿意用这种方式,去胁迫别人(尤其是重要的人)卷入和我们的关系中。因为强扭的瓜不甜,我们也会害怕让自己受伤。
我有这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具体症状为:1、陌生号码绝对不接2、电话从来都是静音,听到铃声就特别恐慌,导致很多重要电话接不到3、能发短信绝对不打电话,能QQ/微信说的话,绝对不发短信4、接了电话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急切地想挂掉其实这已经有些干扰我正常生活了,公司电话我都不敢接,明知道是工作的事就是不想接本来想附一张昨天的通话记录截图的,但貌似爪机版不能插图,换电脑了再来吧)(图来了_(:3」﹤)_ 完全没救的节奏啊)因为已经影响生活了,所以其实我有认真思索过这个问题,就我自己认为的原因1、缺乏自信我是个严重缺乏自信的人,从小就是,几乎不敢和陌生人接触,所以朋友圈子也很小,讲电话让我有种陌生感,特别是陌生号码,我不知道接起来对方会是谁,不知道他会说什么,更加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应答,太多未知摆在面前就会胆怯,不想应对一个可能会陌生的人,我会害怕。2、太过谨慎其实这个原因也是自卑吧,所以太过于谨慎交往,生怕对方不高兴或者惹到人了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是面对面交流,我会很轻松,因为我可以看到对话人的所有表情,我会及时处理一些言论,就算是细微的表情也能展示对方的情绪,我可以根据对方情绪说话,尽量做个老好人。而讲电话的话,我没法判断对方的情绪,不知道我这句话有没有踩到对方不舒服的点,有时候聊天的人可以很好的控制语气,但却不能控制自然反应。聊QQ更简单了,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反复思考,不像直接讲话,说出来就不能改了,电脑打字可以斟酌再斟酌,几乎不会出现一时冲动就把话说出来了的情况。至于短信的话,我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事之后,也有相当充裕的时候来考虑怎么回复,可是思考得非常完善。(我知道这样和人交流挺累的,所以干脆不接电话)3、怕尴尬其实还是因为不自信,害怕尴尬,尤其在和人聊天的时候,与人交往如果对方不善言辞的话,我会拼命找话,越尴尬说得越多,自然是想掩饰自己的慌张,讲电话最怕陷入沉默,其实我不是个特别爱主动说话的人啊摔!当然在熟人面前我话还是很多的,可是不熟悉的话,自我保护机制就不自觉开启了呀!一旦聊天陷入沉默真的很想去死啊,特别怕这种情况啊!总感觉对方会嫌弃自己啊,两个人一起尴尬其实是会更尴尬啊!面对面还能假装做其他事情或者傻笑,讲电话的时候怎么转移注意力啊!4、自我保护不想被对方看穿,不想太多接触,我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别想进来,我不想和你聊!如果是虚拟世界,比如游戏里,比如网上,比如知乎这样的地方,没人知道我是谁,就算站在我面前你们也不会知道我就是我!(真绕口)我不会怕呀,你们都不知道我是谁,就算跟我很熟又怎么样?就算知道我的弱点又怎么样?就算我把你惹到了又怎么样?拔了这马甲谁认识谁啊!可是电话不一样,电话是很真实的世界,不认识的人也不会有我的电话,一个真实的我摆在谁的面前时,必须360度无死角的自我保护,言多必失是句真理!绝对不能让你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好吧我知道这样也挺累的)5、拖延症我承认我是个懒癌晚期患者,很多事能拖就拖,我很怕有人打电话来催我做这样做那样的,包括工作,我也很宅,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出去旅游过,能不出门绝对不出门,因为太懒了,一般周末有人打电话就是叫出门玩的,我不想编各种借口逃避朋友的邀约,索性不接电话了。讲电话太让人恐惧了,未知的人,未知的事件,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思考时间,不能谨慎回答,太可怕了!就算很熟悉的人,其实电话里传出来的声音也是陌生的对吧!!
果壳有篇文章跟我写的这个基本一致,阐述得比我好,可以见:==================================================================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简单解释一下。题主说自己:“短信、微信、QQ、邮件甚至面谈等方式交流时,都能够及时回复他人,且十分健谈”,面谈既然没问题,那么性格内向、社交焦虑等障碍基本可以排除。==========================================================================对电话恐惧包含两个方面:1、抗拒打电话。2、对电话铃声感到神经紧张及焦虑。一、为什么会抗拒打电话?题主提到幽闭恐惧症,题主对电话的恐惧跟这类病症确实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跟条件反射关系密切,但是,远没有前者严重。幽闭恐惧症这类严重症状往往是由于某些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障碍,这种障碍是非常容易泛化到相似经历上去的(电梯、狭小的室内空间等都可能产生恐惧),而题主别的沟通方式障碍不大,题主更可能的是对电话沟通方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这个术语描述的情形很简单:做某件事遭受了失败,之后再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总是做不好,久而久之,对这件事放弃了努力。著名的实验如下: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作了一项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习得性无助的深层心理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1、控制感被剥夺。人在失败后,都会主动去寻找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避免下一次失败。但是,当人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并且一次又一次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就相当于对这件事失去了控制感。而电话沟通本身,由于对方来电时间的不确定性、自己需要即时回复而反应时间短暂、不能通过表情等方式揣测对方心理状态等等方面,充满了更多不能控制的因素,人对其控制感本身就要弱于邮件、面谈等其余沟通方式。控制感被剥夺,人就很容易产生无力感,焦虑等情绪的出现也是难以避免。2、间歇性强化。焦虑等情绪的出现跟厌恶事件(打电话)的出现是有先后顺序的。打电话→沟通失败(相当于惩罚)→焦虑几次强化以后,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让人一提起电话,就会感到焦虑(潜意识的认知已经默认为沟通将失败)。而微信、短信、邮件等替代电话的方式,由于其很容易得到控制感(可以细细斟酌清楚字词,不必即时作反应),并且实质上也获得了不少成功的话,那就如下:微信(短信邮件等)→沟通成功(相当于奖励)→心情愉悦于是,打电话不断受到惩罚性的负面强化,同时可替代电话的微信等沟通方式不断得到正面性的强化,人自然趋利避害会越来越不喜欢打电话而越来越喜欢替代沟通方式了。二、为什么对电话铃声感到神经紧张及焦虑?上面说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比这种反射更基础,更让人无需思索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相信每个对巴甫洛夫略有了解的人对那个狗听见食物铃声响就流口水的实验都不陌生: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人也遵从这简单的法则:本来电话铃声是个不至于引起人情绪强烈变化的中性刺激,但是当电话沟通多次失败后,这个中性刺激就与沟通失败(条件刺激)形成了联结(老是接到加班电话什么的也难免让人下班后对电话铃音焦虑)。本来是:条件刺激(沟通失败)→焦虑多次强化后则变成了:中性刺激(电话铃)→焦虑大致机理就是这样。==========================================================================那么,该如何解决。其实没必要想很复杂,两个方面来解决:1、从一些没有任务负担的简单沟通开始,多尝试着用电话去沟通,此后的工作电话,提前做好沟通计划(甚至可以把要点先在笔记本上、电脑上列出),有条不紊地表达清楚。慢慢形成正强化,逐渐消除此前因为失败而产生的焦虑感。2、降低对电话沟通效果的期许:电话沟通做得不好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事实上电话沟通虽然有其跨空间即时性的优点,但及时效果不如面谈,针对性不如短信言简意赅,全面性不如邮件图文并茂。所以,电话本身虽然有其优势,但非要达到跟别的沟通手段一样的效果是不合理的。关键是要在长期沟通中找准电话沟通的定位,即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境下讨论什么样的事最适合用电话,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清楚。就是这样。
听不清楚……我不是开玩笑。听不清然后被迫请求对方重复后察觉到隐藏但仍能接收的不耐烦,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才能够明白随之而来的复杂的心理感受。不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嘴型(就是唇语),会丧失语言交流里非常重要的感受能力。说是挫败感都是轻的……但是文字更困扰的一点就是连语音语调都失去,全凭自己脑补,自我解读。可惜总是喜欢解读成负面情绪。
作为一个曾近的有电话恐惧症的,症状持续了半年的人,现在来回答一下。--------------------------------------------------------------------------------------------------------------我当时的表现最严重的是不想听电话声,听到电话响就心惊肉跳,很不想听到铃声,但又深怕听不到铃声,洗澡都要把电话放在身边。有一次休假电话充电器坏了,没注电话马山没电,然后迷迷糊糊睡着了,半睡半醒间好像电话响了,然后我一看电话,是一惹不起的人的电话,然后刚要按接听键,手机没电了,电话关机。一下惊醒,冷汗直冒,浑然分不清到底是做梦还是现实,马上跳起来,冲出去买充电器,查看未接来电,原来是个梦,长出一口气。原因嘛,估计老葛知道 。简单说就刚大学毕业因为自己犯二,加上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被弄到一个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地方夹到尾巴做人。(多说一句,那次给我人生上了一堂重要的课:不要高估了大人物们的节操)那段时间三月份到六月,我印象中有几次,前面有或没有风声,然后突然或者不突然,下午或者晚上一个电话过来,说又出现啥啥情况,第二天就飞回去,然后拜访人、处理事情,呆几天然后去火车站,只买站票,站回去。在当时情况下想的就是“no news is good news”,后来胡总说的不折腾,对,就是别折腾了。刚工作,新环境,陌生的人,加上种种压力,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简直可以说在自娱自乐,有电话进来肯定就是有事儿,破坏现有的、暂时平静的节奏,很不愿意接。两项叠加,我把手机铃声从急促的换成舒缓的,差点换成佛经吟唱现在回想起来,原因就一个是恐惧:恐惧不受自己掌控的事情蹦出来,然后还不得不去处理;还有一个是厌烦:打破面前生活、工作节奏。后来工作地方变了,环境变了,自然而然好了。--------------------------------------------------------------------------最先打电话也是很抵触,不仅是给上司打,给上级部门打,给平级其他单位打,连给亲戚打都要磨蹭很久,电话千斤重,那拨出键,简直是炸弹的引爆键。拨出电话到接通的时间要喘气,深呼吸,接通后脸说话声音都变陌生了。原因未知,当时我列了一张很长的表,把可能的原因全部列出来,好像一个都不是。克服的招数嘛,找了一个时间把最畏惧打电话的几个人的电话全部列出来,一个个的打,按时打,过了几周就习惯了。
电话恐惧症是基于自身无法掌控的未知对所有的电话铃声和所有接打电话感到恐惧,而非几位所说具体到因为怕被借钱之类,这根本不属于电话恐惧症好吗。个人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1.严重不自信。2.性格内向,不喜也不善社交,至少不喜或不善纯口头语言的社交。个人认为面对面的社交反而相对容易,可以有面部表情或手部动作作为辅助和缓冲。而打电话这件事情只能靠“说话”建立,这对于一个不怎么健谈的人实在有些煎熬。当用一段时间专门去说话的时候,稍微停顿就会造成冷场或令对方有“你没有在听”的误会。3.因为职业关系常接到业务电话而造成的压力(这属于工伤的范畴吧)。4.正在专注地冥想或做事。5.神经衰弱,除恐惧电话铃声还恐惧雷声、鞭炮声等突发声响。6.处于非常时期。
试着回答一下。其实题主描述的症状我也有,而且有段时间特别严重。现在比较轻微了,但还是不愿意打电话和接电话,有事情都是通过QQ微信微博电邮去沟通。而且我的问题和题主还有点不一样,因为我不止讨厌电话,而且讨厌用语音,有时候点开别人的留言都感觉有压力。根据我的观察,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根据不同人敏感程度有所差异。我记得看到一篇文章说国外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接电话了(文章找不到了),那篇文章大意是说科技给我们造成的改变。我大概看了一下关于“为什么不用电话而是用短信”这个问题,我觉得回答里面说的很多原因都停留在具体的细节上,没有说到根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技术给人类沟通方式(媒介)带来的改变,以及互联网对人类沟通方式造成的影响这两个角度去分析。如果把这个历史概述一遍,文章会比较长,所以先提供一个简单版的回答,然后下面的作为补充,喜欢简单回答的可以不看后面。简单回答: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再看电视了,用电话也越来越少,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进化。因为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比如说,像微信QQ现在已经可以实现电话的一切功能,并且有越来越多电话所不具备的能力。而且我们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从很早就适应了用Email、IM软件、SNS网站去进行沟通。这些媒介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多自由,也同时改变了我们的习惯。比如说,IM和SNS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匿名性的保护,我们可以通过扮演一个角色来和别人沟通,可以不那么直接,有安全感。而且文字的沟通方式相比声音,也更有隐秘性,因为可以通过文字去塑造一种形象,而声音更容易暴露情绪和自己的生物信息。回到题目本身,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讨厌甚至恐惧电话。原因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互联网的沟通方式,适应了互联网媒介所带来的匿名性(安全感),还有时间上的控制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时间的能力);并且习惯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向他人展示出我们理想的自我形象(哭的时候也能发一个笑脸);还有避免了因为“在场”即时沟通产生的压力,防止陷入无法控制的处境。所有前面这些互联网提到的优势,我们都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习惯了,并且没有察觉到,但是一旦当你使用电话的时候,这些优势会瞬间丧失,所以我们感到恐惧就是很自然的,也很容易理解了。对前面回答的补充:浅谈技术给人类沟通方式(媒介)带来的改变: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方式是肢体动作,有研究证实,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从动作发展而来。后来有了语言,但是最初的时候只有口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能通过口口相传,也就是,沟通者必须靠的很近(面对面),而且必须在同一时间,才能形成沟通。也就是说,沟通受制于地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再后来有了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文字的出现让信息有了新的载体,而不再只依靠人(个体)来传播和保存。而且文字的出现,让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成为了可能。具体来说,比如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普通大众都可以接收到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书籍和书信这样的文字沟通媒介让人类的 沟通不再受制于地域和时间。也就是说,信息具有了自我存在的能力,而不必只依靠于人脑。从这个意义上,书籍相当于最早的云端。以上描述的情况基本属于前技术时期,然后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电话就属于电气时代的产物。电话和书信相比,同样不受制于地理空间,但其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也就是可以做到及时的沟通,没有延迟。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弱点,因为信息失去了缓存能力,不能依靠人之外的媒介存储。简单说就是,双方必须同时“在场”才能形成沟通。这里面有很大的不方便,比如说我有事情想给你打电话,我怎么知道你现在就在电话跟前?我怎么知道你现在就方便接电话?我怎么知道,你现在就想接我电话?于是出现了电话答录机。答录机就是提供一种缓存的作用(信息的存储和中转机制)然后出现了手机,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理论上任何时候都能接到。它不像电话那样只存在于特定的环境,比如办公桌,家里的客厅。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你身边,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随时处于一种被动进入沟通的处境。也就是说,手机让双方随时都可以建立连接,进入“在场”状态,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双方在时间上的协调性,侵犯了人的自由。解决方案就是短信。短信提供了一种信息缓存,可以让手机先替你接收保存信息,等你的时间合适时再接收。短信起得作用类似于在前技术革命时代书信所起的作用。但是短信还有一个书信没有的优势,就是它解决了即时性的问题,它即可以像电话那样立刻做出回应,也可以像书信那样等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再拆开看。短信作为一种沟通媒介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优于电话,所以你才会看到短信曾经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曾经如此流行。(当然,这只是在信息时代之前,也就是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说到这里先暂停一下,大体说一下本文的观点,也就是为什么要在前面说这么多媒介演变的历史,不然看到这里的同学可能好奇了。本文的观点基于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媒介即信息”。(我先按自己的理解先简单解释一下,想进一步了解的请问搜索引擎。)简单说就是,人类是先有了媒介才有了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媒介并不只是工具,而是决定了一切的内容。比如说,互联网这种媒介改变了我们结识朋友和谈恋爱的方式,制造了很多本来不可能存在的关系。还有微博这种媒介制造了很多公共事件,对社会进程造成影响。电子商务媒介让我们可以和不认识的远方的人进行交易,改变了市场的形态。如果抛弃互联网这种媒介,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无法想象,也无法存在的,就连我们此刻进行的沟通也不可能。也就是说,媒介和随之产生的一切是绑在一起的,而且媒介的性质就决定了一切。也就是麦克卢汉说的:“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所使用的媒介也会改造我们的大脑认知结构,塑造我们的思维。关于这一点《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里面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案例。比如有一些研究显示,看电视的人和经常上网的人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大脑结构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方式会深层次影响我们的大脑,包括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习惯。按照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了。
我也有过一段时间电话恐惧症,一响起来就很烦很害怕,那是因为我知道平时没人会找我的,一找我肯定是有事或者工作上的事。电话一响就特别不想接。
因为来电显示为“住院总”或者8542开头……
一个人的生活过久了
原因?还不是条件反射搞怕的!我大一开始瞎忙,又是社团又是学生组织又是班长的,成天电话都是讲事情的,全是给心上添堵的,这能不恐惧吗?室友电话天天都是和小女友聊天!我的电话那头天天都是系辅导员!我操你妈!我忍不下去了!为什么我如今这么恐惧电话!为什么我如今手机永远静音震动!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些操蛋的麻烦事!和我一样症状的“病友”们!哪个不是手机用来联络工作多!恕我多嘴!电话恐惧症勾起我太多压力了!老子兢兢业业做班长!做团支书!做支部委员!做部长!到最后所有人只知道我是班长!几乎所有人都忘记我也是人!电话一接,“班长啊,XX东西哪弄啊?”我操你妈!你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就不能和我聊聊天啊!问完事情就说再见,我是人还是Siri啊!没错!我就是成了Siri!这些标签贴在我身上!电话那头永远是各种压力!而那些添压力的人也不会联络感情!最后压力没法疏导!埋怨领导!埋怨同学!最后直接埋怨手机!!各位亲爱的领导、同学!手机不是仅仅用来办公的!我也是人!逢年过节给我打个电话聊聊天吧!太爽了,骂了放空了好多压力,这辈子不会患上「知乎恐惧症」了
我的原因是我妈。1、小时候非常喜欢让我打电话给姥姥姥爷寒暄。我非常不爱并不善于寒暄。而且有颜面认失症,不知道是否导致对人声也不敏感。(小时候听古典音乐乐长大,听不懂并不爱听人唱歌。)如果姥爷家有其他亲戚在,接听电话,在我认不出声音情况下和我寒暄…真是想死的心都有。我妈每次都逼我打这样的电话。2、接家里电话,大部分都是我妈认识的人。这些人的绝大部分人都被我划分为——不认识的人。有时候接起来对方就会直呼我名,进行寒暄。在这样无助的情况下,我妈一直在旁边用气声问“谁啊?谁?是谁啊?”有时候逼得我能自己给对方编出个姓。我妈挂了电话竟然都还记得,说我“你怎么连x阿姨都听不出来,上次人家还给你买了xx。”以上两条导致我十分不爱接电话。还有见面说话会觉得事情比较好解决,而电话总处于轮换说/听过程中,可能让我觉得效率稍低。没想到不喜欢电话都有同病相怜者,太厉害了。
应用心理学专业占地回答。直接的对话留给人思考的时间短,而文字回复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措辞。电话恐惧的人一般都有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等等的心理小纠结,所以电话恐惧仅仅是这类人性格习惯的表现形式之一。
先从易信的一个更新说起——可以关闭『已读』了!!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设计,用老罗的话说,这是「有情怀的!」,想想这三句话: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设计,用老罗的话说,这是「有情怀的!」,想想这三句话:你为什么看了消息不理我!怎么又是已读没有回复!分明在线为什么不回复我!想想多可怕啊。大热天瞬间透心凉啊。问题是,为什么读了就「一定要回复呢」?如果把交流对话视作一种攻防的话,一攻一防之间,电话一定是极其易攻难守的。如果没有了这个「已读」,你不知道我有没有看消息,我就可以不回复,无论你怎么攻,我都可以安全的守,这才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交流方式,和QQ的隐身是很像的。那么,按照攻击性排个顺序,大概是:电话&短信&QQ微信等即时通讯&留言板另外,面谈和电邮不大好划分。所以,这是第一点:攻击性。无论你是否作答,你都被迫立即做出了回答。沉默也是一种回答(画外女声:你怎么不说!你哑巴了!你说啊!)电话的攻击性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你的还击之力,像电话、即时通讯的私聊模式等这种狭窄的对话环境易于形成不停的追问。那种难以忍受,我想男人们都懂。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的,很多人找我有事情的时候喜欢这样问:「XX号下午你有空没?」如果你恰好有事,那祝贺你,暂时躲过一关 ,可是,你的XX+1,XX+2......XX+n号的日程大概都会遭遇不测。如果你没事情,那么问题来了,这句问话是有着这样的不合理的预设的:「如果你没事情,就听我的安排/就帮我做件事吧」可是。。。凭什么啊?吃了不少哑巴亏后,我发现,最安全的答案是「(稍作停顿)额,是什么事情啊」这才是正确的逻辑嘛:你说清楚什么事情,我才能告诉你,我的日程可不可以受到你事情的影响。另外,如果你懂的如何拒绝别人,情况会好很多。我对于电话是十分恐惧的 ,所以手机常年静音。我的逻辑是,无论是我错过了电话也好,还是我故意不接也好,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跟我讲的话,你很可能退而求其次,通过文字(短信/qq)的方式把事情概括给我,然后我可以选择看或者装作不看。(如果他发来的 消息是「请回电话/怎么不接电话」那真是友!尽!了!)而你打电话来时,我是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种未知,蕴含着恐惧。这就引出了第二点,未知性。(qq聊天时的「在嘛」同理)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大多是发生在私人对话关系中的不适感,非公。如果是工作上的,那多是因为「无事不登三宝殿」而起的。而很多身份不够那么亲密的人,通过电话也可以入侵你的私人生活,你还要毫无选择的应答。扯远一点,私人生活被侵入,当然会有不适感,如果一个朋友和我是QQ/微信/易信/微博/豆瓣/手机联系人全部都是好友的话,多少有点可怕 ,因为你无处逃遁,你的一举一动对方都可以知道,一种不安全感油然而生。这也蛮可怕的我爸的生活状态,我个人认为很安全,不配自己专用的手机,不定期更换手机号,没有任何sns,十分逍遥。自己的日程不会被别人莫名的左右。那么多好友,都来指手画脚你的生活 ,怎么能承受。书信时代是安全的,交流的那么慢,吵一架也很难。没那么具有攻击性。快节奏、封闭式的交流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说回头来,这个时代的交流太容易,方式上就变得压抑了。想念友人。雪夜,乘兴而去,及门,兴尽而反。这种适度的和尽兴,今人不大体会过。另外,开着飞行模式,连上wifi是一种很美妙的状态,进可攻退可守。可惜就是网购收不到验证码。---------7.13----------最近新增了个奇葩,于是我又见识了一种情况此人知道我和我家人的电话,我是真不想接他电话,于是找我时会轮流打。。。。。要不多么不礼貌!!!我觉得一般这种情况只有我失踪了才能这样做的吧!!!-------7.20--------理论上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但是,文字克服了语言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不可延续性的劣势,语言只可此时此地交流,文字则可以异时异地。这是进化出文字的优点,文字是更加进化的工具啊亲!
欸,我最讨厌的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恐惧就是恐惧,干嘛弄个电话恐惧,社交恐惧,异性恐惧,怕狗恐惧。虽然这些恐惧深层的问题不大一样,但解决的办法几乎没有差别。我曾经也怕打电话,其实我分析自己最大的心理原因,就是怕自己在电话上表现不好,出糗,被别人看不起,被别人拒绝,别别人嘲笑。总之,总之一句话,害怕别人的评价!人类所有的恐惧,几乎都是来自于对人的恐惧。最深层次,就是来自于对爱的恐惧,怕失去爱,怕不被爱,怕爱消失等等。后来当我不断做成很多事情,有了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自爱,但自信需要承受痛苦和克服恐惧去获得,所以这就是一个循环。当你不断克服恐惧的时候爱自然会来。所以勇敢就是唤醒爱的力量,具体可看我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潜意识渐渐的告诉自己,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对人恐惧过了,不要说打电话,大街上跟陌生人聊个天搭个讪又有何难。其实人就是怕别人的评价。他人就是地狱~呵呵,这句话貌似对吧~
我个人原因:电话是即时交流,如果不知道该说什么会很尴尬。短信、QQ之类的你还可以想一会儿再回答
大概是因为电话是效率很高的聊天方式,高到像我这种不太会找话题的人太容易冷场了,而且像QQ,短信之流停几分钟也很好解释,电话实在hold不住。我谈过两任女友,一共和女朋友打过五次电话,大部分还是她们打来的。
中国式的聊天太烦人!半天说不到正事!说完正事还不挂!
不敢接客户电话算不算?另外你媳妇没给你打过电话吗?发现一个一小时前媳妇的未接电话,感觉灵魂都在颤抖。不说了,抽根烟冷静下给打回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颌窦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