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什么那么累那么累

查看: 1526|回复: 18
质量人,你为什么那么累?
(倦卧闲看云卷云舒)
在线时间12249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42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东海钓夫 于
18:57 编辑
和一些做品控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每每谈及工作,很多人的感慨就是一个字——累。当然,这个累并非劳动强度大体力难支撑,而是心力憔悴,令难行禁难止。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老板授权不足;管理标准模糊;生产部门不支持;检查对象不理解。品控在一些企业成为(或者自认为)“人民公敌”,能不累吗?如何才能不那么累?
老板授权的问题
品控对于企业的意义毋须多言,即使一个小作坊没有专门的岗位设置也有人履行着这样的职责。一个没有品控的企业没有未来,这个道理每一个老板都懂,他也希望自己的企业走得更远。但要走到明天,首先要走过今天,因为生存是发展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看看我们所处的这个市场环境。消费者缺乏忠诚度、行业无序竞争、缺乏有效监管等等,最后很多企业被迫选择了“质量得过且过,成本至关重要”的生存哲学,作为品控你需要知道也应该知道。
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到人员的问题。老板赋予你无限权限,而你处罚不当或者解释不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把人气跑了,生产难以正常进行,怎么办?
老板们并非都是通过暴利而暴富,不是不想,而是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想通了这一点,你也许累得好一点。
品控通过对老板的理解减轻“心累”,那么老板们也应当考虑必要的授权使产品的质量状况得到有效地改善。“品控”与“品管”一字之差,看似工作接近,却传递着不同的理解。
品控如同足球场上的裁判,脑子里装着比赛规则(工艺操作规范),口袋里揣着黄(整改通知单)、红(罚款单)两张警示牌。有时候还手抓温度计等检测器具,算是裁判的录像回放或者说鹰眼吧。表面看裁判只有处罚没有奖励,最大的奖励也就是根据有利原则让比赛继续进行,其实不然,裁判是比赛最终结果的决定者。而品控只罚不奖,是个“魔鬼”。
习惯上我们自己和老板们都认为进入工作环境着装规范是天经地义的,按工艺规程操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按章操作,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有违反就可以处罚,造成损失更应该处罚。这是品控的工作职责。有没有人想过,遵守了有没有奖励呢?有,体现在工资里,否则别人为什么按你要求的做?但这个奖励与品控无关了。假设付出劳动获得的报酬与遵守规范获得的报酬分开,那么品控这个“魔鬼”变成了“天使”。
如果品控太弱势,如果奖励的权利给了生产,品控始终是个魔鬼。
所以,树立品控的威信,老板们要给予品控在奖励上更多话语权(自己更要争取)。
品控需要这些技巧
老板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品控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雇员不可能左右。市场的选择会时刻影响他们,作为属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如我们的意。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不会完全相同。
那么什么是我们能掌控的呢?自己的工作方法。
一个好的品控,除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工艺熟知对设备了解,工作方法也十分重要。一张罚单既可能教育一群人也可能激怒一片人。品控的工作是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而不是开罚单的,更不是跟生产过不去的。
下面,我就旁观的一个真实案例谈谈自己对品控工作方法的认识。
局部工艺:甲班手工操作把A+与A的混合物分离(需要说明3点:1、从市场销售价A+的价格高于A。2、A+与A的颜色和质感差异很大。3、混合物中A+的比例远低于A),放入周转箱内,其中A交由乙班称重、包装、成品入库。
品控发现问题:品控在乙班待包装的周转箱内发现,A中混有超标准比例的A+。
处理过程:品控发现问题后要求乙班停止包装,要甲班承担运输的人员做出情况说明(解读1)。由于生产全过程可追溯,运输人员表示品控认为哪一箱不合格可退货返工。经检查整车共10箱全部不符合要求。品控随半成品赴甲班,逐箱返给操作工,全班情绪激昂,品控舌战群儒,(解读2)未果,退出。我看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就私下问品控:是否因为A+与A价格差异而做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品控说不是,主要原因是订购A的客户有特别要求。我告诉品控:1、全面不符合要求是生产管理问题,责任在班长,应当找他。2、客户的特别要求需要让每个人清楚。此时,乙班停工待料。没多久,甲班再次运出一车半成品,同样存在问题,通过一番解释,品控同意放行。乙班开工,一片欢呼。
案例描述完了,下面我谈谈品控工作方法的个人理解。
方法之一:职责范围清晰。
先从当时那个品控在现场对我私下说的一句经典名言开始说起吧——“好质量需要对全过程控制”。我很清楚,那位品控朋友是想给我灌输一种全过程控制质量的意识。其实你不说,我也一直信奉这个观点,这句话完全是真理,只是当时不便做解释了。但是谁来控制?怎么控制?这是个职责划分的问题。本来是生产部门管的事,你跨过去,他正好想躲,一拍即合。但问题是有些事不是品控能管好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事。当时那种情况,全体违规而你们连违规者的名字都叫不全,根本无需在现场一个个纠缠,直接找生产组织者。
事不关己,积极参与。这不是纠偏,这是生产管理有缺陷。
方法之二:认清形势,战术得当。
品控的战场是别人的地盘。不要以为自己有尚方宝剑就可以驰骋全厂。老板希望的是“合格产品”——产品是主体,合格只是修饰产品的。所以,以智取胜,以巧取胜很重要。
1、善于培养同事之间的工作“感情”。
品控工作需要培养同事“感情”,与关键岗位关键人搞好关系,工作上多指导一点,理论上多介绍一点,虽不一定都是份内事,但建立工作感情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对所有人都是:能口头警告的不开整改通知书,能不罚款尽量不罚款。对这些“感情”好的,应该还要多倾斜一点,多花点心思帮他们把错误(或者失误)造成的产品损失降到最低。
2、出手要快。
品控的最高境界是兵不血刃。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品控有威信,否则平时的劝告就没人听只有靠最下策——罚单了。不要把“罚款”挂在嘴上恐吓人,可以观察可以了解,一旦决定不要多纠缠。
3、打蛇七寸,擒贼擒王。
说一千道一万,品控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人出轨了要把他揪回来,这就是打蛇七寸。万一没打准,那苦心经营的品控威信顿时损失不少,切记!都走错了,你不可能一个个揪,把车头拎一拎或者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车头能看得更高更远,这就是所谓擒贼擒王。
4、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
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又包括人员的行为。从前端延伸品控,解决小问题,避免大损失。对于人的行为管理也是如此,小随意可能演变成大违规,一个人可能带坏一群人,早警告能避免开罚单。
5、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常言道:“好的产品质量需要全过程的控制”,作为一个品控更不要忘记:“好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要保证产品质量,需要采购、生产、质量、技术和设备保障以及仓储和销售,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这里所说的借力不是广义的借助大家力量,而是品控的一种工作技巧。
6、执法尺度的松紧。
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各不相同。我认为,一碗水端平固然很好,但要做到很难。工艺要求在变;操作人员在变;疲劳程度在变;注意力在变;环境在变;思想在变。总之,变数太多。品控不能用不变应万变。品控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生产顺畅和产品质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牢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7、品控人员的心理调整。
品控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多方压力,既怕没有尽责出现质量事故又怕影响产量和成本,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8、细节决定成败
品控主要工作是一个检查别人执行规范情况,自身的细节更重要。我们一个人看很多人,其实那些人也在看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工作服的颜色,而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细节包括很多,不同企业也不尽相同,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9、向左?向右?
品控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工作内容是检查、指导别人的操作,对错误的行为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对严重的错误为了教育本人告诫他人可以进行处罚。简单地说,品控没有生产操作的工作职责,但如果遇到某些情况,是不是该小试身手呢?
我的观点是:言语加行动,既能提醒他人,又能减少矛盾。顺水推舟的事,一定要做;被请帮忙的时候,尽力去做;陷入其中的活,不能成为习惯。
10、踏雪有痕
开门看,闭门思。品控们,该出发了,你准备好了吗?首先,熟知工艺文件。其次,装束齐备。第三,巡检的内容根据企业的工艺、情况、要求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侧重点不同。
品控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技术还需要技巧;不仅与物打交道还有与人沟通。品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坏事,在千辛万苦的品控工作中,只要你用心,定能学会很多!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时候,好一点效果,多一份轻松!
信息来源 | 网络
参与论坛宗旨:信息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食品行业规范尽自己的力量!
在线时间6917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569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只有被工作累坏的人,没有累坏人的工作,关键看工作方法
食品企业标准备案、食品生产许可办理、食品出口备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免费咨询与交流,QQ
(老钱3015)
在线时间5046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481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现在政策多变,
做质量真的很累,
风险也很大,
真想退了。
在线时间2128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36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食坛知名, 积分 8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4 积分
也看公司氛围
在线时间7853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421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以为是你的心血。
(倦卧闲看云卷云舒)
在线时间12249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42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以为是你的心血。
我现在没精力写这么长的文章。
参与论坛宗旨:信息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食品行业规范尽自己的力量!
在线时间684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每个行业和职位都会有其中的不易,努力总结,不断进步提升。
在线时间20 小时
阅读权限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我们公司品控处于弱势,根本没有开罚单的权利,但承担的事情又多,品控人很累。
(倦卧闲看云卷云舒)
在线时间12249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42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sz2008 发表于
我们公司品控处于弱势,根本没有开罚单的权利,但承担的事情又多,品控人很累。
也样的企业品控不好做,质量也难控制。
参与论坛宗旨:信息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食品行业规范尽自己的力量!
在线时间1429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399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认真负责的人才会累,有时也需要捣糨糊。
在线时间367 小时
阅读权限50
签到天数: 26 天[LV.4]偶尔看看III
主题帖子积分
好分享&&对于窘境 有同感&&对于对策点32个赞
(闽海雄风)
在线时间958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299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当然都是会累的,轻松也有
金士顿优盘、热门手机配件↓
厦门成功数码,注明食品伙伴网可享受95折!
食品头条(公众号:food_top):关注食品头条,掌握行业动态。
2009年度魅力人物
2009年度魅力人物
2012年度魅力人物
2012年度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食坛传奇勋章
食坛传奇勋章
特邀主讲人
特邀主讲人
食品论坛认证会员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食坛大师勋章
食坛大师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Powered by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心,为什么那么累
  有些人,有些事,不是说能忘就能忘记的。就算黑夜不眠,白天沉睡,世界仍旧转动着,思绪仍旧飞舞着,时光仍旧流逝着。也许就此生根发芽,却期待不了开花结果。我们让自己在往事里沉沦。接受现实生活安然生活,断了以往的念想。只是翻起那些旧时光,我们依旧会泪流满面,以及逝去的青春。
  很久没有这样沉沦过。很久没有这样沉醉过。每天都是颠倒的,分不清黑夜白天,大脑几乎是困顿的。所以不曾写过什么,不曾留下什么,就让回忆空白。曾想这也是一种快乐,可是为什么昏睡的梦里仍旧会想起某个人,会梦到与某人相见,那刻我才明白,无论我怎样的活着,我仍旧是我自己,我仍旧会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想念就像刻在骨子里,永远铭记。
  那夜,他在电话里说,有些人不经意间就忘记了,有些人想忘却怎么也忘不了。
  我说,为什么有时感觉你离我很近,有时又感觉你离我很远呢?想抓也抓不住,想拉也拉不到。
  其实,城还是那个城,人还是那个人。只是我们相隔的太远,往事忽明忽暗,扑朔迷离,回忆时我总感觉自己像在梦里。分不清梦里梦外,是真是假。我的世界你真的来吗?我可以这样问自己吗?
  二月二十八日,零点,吵闹的酒吧。我盯着手机上的时间跳动着,我对自己着,再见。二月,再见。相识越久,感觉越远,分离太久我仍在期待什么?难道相见一面就能卸下所有的相思?难道一通电话就能放下心里所有的牵挂?
  我们不是陌生人,却如同陌生人。我们不是陌生人,心灵却是相通的。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相互折磨却不再彼此诉说思念。不敢多说一个字,害怕多说一个字就引起相思,无法在相忘中相望。我们坚守着心灵中最后一点矜持,努力在对方的世界里慢慢遗忘着。我觉得我们不再如同最初相遇时美好,压抑困顿着彼此的心房,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只让痛苦漫延。
  我知道你不喜欢现在的我这样的生活。我一直努力平静,安静生活。我也像正常人一样遇到合适的人就结婚生子,淡然老去。可是为什么对别人那么简单的事情,到我却如此难。
  过年我对妈妈说,你不是想让我结婚吗?好,我结。只要你同意,我随便找个人,我都结。
  可是现在对我来说,为什么那么难,那么难。
  我的心为什么不能狠一点。我的心为什么不能绝然一些。这样我也可以如身边的人一样,淡然幸福。
  是的,我不再是任性的孩子。我已没有那么多的青春可以浪费,可以挥霍,我只能珍惜手中仅有的年华努力安然生活。幻想与我,早已不切实际。我要把某个人,某些人,统统埋藏在心底深处。不再提起。爱与不爱又该如何?我仍旧是我。我仍旧活在现实中。我仍旧要走所有人都要走的路。没有选择。
  原想身体累能够代替心累,这样就不再胡思乱想。可是为什么沉睡之后,仍旧开始思念。就像现在的胡言乱语,无法丢掉。深夜,沉沦在酒吧里,昏暗的灯光,我突然对自己感觉陌生。也有些厌倦。
  若,真的无法抛掉一段回忆,那就让我转身走向另一个深渊吧。反正我已不再是我。
  三月的春天,看不到阳光。前几日下雪,早没有冬日盼雪的喜悦,接着阴雨连连,让人感觉很累。
下页更精彩: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人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
从前,孩子多家长少,整体贫困,用一根绳把儿童拴在桌脚,一天就过去了;现在,孩子少家长多,条件改善,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依然抱怨“太难带了”。这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孩子难带”,不仅是因为带得太细致,也是很多低效甚至错误方法使用太多的缘故。
1.国内父母总是抱怨小孩难带,可是明明有四五个大人围着小孩转,人手这么多,怎么还会难带呢?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LN5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LN550CB0010.jpg
2.孩子带得无比累,的确有物质上还未充分富足的原因。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LO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LOG50CB0010.jpg
3.有网友抱怨说,婆婆不给用纸尿裤,节俭得要命。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LP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LPQ50CB0010.jpg
4.纸尿裤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既解放了幼儿(增加幼儿睡眠时间、舒适感),也解放了家长(减轻换洗尿布的负担)。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LR0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C7LR050CB0010.jpg
5.但在中国的家庭中,长辈经常会以“纸尿裤不透气、又费钱,还是用布尿布好”为由来将纸尿裤拒之门外。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LS8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LS850CB0010.jpg
6.不夸张地说,中国的老人(按照联合国的算法,很多也只是中年人)对传统尿布有近乎偏执的热爱。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LTK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LTK50CB0010.jpg
7.虽然随着生活生平的提高,我国婴儿的纸尿裤使用率在逐渐提高,但依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金融时报》2014年的报道,即使把统计口径放在我国的城市,国内婴幼儿纸尿裤使用率依然不足50%。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LUV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LUV50CB0010.jpg
8.支持传统尿布的理由无外乎两点,透气性好、省钱。透气性的问题,纸尿裤已经做得很好,只要配合使用护臀霜,就不会出现所谓“红屁股”的现象,而且由于纸尿裤会吸收绝大多数液体,利于局部清爽,还能预防尿布疹的出现。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M.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M.jpg
9.但即使把种种优点说清,“省钱”这点倒真让人无可奈何。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M1H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M1H50CB0010.jpg
10.使用传统尿布,严重导致育儿效率的低下。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M2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M2Q50CB0010.jpg
11.其一,洗尿布的工作量巨大,而且有些老人还不愿意用洗衣机,心里想的是“我手搓一搓就行”,结果一搓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M.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M.jpg
12.其二,在夜里给孩子使用传统尿布更可怕,只要尿湿就要换,一换就会哭醒,然后你就别想睡一个好觉了。用这种方式带孩子,不累可能吗?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M5G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M5G50CB0010.jpg
13.另外,更多硬件设备、设施跟不上,也造成效率低下。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M6O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M6O50CB0010.jpg
14.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白天由2-4个老人(甚至还要请保姆)在家带孩子,晚上孩子父母下班后也要加入,一天到晚这么多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可能真是中国独有。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C7M.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M.jpg
15.而在“老人和年轻人各自精彩”的欧美,除了有高度发达的托儿所系统。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M9J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C7M9J50CB0010.jpg
16.一对年轻夫妻带多个孩子也很常见:孩子的妈妈一边背着(用婴儿背带)一个小婴儿,一边拿着吸尘器打扫卫生,家里还有两个三五岁的小孩在客厅里玩耍(用婴儿围栏)。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MER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C7MER50CB0010.jpg
17.而仅仅是婴儿背带和婴儿围栏这两样最常见的育婴用品,在中国都还远远没有普及。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MGA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MGA50CB0010.jpg
18.再来看让中国家长最头疼的吃饭问题,常常可以看见一个大人手抱孩子,另一个大人给孩子喂饭的情况,甚至还要满屋子追着跑,一顿饭吃下来,大人精疲力尽,孩子哭得惊天动地,就像是一场战役。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MHQ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MHQ50CB0010.jpg
19.实际上,最科学的方式,并不是家长追逐孩子,“逼迫”吃饭,而是用有安全带的儿童餐椅把孩子固定住,围上围兜让它自己吃。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MJ1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MJ150CB0010.jpg
20.而在育儿论坛上,可以看见很多家长说“宝宝发育的太快,儿童餐椅用不了多久就不能用了,还是不要浪费”。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MKD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MKD50CB0010.jpg
21.除了家庭里现代育婴设备普及率不高,整个社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ML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MLQ50CB0010.jpg
22.很多妈妈吐槽,即使出门前都做足了准备,在外还是无法避免状况频出。比如不少公共场所能配吸烟室,却找不着母婴室。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C7MN9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MN950CB0010.jpg
23.但在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比如日本,厕所里可以在自动贩卖机上买到尿不湿,城市里有各种无障碍通行的设施,公共场所一定会有母婴室。这些都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MON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MON50CB0010.jpg
24.再来看“喝”的问题。小孩子都不喜欢吃水果,但中国家长往往一定要让他们把水果吃下去,比如削了一个苹果,吃完可能要耗费两个小时,大人、小孩都折腾得精疲力尽。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MQ1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MQ150CB0010.jpg
25.实际上,对于1岁以上儿童,完全可以喝果汁,但是中国家长又认为果汁会损失营养而且不可信。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MRA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MRA50CB0010.jpg
26.在美国,儿童是最大的果汁消费人群,而这些果汁都不是家里鲜榨的,而是包装好的成品。美国儿科学会(AAP)甚至因为美国儿童饮用果汁过量,建议每日剂量应控制在110至170克(1至6岁)。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MSI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MSI50CB0010.jpg
27.可能有人会说,中国家长不敢买市场上的成品辅食、果汁,是因为对国内的食品安全没有信心。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MU1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MU150CB0010.jpg
28.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的,其一,中国家长也不信赖国产尿不湿,所以国外同类产品的代购业务就很火热,但是国际品牌的儿童辅食产品却乏人问津。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MVG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C7MVG50CB0010.jpg
29.其二,很多搬到国外居住的中国家长,依然排斥当地的成品辅食,即使在忙不过来的时 候,也不愿意购买这些产品。这说明很多人确实在骨子里认为“自己做的,才是最安全最营养的”。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N.jpg
http://img5./photo/-27/t_AQLC7N.jpg
30.带孩子累,不仅累在白天,更累在晚上。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N3L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N3L50CB0010.jpg
31.这种颠倒黑白、披星戴月的辛苦,让很多人心力交瘁。所以,我们常常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孩子的父亲,宁愿晚上在公司办公,也不愿意回家(回家会受到很大的干扰),也有不少父亲单独睡一个房间(怕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中国的孩子,晚上一定要这样折磨人?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N.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N.jpg
32.威廉·西尔斯是全美最著名的儿科医师,在他的《亲密育儿百科》一书中写道,从3到6个月开始,大部分宝宝都会进入睡眠稳定期,很多都可以“一觉到天亮” (“一觉到天亮”在医学上的定义为:连续睡5个小时)。但也有一些宝宝晚上会醒来,醒来的原因比较多样,比如冷、牙齿痛(发生在长牙期)、分离焦虑等,并不一定是饿了。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N6F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N6F50CB0010.jpg
33.而中国妈妈看到孩子哭了的第一反应就是饿了,赶快喂奶,实际上这毫无必要,学界普遍的共识是:6个月以上的孩子,整夜可以不进食。但在一些育婴论坛上,常常可以看见很多已经满一周岁的孩子,晚上还要进食4次。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N7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C7N7O50CB0010.jpg
34.那么,孩子晚上醒了后大哭,应该怎么办?美国最著名的婴儿睡眠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法伯认为,首先,孩子要和父母分床睡(可以睡在一个房间), 孩子晚上醒了后哭泣,家长第一次过去安慰应该在哭了3分钟之后;如果再哭,5分钟后再去;如果还哭,10分钟后再去。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N8V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N8V50CB0010.jpg
35.长期践行这个规则,孩子就能安睡一整晚。当然,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性,学界至今也没有形成共识,比如西尔斯坚持认为,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孩子啼哭作出反应,否则可能造成“有害神经的影响,进而对大脑部分发育造成永久损伤”。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NAA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NAA50CB0010.jpg
36.中国的家长对孩子身体任何风吹草动都紧张得要死,带着出门散步,回来稍微有点流鼻涕,做长辈的就会指责年轻夫妻:又吹风受凉了吧!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NBJ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NBJ50CB0010.jpg
37.因为太紧张,儿童医院永远是最拥挤的医院,一去就是一大家子,一耽误就是一整天。就以婴幼儿就医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烧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必要去医院的。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NCS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NCS50CB0010.jpg
38.根据北京儿科绝对权威的说法,首先,只要体温在38.5℃以下(37.5℃以上),都先只需要物理降温,体温大于 38.5℃才需要服退热药;第二,发热时间在五天以内一般来说都是正常的,家长不要过于焦急,超过五天才需要特别注意;第三,体温高低不代表病情轻重。应同时观察是否存在咳嗽、腹泻、拒奶等表现。仅是高热,服用退热药后精神好,进食基本正常,应在家观察;第四,不能轻易给婴儿用抗生素。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NEC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NEC50CB0010.jpg
39.之所以在育儿方面,中国家长误区很多,一方面是不愿意学习,一方面是老一辈认定自己的经验就是对的,甚于知识。实际上,关于科学养育的书籍非常多,比如上文提到的威廉·西尔斯,就出过好几本育儿方面的书籍,基本把家长可能面对到的状况都介绍了,看了这些书,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低效。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C7NFN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NFN50CB0010.jpg
40.就拿要不要给孩子“把尿”来说,很多长辈认为从月子里就应该为宝宝把尿,于是,不少中国宝宝白天基本处于光屁股的状态,定时被“把尿”。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C7NH8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NH850CB0010.jpg
41.但已经有无数的专家指出,不仅不应给小婴儿“把尿”,也不应给大婴儿“把尿”。因为“把尿”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C7NIL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NIL50CB0010.jpg
42.正确的做法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感觉尿排在纸尿裤内的不适感,先是尿完后给予家长提示,逐渐就会在尿前给予提示。家长需要耐心等待,2岁左右,婴儿就会有一定表示了,到时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C7NJ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C7NJQ50CB0010.jpg
43.这些知识,并没有很高的门槛,只要家长识字就能解决,但就是有很多家长,宁愿一直错下去,也不愿意看看书上怎么写。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C7NL4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C7NL450CB0010.jpg
44.在低福利社会,家庭成员之间互助、风险共担,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高福利社会,尤其是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福利制度下,政府承担了传统家庭的大部分功能, 故传统家庭存在的意义减小,家庭平均规模缩小到夫妻二人,家庭成员互助的必要性也减小。这些国家的老夫妻像保姆一样,帮子女带他们的孩子,是非常少见的。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NNR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NNR50CB0010.jpg
45.所以我们要明白,中国长辈帮忙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恰恰考虑到这点,和中国“婆媳关系”的复杂,很多年轻夫妻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长辈带孩子的方式存在问题,但总是很难说服长辈,撕破脸面,按照自己认定的那套来。这种时候,就需要技巧,而不是顺着老人的意思来。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C7NPD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C7NPD50CB0010.jpg
46.这里可以做一个优秀示范,如果长辈给孩子乱吃药,做父母的,可以把药拿过来,说我自己喂吧,然后独自进入房间,把门关上,把药扔掉,对长辈说“喂过了”。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C7NQ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C7NQQ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来源:360个人())
养孩子也确实是蛮累的,正常的乖孩子都要累死人,更别提熊孩子了,摊上个熊孩子才是要叫苦不迭啊!
相关阅读:家中不疯魔不成活的熊孩子
http://img4./photo/-23/600x450_9QI5CP.jpg
http://img5./photo/-23/t_9QI5CP.jpg
http://img3./photo/-23/600x450_9QI5CCLP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3/t_9QI5CCLP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3/600x450_9QI5CERM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3/t_9QI5CERM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600x450_9QI5BSI4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t_9QI5BSI4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600x450_9QI5CMG1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t_9QI5CMG1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600x450_9QI5CJUB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t_9QI5CJUB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3/600x450_9QI5CH.jpg
http://img3./photo/-23/t_9QI5CH.jpg
http://img6./photo/-23/600x450_9QI5C6H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t_9QI5C6HC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3/600x450_9QI5CNME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t_9QI5CNME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3/600x450_9QI5CA8F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3/t_9QI5CA8F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600x450_9QI5C8KG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3/t_9QI5C8K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3/600x450_9QI5C4MK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3/t_9QI5C4M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3/600x450_9QI5C33B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t_9QI5C33B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3/600x450_9QI5C1LU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t_9QI5C1L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600x450_9QI5C06P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t_9QI5C06P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600x450_9QI5BUGO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3/t_9QI5BUGO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600x450_9QI5BPF6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3/t_9QI5BPF6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带孩子累,其实生活就挺累,没有孩子也一样,没钱吃饭没钱养家尤其累。但是据说那些精英们也非常累!也是震惊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关阅读: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有位在北大当教授的朋友,可以说在本领域是顶尖了。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OK1LF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1LF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最近电话交流,他抱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1VU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1VU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他把一切归结于中国成功者典型的生活习惯。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OK2GT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2GT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应酬多,大场合多,一席一席地吃,一杯一杯地喝,出行足不沾地,总坐在车里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OK3.jpg
http://img6./photo/-25/t_ALIOK3.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国内同类型的朋友,大致也都如此。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3F1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3F1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另外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在夏日里参加过一次长距离自行车比赛。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LIOK49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49A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距离超过200多公里,奋斗十个小时以上。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LIOK4LH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4LH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她在大科技公司工作,同事平时就不停地互相比长跑、长距离自行车。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LIOK58G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58G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这就是我接触到的外国精英的生活氛围。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5O8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5O8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所谓“精英”,一是高科技集中,一是文化前卫。两者的相关性甚强。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OK6.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6.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所谓“文化前卫”,就包括在新经济竞争中的成功者特别喜欢从事极端体育。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6SH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6SH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一法学院出身的41岁的女士,拥有两家公司,但热衷于超长距离的铁人三项、山地自行车赛(一天160多公里)。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7.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7.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她早晨从六点开始训练90分钟,有时则要训练两小时,每周两次在晚间插半个小时的训练课。
http://img5./photo/-25/600x450_ALIOK7PV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7PV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她的山地车7000美元,公路赛车4000美元,自行车鞋200美元,头盔200美元,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8F0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8F0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她消费和生活的方式,和中国的精英大异其趣。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90L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90L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中国则是另外一回事,成功意味着摘取“果实”、坐享其成,成功者仿佛都进入了既得利益集团。
http://img5./photo/-25/600x450_ALIOK9G5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9G5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所以,在中国,成功者的文化,以享受为上。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A.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A.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比如到宴会上“吃香的喝辣的”,去捏捏脚,或者打打不需要太大体力的高尔夫,觉得自己很“上流”。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OKAR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ARQ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一些豪华的会议往往提供这种服务。骑车反而成了很土的生活方式。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LIOKB5C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5/t_ALIOKB5C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相反地,美国的新经济技术含量高、竞争性强,需要年轻人的精力和开创性。
http://img4./photo/-25/600x450_ALIOKBP6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5/t_ALIOKBP6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整个生活格调,都应该体现出你正在这种奋斗过程中,这才叫“酷”。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CKL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CKL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最近美国的生活趋势是:骑车渐成了中高产的时尚,高尔夫则开始在劳动阶层大为流行。
http://img5./photo/-25/600x450_ALIOKE.jpg
http://img6./photo/-25/t_ALIOKE.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个人嗜好按说属于私生活的领域。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OKF2A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5/t_ALIOKF2A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不过,阶层的群体个人嗜好,则多少反映了些我们社会的风貌。
http://img5./photo/-25/600x450_ALIOKFT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5/t_ALIOKFTP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着眼点不在于你现在已经有的东西,而在于你未来的潜力。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H.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H.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这样,结果大家一起在运动上比谁能更“极端”。
http://img3./photo/-25/600x450_ALIOKHTC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5/t_ALIOKHTC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平庸的社会则讲究卡位、站队、等级、关系,进而个人嗜好重在显示你已经拥有或者瓜分了多少社会资源。
http://img2./photo/-25/600x450_ALIP0CI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P0CIO50CB0010.jpg
中国精英,你活得太累了!
所以,我为中国的精英阶层所担心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更是他们的精神。
http://img6./photo/-25/600x450_ALIOKIBQ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5/t_ALIOKIBQ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为什么那么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