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什么是恶性肿瘤瘤的发生率是多少?平...

&&&&科技日报讯&(实习生王千惠)日前,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北京市2012年人群健康状况报告癌症数据播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中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而北京则处于中国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癌症新发病例3.8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05人。北京市平均每死亡4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从发病年龄来讲,在癌症新发病例中,老年组(65岁及以上)占52.4%,中年组(45—64岁)占38.2%,青年组(15—44岁)占9%,儿童组(0—14岁)占0.5%。&&&&从发病性别上看,男性(52%)略多于女性(48%)。在男性发病率前五的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的为肺癌(25%),其后依次是结直肠癌(12.6%)、肝癌(9.6%)、胃癌(8%)和前列腺癌(5.7%)。女性前五位高发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居首位(21.6%),肺癌第二(16.3%),其后为结直肠癌(10.6%)、甲状腺癌(5.7%)和子宫体癌(5.5%)。&&&&就癌症的治疗效果而言,北京市癌症患者中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的治疗效果最好,80%以上的患者都可治愈。较为凶险的癌症有胰腺癌、肺癌和肝癌。&&&&导致癌症的病因包括遗传、饮酒、吸烟、化学品的使用、感染和受到辐射等。要想远离癌症,就要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恶性肿瘤血供方式最新发现――我国揭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上海视点-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 热门标签:
恶性肿瘤血供方式最新发现――我国揭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
人民网天津日电
日前,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学专家孙保存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液供应独特的模式--血管生成拟态,揭示了高度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这是孙教授所主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的最新发现。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目前每年平均约有 150 万人新患肿瘤,每年约有 80 万人死于肿瘤,而其中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占 83%,控制复发和转移是当今肿瘤治疗的最大难题之一。恶性肿瘤需要血液供应才能持续生长和发生血行转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从血管内皮来源的新生血管是肿瘤获得血液供应的唯一途径,临床治疗主要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使用内皮抑素及血管抑素等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但仍有一半以上的肿瘤病人因复发和转移致死,尤其是黑色素瘤的病人血道转移率达到六成。以孙保存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在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领域获得三大重要发现。首先,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蛋白水平等多角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双向分化恶性肿瘤,即具有上皮和间叶两个方向分化、独特排列方式、分泌细胞成份的能力及易血道转移等特点的恶性肿瘤,包括长在肢体、胸腹腔、眼眶和生殖道的黑色素瘤、滑膜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间皮肉瘤等。血管生成拟态即模拟血管形成的状态,这种供血模式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参与,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与细胞外多种成份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构,形成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建立这种特殊的肿瘤微循环,并可与原有的血管相连通,使肿瘤获得血液。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因恶性度高、血道转移早、转移率高、预后差等,患者5年生存率为零。其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恶性肿瘤生长的不同阶段,肿瘤组织内存在不同的肿瘤血液供应模式间彼此过渡的“三阶段现象”。即在肿瘤快速生长的早期肿瘤组织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血管生成拟态;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内皮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在血管生成拟态和以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管之间出现了马赛克血管;前二者逐渐被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管替代,并成为肿瘤血液供应的主要方式。在这种血供的微循环过程中,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肿瘤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到达肿瘤组织局部,并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肿瘤的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管生成。第三,提出参与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一组重要基因,为今后的基因治疗的找到了新靶点。该研究成果在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道转移分子机制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的解释了以往抗内皮治疗无效的原因,丰富了肿瘤血液供应理论,并为进一步开发针对肿瘤血管生成拟态新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为患者进行早期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从而为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抑制血道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可以遥控的足球
“设计”一个听得...
扫雪清路各国有高...请问,目前中国对于癌症的临床治愈率是多少?国际水平是多少?_百度知道
请问,目前中国对于癌症的临床治愈率是多少?国际水平是多少?
其他类似问题
癌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hi~,欢迎来到医药公信网!
中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许多病例可预防
02-05 09:26 来源:
&&& 2月4日是第十六届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由国际抗癌联盟于2000年发起的世界癌症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促进癌症的预防、发现和治疗。&&& 多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患者的生存期短,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20万人患癌症,其中很多病例本可预防。&&& 癌症一直是人们不愿谈及的话题,但近几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癌症病人的行列中。数据显示,肺癌目前是中国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占中国癌症死因之首。&&& 对此,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中国的癌症预防工作,比如降低中国男性极高的吸烟率,每年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对于女性来说,乳癌是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不久前,中国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逝世,年仅33岁的花样生命就此凋零。除了震惊和惋惜外,也引发了众人对癌症的重新思考。&&& “姚贝娜绝非是与乳癌斗争的唯一女性。数百万的乳癌受害者和幸存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斗争。”施贺德指出,中国癌症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我们应尽一切力量预防癌症,尽可能让众多的中国家庭避免遭受癌症带来的悲伤、痛苦、折磨和经济困难。&&& 要想实现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到2025年过早死亡率降低25%防控的目标,倡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社会和环境的致癌因素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施贺德指出,做出一些简单、明智的改变,尤其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对中国的癌症负担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 除了改变生活方式,施贺德表示,早期发现癌症也能挽救生命,加强意识是早期发现癌症和改善疾病转归的首要步骤。但不幸的是,并非所有癌症都能预防。因此,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仍应是癌症控制工作的重点。&&& 中国现在已经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低收入家庭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使其得到及时救治,挽救了患者生命。
& 热门关键字:
字数限制200字
04-11 14:44 每日经济新闻
体检第一股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定。4月9日,...|
03-25 14:31 每日经济新闻
停牌数月的丰原制药今日宣告重大收购事项,...|
医药公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公信网由重庆药品交易所独家运营
医药公信网公司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199号正联大厦4楼
药交所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01号重庆交易大厦2楼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 专家:有些癌是气出来的-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 专家:有些癌是气出来的
原标题: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 专家:有些癌是气出来的
  据新华社电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
  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
  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甘肃、浙江等地走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到2020年将上升至400万人和300万人;2030年将上升至500万人和350万人。
  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
  肿瘤防治专家认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癌症发现较多处于中晚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说,美国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北京肺癌发病率增长43%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目前肺癌占全部癌症死亡的22.7%,已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第一杀手。
  “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5岁开始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加速。”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10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形象地比喻肺癌为被烟气、大气、油气、生气等“气”出来的病。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恶性肿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