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激素药物的抗炎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范文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目的观察蛋清的致炎作用和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材料大鼠、大鼠后足容积测量器、注射器、新鲜蛋清、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溶液、生理盐水等。实验原理异体蛋白进入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引起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炎症部位明显肿胀,体积增大。本实验用蛋清为异种蛋白质,注入大鼠足跖内,可致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使局部组织肿胀。通过测定炎症部位的体积,观察炎症的发生及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以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为代表,主要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并能对抗炎症反应。实验方法1、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分别 ip下列药物,1号鼠:生理盐水1ml/kg , 2号鼠: 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溶液15mg/kg (0.5%溶液3ml/kg)。2、取带有侧管的大鼠后足容积测量器(如图),将注射器与侧管相连,盛入水,使液面与20ml处平齐。3、将1号、2号两鼠右踝关节以下的突起点处用圆珠笔划一圈作标志,依次将各鼠右后足放入容积测量器内,使右后肢暴露在筒外,浸入的深度以划圈处与20ml刻度重合为度。该足进入液体以后,液面升高,液体自侧管溢出,流入注射器中,记录溢出液体的ml数。4、在各鼠 ip 药物15分钟后,从右后足掌心向掌跖关节方向皮下注射新鲜蛋清0.1ml。5.在注射蛋清后20 min、40 min、60 min、80 min,分别测量右后足的体积,记录溢出液体的毫升数。各鼠致炎以后的体积减去正常的体积,即为各个时间右后足肿胀度。根据公式计算:右后足肿胀率(%)=(致炎后最大容积-致炎前的容积)/致炎前的容积×100%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组别
剂量(mg/kg) 至炎前容积(mL)20min生理盐水组
至炎后肿胀度 右后足肿胀率(%)氢化可的松组思考题:结合本次实验结果,讨论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原文地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目的观察蛋清的致炎作用和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材料大鼠、大鼠后足容积测量器、注射器、新鲜蛋清、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溶液、生理盐水等。实验原理异体蛋白进入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引起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炎症部位明显肿胀,体积增大。本实验用蛋清为异种蛋白质,注入大鼠足跖内,可致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使局部组织肿胀。通过测定炎症部位的体积,观察炎症的发生及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以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为代表,主要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并能对抗炎症反应。实验方法1、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分别 ip下列药物,1号鼠:生理盐水1ml/kg , 2号鼠: 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溶液15mg/kg (0.5%溶液3ml/kg)。2、取带有侧管的大鼠后足容积测量器(如图),将注射器与侧管相连,盛入水,使液面与20ml处平齐。3、将1号、2号两鼠右踝关节以下的突起点处用圆珠笔划一圈作标志,依次将各鼠右后足放入容积测量器内,使右后肢暴露在筒外,浸入的深度以划圈处与20ml刻度重合为度。该足进入液体以后,液面升高,液体自侧管溢出,流入注射器中,记录溢出液体的ml数。4、在各鼠 ip 药物15分钟后,从右后足掌心向掌跖关节方向皮下注射新鲜蛋清0.1ml。5.在注射蛋清后20 min、40 min、60 min、80 min,分别测量右后足的体积,记录溢出液体的毫升数。各鼠致炎以后的体积减去正常的体积,即为各个时间右后足肿胀度。根据公式计算:右后足肿胀率(%)=(致炎后最大容积-致炎前的容积)/致炎前的容积×100%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组别
剂量(mg/kg) 至炎前容积(mL)20min生理盐水组
至炎后肿胀度 右后足肿胀率(%)氢化可的松组思考题:结合本次实验结果,讨论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
范文二: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及其后果一.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它的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各级医疗单位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此导致的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所导致的耐药病原菌的增加不仅使医疗费用增高,而且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1. 滥用情况分析1.1把抗生素当作“常规武器”有一些医生和患者总是把“炎变”和抗生素连在一起,处方时常把抗生素当作首选的常规武器,狂轰滥炸。其实许多炎变和细菌并无关系,如扭伤引起局部肿胀是无菌性炎症,一般感冒许多是病毒性感染,连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也不都是细菌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应在有细菌感染时才有意义。没有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无菌可抗,而患者往往付出巨大的代价。1.2 把抗生素当作“预防药”所谓抗生素的预防用药,指的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扩散或病原体入侵,即在病原体构成全身性感染的威胁时,所采用的主动治疗,而不是为了怕发生感染和为了放心所采用的所谓的预防用药。而现在有些医生不管有菌无菌,只要患者来到医院,就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但这种预防性用药极易产生耐药性。1.3 加大剂量,“多多益善”有的患者为求速效,擅自增加药量。但是药效学研究证明,不是所有药 物的剂量和效应都是成正比的,相反,许多药物加量后毒副作用相应增加,有的还会产生积蓄中毒,这样到适得其反了。1.4 实行“大包围”治疗方式有的医生对抗生素的抗菌机制认识不清,无药敏作指导,又急于求成,就实行大包围治疗方式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认为药物品种越多,保险系数越大,总有一种药物是对症的。但是,这样的“大包围”治疗方式不但对疾病的治疗起不到积极作用,还会导致菌群紊乱、耐药细菌增加或严重的二重感染,往往较难治愈。1.5长期用药,“打持久战”有的慢性病病程较长,用药时间也相对长一些,但长期服用一种药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如长期服用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可对肝脏产生损害;服用阿司匹林易导致出血性中风和胃溃疡,并且在同一病房内医院流行菌株在抗生素的压力下容易产生耐药性,还会造成新的感染。1.6 药物配伍混乱抗生素之间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合理,往往造成两药作用的相互拮抗甚至发生危险。如β-内酰胺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联用,前者为杀菌剂,后者为活菌剂,两药同时使用前者使后者的疗效降低,所以两者应该分开服用。此外,如果患者使用茶碱缓释片,同时口服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菌药,后者使茶碱缓释片代谢减少,导致茶碱药物浓度增高,引起中毒,甚至死亡。1.7 药物用法不合理临床上较常见的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除外),大部分是1天1次给药方法,这种给药方法是不正确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繁殖杀菌药,除少数品种外,大多半衰期短,静滴后血药浓度下降很快,较难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若采用1天1次静滴,每次2-3 h,使致病菌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接触抗菌药物,继续得到繁殖,而成熟的细菌,β—内酰胺类药物又不易将其杀灭,结果使有效的抗生素未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既达不到治疗目的,还易产生细菌耐药,客观上造成浪费。1.8 随“症”服药有的患者常自备一些抗生素在家,只要身体不适,就服用一些抗生素,症状减轻就停用。还有的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不如实向医院陈述病情,点名用药,不遵医嘱,不按疗程、不懂科学用药知识,任意更换药物品种,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者缩短用药间隔,重复用药等,一般1天应用3次的药物,他们不是按照间隔8小时来用,而是跟随三顿饭来服,这样既产生耐药性,又易耽误病情,是十分有害的。2.抗生素滥用的后果1.1耐药菌株的广泛产生由于微生物突变,再加上广泛使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因而形成了耐药菌株,对原来敏感的抗生素不再敏感或敏感度大大降低,所以在正常使用的剂量范围内不再有效。根据目前对耐药性的研究,细菌的耐药性可由其遗传信息"传染"给敏感细菌,使这些敏感细菌也成为耐药菌株,而造成耐药性菌株的播散。此外,过去认为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近年来也产生了耐药性,并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专家呼吁要制止抗生素的滥用。1.2严重的毒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常发生毒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损伤听神经及肾脏,引起耳鸣,甚至耳聋及肾功能衰竭。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可影响儿童牙齿的发育。喹诺酮类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影响生长期的骨骼发育等。1.3 过敏反应很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如药物疹、药物热等,但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多见的是青霉素。但其他抗生素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根据近年的临床报道,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类亦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在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不要使用。以免发生意外。1.4 二重感染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往往采用几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或采用广谱抗生素,因而使体内的敏感细菌均被杀死或抑制,使一些不敏感的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在体内造成菌群失调,称为二重感染。由于不是敏感的微生物,所以常用抗生素往往无法控制,引起严重后果。其中最常见的为真菌和耐药菌的感染。1.5 经济损失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应用,影响机体免疫防御功能,造成=重感染,病人花销了高昂的医疗费用来治疗疾病,还有大量出口产品因抗生素含量超标而被退回销毁或转内销,使国家、企业造成名誉上及经济上的损失。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该激素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调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及时合理应用,可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但是,临床上滥用此类激素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仅造成了药物浪费,而且导致发生各种不良反应。1. 药理作用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对糖、脂肪、蛋白质、核酸、水和电解质等代谢均有影响;允许作用:即为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退热作用;增强应激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 滥用情况分析1.1常规用作解热药以降低体温由于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热原的反应,并且能抑制白细胞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因此具有解热作用。但它并无杀菌能力,如果是由某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此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病原体而退热,应该使用足量的抗生素作基本治疗。否则将导致炎症扩散,感染加重,发热也不能控制。临床上已有发热性疾病滥用糖皮质激素导致严重后果的报道,应该引以为戒。1.2用于预防输液反应有些医生经常在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利用其抗过敏作用,预防和减轻输液反应。但是这些激素本身也有致过敏的情况,且以过敏性皮疹最常见。1.3误把激素作为抗生素使用这种情况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最为常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期的渗出,也可抑制炎症后期的增生,加之具有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因此在急慢性感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激素类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作用,且由于其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反而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扩散,以至增加治疗的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1.4作为改善胃肠功能的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可提高食欲,促进消化。但大剂量应用会加重或诱发溃疡,还可影响糖、蛋白质和电解质的代谢,对生长发育、伤口愈合等也有不良影响。1.5滥用于慢性疾病如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等,这类疾病的病程较长,需长期治疗,故滥用情况尤为突出。1.6局部治疗滥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氟轻松软膏等,有止痒、抗炎消肿、抗增生作用,治疗某些皮肤病效果显著,但使用不当会使皮肤萎缩干裂、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深色红斑、环状斑块或丘疹、渗液、脓疱、溃疡、脱屑、鱼鳞样改变、多毛症及皮炎等不良反应。3. 滥用的后果3.1 库欣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糖尿等。3.2 诱发感染加重: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求效心切,把激素当成“退热药”,结果患者表面上解除了发热,但感染却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3.3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3.4 由于水、钠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3.5 由于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其合成,增加钙、磷的排泄等,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难愈合等。3.6 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负氮平衡,导致生长发育迟缓。3.8 可诱发或加重神经精神病。3.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期使用激素引起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来源于中性脂肪的栓子易黏附于血管壁上,阻塞软骨下的终末动脉,使血管栓塞造成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4. 合理应用原则4.1 严格掌握适应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急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脑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各种原因的休克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替代疗法。4.2 严格掌握禁忌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角膜溃疡、心力衰竭、精神病、肥胖性糖尿病、慢性营养不良等患者应禁忌。此外,病毒性感染、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腰腿痛者应慎用。4.3 合理选择,足量足疗程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激素,并安排好用法、用量及疗程。在抢救严重危及生命的适应症时,用量要足;为使患者及时度过危险期,可采用短期冲击疗法,病情稳定后务必逐渐减量;对停药后易复发的疾病,疗程一定要足;可短期用药者应避免长期应用。采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疗效和副作用、并发症,以便及时调整剂量,早作处理。4.4 及时应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果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及时给予促皮质激素,以防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同时给予补钾、补钙,并限制钠盐的摄入量。4.5逐渐减量应逐步减量停药,以防引起旧病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减退。5. 结语其实任何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或轻或重的副作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也不例外。但远不至于让你产生恐惧心理,因为大部分副作用或并发症只要是医生的合理使用,或者说加以检测或防止是可以减少或者减少甚至杜绝副反应发生的。所以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可怕,只需要在一个正确的时候和正确的指导下合理的应用。
范文三:GCS在剂量和浓度不同时产生的作用不同;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小剂量或生理水平时,主要产生生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超生理水平时,则产生药理作用。生理作用1、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和糖原合成,抑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而使血糖来路增加,去路减少,升高血糖。2、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分解,抑制其合成,形成负氮平衡。GCS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促进多种组织(淋巴、肌肉、皮肤、骨、结缔组织等)中蛋白质分解,并使滞留在肝中的氨基酸转化为糖和糖原而减少蛋白质合成。3、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可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使脂肪分解并重新分布于面、颈和躯干部。4、水盐代谢:有弱的MCS样作用,保钠排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低血钙,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ADH的抗利尿作用。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1) 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2) 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3) 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4) 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2)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3) 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3) 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4) 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5) 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3、 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4、 其它作用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范文四: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伏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格外是原有反抗力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等。由于用糖皮质激素时病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掩饰感染进展的症状,故在决定采纳长程治疗之前应先检察身体,排除潜伏的感染,应用过程中也宜进步警惕,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适用,格外注意对潜伏结核病灶的防治。2. 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格外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3.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4. 消化系统并发症 Gucocorticoid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反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饰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长期使用时可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在适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的药物(如aspirin、indometacin、butazolidin)时更易发生此副作用。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5. 白内障和青光眼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眼内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恶化,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眼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阻碍房水流通所致。6.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肋骨与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取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如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需停药。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7. 神经精神异常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常可掩饰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人还有自杀倾向。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注意事项 ? 无论大剂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的作用,但考虑其巨大的副作用患者用药时还需慎重。另外糖皮质激素对待肾病的治疗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解决不了肾脏缺血缺氧及血流通畅的问题,更不能对已经硬化的肾小球进行降解。所以若想治疗肾脏疾病还应寻求针对正在纤维化的肾脏的扩血管、抗炎、抗凝、降解的综合规范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时,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老百姓简称激素)治疗。激素可带来一些副作用,主要反映在:1胖、满月面容、多毛、无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临床上称之为库欣综合征。这些症状可不特殊治疗,停药后一般会自行逐渐消退,数月或较长时间后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配用降压、降糖药,并给予低压、低糖、高蛋白饮食及补钾等对症治疗。因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的病人,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及钙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皮质激素。2、诱发或加重感染: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且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因此,长期用皮质激素可诱发感染或使机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大或扩散,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灶扩散。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是否有诱发感染现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3、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除妨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外,还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4作。故有精神病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应禁用。5、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较长期应用该药,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可引起负反馈作用,而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或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一旦遇到应激时,如出血、感染,则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或发生低血糖昏迷。6、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长期应用激素,症状基本控制时,若减量太大或突然停药,原来症状可很快出现或加重,此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这是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作用或症状尚未完全被控制所致。处理措施为恢复激素用量,待症状控制后再缓慢减量。如何对待这些副作用?首先评估激素的风险,是带来的益处多还是坏处多,如果益处远多于坏处,就应该使用,哪怕创造条件也要使用。其次,要想方设法减少一些副作用,同时可配合使用其他药物使激素剂量能尽可能在短期内降低剂量。短期内不会出现肥胖.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诱发或加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特别是原有抵抗力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等。由于用糖皮质激素时病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掩盖感染发展的症状,故在决定采用长程治疗之前应先检查身体,排除潜在的感染,应用过程中也宜提高警惕,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合用,特别注意对潜在结核病灶的防治。消化系统并发症 Gucocorticoid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盖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长期使用时可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在合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的药物(如aspirin、indometacin、butazolidin)时更易发生此副作用。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肋骨与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收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如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须停药。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神经精神异常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常可掩盖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人还有自杀倾向。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白内障和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眼内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恶化,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眼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阻碍房水流通所致。
范文五:临床上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皮质激素造成的副作用主要反映在:1、 长期使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可以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型肥胖、满月面容、多毛、无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上称之为库欣综合征。这些症状可以不做特殊治疗,停药后一般会自行逐渐消退,数月或较长时间后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配用降压、降糖药物,并给予低压、低糖、高蛋白饮食及补钾等对症治疗。因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的病人,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要慎重应用皮质激素。2、 诱发或加重感染: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并且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因此,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诱发感染或使机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大或扩散,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灶扩散。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是否有诱发感染现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3、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除妨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外,还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4、神经症状:可发生激动、失眠,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病人可诱发癫痫发作。故有精神病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应禁用。5、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较长期应用该类药物,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可引起负反馈作用,而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或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一旦遇到应激时,如出血、感染,则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或发生低血糖昏迷。6、 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长期应用 激素类药物,症状基本控制时,若减量太大或突然停药,原来症状可很快出现或加重,此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这是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作用或症状尚未完全被控制所致。处理措施为恢复激素用量,待症状控制后再缓慢减量。我们认为,这些临床出现的副作用,激素单独使用时较为常见,如果在应用激素的同时,配合以具有拮抗激素副作用的中药,这些副作用是可以减轻的,甚至消弭于无形的。
范文六: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该激素分泌受ATC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调节。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
GCS在剂量和浓度不同时产生的作用不同;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小剂量或生理水平时,主要产生生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超生理水平时,则产生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其机制为:1、促进糖原异生;2、减慢葡萄糖分解,利用丙酮酸和乳酸等在肝和肾再合成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3、减少集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而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肥胖。对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长期大量应用时,作用较明显,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3、 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4、 其它作用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2):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 蛋白结合率 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相对而言),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2) 过敏性疾病:GCS对、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6、 皮肤病:对牛皮癣、、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7、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糖皮质激素最好尚存争议。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不良反应1、 长期大量应引起的不良反应。1)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2) 诱发或加重感染。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5) 、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6)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2、 停药反应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2) 反跳现象。禁忌症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致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肾上腺功能不全?)、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致溃疡作用。2. 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3.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加速地塞米松的代谢,使其半哀期缩短2倍。4. 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时,可加重,应注意血钾和心脏功能变化.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5. 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6. 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的吸收。7. 与抗胆碱能药(如)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8.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9.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10. 可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11. 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2. 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13.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作用。14. 与麻黄碱合用,可增强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15. 与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16. 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强的松龙可增加异烟肼在肝脏代谢和排泄,降低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疗效。17.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代谢,降低血药浓度。18. 与水杨酸盐合用,可减少血浆水杨酸盐的浓度。19. 与生长激素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促生长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其生物效应期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激素。短效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天然激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抗风湿病治疗,主要作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中、长效激素为人工合成激素。 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抗风湿病治疗主要选用中效激素。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炎效力强,作用时间长,但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明显,不适宜长疗程用药,只可作为临时性用药,如抗过敏等。倍他米松也是长效激素,主要用于局部封闭,现常用的是复方倍他米松。使用时三类药物剂量可以相互换算如:地塞米松0.75mg=强的松5mg=甲强龙4mg=氢化可的松20mg用法 一般分为:1.短程用药(不超过1个月)。2.中程用药(2~3个月),可分为治疗和减量阶段。3.长程用药(6个月以上)。糖皮质激素长程用药方法治疗阶段 用量要足,以强的松为例,病情轻者用小剂量(20~30mg/d),或中等剂量(40~80mg/d),重者用大剂量(100~200mg/d)。当病情控制后,转入减量阶段。 减量阶段 病程较短、症状容易控制者,减药速度可以快一些,每3~5天减1次,每次按20%递减;如病程长、症状难以控制,减药速度宜慢,每7~10天减1次,每次减10%。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者应重新加大剂量至病情控制。维持阶段 当糖皮质激素减至很小剂量(如强的松5~10mg/d),可维持很长时期(数月至1~2年)。如维持量已很小(如强的松5mg/d),可考虑逐渐停药。 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法分次给药法 每日剂量平均分3~4次给药,用于各种皮肤病,尤其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天疱疮,效果最好,但毒副作用也最大。一次给药法 每日总药量于早晨6:00~8:00时一次给予。常用半衰期短的强的松。早晨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水平最高,此时给药对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比午后给药小两倍多。不等量二次给药法 将一日剂量分两次给药,第一次用全量的3/4,于早晨8:00给药,第二次用全量的1/4,于15:30给药。效果好,副作用也小。隔日疗法 将两天药量并为1次,于隔日早晨6:00~8:00给予。能更有效地减少毒副作用和对HPA轴功能的抑制。只适用半衰期短的强的松。半衰期长的难以达到隔日给药的效果。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1) 适应证:用于抢救危重症,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SLE伴脑损害或严重肾脏损害,以求迅速控制病情。对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皮肤病,如SL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顽固性坏疽性脓皮病、角层下脓疱病、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等,也可采用。(2) 方法: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0.5~1g加入5%葡萄糖液150ml静脉点滴,点滴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勿与利尿剂合用,每日1次,连续3~5天。也可用地塞米松(150~300mg/d)静脉点滴。冲击疗法结束后,可直接停药或口服小于原剂量的强的松。一般冲击疗法副作用较少,但有引起过敏反应、癫痫、急性精神病和心搏骤停的报道,因此应密切进行心脏监护和监测电解质。肾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者禁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该激素分泌受ATC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调节。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
GCS在剂量和浓度不同时产生的作用不同;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小剂量或生理水平时,主要产生生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超生理水平时,则产生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其机制为:1、促进糖原异生;2、减慢葡萄糖分解,利用丙酮酸和乳酸等在肝和肾再合成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3、减少集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而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肥胖。对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长期大量应用时,作用较明显,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3、 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4、 其它作用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2):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 蛋白结合率 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相对而言),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2) 过敏性疾病:GCS对、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6、 皮肤病:对牛皮癣、、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7、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糖皮质激素最好尚存争议。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不良反应1、 长期大量应引起的不良反应。1)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2) 诱发或加重感染。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5) 、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6)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2、 停药反应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2) 反跳现象。禁忌症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致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肾上腺功能不全?)、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致溃疡作用。2. 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3.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加速地塞米松的代谢,使其半哀期缩短2倍。4. 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时,可加重,应注意血钾和心脏功能变化.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5. 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6. 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的吸收。7. 与抗胆碱能药(如)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8.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9.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10. 可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11. 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2. 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13.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作用。14. 与麻黄碱合用,可增强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15. 与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16. 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强的松龙可增加异烟肼在肝脏代谢和排泄,降低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疗效。17.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代谢,降低血药浓度。18. 与水杨酸盐合用,可减少血浆水杨酸盐的浓度。19. 与生长激素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促生长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其生物效应期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激素。短效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天然激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抗风湿病治疗,主要作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中、长效激素为人工合成激素。 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抗风湿病治疗主要选用中效激素。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炎效力强,作用时间长,但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明显,不适宜长疗程用药,只可作为临时性用药,如抗过敏等。倍他米松也是长效激素,主要用于局部封闭,现常用的是复方倍他米松。使用时三类药物剂量可以相互换算如:地塞米松0.75mg=强的松5mg=甲强龙4mg=氢化可的松20mg用法 一般分为:1.短程用药(不超过1个月)。2.中程用药(2~3个月),可分为治疗和减量阶段。3.长程用药(6个月以上)。糖皮质激素长程用药方法治疗阶段 用量要足,以强的松为例,病情轻者用小剂量(20~30mg/d),或中等剂量(40~80mg/d),重者用大剂量(100~200mg/d)。当病情控制后,转入减量阶段。 减量阶段 病程较短、症状容易控制者,减药速度可以快一些,每3~5天减1次,每次按20%递减;如病程长、症状难以控制,减药速度宜慢,每7~10天减1次,每次减10%。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者应重新加大剂量至病情控制。维持阶段 当糖皮质激素减至很小剂量(如强的松5~10mg/d),可维持很长时期(数月至1~2年)。如维持量已很小(如强的松5mg/d),可考虑逐渐停药。 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法分次给药法 每日剂量平均分3~4次给药,用于各种皮肤病,尤其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天疱疮,效果最好,但毒副作用也最大。一次给药法 每日总药量于早晨6:00~8:00时一次给予。常用半衰期短的强的松。早晨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水平最高,此时给药对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比午后给药小两倍多。不等量二次给药法 将一日剂量分两次给药,第一次用全量的3/4,于早晨8:00给药,第二次用全量的1/4,于15:30给药。效果好,副作用也小。隔日疗法 将两天药量并为1次,于隔日早晨6:00~8:00给予。能更有效地减少毒副作用和对HPA轴功能的抑制。只适用半衰期短的强的松。半衰期长的难以达到隔日给药的效果。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1) 适应证:用于抢救危重症,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SLE伴脑损害或严重肾脏损害,以求迅速控制病情。对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皮肤病,如SL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顽固性坏疽性脓皮病、角层下脓疱病、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等,也可采用。(2) 方法: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0.5~1g加入5%葡萄糖液150ml静脉点滴,点滴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勿与利尿剂合用,每日1次,连续3~5天。也可用地塞米松(150~300mg/d)静脉点滴。冲击疗法结束后,可直接停药或口服小于原剂量的强的松。一般冲击疗法副作用较少,但有引起过敏反应、癫痫、急性精神病和心搏骤停的报道,因此应密切进行心脏监护和监测电解质。肾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者禁用。
范文七:十堰市人民医院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2014级呼吸内科专业病例分析二一例重症肺炎糖皮质激素应用分析学员:刘玉
指导老师:刘艳红、胡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感染治疗无疑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重症CAP患者,尚不足以完全有效改善预后。目前,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文献报道,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应用可影响重症肺炎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文将介绍一例重症肺炎患者,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严重肺部感染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指征、剂量、疗程等相关问题。一、病例概述患者,男,32岁,因发热、咳嗽、咳痰4天入院。日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发热前有畏寒、寒战,伴有咽部不适,无咳嗽、咳痰,当地医院给予口服头孢菌素和退热药物,体温无下降。5月6日出现咳嗽,咳少量血丝痰,体温最高达42℃,肺部CT提示左下肺肺炎,给予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联用3天后,体温稍有下降,但仍在38℃左右,同时出现咳嗽加重,咳黄脓痰,咳嗽剧烈时伴有胸痛及活动后气短。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阴影扩大,右肺出现新的病灶,予以莫西沙星、奈替米星静脉滴注一天后症状无缓解。5月9日在本院门诊查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仍有发热、憋喘,为进一步诊治与5月10日入院。患者有吸烟史10年,平均每天20支。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湿罗音。血常规:白细胞3.76*109/L,中性粒细胞0.875,降钙素原2.21ng/ml,C反应蛋白6.71mg/dl。血气分析(吸氧状态,氧流量2L/min):pH7.41,PaO272.1mmHg,PaCO236.4mmHg,胸部CT:左下肺可见高密度实影,较前明显增大,右中上肺可见斑片影。入院诊断:1.重症肺炎;2. I型呼吸衰竭。入院后治疗上给予抗感染、痰液引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抗感染方面:5月10日给予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口服奥司他韦胶囊等多药联合治疗,使用该组抗感染治疗3天后,体温依然持续在38.8℃ 1
范文八:【摘要】 目的 探讨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 收集43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 经过心理治疗、停用激素、对症治疗后,痊愈35例(81.4%),显效5例(11.63%),好转2例(4.65%),无效1例(2.33%)。有效率为93.03%,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本病有明显的特点,应当注意预防,积极治疗。?【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面部;皮炎;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43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LIU Hong-xi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Henan467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the clinical featuresof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to enhance it’sprophylaxis and therapy.Methods 43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patients’ common data,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Results After mental treatment,discontinuing steroid and expectant treatment,35 patients were cured,5 were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2 were improved,1 was invalid.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03%.No one had obvious side effects.Conclusion This disease displayed distinct features.We should emphasize prophylaxis and treat it positively.?【Key words】S F D Analysis面部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可对其产生依赖性,导致皮肤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很多较顽固难治。现将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3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男3例(6.98%),女40例(93.02%),年龄19~54岁,平均29.7岁,20岁以下1例,21~30岁22例,31~40岁16例,41~50岁3例,51岁以上1例。原发病:接触性皮炎(包括化妆品皮炎、季节性接触皮炎等)13例,日光性皮炎5例,脂溢性皮炎9例,酒渣鼻7例,湿疹4例,不详5例,外用激素包括卤米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哈西奈德溶液,醋酸氟轻松软膏及含不详激素的化妆品,用药时间3周~5.5年,平均4.2个月。?1.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觉面部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部分患者有疼痛、干燥、紧缩感。皮损表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脱屑,或弥漫性的潮红,水肿,长期使用者,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菲薄萎缩等。再次外涂激素类制剂后症状可缓解,停用复发。?1.3 治疗方法?1.3.1 心理治疗 加强与患者沟通,细致解释疾病的特点、病程、治疗经过,叮嘱避免日晒、风吹、酸碱、环境温度骤变等刺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患者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1.3.2 停用激素制剂 根据患者外用激素时间、药效、及对治疗的顺应性采用不同的停药方法[1,2]:30例立即停药。13例予以缓慢撤药:其中4例用弱效激素代替强效激素,如用1%醋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代替哈西奈德溶液;2例在外用激素制剂掺入香霜、雪花膏等,按照1/2、2/3、3/4、4/5比例逐渐加入;7例患者逐渐延长用药间隔。如第1周1次/d外用,第2周1次/2 d,第3周1次/3 d,以不出现反跳为宜,直至戒断。?1.3.3 对症治疗 部分患者适当选用其他外用制剂,如润肤乳剂、丁苯羟酸软膏、赛庚啶霜、维生素E霜。根据病情予以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冷湿敷,15 min/次,2~4次/d;口服氯雷他定、复方甘草酸苷片、转移因子胶囊,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等。同时进行原发病治疗,必要时配以清热解毒中成药(如一清胶囊)。?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90%以上;显效:自觉症状显著减轻,皮损消退60%~90%;好转:自觉症状有所减轻,皮损消退30%~60%;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皮损消退小于30%或面积扩大。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2 结果?经过上述治疗后。痊愈35例(81.4%),其中治疗1个月以内痊愈19例,1~2个月痊愈10例,2~3个月痊愈4例,4个月以上痊愈2例;显效5例(11.63%),于用药1个月以内显效4例,1~2个月1例。好转2例(4.65%),于治疗后1~2个月见效;无效1例(2.33%)。有效率为93.03%,效果较为满意。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3 讨论?面部长期或反复应用激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受抑制,表皮变薄,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对外界的刺激变敏感,同时真皮血管周围的纤维组织增殖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扩大,局部容易渗出水肿。在这种情况下骤然停药,激素强有力的收缩血管、抑制免疫及炎症作用迅速消失,局部炎症反跳,患者继续使用激素控制,久而久之,形成了面部对激素的依赖[2,3]。?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原因一部分为医源性,由于医生对激素的适应证、疗程、不反应等不了解,或对患者未交代清楚使用方法。也有因为患者自行滥用激素或误用含激素的化妆品所致;②使用激素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效能愈强就愈容易发生该病。平均持续使用2个月,而强效激素仅需几周就可发生该病[4]。本组外用激素主要为含有卤素的中效、强效或超强效激素,有一例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仅3周就出现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③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本组病例21~40岁女性为36例(83.72%),笔者分析这可能由于女性化妆品皮炎、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面部皮肤病发病率较高,而且面部皮肤角质层更薄,女性又追求美观急于用激素迅速控制病情;④根据用药史、自觉症状、皮损、停药复发等特征,诊断不难,然而对一些病程较久的患者,治疗颇棘手,笔者的经验是通过心理治疗树立患者信心,取得配合是治愈的基础,停止用药是关键,对病情顽固者,采用缓慢停药,坚持有规律递减直至戒断;⑤本病重在预防,关键是遵循用药安全化原则,面部外用激素时要注意激素的效能及疗程,避免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Harlan[5]回顾分析了15年的资料,发现使用0.75%氢化可的松与0.5%沉降硫复合洗剂治疗30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无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为安全合理外用激素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 王玉玺,王松岩,王俊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570-572.?[2] 陆洪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皮肤科杂志,):682-684.?[3] 杜晓航,宋为民.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68-270.?[4] Ljubojeviae S,Basta-Juzbasiae A,Lipozenèiae J.Steroid dermatitis resembling rosacea:aetio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121-126.?[5] Harlan SL.Steroid acne and rebound phenomenon.J Drugs Dermatol,):547-550.
范文九: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该激素分泌受ATCH调节。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GCS在剂量和浓度不同时产生的作用不同;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小剂量或生理水平时,主要产生生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超生理水平时,则产生药理作用。生理作用1、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和糖原合成,抑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而使血糖来路增加,去路减少,升高血糖。2、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分解,抑制其合成,形成负氮平衡。GCS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促进多种组织(淋巴、肌肉、皮肤、骨、结缔组织等)中蛋白质分解,并使滞留在肝中的氨基酸转化为糖和糖原而减少蛋白质合成。3、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可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使脂肪分解并重新分布于面、颈和躯干部。4、水盐代谢:有弱的MCS样作用,保钠排钾。引起低血钙,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ADH的利尿作用。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1) 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2) 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3) 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4) 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2)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3) 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3) 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4) 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5) 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3、 抗休克作用:1) GCS可直接扩张痉挛状态的血管,又能降低血管对CA类的敏感性,而改善微循环,改善或纠正休克。2) 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4) 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4、 其它作用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3) 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体内过程] 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BPCR达90%,药物在肿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6、 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7、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不良反应1、 长期大量应引起的不良反应。1)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2) 诱发或加重感染。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5)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6)诱发精神病和癫痫。2、 停药反应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2) 反跳现象。禁忌证一般说来。下列为GCS的禁忌证。骨折、重度高血压、活动性溃疡病、糖尿病、创伤、妊娠等。用法和用量1、 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急症。如严重感染和休克。2、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病。3、
小剂量替代疗法。4、 隔日疗法。二,盐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亦称体液。在成年男性,体液占总体重的60%,成年女性占55%。其中大约40%分布在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部分为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间液、脑脊液、胸腹腔液及关节腔液等。人体每日排出的尿液约毫升,经皮肤、呼吸及大便中排水约1000毫升,带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同时也要摄入相当量的水予以补充。可以说,几乎人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水中进行,并通过水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保持体液量的衡定及细胞内、外液的交流意义十分重大。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均含有不同量的可溶于水的物质。最常见的是电解质,它是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氢、钾、钠、钙、镁等阳离子,氯、磷、碳酸氢根等阴离子)及一些有机物质(蛋白质、有机酸等),统称为溶质。细胞内液的溶质以钾离子为主,细胞外液的溶质以钠、氯离子为主。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而保留水,并排泄钾。它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盐皮质激素的保钠排钾作用也表现在唾液腺、汗腺及胃肠道。在天然皮质激素中,醛固酮是作用最强的一种盐皮质激素。其理盐作用是等量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的500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很大,故在人体总的理盐效应中由糖皮质激素承担的约占45%,醛固酮也承担45%,另一种盐皮质激素脱氧皮质酮承担10%。平时每日醛固酮的分泌量很少,如因某种情况引起醛固酮分泌过多,其显著的钠水潴留及排钾效应则可引起低血钾、组织水肿、高血压。 若盐皮质激素分泌水平过低会导致水钠流失和血压降低的症状。
范文十:【摘要】 目的 评价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评价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部119例AR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采用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每日早晨鼻腔喷药1次,每次每侧2喷,持续用药4周;对照组56例采用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治疗,每日鼻腔照射治疗2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积分(8?3±2?2),治疗后症状积分(2?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的推荐疗法,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关键词】鼻炎,变应性;鼻用糖皮质激素;低强度激光;皮肤点刺试验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人群发病率高达10%~25% [1]。AR临床表现有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以及嗅觉功能障碍等。它还可以导致或并发鼻窦炎、咽炎、中耳炎、气管和支气管炎、哮喘和眼结膜炎等,并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发音功能、面部发育以及生活质量等[2]。我们对AR患者采用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纳入病例 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R患者,①症状、体征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兰州)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1]的诊断标准;②年龄≥7岁;③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有一种或一种以上阳性(SPT变应原诊断试剂盒由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1?2 排除标准 ①近2周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②有鼻腔鼻窦手术史;③近2周口服抗过敏药或鼻用糖皮质激素;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全部119例AR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8~52岁,平均(24?6±8?5)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7~48岁,平均(22?3±7?7)岁,病程1个月至1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症状评分标准[1],见表1。?1?2 治疗方法?1?2?1 治疗组 鼻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阿斯利康无锡公司生产,0?64 μg/喷 120喷),具体方法为每日早晨鼻腔喷药1次,每次每侧鼻腔2 喷,持续用药4周。?1?2?2 对照组 采用武汉产SPLCT?1030 d型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nm,光纤输出功率15 mW。治疗时让患者双手各持1支激光光纤输出头,对准鼻孔直接照射双侧鼻腔黏膜20 min,1次/d,每周5次,连续4周。?1?3 疗效评定标准[1]根据症状记分评定疗效,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SSRI≥66%为显效,SSRI 介于65%~26%为有效,SSRI≤25%为无效。?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如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2 结果?2?1 治疗前、治疗后症状分级记分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症状分级记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079,v=2,P值介于0?50和0?2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3 讨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其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地域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3]。一般认为,AR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特异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2008版WHO“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 onasthma,ARIA)[4]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9年武夷山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均建议对AR进行综合而系统的治疗。应用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口服和(或)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非特异性药物治疗,仍然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1,4,5,6]。ARIA考虑免疫治疗对变应原标准化和临床操作的要求较高,需在设施完备的医疗中心,由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选用注册的标准化抗原产品进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疗程长达2年以上,起效慢,免疫治疗过程中有潜在诱发过敏性休克、哮喘等全身不良反应,致使绝多数患者无法选择该治疗方法。?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AR的一线药物。鼻腔内使用皮质类固醇能够阻断炎症过程的多个环节,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减少渗出的作用,减轻黏膜炎性反应。鼻腔内使用糖皮质类固醇,通过减轻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对鼻黏膜上皮的浸润,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抑制细胞因子的效应等起到治疗效果。鼻腔内使用皮质类固醇能够阻断炎症过程的多个环节,又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有如下特点[7]:①广泛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强,对所有症状均有效;②偶然发生鼻腔结痴,干燥和少量鼻出血的副反应;③鼻黏膜与胃肠道相比,鼻黏膜对药物的代谢十分微弱;④鼻黏膜对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好。?糖皮质激素药物可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总体来看,短期(数周)推荐剂量的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没有显著影响。3~11岁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内分泌系统,特别是生长激素调节;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全身应用(口服或静脉)可影响下丘脑脉冲式分泌生长激素,从而对儿童生长产生影响[8]。有些家长往往担心鼻内糖皮质激素药物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可能的影响,往往限制了儿童、青少年AR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正常合理使用。?氦氖激光器是耳鼻喉科常用的激光器之一,低能量氮氖激光具有热、光化学、电磁场和生物学刺激作用。低能量激光可使人体细胞电量和排列改变,激发其生物活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氦氖激光可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球蛋白的浓度,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鼻腔内副交感神经兴奋,降低鼻黏膜超敏,进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由于低能量激光照射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且目前尚未发现有副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已用于多种免疫疾病,特别是某些变应性炎症的治疗及辅助治疗[9]。低能量氮氖激光透过照射鼻黏膜血管和血液,红光光子作用在细胞膜的光子受体,兴奋细胞内GS蛋白,使cAMP升高,阻止介质释放而起到抗过敏作用。我们观察到AR患者经过激光治疗后打喷嚏、鼻痒、清涕及鼻塞等过敏症状改善明显。低能量激光作用于生物组织,没有残留,不会造成生物组织损伤,对机体无任何伤害。?氦氖激光器治疗特点:①辐射光纤可置于鼻腔,直接照射鼻腔黏膜组织,深度易控制,不影响鼻腔黏膜和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②对局部组织无损伤,无出血;③操作简单,易掌握,老人、小孩均容易接受;④治疗中需注意勿直接照射双眼,避免激光对角膜和眼底的损伤。因此对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AR患者,以及不配合鼻喷剂治疗的患儿,激光鼻腔黏膜照射治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总之,目前鼻内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的推荐疗法;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安全可靠舒适,从小儿到老人均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对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隐忧,我们建议鼻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AR发作期短期使用;尤其对儿童、青少年AR患者,采用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可以减少鼻内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吸入剂量,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6?167.?[2] 黄子真,张革华,赵耕,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0?454.?[3] 马静,任颜鑫,隋军,等?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医学综述,05?1208.?[4] 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A, et al? Allergic Rhinitisand itsImpact on Asthma(ARIA) 2008 updat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GA2LEN and AllerGen)Allergy,2008,63 Suppl 86:8?160.?[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7?978.?[6] 程雷,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76.?[7] 张罗,顾之燕?鼻用皮质类固醇安全性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556.?[8] 张罗,韩德民?儿童变应性鼻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528.?[9] 杨在富,杨景庚,高光煌?低能量激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中华理疗杂志,4?2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质类固醇激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