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护理,四肢痉挛是什么病症呢

→ 什么原因可致全身小动脉痉挛?、、、、、、
什么原因可致全身小动脉痉挛?、、、、、、
健康咨询描述:
什么原因可致全身小动脉痉挛?、、、、、、、、、、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无过敏史及家族史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了解其机理
其他类似问题
3个回答5个回答2个回答6个回答5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赵荆春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脱发,白发治疗。
帮助网友:269称赞:6
&&&&&&你的描述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话,建议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看看,然后积极对症治疗.根据你的情况,目前建议你注意多休息,可以在局部进行热敷按摩等,同时可以去医院就诊,少吃刺激性食物,饮食清淡卫生
擅长: 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
帮助网友:2268称赞:17
&&&&&&病情分析:&&&&&&你好,引起小动脉痉挛的情况有很多种。像高血压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就会加大;血管的收缩加也就随之加大;当冲击力临界细小动脉弹性限度时,就会出现痉孪。&&&&&&指导意见:&&&&&&脑部小动脉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丧失,引起点状或局限性斑状出血。若痉挛性收缩时间过长,还可发生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局部脑实质组织软化。血管明显破裂时,则发生大面积脑出血。冠状小动脉痉挛时,可引起心肌缺血、间质水肿及点状出血与坏死,偶可见个别毛细血管内栓塞。&&&&&&
重症患者肾小球肿胀,血管壁内皮细胞胞浆肿胀、体积增大,使管腔狭窄、血流阻滞。肾小球病灶内可有大量成堆的葡萄状脂质(可能为胆固醇或胆固醇酯);肾小球也可能有梗死,内皮下有纤维样物质沉积,使肾小球前小动脉极度狭窄等等。
擅长: 护师,护理相关理论实践,消化、吸收,心血管等疾病的
帮助网友:2530称赞:39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你这是关于小动脉痉挛的问题&&&&&&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肌肉的问题还是由于神经的问题导致的情况。
&&&&&&以上是对“什么原因可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32
参考价格:50.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
参考价格:¥9
本品用于用于便秘。...
参考价格:¥3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心律失常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心律失常 - 疾病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
专家审核。
心脏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沿着传导系统下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依次抵达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如果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就会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由于其发病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故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实为重要。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冠状动脉正常的人,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心动过速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肾血流量降低8%,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10%;房性心动过速时肾血流量降低18%;快速型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降低20%;室性心动过速则可减低60%。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34%,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项:1.祛除诱因 &消除各种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不要饮浓茶和咖啡;如果心律失常是药物引起的,要停用该药物。2.治疗病因 &治疗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得到了矫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介导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会随之消失。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动过速就会得以终止。3.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1)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2)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既有紧急情况下的电复律,也有根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主要有:①电复律(同步或非同步):包括最常用的体外电复律、外科应用的经胸心外膜电复律、经食管电复律、电生理检查时的心腔内电复律和ICD等。②电刺激法:是一种经食管或心腔内快速刺激而终止心律失常的方法。③起搏治疗:已经从单纯治疗心动过缓,向治疗心动过速领域发展。④导管消融:该法发展较快,治疗的范畴和适应证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3)机械治疗:比如刺激迷走神经、压迫眼球、刺激咽部等。(4)手术治疗:包括旁路或慢通道切断、长QT时的交感神经节切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治疗等。
心律失常吃哪些对身体好?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三、心律失常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5)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6)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心律失常的预防十分重要,要做到以下几点: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切勿过劳、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等,平时要做到适当体育锻炼,保持标准体重。2.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要培养广泛的兴趣,自寻乐趣,经常调节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3.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控制患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禁烟限酒,避免受凉、细菌感染等。4.如发现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
临床上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心内膜炎等,由于心脏的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几乎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2.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 &心脏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心脏的离子平衡失调等;除心脏因素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介导的心肌乏氧、全身及心脏局部酸碱平衡的调节障碍等,具备了心律失常的离子和代谢所必备的基础,形成心律失常的条件因素,因而常常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3.药物的影响 &多种药物可以引起心律失常,比如非保钾利尿药、洋地黄类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氨力农和米力农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经过改变离子通道,或者稳定细胞膜,或者改变心脏的不应期,或者作用于心脏的受体,达到防止或终止心律失常的目的。但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当,也能介导心律失常,甚至死亡。4.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 &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创伤、手术、心脏导管检查等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5.正常人 &在情绪激动、惊吓、忧郁、饮酒、饮浓咖啡等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健康的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一般讲人的一生总会有心律失常发生。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鉴别,详见上述诊断中所述。
实验室检查:视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而不同,应常规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检查甲状腺功能、肾功能情况;检查血沉、抗“O”、免疫功能和心肌酶谱等等。其他辅助检查:1.心电图(1)体表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主要手段。临床上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可以从心脏的立体结构方面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部位。然而12导联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短,不容易描记到短暂心律失常的图形。所以临床上常常采用P波清楚地导联(Ⅱ、Ⅲ、aVF和V1导联)较长时间描记,便于捕捉心律失常。(2)食管心电图:可以清晰描记P波,对12导联心电图P波记录不清楚的患者,很容易获得P波信息,有助于正确诊断。(3)心电图监测:为克服心电图描记时间短,捕捉心律失常困难的缺点,人们采用心电图监测的方法诊断心律失常。①床边有线心电图监测:适用于危重患者。②无线心电图监测:便于捕捉患者活动后心律失常。③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心电图,连续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它的出现解决了只靠普通心电图无法诊断的心律失常问题。④电话心电图:将心电图经过电话的途径传输到医院或监控中心,有助于了解患者工作和生活时的心律失常情况。(4)体表His电图:采用心电的滤波和叠加等方法,记录到的His电图,能帮助分析心房、His束和心室电图的相互关系和顺序,辅助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5)体表心电图标测:采用数十个体表电极同时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心电图,便于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点以及传导顺序和速度的异常,尤其对异常通道的诊断有价值。2.心脏电生理 &临床电生理研究是采用心脏导管记录心脏内各部位心电图,并且用脉冲电刺激不同部位心肌组织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正常和异常心脏电活动的情况,对复杂心律失常做出诊断,并且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以及协助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十分准确地反应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激动的传导顺序,对于临床诊断困难或用其他方法无法发现的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3.其他检查 &心室晚电位、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都有助于复杂或某些特殊心律失常的诊断。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ECT、CT和MRI等对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类型、性质、基础心脏病、年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是否合并全身疾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为冲动发生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兼有。1.冲动发生异常(1)窦房结自律性降低。(2)窦房结激动不能传出。(3)潜在起搏点不受窦房结自律细胞的控制。(4)自律性异常增高。(5)触发激动:是指早期后除极触发激动及延迟后除极触发激动。一般正常自律状态下,激动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各种窦性心律失常和逸搏心律;异位的自律性可致加速的房室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节律,并行收缩、房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有与洋地黄反应有关的房性、房室交接性与室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加速交接性和心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某些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2.冲动传导异常(1)缓慢传导、递减传导及传出阻滞: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引发冲动通过某传导组织时,其传导速度减慢抑或逐渐减慢直至完全停止。此类心律失常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增宽或切迹(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再则由于冲动形成后,周围组织的相对或绝对不应期延长,使冲动传出延长或中断。此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房、房室及室内束支传导阻滞等。另外,缓慢传导是形成折返激动的重要条件,而递减速传导则形成单向阻滞。(2)单向阻滞与折返:①折返形成的基本条件:A.有折返环路。B.环路中一支发生单向阻滞。C.激动从另一支缓慢传导。D.阻滞部位远端心肌延迟激动。E.阻滞部位近端心肌再激动。②常见折返途径:A.窦房结折返。B.房室结折返。C.房室折返(显性及隐性预激)。D.房内折返。E.浦肯野纤维末梢折返。F.希氏束-浦肯野纤维内折返。G.心室肌内折返。③折返机制所形成的心律失常:常见的有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持续单形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3.冲动发生异常与传导异常并存 &如这样组合时,既有冲动起源异常,又有传导异常。异位起搏点由周围传入阻滞保护,始终保持其除极规律,形成并行收缩心律。异常冲动发生与冲动传导异常相互作用,可改变异常冲动的传入或传出阻滞程度,使异常冲动发生加速或减速。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反复心律、并行心律(房性、交接性、室性、混合性)、房室分离、心房分离等。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你好,朋友心情激动或生气时就容易四肢痉挛,牙齿紧咬,发昏过去, 感觉他脖子等剧痛。请问这是什么病症?_百度知道
你好,朋友心情激动或生气时就容易四肢痉挛,牙齿紧咬,发昏过去, 感觉他脖子等剧痛。请问这是什么病症?
者信息,防治呢,脖子僵硬
疼痛:男 27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四肢抽筋,眼睛紧闭
甚至发昏过去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何治疗、主要症状等)
据他自己说是 神经性 *痉挛有好几次了,发症的时候挺吓人的,挺过几分钟就又慢慢变好了
提问者采纳
发病时记得拿毛巾让他咬住癫痫病的典型症状,注意通风。拨打120,驱散围观人员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心脏不好吧
癫痫???最好去医院系统检查一下
应该是癫痫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些症状小心是心律失常
  张女士为了减肥,最近每天坚持晨练,经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出去慢跑。某天晨练结束后,张女士突然觉得心慌、气短、头 晕,上楼梯都两脚发软。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空腹运动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导致心慌、头晕等不适。尽管毛病不算严重,张女士还是觉得有些后怕。那 么,空腹运动为什么会诱发心律失常?  空腹运动为何心律失常?  即便身体十分健康的人,空腹运动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空腹运动时,脂肪将分解出能量,导致血液中有利的脂肪酸浓度升高,从而对心肌造成不良影 响,诱发心律失常,严重时还将导致。此外,早晨起床后,身体刚刚从沉睡中苏醒,体内交感神经分泌出大量儿茶酚胺。这时候的心率和血压上升较快,因此, 早晨常常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被喻为"魔鬼时间"。此时参加激烈运动,很容易造成身体不适。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是心律失常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 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冠状动脉正常的人,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 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 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肾血流量降低8%,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10%;房性心动过速时肾血流量降 低18%;快速型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降低20%;室性心动过速则可减低60%,临床表现有少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34%,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如何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  想要完全阻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是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尽量的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可能性。  想 要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首先要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 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 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全部评论我的健康中心健康热图
分享这段文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律失常的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