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布鲁氏病干菌是啥症状

布氏杆菌病明白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布氏杆菌病明白纸
上传于||文档简介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得了布氏杆菌怎么治疗-百家号
摘要:布氏杆菌是一种细菌,又叫懒汉病,现在中国发病率特别高,一旦发现有动物得病就会被烧掉掩埋。
布氏杆菌是一种细菌,又叫懒汉病,现在中国发病率特别高,一旦发现有动物得病就会被烧掉掩埋。身上的布氏杆菌病是牛羊猪类动物病,动物得此病会流产不止,关节肿大,跛腿。如果人身上有伤口接触了流产的细菌,就会被传染,吃病牛羊没全熟的牛羊肉,牛羊奶也会被传染。刚发病人并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每天不定时的发烧,食欲不振。如果治疗不及时,此病可演变成慢性,会导致腰酸腿疼全身无力,关节肿大,丧失生育能力甚至瘫痪。人如果发病了,刚发病时可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一天一片,连续服用两个月。两个月后针剂注射链霉素半个月,一天一针,直到化验血液阴性。布氏杆菌_百度百科
布氏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我国部分地区曾有流行,现已基本控制。布氏杆菌也是帝国主义者列为失能性之一。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20个。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最为多见。
布氏杆菌病理
布氏杆菌感染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进入,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继之在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最为常见。
布氏杆菌变化
布氏杆菌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多脏器的炎性变化及弥漫性的增生现象。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的增生。该肉芽肿可位于椎体内或邻近的软骨下椎体骨质内。病变可继续扩大,侵及周围骨质,及椎间盘。最常见受累的是。感染性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郎罕巨细胞,周围有及单核细胞,肉芽肿直径约1MM。有少数发生坯及干酪样病变,偶见死骨。广泛的新骨形成是一特殊的表现。因椎间盘破坏,椎体间常呈骨性的融合。据统计约30%~40%病人有骨关节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及最容易受侵犯。
布氏杆菌感染表现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
布氏杆菌治疗预防
主要为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0.25~0.5g/次,每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病例可加用。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术,根据病变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的清除术,脊髓的减压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椎融合术等。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利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的关节功能的锻炼。骨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上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病的治疗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不仅感染各种家畜,而且易传染给人。
布氏杆菌病原
布氏是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分类上为。本属细菌为非抗酸性,无,无,无,呈球杆状。组织涂片或渗出液中常集结成团,且可见于细胞内,培养物中多单个排列。布氏杆菌属有6个种,即牛种、羊种、猪种、绵羊种、犬种和沙林鼠种,前5种感染家畜。布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布氏杆菌诊断要点
由于发生流产的病因很多,而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的特征,同时隐性感染较多,因此,确诊要依靠实验诊断?
布氏杆菌流行特点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主要表现是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1次。
布氏杆菌临床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发生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和。
布氏杆菌病理变化
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样浸润,其中有部分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与黏膜有出血点与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和肿大,肝脏中出现坏死灶。公羊得病时,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
布氏杆菌实验诊断
主要根据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变态反应检查情况做出诊断。
布氏杆菌病原学检查
抹片检查取胎盘绒毛叶组织、流产胎儿胃液或阴道分泌物作抹片,用改良的齐尔一石炭酸复红原液(碱性复红1克,溶于10毫升纯乙醇中,加入90毫升5%的水溶液,混匀即成)的1:10稀释液染色10分钟,用0.5%溶液脱色20秒,冲洗后,用1%美蓝复染20秒,镜检。布氏杆菌染成红色,背景为蓝色。布氏杆菌大部分在细胞内,集结成团,少数在细胞外。和胎儿弧菌也引起流产,在抹片中也染成红色,但形态与布氏杆菌不同,可资区别。
离培养鉴定是诊断布氏杆菌病最可靠的方法,只要从病羊体内或排出物中发现即可确诊。但由于患病动物身体状态、感染时期和发病过程等原因,往往不易检查出病原。因此,在进行分离培养时,应选择适宜时机(如产后),采取适宜病料(如胎儿和产后排出物及病羊的网状内皮细胞等),用适宜分离培养才能成功。一般是将被检材料接种于两个同样的(每100毫升,如血清葡萄糖琼脂、血清马铃薯浸液琼脂、胰酶消化蛋白胨琼脂、血清马丁汤琼脂中加入抑菌药物:10毫克,25单位,(B6单位)平板,一个置10%二氧化碳(CO2)环境37℃培养,一个置普通温箱37℃培养,逐日观察,通常在3-10天可出现生长,然后移植于血清葡萄糖琼脂纯化。如符合下述全部条件,可认为是布氏杆菌属的细菌:细小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荚膜和鞭毛,不运动,需氧,接触酶阳性,糖发酵,(MR),维培试验(VP),、柠檬酸盐利用等反应均为阴性,光滑型能与布氏杆菌阳性血清凝集,粗糙型菌落能与布氏杆菌R血清凝集。
布氏杆菌防治措施
本病无治疗价值,一般不予治疗。发病后的防治措施是:用试管凝集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阴性羊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苗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布氏杆菌生物学性状
本菌属初次分离培养时多呈小球杆状,毒力菌株有菲薄的微荚膜,经传代培养渐呈杆状,阴性。
本菌为严格。牛布氏杆菌在初次分离时,需在5~10%CO2环境中才能生长,37℃,最适的pH6.6~7.1,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烟草酸和,等,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基或改良厚氏培养基。此菌生缓慢,培养48小时后才出现透明的,鸡胚培养也能生长。
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对消毒剂抵抗力弱。对、和等均敏感。
布氏杆菌具有二种成份:A(牛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和M(羊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二种抗原在各种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杆菌(Am)含a 抗原多,含M抗原少。羊布氏杆菌(aM)含M抗原多,而含A抗原少。可利用凝集吸收试验制备出单因子血清~~单价A或M血清,供之用。
布氏杆菌致病性和免疫性
本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由于本菌具有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消毁,并能在该细胞内增殖。经淋巴管至,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反复出现。由于的作用,病人出现发热、无力等中毒症状,以后本菌随血液侵入脾、肝、骨髓等细胞,血流中细菌逐步消失,体温也逐渐消退。细菌在细胞内繁殖至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反复呈波浪热型。本菌多为细胞内寄生,治疗难于彻底,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引起迁徙性病变。
病后可生产免疫力,在不同菌种和之间有交叉免疫。布氏杆菌多为细胞内寄生,抗体不易直接发挥作用,故一般诊断较重要。
布氏杆菌微生物学检验
本菌传染性大,要注意防止实验室污染。
(一)分离培养
急性期采集血液,慢性期采取骨髓,接种于双相肝浸液培养基(一半斜面,一半液体)置37℃10%CO2环境中培养,每隔2天检查一次,如无细菌生长则摇荡培养基,使液体浸过斜面上,有细菌生长,可依鉴定项目确定是否为布氏杆菌。经一月培养无细菌生长,可报告阴性。
(二)血清学检查
通常作,判定凝集效价1:50可疑,1:100以上为阳性。效价增高4倍以上时,更有诊断价值。
布氏杆菌特异性防治
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对经常接触牲畜或有关人群用冻干减毒活苗作皮上划痕接种。急性病人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一般认为四环素与链霉素或联合治疗效果较好,需彻底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企业信用信息布鲁氏杆菌病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布氏菌病已经自动替换为布鲁氏杆菌病,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目录1 概述(布氏菌病)是由布鲁菌(布氏)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职业以兽医、畜牧工作者、屠宰工人为多;年龄以青壮年为多;性别以男性为多;季节以春末夏初(在家畜高峰后1~2&个月)为多。
布鲁氏杆菌病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为地中海地区,亚洲,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500000。新中国成立前本病流行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人畜布鲁氏杆菌病又有回升,很多已经基本的地区又有新的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流行,如山东省滨州地区,河北省磁县以及山西省,辽宁省等。产生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不经检疫家畜的自由贸易,交换和流动”。此外,放松对乳及肉等畜的监督、管理、,家畜不能及时、广泛,以及防治队伍涣散,对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松懈等都是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以期达到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基本控制的目标。2 疾病名称布鲁氏杆菌病3 英文名称brucellosis
4 别名abortus fever;brucellemia;brucellic disease;Cyprus fever;Malta fever;melitensis;melitococcosis;undulant;;;;;;布氏菌病;;;;;;;;brucelliasis;febris melitensis;febris sudoralis;febris undulans;melitensis septicemia;5 分类内科 & 性感染
科 & 杆菌肤病 & 皮肤感染6 ICD号A237 流行病学7.1 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其次是犬。各国的主要不同,国内以羊(绵羊、)为主,其次为牛,猪仅在个别地区有意义。应当的是各种布鲁菌在各种动物之间可有现象,其中以羊种菌转移到牛的意义最大,这不仅是因为羊种菌对人有较高的致病性,而且因为及其制品比及其制品应用更广,因此对人的危险性更大。其他动物,如鹿、马、骆驼、狗、猫等也可罹患本病,但除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小。也可从粪、尿、排菌,也有人传人的报告(夫妻间),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小。许多野生动物,如野牛、野兔、野鹿,以及黑线姬鼠等动物也可感染本菌,且在流行,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狩猎才有可能给人。
7.2 传播途径病畜常会流产或,这种畜胎、、及产道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布菌,如接羔和处理流产时缺乏防护措施则极易受染,这些含菌物质以及病畜的尿、粪中的布鲁菌也可、、等而间接感染人、畜。病畜的、及乳汁中也均含有很多病菌,如屠宰或处理尸体时防护不好或食用未经消毒的乳类制品(生乳、乳酪、酸乳等)也可受染。蝇和虽可机械带菌,但在上意义不大。布鲁菌进入的途径:①经受损皮肤(、擦伤等);②经黏膜,如含菌液体溅入眼或经性黏膜等;③呼吸道,如含菌的等;④道,如食用未经彻底的含菌奶类、食物等,流行区患者常为多种形式受染。7.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强免疫力,不同种布鲁菌之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者很少,疫区居民可因而获免疫。7.4 流行特征本病感染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病畜接触机会的多少。因此以牧区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农业区又次之,城市最低;职业以兽医、畜牧工作者、屠宰工人为多;年龄以青壮年为多;性别以男性为多;季节以春末夏初(在家畜流产高峰后1~2个月)为多。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些特征也在不断地变化。8 病因布鲁菌属(Brucella)为不、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无、、芽孢及天然。根据1985年布鲁菌专门委员会的方案,布鲁菌可分为六个生19个生物型,即羊种(马耳他布鲁菌,Br.melitensis)(生物型1~3)、牛种(流产布鲁菌,Br.abortus)(生物型1~7,9)、猪种(Br.suis)(生物型1~5),以及绵羊种(Br.ovis)、沙林鼠种(Br.neotomae)、犬种(Br.canis)(各一个生物型)。本菌生物型较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同一种可在不同种类宿主体内繁殖,从而发生较多的缘故。例如,某一混放牧区内,从羊体内曾出牛1,牛3,牛7,和牛9。从猪体内曾分离出牛1和牛6等。本菌分型对临床和均有重要意义。从临床看,六个种中以羊、牛、猪三种的意义最大,其余三种仅犬种偶感染人。前三种中,又以羊种的致病力最强,感染后较重,可引起暴发流行;牛种的致病力最弱,感染后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呈散发。各菌株的致病力也不相同,羊种、猪种的强毒株的致病力强,而其弱毒株和牛种的各种毒株的致病力均弱。从流行病学看,分型更有重要意义。如传染源的追踪,流行病学调查等。我国主要为羊种流行,其次为牛种,猪种仅存在于少数地区。近年发现,我国很多地区犬中有犬种感染,其感染率可达7.5%,人群感染率也较高,尚需进一步证实。本菌对要求较高。但即使在良好下生长仍较缓慢,因此培养至少4周仍生长才能判定为阴性。本菌为需氧菌,但猪种生长时,特别是初代培养时需5%~10%的二氧化化碳。本菌致力因子的物质基础是LPS、蛋白(OMP)和某些因子(如过氧化化氢酶、酶、Cu/超氧歧化酶等)。现已证明S型菌毒力明显高于R型菌,是因R型菌中缺少S型菌的LPS,S型菌抗机体强于R型菌有关。布鲁菌在中力较强,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在病畜的分泌物、物及在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皮毛上可存活4个月。但对常用的消毒法均较,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或3%澄数分钟均可杀死。本菌各种之间有共同,故一种有效对各种均有预防。在等的作用下本菌可变成L型,此型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可逆转为普通型,这可能和复发有关。9 发病机制研究很多,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布鲁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主要经侵入局部生长繁殖并被巨噬吞噬,如在该处未被消灭则形成感染灶,经大量生长繁殖后冲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在血循环中布鲁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遂产生,毒血症。内毒素在急性期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mg内毒素可使上升至40.5℃并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此时如人体的正常,可通过、巨噬细胞和的将细菌清除而。如果不能将细菌清除,则细菌可随,特别是巨噬细胞进入各器官形成感染灶或迁徙灶。病灶中的细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复发和各种性表现。至慢性期,则细菌主要局限于各器官组织,形成局部病变。也可能细菌已被清除,而由变态反应引起局部病变。布鲁菌主要于细胞内,不易进入而发挥作用,这可能是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本病的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均可被侵犯。其中以最为常见。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组成的肉芽肿。这种肉芽肿和人类的病变类似,无样,乃本病的典型病变。其余如管、、系统、等均常有不等的病变。
10 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因此分型困难。根据1977年我国北方防治地小组办公室颁发的“人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试行标准”,临床分型为急性期、慢性期活动型及慢性期相对型。7~60天,平均2周,少数患者可达数月至1年以上。10.1 急性期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痛、肿痛等。发热多为低热和,5%~20%出现典型的波浪形,其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发热时症状不明显,有时退热后症状反比发热时为重,故又曾称本病为波状热(undulant fever)。多汗亦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淋漓。关节痛常较剧烈,与类似,呈游走性,主要累及。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约占男性患者的20%~40%,乃及所致,多为单侧。肝脾肿大也很常见。其他尚可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10.2 慢性期病程超过一年,称为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凡慢性表现明显者:低热,症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为活动型。凡无慢性炎症表现者: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或障碍较固定。仅于、劳累过度时才加重者,为相对稳定型。本期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和慢性疲劳;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挛缩等,神经系统病变也较常见,如周围神经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见到,如睾丸炎、附睾炎、炎等。11 布鲁氏杆菌病的并发症11.1 血液系统,减少,减少常见,严重的减少主要由细胞(cytophagocytosis)引起,中的肉芽肿也可能起一定作用。的发生率约1%~4%,有时非常严重且持续时间很长而皮质或切脾治疗。11.2 眼睛、、盘及角膜损害均有报告,可能是葡萄膜炎的,多见于慢性布鲁氏杆菌病。11.3 神经系统发生率约3%~5%。可见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神经根性神经病(polyradiculoneuropathy)等。脑膜炎时的变化类似: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增多,轻度减少;及抗体均可阳性。11.4 心血管系统主要为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主动膜瓣。50%的患者为主动膜瓣原来就有病者,病死率较高。此外,偶可见、、主等。妇女罹患布病会不会妊娠的自然终止,还有不同意见。但多数认为,如不进行抗菌治疗,则是会引起的。流产,,均可发生。此外,、、、、炎等均有人报告。的改变类似,包括(ADA)的升高。12 实验室检查12.1 外周血象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加。有时可出现少数。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则正常或偏高,持续增速提示有活动性。12.2 病原体分离可从血液,骨髓,脑脊液,,等进行分离。牛型布鲁菌初分离时不易生长,需有适当的二氧化化碳环境。因布鲁菌生长较慢,故各种培养需经孵育2~4周后仍无细菌生长,才能判为阴性。但有人报告,如采用BACTEC9240血培养系统,则93%(90/97)可在5天内或97.6%(41/42)可在2~6天内检出。最近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血培养均可在7天内,骨髓培养均在4天内获得阳性结果。一般认为血培养阳性率急性期高,慢性期低。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必要时可将接种豚鼠以分离布鲁菌。有人建议,先将标本,特别是慢性布鲁氏杆菌病的血液注入鸡蛋的卵黄中,37℃培养5天后,再将卵黄液转种到斜面上,37℃ 2~3天后观察,认为可提高阳性率。12.3 免疫学检查(1)凝集试验:很多,常用者有试管法和平板法。前者较灵敏,操作也较简单,特异性也较好,故一般实验室常用;后者操作更简单,灵敏性也高,但可有假阳性,故适用于筛查。平板法也有很多种,其中以虎红玻片凝集试验()效果最佳。凝集试验于病程第1周即可出现,第2~3周常呈性。试管法1∶100以上有意义。病程中有4倍以上升高者意义更大。但接种过、菌苗,布鲁菌菌苗或做过布鲁菌素者均可使凝集效价增高,应当注意。另外可有前带现象(低稀释度时阴性,而高稀释度时性)故稀释度至少应在1∶100以上。发生前带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存在抗体,有人认为与:IgA,,的比例有关,当以IgA抗体为主时就可出现前带现象。凝集反应在急性期时阳性率很高,可达80%~90%,慢性期则较低,仅30%左右。
(2)酶联免疫试验():1∶320为阳性。灵敏凝集实验还高,特异性也很好。且可分别测定IgM,IgG,IgA抗体。其中IgM抗体出现较早,约于感染后1个月达高峰,开始下降。IgG抗体产生较晚,至6个月达高峰,10个月后开始下降。IgA抗体的消长规律与IgG,且不易被巯基破坏。分别测定不同抗体有助于复发的,复发时IgG抗体重新升高,而IgM,IgA抗体常继续下降。本法还可分别测定抗胞质()抗体及抗LSP抗体。前者特异性较好,但出现较晚,且早期抗菌治疗可影响其出现,后者出现较早,且不受抗菌药物的影响,但特异性稍差,故如两者同时检测,效果最好。
(3):1∶16为阳性。急性期及慢性期的阳性率均较高,特异性也很强,但阳性出现时间较晚,病程第3周才开始阳性,且操作较为复杂,故仅用于诊断困难者,特别是慢性患者。
(4)抗入试验:1∶160(& )为阳性。用于测定不完全抗体。阳性出现较晚,消失也较慢。比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更灵敏,急性期及慢性期阳性率均较高,特异性也较强。但操作较复杂,故仅用于诊断困难的病例,特别是慢性患者。
(5)其他血清学试验:被动血凝试验,琼脂试验,,免疫以及斑点免疫法(应用银标记的布菌特异性抗原)等均可应用。有人应用2-巯基试验来鉴别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但尚待研究。
(6)皮内试验为迟发性。发病后2~3周开始出现阳性,痊愈后仍能持续数年至20年,故阳性时不能鉴别是现症患者还是既往感染,一般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阴性时则不支持本病的诊断。12.4 分子生物学检查近年来有人应用能扩增Mr为31×103布鲁菌抗原的223bp片段的引物进行法以诊断布病。认为特异性与灵敏性均很好。除Ochrobactrum spp外,其他在血清学和种系发生学(phylogenesis)与布鲁菌有关的其他均阴性。有人对31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及45例健康人进行此种检测,结果特异性100%,阳性率97%,而且发现血清的阳性率高于全血。最近又有人应用套式(nest)PCR,认为可检测到30个细菌,且无交叉。13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可在网状系统如淋巴结、脾、肝产生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皮损的变化常无特异性,周围有强烈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明显增生,肉芽肿形成。14 诊断在流行地区有与病畜接触史,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及淋巴结、脾、者,应怀疑本病,流行病学资料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如经详细调查,确无感染本病可,则基本可排除本病。反之,如确有受染本病的可能,而临床上出现反复发作的发热、显著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时,潜伏期也符合,则诊断基本可以成立。血、骨髓、尿、脑脊液、脓液等培养阳性乃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应多次送检。有条件时也可应用PCR检测。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凝集试验也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特别是病程中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者意义更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更灵敏,血清效价比可高100倍,特异性也较好,值得广泛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及()因操作较复杂,故仅用于凝集反应和ELISA试验阴性的病例,特别是慢性病例。皮内试验对现症患者诊断的意义不大,但如皮试阴性则有助于排除本病。15 鉴别诊断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应与血白细胞不高的较长期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特别是同时有多汗、、肝脾重大者,如、、、、病等。慢性期则需与慢性,神经官能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进行鉴别。16 布鲁氏杆菌病的治疗16.1 急性期治疗应以抗菌治疗为主。由于布鲁菌为细胞内寄生,故抗菌药物必须易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体外与临床疗效有时并不一致。为了防止和复发,一般常需联合用药,而且疗程必须较长,如果疗程过短,则任何药物(包括联合用药)的复发率均很高。
(1)成人普通布鲁氏杆菌病常用的治疗方案
①联合:布鲁菌对四环素仍高度敏感,其一般均<1mg/L,故这一联合疗法迄今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四环素2g/d,分4次口服,共6周。链霉素1g/d,肌内注射,共2~3周,其复发率<5%。由于的较长,用药量较小,故有人主张用它来代替四环素。由于链霉素有潜在的神经,故有人主张用霉霉素来代替链霉素。但此药亦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应注意。
②联合多西环素: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其脂溶性作用,较易透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也可透过,口服后很易达到布鲁菌的浓度。1986年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和(WHO)布鲁氏杆菌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应用多西环素(0.2g/d)联合利福平(600~900mg/d),两药均1次/d,口服,共6周,对比研究显示,多西环素-链霉素方案及多西环素-利福平方案,如果均应用6周的话,则两者的疗效基本一样。只是前者对某些合并症,如炎的疗效似乎更好一些。但亦应当注意利福平的毒。
③氧氟沙氟沙联合利福平:物,特别是氧氟沙氟沙氟沙星,在体外对布鲁菌有很好的作用。但如单独应用于人类布鲁氏杆菌病治疗则复发率极高。最近土耳其有人报告,氧氟沙氟沙氟沙星400mg/d,利福平600mg/d,共6周,可取得与多西环素(200mg/d)合用利福平(600mg/d)同样的疗效。这一结果尚需进一步。
(2)对于<8岁的和孕妇的治疗:由于这些患者不宜应用四环素,故一般可采用利福平45天联合应用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45天或联合应用庆大霉霉素7天或(netilmicin)7天。例如有人应用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或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利福平治疗孕妇布鲁氏杆菌病,认为可减少妊娠中断的发生。
(3)也有人试用短程疗法,但复发率均较高。例如Abramson等应用庆大霉霉素5天,多西环素3星期治疗10名儿童,结果2例复发。Solera等用庆大霉霉素7天,多西环素30天治疗35例患者,复发率为22.9%。Abramson等应用庆大霉霉素5天[(5mg/kg·d),最大量300mg],联合多西环素[5mg/(kg·d),最大量200mg]3周治疗10例8岁以上的儿童;联合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10mg/(kg·d)及50mg/(kg·d) ]治疗5例<8岁的儿童,结果总治疗失败率(包括复发)为33.3%(5/15)。作者们强调,要想准确地判定药物对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必须采取最灵敏的血培养方法。因为确有一些本病患者血培养阳性而缺乏任何的病症和体征。
(4)对于合并,如布鲁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也可采取以上治疗方案,但必须采取易于渗透的药物,同时疗程应适当延长。例如有人应用多西环素100mg,2次/d+利福平900mg/d共6~8周,最初14天还加用链霉素0.75~1.0g/d,共治疗了12例神经性布鲁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认为疗效较好。
(5)对于布鲁氏杆菌病性心内膜炎也可采取上述治疗方案,但常需同时采取瓣膜术。抗生素的疗程也应适当延长。例如,有人用下列方案连续治疗了7例布鲁氏杆菌病性心内膜炎,结果全部。其方案是:7例均于入院后1周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前联合应用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四环素及链霉素,手术后应用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及四环素平均12(3~15)个月,直至试管凝集反应由术前的≥1∶320,降至≤1∶160。应用利福平治疗后偶可出现耐利福平菌株。除抗菌治疗外,和支持疗法也很重要。对毒血症严重、睾丸显著肿痛、全血细胞减少症、心、脑重要器官有并发症的患者也可应用。16.2 慢性期治疗慢性活动型患者一般仍应当应用抗菌疗法用菌苗疗法。相对静止型患者一般多不再采用抗菌疗法,而以菌苗疗法及对症疗法为主。由于慢性病例常具有局限性器质性病变,为消除或减轻病变,减少痛苦,恢复功能,常采用理疗、、等治疗。(包括蒙医蒙药)也有一定疗效。菌苗疗法的应用方法很多,、肌内、皮下、皮内均可采用,其中以静脉疗法较好。本法近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75%,远期疗效较差,仅20%~33.3%。为了减轻菌苗疗法的,有人倡导用水解素或溶菌素疗法,此为弱毒株解或制成。一般反应较轻,但偶可引起肝损害,发生率为1.42%~5.67%,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其疗效各地报告不一,总的看来似不如菌苗疗法。17 预后布鲁氏杆菌病的预后良好。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率也就2%~3%。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更很少病死。病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等。急性期患者中大多数均于3~6个月内恢复健康,部分患者的病程可长达1年以上。慢性期患者治疗较困难,有时可遗有关节病变和肌腱挛缩而使肢体。18 布鲁氏杆菌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家畜为中心的措施。18.1 控制传染源对家畜可采取“定期检疫”、“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菌苗免疫”等方法。菌苗免疫的效果很好。免疫的方法也有多种。其中牛型19号(S19)菌苗注射对预防羊、牛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是孕畜注射后可引起流产,故应在配种前注射,而且应注意防止感染人。猪型2号(S2)菌苗饮水免疫的效果也很好,对预防羊、牛、猪均有效,而且简便易行,节省劳力和药品器材,不会引起孕畜流产。不足之处是,在水源多的地方,牲畜不喝水槽里的水,需抓羊定量灌服。另外,如让牲畜自行饮水,则接种量有多有少,也会影响免疫效果。近年来有人认为,如给羔羊和犊牛进行免疫(口服或注射),则免疫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可减少接种次数,节约大量菌苗。此外,也有人试用羊5号(M5)菌苗气雾免疫,认为有免疫效果好,速度快、省人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水源丰富,难以推行饮水免疫的地区。对家畜进行免疫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免疫中的一个问题是,疫苗免疫所产生的血清学反应与自然感染的血清学反应不易区分,从而使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发生困难。最近有人报道,对耐利福平的Br.abortus变异株(RB5)不血清学诊断,正进一步研究中。患者虽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但仍需治疗,患者的排泄物(主要是尿)应予消毒。18.2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1)牲畜流产物的处理:流产物应深埋,污染场地严格消毒。
(2)畜产品的处理:乳类及乳制品消毒(巴斯德消毒或煮沸)。毛皮消毒(自然存放1~5个月、日晒、化学消毒、60γ照射等)。肉类要熟食。
(3)家畜粪便要经无害化处理后用做肥料及燃料。要保护水源,防止被患者及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
(4)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职业人群的防护:接触病畜时,应着防护装备:工作服、口罩、帽子、围裙、乳胶或线手套和胶鞋等。工作后要用消毒水或肥皂水洗手,工作期间不吃东西,饭前洗手等。18.3 提高人群免疫力可接种布鲁菌苗。常用者有19-BA菌苗及104M菌苗,后者效果似更好一些,但人用菌苗免疫维持时间短,需每年接种,而多次接种又可使人出现高度皮肤甚至病理变化。此外,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与自然感染的抗体鉴别较难,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故近年来多不主张广泛接种,而仅用于本病活动性疫区皮内试验阴性的受威胁的人群,如兽医,牧民,接触布鲁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等。18.4 加强宣传教育19 相关药品氧、、、尿素、葡萄糖、、四环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磺胺、、、、奈替米星20 相关检查浆细胞、白细胞计数、补体结合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布鲁氏杆菌病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六 15:16:57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门螺杆菌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