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 教案给苏联造成极大的危害,最主要的是:A经...

人教版选修三第4单元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共27张PPT)&&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1、二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2、20世纪六七十年代3、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日本的崛起,西欧的联合和复兴,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考点一美苏冷战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a、什么是雅尔塔体系?b、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是什么?c、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d、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e、雅尔塔体系的瓦解1、雅尔塔体系的含义:二战后期至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格局。它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2、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的对比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德、英、法等国)2)美国独占鳌头―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3)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政治上、军事上)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3、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1)成立联合国;2)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分区占领德国,美国独占日本本土。4、雅尔塔体系的评价:1)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2)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了国际合作,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3)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5、雅尔塔体系的瓦解:1)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2)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2)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本杰明?迪斯雷利冷战序幕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3.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内容:1.要求美国援助土耳其和希腊;2.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什么是国际关系?什么是国际格局?什么是冷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是指国与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力量的对比。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区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思考:“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美国是慈善家吗?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针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①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欧洲复兴计划”成立经互会北约和华约北约:1949年,美、英、法、意等12国成立北约。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欧洲控制。华约:1955年,苏联及大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约。目的:为了对抗北约。意义: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考点二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1.特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积极影响消极影响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评价美苏“冷战”“冷战”思维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冷战”和对抗危及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合作才能共进共赢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谢谢大家!“冷战”局面下的基本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危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国际政治力量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练精析]4.4 美苏争霸(大纲版高二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它们演变顺序是_百度知道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它们演变顺序是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二、
两极格局 (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6、美苏争霸概况时间 双方(苏——美) 内容 特点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赫鲁晓夫---肯尼迪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尼克松 1969年尼克松实行了战略收缩,70年代中期苏联采取进攻战略,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第三阶段80年代戈尔巴乔夫—里根 80年代苏联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级格局结束。美国实现有限的缓和,美苏两级格局结束 7、美苏争霸影响:A由于长期争霸,双方却背上沉重经济负担B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8、美苏两极格局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②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注: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③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④维护工具:联合国⑤评价(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A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德国分裂、美侵朝战争、美干涉中国内政)。B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C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D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多极化趋势:①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欧盟、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②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③主要内容:旧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④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凡尓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现在的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
世界政治格局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B.双方互有攻守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苏高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主要考查你对&&美苏对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美苏对峙:古巴革命: 20世纪50年代古巴人民反对亲美独裁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日,F.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再次上台,实行亲美独裁统治。日,卡斯特罗带领一批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1955年5月获释,随即建立了革命组织七二六运动。1956年12月,卡斯特罗又组织一批青年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渡海回古巴,登陆后转战到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斗争。日,以J.安东尼奥·埃切瓦里亚为首的一批青年学生攻打总统府,失败后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转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山区打游击。1958年,另一反美组织人民社会党也在亚瓜哈依地区组织游击队。不久,这两支队伍同七二六运动领导的游击队主力汇合成一支较大的起义军。同年10月,卡斯特罗颁行土地改革法,各阶层人民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12月,起义军解放圣克拉腊,消灭政府军主力。接着,挥师西进,直指哈瓦那。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巴蒂斯塔于日逃亡国外。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宣告古巴革命的胜利。接着,临时政府成立。卡斯特罗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2月出任政府总理。 以卡斯特罗为首的七二六运动取得政权后,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日,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柏林墙事件的背景:自第二次柏林危机以来,东柏林地区一直人心惶惶。而且从战后到1961年夏,离开东柏林的人超过200万,其中很多是技术人员。为此,苏联和民主德国一方采取了强制性手段。日,当柏林人一觉醒来后发现,在他们的城市中,沿东、西柏林分界线的东柏林一侧境内修筑起一道高墙,东、西柏林被截然分隔开来。这的确不得不使人联想到丘吉尔所谓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从人们头脑之中的意识变成了残酷的现实。美国及西方盟国在恼怒之际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柏林墙的修建说明在东西方的竞争、对峙中东方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缺乏信心,只得采取强制措施保证其局面的稳定。
发现相似题
与“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63994026961449632212610398827当前位置:
>>>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党内外斗争尖锐化B.西方..
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党内外斗争尖锐化 &&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C.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造成局势混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党内外斗争尖锐化B.西方..”主要考查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始的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一些列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由于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路线,导致民众思维混乱,最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修正主义: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内容:1.对内改革: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6月提出了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变革”。2.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幻想得到西方大量的经济援助,实行妥协和退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1.导致苏联民众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派层出不穷;2.直接引发东欧社会动荡,并导致东欧聚变,社会主义政权相继下台;3.同美国的外交关系转变,导致苏联在国际地位明显下降。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启示:第一,在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中,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经济改革的成就是其他改革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第二,苏联的剧变和解体说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建立,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民族之间经济利益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为将来各民族走向接近和融合创造条件。苏联解体后分离出来的主要国家:立陶宛:日格鲁吉亚:日爱沙尼亚:日拉脱维亚:日亚美尼亚:日乌克兰:日白俄罗斯:日摩尔多瓦:日阿塞拜疆:日乌兹别克斯坦:日吉尔吉斯斯坦:日塔吉克斯坦:日土库曼斯坦:日哈萨克斯坦:日俄罗斯:日
发现相似题
与“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党内外斗争尖锐化B.西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651646460523854603146478350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苏争霸 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