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是什么引起的的症状?


1、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其实这可能是肌营养不良的早期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2、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肌营养不良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需用双手撑膝来帮助股肌用力,使上身起身,站力时胸腹过度前凸,来维持腰部肌无力的身体平衡,两腿分开方可站稳。3、眼睑型肌营养不良,上睑下垂为早期表现,随之发生进展性眼外肌麻痹;也常见面肌无力,以及四肢肌受累,病程缓慢进展。远端性肌营养不良主要影响手足小肌肉、腕伸肌、足背屈肌,病程缓慢进展。也有报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发的远端肌病,表现年轻人进行性下肢无力。那么,肌营养不良如何有效治疗呢?温馨提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肌营养不良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治疗肌营养不良以脾、肾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
主要症状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萎缩和无力表现为四肢不灵活,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下肢有足下垂及跨阈步态。萎缩还可发展至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乳突肌,故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消瘦而稍前屈。部分病人可有讲话及吞咽困难。
肌营养不良有哪些症状? 1、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儿童,会在发育到一岁时,可以独立行走,患有肌营养不良的患儿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才可以独立行走,且会产生行走不稳的情况,经常被家长误认为是缺钙或者是体质弱等,从而被忽视,拖延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了伤害。
2、随着患儿的年龄长大,症状也会越发的明显,特别是在入托之后,患儿的运动能力要比同龄的孩子差,动作方面不协调,且显得笨拙,奔跑的能力极差,且会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等症状。

3、3-5岁的患儿,逐渐显示出明显的症状,婴幼儿时期的症状多不明显,个别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患儿从小运动发育迟缓,且发育方面受到了影响,年龄的不断增长,导致患儿的肌营养不良症状越发的严重,一般会在12岁左右,患儿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因为长时间卧床,容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比如褥疮以及坠积性肺炎等,严重者还会引发死亡的情况出现,各位家长必须要留意孩子的发育情况,且要正确了解肌营养不良的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营养不良是什么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