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哪里有治中医治疗耳鸣的最佳方法老中医?

有效治疗耳鸣的中医用药方案有哪些时间:2018-09-19  耳鸣这一情况的发生对正常的睡眠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你一天都处于耳鸣的情况中对工作和生活以及心情和精神状态造成的损害都是显而易见的,务必要尽早进行治疗。中医在治疗耳鸣的时候取得的疗效还是不错的,那么有效治疗耳鸣的中医用药方案有哪些呢?接下来的内容中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中医治疗耳鸣用药方案一:  耳聋左慈丸加味的药物组成为熟地、黄精各15g,淮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石菖蒲、桑椹、中膝各10g,磁石50g,可奏滋补肝肾、清降虚火之效,因此在治耳鸣时可有效改善肝肾阴虚症状。药物可随症加减:手脚心发热者加知母、黄柏。  中医治疗耳鸣用药方案二:  有效治疗耳鸣的中医用药方案有哪些?补骨脂丸的药物组成为肉桂2g,川椒、胡芦巴各6g,熟地、当归、川芎、菟丝子、补骨脂、白蒺黎、杜仲、白芷、石菖蒲各10g,磁石50g,可奏填精益肾、温阳聪耳之效,因此在治耳鸣时可有效改善肾阳亏虚症状。  中医治疗耳鸣用药方案三:  益气聪叫汤的药物组成为炙甘草6g,人参、升麻、蔓荆子、石菖蒲各10g,葛根、白芍各15g,黄芪30g,可奏补益肺脾、升阳充耳之效,因此在治耳鸣时可有效改善肺脾气虚症状。药物可随症加减:有头晕症状者加天麻、白蒺藜。  中医治疗耳鸣用药方案四:  归脾汤加味的药物组成为炙甘草6g,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当归、远志、石菖蒲、葛根各10g,丹参15g,黄芪30g,可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效,因此在治耳鸣时可有效改善心脾血虚症状。药物可随症加减:有脑鸣症状者加黄精、骨碎补、何首乌;有头晕症状者加天麻、白蒺藜;有失眠心悸者加磁石、龙骨。  中医治疗耳鸣用药方案五:  通窍活血汤的药物组成为老葱三根,生姜三片,麝香0.3g,川芎、桃仁、红花、石菖蒲、红枣、姜黄、当归各10g,葛根、赤芍各12g,丹参30g,可奏化瘀通络、开窍聪耳之效,因此在治耳鸣时可有效改善瘀血阻络症状。  综上所述,大家对“有效治疗耳鸣的中医用药方案有哪些”这一问题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以上这些药物在治疗耳鸣的时候取得的疗效都是不错的,患者朋友们可以以此作为今后治疗的一个参考,但是实际则要和制定疗程、剂量时为确保安全有效,还是应以医生意见为主。相关阅读:经常耳鸣可以用中医中药治疗么
发布日期:2022-02-28 16:53:18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字号:


小  耳鸣、耳聋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一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临床较为常见。若有耳鸣时,一定不能忽视,要及时就医,避免耳鸣发展为耳聋。出现耳聋时,不要丧失信心,也要积极进行治疗,还是有痊愈的希望。现将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耳鸣耳聋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熊继柏 国医大师(1942-)  案一  陈某,女,时年55岁。  初诊(2004-11-03):诉近1年来时发耳鸣,伴神疲,食少,时而便溏,喉中有痰。诊见舌淡,苔薄黄,脉细。  辨证:气虚耳鸣。  治法:益气升清。  主方:益气聪明汤加石菖蒲、苍耳子、法半夏。  西参片10g,黄芪25g,葛根50g,升麻4g,蔓荆子10g,白芍10g,黄柏6g,炙甘草10g,苍耳子20g,石菖蒲20g,法半夏15g。15剂,水煎服。  二诊(2004-11-26):诉服药后耳鸣、疲乏大减,食纳增加。诊见舌苔薄白,脉细。上方再进15剂。  按:凡耳鸣耳聋,新病、少壮者多实证,久病、年老者多虚证。此案老人乃因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而发为耳鸣,故以益气聪明汤而取效。  案二  夏某,男,时年57岁。  初诊(2006-04-15):诉两个月前坐飞机时,突发耳闭耳鸣,旋即耳聋。两个月以来,诸症逐渐加重。过去数十余年来有一鼻塞多涕的痼疾,现鼻塞不通与耳闭同时加重,不仅呼吸不利,并觉头昏头胀,声音重浊,口苦,舌苔黄白相兼而腻,脉滑。  辨证:痰热蒙阻清窍。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  主方:苍耳子散合黄芩温胆汤加味。    ▲苍耳子  苍耳子20g,辛夷20g,白芷10g,薄荷10g,黄芩10g,陈皮10g,法半夏15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石菖蒲20g,浙贝母10g,甘草6g。15剂,水煎服。  二诊(2006-05-04):服药后鼻塞多涕明显减轻,耳鸣如故,但耳闭的感觉较前已减,舌脉如前。再拟原方加白芥子,继进15剂。  三诊(2006-05-20):诉鼻塞显减,耳鸣耳闭均减,耳聋已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均喜出望外,舌苔已转薄白腻,脉滑。取效既显,则效不更方,拟上方加减再进30剂。  苍耳子20g,辛夷20g,白芷10g,薄荷10g,石菖蒲20g,浙贝母3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20g,枳实10g,竹茹10g,白芥子15g,甘草6g。30剂,水煎服。  四诊(2006-06-24):诉耳疾已痊愈,但觉疲乏,自汗,遇风冷则鼻寒,舌苔薄白,脉细而滑。仍步原法加以益气固表,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味治之。  黄芪30g,炒白术10g,防风6g,苍耳子20g,辛夷15g,白芷10g,薄荷10g,石菖蒲20g,浙贝母20g,甘草6g。15剂,水煎服。  按:耳为肾之窍,但少阳经脉“循胁络于耳”,故耳又与胆及三焦关系密切。病在肾者,固多虚证;而病在少阳者,则每多实证。本案患者是突发性耳鸣耳聋,且素患鼻渊,舌苔黄腻而脉滑,显为痰热实证,故清其痰热可以获愈。  案三  陆某,男,时年6岁。  初诊(2007-01-02):诉两年前发现右耳听力下降,而后发展为耳聋,多处医治均无效。诊见右耳聋,时觉耳鸣,耳胀,口中多痰,舌苔薄黄腻,脉滑。  辨证:痰热气滞,闭阻清窍。  治法:清热化痰,理气通窍。  主方:温胆汤合王氏通气散。    ▲陈皮  陈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实8g,竹茹10g,甘草6g,柴胡20g,川芎10g,香附20g,浙贝母20g,石菖蒲30g。10剂,水煎服。另:麝香2g,每日冲服0.2g。  二诊(2007-01-11):诉耳鸣、耳胀显减,口中痰已减少,舌苔薄黄腻,脉滑。拟原方加味再进10剂。  陈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实8g,竹茹10g,甘草6g,柴胡20g,川芎10g,香附20g,石菖蒲30g,苍耳子10g,白芥子10g,浙贝母20g。10剂,水煎服。另:麝香2g,每日冲服0.2g。  三诊(2007-01-21):其家长诉其右耳聋明显减轻,听力已恢复近一半,舌苔薄黄,脉细滑。拟原方再进15剂。  四诊(2007-02-05):其家长诉其听力已大增,耳鸣、耳胀皆已除,舌苔薄黄,脉细。拟原方加减再进15剂。  陈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实8g,竹茹6g,甘草6g,柴胡10g,川芎10g,香附15g,浙贝母20g,石菖蒲20g。15剂,水煎服。另:麝香3g,每日冲服0.2g。  按:耳聋一证,有虚实之辨。虚证多责之于肾虚;实证多属胆经病变,责之于痰浊与气滞。《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本案兼见耳鸣,口中多痰,舌苔薄黄腻,脉滑,属痰热闭阻。并兼耳胀,显属气滞,所以取温胆汤清热化痰,并选王清任之通气散以理气通窍,方证合拍,诸症自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选自《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熊继柏著】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八、周德安教授从“气血”论治耳聋、耳鸣李 彬[作者介绍] 李彬,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对于失眠、带状疱疹、痤疮、湿疹、面肌痉挛、卒中后遗症、面瘫、偏头痛、颈椎病、腰椎病等的针灸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中医关于耳聋的最早定义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耳不听五声之和谓之聋。”《杂病源流犀烛》说:“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表明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肾主耳,耳为肾之窍。《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提示耳聋与肾虚关系密切。《灵枢·经脉》载:“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络肝,属胆,循胁里。”说明了耳与肝胆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中,多数医家从肾、肝胆论治耳聋、耳鸣疾患。余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1年余,发现其临证治疗此类疾患除了从肾、肝胆论治外,还善从“气血”论治,且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灵枢·本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周德安教授认为,气血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精神状态的物质基础。引起人体生病的原因,不外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百病生于气也”“血为百病之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均说明气血的充实和条达与否,是决定人体是否得病的重要因素。气血失和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陷、气逆、血虚、血瘀。周德安教授在临证时善于针药结合,调理气血,治疗耳聋耳鸣疾患。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中药治疗(1)气虚、气陷此证患者平素易外感,疲乏,部分患者因感冒或中耳炎而导致耳鸣、耳聋,同时有耳内胀闷感、劳则更甚,伴有气虚症状,如自汗、气短乏力、声低气怯、易外感、舌淡红、苔白、脉细弱等。《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脾脉者……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证治准绳·杂病》云:“盖气虚必寒盛,则气血俱涩,滞而不行也。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即肺气虚,宣降失职,清阳难以入耳窍,以致声息传导受阻而耳聋。《脾胃论》中又指出:“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脾胃气虚,不能升清降浊,故清窍失养致耳聋。周德安教授认为,气虚者,体内清阳之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气血无法上灌,治宜补气活血,通补相兼,培土生金,益气通窍。常取党参、黄芪、白术、苍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等,气虚甚者有气陷症状,可予升麻、葛根。(2)气滞、气逆此证患者多有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佳等因素,发病前常有心境不畅,常见症状有耳聋、耳鸣、耳堵塞感,伴有失眠、头晕,易生气,女性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等症状,舌暗红,脉弦。《杂病源流犀烛》曰:“有怒气厥逆,气壅于上而聋者。”《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厥阴之胜,耳鸣头眩。”周德安教授认为,肺之宣降失常及肝胆枢机不利,引起气壅不通,经气闭塞,壅则窍闭,内外不通,可致耳聋。治当以调气开郁、行气活血为主。常用宣肺通气药如杏仁、桔梗、蝉蜕、防风、荆芥、薄荷、辛夷、苍耳子;疏肝理气药柴胡、香附、郁金、合欢皮(男)、合欢花(女)等;气逆上冲予生磁石、龙骨、牡蛎、紫石英。“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或气滞迁延日久会引起血虚、血瘀。《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医林改错》认为:“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周德安教授常用当归、赤芍、丹参、路路通等养血活血通窍之品主之。宋红梅等用豁痰祛瘀法结合针刺治疗耳鸣耳聋疗效亦佳。2.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是通过刺激身体一定的腧穴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腧穴乃是人体经络气血输注的特定部位。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病变一定要反映到体表的一定部位。用针目的旨在“针通其外,由外及内,以和气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盖指本来原通,而今塞者言。或在内,或在外,一通则不痛。宜十二经络脏腑各随其处而通之”。因此,通过针刺能很好地调和气血。周德安教授针刺治疗耳聋耳鸣的基础方:百会、神庭、攒竹、角孙、耳门透听会、翳风。气虚者加气海、关元、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肺气虚者,另加太渊,中气虚者另加中脘、太白,气滞血瘀者加合谷、中渚、列缺、蠡沟、丰隆、太冲。百会、神庭、攒竹是周德安教授“治病先治神”的体现。角孙、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属于近治法,角孙属于手少阳、足少阳、手太阳之会,耳门和听会分别属于手足少阳经,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手足少阳两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上述组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目的。古代对这些腧穴主治耳聋耳鸣也多有记载,如《针灸甲乙经》云:“耳聋鸣,头颌痛,耳门主之。”又云:“耳聋填填如无闻……听宫主之。”《百症赋》云:“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又云:“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类经图翼》云:“翳风,主治耳聋。”《玉龙歌》云:“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气虚选择的腧穴如气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太渊乃是周德安教授针灸“补中益气方”的重要组成腧穴。列缺、蠡沟、丰隆分别属于肺经、肝经、胃经络穴,“一络通两经”,故临床周德安教授常用来治疗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综上,周德安教授运用气血辨证治疗耳聋、耳鸣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运用与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治疗耳鸣的最佳方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