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核酸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入户做核酸检测吗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在翟王镇开展的多轮次全员核酸检测中,翟王镇卫生院的“大白”们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大幅提升核酸采样效率,医务人员们发挥奇思妙想,纷纷拿出好办法、新工具,自制的花式“神器”不断涌现,大大提升了核酸检测效率,全力以赴与病毒“赛跑”。

  助力全员核酸检测有妙招

  一个铁质试管支架,医护人员在采样过程中将采样试管放入就可以维持试管竖立方便放入拭子,不但避免了频繁接触采样试管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手拿试管时撕拭子包装、手消毒不方便的难题,这个“小发明”,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保证了使用最少的医务人员就可以安全、有序、高效完成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自制入户采样神器“——便携式腰兜”

  这个“小发明”是医务人员在入户采样过程中想出来的,因为在医院的日常采样工作中,需要对照采样清单,为居家隔离或者高龄、残疾等腿脚不便的辖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上门服务。移动采样没有固定的地方放置采样的各种东西,护理部主任贾风珍经过仔细琢磨后,亲自缝制了这款便携式腰兜,让医务人员核酸采样“轻装上阵”采样工具整齐摆放,洁污分区处理,独立操作便捷,不仅可以摆放手部免洗手消毒液、核酸采样管、采样棉签等工具,而且还单独分离出医疗垃圾区,可以实现无接触投掷医疗废弃物。医院已经为所有安排采样任务的医务人员定制发放了这个“神器”,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1月5日,上午8:30,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派出250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冒雪“出征”,分别奔赴郑东新区、航空港区,支援郑州市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从上午8:30到晚上8:00,在12个小时里,医护人员完成12万人次的社区群众核酸标本采集任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月4日深夜,医院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准备物资,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接到通知后,医护人员在微信群接龙,纷纷踊跃报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我们的责任,医院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天气寒冷,请大家确保规范采集、确保安全防护。期待大家完成任务、平安返回!”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领导郭智萍的叮嘱时刻在耳边回响,给了大家极大鼓舞。

院领导高传玉、康红超带领医务部、护理部、急诊科等部门做好保障工作,给医护人员配备了棉袄和暖宝宝等物资。

在郑东新区、航空港区核酸采集区域,当地政府统筹规划,提前布置采集场地、准备电暖等设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采集任务顺利进行。

在郑东名筑采集点,特需三病区护士长王瑞娟、冠心二主管护师王静、流行病学中心统计师王山等完成1500人次的任务量。

在锦绣御园露天点,日间病房护士长赵贵林等在露天车棚里开展工作,依然完成近3000人次的采集任务。

在锦绣翠园号采样点,心外科主任医师李廷武、儿童心脏中心一病区护士长薛海娜等采集1000多人次的采集任务。

手冻红了,脚站麻了,所有人都在坚持,直至完成所有采集任务。

尽管很艰苦,但大家苦中作乐,纷纷表示:“风景美如画,工作热情高涨。在2022年的第一场雪中,支援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为战胜疫情尽一份力非常有意义。”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胡为才、郭嘉嘉等医护人员在郑开中学完成850人次的采集任务后,又立即到锦绣家园支援其他小组。

麻醉科主治医师杨五臣、吕品,护士宋宏星、朱丽明等发现试管当地没有准备试管架,就急中生智利用手边儿物品自制了两个,又好又快解决了问题。

因温差大,面屏会聚集小水滴,严重影响视线,特需二病区主管护师靳祖蕊戴发现,用卫生纸沾上洗洁精擦一下,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立即在群里告诉所有人。

为确保物资人员充足,护理部主任杨巧芳、结构性心脏病病区护士长陈慧玲、心脏移植病区护士长本乐乐辗转各个点位,调配人员、补给物资,确保每个点位的核酸采样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经过12个小时的鏖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完成核酸采样12万人次,完成本次任务。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医护人员的靓丽风采。

记录人:张迪 济南市平阴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员

穿上二级防护服、戴上隔离面罩,我和其他单位的“战友”一起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核酸检测。


打通全员核酸最后一百米

下午2:00,在平阴县府前社区新天地采样点,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和穿着红马甲的社区工作者准备妥当,陆续为排队的社区居民核酸采样。

大家听从引导,相隔一米距离,井然有序。与此同时,两组入户的核酸检测小分队来到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为老人录入身份信息,然后进行核酸检测。

天气炎热,密实的防护服从头到脚包裹着全身,穿上后呼吸有些憋闷,稍微走几步就已然喘不过气,隔离面罩上全是水雾。这是我首次穿上防护服爬楼入户的直观感受。

同行的医护“大白”是个90后姑娘,爬楼时扶着腰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但在入户见到要被采样的老人时,“啊,张开嘴,对,很好”,语气温柔,耐心安抚,就像哄小孩子似的。“疫情之下,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是义不容辞的事,虽然累,但我绝不会辜负每一份使命。”在后来的交流中,同行的医护“大白”这样说道。


“大热天还穿着这么严实的防护服上门为我们做核酸检测,辛苦你们了啊”,几乎每进入一户人家,都会有老人或者他们的子女对我们表示感谢。

在录入被采人员身份信息时,我注意到这些老年人大多是上世纪30到40年代生人,如今已是八九十岁的高龄。

他们经历过战乱,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见证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

“谢谢你们来”,在给一户人家做完核酸采样后,拄着拐杖的老大爷非要送送我们,边缓慢挪动步子边感慨着。屋里是他坐在轮椅上已无法直立行走的老伴儿,两个人都一大把年纪了,一直在感念党和国家的好。


“大白”的抗疫故事仍在继续

一天的入户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在密实防护服包裹下的“大白”们全身都会湿透,但没有人退缩,第二天入户时大家还是会积极报名。

病毒无情人有情,风雨同舟心连心。抗击疫情,需要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连日来,平阴县广大机关干部纷纷走出单位门,走进社区大门、住户家门,变身“大白”“红马甲”,和医务、警务、社区工作者一起,守望相助、坚韧奉献,用心守护家园,构筑起同心战疫的人民防线。

“这次的‘大考’不仅考了工作人员,对业主们同样是个考验。”府前社区新天地采样点的总负责人说,现在小区业主们的抗疫意识提高了,人人佩戴口罩,做核酸自觉排队、保持一米距离,和工作人员一起形成小区抗疫合力。

“大白”是爱称、是荣誉、是担当、是责任。疫情不散,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疫情总会过去,所有的坚持都会发光,“大白”这个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户做核酸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