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情况会低温取暖设备会导致低温烫伤?

  昨天 一场大雪来袭

  今天白天,全省阴天

  最低温度零下4℃到零下2℃

  各种取暖设备也要用起来

  身在北方的你准备的啥取暖设备

  消防小哥哥的职业病又犯了

  从安全使用电器做起

  为了御寒,大家一般会紧闭门窗,在家用炭、木头或者蜂窝煤燃烧取暖。由于供氧不足,这些材料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室内不通风造成了一氧化碳大量积聚。

  最好尽量避免这种取暖方式。如果真确要采取这种方式取暖,一定要谨慎注意室内通风,同时避免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很多人出门的时候为了不使屋内温度下降,常常会不关闭电暖气、小太阳这些取暖设备,倘若在离开的时候取暖设备短路或者过载而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做到人走断电,尤其是长时间出门。像暖手宝等充电的取暖设备,不要过充,充满及时断电。

  冬天小型取暖产品大受欢迎,很多人抱着热水袋或暖手宝一抱就一整夜,肌肤长时间处在高温的状态下,稍不注意便可能造成烫伤,这类事故在老人和小孩身上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

  在使用取暖设备时,要避免长时间的接触,尤其是暖水袋一类的取暖产品。在皮肤和热源之后增加一层隔离再使用。

  取暖设备运作过程中设备本身及其周边的温度都比较高,如果太靠近沙发、被褥等易燃物品,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一定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果是夜间使用电热毯等取暖,最好在睡前关闭,以免夜里发生意外。

  电暖气、浴霸、热水器等大多都是大功率电器,在使用中,很多人不了解取暖器的功率,同时开启多个取暖器造成跳闸。

  家庭使用取暖设备时,一定要了解所使用取暖设备的功率,避免同时开启多个大功率电器。

  因你拥有消防安全意识

来源:河南消防 编辑:凡闻

冷空气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似乎告诉我们,上海的冬天虽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怕冷星人”早已把电热宝、暖宝宝、热水袋、汤婆子......各种取暖神器妥妥安排上。

可是你知道吗,这取暖设备,即使温度不高,却也存在安全隐患。不少人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热水袋或是暖宝宝等取暖,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低温烫伤。

所谓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1、低温烫伤损伤面积较小,但多为深Ⅱ度-Ⅲ度损伤

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损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较小,看上去烫伤似乎不太严重,往往不被重视。如未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严重时会发生伤口溃烂迁延不愈。

2、在44-51℃时,皮肤损伤程度与热源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对人体皮肤而言,理论上的最低烫伤温度为44℃。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接触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步加重。因此虽然大多数取暖物品温度通常保持在常人可忍受甚至感觉较舒适的范围内,但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3、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婴幼儿因其皮肤薄嫩且表达能力欠缺,比成人更易烫伤。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保护作用、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都比较差,因此对温度刺激反应较弱,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也易导致烫伤。青少年正处在紧张学习阶段,由于精神过于集中或疲劳导致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因此青少年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1、选择合格的取暖设备并按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

2、婴幼儿、老年人、患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等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应加以特别照看,随时注意皮肤情况。

3、不要在使用电热毯等取暖器具的同时使用电热宝、暖宝宝等物品,睡觉时也不要贴身使用暖宝宝等取暖物品。

4、避免暖宝宝等取暖物品直接接触皮肤,热水袋水温不宜过高,可以在外面套上毛巾套,并且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

5、夜间睡着后,人体对温度的反应迟钝,因此在入睡前更要控制好取暖器具的温度,以免发生低温烫伤。

6、取暖后皮肤如出现上述烫伤表现,切不可大意,更不可自行涂抹酱油、牙膏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伤情。

(来源:文汇网 转自:上海疾控)

  随着冬季天气转冷,各种电暖设备和空调使用量大增,但不安全用电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三联家电高密店的杨经理提醒市民,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插头,空调、电炉子等大功率设备最好“专插专用”,以免插座过载发生危险;电热毯切不可折叠使用,取暖器使用时会产生高温,要与窗帘等易燃物保持一定距离。

  大功率设备应错时使用

  冬季天干物燥,为防止发生火灾 ,居民在使用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设备前,应注意电器上标注的最大电流、电阻数值,“将家中所用电器的这些数值相加后与自家电度表的电流标注值做比较,前者应小于后者才可放心使用,否则就会出现线路超负荷工作,导致用电危险的发生;如果前者的数值大于后者,应错时使用电器。”杨经理提醒道。“同时,冬季沐浴之后,浴室内水蒸气较多,要定期检查浴室内电源开关、插座的安全防护,避免在潮湿环境下发生漏电。”应使用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电热淋浴器或加装漏电保护器,要擦干双手再接触各类电源开关。使用电吹风等小电器时,注意不要让电线缠绕住身体。

  电热毯易“低温烫伤”

  热水袋、电热毯等各种取暖设备在冬季总是倍受市民青睐。杨经理提醒,此类取暖设备尽管基础温度不高,但与皮肤接触时间长,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皮肤“低温烫伤”。人在熟睡中感觉不灵敏,极易在使用取暖设备时造成“低温烫伤”,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发生溃烂,导致伤口长时间无法愈合。因此,使用此类取暖设备时,应在皮肤和热源之间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一点的毛巾等 。“此外,糖尿病、血液循环障碍、烫烧伤后遗症患者和婴幼儿不宜使用此类取暖设备。同时,居民使用电热毯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展开平铺使用并有人看管,切不可将电热毯折叠使用。”

  电暖宝购买认准“3C”

  据了解,冬日里便于携带的电暖宝也备受追捧,但实际上此类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杨经理提醒市民,一定到正规商场购买具有合格证明“3C”认证的电暖宝,不仅如此,在通电状态下尽量不要接触电暖宝,充电指示灯熄灭后应及时切断电源。一旦发现袋内液体泄漏,应立即停止使用。另外,“取暖器、白炽灯在使用时会产生高温,要与窗帘等易燃物保持一定距离。除取暖与照明外,不要利用这些电器来烘烤潮湿的衣物,更不能覆盖湿物。使用电磁炉、电开水煲等 ,应有专人看管,防止干烧。”文/图 记者 黄兰兰  

  相关新闻 采暖期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本报讯(记者 黄兰兰)进入冬季以来 ,一些居民家庭、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始使用煤炉等设备取暖,近日,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到 ,每年10月下旬至来年4月中旬采暖期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多发期,市民应该充分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据介绍,避免发生中毒,关键在于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采取集中供暖方式的广大市民也要提高警惕,热水器和煤气不要安置在家人活动的房间内。吃火锅用煤炭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另外,有条件的居民可以在厨房、居室和一切有一氧化碳毒源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及时拨打110和120,同时采取以下措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休息;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情况会低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