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回原三级医院和三甲医院一样吗做吗?

窝沟封闭是什么?做不做?在不在学校做?这个问题以前从来没考虑过。忽然某一天我就被通知要做了。广州这边学校是二年级下学期通知我们要签知情同意书,让孩子带回,然后约了区里的保健医生,某一天在学校全年级统一做。要求家长尽快填写知情同意书,做或不做对学校要有一个交代。

做还是不做呢?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但都是百度、知乎这种二手三手甚至是道听途说的解答,有些说必须做,因为大家都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国家又免费推广balabala。有些说不要做,因为根本不是宣传那么简单的无创封闭,而是要用酸腐蚀原有牙齿,封闭剂掉了怎么办比不做更惨。

越看越纠结,不知道怎么办。但某刻忽然开窍,自己教导学生尚且不要盲从二三手资料,现在为什么不用数据库查一查呢?

因此我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对窝沟封闭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考据。这两个数据库是科研人员最常用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与百度百科或其他医疗网站一些医生的现身说法不同,数据库中的文章基于科学思维设计科学实验,得到严谨的实验或统计结果,再做出科学的结论,应该是最接近真相和客观的一手资讯了。

下面我从妈妈们常见的几个问题入手,整理了相关资讯,供大家参考。

1.窝沟封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们那时候怎么没听过没做过?

首先,以主题词“窝沟封闭”搜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得到文献数量1458条。

图1中国期刊网窝沟封闭历年文献数量

历年发表文献数量如图1所示。从1978年开始,中文研究中开始出现窝沟封闭这个词,到1996年年均文献才突破20篇。作为80后一代,你说,我们那小城市犄角旮旯的,小时候怎么没有窝沟封闭呢?别怨天怨地怨父母,那时候全国知道的人都不多。

看看同期国外数据是怎样的呢?以pit and fissure sealing(窝沟封闭)为关键词,搜索PUBMED数据库,发现文献540篇。历年研究文献数量如图2所示。

图2 PUBMED数据库窝沟封闭历年文献数量

都说国内的研究比国外晚十年?看这张图,至少在窝沟封闭方面确实如此,1976年,国外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小高峰了,国内还没有论文发表呢。

从这两张图,对比可以看出,国内的研究热度趋势是一路向上,推波助澜。国外则一直温吞水,小鼓包,直到2013年才出现一个最高峰,后来又缓慢降下去了。

2.窝沟封闭是什么?--窝沟封闭的发展史

先问了一下度娘,显示是一个叫Bunoncore的大神1955年首次提出这个词,当时的解释是对釉质进行酸蚀粘接。该大神在1965年首次介绍了窝沟封闭这个名词。结合文献信息,我总结一下它的意思:窝沟封闭是防龋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将高分子材料涂布于磨牙颌面,经固化后,对颌面形成物理的封闭层,隔绝食物残渣及菌斑的黏附和堆积,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

从PUBMED数据库中来看,世界上第一篇相关研究论文(应该是连续的三篇论文,都是同一个人发表的)是1966年发表的,三篇文章的题目是《用树脂粘合剂密封牙齿的坑和裂缝-(I)拔出牙的封闭(II)9个月的关于牙齿电导率的田野调查到目前为止的进展(III)》(百度百科: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不要问我为什么去测牙齿电导率,这篇祖师爷网上查不到全文,连摘要也没有。只能说歪果仁的脑洞一向开的很大。哦,不得不说的是,这三篇文章都是日本一位叫竹内的大叔写的,所以窝沟封闭的正式研究是始于日本。

1969年,日本另一位大叔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封闭材料被拉伸破坏之后,龋齿密封材料残留在龋齿凹坑和裂缝中的状况》。可见当年开发这种新疗法,为的就是治疗和预防龋齿。而在开发伊始,脱落和残留就是硬伤。

1974年,丹麦开始实施儿童中进行窝沟封闭的公共卫生项目(果然是北欧天堂,福利超好)。也是这一年,开始有“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提法,国外窝沟封闭研究迎来了第一个热潮。也在这个热潮中,勇敢又严谨的德国大叔提出了一篇名为《在牙釉质密封期间由苛性酸造成的损害》,首次提到在做窝沟封闭的时候,由于需要粘附密封剂,而需要对牙齿的釉质进行化学蚀刻,对正常牙齿有损害,从而提出了批判性的讨论。我想着也是网上对酸腐蚀牙齿批判的最早出处。

但从当时的文献来看,这个批判仅是特例。窝沟封闭还是从丹麦蔓延开来。1975年至1977年期间共有1345名1至3年级(7至9岁)的芬兰小学生接受社区保健中心牙医的检查和治疗。在2年时间内,裂隙密封和局部氟化物治疗与2%氟化钠凝胶的联合作用导致1年级无龋永久性第一磨牙的比例从50%增加到81%。

接下来文献数据库中除了英语国家以外,出现了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波兰、瑞士、捷克。法国在1984年实施了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公共健康服务计划。1987年加拿大某些省份也开始实施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健康计划。封闭窝沟成为防窝沟龋的方法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的各国的研究主要是窝沟封闭的实施对于降低龋齿的数据分析、产生小问题的检测和修补、各种封闭剂新技术的开发(画风是这样《用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密封裂缝中的微渗漏》,或者这样《一种技术(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搪瓷融合)密封坑和裂缝》。)

3.防龋齿一定要做窝沟封闭么?

文献报道,作为最早进行儿童窝沟封闭公共卫生项目的丹麦,在1991年向纳入丹麦公共儿童牙科保健服务(PDHS)的牙医(服务90%的丹麦儿童)以及私人医生(服务另外10%儿童)发送了调查问卷。该问卷的回收发现,尽管私人医生使用较少的窝沟封闭技术,但是与PDHS的牙医手上的儿童龋齿发病率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什么?做不做一个样?)。

不是的,个人认为真正原因应该是窝沟封闭并不是唯一的预防龋齿的方法。例如与日本和美英相比,瑞士人民使用窝沟封闭相对较少。他们对其他预防性措施(如牙齿清洁和各种形式的氟化剂)应用极为积极,因此儿童龋齿率也较低。所以丹麦的这个研究,结果应该是说明,有自己固定的牙医很重要。至于用什么方式防龋齿,并不重要。

目前我国乳牙龋预防主要以幼儿园体检和专业人员局部涂氟为主要手段。我国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其中80%以上为窝沟龋,主要发病牙齿为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涂氟防龋对于窝沟牙面的抗龋作用较小,可能与光滑面釉质的总厚度和窝沟下方釉质厚度不同有关。如果没有定期看牙医的习惯,推荐省心的防龋措施还是窝沟封闭。

4.既然大家都做窝沟封闭,国家也有政策支持(学校做一切免费),我们要不要做呢?

在有效性方面得到证实后,各个国家陆续把这个项目列入到了国家儿童健康计划中。从1993年开始,我国卫生部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窝沟封闭项目。北京市自2005年在全国率先为小学生实施免费“窝沟封闭”预防恒牙窝沟龋的项目。所以,才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我们也被通知要在学校免费做窝沟封闭了。

那还考虑做不做的问题?主要考虑的是健康牙齿,封闭固然好,但要采用酸蚀的方法,相当于部分破坏牙釉质,会否得不偿失?

德国1994年进行了一个10年的窝沟封闭治疗儿童情况回顾,在对照组(即没有做窝沟封闭)中,49.3%的凹槽在最后一次检查时显示龋齿,而在做了窝沟封闭的牙齿中仅发生7.3%(比例为7:1)。另外,文献中提到,在对照组中治疗一个牙齿表面的费用平均比窝沟封闭组高2-3倍。1995年,美国的一项公共健康计划对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后的效果进行了5年跟踪调查。发现健康牙齿从窝沟封闭获得的收益较小,建议对早期龋齿儿童进行窝沟封闭,效果最好。所以划重点:

(1)窝沟封闭可以大幅度降低龋齿发生概率,就算发生问题也是小问题,可以节省以后补牙的钱;

(2)健康的牙齿可做可不做(话说回来,谁能预测娃的牙以后一定健康?);

(3)有龋齿早期症状的一定要先治疗,再做窝沟封闭。

所以在查阅文献,确定了窝沟封闭的好处后,我决定给孩子做窝沟封闭。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是在有口碑的大医院名医生那里做?还是在学校几百人一起做?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窝沟封闭具体是怎么做的。

5.窝沟封闭的具体做法

要把牙齿上的大坑填住,无外乎要关乎两个材料,第一是用什么填,第二是用什么或怎么粘。

先看一下做窝沟封闭的步骤,其实很简单,就是先清洁牙齿,然后酸蚀、粘接,最后填上封闭材料(固化)。

清洁牙齿的方法有很多,如传统杯刷清洁术,优点为操作简单,蘸取少量清洁剂清洁窝沟即可;缺点是并不能伸入深窝沟底部,无法彻底清除窝沟深部沉积的菌斑和食物残屑,此外,将清洁剂微粒带入窝沟,会妨碍酸蚀剂和封闭剂流入窝沟深处。又如机械空气喷磨法,缺点是空气喷磨设备费用较高及操作复杂,应用尚不普及。再如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清洁方法。

目前多数窝沟封闭系统或其他的酸蚀技术均使用35%的磷酸(一种常见的无机酸,是中强酸)。酸蚀的关键参数为酸蚀时间。

目前有一些材料可以简化这一步操作。如1992年有研究者提出将亲水性粘接剂用于窝沟封闭,在封闭剂和酸蚀釉质之间形成粘接层,有效提高了封闭剂粘接强度和减少微渗漏。自酸蚀粘接系统是最新发展的釉质牙本质粘接系统,此类产品将酸蚀、涂布底胶及粘接一步完成,由于免除了磷酸酸蚀、冲洗和吹干等步骤,可节省操作时间,简化操作步骤,减少牙齿被唾液再污染的机会。缺点是自酸蚀的边缘封闭性较差。

此外也可以在酸蚀前激光照射替代酸蚀处理釉质表面,不同类型、不同参数的激光均可使釉质表面呈蜂窝状,进而增强材料与釉质间的粘接强度,但该方法需要设备,难以普及,效果也有待验证。

第三步是固化即填封闭材料

窝沟封闭材料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第1代封闭剂为固化时间较长的紫外线光固化封闭剂,效果较差;

第2代为采用Bis-GMA配方的封闭剂,为化学自凝固化的窝沟封闭剂;

第3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的波长为430-490 nm的可见光固化机及固化剂,在10~20 s内即可固化,操作方便;

第4代窝沟封闭剂具有含氟特性或释放氟的特性。

目前常用的窝沟封闭剂包括树脂封闭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封闭剂。

依照固化方式可以将封闭材料分为光固化和化学固化两种,化学固化不需要特殊设备,原理是利用催化剂催化液体转变为固体。加入催化剂后,1-2分子内即聚合固化,所以需及时涂布。此外调拌过程还可能产生气泡,影响封闭效果。因此,化学固化封闭剂现已很少采用。

光固化的原理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光(卤光灯或LED灯)照射加速液体变固体的过程。在封闭时,牙面隔湿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封闭剂的保留率,如果使用树脂封闭剂,则要求有特殊设备-光固化机。

6.怎么做窝沟封闭?----做窝沟封闭一定要找好的牙科医院去做?还是在学校几百人一起做了?

根据上面窝沟封闭的具体过程,我们来考虑一下怎么选。

首先看清洁步骤。牙齿清洁干净,并防止唾液的二次污染,是这一步的关键。调查研究显示,幼儿口裂小,口底浅,唾液分泌旺盛,因此隔湿困难。因此如果一次性做的孩子很多,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到位,可能难以清洁干净牙齿,封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孩子的顺从性很差,张口闭口之间唾液污染原本清洁干净的牙齿,等到真正做封闭的时候,就容易因为唾液而粘合不牢,导致脱落率特别高。

其次,根据文献,目前使用封闭剂都是光固化的。这就涉及到一种机器---光固化机。我不知道学校做窝沟封闭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看到文献提到可以采用预防性充填治疗。猜测学校做的跟真正的窝沟封闭是有差距的。

我家娃配合度不行,所以当我找资料发现配合度直接影响封闭效果时,我就签了知情同意书,不在学校做了。暑假到了,我要考虑给娃约个什么医院呢?约个什么级别的医生呢?

7.如果娃配合度不行,考虑去外面医院做,是否需要选择名医?

还是回到文献。1998年瑞典做了一个由没有经验的牙医助理做窝沟封闭项目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是否适合授权辅助人员(即没有什么牙医资质的人员)来做窝沟封闭。即窝沟封闭效果是否受操作者能力的影响。实验人员让牙医助理经过为期两天的课程,提供他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后,在12家牙科诊所工作的77名牙科助理在儿童中密封了3218枚第一和第二恒磨牙。使用的材料是光固化树脂。封闭后由儿童普通牙医每年检查一次,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结果显示一年后总保留率为91%,五年后为69%。诊所之间的成功率存在差异,大多数诊所五年总保留率在70%至94%之间。很明显,保留的密封性受到儿童年龄的影响,但不受牙齿在口腔中的位置的影响。失败的主要部分出现在第一年(35%)。在五年结束时有8%的孩子牙齿成为龋齿。研究者的结论为,窝沟封闭是一种非常适合在适当的教育后转交给牙科助理的方法,即专业要求不高。但应该随访,因为成功率变化很大。

因此,只要是正规医院做,保证孩子的配合度,再加上定期检查(最好一年一次),都能够得到不错的窝沟封闭效果。

当然该技术同样有许多技巧,封闭剂保留率受到封闭材料性能及牙面处理技术的影响。主要包括牙面清洁技术、氟化物的应用、酸蚀前激光照射、粘结技术和牙面酸蚀技术等。因此在选择医生时,要选择一位负责任,细致的医生,确保牙齿表面处理干净。目前有一些新技术,如自酸蚀技术的应用,简单、快速,但是业界认为其粘接效果不如传统酸蚀技术,所以也要慎选新技术。

8.为什么同样年龄的孩子,牙医会判断必须做窝沟封闭和不用做窝沟封闭?

我们学校做窝沟封闭之前是带回来一张单,上面写了建议家长同意孩子在学校做窝沟封闭的文字。我问了学校老师,老师发来一张全班同学的情况表,有些标注要做,有些标注有龋齿,要先治疗再做。有些直接写不需要做。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情况呢?

窝沟封闭的适应证:牙齿萌出后达到领平面即适宜做窝沟封闭,一般是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3-4岁为最适应封闭时间,第一恒磨牙则在6-7岁时最为适宜。窝沟点隙有初期龋损,领面有充填物但存在未作封闭的窝沟,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封闭。如果临床观察属可做可不做的个案时,则应毫不迟疑做。医生对做或不做的判断,也应该算是这个技术实施的一个关键。

9.选择什么封闭材料?什么清洁方法?

既然选择在外面医院做,那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材料合适?什么方法较优?

目前常见的两种封闭材料分别是树脂材料和玻璃离子液体材料。

树脂材料:是一类光固化合成树脂材料,抗压强度较大,固化后表面光滑且操作简便,是预防儿童龋病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研究普遍认为树脂封闭剂的边缘微渗漏少,封闭剂保留率高,防龋效果更好。但是其缺点是:

树脂窝沟封闭剂的临床操作要求较高,要求保证封闭牙面的完全隔湿,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因为唾液的污染可能会导致树脂材料封闭的失败,且需要酸蚀、粘接等繁琐的操作。而年龄较小的患儿缺乏成人的控制力及耐力,有唾液分泌旺盛等特点,难以保证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从而降低树脂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还有一个可能导致窝沟封闭失败至关重要的因素,即酸蚀剂的口感。小孩往往较难接受异味,在临床上可能出现因患儿忍受不了而哭闹、中断操作甚至恶心呕吐。

玻璃离子液体: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龋洞充填、垫底、洞衬及粘接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与釉质产生化学性结合,无需酸蚀,固化后形成一定强度的机械性屏障;(2)具有亲水性。玻璃离子含水,同时固化反应在表面生成水凝胶层,能应用于潮湿环境(小孩口腔稍微有点唾液不影响效果);(3)玻璃离子热胀系数与牙齿组织相近,在口腔温度环境中不溶于唾液,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渗透能力;(4)该材料可长期连续释放氟离子,促进釉质再矿化,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活性,发挥氟的防龋作用。

因此这种材料在不宜隔湿和配合不好的情况下完成的封闭,仍有较好保留率。但玻璃离子是化学固化型窝沟封闭剂,固化时间不可控,操作者必须熟悉掌握其固化特点才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

EST:釉质成形封闭术( enameloplastysealant technique,EST),是在传统的窝沟一般清洁的基础上,加用金刚砂车针机械预备窝沟。国外评价不一,但国内2011年的文献综述了多篇国内研究论文,认为EST在降低新龋发生率和提高封闭剂的保存率方面均优于CST。

从目前的研究看,EST有以下的优点:①增加了牙面的酸蚀面积、封闭剂的厚度,提高了牙面的清洁度,使封闭剂更具有渗透性、密合性及粘接性,因而封闭效果会更好,防龋性能会增强;②EST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窝沟隐匿龋,从而去除腐质后,无需像传统充填术那样进行预防性扩展,而直接采用一些充填材料进行充填,防止龋损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即所谓的预防性充填术)。因此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在窝沟较深、萌出时间较长的牙齿上进行。

综合上述的情况,我觉得材料方面两种都可以,备牙方面尽量选需要特殊装置的EST技术会更好。

10.窝沟封闭做完要注意什么?

如前文所说,这个技术伊始,最大的问题就是封闭剂脱落问题。

2002年芬兰研究者进行了13年的追踪调查认为,一次封闭的效果远不如两次封闭效果好。四分之一的孩子在第一次封闭后进行了第二次封闭。如果是用离子液体材料封闭,脱落率会更高。所以一旦决定封闭,防止偶发性事件(龋齿),那就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有些研究如加拿达两年的追踪调查显示,第一二年的成功率变化不大,说明在封闭剂两年内脱落的很少,也有些研究认为第一年的脱落率最高,达到35%。因此做完窝沟封闭,尽量在第二年以后每年检查一次,封闭剂是否脱落。如果脱落,要尽快处理后补上。

查完这一圈下来,我对窝沟封闭的认识并不仅仅是纸上那短短的一句宣传用语,有了立体的了解。但更直观的认识要等到孩子去做的时候才知道了。不管怎样,这一次为了孩子的另类调研,让我觉得自己所学、被训练,不再仅仅是为了科学研究的某些崇高追求,而是与生活有了直接关系。感谢孩子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我的专业不是医学,在整理的时候错谬难免,请大家指出、包涵,谢谢!

备注:以下仅列出中文参考文献,英文参考文献主要在窝沟封闭的发展历史撰写部分有参考,浏览了所有540篇文献的题目和能找到的摘要,在此不列出了。

[1]尹伟,胡德渝.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的应用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654.

[2]张媛媛,程华刚,王胜,石兴莲,王鹏.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3]张玲,王绮,张炜.儿童龋病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74-175.

[4]方林仙,余锦锦,张丽文,杨晓峰.畸形中央尖的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

[5]马晓楠,韩晓兰,王莉.两种窝沟封闭材料防龋效果及微渗漏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403-405.

[6]梅丽琴,曲云鹏,徐小萌.两种窝沟封闭术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822-827.

[7]蒙柯宇,施春梅.乳磨牙窝沟封闭材料的应用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392-395.

[8]王小杰,肖亦芳,韦雪桦.乳牙防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9]陈文玉,钟圣纯.窝沟封闭边缘微渗漏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189-192.

[10]陈小贤.窝沟封闭的材料和技术新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5.

[12]初晓.窝沟封闭防龋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8-9+11.

[13]周丽俐.窝沟封闭临床技术进展[J].科技展望,):165.

[14]梁宏雁,王雅俐.窝沟封闭术的相关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

[15]赵敏,李杨,张绍伟.我国儿童龋病综合防治进展[J].贵州医药,):761-763.

[16]陶红,周伟,吴振刚,刘成军.我国牙防模式总结概述[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2-15.

卓越中心是医疗保健机构的一个项目,其目的是为特定医学领域提供高度集中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以综合的、跨学科的方式提供相关医疗,以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结果。

syndrome,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指夜间7小时睡眠中,口和鼻中气流停止10秒以上,并超过30次,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5次/小时。临床上常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他人目击性的呼吸暂停、日间嗜睡等症状。本病不但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尽早接受治疗。

部分遗传相关的病例中,父母患病,子女患病的风险增大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嗜睡、睡眠时打鼾、憋醒、他人目击性呼吸暂停

体格检查、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多导睡眠图、鼻咽镜检查

一经发现,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1、根据呼吸暂停是否伴有呼吸运动改变分类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指睡眠时口和鼻气流停止或减低,但胸腹式呼吸运动仍然存在。OSAS最为常见,约占80%~90%。

(2)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指睡眠时口、鼻气流与胸腹式呼吸运动同时停止。CSAS可能与中枢功能降低有关,约占5%~10%。

(3)混合型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指一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时出现中枢型呼吸暂停,继之出现阻塞型呼吸暂停。

(1)轻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5~15次/小时,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为85~30%。

(3)重度:AHI为大于30次/小时,夜间最低SaO2小于8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本病发病率约为2%~4%。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主要由上呼吸道解剖结构狭窄或闭塞、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所致。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1)主要病变部位在咽部,咽腔主要靠咽腔周围肌的收缩来调节咽腔大小,当人由觉醒进入睡眠时,咽腔周围肌紧张性降低,再加上平卧睡眠时重力因素引起舌根与软腭后移,咽腔相对狭小。此外咽侧壁肥厚、扁桃体及舌体肥大、软腭肥大、下颌后缩、会厌水肿等因素均可导致咽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部肿瘤等致鼻腔阻塞,均可引起呼吸不畅、夜间睡眠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

(2)内分泌紊乱也与发病有关,部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常合并OSAS。

2、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其发生主要与呼吸中枢呼吸调控功能的不稳定性增强有关。原发性比较少见,继发性的常见病因包括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麻醉和药物中毒等。神经系统病变主要有血管栓塞或变性疾病引起的脑干、脊髓病变,脊髓灰质炎,脑炎,枕骨大孔发育畸形和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或使本病加重:

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即体重指数(BMI)≥28kg/m2,发病风险较高。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家族史,患病风险增加。

(1)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

(2)长期吸烟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影响夜间的睡眠,也会影响到白天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常见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他人目击性的呼吸暂停、日间嗜睡等。

(1)嗜睡:是最常见的症状,轻者表现为日间学习或工作时困倦、瞌睡,严重时吃饭、与人谈话时即可入睡。

(2)晨起头痛:多见隐痛,不剧烈,可持续1~2小时,与血压升高、颅内压及脑血流变化有关。

(3)疲倦乏力:常感睡觉不解乏,醒后没有清醒感。白天疲倦乏力,工作效率下降。

(4)精神行为异常:注意力下降,精细操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症状严重时不能胜任工作,老年人可表现为痴呆。

(5)性格变化:烦躁、易激动、焦虑和多疑等,家庭和社会生活均受一定影响,由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情感逐渐疏远,可出现抑郁症。

(6)性功能减退:约有10%的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低甚至阳痿。

(1)打鼾:鼾声响亮、不规律,往往是鼾声-气流停止-喘气-鼾声交替出现。

(2)呼吸暂停:是主要症状,多为同室或同床睡眠者发现患者有呼吸间歇停顿现象。一般气流中断的时间为数十秒,个别长达2分钟以上,多伴随大喘气、憋醒或响亮的鼾声而终止。严重者可出现发绀、昏迷。

(3)憋醒:少数患者会突然憋醒而坐起,感觉心慌、胸闷或心前区不适,深快呼吸后胸闷可快速缓解,有时可伴有胸痛。

(4)多动不安:夜间睡眠多动与不宁,频繁翻身,四肢不自主运动甚至抽搐。

(5)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恐惧、惊叫、呓语、夜游、幻听等。

(6)多汗:出汗较多,以颈部、上胸部明显,与气道阻塞后呼吸用力和呼吸暂停导致的高碳酸血症有关。

(7)夜尿增多:部分患者诉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少数出现遗尿。以老年人和重症者表现最为突出。

SAS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5%,且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高血压的原因可能与反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激活化学感受器和交感神经,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管平滑肌发生重构等因素有关。

中老年SAS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增多,其机制可能为:缺氧使冠状动脉内皮受损,脂质易于沉积在内膜下;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易在受损内膜表面聚集产生血栓;SAS患者多有肥胖、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在呼吸暂停时一般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心律失常多以窦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为主;在恢复呼吸时则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常出现心率加快。此外较严重的低氧血症可使心脏兴奋性增高,出现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患者睡眠中的猝死。

SAS患者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功能失调,肺通气不足,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若呼吸暂停时间过长,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长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和肺心病。

SAS患者可并发夜间哮喘,哮喘发作之前常有严重打鼾和呼吸暂停。哮喘发作可能是由于呼吸暂停刺激喉、声门处的神经受体,同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迷走张力升高,引起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SAS患者因脑动脉硬化,血液黏度增高,脑血流缓慢,夜间血压升高,颅内压增加易发生夜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90%老年S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这种改变是因呼吸暂停,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大脑半球特别是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的损害有关。儿童可因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影响智力发育,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而出现痴呆症。

SAS患者可因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肝糖原释放增多,糖的有氧酵解减少,胰岛素抗体增多和肥胖使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导致糖耐量降低,甚至2型糖尿病。

9、垂体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SAS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丘脑、垂体和甲状腺轴调节功能紊乱,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和甲状腺本身损害而引起功能减退。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多导睡眠图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由上呼吸道解剖异常所致,医生会检查患者上呼吸道的情况,判断有无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等。

1、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血生化检查可见血糖增高。

病情严重或并发症肺心病、呼吸衰竭者,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此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缺氧和酸碱失衡情况。

当并发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冠心病时,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有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增大等表现。

可以了解患者肺功能情况。在大多数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戴上鼻夹,防止空气从鼻子里漏出,然后向连接的设备吹气。检测具体步骤取决于患者进行的检查类型。例如,有些类型的肺功能检查,医生可能要求患者尽可能深地吸气,然后尽可能快地用力呼气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方法进行检查,以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

2、多导睡眠图(PSG)

是确诊本病的检查手段。该项检查同步记录患者睡眠时的脑电图、眼点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多项指标,可准确地了解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情况。

(1)检查意义:有助于评价上气道解剖异常的程度,对判断阻塞层面和程度及是否考虑手术治疗有帮助。

(2)检查过程:检查前医生会使用表面麻醉剂,从而麻痹鼻黏膜,以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检查时医生会将一种光纤设备经前鼻孔送入鼻腔底部,再缓缓进入鼻咽部,通过显微镜的放大显像,可以观察是否有异常病灶。一般操作时间短,痛苦较小,且确诊率高。

(3)注意事项:一般在做鼻咽镜前建议空腹检查,避免在检查过程中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会影响检查,增加检查的时间;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刺激鼻黏膜,引起鼻子发干或者肿胀,可遵医嘱涂抹药膏。

4、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是否受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

根据患者的病史,如肥胖、下颌后缩、咽腔狭窄或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肥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白天嗜睡、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等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需行多导睡眠监测,若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每夜至少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AHI≥5次/小时,可以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原发性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发作性睡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

有明显鼾声,多导睡眠图(PSG)无气道阻力增加,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无低氧血症。

白天嗜睡,有或无明显鼾声,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气道阻力增加,PSG可见α觉醒波,夜间觉醒大于10次/小时。

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除典型的猝倒症状外,主要诊断依据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时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伴≥2次的异常快速眼动睡眠。家族史、发病年龄、主要症状及PSG监测的结果,有助于鉴别。

又称Pichwichian综合征,表现为明显肥胖、低通气、白天嗜睡,伴精神状态异常,可有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症状和体征。通常与OSAS并存,但不同之处在于长期低通气和反复高碳酸血症,而无呼吸暂停。夜间低通气明显加重,PaCO2较正常水平升高。

没有强直性痉挛的轻度癫痫也可存在呼吸暂停,如发生在睡眠时或睡眠样发作后状态,可通过脑电图鉴别。

治疗目的是消除睡眠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常用治疗手段为正压通气、手术治疗。

1、控制饮食和体重,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戒烟酒,避免服用安眠药。

3、采用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

4、低流量吸氧是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仅适用于确实有手术可解除的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病人。

1、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

是临床上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此法经口摘除扁桃体,切除部分扁桃体的前后弓、部分软腭和悬雍垂。上气道口咽型塌陷、咽腔黏膜肥厚致咽腔狭小、悬雍垂肥大、无心功能障碍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适用此法治疗。

2、下颌骨前移或舌骨悬吊术

对于阻塞部位在舌根、存在小颌和下颌后缩畸形、咽成形术失败者行此手术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因手术复杂,不易为病人所接受。

对严重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严重低氧血症,导致昏迷、肺心病心衰或心律失常者,实行气管切开保留导管术,是防止上气道阻塞,解除窒息最有效的救命措施。

鼻中隔偏曲者可施行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鼻甲肥大者可分别做鼻息肉摘除术、鼻甲切除术。

1、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是治疗中、重度OSAS病人的首选方法,也可用于不适合手术和经手术、减肥等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持续性正压送气,从而减轻上气道阻力,增加患者肺里的气体量,特别是通过压力使得上气道通畅,同时通过刺激气道感受器增加上呼吸道肌张力,防止睡眠时上气道受压变窄,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口鼻黏膜干燥、憋气、局部压迫、结膜炎和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使用鼻(面)罩呼吸机时,在吸气和呼气相分别给予不同的送气压力,在病人自然吸气时,送气压力较高,而自然呼气时,送气压力较低。这样既保证上气道开放,也有利于二氧化碳(CO2)排出,增加治疗依从性。

通过手术或戴舌形或下颌形牙假体将下颌拉向前,保持舌回位,使下咽腔开放,以此减轻阻塞程度。口腔矫治器还能改变上气道的顺应性和软腭的位置及功能。应用口腔矫治器可使睡眠时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改善血氧饱和度并提高睡眠质量。颞颌关节炎或功能障碍者不适宜用此方法。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与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AHI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同时呼吸暂停时间对患者预后也有很大影响,呼吸暂停时间越长,对患者身体危害越大。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

1、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出现脑中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3、因夜间睡眠不好,常影响到患者日间生活,还会使患者性格改变,出现烦躁、易激动、焦虑等,严重者可出现抑郁症。

经过及时、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实现临床治愈,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患者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病情的监测、合理膳食等对本病也有积极作用。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就诊,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因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生活、工作受影响,常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现象。此时患者应积极向医生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树立信心,相信积极配合治疗会对自己的病情有良好的作用。平时可通过玩游戏、下棋等娱乐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家属也应多关心、陪伴患者,同时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开导患者,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切忌随意应用镇静药、安眠类药物助眠,以免加重病情。

以下主要介绍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的术后护理相关内容:

1、术后咽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在术后3d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少数患者术后数日内暂时性软腭功能障碍,进食过程中易发生食物自鼻腔呛出,此时应取坐位或半坐位进食,并消除进食时的紧张情绪。

3、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用生理盐水或含漱液漱口。

1、睡觉时尽量取侧卧位,减轻呼吸暂停症状,改善睡眠。

2、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慢跑、骑车等,以增强肺活量,特别是肥胖患者,还可通过锻炼进行减肥。

3、患者白天可能嗜睡、乏力,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潜在危险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4、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同时保持温湿度适宜。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阻塞上呼吸道,加重病情。

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睡眠时呼吸的节律、深浅度、打鼾情况,如果患者憋气时间长,应将其推醒。若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心前区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使用口腔矫治器的患者3~6个月应进行多导睡眠检测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耐受情况和疗效,及时改换其他治疗方法。

2、持续正压通气使用后1个月后应进行压力再调定,以保证治疗的依从性,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特别是出现不适并排除呼吸机本身问题时,必要时重新做压力调定。

3、外科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4、患者需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检查心脏功能等,以监测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宜清淡饮食,需要多吃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猕猴桃等。

2、患者在术后1~2天需要流质饮食(各种粥类、牛奶),情况逐渐改善后可改为半流质食物,如若无其他不适,3天后可以正常饮食。

1、戒烟忌酒,吸烟可以引起咽喉炎、咽喉黏膜增厚,使上气道阻力增加,进而使症状加重。饮酒可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晚餐饮酒,可使舌肌、腭咽肌活动减弱,睡眠时加重舌根后坠,增加上气道狭窄和萎陷度,使鼾声增大,呼吸暂停次数增加。

2、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饮食,如蛋糕、油条等,因为高糖、高脂肪饮食可使患者体重增加,同时也会使颈部脂肪过度堆积,加重病情。

1、肥胖对本病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颈部肥胖和咽喉脂肪过度沉积,因此肥胖者应控制体重,注意饮食调整,积极锻炼身体。

2、若存在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鼻息肉、下颌畸形等,需要及时治疗。

3、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及过度疲劳。

1、夜间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嘴唇青紫,持续不缓解。

1、家属发现夜间睡觉经常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则。

2、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发作,伴有呼吸停顿。

3、夜间经常憋醒,感觉心慌、胸闷,伴有小便次数增多。

4、晨起头痛、口干、疲倦乏力。

5、白天昏昏欲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

6、心情烦躁、抑郁、性情多变,性功能低下。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须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做鼻咽镜检查,检查当天需空腹,避免在检查过程中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2、您家族里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3、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您既往有过气道阻塞或狭窄相关疾病吗?如果有,是否采取了治疗措施?

5、您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是如何治疗的呢?

6、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7、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

8、您平时有吸烟的习惯吗?每天大概吸多少支?

9、您的睡眠习惯怎么样?会按时睡觉吗?是否经常熬夜?

1、我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睡眠呼吸暂停会发生什么?会有后遗症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平时我应该注意什么?

8、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需要回医院复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级医院和三甲医院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