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量160要15Kd蛋白转膜转多久多长时间

蛋白名称(可保密):ICAM-1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湿转 恒流 300 mA

一抗用的santa cruz 1 mL包装的。 比例调整到1:800做出很好的条带。效价会一直降低的。去年做的这个指标,今年夏天做就不行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0.2 A恒流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0.25 A恒流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蛋白分子量:80 KD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半干转移系统恒流,勿超过0.85 mA/cm2,同时转多张膜电流需累加(串联)

其实有些东西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要转移的目的蛋白分子量小,那么转移的时间就短一些,反之,则长一点;蛋白量充足,可以多转一会,蛋白量较少,则要少转一下,免得蛋白穿膜而过到了上而前功尽弃。

蛋白来源:人和鼠肝癌细胞、胞浆、胞核蛋白

蛋白名称(可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 200 mA

转膜设备:湿转 北京六一 24D mini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湿转 90 V 电流约为230--280 mA之间。两张膜串联叠加。

蛋白名称(可保密):蛋白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 0.85-1 mA/平方厘米膜

转膜设备: 北京六一 半干转

建议:转膜缓冲液用新鲜配制的,可先配成2倍的母液,转膜液的多少会影响电转的效率,一般将吸水纸润湿即可,不要和膜一起浸泡,这样效果很好。

蛋白来源:人肝癌肿瘤细胞

蛋白名称(可保密):notch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 0.3 A

建议:转膜缓冲液用新鲜配制的,可先配成10倍或5倍的母液,保持低温是转膜效果的一个保证,这样效果很好。

蛋白来源:胶质瘤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0.35 恒流

转缓液的配制有点讲究。如果蛋白大于一百多,一般加入,时间延长结果会更好些。

由于,目前试验的蛋白就都不大,所以,我们都采用不加SDS的转缓液,跑出来的条带也很整齐、干净。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压

转膜设备:湿转,天能。

WB用膜类型、孔径:PVDF(0.45)膜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300 mA 恒流

转膜缓冲液:25%甲醛 觉得这个浓度的甲醛可以有效降低电转的热量,而且使膜对蛋白的吸附效果较好,Marker转到膜上很鲜艳。 用立春红染色效果也很好。

WB用膜类型、孔径:PVDF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0.3 A 恒流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压, semi-dry

蛋白来源:肺脏、肝脏等。

蛋白名称(可保密):actin

蛋白分子量:43 kD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湿转 恒流 200 mA

用的santa cruz 分装和整装的都可以。效价一般1:1000-1:3000左右,可稳定较长一段时间。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250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200 mA

转膜设备:湿转,北京六一

WB用膜类型、孔径:NC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压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20 V

蛋白来源:子宫内膜癌组织

蛋白分子量:156.8

WB用膜类型、孔径:NC膜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400mA

蛋白名称(可保密):(多种,30个以上)

WB用膜类型、孔径:PVDF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压100 V(电流在280 mA至350 mA之间)

蛋白名称(可保密):保密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湿转 恒流 350 mA

一抗用的sigma 羊抗大鼠,0.2 mL包装的,打折后价格3000多,有些贵哦。

比例调整到1:1500左右条带可,用BSA封闭。但是背景稍高。

WB用膜类型、孔径:PVDF膜,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80 v恒压

蛋白分子量:约35 kD(双亚基)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恒流200 mA

转膜设备:湿转Bio-rad,天能,六一

转膜时间其实不需要那么长的,转膜没转上一般原因不在这里,可能是转膜液的原因:有些蛋白SDS可能影响其与膜的结合,还原型电泳因巯基乙醇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后面的不结合(这是我最近的经验教训),还有一抗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选识别线性表位的抗体,才能用于做WB。

蛋白名称(可保密):全部的可溶性蛋白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湿转 恒流300 mA

蛋白来源: 骨肉瘤细胞

转膜方式(恒压、恒流): 半干转 恒流200 mA

转膜设备:Bio-Rad 型号忘了,就是有4个插孔的电泳仪。

建议改进方向:低温很重要,新鲜的电转液也很重要。

蛋白质印迹法标准操作流程

3、电泳、转膜试剂及耗材
4、封闭、一抗二抗孵育及曝光试剂
  • a. 贴壁培养细胞收集
    去除贴壁细胞的培养液,用PBS、NS或无血清培养基清洗1次,低速离心,弃上清,留取沉淀。
  • b. 悬浮培养细胞收集
    速离心悬浮细胞,弃上清,收集沉淀。手指轻弹细胞,使其松散。
  • 把组织剪切成细小的碎片,越小越好。取液氮或超低温冰箱中冷冻30min以上的组织,迅速用液氮研磨,研磨过程尽量控制在1~2min之内,以减少蛋白的降解。
    将装有细胞沉淀或组织碎片的容器完全插入冰中。细胞沉淀按照1mL裂解液/107个细胞(1个T75培养瓶细胞量)的比例加入相应体积的裂解液(细胞量足够时都加入3mL,不足时根据细胞量计算),裂解20min,每隔5min将离心管置于涡旋振荡仪上震荡10s。组织碎片按照0.5mL 裂解液/100mg组织向匀浆器中加入蛋白裂解液,每3min研磨一次,重复5次,使组织尽量碾碎。(裂解液中根据需要选择添加或不添加蛋白酶抑制剂)。 把裂解好的样品配平后,置于预冷的高速冷冻离心机中,12000 rpm,15min。 完成离心后,上清即为蛋白提取液。吸取少量蛋白提取液做蛋白浓度测定。向剩余的蛋白提取液的离心管中加入1/4上清体积的5×Loading Buffer(最终工作液为1X),待干式恒温器温度升至95℃后,将1.5mL离心管插入加热孔中,95℃加热变性10min,待液体完全冷却后置于-20℃保存。

(3)蛋白浓度测定(BCA法)

    根据样品数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入1体积BCA试剂B(50:1)配置适量BCA工作液,充分混匀。BCA工作液室温24h内稳定。 BSA)稀释至50μl,使终浓度为1mg/ml。稀释后的蛋白标准品可以-20℃长期保存。此标准品溶液的稀释液可使用去离子水或1*PBS。将标准品按0、1、2、4、8、12、16、20μl加入到96孔板中,加稀释液补足到20μl(见附表)。加适当体积样品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如果样本不足20μl,需加稀释液补足到20μl。请注意记录样品体积。各孔加入200μl BCA工作液,37℃放置20-30min。用酶标仪测定A562,或540-595nm之间的其他波长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和使用的样品体积计算出样品的蛋白浓度。
  • 根据不同蛋白大小,选择不同浓度的分离胶(见附件表)。将制备好的胶溶液注入预先安装好的制胶器中,加入异丙醇封胶。室温水平放置30min左右。注意防止胶溶液产生气泡并注入制胶器中;注胶前再加入TEMED,防止注胶前凝固;注入异丙醇时需沿玻板一边缓慢拖动加入。
  • 分离胶凝固后,沿玻板一边倒出异丙醇,并用滤纸吸干。再根据需要的体积制备浓缩胶(见附表)。将制备好的胶溶液注入制胶器中,并把准备好的样品梳沿玻板一端缓慢插入胶溶液中,室温水平放置20-30min。注意样品梳与胶溶液之间避免气泡产生。
  • 上样完以后,连通电泳仪电源,注意正负极需连接正确,设定适宜的电泳参数,浓缩胶电泳参数为恒压80V,待样本进入分离胶时,可将电泳调至120V。当溴酚蓝电泳到凝胶底部时,停止电泳,关闭电泳仪电源。
  • a. 转膜缓冲液至少提前2h (即开始电泳后)放入-20℃冰箱预冷。
  • 取出玻板中的凝胶,在夹板上依次放一块多孔垫、三张滤纸、凝胶、NC膜、三张滤纸、一块多孔垫(“三明治”结构),将转好的膜放在转膜槽,按一定的条件进行转膜。(见附表)
  • 将膜从“三明治”结构中取出,放入合适的抗体孵育槽中,加入Western Blocking Buffer室温孵育1h,一张6.3×8.3cm大小的膜加入6~7ml即可。
  • b. 封闭结束后,将稀释好的一抗工作液倒入孵育槽中,室温2h或4℃过夜。
  • a. 一抗洗涤结束前10min,将二抗用1XTBST Buffer按照合适比例进行稀释。
  • b. 洗涤结束后,将稀释好的二抗工作液加入孵育槽中,室温1h。
  • a. 根据膜的大小,按每 10cm2 膜使用 1-2ml 工作液,按比例吸取等体积的 SolutionⅠ和 SolutionⅡ混匀,配制成发光检测工作液。
  • b. 用平头镊子将膜取出,膜的下缘轻轻接触吸水纸,去除膜上多余的液体。用移液器将工作液加到转印膜上,使其均有覆盖,室温孵育 1-2min,此步骤可在洁净保鲜膜上或塑料盒中完成。
  • c. 压片检测:将膜固定于片夹内。暗室内压片 1 分钟,立即显影定影,根据结果再调整压片时间。或直接分别压片 30 秒、1、3、 5 分钟,然后一起显影定影观察结果。
  • d. 荧光成像仪检测:将膜放置到荧光成像仪内,参考仪器说明书进行检测。

附表1:BSA标准品稀释

对应的蛋白含量(mg/ml)
0 0
0

附表2:分离胶浓度的选择

备注:X为目的蛋白大小

备注:X为目的蛋白大小

免疫组织化学标准操作流程(石蜡切片——非磷酸化项目检测)

微波炉、4℃冰箱、恒温恒湿箱、烘箱、光学显微镜、移液器、孵育湿盒、抗原修复盒。

  • (3) 封闭液:5%空白山羊血清;
  • (7) 脱蜡液、无水乙醇(分析纯)、去离子水(dH2O)、Mayer’s苏木素、中性树胶封片剂。
  • (1)烤片:将石蜡切片按同一朝向放置在切片架上,将其放入55℃的恒温箱中烤片30分钟;同时将脱蜡液1缸一起放入55℃的恒温箱中;
  • (2)脱蜡至水:将石蜡切片连同切片架一起放入脱蜡液1缸中,再一起从恒温箱中取出置于常温,5分钟后,将切片取出浸入到常温脱蜡液2缸中,并按照脱蜡液2、脱蜡液3、无水乙醇1、无水乙醇2、无水乙醇3的顺序依次将石蜡切片放入缸中,每缸5分钟;用流水清洗切片5分钟。

注意:流水清洗时水流不能直接对着切片;操作过程中需一直保持切片处于湿润状态。

2.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灭活:
  • 将切片完全浸入到3%双氧水溶液中,室温,孵育10分钟;完成后流水清洗5分钟。

注意:内源性酶含量高的组织,可以延长灭活时间至15-20分钟;双氧水需新鲜配制,可提前5-10分钟配制3%的双氧水。

3.抗原修复(可选):
  • (1)方法一,微波热修复:将切片浸入盛有修复液的修复盒中,将抗原修复盒盖斜盖在修复盒上;整体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分钟后停火,微波炉内静置5分钟;再高火加热3分钟后停火,微波炉内静置5分钟;随后中低火加热1分钟后停火,微波炉内静置5分钟,然后将切片连同抗原修复盒拿出缓慢冷却至室温。待修复液温度降至室温后,用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1min。
  • (2)方法二,高压热修复:在高压锅中,加入抗原修复液,高火预热;待修复液沸腾后将切片置于其中,并完全浸泡组织,盖好锅盖,扣上压力阀,高火继续加热;待限压阀开始转动喷气后调至中火,同时开始计时2分钟;计时结束后离开热源,自然降压后将高压锅移入冷水中缓慢冷却。待修复液温度降至室温后,用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1min。

注意:修复液需完全浸没切片上组织;修复过程中严禁打开仪器或中断运行程序;修复完成后避免快速冷却;修复液可根据实验需求自行选用修复液。

  • (1)封闭:待修复液温度降至室温后,从修复盒中取出切片;用缓冲液PBS清洗切片2次,每次3分钟;去除切片上的缓冲液;在组织切片上滴加5%空白山羊血清封闭液;将切片水平放置在底部呈有水的孵育湿盒中,于37℃恒温孵育30分钟;
  • (2)一抗孵育:去除封闭液,在组织切片上滴加用缓冲液PBS稀释的一抗,水平放置于孵育湿盒中,于4℃孵育过夜;
  • (3)复温:将孵育湿盒取出室温复温15-30分钟,去除抗体工作液,用缓冲液PBST洗涤1次,5分钟;用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 (4)二抗孵育:在组织切片上滴加二抗工作液后水平放置于孵育湿盒中,于37℃恒温孵育1h;
  • (5)去除切片上的溶液,用缓冲液PBST洗涤1次,5分钟;用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 (6)显色:显色前5分钟,配置DAB显色工作液,C液:B液体积比1:100,充分混匀;在组织切片上滴加显色工作液,显微镜下密切观察颜色变化情况,通常10-60秒即可得到合适的染色强度;将切片浸入大量dH2O中即可终止显色;
  • (7)复染、返蓝:将切片浸入Mayer’s苏木素中复染切片,用流水清洗10分钟。

注意:染色过程中需一直保持切片处于湿润状态;染色过程中所有试剂使用过程中均需保证完全覆盖切片上组织。

  • (1)脱水:将清洗后的切片于无水乙醇中浸泡1次,10秒;高温(55℃-60℃)下完全干燥;
  • (2)封片:在切片中心滴加适量中性树胶,并加盖盖玻片。

来自于发表文献,仅供参考所用,ABclonal不承担任何责任。

暂无以FLII为关键词搜索的文献记录。

该服务由赛特新思提供,上述关联分析来自已发表文献,仅供参考所用,ABclonal不承担任何责任。

1. 转一张膜需准备 6 张 7.0~8.3 cm 的滤纸和 1 张 7.3~8.6 cm 的硝酸纤维素膜。切滤纸和膜时一定要戴手套,因为手上的蛋白会污染膜。将切好的硝酸纤维素膜置于水上浸 2 h 才可使用。

(1)用镊子捏住膜的一边轻轻置于有超纯水的平皿里,要使膜浮于水上,只有下层才与水接触。这样由于毛细管作用可使整个膜浸湿。若膜沉入水里,膜与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这样会阻止膜吸水;

(2)个人感觉其实转膜之前浸湿一下就 ok 了,没有多大问题,可能按照上述操作结果会更好。

2. 在加有转移液的搪瓷盘里放入转膜用的夹子、两块海绵垫、一支玻棒、滤纸和浸过的膜。

3. 将夹子打开使黑的一面保持水平。在上面垫一张海绵垫,用玻棒来回擀几遍以擀走里面的气泡。在垫子上垫三层滤纸,一手固定滤纸一手用玻棒擀去其中的气泡。

(1)「用玻棒来回擀几遍以擀走里面的气泡」,要领:一手擀另一手要压住垫子使其不能随便移动。

(2)「在上面垫一张海绵垫」要领:可三张纸先叠在一起在垫于垫子上。个人感觉就垫 1 张滤纸也没问题。

4. 要先将玻璃板撬掉才可剥胶,撬的时候动作要轻,要在两个边上轻轻的反复撬。撬一会儿玻璃板便开始松动,直到撬去玻板。

除去小玻璃板后,将浓缩胶轻轻刮去(浓缩胶影响操作),要避免把分离胶刮破。小心剥下分离胶盖于滤纸上,用手调整使其与滤纸对齐,轻轻用玻棒擀去气泡。将膜盖于胶上,要盖满整个胶(膜盖下后不可再移动)并除气泡。

在膜上盖 3 张滤纸并除去气泡。最后盖上另一个海绵垫,擀几下就可合起夹子。整个操作在转移液中进行,要不断的擀去气泡。膜两边的滤纸不能相互接触,接触后会发生短路。

(1)「要在两个边上轻轻的反复撬」要领:应该边撬边用流水缓缓冲洗

(2)「直到撬去玻板」要领:撬时一定要小心,胶很易裂,要用巧劲

(3)转移液含甲醇,操作时要戴手套,实验室要开门以使空气流通。

(4)最后做成的「三明治」千万不能形成短路,不然有可能会短路烧坏转膜装置(价格不菲,尤其是进口的),第一次做的应请老手指教。

5. 将夹子放入转移槽槽中,要使夹的黑面对槽的黑面,夹的白面对槽的红面。电转移时会产热,在槽的一边放一块冰来降温。一般用 60 V 转移 2 h 或 40 V 转移 3 h。

(1) 实际上应该根据蛋白分子量的大小确定转膜时间,对于小分子量的蛋白,转膜时最好垫两块硝纤膜,以免转膜过头。

因为如果第一张膜上蛋白质已经转过了,第二张膜上还有蛋白质可以进行检测;对于大分子量的蛋白,转膜时电压要高一点,一般 80-100 V,时间也要延长一点,开始最好也用两块膜,特别是务必注意加强降温措施。当然转膜是要摸条件的,最好刚开始做的时候摸个转膜的时间梯度。如果由于时间原因来不及做下面实验,可以在 4 度下 12V 转膜过夜

(2) 硝纤膜建议使用 0.22 μm 的小孔径膜,不容易转膜过头;

(3) 不同的转膜装置,转移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换用转膜装置,最好再摸个条件

(4) 转膜时电极方向注意是膜正胶负。

6. 转完后将膜用 1×丽春红染液染 5 min(于脱色摇床上摇)。然后用水冲洗掉没染上的染液就可看到膜上的蛋白。 将膜晾干备用。(一般不需要做这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Kd蛋白转膜转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