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面试护士有编外吗

2013112来的月经于18日结束。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我心情也变得紧张起来。我不停地在网上搜索全国各地的姐妹腹腔镜手术的经历,对腹腔镜手术的概念也慢慢明确起来。

我总结了一下,基本上都是手术前2天左右住院,术前一天做术前检查(胸片、抽血、验尿、验白带等);术前一晚要灌肠拉肚子清空肠胃,备皮(剃毛毛);手术时全麻,插气管,置尿管;手术后会打3天左右点滴抗生素;当天会饿一天肚子;手术完成后会因为麻醉的原因会呕吐,头晕,因为腹腔充气会肩膀胀痛。一般基本上是住院6天左右,费用左右(很多医院会建议术后打非常昂贵的达菲林、抑那通);有医保的基本可以报销部分费用,但是因为不孕检查的,医保不报销。

121晚上,我和老公从广州到深圳,住了一晚上,因为第二天要8点半前赶到医院。

122早上8点,我提前来到港大医院妇科专科报到。医生给我开了住院申请单,然后让我去挂个号,去二楼外科做一个麻醉评估。在麻醉评估的过程中,医生非常详细地了解我的病史和手术史。我跟她反应最近两个月有时会心悸,所以她又让我做了一个心电图,结果是正常的。

上午10点多,交了2500元住院押金和社保卡之后,我赶到住院部办理了入院手续。手续办妥后,立马有护士带着我边参观相关设施边给我介绍其相关功能。然后带我到我的病房。那天深圳天气特别好,艳阳高照,暖洋洋的,一点都不像是深冬的样子。进入病房的一刻,我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这是一间宽敞整洁的双人间,阳光正撒在我那张靠窗的病床上,阳台上暖暖的风微微拂起淡雅的落地窗帘。窗外阳光明媚,透过一片绿树,就是深圳著名的红树林海滨公园。一切都那么阳光,安详。我好像到了某个风景秀丽的度假酒店,心里一阵欣喜。这时有一位护士给我送来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病号服,我这才回过神来:我是来做手术的,不是度假!

接下来,有护士过来给我抽了四管血,然后给我一个尿瓶,让我方便的时候留个尿。过了一小会儿之后有专门的护工过来带我去做X光胸片。快到中午的时候,和我同一病房的女孩手术完了被车推进来。看到她被一圈人围着,貌似老家的爸爸妈妈都是赶过来的。听她老公说,她是卵巢旁边5个畸胎瘤,好恐怖~~~

中午闺蜜给我来电话,说在给我准备吃的,问我想吃啥。我说算了吧,一般手术前晚都要禁食,晚上还要吃药灌肠拉肚子,不用费心了。下午护士来给我清洗肚脐眼的时候,我怯怯地问:请问啥时候开始给我吃药拉肚子呢?护士迷茫地反问我:为什么要拉肚子?我说别的医院都要拉肚子清空肠胃啊!她笑了一下说,那不是必须的,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我们医院都省掉了。听她这么一说,我心里一阵窃喜。哈哈,本人最怕饿肚子啊,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然后我又问怎么没有通知验白带和备皮?答案也大概如此。

不过,当天晚上我还是只吃了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面包之类,尽量让肠胃轻装上阵吧!但是鉴于本人非常容易饿,明天又要手术后6个小时才能进流食,老公还是叫我在晚上8点前吃了点宵夜。晚上10点之后,连水都不能喝了。当晚,一高个麻醉医生过来给我们讲解麻醉风险,然后是签字。面对我老公的无数个为什么,这个年轻阳光的小伙子总是先呵呵笑一声,再作解释。

那一晚,我亲眼看着同室的病友下床走动了,她现在什么样,我第二天就什么样,所以我特别关注。她一直都没有呕吐难受之类,这对我来说是另外一个好消息。

1月23日清晨6点半,因为有护士过来量体温,我很早就醒了。我起来洗漱完毕,然后很认真地上了次大的。因为我是早上8点第一台手术,我得听医生的,好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洗漱完毕后,除了可以涂点润肤露之类的,其他如化妆品\指甲油\首饰等等一概不得上身,因为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根据病人的皮肤和指甲状况来判断病人的状态。

7点45分,我换上手术袍(上衣反穿差不多,在后面系上带子),很快就有护工推来手术车,让我躺好,然后转了趟电梯把我推到了手术室门口。看着天花板上通明的灯光,心情一步步紧张起来。老公和闺蜜也一路陪着我到手术室门口,闺蜜在向她的上帝祷告祈求我手术顺利,老公却开玩笑说,接下来,就是任人宰割了!和手术室的医生交接完毕后,我就被推到了手术间。

我以为我会被立即推到手术室呢,结果被安置在一个休息室。在那里等候的十多分钟里,我十分好奇,不停地四处张望。我感觉我的慢性咽炎发作了,喉咙很不舒服,不停地清嗓子,很快又想尿尿了......

终于,在810左右,我被推到了手术室。手术间好大啊,推过去的路上,医生还开着玩笑,这让人稍微放松了点。躺在手术台上,我的眼睛就没停过。看到周围那么多医生在忙碌,想到等下要插气管,我越来越频繁地清着喉咙,跟医生说我想上厕所,想清痰。他递给我一张纸,让我清了痰。然后说,有尿意是因为我紧张,等下插上尿管,就不会想上厕所了。他边这么说着,左手边被另外的医生放在一个架子上固定好,然后吊了一瓶水,拿着只挺粗的针在我的手腕处找血管扎。那医生说,针有点粗,会有点痛,放松点……我啊的一声闭上眼睛,针顺利地扎了进去,手腕一阵凉意缓缓而来。

可是,我还是清醒的,越清醒就越焦虑。我不停地四处张望,看着年轻的医生们在做各种准备。昨晚那个高个子阳光麻醉师今天戴了个大口罩,还是被我认出来了。他边和别的医生聊着天,边在我左手腕部的留置针孔里注射了一支透明的药水。我还是清醒的,心里一直在想,医生什么时候通知我开始麻醉呢?从来没有经历过麻醉的我又好奇,又紧张。实在憋不住了,我问旁边的医生:请问王医生来了吗?她说很快就来了,我们都是在做准备工作。

好吧,我继续安静地躺着,在想他们什么时候告诉我开始麻醉,什么时候插气管,什么时候插尿管……

……轻薄的迷茫中,我听到有人在大声叫我的名字,我应了一声,睁开眼睛。我看到一位戴口罩的女医生在我身边叫我。我马上问:医生,手术完成了?发现什么问题?严重吗?都处理了吗?

那医生和另外一位医生说:嘿,她清醒得挺快嘛!然后对我说:手术顺利完成了,你别着急,等下医生到病房跟你说,现在说了你都会不记得的。我还是不甘心,说我很清醒啊,你说吧!医生说,没事,就是轻微的内膜异位症,不严重,都处理了。

在麻醉清醒室里,医生很亲善地和我聊着天。她很温柔地娓娓说道,她曾经做过两次腹腔镜手术。一次是因为宫外孕,一次是因为宫外孕后2年多没有怀孕。她第二次手术之后的第一个月就怀孕了,现在她儿子都8岁了。当年她有个闺蜜在她之前两个月做的腹腔镜,看到她怀上了心里很着急,没想到再等了一个月,她那闺蜜也怀孕了。所以,她让我不要担心,我肯定也会怀上的。当时的情形,也许是因为麻醉还没有完全消褪的原因,现在想来,像是一个清晰的梦。那位带着口罩穿着绿色手术服的医生像一位亲和的姐姐,给我留下那么温存的美梦一般的记忆。

我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那位医生跟我那迎上来的老公说:手术很顺利,你们放心吧!我刚才在和她聊天呢,希望她也和我一样幸运!看到老公的笑脸,我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后来老公说那时差不多是11:30左右。

被推到病房后,护士开始对我进行心电血压监护。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左手打着点滴(医生说是手术中那一瓶,还没有打完),下面留着尿管,鼻子里还放着输氧管。老公从来没有看到过我这幅架势,可能他觉得我很痛苦,所以不停地说些冷笑话逗我开心。我忍不住笑,可是一笑就扯到肚子上的伤口,这才感觉到伤口的存在。老公意识到他的这个行为太不合事宜了,赶紧停止了逗我。

虽然留着尿管,但是我还是有意识的翻一翻身,大概一两个小时后,我的肚子开始咕噜噜放屁了。呵呵,没想到这么快,看到好多人都是在大半天后才通气的。到了下午三四点左右,我的点滴打完了,心电监护设备也撤掉了,我甚至开始喝了一口水。我觉得身体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多难受,于是我开始要求护士给我拔掉尿管。护士不放心,担心我的麻药还没有代谢完,影响小便功能,硬是到下午5点才给我拔了尿管。拔了尿管后,我换下手术袍,穿上新送来的干净病号服,下床,走到洗手间试图小便。开始那一下,尿道真是火辣辣刺痛啊,不过一尿出来就好了,之后就正常了。

下午我的主治医生王医生过来跟我讲解手术情况。她说我的情况属于轻微内异,子宫后壁和直肠粘连导致子宫后位,这些都在手术中做了处理,下个月就可以试孕。

晚上6点,我开始喝闺蜜给我送来的鸽子汤和小米粥。我觉得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跟老公吵着说要吃面条,于是他又跑出去面点王给我买来一碗面条。我吃了一小碗,没有任何不适。按一般的情况,很多人这个时候才开始喝水吧,也许是在呕吐!所以,我觉得很多情况都要分别对待的,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恢复速度都不一样。

晚上,又有两个好友过来看望我。因为同室的那位病友下午已经出院,所以现在整个病房就是我们的人了。朋友们说我气色很不错,完全不像是刚刚手术的病人。为了消磨时间,大家竟然玩起了“谁是卧底”的游戏,很是欢乐!

124,早上又因为护士量体温而醒过来。感觉身体完全清醒过来了,活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肚子上伤口的存在。但是只要不用力,基本没啥痛苦,只是肩膀处有些胀痛。早上吃过早餐后,我上了次大的。这标志着我的肠胃功能恢复了,我可以正常饮食了,所以中午吃了个蒜苔回锅肉饭。上午换药的时候,我看到了刀口的庐山真面目,原来真是挺小的。肚脐眼上方那个伤口稍微大一点,大概1.2厘米的样子,下面两个应该不到1厘米。下午2点,医生说我看上去完全是个好人了,所以给我开了出院证明和小结,我在老公的呵护下,乐呵呵地出院了。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回到了广州的家。

晚上我们到一家大餐馆好好吃了一顿。回家后,老公宣布我接下来未由他陪伴不得擅自出门,明天禁足一天。

125,老公上班去了。因为头天晚上十点不到就睡了,所以今天一觉醒来,精神甚好。而且发现伤口恢复得很不错,一般的行动都不妨碍了。这天乖乖呆在家里。

126,早上醒来,发现身体恢复得更好了,我起床的时候甚至都没感觉到伤口的存在。中午去一家蒙古餐厅吃了一顿羊肉大餐,太撑了!晚上老公竟然主动下厨,给我做了两个可口小菜!晚上去买了一盒云南白药的创可贴,换下了之前医院的大创可贴。发现伤口挺干燥,恢复得很不错。

127,我们开车到2小时车程外的一个小村镇游玩。我基本上行动自如了。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一直遵循国际化的标准。和内地其他急诊科不同,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采用香港的验伤分流系统,根据病人的临床需要而非专科分类对其进行优先安置,主要有两个特色:

    首先,急诊科将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5类:1、危殆;2、危急;3、紧急;4、次紧急;5、非紧急。病人在急诊挂号处挂号后,到护士分流站检测生命体征,再到等候区等待叫号,急诊科优先处理较重的病人。

    急诊科顾问医师区建恒医生说,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主要参考香港医院管理局的指引制定,亦有参考澳洲分诊量表(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区医生提到的ATS,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诊标准,根据患者可等候的时间将患者分级,即分诊人员考虑患者可等待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1级是指需要立即给予复苏的患者,2级是指在来诊后10分钟内给予救治处理的危及患者;3级是指可在30分钟内给予处理的紧急患者;4级是指可在来诊后1小时给予处理的次紧急患者;5级是指可在患者来诊后2小时内给予处理的非紧急患者。这种急诊分诊,在世界各地,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行多年。

区医生介绍说:“我科的分诊标准主要基于生理数据,如血压、脉搏、体温、受伤机制、年龄等,比较客观,不是单靠主诉如痛楚和医护的主观感觉。”但他也坦言,这种分诊制度在开始使用时遭遇了比较大的阻力,因为内地患者仍然比较认同“先来后到”的挂号顺序,医院的同事也感觉很陌生。但随着急诊科运行时间的加长,大多数来此就诊的患者都了解到急诊科的就诊流程。“而且广东也有一些其他医院开始借鉴我们的分诊制度。我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一直按照JCI标准将患者进行5级分类,这个与我们医院差不多相同,至于执行力度我就不太清楚了。”

    事实上,早在2013年8月,深圳市卫计委就发布了《直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试行)》,并要求当年10月1日之前全部落实。试行办法将病情分为四类: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诊,并对病情、对应措施、反应时间和病情分区进行了明确规范。

    但根据一些深圳公立医院急诊科人员的反应,该分针指南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急诊来的病人只是分为急的和不急的。急的,就送抢救室,不急的,按内外妇儿科排队。”

    对于“急”与“不急”的区分,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的主观判断而不是各项指标的测量,“患者来时,分诊护士看患者的状态,如果面色不好,就直接进入抢救室,不用排队。”“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很严重的致命问题,连分诊评估单都没有,分诊护士点击患者名字后,直接进入排队行列。如果护士觉得应该测量血压的,测了写门诊病历上面。”

深圳的这个分类标准是建立在卫计委2012年9月下发的《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基础上的,流程也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但深圳出现的问题在国内的公立医院依然很普遍。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介绍,他所在的医院的急诊分诊台设立在急诊大厅的中央,患者就医前只需到分诊护士处领一个挂号凭证就可以直接按科室挂号。只有少数情况下,护士才会在测量体温后发放挂号单,而且如果患者主动要求挂某一科室的号时,护士常常不问病症就直接发号,根本不会主动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

    一位网友曾在微博上吐槽说:“嗓子出现血丝,去挂了耳鼻喉科,大小检查做了一堆,什么毛病没查出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一个老大爷告诉我牙出血了,才发现应该去看牙科,晕死了……”

    由于国内的急诊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大多数急诊科依然是根据专业将病人进行分类,这就限制了按照危重程度进行处理的分诊方式。而且分诊对护士的要求也比较高,承担分诊工作的护士,必须非常熟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能准确评估患者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

根据区建恒医生的介绍,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会对护士进行非常专业的培训:请香港的急诊专科护士及急诊护士到医院训练,还会派急诊科的核心护士到香港的伊利沙伯医院急诊室、**教联合医院急诊室、明爱医院急诊室学习;新报到的护士,接受分诊训练,开始上班的时候,会有资深护士从旁指导,所以护士的专业素养很高。同时,对护士的分诊,也会有Audit(审核),由医生护士组成的AuditTeam定期评审。平时,医生如果发现分诊有问题,也会有礼貌地指出。反馈和审核的目的不是追究责任人,而是对分诊进行不断优化。

    相比之下,我国的急诊分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背景资料:灾难分诊同急诊分诊不同。灾难分诊,因为人手、资源问题,要用有限人手资源,抢救最多的人。香港分四级:黑色,已经死亡/基本无生命表征,放弃,把人手资源留给有机会活下来的伤者;红色,有生命危险,如果短时间送院,可能救活,尽快救;黄色,中度,可以在送完红色的才送;绿色,轻度,可以等更长时间。所有分诊,包括急诊分诊,都不是固定的,有需要可以重新评估,3级可能变成2级,而且因为等候时间长,病人的病情如果变差也会重新评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面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