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菌有什么特征?

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新抗生素发现的减少造成了全球健康危机。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几十年来没有新的抗生素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病原体。

近日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在Zemer Gitai教授的带领下,确定了一种新的化合物--SCH-79797--可以通过一种独特的双靶向作用机制(MoA)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且耐药频率低得无法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A Dual-Mechanism Antibiotic Kills

该研究论文的亮点包括:

SCH-79797同时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且耐药频率低得无法检测;

它的作用是同时靶向叶酸代谢和膜完整性;

SCH-79797的双靶向是协同的,但只有在相同的化学支架才有此效果;

Irresistant -16是一种SCH衍生物,能有效治疗小鼠淋病感染。

为了确定SCH-79797的MoA的特征,研究人员结合了定量成像、蛋白质组、遗传、代谢组和细胞分析等手段,发现了SCH-79797有两个独立的细胞靶点,叶酸代谢和菌膜完整性,并且在杀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持久性方面优于联合治疗。

随后,研究人员以SCH-79797的分子核心为基础,开发了一种增强效力的衍生物--Irresistant -16,并在小鼠阴道感染模型中显示其对淋球菌的疗效。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有前景的抗生素先导表明,在单一化学支架上结合多个MoAs可能是一种未被充分重视的方法,可以用于靶向具有挑战性的细菌病原体。

新冠肺炎疫情让疫苗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原因很简单,人们将战胜新冠病毒、让生活尽早重回正轨的期望寄托在了疫苗身上。让人欣喜的是,不到一年时间,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已陆续附条件上市,从实验室走进了接种室。
疫苗曾给我国传染病防控立下显赫战功:以1~4岁儿童为例,由于乙肝疫苗接种的推广(被称为人生针),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6年的0.96%,2014年继续下降到0.32%。这意味着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成功遏制住了增量,为我国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打下了坚实基础。

微球菌科(学名:Micrococcaceae)为放线菌纲微球菌亚目的一科细菌。此科的模式属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


本科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阳性、好氧或兼性厌氧的球状细菌。直径0.5~3.5微米,具有1个以上的细胞分裂面,运动或不运动。无休眠时期;营呼吸或发酵代谢,如作用于葡萄糖则产酸不产气;营养要求多样化,都可在5%氯化钠培养基中生长,有些还能在含10%~15%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75%。

微球菌属(学名:Micrococcus)为放线菌目微球菌科的一属革兰氏阳性的球菌。最初出现在脊椎动物的皮肤上和土壤中,但通常也能从食品和空气中分离到。此属的模式种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基本形态和染色:微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球形,直径0.5~3.5μm,单生、对生和特征性的向几个平面分裂而形成不规则的堆团,成对、四联或成簇出现,但不成链。罕见运动,不生芽孢。菌落光滑,常有黄或红的色调,微凸起,具有整齐的边缘。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化能异养菌,代谢为严格的呼吸型。通常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有丙酸盐、乙酸盐、乳酸盐、琥珀酸盐、谷氨酸盐和碳水化合物。产气,产少量酸或不产酸。该菌属的细菌营养要求不一致,最适生长温度25~30℃。接触酶和氧化酶均弱阳性,耐盐,可在含有5%氯化钠中生长。

毒性:毒性不强,是条件致病菌。

藤黄微球菌,为细菌微球菌科,微球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阳性、不分解葡萄糖,氧化酶和 6.5 %NaCl 试验均为阳性,胆汁七叶昔、精氨酸双水解酶、拘橡酸盐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好氧或兼性厌氧的球状细菌,不运动的专性好氧细菌。

革兰阳性球菌,菌体比葡萄球菌大,单个、成双.四联排列或立体包裹状,不规则团。菌落直径一般为1~1.5μm,呈金黄色。在所有培养基上均呈堆团排列。

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小于葡萄球菌,呈圆形、凸起,光滑,不透明,黄色菌落。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色。在肉汤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黄色,粗糙粒状,园形,突起,湿润,闪光,全缘。菌体比葡萄糖大。

藤黄微球菌主要存在于泥土、水等外界环境以及正常人和动物皮肤表面。一般不致病,但可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伤口等局部组织感染,也能引起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等疾病。

节杆菌属(学名:Arthrobacter)为放线菌目微球菌科的一属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主要是土壤中。


节杆菌属拉丁学名(ArthrobacterConn and Dimmick,1947) 幼龄培养物的细胞呈不规则的杆状, 0.8~1.2μm×1.8~8.0μm。常呈V形排列端圆,但没有丝状体。生长过程中,杆状断裂成小球状,直径0.6~ 1.0μm。单个、成对排列,不规则的堆状。明显的杆、球周期变化,稳定期的培养物几乎全部是球状。革兰氏阳性,但很易褪色。有的种的杆状细胞运动,不生孢,不抗酸。好氧。化能异养菌,通常生长在简单培养基加生物素,氧化代谢。从葡萄糖或其他糖产生少量酸或不产酸。接触酶阳性。最适生长温度20~35℃。广泛分布于环境,主要是土壤。

在生活史中细胞形态有显著变化,幼龄菌体完全或大部分是杆状或不规则杆状,老细胞则缩短为球形或类球形;呼吸代谢,从不发酵代谢;胞壁不含有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和阿拉伯糖;专性好氧菌。正式承认的有7个种,模式种为球形节杆菌。本属菌株有的能在甾体化合物的A环行脱氢作用,因而常被用于制作各种甾体激素药物,如高效皮质激素(强的松、肤轻松、倍他美松等)。

罗氏菌属(学名:Rothia)为放线菌目微球菌科的一属革兰氏阳性菌。不规则杆菌。生境通常是人的嘴和喉部,可能是条件致病菌。此属的模式种为龋齿罗氏菌(Rothia dentocariosa)。

罗氏菌属不规则杆菌,0.8~0.5μm×1.0~ 5.0μm。接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最适生长温度35~37℃。通常生境是人的嘴和喉部,可能是条件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触酶阳性的雏形菌丝体,有分枝的菌丝,末端常呈棒状。培养第8天断裂成球菌状类型。菌落初隆起,表面粗糙。转接几次后变为柔软而光滑。 R型菌落(丝状体)在液体内产生颗粒或丛状生长;S型(球菌状细胞)形成混浊生长。无气丝和孢子。不抗酸。好气至兼性嫌气。CO2无刺激生长作用。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菊糖。葡萄糖发酵主要产物为乳酸以及少量的醋酸、蚁酸和琥珀酸。还发酵果糖、蔗糖、甘油和水杨苷。水解七叶树素。


龋齿罗氏菌,胞壁主要组分: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核醇。 DNA内G+C含量为 65.4—69.7%。此菌需要有机氮才能生长。在营养琼脂上生长贫乏;在脑心浸液琼脂和胰示胨 (trypticase)大豆琼脂上形成乳脂白色菌落。

不能在萨氏葡萄糖琼脂上生长,有别于诺卡氏菌;后者有时产生气丝和孢子,在蔗糖硝酸盐琼脂或营养琼脂上生长。氧化而不发酵糖类。此菌与放线菌属也比较近似,但后者嫌气,触酶阴性、不能液化明胶、胨化牛奶。

口腔球菌属(学名:Stomatococcus)为放线菌目微球菌科的一属革兰氏阳性的球菌。可共生于人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也可在侵染过程中混入。此属的模式种也是唯一种为粘液口腔球菌(Stomatococcus mucilaginosus)。

刘志恒氏菌属(学名:Zhihengliuella)为微球菌科的一个属。该属以致力于放线菌分类学研究的中国微生物学家刘志恒的命名。模式种为耐盐刘志恒氏菌(Zhihengliuella halotoleran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