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敏肌钙复查哪种医院可以做?

华盛顿当地时间3月30日ACC2014 会议上,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Nadia Bandstein博士做高敏肌钙蛋白T筛查研究报告,研究发现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心电图可预测急诊科处于低心肌梗死或死亡风险的胸痛患者,从而使患者安全离院。详细报告了相关内容,研究论文也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胸痛是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患者到急诊科就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在欧美国家中,每年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人因胸痛就诊于急诊科。尽管胸部疼痛往往只是完全良性状况的表现之一,但这也提示患者或许患有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有高达2%的心肌梗死患者被忽略掉,直接从急诊科出院,从而使死亡的风险增加了1倍。

因此,根据现有的指南推荐,急诊科中临床检查、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的胸痛患者在发病3-6小时后仍须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通常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住院进一步评估。然而,只有10%-20%的胸痛患者在住院期间被诊断为心肌梗死。

如果心肌梗死可以被安全有效地排除,不需要一系列检查或观察期延长的话,患者的住院难、急诊科人满为患以及看病费用等问题都有可能得到改善。有多种临床选择方法用于排除心肌梗死,如预发性评估、生物标志物水平以及心电图改变等,但所有的这些方法都需要一系列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从而有可能延缓患者从急诊科出院。

近几年来,hs-cTnT已作为一个早期心肌损伤的高敏标志物。已有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hs-cTnT对胸痛入院患者的心肌梗死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正是由于胸痛患者的筛查繁琐、耗时、耗费等问题,为明确hs-cTnT< 5 ng/l合并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是否可以排除急诊科的心肌梗死,Nadia Bandstein等研究者回顾性研究了2010年-2012年于急诊科就诊的8904名胸痛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至少有一次hs-cTnT的检测结果。

研究者分析后发现,首次hs-cTnT< 5 ng/l的胸痛患者最常见的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胸痛(50.0%),5.6%和5.1%分别被诊断为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绞痛,且患者年纪较轻,患慢性肾脏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可能性很低,不太可能服用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hs-cTnT水平升高的患者中年纪更大、更多男性,且有较多的并存疾病。

表1:不同hs-cTnT水平胸痛患者数目比例、诊断为MI和住院率的比例

诊断为心肌梗死所占比例

经过30天的随访,hs-cTnT<5ng/L的患者中有0.44% 诊断为心肌梗死,这其中有0.17%的患者心电图无缺血改变。hs-cTnT,合并心电图无缺血改变对30天内心肌梗死的阴性预测值为99.8%,对死亡的预测则为100%。在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eGFR等混杂因素后,直接离院患者与入院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未明显差别。

研究者认为,hs-cTnT<5 ng/l 且电图无缺血性改变的胸痛患者的肌梗死和30天死亡风险非常低,可以直接从急诊科安全离开。

hs-cTnT可以较以往肌钙蛋白检测提前数小时就反映肌钙蛋白的轻微升高,或许无重复检测的必要性。但是,作为心脏损伤标志物领域内的专家,来自梅奥临床医院的Allan S. Jaffe博士提醒道,现在就认为hs-cTnT可以排除心肌梗死还为时尚早。他说,“很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排除策略似乎只对低危患者有效,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患者直接在急性期就诊的,也不知道接诊医生排除心肌梗死的标准是什么”。

同时他也提到,“有迹象表明这种策略是有效的,但我们在诊断和排除心肌梗死时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假以时日,这种策略或许能够得到验证,但我们仍须严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编后记:查看更多研究结果请点击

第三版全球通用心肌梗死定义的修正中,将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值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ESC 2018上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心肌肌钙蛋白的应用,并特别推荐1 h诊疗路径应采用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国内临床诊疗中应用高敏肌钙蛋白,由于缺乏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目前都是参照2015 ESC指南,尚无适用于国人的统一诊断流程。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多家医院联合开展高敏肌钙蛋白I中国临床诊疗路径的多中心研究(ClinicalTrail ID: HEADLINES),探索2015 ESC 指南在中国急诊胸痛人群应用的真实数据,以寻求最适合中国人群的1 h临床诊疗路径。为进一步了解此项目进展情况,《门诊》在“高敏肌钙蛋白I中国临床诊断路径专家咨询会”期间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重症中心梁岩教授与实验诊断中心周洲教授进行了专访。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门诊》:从第三版全球通用心肌梗死定义的修正开始,指南就把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值作为重要的首要诊断指标之一,ESC 2018上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更强调了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应用,并特别推荐高敏肌钙蛋白的应用。请您点评一下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价值。

周洲教授: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有3亿人,其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难度最高,对它的快速诊断对于救治患者尤其重要。高敏肌钙蛋白是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的更为灵敏的检测,结合临床特征,就能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判断。第三版心肌梗死定义中强调心肌梗死的诊断首先要有肌钙蛋白的升高。在2018 ESC上公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更新中,进一步强化了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高敏肌钙蛋白是为数不多的能被指南纳入I类推荐的检验项目之一。

梁岩教授:目前认为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准确率更高,由于“高敏”的应用,能将诊断流程缩短。根据欧洲的指南,如果是“普通”肌钙蛋白检测,需要在基线检测完之后,在3小时进行复查,来判断患者是否是心肌梗死。而用“高敏”的方法,可以将复查时间缩短至1小时,在1小时内实现对患者的鉴别诊断。因此,高敏肌钙蛋白较普通肌钙蛋白的优势更为明显。诊断时间的缩短可有效减少急诊胸痛患者留观时间、缓解急诊滞留现象,加速急诊患者的分类治疗。同时,还能帮助患者迅速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患者远期预后。

阳性检测率升高误导判断?

《门诊》:在检验中推广使用高敏肌钙蛋白后,正常参考上限的第99百分位值降低,使阳性检测结果增加,这一现象对临床诊疗实践有何影响?

梁岩教授:采用高敏肌钙蛋白之后,确实多家单位反映心肌梗死诊断的比例有所升高,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进行客观分析。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升高,一方面可以诊断心肌梗死,另一方面也与非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衰、肺栓塞或者心律失常导致的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均表明患者远期预后不佳。在阜外医院目前仍是根据全球心肌梗死定义将第99百分位值作为界值,同时需要有心电图、症状或超声等显示患者有心肌缺血证据,就会诊断为心肌梗死。而并非等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几倍以上才进行诊断。国内不同单位并非统一采用这一诊断方法,同时由于肌钙蛋白I的检测厂家较多,界值也不一致,给临床专家带来非常大的困惑。这正是我们去开展通过检测高敏肌钙蛋白I来诊断中国人群心肌梗死的课题的原因。在中国人群去验证这一快速诊断流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同时评估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合理界值。

周洲教授:高敏肌钙蛋白的检测会导致阳性检出率升高,但不能片面看待这件事。高敏肌钙蛋白检测阳性后,能表明其心肌损伤的存在,远期预后不理想。可以根据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值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某些高危疾病进行早期筛选与早期预防,降低后期发病的危险程度。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带来最大的获益是能够检测出更多肌钙蛋白水平轻微升高但短期有死亡和心肌梗死风险的患者。这些患者应进行更积极的心脏病诊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敏肌钙蛋白的应用肯定对我们临床诊疗路径方面会有一些改变,但是它对于中高危患者的检测,或是稳定型心绞痛,甚至是危险分层的判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敏肌钙蛋白的检测可能会导致阳性检出率升高的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动态监测的判断,而不是因为担心高敏肌钙蛋白阳性结果的比率,再回到以前普通肌钙蛋白的检测,以此来减少阳性检出率。高敏肌钙蛋白能把这些高危患者筛查出来,真正减少心梗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才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应该起到的作用。

中国临床路径的多中心研究

《门诊》:请您分享一下目前高敏肌钙蛋白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普及程度如何?从您的经验出发,我们该怎样去建立高敏肌钙蛋白在我国的临床诊断路径?

周洲教授:前期2017年阜外医院做的单中心预实验,初步结果印证了在中国急性胸痛人群中0-1 h和0-3 h流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我们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进行多中心的大型临床研究。希望在雅培诊断的支持下尽快拿到中国人群多中心的数据。去年在全国会议上我们报告了一部分前期数据,很多国内同行均表示希望加入我们的研究。经过沟通和筛选之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被作为合作的第一批单位,我们将共同沟通,将课题进一步深入。非常期待我们的研究能够为临床更有效、更准确的快速诊疗中国人群急性胸痛患者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梁岩教授:应用高敏肌钙蛋白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数量有限,主要在国外人群,但也仅有几个临床试验去支持其检测的准确度。有专家认为肌钙蛋白参考区间应考虑按照性别和年龄以及不同的人种而异,但目前尚未被广泛接受。若在中国使用高敏肌钙蛋白最好应参考中国人群,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参考区间,其实数年前雅培公司已在国内8家医院1,500余例中国人群中测定了高敏肌钙蛋白I正常参考上限的第99百分位值,其结果与西方人群高度一致。为了验证高敏肌钙蛋白的作用,我们的研究在强调1小时快速诊断的同时也观察了3小时诊断的作用,患者就诊时0小时的基线值、1小时和3小时的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均被检测。根据欧洲指南的推荐流程,采用单纯检验判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同时各个医院采用常规临床判定方法,根据标志物、心电图、病史、超声甚至造影等信息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并以临床判定作为金标准,去验证使用高敏肌钙蛋白I检验判定方法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性。获得1,500-2,000例的中国人群数据后,确定在中国是否可以沿用欧洲0-1 h和0-3 h诊断流程,以及是否能够采用欧洲指南推荐的数值。最终推荐适合中国人群的高敏肌钙蛋白I临床诊断流程,并向其他医院进行推广,希望各家医院能参照这个流程,使其急诊诊断心肌梗死的流程更具规范化和合理化。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敏肌钙蛋白升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