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怎么治疗?具体有哪些手段

Q:心肌梗死能治好吗?

A:心肌梗死能不能治好,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说年龄、心梗面积大小、是否及时到医院、是否溶栓或做支架,之后是否改变生活方式等等因素。

这里的“治好”是指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没有复发。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二者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心肌梗死急性期,首要的治疗就是打通堵塞的血管,用的方法是做介入治疗,用机械的方法捅开血管,或者用药物把血栓化开。

支架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最有效的方法,网上有很多不实言论对支架大肆攻击,对于心肌梗死这种致死性疾病,尽早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不但可挽救生命,还能挽救即将坏死的心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段。

但是,这种方法要求的条件比较高,首先需要医院有设备,其次还得有人会做,而且,还得全天候的值班,才能做得上。

心梗急性期,开通血管越早、坏死心肌越少,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就越小,“治好”的可能性越大。

慢性期的治疗,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所有得了心肌梗死的人,不管血脂如何,都需要吃他汀,因为心肌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为避免再次发生,都得吃他汀。

其二,为预防再次的血栓形成,都需要吃两种抗血栓的药物,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一年,放了支架的人也要吃一年。

其三,为避免心衰,需要吃预防心衰的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让心脏休息的药物等。

总之,急性期要着眼于快速打开血管,慢性期要预防再次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一处有问题,其他地方其实也有了动脉粥样硬化,不预防的话,还会发病的。

“阜外说心脏”-权威解答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团队针对患者的常见问题,根据最权威的临床疾病诊疗指南予以解答。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会针对普遍的问题在本栏目统一答复。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都是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多会遗留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差别中又有相互促进的部分,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的区分。针对引起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原因,消除脑梗塞手肿的方法,今天我们邀请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文军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原因引起的?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是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发生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硬化,同时伴随有血液粘滞度增高的原因,所以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产生这种疾病脑梗塞手肿。可以通过血管造影,以及影像学的方法进行检查确诊,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系统的治疗方案。比如,可以考虑通过溶栓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防止后期病情加重。

出现脑梗塞后产生有手部肿胀的现象,如果要进行消除,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来进行分析,一般可以采用综合手段来治疗,比如可以通过局部针灸,配合理疗电刺激以及现代康复手段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处理,比如可以通过向心性按摩,或者向心性缠绕的方法来进行改善。通常是由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之后出现有偏瘫的表现,所以会出现有这种手部肿胀的现象。

心肌梗塞通常说的是急型心肌梗死,典型的症状是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实验室检查多出现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心电图变化,表现为ST段抬高,严重的心肌梗塞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可危及生命。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有相同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良好的控制这些基础疾病能够很好的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当下全球人口中最大的死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手段弥补心梗造成的心肌细胞减少。已有一些试验性研究,但却因为种种挑战仍与临床医学应用有着相当的距离。

    将干细胞悬液施于梗塞部位以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是一种看似最为直观的方法。然而,这些游离的单个细胞很难留存于梗塞部位,绝大多数在几天内便会逃逸进入血液循环。若将干细胞包裹在水凝胶的多孔小型组织支架中再植入梗塞部位,虽然留存情况会改善,但由于支架中氧气扩散的速率往往难以满足干细胞的需要,后者在这些支架中会大量死亡。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分化程度较低的干细胞可能会在心肌内形成肿瘤。为了避免这一后果,上述干细胞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化,以减少发生癌变的几率;然而分化的时机需精确掌控。只有让干细胞成为处于早期分化阶段的心肌细胞,再进行植入,才能既减少癌变风险,又使其被周围的受体心肌细胞调试,发展出与其一致的电生理特性。

    近期,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干细胞疗法,在心肌梗塞小鼠模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方法模仿了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人员先将小鼠胚胎干细胞植入海藻酸盐水凝胶外壳包裹的微囊内,这里的水凝胶外壳类似于早期胚胎的透明带。干细胞会首先分裂,形成由干细胞组成的细胞聚集体,进入到了类似于桑椹胚的阶段。之后,研究人员通过引入BMP-4bFGF等诱导因子将微囊中的干细胞团初步诱导为处于早期分化阶段的心肌细胞,再将上述初步分化的细胞团通过先后浸泡于壳聚糖和氧化海藻酸盐的溶液中,被包裹进入海藻酸盐-壳聚糖(ACM)微型水凝胶中,以备心肌植入。

处分化心肌细胞团制作步骤(b)与胚胎发育过程(a)对照

    研究人员通过左前降支动脉的永久性结扎,制备小鼠心肌梗塞模型,并在5分钟后,将包裹有初步分化心肌细胞的ACM微囊植入小鼠的心肌梗塞部位。小鼠的心肌功能(例如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等指标)在这之后出现了显著改善,且发生纤维化的比例下降。此外,这些植入的初分化细胞经过继续分裂和分化,已于周围的受体心肌细胞融为了一体,并且没有发生癌变。

小鼠心肌梗塞手术和疗法操作示意

    由胚胎发育过程启发而设计出的心肌梗塞干细胞疗法不仅显著恢复了小鼠模型的心肌功能,还有效地避免了受体免疫反应和癌变等风险。水凝胶微囊不仅提高了植入细胞的留存度和存活率,而且创造了一个局部性的保护性微环境,使其免受免疫攻击,并在安全护送植入细胞后可自行降解。这一手段为心肌梗塞干细胞疗法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肌梗塞是怎么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