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术后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康复呢?

各位癌友们,现如今还在“谈癌色变”,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癌症=死亡”,这种观念就太过时了!你听说过关于癌症的“三个1/3学说”吗?今天无癌家园小编就给各位详细说道说道!

癌症目前是医学上无法攻克的难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随着医疗设备和治疗药物的不断创新升级,“带瘤生存”的患者不在少数,但是不少老百姓依然会“谈癌色变”。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曾指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并明确提出3个1/3的观点。即: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直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正式将癌症纳入长期存在的非传染性疾病,即慢性病的范畴。美国癌症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等权威机构,均认可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这也意味着,曾经被认为是绝症的癌症,经过合理治疗,许多患者都可以长期存活,甚至治愈。

但是我国约有8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很多患者和家属在检查出“癌症晚期”时,心态十分矛盾和纠结。有人会说:继续治疗吧,好死不如赖活着“,也会有人说“反正也治不好,拿这个钱干点啥不好”放弃于心不忍,坚持治疗又可能人财两空。

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患者的面前,癌症晚期到底还要不要治疗,还有救吗?该怎么办?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很多患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对待癌症,照样可以遵照兵法,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身经百战。

1. 了解你的诊断,弄清癌症分期

随着肿瘤研究的发展,我们现在知道癌症是如此的复杂多样,即便是同一种肿瘤,也有很多亚型,比如乳腺癌、大肠癌等等。同样的类型在不同分期也会不一样。不同的类型和分期决定了发展速度和对不同治疗的反应。所以在得到癌症诊断之后,要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国际上已经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分期标准——TNM分期。“T”代表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程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脏器转移,包括骨转移。根据T、N、M的不同情况,将肿瘤按严重程度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I期癌:原发部位的癌小,只有2~3厘米直径,无转移癌

Ⅱ期癌:原发部位癌有局部浸润,或有较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Ⅲ期癌:原发部位癌有浸润,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Ⅳ期癌:原发部位有广泛浸润,或有远地器官的转移性癌

其实简单用分期来判断是否还有救治可能是不科学的,在肿瘤治疗领域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5年生存率

多数癌症细胞卷土重来发生在5年之内,所以临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衡量某种癌症的治愈概率,5年生存率越高,治愈这种癌症的概率就越大,治疗5年之后如果癌症没有复发,就可以认为达到了临床治愈

国际杂志《The Lancet》曾公布CONCORD-3(全球癌症生存分析第三轮)的调研结果,其中关于大陆年各类癌症的5年生存率如图所示。也就是说。很多癌症的早期治愈率非常高,即使到了晚期出现转移、复发,仍有很大的机会临床治愈。

图为大陆年各类癌症的5年生存率

2. 晚期癌症并不晚,靶向免疫治疗来助力

靶向治疗是一种使用药物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它与传统化疗不同。靶向治疗通过靶向特定基因或蛋白质来帮助阻止癌症生长和扩散。这些基因和蛋白质存在于癌细胞或与癌症生长相关的细胞中,如血管细胞。

靶向药逐渐异军突起,发展壮大,迅速成为肿瘤治疗界的“新宠”,大有取代放化疗手段的趋势。这并不仅仅取决于靶向药的直接疗效,更多的是得益于靶向药的低毒及副反应小等优势。

据无癌家园的专家介绍道: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医生决定用特定药物的靶向治疗在癌症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以肺癌为例,已经有阳性意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已经达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数的70%,这意味着将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从而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01 基因检测可不是“白做”的,超80%的患者有机会获益

“无检测,不治疗”已经成为肿瘤专科医师“必需”的诊疗行为,这无疑更强调了做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做了基因检测,有多大的可能性是“白做”?一篇近期发表于JAMA Oncology(JAMA肿瘤学)杂志上的文章,分析了超过千例晚期实体瘤患者接受第二代测序(NGS)后的临床获益。

根据研究者公布的结果,在成功进行了第二代测序(NGS)的1015例患者中,共817例患者(80.5%)存在至少1个潜在的、可能指导治疗的1或2级改变。

每个患者到底应该做哪些基因的检测,才能做到尽可能不遗漏(不错过治疗机会,不浪费标本)、又不多花冤枉钱,这里面学问很大很大……

肿瘤基因测试范围从简单到复杂。最简单的测试只检测一种基因中的一种类型的突变。比如仅在BRAF位置c.1799处寻找特定T到A置换突变的试验。最复杂的测试可以同时检测所有主要类型的基因改变,包括替换,重复,插入,缺失,插入,基因拷贝数 变异和结构变体,包括倒位和易位。

对患者来说,检测什么基因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医院和各大基因检测公司都有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类套餐,其中二代测序的出现完美地弥补了传统单基因检测和热点基因检测的漏洞,使患者用非常宝贵的组织切片,只进行一次检测,就能获得更为精准和全面的基因分析。

对于都是外行的癌症患者甚至包括一些临床医生来说,很难分辨出究竟哪一家基因检测机构才是靠谱的。因此,建议癌友做全基因检测,并在做了基因检测后寻求肿瘤专家解读基因报告。

02 征服晚期实体瘤不是梦,广谱抗癌药开启长生存之路

有效率达79%,不限癌种拉罗替尼攻克NTRK实体瘤

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是一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且高度选择性的EMA和FDA批准的TRK抑制剂,在多种癌症中显示出79%的客观缓解率(ORR)和35.2个月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本次报告了接受拉罗替尼治疗肺癌患者的最新数据。

招募了14例转移性TRK融合肺癌患者:13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小细胞肺癌。11例NTRK1 融合,3例 NTRK3融合。7名患者发生了基线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平均接受了三种先前的治疗(范围1-5)。

结果显示:拉罗替尼的客观缓解率为71%:其中1例患者为完全缓解,9例患者为部分缓解,3例为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7%。估计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9%。

由此可见,拉罗替尼的耐受性良好,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

横跨十大癌种!高效抗脑转靶向药恩曲替尼势不可挡

2019年8月,FDA加速批准了全球第三款广谱“治愈系”抗癌药Entrectinib(Rozlytrek,恩曲替尼,RXDX-101)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患者神经营养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融合阳性、初始治疗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进展或无标准治疗方案的实体瘤患者,以及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1)在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患者中,entrectinib(恩曲替尼,RXDX-101)的客观缓解率ORR(肿瘤缩小)为57.4%,并且在横跨10种不同类型肿瘤中均观察到了客观缓解(肿瘤缩小)。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entrectinib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为54.5%,其中超过1/4实现完全缓解(病灶全部消失)

2)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51名ROS1阳性NSCLC患者中,总缓解率达到78%,完全缓解率达到5.9%

客观缓解率高达93%!新一代“传奇”抗癌药TPX-0005再创新纪录

2021年,新一代广谱抗癌药TPX-0005(Repotrectinib,瑞波替尼)的最新数据在世界肺癌大会上亮相,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且在癌友圈中刷屏!在TRIDENT-1的I/II期研究中,对于特定突变的ROS1阳性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93%,创下了新的最高纪录,并且超越了“治愈系”抗癌药恩曲替尼,或将成为下一个抗癌“传奇”!

除了拉罗替尼、恩曲替尼、TPX-0005外,目前全球对于NTRK药物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以期给更多患者带来新希望!

免疫疗法作为继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杀伤癌细胞的能力,或给予患者外来的免疫力量帮助其杀伤癌细胞,以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01 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和CTLA-4途径对免疫系统控制癌症生长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些途径通常被称为免疫检查点。许多癌症会使用这些途径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特异性抗体可以阻断这些途径来应对癌症。一旦免疫系统能够发现并应对癌症,它就可以阻止或减缓癌症的发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最大不同,那就是免疫治疗的拖尾效应,即获益的患者可以持续地从免疫治疗中获得稳定的效果,带来长期生存。

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美国生物学家乔治戴利

细胞免疫疗法是免疫治疗的一种,通过直接分离我们自己的免疫细胞并简单地扩展其数量,或者对我们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通过基因疗法)以增强其抗癌能力。

今天小编重点讲解下目前国际上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细胞免疫疗法。

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将T细胞这个普通“战士”改造成“超级战士”,即CAR-T细胞,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高效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目前,随着阿基仑赛注射液、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前后在中国获批上市,癌症治疗领域火速掀起一阵“CAR-T热”。的确,CAR-T技术在多种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中,表现出不俗的疗效,让许多濒临绝境、无药可治的血癌患者,一大半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虽然,CAR-T疗法在实体肿瘤方面如肝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碍于靶点选择困难、CAR-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困难、CAR-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后容易被其他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或细胞所阻挡无法发挥作用等。

但国内外的学者针对CAR-T进行了多种改造,不断地发现新靶点,以用于治疗多种实体肿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治疗

TILs疗法,简单点讲就是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分离纯化,挑选出其中能特异性抗癌的淋巴细胞,扩增活化后回输。这类疗法拥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近年来在宫颈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都给出了不俗的数据。

01 首个实体瘤细胞免疫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称号

2019年6月,FDA批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方法LN-145为突破性的治疗指定,这是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首次获此殊荣,相信距离上市也仅是时间问题,一旦FDA批准,这将是首款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将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生存获益。

02 疾病控制率80.3%,随访时间延长至28.1个月,TILs疗法有望上市!

就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年AACR会议上报道了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经预处理的晚期黑色素瘤中能够产生持久的反应,即基于TILs细胞的创新型疗法LN-144(Lifileucel)表现出积极的客观缓解率,对晚期黑素瘤患者进行了28.1个月的随访后,其中位反应持续时间尚未达到。此结果一经发出,再次引起轰动!

除了上述提到的细胞免疫疗法外,还有TCR-TTCR-T技术主要机制是向普通T细胞中引入新的基因,使得改造过的T细胞能够表达有效识别肿瘤细胞的T细胞抗原受体,从而引导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CTL疗法利用癌细胞特有的、正常细胞上没有或者含量很低的蛋白质做诱饵,把外周血中那“万里挑一”的真正能抗癌的淋巴细胞,挑选出来,然后在体外进一步改良和扩增,然后回输给患者)、树突细胞疫苗一群异质性的免疫细胞,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因此也称为免疫系统的“哨兵”)、其他癌症疫苗等也正在不断改进技术,力求早日攻克实体瘤。

3. 该打破偏见了!参加临床试验≠当小白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癌友们一听到临床试验,第一反应就是“你让我参加临床试验,岂不是拿我当小白鼠?”“我做了临床试验,万一被分到安慰剂组,是不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其实并非如此!由于我国临床试验起步晚,很多人对临床试验中的试药抱有偏见和不理解。其实在欧美国家很多患者会主动咨询医生是否有适合自己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一种旨在评估潜在的新治疗方案的研究。临床试验测试新的或改良的癌症药物、新的药物剂量、独特的手术或放射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组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适用于大多数类型和阶段的癌症,对于目前标准疗法效果不佳的癌症来说,临床试验尤为重要。参加临床试验的潜在好处包括:密切监测,有可能尽早获得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并知道自己正在为癌症治疗的进步做出贡献。但缺点是,新的治疗方法有可能不尽如人意,或被发现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果您正在考虑参加临床试验,您的治疗团队可能会帮助您权衡风险和益处。

4. 被忽略的抗癌“良药”——营养支持!

长久以来,不管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何种癌症的治疗方式,大都是着眼于对癌细胞的杀伤层面。肿瘤患者常常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人体自身也是抵抗癌症的第一道“前沿阵地”,忽略了身体状态,一昧追求对癌细胞赶尽杀绝,在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过程中反而有些本末倒置。而保证患者身体状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做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治疗。

我国知名营养专家石汉平教授曾强调过,年五年时间当中,不仅是我国,全世界在肿瘤营养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建设进步都非常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营养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一线地位。

营养治疗是肿瘤患者接受一切治疗的基础,更关乎到是否能够进行评估临床试验。小编曾遇到过很多身体机能,营养状况紧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的患者被临床试验拒之门外。

其中问题最严峻的当属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知识治疗专委会一项3万多人的调查研究表示,我国发现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40%~8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约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而死于癌症的患者,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几乎达到了100%!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我国67%的住院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有71%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营养问题应该引起癌症患者本人、家庭及临床医生的额外重视,甚至等同于治疗的重要性,有些晚期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够增强自身对抗癌症的能力,从而达到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目的!

5. 当遇到治疗瓶颈时,积极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许多癌症患者在选择医生或治疗方案时采取的另一个步骤是,从该领域的另一位专家那里获得第二意见。在任何复杂的医学领域,第二意见都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而且有多种治疗方案。获得第二意见可以让你对癌症的治疗方案更加了解,也可以提供一种安慰。

如果两位治疗你所患癌症类型的专家在治疗方案上达成一致,可能会帮助你对自己的治疗选择感到更放心。而如果专家的意见不一致,则可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6. 别忽视心理治疗,“增悦”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这是因为癌症给患者带来多重病痛,不仅经受着心理折磨,还有濒死恐惧、悲伤等心灵病苦,以及对许多事割舍不了的悲哀,再加上手术、放化疗本身会带来病痛创伤。因此在癌症的治疗康复中,尤其要强调尽可能减少病痛,增加其愉悦感。

患者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积极的治疗心态,这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我国应用的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免费受种的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3、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为了使个体获得对相应疾病的免疫力。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公众接种疫苗,可以建立免疫屏障形成群体免疫。

4、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疫苗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物质并予以消灭,同时机体会“记住”这种物质。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就会很容易识别并杀灭它。

5、有人对疫苗接种持观望态度,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将拒绝接种疫苗或延迟接种疫苗现象描述为“疫苗犹豫”。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疫苗接种率只有达到高水平,才能构建免疫屏障,防止疾病大规模传播流行。而“疫苗犹豫”极不利于高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是提高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构建免疫屏障的较大障碍。如2014年美国反疫苗人士阻止自己及家人接种麻疹疫苗,结果使得一大批未接种疫苗的人(以幼儿为主)患上传播力极强的麻疹。因此,“疫苗犹豫”或观望态度于个体、于群体都是有害无益的,应积极破解“疫苗犹豫”消除疑虑,提高疫苗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阻断病毒传播。

6、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指由无毒或弱毒力的活的病原体制成,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的疫苗。

7、常见的减毒活疫苗有哪些?

常见的减毒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等。

灭活疫苗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死后研制成的疫苗。

9、常见的灭活疫苗有哪些?

常见的灭活疫苗有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甲肝疫苗、乙型脑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10、什么是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或合成病原体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成分而制成的疫苗。

11、常见的亚单位疫苗有哪些?

常见的亚单位疫苗有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等。

12、核酸疫苗包括哪两种?

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两种。两种疫苗模仿在感染中生产和加工病毒蛋白的方式激活体内抗体反应和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

13、什么是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是指以病毒或细菌为载体,将疫苗靶基因整合人载体基因组中制备的疫苗。

14、目前可用的疫苗载体有哪些?

目前可用的疫苗载体有痘苗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15、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各有哪些优缺点?

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稳定,所需接种次数比较少但对免疫缺陷者来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会比灭活疫苗大。灭活疫苗安全性更好,但需要佐剂来加强效果,需多次接种。

虽然两种疫苗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可以放心,那就是只要获批上市,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经得住考验的。

16、疫苗的“联”和“价”有什么区别?

“联”,即“联合”。联合疫苗是指采用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自然抗原型或类毒素型)联合制成的疫苗,可以针对性地预防多种疾病,如百白破联合疫苗能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价”,即“多价”。多价疫苗是指含有同一种病原体不同类型的抗原,或同种类型抗原不同血清型的疫苗,能对付一种疾病中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或者同种病原体不同类型引起的疾病。疫苗“价”位越高,涵盖的型别就越多。如HPV疫苗,针对不同的HPV类别可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其中九价HPV疫苗可针对7个高危型HPV预防宫颈癌、针对2个低危型HPV预防尖锐湿疣。

17、接种疫苗时,选单苗还是联合疫苗?

单苗和联合疫苗各有利弊。单苗价格便宜,但接种后只能预防一种疾病,想要预防多种疾病就需要多次接种不同的单苗。联合疫苗接种后能预防多种疾病,可以少打几次,节约时间成本,但是价格相对较高。

18、如何发现、把握疫苗接种禁忌?

(1)要了解疫苗说明书中列出的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接种。(2)接种时,接种医生会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史(包括疾病史、预防接种情况、过敏史等)。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

(3)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

1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immuniza- 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又称偶合反应)等。

20、什么是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21、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哪些不同?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不良反应,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是指造成受种者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相对罕见,常需要治疗。

(2)临床表现:一般反应通常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等。

(3)是否需要报告: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

(4)是否需要进行调查诊断: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诊断。

22、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是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由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引起,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心因性反应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时可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23、偶合症是怎么回事?

偶合症是指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前驱期),接种后恰巧发病。因此,偶合症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24、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25、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如何开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均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有明确的规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也会对监测的信息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遇到重大事件,会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

26、如何进行疫苗全程追溯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要求对疫苗实行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地区将及时录入电子信息系统。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和其他方式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追溯。

27、疫苗是否需要冷链疫苗

需要冷链。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要保证其质量,必须在规定的冷链状态下储存、运输。

28、怎么保证疫苗在运输和储存时的冷链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于疫苗储运的冷链要求都有具体规定。

(1)在疫苗运输过程中,疫苗运输企业要定时监测、记录温度,保证疫苗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接收疫苗时,接收单位要索取、检查本次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记录。

(2)在疫苗运输过程中,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用温度计或自动温度记录仪对储存疫苗的冰箱进行温度监测。

(3)接种单位要用冰箱、冷藏箱(包)储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时要及时关闭冰箱、冷藏箱(包)的门或盖,并尽可能减少开启冷藏设备的次数。

29、国家对疫苗生产过程的要求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疫苗应当按照经核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生产全过程应当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30、疫苗接种前的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31、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我国绝大多数人不具备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死亡。一方面,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使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32、为什么要开展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经初步测算,只有人群中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达到70%以上,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传播蔓延。

33、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新冠病毒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会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目的。

34、如果说70%的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以形成群体免疫屏障,是不是意味着剩下的30%的人就可以不用接种了?

70%是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所作出的一个基本推算值,而且是最低限值。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目的在于阻断病毒大范围传播和流行,侧重于公共卫生意义的体现。这并不是说剩下的30%的未接种人员不会发病,他们仍有感染发病甚至患重症的可能性,所以疫苗是越早接种越好。

35、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有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依然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接种疫苗没有用?

所有疫苗的保护效力都不可能达到100%,要科学理性地认识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指标。在目前全球大流行的形势下新冠病毒疫苗应用的意义主要是预防重症和住院病例,减少因新冠病毒感染发病而导致的就诊,避免医疗挤兑等情况发生,而且研究显示疫苗对重症的预防效果更好。虽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仍有感染的可能性,但感染发病后的症状会相对较轻。

36、到秋冬季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来得及吗?

与季节性流感等我们已经认识较多的呼吸道疾病不同,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提示该病不只在秋冬季高发,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照样流行。而且接种疫苗后,不是很快就能产生抗体的。前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全程接种完疫苗28天后,约90%以上人群能产生抗体。所以疫苗早接种早安心。

37新冠病毒疫苗安全吗?

疫苗临床研究结果和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均提示疫苗安全性良好。

38、有报道称新冠病毒有发生变异的情况,疫苗对变异的病毒有效吗

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对我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率产生明显影响。

39、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需要付费吗?

不需要。按照目前国家政策,新冠病毒疫苗实施免费接种,个人不需承担任何费用。

40、当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几种?

当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获批附条件上市的灭活疫苗有3个,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获批附条件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1个,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1个,由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

41、当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原理是什么?

灭活疫苗是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B-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其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42、当前我国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是什么?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简称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43、当前我国上市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原理是什么?

重组亚单位疫苗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n binding domain,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44、当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有哪些?

当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3周岁以上人员,实行分批分阶段接种,前期接种18-59岁之间,然后60岁以上;现在开始12-17岁接种,逐步放宽至3周岁以上。

45、60岁及以上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重组亚单位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上述疫苗I、Ⅱ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虽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这部分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46、外籍人士可以在中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外籍人士在我国参加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享受中国公民同等待遇,可凭本人护照等有效证件,经过单位或个人预约,在合规的接种点免费接种。未参保人员原则上自费接种疫苗。

47、哪些情况不适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患者

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接种疫苗。

48、其他疫苗可以和新冠病毒疫苗同时接种吗?

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分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不是说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2周以上接种。

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49、月经期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月经期不属于疫苗接种的禁忌,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50、存在青霉素过敏、海鲜过敏、鸡蛋过敏等情况,能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属于接种的禁忌,不能接种疫苗。新冠病毒疫苗不含海鲜、鸡蛋、青霉素等成分,如健康状况符合接种条件,可以接种。具体情况应如实告知接种医生,由医生判定是否适合接种。

51、孕妇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不建议孕妇接种。

52、接种后发现怀孕怎么办?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不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已有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53、准备怀孕的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可以接种。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推迟怀孕。

54、哺乳期妇女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妇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存在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妇女(如医务人员)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哺乳期妇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55、接种其他疫苗有过敏反应,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明确有过疫苗接种后严重过敏反应者,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56、服用抗精神病药时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服用抗抑郁药等抗精神病药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57、痛风发作期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不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说明书中的接种禁忌包括所有严重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因此痛风发作期不宜接种疫苗。

58、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慢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如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若健康状况稳定,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59、牙痛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患急性疾病(如牙痛)时应推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康复后可以接种。

60、在吃感冒药、消炎药等,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吃感冒药、消炎药期间,建议推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康复后可以接种。

61、高血压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1)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血压低于140/90mmHg,可以正常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当日血压值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可以接种,接种后留观区医生需加强观察。

(3)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和(或)药物治疗,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建议暂缓接种;经调整高血压治疗方案,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时,可以接种。

62、糖尿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13.9mmol/L,可以正常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目前患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或上述急性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暂缓接种。

63、慢性疾病患者接种疫苗前后能否正常用药?

接种疫苗前后,慢性疾病患者仍应按医嘱正常用药。

64、癌症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建议癌症患者参考临床医生建议,结合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果病情稳定、控制较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65、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若处于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疫苗;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接种疫苗。

66、肝功能异常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由肝脏自身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者,如病情稳定,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67、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服用稳定剂量药物,病情平稳的,原则上可以接种疫苗;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TSH)>10uIU/ml,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低于正常值]的患者,以及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亢性突眼患者,建议暂缓接种疫苗。

68、免疫功能受损人群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针对该人群(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人群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69、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70、如何预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预约。如手机APP预约或到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进行预约。

71、该去哪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时接种点等均可。

72、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剂次和间隔是怎样的?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2针,两针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二针在8周内尽早完成。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针。

(3)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针,相邻两针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二针尽量在接种第一针后的8周内完成,第三针尽量在接种第一针后的6个月内完成。

73、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和途径是怎样的?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

74、哪些情况需要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补种?

对两剂次或三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须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二剂次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无须补种。

75、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76、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

由于新冠病毒疫苗使用时间还不满1年,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目前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

77、现阶段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需要加强免疫吗?

现阶段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暂不建议加强免疫。

78、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流程;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接种后,应在现场留观30分钟。

79、为了避免接种禁忌情况发生,接种时应该怎么做?

第一,可事先或现场阅读知情同意书或疫苗说明书中有关内容,自我判断有无禁忌情况;遇到无法自行判断的情况,可直接向接种医生咨询。

第二,如实、主动地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

第三,接种时,接种医生会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史,一定要认真回答。

80、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要注意什么?

接种完成后要现场留观30分钟。回家后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多喝水,适当休息。如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或轻度发热、乏力、头痛等,无须紧张,适当休息后即可恢复。如有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8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的常见反应有哪些?

根据前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使用的相关信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也可能会有一过性的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8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

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大多是一过性、可自愈的。但就像生活中有人可以每天吃海鲜,而有人对海鲜过敏,一点儿都不能吃一样,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会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腋下温度超过385℃,或者局部红肿直径超过2.5cm,就需及时就医。此外,如果持续感到特别不适,没有及时恢复,也建议就医。

83、为什么接种完成后要留观30分钟?

接种疫苗后,有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昏厥等情况。这些情况,尤其是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此类情况,在现场可以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也可避免立即离开可能造成的后续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30分钟。

8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能带走按压棉签吗?

不能。按压棉签上沾着疫苗的成分,如果随意带走丢弃,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按压棉签需要丢弃在接种区域指定的垃圾桶内,不能带走。

接种完成后,用棉签按压。请不要带走棉签,应将其丢弃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85、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多久能产生保护作用?

接种疫苗第二剂次的2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前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全程接种完疫苗28天后,约90%以上的受种者会产生抗体。

86、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

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87、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核酸检测会显示阳性吗?会被当作无症状感染者吗?

接种疫苗后,核酸检测不会显示阳性。结合疫苗接种史和流行病学调查,可排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所以无须有这方面的顾虑。

88、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能查到抗体吗?

目前我国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检测试剂尚未获批,所以医院暂无可使用的中和抗体检测工具。目前大部分医院提供的是总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这些检测结果与疫苗的应答效果无关,仅作为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

89、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是否要检测抗体?如果为阴性,需要补种吗?

不需要检测。由于检测方法和相关试剂灵敏度不同,检测时点(接种后间隔时间)不同,检测结果可能无法显示真实的信息。结合疫苗研发机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推测中和抗体阳转率超过90%。所以,不建议疫苗接种后专门进行抗体检测,也不推荐自行检测抗体结果阴性人群进行补种。

90、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入境检测血清抗体呈阳性怎么办?

新冠病毒疫苗受种者在国内外医学检查中,如遇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核酸检测等其他检查结果为阴性,可申明已接种疫苗并出示接种证,以便相关机构鉴别诊断。

9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如何获取接种记录证明?

根据个人需要,受种者可在完成接种以后从接种单位获取相关接种记录证明,也可以通过健康码查询,详细方法请点击链接查看:异地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查询攻略来了!。

92、哪些人不适宜接种第二剂次疫苗?

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

如果受种对象接种第二剂次时患急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

93、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二剂次是否会比第一剂次剂量更大、更痛、副作用更多?

不会。我国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的剂量与第一剂次相同,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第二剂次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与第一剂次接种后类似,并无增加。

9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有没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有可能?

所有疫苗都不能100%达到免疫保护,但是接种疫苗后,会大幅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减轻临床症状。

95、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以放松个人防护措施吗?

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作用都不可能达到100%。在尚未达到高接种覆盖率、人群免疫屏障还没有完全建立时,继续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我们也要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使用公勺公筷等健康行为习惯。

96、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是否可以喝酒、吃辛辣食物?

正常活动和饮食等不会影响疫苗效果,也无须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但接种疫苗后如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适当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更不要酗酒或暴饮暴食。

97、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当天是否可以洗澡?

接种疫苗后,医生往往会嘱咐受种者当天不要洗澡,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注射部位感染,避免或减轻局部反应。其实接种使用的针都接种很细,针扎伤口很快就会愈合,接触水一般不会引发感染。但是洗澡时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不要使劲按压、揉搓接种部位,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还要避免因洗澡着凉导致感冒等情况发生。

98、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多久能献血?

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者,不用区分第几针,打完48小时后即可献血。接种其他类型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者,打完任意一针14天后即可献血。如果今天献了血,明天也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99、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感冒发热了怎么办?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如出现一过性发热,无须紧张,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后即可恢复。但如果同时出现其他感冒症状,建议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这种情况通常为偶合症。偶合症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即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联。

100、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感觉头晕、胸闷、气急怎么办?

如果接种后感觉头晕、胸闷、气急,而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正常的话,可能是心因性反应,只要放松心情,稍事休息即可恢复。

如果长时间休息后仍出现无法恢复的头晕、胸闷、气急等,应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为什么治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