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皮肤能保活多久?

  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但真正能够长寿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而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不是我们不能长寿,而是我们自己主动远离了长寿。
  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活过120岁,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而我们之所以连自己应有的寿命都活不到,是因为他们太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在"轻生",这种轻生不是说跳楼、上吊、卧轨,而是对自己的生命不够尊重。比如,我们明知道吸烟会缩短寿命,却依然一支接一支地吸下去;我们明知道熬夜会给身体带来极大危害,却依然为了工作或者某一部电视剧,一夜又一夜地熬下去。实际上,我们的寿命就是这样被一支支烟、一个个晚上给消耗掉了。
  当然,这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层面,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活到应有的寿命,还是由于生存的压力、紧张的工作透支了生命的能量。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积劳成疾而导致英年早逝的,"过劳死"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2002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对全国14个省市的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调查对象的61.9%~75.3%,而这正是生命提前结束的征兆。
  如果将长寿比做一幢庄严美丽的大厦,那么健康就如同这座大厦的根基。这座惹人注目的百年大厦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烈日曝晒,抵挡住一般性地震的破坏,除了大厦建筑整体结构完整外,最重要的是它的根基要坚实牢固,只要根基没有裂纹,那么这座大厦就能经得起恶劣自然环境的侵袭。然而,亚健康正在逐步侵蚀我们的健康根基,长期下去,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这就直接造成了寿命的缩短。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长寿,就不能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梦想,而要作为一种信仰,在现实生活中切切实实地重视起来。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重视自己的健康,给自己的寿命做一做加法,使自己拥有长寿这座庄严美丽的大厦呢?赵铁锁同志的这部《长寿的革命》就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这部书教我们通过对人体各个层面进行健康养护来增加寿命,其中有不少方法非常具有独创性,对于现代人的健康长寿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如果这本书能够普及开来,会有很多人真正受益。
  最近流传着一段话,对健康长寿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很有意思:"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60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轻轻松松、健健康康活到天年。自 序
  我们需要一场长寿的革命
  2008年,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就是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助老公益事业委员会领导下,协办了新中国第一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活动。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助老公益事业委员会众多健康专家、医学家一起,用地毯式和大撒网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百岁老人进行了普查,最终按出生时间先后,从最高排序产生了截至9月15日健在的2008年中国十大寿星。同时,排出了中国十大男寿星和中国十大女寿星,以及各地最高寿星排行榜和中国最佳风采寿星。
  这次活动给我留下的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活到120岁真的不是什么难事,很多长寿老人,110多岁甚至都120多岁了,说起话来依然底气十足,走起路来丝毫不输于中年人,有几个农村的老人甚至还能参加田间劳动。可是,结合目前我国人口寿命的整体现状,我又发现能够活到120岁的人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寿星普查过程中,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我,我也曾多次和身边的专家们讨论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位老专家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按照人类正常的生长发育,每个人至少能活到120岁,但现在多数人早早地就把自己的生命消耗了,能量没有了,自然也就活不长了。"也就是说,能量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长寿的关键就是如何去保住你体内的能量。
  在考察中,我得到了另一个启示:长寿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努力得来的,不是先天的。很多百岁老人,他们的父母并不长寿,甚至连他们的儿女也不如他们活得长,这就充分证明长寿主要靠后天努力,先天条件是次要的,后天努力因素能占到长寿因素的80%以上。人们只要经过后天努力,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你的先辈活多长,你自己活到120岁并不是梦想。
  对于长寿,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叫做"活到天年"。天年是什么?就是天赋的年寿,是自然寿命,用那位老专家的话说,就是"按照人类正常的生长发育"来的寿命,也就是120岁。过去,我们有一种说法,人活到80多岁就是全寿,去世了就是喜丧,送丧的人不能哭,应该笑。现在看来,我们其实是把自己的寿命标准定得太低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到120岁。这个标准不是我定的,也不是那个老专家定的,而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几千年的观察、研究得出来的,如《尚书》指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另外,现代科学根据人类的生长期、细胞分裂次数、性成熟期等方法测算,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我进入保健行业已经15年有余了,从跨入这个行业第一天起,让所有的人都能活到天年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2008年举办"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活动,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关注自己的寿命。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把这些长寿老人的长寿经验汇总,编纂成书,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于是,寿星普查的过程在我这里就成了一次长寿经验大总结的过程,白天走访听取这些寿星们的养生建议,晚上回来加以整理。当然,这其中还有不少我从医学专家、保健专家那里得来的养生保健经验,这些经验与方法就构成了如今这本书的雏形。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又查阅资料,加上自己多年积累的一些素材,然后请一些专家朋友审阅、提建议,几经修改,又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本书才算定稿。
  我之所以要把这本书定名为《长寿的革命》,因为里面有很多保健的方法与我们传统的养生理念有所不同。这些养生理念很多是来自活过百岁的长寿老人,因而也是最真实、最实用的,有些地方是对传统理念的一种升华,有些地方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养生理念,因而是革命性的。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健康长寿,我真诚地希望本书能够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与长寿,能够有更多的人通过学习这本书而活到天年。第一篇 活到天年不求天--追根溯源,每个人都有长寿的潜质
  大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小到平头百姓,哪个人不希望长寿呢?但事实已经证明,人不可能永生不灭,总有一个寿限。那么长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我认为,长寿的标准就是活到天年,活到天赋的寿命、自然的寿命。大量研究证明,每个人的天年都在120岁左右,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人活过百岁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求告于天。
  第一章 人究竟活到多少岁才算尽享天年
  每个人都应该活过120岁
  人究竟应该活到多少岁?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医学对此还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概念--天年。所谓"天年",就是人的天赋寿命、自然寿命。
  经过多年的调查与研究,我发现人类的天年至少应该在120岁之上,也就是说,活到百岁不算寿星,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活过120岁。
  身在养生保健这个行业,研究人的寿命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知道了一个人应该活到多少岁,就可以推算他少活了多少年,进而研究他为什么会少活了这么多年,怎样才能让其他人更长寿。这就回到了我们养生保健的目标与宗旨--让每一个人都活到天年。
  在研究过程中,我走访了许多长寿之乡,也翻阅了古今中外大量相关的书籍,最终得到了一个让人感到惊讶的结论:原来那些活过百岁的老寿星们并不是通过什么奇特的方法增加了自己的年龄,他们只不过是活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到的年龄。
  在我国的文献记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人就是彭祖。据说他是颛顼的玄孙,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880岁。不过,对于这一记载,不少人提出了质疑。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彭祖活到880岁的真实性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近代一些有确切记录的人类寿命,也足以让我们震惊:中国气功养生家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死于1935年,享年256岁;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161岁时才去世;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经历了12个王朝……
  如果说上面这些记载离我们还有些遥远,那么我们的"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就可以说是"铁证如山"了。2008年,我和我的同事们经过160个日日夜夜,用地毯式和大撒网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百岁老人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由众多健康专家、医学家等从中评选出了长寿明星男女各10名。其中,生活在新疆喀什的萨迪克?萨伍提老人和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买合甫?孜汗分别以121岁、118岁位居男、女寿星排行榜榜首,而另外18位老人最小的都超过了110岁。这些老人虽然早已过了耄耋之年,但大部分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掷地有声。
  那么,人到底能活多少岁呢?针对这些长寿个案,我又翻阅了一些古书,最终找到了答案。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认为,人至少要活到100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另外,《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
  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
  现代科学也通过各种缜密的推理,算出了人类的自然寿命,其结论与我国古代医学的见解非常相似。常见的推算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一是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当为100~175岁。
  二是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哺乳动物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三是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在13~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
  总之,无论用哪种方法推算,人的寿命都应该在120岁之上,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寿命仅为70岁左右,与自然寿命差了至少50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夺走了我们本应好好活在世上的这几十年时间呢?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长寿85%要靠后天保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遗传基因是长寿最主要的因素,但长寿科学研究专家发现,在决定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85%要靠后天努力。
  中医理论也认为,元气是维持生命的根本动力,父母给孩子的先天元气虽然对寿命有所影响,但真正要想长寿,还在于后天对元气的维护。
  "人的命,天注定",在很多人眼里,一个人的寿命在降生那一刻就注定了,自己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最初,持这种观念的人只是一些普通的"天命论"者,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后来,有些人引入了遗传学概念,认为遗传基因是长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于是有更多的人成了这种天命论的"俘虏"。对于这样的理念,我一向持反对态度,我认为长寿并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得益于后天保养。后来,我的观点最终得到了相关长寿科学研究专家的证实,这些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决定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另外85%则要靠后天的努力。
  陈进超是长寿之乡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的所长,他从事长寿科学研究已经近30年了,据他所说,虽然长寿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在大多数长寿家族都能找到前辈长寿代表,巴马的百岁家族就很多,百岁父女、母子,百岁兄弟、姐妹并不稀奇,然而,并不是有了长寿基因就能长寿,后天的保养才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基因决定长寿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中医学里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是指人体的元气,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元气耗尽,人就会死亡。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是由元气来决定的,只要有元气在,人就可以活下去。那么,元气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中医认为,元气又称为原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但是父母给的这种先天元气只能维持7天的寿命,人要想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也就是说,元气虽然是先天带来的父母之精气,却必须由后天的水谷之气、自然之气来补充。父母的身体都很好,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长寿,如果他总是倚仗先天的元气,尽情地透支,寿命也不会很长。反之,父母的身体不是很好,先天元气没有那么充足,这样的人自小免疫力低、体弱多病,但如果他很注意养生,懂得养护自己的元气,也能长寿。
  总而言之,父母遗传的先天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至于能否长寿,还是要看他本人后天能不能好好养护体内的元气,这才是决定一个人寿命长短的根本因素。
  与疾病和平共处,带病照样可延年
  疾病并不是长寿的绊脚石,只要与疾病和平共处,慢慢调养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你身体里的正气就会把带来疾病的邪气打得落荒而逃。退一步讲,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没有肆意干扰你的生活,你就可以带病延年,同样可以长寿。
  一位朋友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他有一个舅舅,在50多岁时查出了癌症,当时医生已经下了定论,说他最多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多数人知道这个消息都会痛不欲生,每天精神委靡,可这个舅舅却不这样。他心想:反正我就剩下这么几个月了,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该好好享受享受了,于是该吃吃,该喝喝,还到处游山玩水。结果,医生的预言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优哉游哉地活到了85岁。
  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它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疾病并不是长寿的绊脚石,并由此引发了我对"带病延年"这个概念的思考。"带病延年"是由清代医学家王孟英提出来的,出自《王孟英医案》。书中认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难治愈,只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带病延年"救助患者。今天,这句话可以被我们推而广之,作为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为什么带病也可以长寿呢?
  首先,带病者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弱点,因此奉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经常学习养生知识,善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锻炼,他们不会像健康者那样自恃强壮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进行适当的锻炼。又如饮食调养,带病者因没有"本钱"放纵自己,常吃得谨慎、科学,不敢像强壮者那样敞开肚皮无所顾忌地胡吃海塞,因而不会导致体内垃圾堆积、脂肪过剩。带病延年者胜在时有远虑,对于身体,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长期坚持下来,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为"整取"的长寿了。另外,带病者一般体质不好,这使他们领悟到了"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于以"巧"取胜。他们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一遇冷热气候,"病身最觉风霜早",他们能及时防范,因而活得从容、仔细、不急不躁,这样,能量代谢便相对缓慢,自然节约了"能源",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细水长流"。
  所以说,疾病来袭时不要害怕、哭泣,否则你首先就被自己打倒了。只要与疾病和平共处,慢慢调养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你身体里的正气就会把带来疾病的邪气打得落荒而逃。退一步讲,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没有肆意干扰你的生活,你就可以带病延年,同样可以长寿。
  73、84是老年人的"坎儿"吗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这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现实生活中73岁、84岁辞世的老人的确也很多,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迷信,或者是一种规律呢?
  在此次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这种说法在老人当中流传得非常广泛,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人活到天年的两道坎,老年人只要过了这两道坎,活到120岁就不是什么问题了。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有周期性的规律:生命活动高潮和低潮。这个规律以平均7年或8年为一周期,在每一个周期中,生命活动高潮和低潮是交替进行的,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为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为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各异,健康减弱状态持续长短也就不太相同,一般这种减弱状态平均持续一年左右或者更长些,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会多一些。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事实上,"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这种说法的出现与我国古代孔子和孟子死亡的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分别为虚岁73和84。因为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十分崇敬,称他们为圣人,而圣人都在这两个年龄死去,平民百姓就更不容易迈过这个"坎"了。在孔孟那个时代,73和84已经是相当高的年龄了,随时都可能去世,因而他们的死亡年龄是偶然性的,与生命周期的高低潮毫无关系。
  老年人的这种担忧,其实主要是由于惧怕死亡,尤其是上了年纪,更是谈死色变,一旦周围有人在这两个年龄去世,就更加印证了俗语的"真实性",加剧了人们的恐惧。要知道,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各项功能都开始衰老,患多种疾病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大部分人会患上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营养不良、焦虑、抑郁等疾病。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又担心到了73和84岁时自己挺不过去,就会更加心烦焦虑,进而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北京电视台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他们开启的30万份死亡人口档案中,73岁和84岁死亡的人数并不突出,近两年这两个年龄死亡的人数还在减少。这也进一步说明73、84岁并不是老人的死亡魔咒。
  因此,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健康最大的"坎"就是自己。不管年龄多大,老人只要调整好心态,保持乐观情绪,广交朋友,懂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积极乐观等养生之道,什么"坎"都能迈得过去。如皋老人的长寿秘诀
  2008年,我们把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的揭榜仪式安排在了江苏省如皋市,其中的原因是众人皆知的。
  在如皋的145万人口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有200余人,90~99岁的老人有4000多人,80~89岁的老人已经超过4000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长寿之乡标准。
  江苏如皋这个地方我非常熟悉,早在"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活动筹备之前,我就已经到这里走访过多次,向这里的寿星们学习益寿延年的经验。这些经验尤其对城市人的长寿很有帮助,因为如皋与其他长寿之乡不太一样,它并没有远离城市文明,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而是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内,与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比邻而居,接近苏杭等旅游胜地,自然环境非常一般。这里的人之所以长寿,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饮食方面,如皋老人每餐都吃得很清淡,早晚都喝大米粥或者玉米糁粥,外加包子等主食;中午就是米饭加三菜一汤,青菜、萝卜、豆腐是主打,如皋人都相信"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谚语;他们每顿饭只吃八分饱,喜欢吃应季的新鲜蔬菜,不吃反季的大棚菜,而且从不挑食。
  如皋人的饮食传统可以归纳为"两粥一饭",这种饮食观念中最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是早晚的这两顿粥。食粥养生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粥在古代称"糜",厚粥称"檀",薄粥称"酏",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说的就是食粥可以养生长寿。
  另外,《医学入门》也有关于食粥养生的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从中医角度来看,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经常喝粥,还有补肾益精、益寿延年的功效。而酉时(下午5点到7点)又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此时如果喝粥,补肾效果会更好。如皋的很多老人一直坚持早晚喝粥,这个习惯帮他们摆脱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等的困扰。
  同时,如皋老人们也习惯在每天吃饭时喝一杯补酒,从而达到养护身心,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起居方面,如皋老人一直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习惯,中午还会小憩一会儿,总之要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早晨醒来,先搓脸搓耳朵,等神志都清醒了再起床;洗漱后会用手指梳头,按摩头皮,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他们还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散步、晒太阳、甩手、踮脚,或者和孙辈一起放风筝;不出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家里静坐半小时,或者读书看报写字,过着悠闲的生活。
  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都稀松平常,但只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即使以前身体有什么病症,也能慢慢调养过来。如皋很多百岁老人就是靠着这样简单的生活方式养好了很多疾病,而且一直快乐健康地生活着。因此,大家不要把养生当成一件非常深奥复杂的事情,只要像如皋的老人这样清淡饮食,早晚喝粥、中午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适当娱乐,长寿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平常了。第二章 活不到120岁,错不在天而在人
  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健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也是人类生存质量高的表现。自古以来,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五花八门,而我认为,阴阳平衡才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关于阴阳平衡这个问题,《周易》和《黄帝内经》这两部经典都有表述。
  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周易》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叫做"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原规律。生命活动也不例外,生命运动也是阴阳运动。所以,中医学、养生学都以阴阳为核心。《周易》认为,阴阳相互作用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根本,八卦和太极图都表明,阴阳运动维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正常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精气神失调而产生衰老。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万物生杀的根本,阴阳是生命的根本。另外,《黄帝内经?素问》还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具,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健康长寿之道,意即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把握阴阳,顺应四时调节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还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四时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同时能保持机体与其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就能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学主张"治未病"和"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旨在培养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阴阳平衡所涉及的面是广泛的。就是说,人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状态,身体和心理应保持好各种平衡,如心理平衡、代谢平衡、营养平衡、机体平衡、动静平衡等。如果这些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以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情绪是良好的;如果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机体处于虚弱不健康状态。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疾病之中而不能及时康复,或长期处于虚弱不健康状态,那么,长寿、欢度晚年只能是纸上谈兵。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易损耗你的生命
  从降生那一刻起,上天就给每个人都分配了一个能量库,每过去一段时间,库里的能量就会减少一些,等到能量耗完,生命也就结束了。然而,消耗能量的除了时间,还有我们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总是在与上天约定的时间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认识一个朋友,刚刚四十出头,但看上去像个六十岁的老头子,每年都得住几次院。后来他又住院了,检查之后说是胃癌,我去医院看他,一见面他就开始诉苦,说老天爷对他太不公平了,给他这样一个糟糕的身体,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就走了。因为我知道,这个朋友本来身体非常好,由于自己生活不节制,尤其是喜欢喝酒,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几个星期之后,这个朋友就去世了。在葬礼上,我见到了他的父母,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父母看上去反倒像四五十岁的样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朋友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一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未老先衰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导致了寿命的缩短。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人体就好比一个能量库,里面的能量支撑着生命的延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库里的能量在不断地消耗、减少,等到能量耗完,生命也就终结了。事实上,我们的任何一个举动,例如读书、走路等都在消耗能量。如果是按正常的速度消耗能量,每个人都可以活到120岁,但是大多数人都在透支自己的能量,比如吸烟、酗酒等,都是对能量的过度消耗,正是这样的能量消耗,缩短了人类的寿命。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看似多姿多彩,其实总结起来只有两个字:忙碌。事实上,这种忙碌不仅包括工作,还包括娱乐。你也许会说,娱乐不就是放松吗,对身体应该有好处啊?确实,恰当的娱乐是一种对身体的调节,但不恰当的娱乐依然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比如白领对着电脑工作一天,晚上回去还要玩电脑游戏;本身就是运动员,经过一天的训练,晚上还要跑去跳舞等,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另外,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情绪,比如失望、消沉、沮丧、嫉妒、焦虑、忧愁、悲痛、烦躁、愤怒等,这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自我损耗,因而也是寿命的损耗。还有各种慢性病,如肾炎、肝炎、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既是能量损耗的结果,也是损耗更多能量的原因;再加上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比如长期纵欲,使肾精亏损、阳气虚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能量库不只是往外输出能量,还可以往里补充能量,比如脑力劳动者工作累了,运动一下,补充一些身体缺少的营养;睡眠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补充,等等。
  总之,寿命的长短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除了先天禀赋的强弱之外,还与后天给养、居住条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环境、气候、体力劳动、个人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个人要想活到天年,必须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加强注意,减少能量损耗,增加能量补充。
  天黑不睡觉,天亮还在耗--致命
  夜班司机、24小时便利店员工、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熬夜族"的行列。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熬夜而损害了身体的健康,缩短了自己的寿命。
  人类的作息是有一定规律的,远古人类顺应自然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我们的身体也适应了这种作息节律,一旦打乱,就会对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管子》云:"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意思是说,长期生活起居缺乏规律,或虽有"规律"却是不健康的"坏规律",比如经常"开夜车",就会打乱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引起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进而减损寿命。
  在所有的不良习惯中,作息不规律是最致命的。根据多年的观察,我发现长期熬夜的人,由于身体经常超负荷工作,极易出现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以及头晕、头痛等问题。此外,常熬夜的人生活不规律,极易患肠胃毛病,还常伴有腰膝酸软、手脚冰冷、失眠等症状。
  后来,一些中医界朋友从中医的角度,也肯定了我对熬夜减损寿命的结论。中医认为,"夜卧则血归于肝",经常熬夜容易耗损人体的阴津,导致阴阳失和,这也是为什么熬夜之后容易上火的原因,一夜未睡之后,次日脸上就多出几个小痘痘、嗓子也变得干痛起来。当然,这只是熬夜在身体上的直接体现,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长此以往,就会损害到脏器,从而造成致命伤害。
  据有关专家研究显示,连续多晚睡眠不足,即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就会像连续两晚不睡觉一样对人体的身心造成伤害,引发各种疾病。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可能是普通人的两倍。""连续两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正常状态高出一至两倍。"这一研究结果是专家们针对700名40岁至76岁的男子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后做出的。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胃和小肠在晚上会产生一种有修复作用的被称为TFF2蛋白质的化学物质,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影响这种物质的产生,从而增加患胃溃疡的几率。研究人员认为,在睡眠过程中,TFF2的水平会大幅增加,这一物质有助于修复胃和小肠的损伤。但不按时睡觉,或缺乏睡眠,就会影响这种物质的产生。
  日前美国《内科学档案》周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睡眠不足可以导致糖尿病。专家建议,成年人最好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每天保证7小时的充足睡眠。4.肥胖症
  一项长期调查研究显示,每晚睡不到5小时的中年妇女,大幅发胖(体重增加15公斤以上)的危险比每晚睡7小时的妇女高出32%,患肥胖症的几率高出15%。
  另外,英国一项研究还显示,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感冒、抑郁症、中风和癌症等疾病,并且,经常缺乏睡眠还会诱发精神错乱。总而言之,规律的睡眠是对身体能量的一种补充,喜欢熬夜的人,长期处于能量消耗状态,若不及时补充,怎么会长寿呢?
  时尚风潮中的健康陷阱--减肥不当易减寿
  减肥作为一种时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过于肥胖固然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有些人也确实需要控制一下体重,但让我感到揪心的是,在这波"瘦,还要更瘦"的流行风潮中,很多人为了瘦身,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减肥减掉寿命呢?
  减肥风潮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年轻女性的专利了。我朋友的一位堂叔,已经七十多岁了,去做拔火罐减肥,结果还真有效,两个月减了三十多斤。正在全家人为此欢欣鼓舞的时候,老人家住进医院了。原来,拔火罐不仅拔去了身上的脂肪,还拔走了不少元气,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元气一泄,各种毛病自然就找上门来了。
  在现代社会,像这样减肥减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减肥的观念、方法不对,结果在减掉身上脂肪的同时,还减掉了自己的寿命,这也是现代人不能活到天年的一大因素。
  事实上,大多数人减肥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漂亮,这就造成了"瘦,还要更瘦"的病态心理,认为只有一直瘦下去,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魅力。于是,本来不需要减肥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减肥大军。事实上,正确的减肥理念应该是以健康为标准的。我们在减肥之前,最好先经过专业医疗人员的评估,了解自己是否真的肥胖,是否真的需要减肥,并且确定导致肥胖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就目前来说,虽然减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为普遍的还是节食减肥,即使选用其他减肥方法的人,多少也配合节食。我们传统的观念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吃得太多,所以减少食量是减肥的必用之法。然而,节食减肥的结果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好,因为长时间坚持节食,确实会让体重减轻,但是一旦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就会反弹。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要想使肝和脾的功能恢复正常,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气血的通畅,气血通畅来源于充足的营养,如果采取节食减肥的方法,必然会由于营养不足影响肝、脾功能,使脂肪的排放量更加减少。这也正是节食减肥者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迅速反弹,甚至超过减肥前体重的根源。更可怕的是,长期节食使气血化生无源,不仅影响肝脾健康,甚至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行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各种慢性病的产生,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
  总之,减肥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最好从肝、脾入手,采用"补"法,增加二者的疏泄功能,而不要一味地"减"下去,以致把自己的寿命也减掉。
  五脏风调雨顺才能收获长寿硕果
  五脏是生命的根基。一个人缺个胳膊少条腿照样可以活,但是心肝脾肺肾五脏少了其中任何一件,人就活不了。
  在社会学中有一种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既不取决于木板的平均长度,也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根据我的观察,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养生学中,人体的五脏就好比构成木桶的五块木板,一个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并不取决于身体各个脏器的平均寿命,也不取决于寿命最长的那个脏器,而是取决于寿命最短的那个脏器。诚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可以进行脏器移植手术,但并不能改变这个基本的现状。
  对于一棵树来说,树叶落了还会再生,树枝断了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树根死了,这棵树就不能再活了。对于人来说,五脏就是生命的根基,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这个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保护五脏就是保护生命的根本,也是延长寿命的根本。在这一方面,我们千万不能含糊,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养心首重养神。《黄帝内经》提出"精神内守",方法很简单:按摩手心的劳宫穴与脚底的涌泉穴,每天临睡前进行,按摩到发热为止。
  另外,有些人手指冰凉,指甲上的月牙白逐渐消失,这些都是心气不足的表现症状。养心气要多吃桂圆、大枣、莲子、人参、黄芪等。
  肝主怒,主谋略,一个人怒气冲天,谋略、理智全没了,全靠情绪去做事,实际上就是肝功能失调的结果,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养肝就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遇事不要太激动,尤其不能动怒。
  另外,肝主目,肝血足则眼睛明亮,视物清楚,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看不清东西。养肝血要多吃枸杞、当归、动物肝脏等食物。
  养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吃好、睡好就没问题。怎么算吃好呢?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要暴饮暴食,该吃什么吃什么;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多喝粥,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盐,清淡饮食,等等。
  怎么算睡好呢?就是到时候就要睡觉,不要熬夜,10点之前最好上床睡觉,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睡到自然醒。
  肾主藏精,精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养肾保精就要节欲,房事要有节制,不能过度,欲望也不能过多。
  肾主水,在自然界中,水多是寒凉的,所以肾是最怕受寒的。肾位于后腰两侧,有些人这个部位总是凉的,这是因为肾虚。养肾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腰两侧的保暖。
  另外,养肾还可以多搓搓腰,就是用两手搓后腰,每天早晚各一次,两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组成的小圆圈叫拳眼,用拳眼分别对准后腰脊椎两侧肾脏的位置,然后一边水平地来回搓,一边把肾脏向中间挤压。搓的过程中能够给肾脏带去热量,提升肾阳,向中间挤压的过程能够提升两肾脏的能量,所以,要一直搓到两侧肾区都感觉到热为止。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主管全身呼吸的一个器官,主全身之气,所以养肺就要调适呼吸,即采用腹式呼吸法。
  肺喜润而恶燥,因此平时,尤其是干燥的秋季要多吃些梨、莲藕、银耳、玉米等润肺除燥的食物。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防止因干燥而伤肺。
  俗话说"过犹不及",凡事处于平衡时才是最好的状态,身体也是一样。只有各个器官之间、器官内部平衡、和谐,身体才是舒适的,人也才是健康的。
  节能养生--向"长寿之王"乌龟学习
  在我国,乌龟自古以来就是"长寿"的象征。我国古籍如《史记》、《春秋》和《庄子》等书中,有关几百岁的长寿龟的记载不胜枚举。在现实生活中,"千年龟"虽属罕见,但两三百年的乌龟,在世界各地是屡见不鲜的。那么,乌龟为何长寿?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人类是不完美的,但人的智慧可以使人不断趋于完美。比如,人没有马跑得快,结果我们造出了汽车、火车;人不能像鱼一样在大海里畅游,结果我们造出了轮船、潜艇;人不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结果我们又有了飞机……可以说,我们人类就是不断向别的生物学习来完善自己的。那么,我们要想增加自己的寿命,又该向谁学习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已给出了答案--乌龟。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乌龟长寿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的许多古籍文献中,有关几百岁的长寿龟的记载不胜枚举,在现实生活中,"千年龟"虽属罕见,但两三百年的乌龟,在世界各地确实是屡见不鲜。
  几年前,和朋友一次偶然的谈话引起了我对乌龟的研究热情。朋友开玩笑似的问我:"你是搞生物技术的,那你告诉我,乌龟为什么能活好几百岁,而人却不能?"这一下还真把我问住了,虽然我也知道乌龟寿命很长,但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朋友看我半天答不上来,便笑呵呵地说出了答案:"因为乌龟慢,它走得慢,活得也就慢。"最后他还加了一句:"这是我儿子说的。"
  小孩子的一句话,看似不着边际,但深究起来还真有道理。我想,万物都是相通的,如果把乌龟的长寿之法运用到人身上,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翻阅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著作,还真的发现了一些门道。我发现,乌龟长寿的秘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节能。一般来说,乌龟节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正像朋友的小孩说的一样,慢是乌龟延寿的一大方法,正因为它们行动缓慢,新陈代谢也就慢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节能术"。
  乌龟对食物的需求不高,食性广,不挑剔,当饮食来源匮乏之时,乌龟能通过"生物钟"使其新陈代谢明显减弱,以少耗体内养料。
  乌龟睡眠时间非常多,只要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减少能量消耗。
  4.用"龟息法"呼吸
  乌龟无肋间肌,它的呼吸为口腔下方一升一降的动作,且头、足一伸一缩,肺也就一张一收,这种呼吸方法被称为"龟息"。与人类的呼吸相比,这种"龟息法"也是一种节能。有一种气功,正是模仿这种"龟息"动作,太极拳中也有"龟息"动作。
  总而言之,乌龟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少能量损耗,从而延长自己的寿命,这种养生方法运用到人类身上,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节能养生"。事实上,这种节能养生已有不少人在实践了,比如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他活到了98岁,还差两年就到百岁了。他主张的"三不"养生法,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本身就是节能养生的最好阐释,尤其是不锻炼和不嘀咕,做到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节能。当然,季老也强调了,他所谓的不锻炼是指不过度锻炼,不为了锻炼而锻炼。住进301医院之后,他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另外,根据季老所在病房的护士回忆,季老睡觉的时间非常长,几乎每天至少要睡12个小时,这也符合节能养生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节能养生法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非常适合,因为老年人经过多年的损耗,能量储存已经很低了,节能养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益寿延年。
  中国十大长寿明星的五大长寿经验
  中国最长寿的10个人,总结出5条长寿秘诀,看似普通,却是精华中的精华,只要把这5条在你的生活中贯彻下去,活到120岁就不再遥不可及。
  2008年,山东天地健公司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的指导下,携手中国老年学学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十大寿星评选"活动,从各地推荐的272名百岁老人中,根据户籍确认的出生时间,排序产生了截至9月15日健在的2008年中国十大寿星。中国十大寿星中男性6名,女性4名,平均年龄是117.5岁,10位寿星都是跨越了3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他们饱经风霜,但健康长寿。 作为天地健公司的负责人,我有幸在此次活动中走访了这10位老寿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许多长寿经验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在各式各样的长寿经验当中,我总结了5条,录于此,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爱劳动,爱锻炼,好活动,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不是懒汉。
  在走访中,我发现这些长寿老人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去安安心心地"养老",而总喜欢忙这忙那,闲不下来。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并不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但都不约而同地领悟到了运动养生的精髓。他们有一个普遍的观念,就是老人越动越健康,懒惰对老人来说不是享福,而是自讨苦吃。
  第二,心态好,脾气好,不生气、不着急,对事看得开,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不是小鸡肚肠。
  这些长寿老人都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他们对什么事情都看得开,从来不为家长里短的小事而烦恼。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包容,才得到了广泛的爱戴。有很多长寿老人在当地都是有名的和事老,谁家闹纠纷了,老人出来说几句话就解决了。
  第三,没有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很少饮酒,大多数不饮茶。
  在这10位老寿星中,没有一位是抽烟的,有3个人少量饮酒,有3位喜欢吃肉。这基本符合我们平常所说的"烟不要抽,酒要少喝"的保健理念。关于吃肉,由于老年人体内能量消耗太多,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的活力,而吃肉是很好的选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吃也要有方法,要做得容易消化,否则消化肉食所耗费的能量比补充的能量还要多,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生活有规律,饮食粗细搭配,不挑食。
  这些长寿老人都有合理的饮食结构,粗细搭配,大部分以玉米、地瓜为主食。他们所吃的食物中,粗粮占40%,细粮占60%,大部分老人都喜欢吃蔬菜和水果。
  第五,保健意识很强,健康放在第一位。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心想事成",只有想让自己长寿,才有可能长寿。这些长寿老人在听保健课时非常认真,而且会后积极实践,可见他们非常注意保健和学习新的保健知识。最重要的是,在长寿老人中,大部分老寿星长期服用保健产品来提高身体机能、抵抗力和增强肾动力。
  另外,政府的关心,儿女的孝顺,家庭和谐,都为他们活到100多岁高寿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长寿必养筋、骨、肾
  长寿的基础是健康,而健康的基础则在于筋、骨、肾,因此,养生首先要从筋、骨、肾养起。在这一篇,我教给大家一些养筋、骨、肾的方法与理念,非常简单,只要坚持下去,把自己的这三个健康支点架起来,就能够轻松活到天年。
  第三章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人人都该学点"易筋经"
  "老筋长,寿命长"--练筋才能更长寿
  俗话说,"老筋长,寿命长","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中国民间很早就把筋与人的健康、寿命紧密联系起来了。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炼的很多武功都与筋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分筋错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缩骨法等,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用来练筋的书,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易筋经》。如果想废掉一个人的武功,挑断"脚筋"就可以了。
  为什么筋这样重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易经》云:"筋乃人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辅。"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后来,经过时代的演变,筋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逐渐成了韧带和肌腱的俗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筋。
  筋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人体的动全靠它来支配。可以说,如果人体没了筋,就会成为一堆毫无活力的骨头和肉。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为什么跑不动了?报道说是肌腱受到了磨损,实际上也就是筋受伤了。中医认为,肌肉的力量源于筋,所谓"筋长者力大",筋受伤了自然使不出力气来,尤其是脚后跟这根大筋,支撑着身体全部的重量,所以刘翔当时选择退赛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即使当时拼着这条腿不要了,也不可能跑出好成绩。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挑断脚筋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废人,因为他已经使不出力气来了。
  筋的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筋只有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才能保持伸缩力、弹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练筋。古代有许多功夫高手,能够年过百岁而不衰,与练筋是分不开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练筋还需要特殊的方法,我们平常所做的跑步、登山等运动活动的主要是肌肉,由于肌肉组织的粗纤维之间有很多的毛细血管,其活动需要大量的供血来完成,这样会使脉搏加快,造成人体缺氧而呼吸急促,这时体内的筋还远远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需要一种能锻炼筋而尽量不锻炼肌肉的运动,这就需要"易筋",这个方法我将在下面的小节中讲到。
  "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是要把筋养好
  一般人都听过"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意思是机体受到外伤,引起骨折伤筋,经过一百天的治疗休养才可痊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伤筋动骨后实际上主要养的是筋。
  "伤筋动骨一百天"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说法,意思是说,患者伤筋断骨后,愈合起来大概需要一百天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患者应该好好疗养,不能着急,更不能乱动。关于这种说法,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则主要是骨折之后是否真的需要100天才能够痊愈。
  有人认为,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第一期称为血肿机化期,指骨折后6~8小时内血肿开始形成凝血块,随后毛细血管及各相关组织、细胞等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全部耗时大约2~3周。第二期称为原始骨痂形成期,所谓骨痂,指骨头受伤后的伤痂,即皮肤愈合初的血痂。这一时期,骨折断端的纤维结缔组织经过软骨细胞的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一共需要约4~8周。第三期称为骨痂改造期,指原始骨痂进行改造,成骨细胞增生,相关骨组织也逐步完善,使骨折断端形成骨性连接,大概需要8~12周。就这样,历时大约3个月,骨折完成伤处愈合。所以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有道理的。
  然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骨折愈合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情况、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等,"伤筋动骨一百天"只不过是一种简单朴素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如股骨骨折的小儿一个月左右就可基本愈合,成年人则往往需要3个月以上才能愈合。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患肢固定超过一百天也未必愈合,更谈不上活动了。
  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没有抓住这句话的精髓。我个人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关键点不在骨,而在于筋。
  前面已经说过,筋在人体中起到联系骨,组成关节和活动关节的作用,任何导致筋的位置、顺序、结构、走行方向异常的因素,均能使筋的作用失常或丧失,也就是所谓的"伤筋"。一般来说,骨折患者都会伴有伤筋,而相对于骨骼愈合来说,伤筋动骨之后,筋的修复则更加困难。所谓"肾主骨生髓",只要一个人的肾没有问题,那么骨头自己就可以愈合,可以生长,并且骨折的地方如果愈合得好,是会和原来一样的。然而,筋就不同了,它本身是不会愈合的,需要增生出来的瘢痕把断裂或者撕裂的地方连接起来,叫做瘢痕愈合。一般来说,伤筋动骨之后,患者很容易发生重力性水肿、肌萎缩、韧带松弛、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或后遗症,这些都是由于筋没养好造成的。由于筋出现了问题,自然就会减缓骨的愈合,即使骨完全愈合了,没有筋的拉动、连接,也是不能自由活动的。
  那么,伤筋动骨之后怎样养筋,才能让它在这100天左右的时间里顺利恢复呢?这里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在4~6周内固定患肢
  在医学上,人体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时间一般在4~6周左右。这段时间内患者应该固定患肢以促进损伤的修复,很多伤筋患者之所以留下后遗症,大都是因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严格固定患肢而导致的。另外,患肢在4~6周后应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否则容易引起筋缩。
  中医认为,"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方能养筋。反之,肝虚则筋气不舒,筋自然得不到滋养。另外,中医还认为,"怒伤肝",所以我们在伤筋之后,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不要动不动就发怒,这对身体的恢复极为不利。
  强筋健骨首先需要合理膳食的保证。中医认为,"辛养筋",伤筋之后,多吃一些姜是有好处的。另外,我给大家推荐一种"酒蟹",在古代是皇帝的御用养筋方,养筋效果非常棒。方法为:用清酒和盐把蟹浸一夜,拿掉螃蟹排出的脏物,再加上花椒和盐,另外在干净的器皿里加一些酒,倒入原来浸蟹的汁,一起烧开,冷却后倒入蟹中,汁必须将蟹完全浸没,这样就可以了。这种酒蟹可以佐餐食用,每次酌量。
  腰酸背痛腿抽筋,是寒邪伤人而非缺钙
  打开电视经常听到一句广告词,"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导致一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缺钙。事实上,大多数腰酸背痛腿抽筋的现象并不是因为缺钙。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电视里经常播一个钙片的广告,里面有一句台词"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致使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腰酸背痛腿抽筋是缺钙引起的,于是补充五花八门的钙,吃了也不见好转,其实这种情况并不表示缺钙,而是寒邪伤人的典型特征。
  抽筋在医学术语上叫痉挛,这个在寒的属性里叫收引。收引,就是收缩拘急的意思。肌肤表面遇寒,毛孔就会收缩;寒邪进一步侵入经络关节,经脉便会拘急,筋肉就会痉挛,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因为寒是阴气的表现,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去温煦的功用,人体全身或局部就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畏寒怕冷、手脚发凉等。若寒气侵入人体内部,经脉气血失去阳气的温煦,就会导致气血凝结阻滞,不畅通。我们说不通则痛,这时一系列疼痛的症状就出现了,头痛、胸痛、腹痛、腰脊酸痛。
  因此,我们在养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寒。寒是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因而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单独的寒是进不了人体的,它必然是风携带而入的。所以严寒的冬季,北风凛凛,我们出门要戴上棉帽,围上围巾,就是为了避免风寒。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外界气温比较低,人容易感受到寒意,在保暖上下的工夫也会大一些,基本上不会疏忽。而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时候",古人说此时"最难将息",稍微一不留神,就会着凉,伤寒了。因而春季要特别注意着装,古人讲"春捂秋冻",就是让你到了春天别忙着脱下厚重的棉衣。春天主生发,万物复苏,各种邪气在这时候滋生。春日风大,风中席卷着融融寒意,看似脉脉温吞,实则气势汹汹,要特别小心才是。那么,炎炎夏日,人都热得挥汗如雨,也需要防寒吗?当然需要。夏天我们经常吃凉的食物和饮料,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冰激凌、冰棍等,往往又在空调屋里一待一天,到了晚上,下班出门,腿脚肌肉收缩僵硬,腿肚子发酸发沉,脑袋犯晕,甚至连走道都会觉得别扭,感觉双腿不像是自己的。这就表明,寒邪就已经侵入你的体内了。
  如果你真的腰酸背痛腿抽筋了,也不要急着补钙,我先教给你两个小窍门,试一试再说。
  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是筋脉痉挛。脾主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芍药甘草汤配制容易,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注意,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小腿抽筋的时候,以大拇指稍用力按住患腿的承山穴,按顺、反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然后,大拇指在承山穴的直线上下擦动数下,令局部皮肤有热感;最后,以手掌拍打小腿部位,使小腿部位的肌肉松弛。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小腿抽筋症状即可消失。不过,这个标虽然暂时除了,病根还在,由表及里,本还没有痊愈。敲打按揉一些经络穴位,固然可以散结淤阻、活络气血,但从病因根本上来论,还是要把寒彻底地从体内祛除,这样你才能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病根在筋上
  在骨科病中,肩周炎和腰间盘突出是非常常见的,使众多患者饱受痛苦,自然也有许多治疗方法应运而生。我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两种病的关键点都不在骨,而在筋上。
  在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筋骨相连"、"筋为骨用,筋能束骨",很多时候筋出问题了,不能"束骨"了,骨头才会出问题。对于肩周炎来说,正是由于正气不足,肝肾虚损,最终导致筋脉失养所引起的。另外,腰间盘突出也是一样,由于筋的弹力减弱,不能把腰间盘里的骨头束统起来了,才使它们相互错位。中医一贯讲究辨证诊治,所以这两种病找到根儿,还是要从"筋"论治。
  首先,对于肩周炎,可以用以下几种传统疗法:
  常用的拔罐穴位有肩井、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刮痧疗法采用的工具--刮痧板有许多种,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牛角板,因其消毒时易断裂,多不使用。主要使用玉制板,易于消毒,可反复使用。
  刮痧时,应在施术部位涂抹刮痧油,减少刮痧时对皮肤的损伤,并加强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的作用。
  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3.中药热熨、热敷
  可以选用活血化淤、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同时也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
  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适当做大幅度肩关节的运动,对预防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大有好处。
  (1)弯腰转肩: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2)后伸下蹲:患者背向站于桌前,双手后扶于桌边,反复做下蹲动作,以加强肩关节的后伸活动。 (3)爬墙:患者面向站于墙前,双手上抬,扶于墙上,努力向上爬,要每天比前一天爬得高。
  对于腰间盘突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传统疗法进行治疗:
  对于腰间盘突出,活血舒筋是治病的关键,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清代赵竹泉先生的补肾活血汤,效果比较明显。处方:熟地黄10克,杜仲3克,枸杞子3克,破故纸10克,菟丝子10克,当归尾3克,没药3克,山茱萸3克,红花2克,独活3克,肉苁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下肢放射痛明显者,加地龙12克、威灵仙15克。疼痛甚者,加乳香5克、细辛5克。
  2.通过体位、姿势自我调理
  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较硬的床垫,仰卧时膝微屈,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直,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下肢再移下,手扶床头站起。
  坐在椅子上,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高度与病人膝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从座位上站起时,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取杜仲20克、威灵仙55克,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猪肾脏)1~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入碗内,加水少许,用锅装置火上久蒸。吃猪腰子,饮汤,每日1剂(孕妇忌用)。主治肾虚型腰间盘突出症,有补肾强筋、壮骨强腰的作用。
  青筋暴突是身体废物积滞的结果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浮在身体表面的青筋,并不是那些联结骨头的韧带和肌腱,而是人体的静脉血管。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四肢会暴露出一条条可怕的青筋,通常这些人都比较瘦,所以人们就认为,是这个人缺少脂肪才导致身体的筋暴露出体外。事实上,暴露出体外的这一条条的东西并不是筋,而且它们也不是因为人瘦造成的,它们实际上是人体内废物积滞过多的产物,这一条条的"青筋"正是我们的静脉血管。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血管有静脉和动脉之分,人体通过动脉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通过静脉把血液回收到心脏。当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时,青筋常常在人体表面出现凸起、曲张、扭曲变色等反映状。如果身体中有各种淤血、痰湿、热毒、积滞等生理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导致全身各个系统都发生障碍,此时在脸部、腹部、脚部,特别在手掌和手背的青筋就非常明显。所以,青筋就是人体的积滞。身体内的废物积滞越多,青筋就越明显。一般几天不通便的人,青筋就特别明显。
  事实上,根据青筋的分布,我们还可以判断出不同的病情:
  (1)手背青筋。手背青筋提示腰背部有积滞,容易导致腰肌劳损,疲劳乏力,常见腰酸背痛,甚至出现肌肉紧张、硬结节。
  (2)手指青筋。小孩手指青筋,提示肠胃积滞消化不良。成人手指青筋,不但提示消化系统有问题,还反映了头部血管微循环障碍,脑血管供血不足,头部不适,严重者会出现头晕、头痛、中风等。
  (3)手掌青筋。手掌到处可见青筋,表示胃肠积滞,血脂高,血黏稠,血压高,血液酸性高,含氧量低,血液容易凝聚积滞,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疲倦乏力、身体虚弱等。2.头部青筋
  (1)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时,往往提示头晕、头痛;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扭曲时,表示脑动脉硬化;紫黑时,则容易中风。
  (2)鼻梁有青筋,提示肠胃积滞,容易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大便不利,紫色时则情况更加严重。
  (3)嘴角腮下有青筋,往往提示妇科疾病,带下湿重,疲倦乏力,腰膝酸软,下肢风湿。
  (1)胸腹部青筋,应注意乳腺增生。
  (2)腹部青筋,即俗话说的"青筋过肚",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积滞,一般是肝硬化的标志。
  (1)膝部青筋提示膝关节肿大、风湿性关节炎。
  (2)小腿有青筋多是静脉曲张,此病严重者往往发生腰腿疾病、风湿关节痛。多见于久站的老师和久行的农民。
  总之,人体任何地方出现青筋,不但影响外表美观,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身体废物积滞。青筋即积滞的清除关键是平时要学会清肠排毒。清肠排毒与通便概念不同,很多人总以为天天大便都正常,忽略了清肠排毒。这就等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清除水壶里的垢,汽车要清积碳一样。清肠排毒和消除青筋的凸现,最好是平常就运用拍打和刮痧疗法。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简易拉筋法,防筋缩延寿命
  人一旦过久不动就容易筋缩,而筋缩又是导致各类疾病的根源,从而缩短人的寿命。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我们在平常应该多拉一拉自己的老筋。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使生活舒适多了,多数人使用电梯、汽车,从而使运动量大大减少,筋缩也因此增加。那些长期坐着工作的白领们,尤其是老板,连一杯水都要职员送到手上,所以筋缩的可能性大增。
  也许你没有想到,你身上一些疾病的根源正是筋缩。根据我搜集的材料,筋缩可导致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9.肌肉收缩/萎缩。
  10.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
  11.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
  12.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
  13.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
  14.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
  15.手、脚、肘、膝时有胀、麻、痛感,活动不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以上情况,就应该意识到,你这是筋缩了,应该拉一拉筋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拉筋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两种简易的拉筋法。
  这种拉筋法共分为四个步骤,比较适合你在家里活动。第一步,先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在近墙边或门框处;第二步,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第三步,躺下仰卧,左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右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保持10分钟(这期间,右脚也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第四步,移动椅子至另一面,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10分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拉松腰至大腿膝后的筋腱,还有助于拉松髋部的关节,并且对大腿内侧韧带及大腿背侧韧带也有拉动,是一种高效的拉筋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体弱的患者,在拉筋时必须有专业医生的配合,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这套方法是我从香港名医朱增祥先生那里学来的,非常方便,随时都可以使用,也分四步:第一步,找到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住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第二步,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第三步,身体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第四步,以此姿势站立3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站立3分钟。这种方法可拉肩胛部、肩周围、背部及相应部分的筋腱、韧带。大家可以用此法自己在家治疗肩颈痛、肩周炎、背痛等。
  其实,拉筋是一种非常简便的保健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感觉到自己的筋被拉动了,就会收到相应的效果。比如,在家里的餐椅上、窗台上,在公园的亭柱上、长椅上等,都可以拉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饭后最好不要拉筋。
  助你长寿的经典--生命十二式"易筋经"
  "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对于"易筋经",我们非常熟悉,在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作品中就曾多次提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部易筋经,不过关于它的来历则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天竺和尚达摩所传,有的则说是道家秘籍,无论如何,它强筋健骨的功效是众所周知的。
  易筋经分为内功和外功两种功法,其中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而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普遍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在这里,只向大家介绍外功功法。
  练功时,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边做边默念数字。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第1式: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屈,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第2式: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第3式: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4式: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屈,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第5式: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相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第6式: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7式: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略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8式: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9式: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0式: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竖,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1式:两臂落下,两掌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2式: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前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本法注重动静结合,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在练动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第四章 养一身"铮铮铁骨",疑难杂症不治自愈
  骨气即正气,养好骨气享天年
  骨头是一个人成长、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的"主心骨",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就要养护骨骼。可以说,养骨是养生的头等大事。
  伴随中医养生学的复兴,各种保健方法层出不穷,但相对于补肾、养胃、护心、润肺等养生法而言,很少有人会把目光放在养骨。为什么会这样?据我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养生学中关于养骨的方法本来就少,很多人懒得去开拓、创新,只是将一些过去的理念翻炒;二是因为养骨是一种"慢工",短时间内很难见效。
  事实上,骨骼对一个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在我们的身体里,全部的骨和它们的相关结构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骨骼系统,包括200多块骨头和300多个连接骨头的关节。这个强大的骨骼系统,像身着盔甲的战士一样,保护着我们的脑、内脏及体内器官,不仅使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矿物质,还帮助我们的身体进行造血。一旦骨头出了问题,不仅会使其他器官暴露出来,很容易造成损害,还会影响人体的造血功能,导致人体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直接危及我们的生命。
  说到养骨,我们不得不谈一谈"骨气",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养生长寿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看来,所谓"骨气",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气",指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骨气,骨头硬,就是指这个人不轻易屈服,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主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有骨气,有些人却没有?为什么古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有骨气",而不是别的什么?骨气和人的健康长寿究竟有没有关系?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构成人体,维持延续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来源于摄入的食物养分以及吸入的清气,其作用是维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所以,血有血气,肾有肾气,骨自然也就有骨气。正是由于骨气的存在,才促使骨骼完成生血与防护的功能,人死后,虽然骨骼还在,但骨气已经没了。同样的道理,许多老年人正是因为骨气减弱了,才很容易受伤。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养骨实际上是在养骨气。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有些武林高手,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依然身体硬朗、声如洪钟,这就说明他们的骨气保养得很好。
  由此可知,养骨对于一个人的长寿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如何养骨,在下面的章节我会详细介绍,这里只提醒大家"久立伤骨"。一个姿势站立久了,要寻找机会活动活动,或者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尤其是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如纺织女工、售货员、理发师等,更要注意身体调节,否则每天都要站立数小时,下班后筋疲力尽、腰酸腿痛,容易发生驼背、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这里,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根据条件和可能,调节工作时间,或与其他体位的工作穿插进行,比如站立2小时,其他体位工作2小时,也可以工作2小时后休息几分钟。不能离开站立工作岗位时,可用左右两只脚轮换承受身体重心的办法进行休息,或者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活动一下颈、背、腰等部位,至少要让这些部位的肌肉做绷紧--放松--绷紧的动作,每次几分钟。
  其次,长期站立工作应穿矮跟或中跟鞋,以便使全脚掌平均受力,减轻疲劳。平跟鞋脚掌用不上劲,高跟鞋腿部用力过大,都会很快引起疲劳不适。
  最后,长期站立工作时应做工间操,方法如下:原地踏步3分钟,提起双足跟,放下,再提起,或者左右足跟轮流提起,放下,每次3分钟。提起脚尖,让脚跟着地,双脚轮流进行,每次3分钟。轮流屈伸膝关节,也可同时屈膝下蹲,双上臂向前抬平,然后复原,每次3分钟左右。
  补肾即壮骨,补出健康的"身子骨"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
  "肾主骨生髓",这一理念中医很早就提出来了。《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骨骼起着支持人体的作用,是人身的支架,骨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主要依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由肾精所化生。也就是说,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囟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骨折等。
  肾主骨这一理论,经过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以牙齿为例,"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的一部分,所以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对于牙齿松动等病症,在临床上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由此可见,壮骨的根源在于养肾,所以我说健康的骨骼实际上是补出来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又易做的壮骨食疗方,仅供参考:
  材料:桑葚25克,牛骨500克,黄酒、白糖、生姜、葱各适量。
  做法:将桑葚洗净,加黄酒、白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去浮沫,加入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补血,益肾强筋。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对肝肾阴亏引起的失眠、头晕、耳聋、神经衰弱等也有疗效。
  材料:乌豆30克,猪排骨300克。
  做法:将乌豆洗净、泡软,与猪骨同置锅中,加水煮沸,改小火慢熬至乌豆烂熟,调味后饮用。
  功效:补肾活血,祛风利湿。适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风湿痹痛等。
  材料:500~750克活鲤鱼1条,葱末、姜末、黄酒、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加入葱末、姜末、黄酒、精盐,稍腌片刻;加水煮至汤白鱼烂即可,分次饮用。
  功效:补肾活血,祛风利湿。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肾炎水肿、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等。
  材料:茄子250克,虾皮50克,面粉500克,鸡蛋100克,生姜、酱油、麻油、白糖、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将茄子切丝,用盐渍15分钟后挤去水分,加入酒浸泡的虾皮,并加姜丝、酱油、白糖、麻油、味精,拌成馅;面粉加蛋液、水调成面浆。植物油六成热时舀入面浆,转锅摊成饼,中间放馅,再盖上半勺面浆,两面煎黄即可。 功效:补肾活血,止痛解毒。经常食用可活血补钙,防治骨质疏松症。
  材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
  做法: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瓶装备用。一日2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
  功效: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颈椎:决定生命健康与否的关键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由七块骨头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极易发生退变。
  随着现代化办公时代的到来,颈椎病也越来越"流行",有不少上班族都患上了颈椎病,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其实,平常很少有人意识到连接大脑和身体的那几块骨头的重要性,只有当它们出现问题之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生命健康就系在这几块小小的骨头之上。
  如果说,人的命运可能会由一些关键点来改变,那么颈椎就是人体的关键点,人体健康的时候,它能够为大脑输送养分,给心、肝、脾、肺、肾等全身器官和肌肉传递大脑指令,而一旦发生病变,则会像一颗炸弹一样,给我们带来致命一击。
  颈椎病,是引起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可引起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可引起手麻、肩颈酸疼、握物不稳、走路打飘等;可引起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率失常等;可引起慢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颈椎相关病症多达40余种,约占各类慢性病的八成以上,因为颈椎不健康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复杂多样,几乎可以说从头到脚每一个角落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根源都在颈椎。
  那么,患了颈椎病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一般来说,按揉督脉上的风府和手大肠经的手三里,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很有帮助。
  风府这个穴位很容易找,顺着脖子后正中线上的颈椎向上摸,到头骨时有一个凹陷,这就是风府。用拇指的指腹顶住穴位,向上用力按200下,然后开始转头,正反方向分别旋转5圈。
  手三里在曲池的下两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并起来的宽度。曲池的位置也很好找:把胳膊屈曲90°,掌心向下,肘尖和肘关节内侧横纹的中点。按揉手三里的时候要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从里向外拨,有酸胀或胀疼感为度。这对颈椎病造成的手指麻效果很好。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俯卧,然后让家人来帮忙。方法是:家人在后,一手掌全部贴放在颈椎患部,用另一手拇指点按患者尾骨尖。
  另外,我再为大家介绍两种颈椎病的运动疗法:
  所谓鸟功,就是模拟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而来的,每次反复做10遍,每天1~2次,对治疗颈椎病很有好处。
  起式:身心放松,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脚并拢,呈立正姿势。按个人习惯向前迈出左(右)脚,前脚跟距离后脚尖大约半脚远,两脚间距离一个半脚掌宽,以保持身体稳定。
  展翅:双臂缓慢前举上举至与肩同高同宽时向后向外展开,同时头向前缓慢伸至可承受的最大限度,略停留2~3秒。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悠然的海鸥飞翔于蓝天碧海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温暖的阳光。
  收式:双臂按原线返回,头缓慢恢复至原位。
  蛙泳在换气时颈部从平行于水面向后向上仰起,头部露出水面呼吸。这样每换气一次颈部都需向后向上仰起,起到了反向治疗的作用。每周游1~2次,每次30分钟。当然,除了按摩与运动之外,生活习惯对于颈椎病的防治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管有没有颈椎病,我们在平时都要注意以下两点:
  1.睡觉时枕头要高低适当。枕枕头的目的是睡觉时让脖子上的肌肉放松,所以正确的枕法是垫在脖子下面,而不是把脖子空出来。枕头的高度一般10厘米就行了,身体比较胖的人适当高一些。
  2.颈部不能受凉。包括食物的寒凉和外来的风寒,因为一受凉肌肉就会发紧,而且风邪会向里传,颈部的平衡就会变得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得病,一定要注意。
  最后要强调的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脖子可以扳响,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来回扳几下,听着响声好像很舒服似的。其实这是不对的,经常这样做会造成颈椎关节松弛,颈椎边上的韧带也会变松弛。
  如何防治老年人的常见病--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任何一种药物或方法单独使用就能达到明显疗效的,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用药,并结合体育运动,防止跌伤。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个子越来越矮;有的人经常感觉骨头里面疼痛难忍;还有些人轻轻滑倒,就可能导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也可能咳断几根肋骨……这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每当看到相关的报道,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作为一名从事保健行业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骨质疏松对于长寿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在平常便对这一课题多加留意,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什么人老之后,骨质会疏松?《黄帝内经》中说,五脏之中,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可以生化成骨髓,而骨髓是濡养我们骨骼重要的物质基础,人过了五六十岁,肾气开始减弱,肾精不足,骨头中的骨髓就相对减弱,进入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退化了,疏松了。
  尽管骨质疏松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从少年开始,特别是在进入骨骼发育并逐渐定型的成人阶段,每天保证足够的身体锻炼,并坚持饮用至少1200克的牛奶或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那么当我们步入老年后,骨质疏松大多是能够预防的。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并非不能挽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骨质疏松症是完全可以缓解乃至根治的:
  1. 多喝骨头汤,注重养肾
  平时多喝点骨头汤,最好是牛骨汤,因牛骨中含大量的类黏朊。熬汤时,要把骨头砸碎,以一份骨头五份水的比例用文火煮,大约煮1~2小时,使骨中的类黏朊和骨胶原的髓液溶解在汤中。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植物为了延续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2. 多参加体育活动,以走路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进行适当的锻炼,肌肉对骨组织会产生一种机械应力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粗壮。因此,在青壮年期,应尽量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到了老年,最好的锻炼是每天走路,走到什么时候呢?走到身上微微有汗,气血开始运动起来就行了,这时内在的废弃物已经排出,这就达到目的了,不要大汗淋漓。
  骨量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及合理摄入的矿物盐密不可分。养成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多吃含钙食物,对骨的发育和骨峰值十分重要。对于饮食钙低者,应给予补钙。 一般来说,口服是大家主要的补钙方式,但每次服用的量不要过多,可分多次服用。依据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成年人每日补钙要达到800毫克,50岁以上的人最好能达到1000毫克。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晚上服用效果更佳。
  最后需指出,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任何一种药物或方法单独使用就能达到明显疗效的,它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用药,并结合体育运动,防止跌伤。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氨糖、软骨素:增强骨质、保护关节的"哼哈二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氨糖和软骨素,起初我对这类化学药物极为不信任,但当我了解了它们的治病原理及神奇的效果之后,我被深深地折服了。
  在前面,我已经多次强调了骨骼对人类寿命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骼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已经成了决定人类能否活到天年的重要因素。自从踏入这个行业,我就开始不间断接触各式各样的养骨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效果还可以,但不是疗效太慢,不能解燃眉之急,就是副作用太大,使用之后弊大于利。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氨糖和软骨素,起初我对这类化学药物极为不信任,但当我了解了它们的治病原理及神奇效果之后,我被深深地折服了。
  据我所了解,氨糖是从海洋生物体中提取的纯天然物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它的原理就在于,能为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关节滑液,从而不断润滑关节软骨面,减少磨损,使关节部位灵活自如。另外,氨糖还是关节腔内的"清道夫",不仅能抑制非特异性因子的炎性反应,解除疼痛,而且能消除关节腔内的有害酶类,提高关节和机体的免疫力。因此,氨糖对于骨关节疾病具有特殊功能,可以成功地突破传统疗法治标不治本的瓶颈,从根本上解决骨关节疾病。
  我认识一位骨质增生患者,虽经骨科和针灸治疗,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严重的时候不能行动,有些骨科医师就对他说:"你不开刀是不行的。"但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挨这一刀。这个人有个亲戚曾经和我打过交道,觉得我是做这个行业的,认识人多,想让我帮忙想个办法,于是我就给他推荐了一些氨糖药物,并建议他一个月吃一斤虾皮作辅助治疗。吃了三个月之后,他就有明显好转,走路、上楼梯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要死之前皮肤有啥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