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如何治疗?

遗传性共济失调约占神经系统遗传病的10~15%,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但不同的疾病类型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有较大的差异,文献中保守的估计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3/10万。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 SCAs)是其中一组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为主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通称为SCA系列。这组疾病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变异性,各类型之间又多有重叠交叉的症状和体征,造成分类的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SCA系列已定位28种致病基因,其中16种类型的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值得一提的是,SCA系列中有7种为基因编码区CAG重复扩展突变,包括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迄今对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缺乏有效的治疗、预防和阻止神经元死亡或推迟发病年龄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文献介绍相关的对症治疗,根据最新的发病机制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药物的临床试验,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靶性治疗途径。
尽管SCA的致病基因各异,但在病变中均累及脊髓和小脑,引起共济失调等表型,且绝大多数类型致病机制未明,因此目前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可帮助病人建立自信,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进展。
共济失调是最难以用药物治疗的症状,既往曾用毒扁豆碱、加兰他敏、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恶喹等,在部分病人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是由于存在明显的副作用,难以长期使用。
1.2 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HVA)分别为DA的中间代谢产物和最终代谢产物。脑脊液中的DA、DOPAC与HVA含量变化反映了中枢DA能系统的活动状态,已有报道SCA3患者脑脊液中这三者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然而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对改善共济失调症状无明显效果,但对SCA3中的帕金森综合征类型可能有效。
1.3 肌肉痛性痉挛和肌肉僵直
SCA3和其它SCA亚型病人可出现痉挛状态,镁制剂、奎宁、美金刚可缓解部分症状,对严重的强直痉挛可用巴氯芬、盐酸替扎尼丁或美金刚,常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为缓解肌张力障碍,有人用肉毒毒素治疗,然而一些影响前角细胞的疾病如SCA3应慎重,因为肌肉注射肉毒毒素能够引起严重和持久的肌肉萎缩。
2.1 康复及心理治疗
目前对于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和心理治疗尚未引起大家的重视,实际上这种支持治疗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信心,同时可以改善语言、吞咽、平衡,纠正步态和姿势,提高生活质量。如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可予以语言训练和吞咽训练治疗,可在活动中用棱镜来纠正斜视的角度,可用夹板和类似材料以防止过仰位和膝盖过伸所带来的损伤和疼痛。
经颅磁刺激是神经刺激技术的一种,有报道该技术能显著地改善患者躯干的共济失调,并增加小脑的血流量。
近年来随着对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可能的发病环节及治疗靶点有了新的认识(表1),如调节离子通道、抑制突变基因表达、促进分子伴侣作用、抑制蛋白水解、抑制突变蛋白聚集、稳定线粒体、抑制Caspase、抑制组蛋白脱乙酰、调节转录,随之出现了一些相应的临床试验。
3.1作用于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药物
SCA6为电压门控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α1A基因突变引起神经元钙离子内流缺陷而致病。发作性共济失调II型和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同样都是由于钙离子内流进入神经元引起发病。钙离子通道对PH值变化敏感,其核心存在质子化位点,对钙通透性非常重要,而H+对通道有阻滞作用。乙酰唑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减少H+的分泌。因此乙酰唑胺可能通过酸化作用稳定异常的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有研究者给予SCA6患者乙酰唑胺250-500 mg/天治疗32周,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长期的治疗效果尚未确定。另外已经证实乙酰唑胺对于CACNL1A4突变引起的发作性共济失调II型和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治疗有效。由于加巴喷丁及普瑞巴林(pregabalin)可与电压门控神经钙离子通道α2δ亚单位相互作用,有学者提出可将其用于SCA6的治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3.2 5-羟色胺补充疗法
5-羟色胺是小脑重要的神经递质,增加5-羟色胺的生成,减少丢失和增加回吸收量都有助于共济失调的改善。5-HT神经元主要位于脑干中缝核中线附近。神经纤维自中脑缘区末端和背部,投射到前脑,还有纤维走向小脑。延髓5-HT细胞有下行纤维到脊髓,小脑主要的神经递质为5-HT。脊髓小脑变性主要为小脑、脑干及脊髓萎缩,实验证实有5-HT的异常。研究者尝试了多种5-羟色胺补充疗法,如5-羟色胺前体(左旋羟色氨酸),5-羟色胺受体(5-HT1A和5-HT3)激动剂,以及5-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但仅有5-HT1A受体激动剂对共济失调有效,其它方法疗效不肯定。
3.3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
研究表明,目的基因的转录下调与PolyQ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McCampbell 等发现CREB结合蛋白(CREB-binding protein,CBP)在核内可与含异常扩展PolyQ肽链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CBP是一种核蛋白辅助因子,通过与转录因子CREB结合影响目的基因的转录。它具有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可使核内多种蛋白发生乙酰化。其中,组蛋白乙酰化是启动目的基因转录的关键步骤。PolyQ蛋白的核内异常聚集可能减弱了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从而引起目的基因的转录异常。
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对PolyQ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用于治疗方面的研究,如丙戊酸盐、丁酸钠、丁酸苯酯等,其中丁酸苯酯治疗亨廷顿舞蹈病(HD)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3.4 锂盐和丙戊酸钠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多种类型属于多聚谷氨酰胺疾病,神经元内出现异常的蛋白质聚集。HSP70与HSP27等热休克蛋白可抑制PolyQ的聚集,热休克转录因子(包括HSF-1)可调控它们的表达。
kinase-3,)可抑制HSF-1作用。锂盐是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可通过抑制GSK-3,提高HSP70、HSP27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发挥作用。另外,锂盐还可通过抑制p53与Bax,增强Bcl-2的表达等多种机制保护神经细胞。近来研究证实,锂盐对包括HD、Alzheimer病、SCAs在内的神经变性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丙戊酸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惊厥药物,在胃肠道内分解为丙戊酸(VPA),对GSK-3具有拮抗效应,同时可增强β-连环蛋白的作用,还可抑制谷氨酸的毒性。
3.5 谷氨酸递质系统药物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是离子型的谷氨酸受体,研究发现该受体的拮抗剂如苯环己哌啶、地佐环平可造成人与动物的共济失调。因此,有学者推测NMDA受体变构激活剂(D-环丝氨酸)可用于共济失调的治疗。研究显示该药能较好地改善躯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而对四肢共济失调和眼球运动障碍效果不明显。
氧化应激是神经变性病发病和加重的诱因之一,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也不例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耗氧率、丰富的脂质含量,以及与其它器官相比抗氧化物酶相对缺乏的特点,易受氧化应激损伤。
维生素E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抗氧化作用主要是消除脂肪及脂肪酸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辅酶Q10是组成呼吸链的必需成分,是电子传递链中的递氢体,为线粒体合成ATP的必要成分,可清除自由基并与维生素E协同在体内起抗氧化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
线粒体异常已被公认为神经系统变性病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尤为常见,丁苯酞(恩必普)可提高神经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以及线粒体复合酶IV的活性,改善线粒体膜流动性,恢复膜电位,对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可能具有一定的的治疗效果。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开设了"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专病门诊",每周四下午开诊,由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王国相教授、中医科郭改会主任医师、顾卫红博士、王康博士等共同出诊。

表1.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可能的分子治疗靶点

蛋白聚集抑制剂,分子伴侣,刚果红等

转谷氨酰胺酶抑制剂:胱胺

金刚烷胺,左旋多巴,多巴胺能和抗乙酰胆碱类药物

半胱天冬酶抑制剂:胱胺,CrmA,米诺环素, FADD DN

主要是经过染色体来进行遗传的,属于一种遗传性的疾病。病人表现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会导致四肢无力、行动障碍、小便异常、视力模糊等表现,最好到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来判断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康复训练来治疗。在康复训练治疗脊髓小脑性供给失调期间,还要调整饮食最好多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有小米山药粥和细面条等,能够快速被身体吸收减少消化系统刺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教授领衔的团队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深入研究,发现在人小脑神经组织中高表达的转谷氨酰胺酶6型(TGM6)基因突变后,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TGM6基因是SCA一个新致病基因。近日,该研究论文在神经病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Brain》上发表。 SCA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神经系统遗传病,患病率约为5/10万~7/10万,约占神经系统遗传病的10%~15%。患者的小脑、脑干和脊髓由于病变而产生退行性变性萎缩,多在青少年期、成年期发病,病情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步态和姿势的平衡障碍,如行走、站立不稳、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和言语不清、饮水呛咳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多在起病10~20年便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

   蓝玫瑰寓意“清纯的爱和敦厚善良”,一直被追求浪漫的人所钟爱。在英语中,“蓝玫瑰”同时意味着无法实现的希望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不存在于自然中,尽管园艺师用几个世纪尝试繁育蓝玫瑰,但一直未能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家突破了植物通过不同花青素控制花卉颜色的固有思路,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思路,证明了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来自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对于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 SCA1)这一破坏性的遗传疾病,治疗方案也许并不一定是极端的“全有或全无”( a

  发现、并且开发出一款新型药物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这需要先在实验室(bench)里找到与某种疾病,比如肿瘤相关的分子异常,然后对这种异常分子的功能进行研究,再根据这个异常的分子设计、开发出一款相应的药物,最终通过临床试验的验证才能让这款新药走向临床,走进病人的床边(bedside)。这也就是一个

近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对阿尔兹海默症脑部稳定性失调基因的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该研究通过对AD的脑部转录组数据进行全面考察,筛选出了100个高频率的失调基因,并在几个独立的数据集中对其扰动性进行了验证        近日,中科

  最近,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代谢的变化,能够帮助诱导它们长成为特定的细胞类型,并可能会改善它们在工程器官或组织中的功能。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23日的《Cell Reports》杂志,这项研究的负责人Jalees Rehman指出:“多能干细胞生长得非常快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3月24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三分之二的致癌突变归因于随机DNA复制错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证实随机的不可预测的DNA复制“错误”导致将近三分之

  2019年10月3日,国际顶尖期刊《cell》(SCI影响因子 36.216)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中科院药物所周虎研究员团队、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高大明研究员团队、美国“登月计划”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作组(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众所周知,中国是肝癌大国。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肝癌大数据报告》显示,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5.4万,中国46.6万,约占全球的55%,这意味着,全球新发肝癌一半在中国。但针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一旦癌细胞扩散,肝癌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几乎为零。  为了改变这一惨痛的现状,也为了挽救更多

  寓意“清纯的爱和敦厚善良”的蓝玫瑰是近年来花卉市场的新宠,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蓝色妖姬”大多是化学染色而成。中国科研人员在合成生物学理念指导下,突破了植物通过不同花青素来控制花卉颜色的固有思路,证明了利用细菌产生的蓝色色素来制造蓝玫瑰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员与天津大学张雁

  时至岁末,转眼间2018年就剩下最后的15天时间了,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科学家们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2018年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解读,分享给大家!  【1】Science:特定肠道共生细菌能够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治疗成功率  doi:10.1126/sc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

  来自复旦大学、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和美国Baylor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对突变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HTT)毒性效应起抑制作用的重要基因,这一发现对于了解亨廷顿氏舞蹈病的发病及进程机制,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 24日的《自然神经

  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已被最广泛研究的四种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它的临床症状包括不受控制的舞蹈样行为(即舞蹈病)以及认知不足和精神异常。鉴于导致这种疾病的亨廷顿蛋白突变体(mutant huntingtin, mHTT, 突变型HTT)的生化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男性健康的重大威胁。有研究指出高脂饮食(HFD)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缘由仍未有定论。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为这一推论递上了实锤。他们指出H

   还记得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它将“渐冻症”带进了公众的视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罕见病,同时也让我们更多得了解到神经退行性疾病,譬如阿尔茨海默病,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束手无策,据专家分析,在不久的将来,神经退行性疾病极有可能超越癌症成为人类一大致死率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相关重要研究进展,分享给大家!  【1】Nature:突破!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多种常见癌症的新型免疫疗法药物  doi:10.-018-0705-y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科学家们通

下面的方案分成 3 个阶段:用 pTet-tTAk 稳定转染成纤维细胞,稳定转染可诱导表达 tTA 的 NIH-3T3 细胞,分析转染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稳定转染细胞系表达反式激活因子和靶基因分为两个阶段。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实验

  时至岁末,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干细胞疗法研究领域又有哪些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创新性研究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学习。  【1】Stroke:干细胞疗法可有效治疗中风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2995  患有中风的患者在经过向大脑中注射干细胞治疗,

  当人体内大多数细胞开始不受控的分裂时,癌症就发生了。癌症这类因细胞分裂分化出现异常的疾病从古有之,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踏入了微观世界,开始从细胞分子角度去寻找治愈这类疾病的方法。  而目前最受青睐的技术莫过于细胞免疫疗法,人们尝试从细胞角度去消灭癌症,从赋予不同种类免疫细胞具有特异性的“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本世纪初梅切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可健康长寿以来,微生态制剂亦从此而风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国Volkor rus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本世纪初梅切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可健康长寿以来,微生态制剂亦从此而风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国Volkor rus

  有望消除全息视频显示器缺陷的新技术问世   适合日常应用的全息视频显示器目前仍属于科幻内容:目前所做出的这种显示器往往速度慢、面积小、成本高,而且观看角度受限。   Daniel Smalley等人利用各向异性“漏模”空间光调制器的有用光操纵特性制成了有可能绕过所有这些障碍的装置。他们所

  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Friedreich's ataxia)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遗传疾病。与至少40种其他的遗传疾病(比如脆性 X 染色体综合征和一些肌肉萎缩症类型)一样,它是由阻止蛋白正确形成的DNA重复序列导致的。这些DNA重复序列能够含有上百个相同的短DNA序列(如GAAGAAGAA

  A. 概述   转运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它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翻译,是连接mRNA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尽管t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但不同机体基因组对于特定密码子的偏好性不同,从而导致tRN

A. 概述转运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它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翻译,是连接mRNA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尽管t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但不同机体基因组对于特定密码子的偏好性不同,从而导致tR

  A. 概述   转运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它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翻译,是连接mRNA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尽管t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但不同机体基因组对于特定密码子的偏好性不同,从而导致tR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