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中医治疗优势有哪些?

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便秘、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祖国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颤证"、"颤振"、"振掉"、"内风"等范畴。《黄帝内经》中“头重高摇之”“头倾视深”“背屈肩随”“转摇不能”“身之强也”等症状,与帕金森病的震颤、头部前倾、躯干俯屈、关节屈曲、运动迟缓等临床表现高度吻合,故古代医家多以“颤”“振”“震”“瘛”“拘”“痉”“挛”等命名此病症。

1993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确定本病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自此,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向规范化、客观化推进了一步。

目前,全世界约有 600 万人罹患该病,60 岁以上人群中有 1% 左右的人受到本病困扰,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重,预计到 2030 年,我国颤证患病人数将上升到 500 万人。

因颤证多因素致病,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阻止病程进展,目前临床仍以药物替代疗法为主,但随着服药时间延长,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中医药辨治疾病的优势和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颤证病情进展,效果显著,优势突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治疗颤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颤证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出发,以脏腑论治、分期论治为治疗特色,临床效果显著且稳定持久。

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慢性进行性锥体外系疾病,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其中大约一半患者发展为严重的残疾,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回顾帕金森病发展历程,诸多医家诊治运动症状已取得了突破与进步,而在诊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方面,如睡眠障碍、抑郁焦虑、顽固性便秘、嗅觉丧失、认知障碍、疼痛、直立性低血压等未得到重视,而这些非运动症状已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很多非运动症状先于运动症状的发生。

2009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定的第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提出了非运动症状的治疗建议。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运动症状的普遍性及其在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马云枝教授认为非运动症状的治疗应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积极发挥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优势,探寻中医药治疗非运动症状的优势和方法。

她擅长早期单纯运用中药治疗,改善非运动症状,延迟应用西药的时间;中晚期中西医并用,减轻西药不良反应、延缓病程进展,弥补了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衰减、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诸多不足,现介绍如下。

研究显示,帕金森病痴呆的患病率约22%-48%,在疾病的终末期,约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进展为痴呆,且以每年10%的速度进展,而这将引起更高的病死率。马云枝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多伴发认知障碍、幻视幻听、妄想、惊恐发作等,影像学方面多有多发性脑梗塞、脑白质脱髓鞘、脑萎缩等征象,提示有发展为痴呆的趋势。研究显示,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大脑皮质影响皮质神经元功能时即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皮质下神经核团投射至纹状体、边缘系统、中脑皮质的神经纤维缺失时也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中医理论认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脑髓依赖肾精的化生和滋养。颤证患者多为高龄,五脏俱虚,而以肝脾肾为甚,肝肾精血不足,脑髓空虚则神机失用,故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之说。

马云枝教授认为,颤证合并痴呆的根本病机为肾虚髓亏,痰瘀阻窍。肝肾精血同源,肝肾俱虚,则脑髓失充;脾虚失运,痰浊内生,阻于脉络,则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清窍,使血脉无以充养脑髓,故神机失用。此外,痰浊瘀血日久,酿生浊毒,蒙蔽清阳,也是痴呆加重的因素。

针对其发病机制,临床在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或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小剂量的益智开窍类中药,如肉苁蓉,仙茅、仙灵脾、石菖蒲等。

因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宜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临床以肝肾精亏、痰瘀阻窍为主者,治以补益肝肾,祛痰化瘀,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制何首乌、枸杞子、肉苁蓉补益肝肾,充养脑髓;茯苓、石菖蒲、陈皮化痰通络、涤痰开窍;川芎行气化瘀。饮食欠佳者加神曲、麦芽健脾和胃;失眠者加养心安神之品,选用茯神、夜交藤、珍珠母等;急躁者加郁金、远志、合欢皮舒心解郁。

以阳亢风动,痰火之邪上蒙清窍者,治以化痰清热解毒,加胆南星、天竺黄、黄连、竹茹。痰瘀交阻,日久蕴酿成毒,以浊毒壅盛为主要病证,症见面红目赤,烦躁失眠,大便干燥,治以降浊解毒化瘀,方用茯苓、胆南星、石菖蒲、黄连、大黄、芒硝等;甚则夜间狂躁,骂人毁物者,可用安宫牛黄丸清热化痰开窍。

对于痰瘀阻窍型患者,在培元补肾的同时,加用善走头面诸窍的全蝎、僵蚕、蜈蚣等虫类药,取其善行之性入络豁痰逐瘀。

马云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批者,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十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咨询组成员。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诊疗学》等专著10部。

现主持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指导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从事临床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帕金森病、中风、痴呆、失眠、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有哪些优势?

我在想就是任何一个疗法,它的优势一定是有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它的疗效,一定是疗效很好,很全面。另外一个就是创伤很小,副作用和并发症比较少,那么脑起搏器手术,它作为一个植入的仪器,它兼具这两个方面的一个特点。

那么首先手术是微创的,我们在头部只需要钻两个孔,不需要开颅,那么另外,把它埋在头部、颈部和胸部的皮下,那么这个整个过程时间也很短,而且损伤也很小,这个过程应该说是一个微创的。

那么再有一个它的疗效,那么这个疗效呢,我们知道帕金森它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个运动障碍,那么运动障碍,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震颤,僵直,运动缓慢,还有姿势平衡障碍,那么那么脑起搏器,对这几种症状的改善都会有效,特别是对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改善特别明显。

它有的甚至在早期中期,可以达到药物最好的状态,甚至比药物还要更好,那么也有一些文献报道,那么也就是说,在早期,我们应用这种治疗的话,病人就可以重新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另外它没有药的副作用,所以它相对来讲比较平稳。

另外我们知道帕金森病是进展性的,那么随着病情的发展,它逐渐加重,那么我们当把它调试得很好,状态很好的情况下,那么过一段时间,比如说症状又加重,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可以重新调试,就是它是可调节的,那么也就是说可逆的,那么它有这个优点。

另外它跟毁损手术不同,它可以做双侧手术,对症状的改善就比较全面。就是说无论是左侧右侧,全身的症状我们都可以解决,另外还包括一些非运动症状,所以它总的来讲就是说有这么几个优点,一个是可逆的可调节。另外可以做双侧手术,手术后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那么可以达到药物最好的一个状态,保持平稳。所以这个手术应该说是目前外科一个首选的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和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