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癌中央型能活多久晚期到国外怎么?好不好?

去美国看病,真的就能治愈肺癌吗?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首位。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肺癌发病率如此之高,不少肺癌患者把目光瞄向海外,尤其是医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近日,我国最大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也给出了一个数据,在他们转诊的上千名患者中,肺癌患者历来居于首位。那么,在美国,肺癌能治愈吗?
我国由于早期筛查的不足,很多肺癌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据盛诺一家统计,出国看病的肺癌患者中近7成都是晚期患者,只有少数早期患者。早期肺癌患者在美国基本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随访也很稳定。在美国,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70%-90%。5年生存率不是说患者只能存活5年,而是超过5年后再复发的概率会很小。
如果晚期肺癌患者呢,效果又如何?晚期肺癌患者和家属必须明白,当癌细胞已经转移至其他器官时,即使到了美国,谈“治愈”也已经很难了;赴美治疗的更大受益可能是带瘤生存,让癌症从绝症变成慢性病,治疗的同时能保证生活的质量,能够活得更久、更有尊严。活得更久,才有可能等待到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出现,总有彻底攻克癌症的一天。
美国治疗肺癌有哪些优势?
美国治疗肺癌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一是许多国内没有上市的新药,二是更为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
肺癌靶向和免疫药物在美国有11个,而中国只有4个。目前,国内只有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易瑞沙、特罗凯和国产的凯美纳,针对ALK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克唑替尼这4种药;最近5年来,美国批准的肺癌新药均未在国内上市。
肺癌靶向和免疫药物中美上市情况
其实,不只是针对肺癌的新药,其它新药也是如此。年,全球上市新药146种,而2012年中国可使用的新药仅37种;23种抗肿瘤新药,仅6种进入中国市场,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墨西哥。中国首发上市的创新药,在全球创新药市场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
2、基因检测
二十年前,非小细胞肺癌仅分为腺癌、鳞癌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分子信息谱改变了肺癌的分型。十年前,非小细胞肺癌仅1/3患者发现有驱动基因,如今,大量驱动基因被发现促使肿瘤发展。到目前,根据分子分型,人们将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了几十种,每一个肺癌都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导致肺癌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标签开展治疗,就能避免像以前那样所有的肺癌都一个治疗手段、用同一种药物,从而大大提高治疗的效率,副作用会大为降低。
肺腺癌作为占据非小细胞肺癌总数50%以上的大户,是最常见的组织亚型。肺腺癌可以根据相关驱动基因突变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的亚群。这些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HER2、PIK3CA、BRAF、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RET基因重排。
肺鳞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排名第二,大约占20%-30%的病例。在肺鳞癌中,EGFR基因突变非常罕见,只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基因扩增,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基因突变和PI3KCA基因的扩增和突变比较常见。针对上述变异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研究中也确实非常有效。
肺癌基因突变类型及相对应的靶向药物
国内的基因检测多数是基于PCR、FISH等传统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检测的基因数量少,而且经常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问题,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商榷。能够进行全基因组检测的生物公司,检测的基因突变虽然更全面,但是检测的数据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
而美国的一家专门进行基因检测的机构Foundation Medicine,对实体瘤(包括肺癌)的基因检测灵敏度能达到99%,特异度也能达到99%,而且这些结果经过了充分的科学验证,其验证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
Foundation One(Foundation Medicine产品之一)采用最新下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检测315个癌症相关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以及28个实体瘤中常见重排或变异基因的精选内含子。检测的基因越多越全面,可发现的基因突变就越多,相应的靶向药的选择也会越多。这对肺癌患者尤其是肺癌晚期患者意味着更多的可选方案,意味着更多的救治希望。
美国治疗肺癌的经典案例
赵女士就是基因检测和最新靶向药的获益者。她是一位肺腺癌患者,其治疗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初次预约美国医院被拒
她先是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连做3次活检才查出癌细胞。国内基因检测呈阴性,基因靶向药用不了。赵女士的姐姐在美国洛杉矶生活多年,听说此事后,便建议赵女士到美国医院来看看。恰好赵女士的女儿又在旅游公司工作,便在自己公司为妈妈办好了美国签证、订好了机票,同时也找某机构翻译了病历,把翻译好的英文病历发给了洛杉矶的一家医院。
原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等着收医院的确认信、费用预估函。但是出乎赵女士意料的是,美国医院拒绝接收她,原因是英文病历不合标准。
美国联盟医疗体系(PHS)国际部副总裁Edwin McCarthy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近三四年来,有大量的公司寻求同我们的医院建立合作,想要转诊中国的患者前来就医,许多公司毫无经验,翻译的病历极其不规范,根本不能用。患者在寻求中介帮助时,一定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与医院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的公司。”
据盛诺一家翻译部总监朱淏介绍,中国的西医大部分从国外传入,但国内的医生对一些传统的项目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套自有的体系,如果没有在医院与之实际接触过,很难有机会知道它们与国外术语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比如在乳腺癌治疗方面,根治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的医生会在病人的病历上写上“根Ⅰ甲”,来代表一种改良后的乳腺切除术,但是国外医院是用该手术发明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又比如,在先心病的描述中,国内医生常常会使用“心肌窦系开放”的说法,而国外习惯的描述是“持续存在的心肌窦系”,如果按照“开放”的意思翻译成“open”,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般情况下,国外顶级医院的专家首先要通过病历来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以此来决定是否可以接收并安排预约。因而病历的翻译质量也决定了国外专家是否能准确、快速地了解患者病情,并迅速做出是否接收的判断。
很多不靠谱的或似是而非的翻译,都会给国外专家阅读病历造成障碍。国外专家不得不向真正了解中美医学差异的人寻求帮助,这就延缓了专家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的速度,进而使预约的时间后延。而对赵女士而言,不靠谱翻译给她带来的后果更严重——直接被拒。
找专业机构重新预约
为了尽快让母亲,赵女士的女儿决定找专业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帮忙。她通过朋友介绍找到盛诺一家。据盛诺一家医学部人员介绍,美国有5000家医院、80多万医生。哪家医院哪位医生更适合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和病理类型有针对性地推荐。推荐原则既要参考美国医院排名,又要结合医生的专业特长和研究范围。在这方面,拥有过千例重症患者的海外就医经验。
盛诺一家为赵女士重新整理了中文病情介绍,并撰写了英文转诊病历,根据赵女士的分期和病理类型、病情特点,向她推荐了美国癌症排名前十医院的一位美国专家,并向医院提供了完整材料。这次,赵女士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美国医院的确认信和费用预估函。
在美国重做基因检测:竟然发现突变!
尽管赵女士在国内进行过3次活检,但前两次都未发现癌细胞,第3次穿刺活检取到的标本量不足,因此,赵女士到美国后,美国医生又为她重新安排了穿刺活检,活检组织主要用来进行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结果让赵女士和女儿“喜出望外”: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存在ALK突变,而目前针对ALK突变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在美国及中国均已上市。
服药2小时后,症状就出现缓解
服用第1粒克唑替尼2小时后,“原来咽口水都会导致胸口剧痛,现在居然不疼了,胸闷也缓解了。副作用还好,一开始眼睛有点不舒服,现在已经好了”。 赵女士说。
回国后,赵女士女儿接收回访时说:“我妈妈现在好很多了,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甚至X光已经拍不出肿瘤了,除了不能做重体力活,做饭等其他家务都没问题。
赵女士很幸运,副作用不大,基本不影响生活,甚至服药前很多不适的症状全都缓解了!美国医生建议她回国后两到三个月复查一次CT,他还给了3个新的替代药物名称,一个耐药后可以换另一个,给她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奥巴马:把美国变成永久性治愈癌症的国家
其实,新药和基因检测只是一整套诊疗方案中的几个环节,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治疗方案会对他们的治疗结果和生存时间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方案定得有一点点偏差,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到生命。
数据显示,中国赴美看病的患者中,有将近7成治疗方案都被改变了。美国医生一直坚持认为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癌症。
在美国,癌症患者都是在癌症中心接受诊疗,癌症中心将每位患者视作独立个体,针对每一个患者的评估都是由多学科团队进行的,其成员包括病理学家、放射治疗师、内科肿瘤学家、外科医生和放射肿瘤学家。多学科团队一起为患者量身打造最先进,副作用最小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个性化的方案会精准,美国研究表明,多学科个性化治疗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的。
如今正是癌症研究的黄金时期,奥巴马在日对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将发起一项寻找癌症治愈疗法的“登月计划”。
奥巴马在演讲中说:“去年,副总统拜登曾说,如果实施一项新的‘登月计划’,美国就可以治愈癌症……今晚,我宣布启动这项计划,并由他来主管。为了已经逝去的所爱之人,为了我们仍能够挽救的家人,让我把美国变成能够永久性治愈癌症的国家。”
也许永久性治愈癌症还要很多年,不管怎样,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所以,癌症患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因为“希望就在转角”。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癌症、艾滋病竟是可以被治愈了!国外的医疗水平发展到怎么样的程度?
我的图书馆
癌症、艾滋病竟是可以被治愈了!国外的医疗水平发展到怎么样的程度?
来源:素材:天涯论坛,作者:山东李医生及澳洲微报;由环球小编Iris整理;如需转载,联系小编授权小编逛天涯论坛时,发现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其实,很多癌症病人是可以不死的”作者:山东李医生;看后觉得很震撼,没想到国外的医疗水平如此之高,肺癌晚期在中国就被判死刑了,在美国竟然被治愈了~真实案例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医生,家在山东,三代家传正骨,治病救人习以为常,却没想到在38岁时我成了病人——肺癌晚期。我很不幸,美国医生也感叹“在美国你这个年纪患癌的也不多啊”。我又是幸运的,具有医生的专业知识,在发现癌症晚期后旋即赴美治疗,在美国最终找到了“救命药”。&曾经我特别绝望,以为最多能再活半年。大家都说,癌症晚期就相当于等死,离地狱仅一步之遥。一年多赴美求医问药,却让我重燃生的希望。我仍然在跟病魔赛跑,但是我的经历让我相信,在一代代不断更新的药物面前,很多癌症病人其实可以不用死。这是自己的感悟,也是给各位病友的鼓励:绝望之时再坚持一下,前方就是希望。肺癌4期:瞬间我就成了绝症病人当一个医生被另一个医生判定死刑时,是什么心情?&我深有所感。&中秋佳节,全家吃完团圆饭在外遛弯。我又感到左胸有点疼,就到附近同学的医院那拍了个X光片。这下可好,右侧肺部有一个大的结节,大约3、4公分。马上又做了个CT,晚上11点,片子出来心里就基本有数了,癌。&家里都是学医的。一分钟没有耽搁,次日一大早我们已经赶到了北京著名的一家3字头医院。到了医生办公室,看着片子,普外科的主任皱了皱眉:“肺癌4期,只能保守治疗,没有机会手术。”&“没有机会手术”短短六个字让我瞬间拉近了与死亡的距离。&我不死心地问:“能活多久?”医生认真地看了我一下,叹了口气:“不好说,也许半年。”&半年!我呆呆地坐着,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医生办公室的。60多岁的老爹还是不甘心,又回去追问医生,后来我才知道医生告诉老爷子我的肋骨、胸椎和腰椎都有病灶转移,半年就是客观估计。&做病人,做绝症病人,原来如此残忍。“正骨慢慢来,癌症不能等”得知我肺癌4期,医生圈众哥们炸开了锅。第一时间就有一位帮我联系了肿瘤医院,当天我就住进了三环的分院。&下午,一位在沾化行医的发小打来电话,说要不考虑去美国看病。天无绝人之路得了癌症,才发现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打针,打化疗针。&为了控制病情,去美国前我先在肿瘤医院开始了两个疗程的化疗(一个疗程三周,中间休息一周,最后痛苦到没能坚持完)。&从早上8点开始打吊瓶一直到晚上6点,总共13袋液体,最小的250毫升,最大的500毫升。前两天还没觉得特别难受,输到第四天就不行了。恶心,不停地吐,吐到胆汁都吐没了还想吐,到第5、6天浑身跟散了架一样,完全没力气,想翻身都得靠媳妇帮忙。&回想我这个体格,以前连感冒都很少,平常上午门诊,下午手术,平均一天两三台手术,6到9个小时都没事,几天的化疗我就崩溃了。老爹、媳妇天天陪着我,我还得死撑着。到了深夜,有时候我真忍不住哭了,甚至想过:还什么半年,直接一刀算了!&伴随痛苦的化疗,我又去做了活检和基因检测。一周后拿到结果:EGFR19基因突变。&2/3癌症的发生是由自身引起,也就是自身发生基因突变。在国内,这种病的确基本没治。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在国内肿瘤科当医生的老同学告诉我,该基因突变在国外有药可治,建议我一分钟都不要耽误,尽快到美国就医。当时,美国已经有了针对EGFR19基因突变的特效药阿法替尼,而且疗效相当好。&我不敢再多想。大洋彼岸,可能是最后的希望……&在国际部办完注册,采血,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大名鼎鼎的A医生的办公室。推开门,A一见到我们就立刻站起来,走过来握住我的说:“Hello, Dr. Li(你好,李医生)!”&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在国内,病人见到医生多半毕恭毕敬,极少有医生会站起来主动迎接病人(包括我也是这样,病人太多,哪有这样的功夫)。&自从这天起,每次见面A都会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叫我“李医生”,认真的表情常常把我和媳妇都逗笑了。每次结束,他还给我深深的鞠个躬,我连忙也回敬一个,心想这也太客气。&&&一坐下来,A医生开始详细询问我发病以前和治疗以来的情况,对国内的化疗方案予以了肯定。尽管国内化疗实在痛苦,但还是有一定效果的。&随后,我迫不及待地抛出了最关心的问题:“我能活多久?治疗的可能性有多大?”A笑着说:“你的生存期多少我不知道,不过你放心,你有很大希望能治疗。”& “下一步怎么治疗?”我问。&“已经找到EGFR19基因突变,口服靶向药最有效。”他很肯定地说。为了打消我的顾虑,A医生又为我专门约了一位胸外科医生,讨论之下确定按A医生的方案先实行靶向药物治疗,剩下的原发病灶再行手术。&在整个看病过程中,当我问到无话可问时,美国医生最后还会来上一句:“Do you have any more questions?(还有问题吗?)”作为医生的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医院、医生、病人就应该是这样“三位一体”。医院有好的设施,医生爱护病人,病人尊重医生,正向循环,这样才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有药才是王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药,可就是要命的事情。这会儿才知道:美国针对各种基因突变的药物有10多种,每年还有新的药物不断上市,但我国只有4种,最新的都是美国5年前上市的“旧药”。&作为医生 肺癌患者,普及一下关于肺癌治疗的知识。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00年以前,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一般化疗的有效率只有20%-40%,平均生存期也就1年左右。真正改变肺癌治疗的是靶向药的问世,被称为“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的新纪元”。美国的医疗数据显示,使用靶向药,晚期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有效率可达70%-80%,平均生存期为2-3年,一些患者的生存期达到5年以上。&自2003年以来,美国肺癌靶向药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而目前我国还停留在第一代,一旦发生耐药,病人就无药可用。此外,美国在2015年还批准了2个肺癌免疫药物,即PD-1抑制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而免疫药物是目前医疗界公认的最有希望彻底治愈癌症的治疗方法。&不少媒体曾经报道过,由于复杂的审批流程,国外新药进入中国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而重症病人根本等不起。……终于在11月6号早上,我口服了第一片阿法替尼,这是2013年年底美国上市的,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19号基因突变。腰疼,竟然是好的征兆……想起国内化疗时的痛苦,吃药前我详细询问了副作用的问题。如医生和护士所说,吃了一个星期,主要的副作用就是脸上、胸部和背部一些地方长了皮疹,脚的两个大拇指甲沟炎,轻微腹泻。&两周后,有一天我感觉腰特别疼,当天就去见了A医生。没想到他很高兴,说这是好变化。“你脊柱上的病灶缩小,会有空洞,在支撑你身体重力的情况下,你会疼十天左右。”&这家伙真准,我就疼了差不多两周,每天吃止疼药。针对止疼药的副作用医生也开了药,我心理上踏实了许多。肿瘤缩小60%,多处骨转消失服药五周,惊喜来了!&PET-CT显示,我脊柱和肋骨上的转移都消失了,左侧髂骨还有,但骨皮质长起来了,肺部原发病灶缩小了60%!&那天是1月14号(重要的事情我都会记在手机里),媳妇别提有多高兴,抱着我一顿眼泪,比知道我得癌症时哭得还厉害,晚上她给我煮了一顿饺子。那顿饺子,真是特别香。& 接下来,比较悠闲,每天吃一片药,然后就是电脑电视吃饭散步。出去之前,我以为肯定还要打吊瓶,要放疗,没想到这么简单。我有点不放心,A看我不放心的样子,笑着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话:你可以接受放疗,但是我担心的不是我看到的,而是看不到的(比如淋巴转移、血液转移,这些CT核磁共振都看不到)。看到的我都可以用药物消灭,所以我不建议放疗(因为放疗不能用靶向药物)。&不过,好事多磨。每五周,我会做一次PET-CT。但连续三次下来复查结果都差不多,治疗出现了停滞。7月20号,A说你可能出现了耐药,要考虑给你换药。后来穿刺检查显示,我果然出现了耐药基因突变。9月15号,我开始服用AZD9291,也是每天一片。这是第三代靶向药,当时还没有上市,我参加了A推荐的另一家哈佛附属医院的临床试验,享受了三个月的免费药。A说这个药马上要上市了,临床三期都过了,对你没有副作用。服用下来果然,只有轻微的皮疹和甲沟炎。&12月3号,全身PET-CT和磁共振显示,髂骨转移病灶和肺上原发病灶均在缩小。之后服用9291略有咳嗽,其它一切正常。31号,我们决定带药回国。走之前,A说如果你下次来做检查还是咳嗽,可以考虑换药,列了四个方案。他建议EGF816,是正在临床试验的第四代靶向药,并说只剩一个病灶的时候,就可以做手术。&这会儿我才明白,原来A并不担心耐药的问题。美国近两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肺癌靶向药面世。新药研发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耐药的时间周期。回想国内有些伤感,目前最新的肺癌靶向药,还是美国5年前上市的。美国看病的利弊人命关天,出国看病到底好不好?一年多下来,我想可以一句话概括:有利有弊,但利肯定大于弊。& &一、如上文所说,有药就是王道。不再赘述。& &二、医患沟通。病人可以尽情发问,医生也实事求是。A的亲切也是让我感到舒服的一部分。临走时,他还他给了我一张名片,上面有他的私人手机号。一年下来可以说,他不仅是我的主治医生,也是我的朋友。&&三、技术水平。美国的基础医学很扎实,A不到50,光读医就读了十几年,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要求,一丝不苟。一些检查也比国内先进。以查肝功为例,不用空腹也相当准确。服务也好,每次做CT差不多45分钟,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护士先来交待所有细节,不时问我有哪里不舒服。国内通常就是一句:躺下、别乱动,坚持会儿。不过,国内医生经手的病人多,经验丰富也是值得肯定的。& &四、费用。我只记了大头的花费,倒是没有我想像中多。我一共做了6次PET-CT,平均一次1万刀(全身加强不到1万1),3次磁共振,一次不到4千刀。服用了10个月的阿法替尼,一月6700刀;2个月的9291,一月1.3万刀(前3个月因为是临床试验,所以免费)。每次见医生,大概600刀、700刀。房租一个月2000多刀。其它的吃和行都是小头,略去。总计大概20万刀。当然,接下来可能还要手术,费用还会增加,所以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病友来说,还是需要全盘考虑。& &五、心理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离家万里,语言不通。我比较幸福,一是媳妇一直陪在身边,二是老爹坚持每晚与我跨洋视频,传递给我很多信心;三是入住盛诺公寓的几乎都是来看病的病人,大家没事串门聊天互相鼓励,也是心理安慰。邻居中有一个从一期临床就开始服用9291的70岁老太太,本来脑转肝转,去之前都快不行了,结果一年多下来活得好好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目前,国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无形中导致了很多人易患癌症,那如果我们有权利选择更好的环境生活,更好的医疗水平,为什么不去呢?&不仅是癌症,据小编了解,来自澳大利亚的Kirby机构、Peter Doherty机构及澳洲艾滋组织联合会的多名顶尖科学家联合研究宣布,近几年,澳洲每年被诊断为艾滋病病人的数量极低,澳大利亚成功跨入成功击败HIV病毒的国家行列,艾滋病在澳洲已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今,澳洲的HIV疫情已得到全球领先的治疗和控制,也希望这样的好消息可以带给全世界人生的希望,造福全人类!&同样,澳大利亚医疗技术也再次领先了全球&癌症、艾滋病这种小编听到都触目惊心的病,在国外竟然可以有望被治愈了!小编真希望国内的医疗水平也可以快速发展呢!小编说说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肺癌晚期患者英国看病,没想到治疗结果出乎意料
谁会想到,我竟得了肺癌
我来自南京,今年60多岁了,一直身体健康。十年来,每年都会参加公司的体检,在大女儿和老伴的督促下,也间断性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从来没出现过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在2016年5月的体检化验中,我的肿瘤指标CEA、CA199出现了升高。体检的大夫说“胸部CT、腹部超声都没有什么异常,3个月到半年来检查一次就行了”。因为并没什么不适,也就没当一回事。
然而2017年4月的一次感冒后,我开始不断咳嗽,还有白色的粘痰。吃了好多止咳化痰的药物也不见好,老伴不放心了,逼着我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肿瘤指标变成了CEA181.7 ng/mL,CA199>1000U/ml,比以前明显升高。
那时候我就有点慌了,于是马上做胸部CT和PET-CT,报告说“右肺上叶占位,考虑肺癌可能;肝右叶包膜局部密度减低,内见范围约4.4*1.8cm低密度影,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
拿着报告,我们一家人全都蒙了,仿佛一下子坠入了深渊。居然是肿瘤!居然是肺癌!居然还有可能肝转移!
我们简直不知该如何面对。来不及难受,大女儿立刻动用了一切关系,为我找到了上海一家很知名的医院,紧锣密鼓地进行检查。在英国定居的二女儿也立刻开始寻找国外的资源,看看国外的肺癌治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痛苦的肺穿刺,却不能确诊病情
2017年5月,我在上海的医院做了CT下行右肺穿刺活检术,但由于咳嗽剧烈,穿刺后出现了气胸(大夫说这是穿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是为了明确诊断,必须得穿刺,必须得承担这个风险)。每次活动后都会有些气短,确实挺遭罪的。大约在家休息了1周,后来医生说气胸吸收了,不会太影响后期的治疗。
穿刺病理提示,我患的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基因检测报告显示阴性,肺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ALK和EGFR,我都是阴性,所以没法用靶向药进行“精准治疗”(网上不停的检索,我们一家人都成了半个肺癌专家,好多专业名词都特别熟悉了)。最终诊断结果出来了:肺癌伴骨转移,疑似肝转移。
这时候如果确认是肝转移,那就是最严重、最晚期的肺癌了,我差不多可以安排后事了;如果不是肝转移,那我的病可能还有希望。
我把自己的疑问跟大夫提了,大夫说肝脏的病变较小,不能完全确定性质,即使做肝穿刺也意义不大。不过可以先进行化疗,根据化疗后肝脏病变的变化来判断是不是肝转移,也不能完全排除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大夫的原话是“原发性肝癌”,演员傅彪就是肝癌去世的)。
怎么又出现了肝癌?不是原来告诉我是肺癌的肝转移吗?(后来我知道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肝转移是不一样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演员傅彪就是肝癌去世的)这下子又把我们吓到了,肝癌+肺癌?还是肺癌肝转移?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抛开诊断的疑问,还有下一步如何治疗的问题。关于肺癌的治疗,我所知道的也就是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还有最新的免疫治疗等等这些手段,但是到底怎么治疗,到底用什么方案最好,我还是没什么概念,得听大夫的。
最后,大夫给出的方案是化疗,化疗后再观察病情的变化。
我们在网上了解到免疫治疗特别有效,但是免疗药物PD-1在国内还没有上市。我又询问了大夫,大夫说,医院有临床试验,我可以参加,但是不知道是加入用药组(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我又询问化疗和免疫治疗哪个对我更好,大夫给的意见是“都可以,你们自己决定是化疗还是参加临床试验”。
诊断不是非常明确,治疗方案也不知道如何选择,我也不是大夫啊!后来我也问了其他的医生朋友,他们回答也都是一样,让我自己来决定。因为我的病情严重,预后不太乐观,没有人可以保证疗效会怎样。在很多的疑问中,我对下一步的治疗举棋不定,不知该往哪里走。
二女儿的坚持,让我踏上了英国
这时候,远在英国的二女儿传来信息:非常笃定地要我去英国治疗。原来,她查到了英国最好的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据说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肿瘤医院。
到英国治疗肺癌?之前我想都没想过,虽然也看过一些海外看病的病例和报告,但是放到自己身上,我还是有犹豫的。然而想到我的肝转移问题和治疗方案上的困惑,不禁想,万一国内诊断有问题呢?万一目前的治疗方案不适合我呢?癌症治疗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有回头路,一旦治疗方案有问题,是死是活就很难讲了。
之后我就找到了盛诺一家,我咨询过一些病友,他们都推荐盛诺一家。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盛诺一家的咨询顾问,她很赞同我的决定,因为我二女儿推荐的这家医院,和美国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齐名,是世界上三大顶级癌症中心之一,在癌症治疗领域非常权威。
她还给我介绍了这家医院其他信息,包括医院的历史、研究成果、发表的文章以及以前肺癌的治疗案例等等。得到了这些信息,我们一家人就踏实多了,最后决定:不在国内治了,直接去英国。
因为之前去看过女儿,英国的签证还在有效期之内,盛诺一家很快就帮我整理、翻译好了病历,选好医生向医院发出了预约。一切都非常顺利,仅仅花了2周,在2017年6月的上旬,我和老伴就踏上了英国。
二女儿虽然英文很溜,但是医学英语根本听不懂,并且从没进过英国医院,不懂看病的流程。整个就医过程都由盛诺一家的当地工作人员陪同,并进行翻译。有个熟知流程又能翻译的熟人在身边,让我们一家人放心很多。
和国内完全不同的就医体验
我的主管大夫Dr. Popat名气很大,是欧洲肺癌指南的制定专家。翻译告诉我,这位老外医生的级别类似国内医学会的主任委员,但是一点架子都没有,主动和我握手,详细询问我得病的细节。
因为提前邮寄了国内扫描的片子和病理切片,所以首诊时英国的病理报告已经出来了。主管大夫告诉我,我的肺癌诊断基本成立,但是病理表现不太典型,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肝脏病灶是否为肺转移也需要进行活检。不过只需要做肝脏活检,既能明确肝脏病变的病因(到底是肺癌肝转移还是原发性肝癌),同时也能避免肺穿刺引起的气胸。
医生认为,我有比较剧烈的咳嗽,做肺穿刺再次引起气胸的可能性比较大,加上我年龄偏高,有慢性支气管炎,一旦再次气胸,有可能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因为国内肺活检的痛苦经历,我对肝脏活检也有些害怕和抵触,但是医生非常有信心,他说这个穿刺手术很安全,我只需要睡一觉就好了,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首诊的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提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主管大夫都非常耐心地做了解答。回想国内的就医经历,那真是冰火两重天,国内即使是年轻大夫,对我也没给过笑脸,而且都是几分钟,拿起报告和片子匆匆看一眼,就敢直接告诉我们听起来像灾难一样的结论,比如说“肺癌晚期,赶紧治疗吧”之类的话。你想多问几句,很多大夫就没有下文了。
尽管我在国内也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女儿也是做投行的,有很多的人脉,但就算是通过关系找到的知名专家,能够真正和我耐心沟通、站在我的立场上为我考虑的,却没有几个人。
对于我的咳嗽,英国医生也开了一些对症的药物(都是我以前没有吃过的)药物,并安排药剂师详细地告诉我如何用药,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什么等等。之后还留下名片,告诉我有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给他。
首诊非常顺利,我和老伴回到二女儿家,一路都在感慨,原来看病也不都是痛苦的。
得病是可怕,尤其是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但是更加可怕的是对疾病不了解,对未来治疗没有方向,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大夫可以依赖。而老外的专家对待病人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医生和病人。我的感觉就像是原本走在黑暗的森林里,终于有个人可以搀扶着我,踩着荆棘带着我走向光明。
医院很快安排了肝穿刺,真的如医生说的那样,在手术室麻醉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时除了伤口处有点痛,别的什么感觉都没有。我在病床上休息了4个小时后就回公寓了,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吃饭睡觉活动都不受影响。
回想起在国内做肺穿的经历,真的是完全不同。肺穿后我整整一周都没敢出门,躲在家里大量地吃止咳药,就担心活动或者剧烈咳嗽导致气胸加重。
一周后,我再次见到主管大夫,大夫告诉我穿刺活检结果出来了。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明确,肝脏病变证实是肺癌肝转移,并非原发性肝癌。诊断终于明确,我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之后是治疗方案的问题。大夫告诉我,标准方案是培美曲塞和卡铂联合化疗:先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后单药培美曲塞化疗;每两周期评价一次疗效,根据疗效调整下一步的方案,同时应用地诺单抗针对骨转移治疗。
对于我问到的免疫治疗,大夫的意见是,尽管免疫治疗在各种肿瘤包括肺癌都很热门,但是我的PD-L1蛋白检测2%指标偏低,疗效可能欠佳,现阶段我并不适合免疫治疗,而是应该以化疗为主,等常规治疗无效再考虑免疫治疗。所以,尽管英国也会有很多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但是目前不建议我参加。
对于我的疑问和纠结,医生很肯定地对我说:“如果您是我的亲人,那我告诉您,这是最适合的方案,请你相信我。”看到医生真诚友善的眼神,把命交给这样的大夫,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没遭罪,这里的化疗大不同
完成了4周期化疗后,大夫告知我,复查PET-CT显示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肿瘤代谢活性基本正常,骨转移灶显示不清。我自己也觉得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咳嗽的症状几乎完全缓解了,完全看不出来我是一名肺癌患者。
鉴于疗效非常好,医生建议继续原方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再化疗2周期,由4周期改为6周期。这样的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我很满意,大夫没有一味教条地按照之前制定的方案,说明他们真的是在根据我的具体病情变化来提供方案。
现在,我仍然在英国治疗中,也打算继续的在那里治疗和复查。身边有老伴儿和女儿的陪伴,看病有专业医学翻译陪同,医院有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提供帮助,这样的治疗才是我想要的。
都说化疗有无数的不良反应,还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化疗简直生不如死”,曾经吓得我不寒而栗,但是真的经历了一次,却发现英国的化疗大不一样。只有在化疗当天和之后的2-3天内腹部有点不舒服,但是从来没有呕吐过,化疗后食欲也能很快就恢复,白细胞虽然下降了,但是医生说仍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合并感染的风险。
化疗期间,我和老伴儿还到英国很多知名的景点玩了一圈。以前来看二女儿,每次都是匆匆忙忙,住个十天半月就回国了,放不下国内的生意。这次倒是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因为得病让我体会到生命和家人的重要,事业啊金钱啊都不算什么了。
我和老伴就在这儿踏踏实实地玩儿,因为活一天赚一天啊!人一旦想开了,反而一切都顺利了。
关于费用的一些感慨
关于费用的问题,很多病友都会关注,我就多说几句。
尽管我的经济条件不错,花个两三百万看病问题不大,但是如果费用能低一些,当然也是好事啊。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去英国看病前也觉得国外的医疗费用肯定是天价,但事实出乎我的意料。
可能是与疾病类型有关,另外网上的相关费用的帖子都是针对美国的,而对于英国的费用并不了解。实际上,我的医疗费用还真不多,因为国内肺癌的治疗费用也不低。有病友问我具体药物价格的问题,我还特意查看了账单,结果发现英国的培美曲塞价格为1642英镑/700mg,100mg只需要235英镑,折合人民币2088元。而在国内,100mg培美曲塞的价格是3319元人民币,差不多是英国的1.6倍。
英国的药物价格居然比国内还便宜!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当然,有的药物还是比国内贵一些,检查费用也是高于国内的,不过和美国比起来还是便宜很多。
很多国内的亲人和朋友都很关心我,担心我现在的状态,但是看到我发的朋友圈,看到的英国各地的美景,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他们也就安心了。因为刚刚得病时那个抑郁焦虑的我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信心,积极生活的我。
我现在非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也相信英国的大夫会很好地帮我,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的心态,配合好医生治疗,剩下的就交给命运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不断的出现,我相信在未来,我是能够生存很长时间的,活到八九十岁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型肺就是等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