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佰草御养中医深圳蔻心草研究院院有什么成绩?

请在第三方支付中完成支付,如果你已经支付成功,请点击已完成支付按钮

如果未完成支付,请点击取消按钮,取消本次支付

:余於六0年考入卫校学习,后来转拜上京名老中医张聘三先生为师,跟师学习中医知识。一起学徒的师兄弟还有5人,恩师诲人不倦,徒弟个个用心。当时六弟子上午轮流跟师临床,或学习药物炮炙。下午则背记老师为之圈点布置的医书,各自都非常勤奋。一日门诊来了一位病人,症见口舌生疮,胃脘胀痛不适,嗳腐吞酸,口苦心烦,溲黄便秘。经察舌按脉等一番检查后,老师诊为“胃火证”嘱余等为之开方,遵“黄连清胃汤”意,加公英连翘双花花粉等,连服二剂痊愈。逾数日,众人聚谈时,有人提及这个病例,一医不以为然,并斥之以鼻,讥笑之曰:“嘿嘿!什么胃火?倘若胃内有火,还不把胃子烧烂啦!”余在一旁闻之,实感气愤,并自内心为师傅抱不平。但因身为学徒,焉敢顶撞老同志。所以先暗暗替老师咽下了这口冤气。事后每每想起,仍觉愤愤难平。又逾数日,余以学员身份、求学之心态、谦谦之词语,讨教于那位医生:有一亲友染病,医生诊断为“胃炎”,不知西医可确有其名否?那医答曰:有。并述及“卡他尔”炎症之由起,及胃炎之表现等等,其言确确,滔滔不绝。当时,那位医生是不会清楚我发问的真正用意的。缘胃火仅一火,胃炎为二火,倘曰一火即可烧烂胃子,那么火上加火岂不是将胃子都化成灰烬了嘛!胃火,乃中医之辨证分型;胃炎,为西医之诊断名词。究其实质,无非是遣词造句即用字之不同罢了。尔等岂能依文字字面之含义,来贬低中医的作用呢。倘若都“同行相轻”甚至相欺,那医学又怎么能进步、怎么会发展呢!所以我感到:同行相轻,亦是阻碍医学发展之障碍也
微信3552李敬中关于《中医之歌》的创写说明:我的那首不成文的《中医之歌》歌词发出后,受到了各界朋友关注,并纷纷发来纸条或留言询问,有的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了让大家明白我的创写意图,说明如下1可以说地球上自打有了人类,也就有了医药的发明。否则人类就不可能繁衍至今。而人类历史又有上下五千年之说。据史载可知的是:神农与岐伯是医药的鼻祖,他们是医药创始者具体实践的杰出代表。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写就的《黄帝内经》这一不朽巨著,黄帝只是当时关心医药的君主而已。再者古先人众多,也不便一一例举。又因韵脚所限,故只在歌词里提到有代表性的几位2我在歌词里只用了第一和第二人称,因为凡是修炼气功的人都清楚:气通宇宙,心连人神。所以当我们现代人如能真正掌握了中华古哲人的方法时,就能与古先哲、先师们直接对话。呼吸之间,就能与宇宙自然构通联接,时髦词叫做“时空连接、时间隧道”古今思想构通,先贤意旨领会,那么中医的火种才会永不熄灭、永远传递下去3溶铸二字的取用是含有“溶冶”和“铸造”及“浇铸”之意,历经五千年的冶炼和煅造,中医的灵魂就犹如女娲炼就的五彩仙石,精气内敛,铁骨铮铮。中医的灵魂是永存的,精神是不灭的!物质不灭、精神永存4精、气、神这是人身三宝,中医认为“精”是最重要的,这点与西医观点不同。因此需要在歌词里有所体现和强调5有人提议在歌词里应该纳入有关中医的治则和治法等方面的内容,我却觉得,如有必要,可再续写两段。因为原三段符合三元之理,是医易的法则。若再增两段,总成五段,亦符五行之要。至于如何增写、修改或润饰,那就敬请诸位仁人志士,玉成此事了。中医之歌 1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医魂,五千年的岁月溶铸了我 ─ 不灭的精神!太极、阴阳、五行运,整体、脏象、天地人...天人相应一宇宙,呼接千载吸归根,呼接千载吸归根2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医魂,五千年神岐的后裔 ─ 代代有传人!扁鹊、华佗、张仲景,思邈、景岳、李时珍...中华民族的繁衍,记述着你们的功勋,记述着你们的功勋3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医魂,五千年炎黄的子孙-脉脉连着根!我们坚持人为本,立德立仁为医魂,中医要现代化,抖擞精气神,走向全世界,遨游吾乾坤,遨游吾乾坤[结语]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医魂,中 ─ 医 ─ 的 ─ 魂(望全国的爱国志士,能予为该词谱曲,愚则幸甚)**心情不好,走进大自然~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时常会感到一些压力,它来自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为了业绩,为了汽车,为了楼房,为了升学,为了恋爱…经常把人搞得疲备不堪,精神不振,食睡不香。那么我献给你一幅良方吧—走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你最好的良师益友,它会使你精神放松,视野开阔,心情愉悦,它又是一座绿色的天然氧吧,让你呼吸到新鲜、纯净的空气。走进大自然,你会从高山的威严、草原的开阔、蓝天的深邃、小溪的勇往、树木的向上、花卉的绚丽、小草的顽强中去触景生情,感悟人生的哲理,领略人生的真谛。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你会放声高喊,纵情歌唱,或者号淘大哭。据说,一位上海的游客来到我们内蒙古大草原,他竟双腿跪地,号淘大哭:“天哪,天下还有这样美好的地方!”说明了他长时间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走进大自然,你会强健体魄,磨砺性格,你犹如凌空飞燕,在行进中锻炼胆气,生长筋骨;你会与同伴团结合作,登山、涉水、顶风、沐雨、露宿、野餐…体会集体中的快乐。走进大自然,你会吟诗、唱歌,你会去观察写生,你会去采集标本,你会去踏察古迹,你会去体察民风,体验乡情。走进大自然,你会去关心植被,关注生态,对今天国家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赞叹不已。走进大自然,你会去观察庄稼,问一问今年的收成,因为农业丰收了,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走进大自然,你会无拘无束。可以赤身、可以失态、可以去唱、去跳、像鸟儿一样飞、像兔儿一样跑、像鱼儿一样游,因为整个世界是你的。本来人类诞生就在自然界生存,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逐渐的脱离了大自然,而集聚在一起,集聚在钢筋水泥搭建的笼子里,而且越聚越多,越建越高,安全事故…这一切,恰恰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你还犹豫什么,赶快走进大自然吧!
微信3553李敬中论中医是国粹【1】中医,诞生在中国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溯自远古,始于劳动,是人类与疾病长期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其医学理论渊源于中华之古易,而以易学理论为总框架以阴阳为指导,并系统载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广泛。她是东方文明的必然产物,是东方医学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中医的辨证方法和思维模式是宏观的、整体的、辨证的、灵动的。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指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张景岳也说“易具医之理,医本易之用...易之变化由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生于天地之间。象与形在变,人亦受其影响而变,变而失去中和则病,使之回复中和曰医△医药起源于生产劳动,又受易学的影响,而注重人体与生命之保健,具有系统观(整体观念)人天观(天人相应理论)脏象学说和辨证论治等特色,是祖国医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它渗透于祖国大地各个领域,蕴藏于炎黄子孙的每一粒细胞△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祖国医学)是中国的医,我们世为炎黄的后裔,中华民族的子孙,能无视中医这一国宝之存在嘛!中国的医如果不能够让她在中国的土地上得到很好地发展,难道还非待外国人来轻而易举地撷走这些瑰宝吗△中医作为三支力量之一,面临着竞争的客观局势。能否“长期并存,独立发展”?能否在竞争的漩涡中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疗效。而提高疗效的可靠途径,在于发挥中医的优势,突出中医的特色。同时若使中医医术的有效发挥,中药材的供应和中药质量必须得到相应地保障。因为,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条件,中药与中医历来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唯象“致广大”;西医唯形“尽精微”。虽一字之别,各自的研究方法就不同,结论各异,效果也就各有利弊。所以然者,唯象者多虚幻,唯形者迷无穷。只有建立在易理这一总框架下,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而又不失中医特色地将中西两种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少一点排它性,多一些互补性,所谓“文化新旧能相益,心理中西本自同”整体与局部,治标与治本,王道与霸道,兼容并蓄,并以易医理论为指导,综合集成,融汇贯通。这样经几代人努力,当达到又一个高层次、高水平时,一个以易医理论为核心的崭新的医学科学就会诞生了。她将更加造福于人类,更加有益于社会△中医的理论是千真万确的,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但是客观指标太少了,理论又太过于抽象,因此使人有“玄”的感觉。西医理论从实验而来,但又难免于趋向机械唯物论的牛角尖,而过分强调了局部,却忽视了人的有机整体。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坚持向一切先进者学习,将现代科技之优势尽快转化成为自己的优势。总体思路是:以易医理论为总框架,强调整体观,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努力学习掌握中西两种知识,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融汇贯通,综合集成,加快中医现代化步伐△为医者,切莫轻谈他医之过,也莫轻非前治之偏。倘若先治皆效,何复找尔哉?明者,却应感谢前医之鉴也,缘他步之路不通,尔可另辟新径,则能避免重蹈复辙矣。如斯安能不谢前医者乎△西医断病统以“炎”字冠名,率由抗炎杀菌药物治之,效果颇佳。是故,吾于临床观察所得:大凡病之初起,热证炎症居多,若误用热药则贲事;待病程即久,体弱脏虚,津液气血衰颓,始可议用温补壮阳之药。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等功效者甚多如普济消毒饮即为其一也△请不要用西医的框框来判断中医学的是非吧!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各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简单的类比往往是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如简单地用西医的细菌学来衡量中药的组成,那势必会导致口喊“振兴发展”实则限制、扼杀中医的局面。试问中药的茯苓、猪苓、马勃、锁阳、苁蓉等,哪个不是菌属药物?蜈蚣、全蝎、水蛭、蛴螬等,哪味又不是有毒之品?就更甭说僵蚕它本来就是蚕类感受的一种传染病(白僵病)自僵而死的喽△千百年来,中医药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卫生部提出了发展中医事业必须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保持是继承,发扬是创新,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目前的中医现状看,应当首先注意的是搞好继承的问题,先把一些濒于失传的东西抢救下来,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发展创新。否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医有句谚语说“走马看伤寒”是说伤寒病变化迅速,若要治愈此病,就必须药药对证
微信3554中医是国粹【2】所以医生要抓住脉证的变化,切准病机,及时投发对证的方药,才能迅速治愈伤寒病△古时有句对医生职业的评语“玉珀丹砂、紫剑青芝、牛溲马勃、败骨之皮,俱收并储,待用之而无遗者,医师之功也”为医者就是要真正肩负起医师之责任,坚持向一切先进者学习,即不忘祖宗,又能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待用时准确投发,不断丰富内涵,得升华时就升华吧△不是中医治不了危急重症,而是中医缺乏有效的体系保障。试问每天全国各医院都会死那么多病人,哪家媒体会予以关注?谁会负什么责任?又有谁会质疑过呢?若放在中医身上则不然了,哪怕是必死的病人,只要曾服用过中药,也会授人以柄、给人以口实,甚至大放厥词的!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一直植根于中医的头脑中,又还有谁会去收治危急重病呢?长此以往中医老祖宗的许多宝贝,都无缘面世、无法实践,中医宝库里那些闪烁着光芒的瑰宝可就被残忍无情地抛弃啦!但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痛惜△为啥有些病老医生治不好,而年青医生却能治好?那是因为青年人顾虑少胆子大“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由于有了这股子闯劲,往往就会闯出许多新路来。相反经多历广的一些人反倒顾虑重重、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了。尤其是现实状况,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官司频发,中医院又没有什么保障,就更没有多少人非去吃那个“螃蟹”了,放着省心不省心,谁愿惹那个麻烦呀?闪不了腰叉不了气图个心静吧△我爱中医,中医是国之瑰宝,中医是家之福源,中医是生灵的依赖,东方文化是中医的摇篮。中医不可辱,中华文化不可无△说实话,我与我的家庭及亲友,确确实实是中医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医成全了我的家庭,是中医成就了我的事业。我的家庭和亲友依中医中药而保命长寿,我靠中医药为民众祛病除灾,我培养出的众多弟子和儿女,分别工作在基层卫生战线,直接为农牧民的健康服务,我们全家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敬中中药谜语~老朽从医近五十阅春秋,对中医是由衷爱好,故名曰:敬中。敬中者有五层含义:爱国之志(中国);敬业之心(中医);为人之道(中庸);做医之则(中和);赞乾坤之理(中育)。工余闲暇曾创编了百余首中药谜语1秫之壳,谷之茎,巴蜀天,岩裂缝(打四味中药)2.上苍属性,地下苗情;怀中抱月,已进伏中(打四味中药)3.临近五月中,裁纸糊窗棱,外出时日久,捎书无字空(打四味中药)4形如孩童却称娃,吮蕊采集空中花长生不老膘涨价,黑发乌须勿离它(打四味中药)5一子俱多味,银发已知老(打二味中药)6.妇人珍节操,男子重德义(打二味中药)[上期谜底]1米壳甘(干)草川芎(穹)石决2天雄坤草松贝半夏3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医楹联:天圆地方寓物理,阴平阳秘乃中医.横批:天人合一。楼中自有回春妙术,室内珍存益寿灵丹.横批:济世活人 7活祖宗 8.菩萨净瓶枝9此调只能天上有10.月老佩麝囊。上期谜底4.人参天花粉肉桂何首乌 5五味子白头翁6女贞子使(是)君子。展青囊考医宗深究易理求妙技;著白衣缘岐黄探索内经挽生机(济世有方)11.少儿想妻12.相思难舍13.儿娘只是姐一个14儿娘又增新妹(各打一味中药)上期谜底7.五倍(辈)子 8圣柳9神曲10.香橼(缘) 15随娘改嫁16娘病儿最详17了解儿子 18.国舅。以上各打一味中药上期谜底11.相思子12苦楝(恋)13芜荑(无姨)14辛夷(新姨)19忠诚老实 20不图虚名21胸怀大目标 22虚虚飘飘。上期谜底15续随子16知母17栀(知)子18黄芩(皇亲)23永不凋枯 24石峰永在25房顶摞塔 26可点豆腐出山崖。上期谜底19厚朴20枳(只)实21远志22芡(欠)实27跳子睡觉 28.黑发老者29曹操亮像30光棍。上期谜底23万年青24常山25重楼 26石膏31跟着爸爸跑 32.哑子苦难言33儿吞羊尾剩三舌 34.成绩卓著。上期谜底27.蚤休28首乌;29.白蔹(脸)30丹参(单身)35二十一 36.四角缺一37.双五合署十倍数38箭穿枯柴。上期谜底31附子32黄连33羌活 34功劳叶*1滇织 2鹤发童颜 3病入膏肓4破财(各打一中药名)39水上人家40出售门齿41择草祝娘寿 42家书无字。上两期谜底35.三七36三棱37百部38射干1昆布2白头翁3没药4金银花语43作茧自缚44屡战不胜45技超群鲜争奇艳46头顶草帽递奏章39浮萍40.麦芽(买牙)41益母草42白芷(纸)字谜画:上京中医47精神错乱 48盗尸已黑49偷伐森林 50枪毙罪犯。上期谜底43蚕44败酱(将)45冠芳46藁(告)本51酸甜苦辣咸52小偷加固自家门53托人扶养54接上离弦55卧丘。上期谜底47大枫(疯)子48乌贼骨49木贼 50砂仁(杀人)
微信3555姜延良谈中药与西药的区别~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差别,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则作用于多靶点。每个单一的中药,其本质都是一个活性物质群,可以作用于多靶点,那为什么中成药常常是由几味或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呢?这个问题也正好反映了中药与西药的另一个区别,即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我们现在使用的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大夫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之所以是这样要从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史说起。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但记录的都是单味药。这说明自古先民们用中药还是以单味药开始的,但从战国以后的所有中药古书中记载的几乎都是复方。这也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单味中药不能很好地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而尝试用复方并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中药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人体是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由君臣佐使组成的复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也是中药复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段中药演变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实际上西药与中药发展的轨迹又惊人地相似。西药的起源也是由单味草药开始的。如现代仍然广泛使用的阿斯匹林就是水杨柳树皮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乙酰水杨酸。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随着西方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西药从18世纪就开始尝试从单味草药中提取,精制其中的主要成分,并试图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大批量的、廉价的单体化合物。正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的草药走的是一条由复杂到简单的道路。有趣的是发展了几千年的辨证施治的中药复方居然正好与现代西方追求的个性化诊疗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不期而遇。相反在化学药的毒副作用、治疗方案的无差别化和对疑难症的束手无策面前,复方中药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就在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在从单味中药中提取单体的时候,美国人却开始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中药与西药再一次表现出差异。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差异,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呢?药品都是为诊疗服务的,所以中药与西药自然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密不可分,所以这一切的差异都是来自于中医与西医对人类疾病与健康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认识。西医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学基础上的医学体系,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体的认识由组织器官发展到细胞、分子甚至DNA的水平,认为疾病是由于这些脏器发生病理变化造成的。所以治疗多以恢复这些脏器的实体为目的,治的是“病”用药的机理也多为“对抗”而中医是一种循证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与环境不协调或自身脏腑间失去平衡而造成的,治疗不完全在于病理的变化,更多地考虑机体功能的恢复,治的是“症”(即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用药的机理多为 “调整”以治疗肿瘤为例,西医多用放化疗法以缩小肿块为最终目的;而中医除考虑抑瘤以外,还以缓解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西药是经提纯的,治疗的疾病范围较严格,限定固定的几个疾病(如胃食管返流、急性胰腺炎)可用。中药是未经过提纯的原药材,治疗的是个症状(如脾虚、肾阴虚、肾阳虚等)。西药一般用来治标,故病急性发作时最好看西医。中药一般用来治本,故慢性病看中医。还有个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里说的部分脏器与西医中的不一样。比如说中医中的脾脏是参与消化活动、储备血液的脏器,理论上说就是西医中所说的胰脏。西医中的脾脏则是储存血液、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中西医的基本理论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同之处。概括西药与中药的不同。简单地说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还是源自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理解,中医药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像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这样悠久历史的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不要丢掉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势
微信3556(转载)洋中药对国人的启示~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1949年大局已定,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滹沱河畔,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品尝着汾酒和红烧鱼,堪称美食家的米高扬赞不绝口。毛泽东笑道“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这番评价,他在1953年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又再次重提。他不会想到,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日本则以9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占5-7%。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一杯喝下去,不一会儿就舒服多了。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没有再复发过”一位在日本常年出差的中国工程师告诉记者。汉方药是在公元513年经朝鲜引入日本的,受宠1000多年。明治维新之后,汉方医学遭到抛弃,又在几年前再度重兴“中医学概论”2006年成为日本医生临床考试内容之—,2008年又被纳入日本医生资格考试。生产汉方药的龙头企业集中在津村等少数企业手里,他们特意在深圳开办一家涉足中药饮片的药业公司,高薪聘请从中国药企退休的老药工担当技术指导,涉及人参、桂皮、柴胡等500余种中药材原料、中药饮片。日本汉方药界,对饮片炮制技术的热情不止于此。据炮制泰斗王孝涛回忆,只要他被请去日本讲学,对方总是不忘询问饮片炮制的关键环节。但王老提出想去参观一下他们的炮制技术,却被断然拒绝。美国方面也不乏“卧底”一位药界人士告诉记者,几年前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来治疗结核病,当地有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他曾公开打擂台“你们哪家医院说治不好,最后发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保证一个月好转,三个月出院”而美国病人来此,正是为了拿到他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子。2008年美国有关部门又拨款500万元给北京协和医院,委托该院帮其了解我国中药材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则收了一位美国徒弟。如今中国六七十岁的老中医,到美国去就有可能享受“敞开绿卡”的特殊优待。一位中医学教授,在国内开不了药店,更开不起医院—他是老师,没有办法考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开医院则必须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检验员、药师,以及5名以上的医生。63岁那年,他远赴重洋。在美国,直接住在儿子家里坐诊。为了给其他医生也留点饭吃,他的规矩是一天只看30个病人。为了避免低劣药材之祸,特意从香港进口药材。一个月收入9万多美元,交完税还有6万多。在美国1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了“在美国开诊所什么都不要,但是就一条,每隔一天卫生部门会来检查处方,他们想学东西” 湖南中医学院一位副教授陈勇,将自己在美国的考察,写成了《美国市场中草药的热销,对我国的中草药研究的反思与建议》一文,这篇从大洋彼岸寄来的文章,正放在记者案头,谈道“1994年美国已经通过一条法规,中草药这样的补充品,不经FDA批准,就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在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看见美国有机食品专门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中草药制剂,真是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中草药制剂在美国这么受欢迎,中医药发展有望。惭愧的是在琳琅满目的中草药制剂中,没有一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今年4月份,陈勇的小外甥女被诊断为鼻内有炎症,西药用抗生素。他女儿拒绝了,去有机食品专卖店买了一支德国生产的纯中药喷剂,一喷见效,清鼻涕立刻不流了。婴儿使用尿不湿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将美国加州宝宝公司生产的一种纯中药软膏抹上去,10分钟内红色炎症就会消失。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销中国。在向中国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衷。2006年底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正式开设中医专业,并招收了首批27名学生。来中国研读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
微信3557(转载)科学中药与药粉和中成药有区别~经常有患者问我科学中药是药粉还是成药?其实,药粉,中成药,科学中药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专业角度讲,我们称从传统中药房里抓来的根,茎,叶,花,果或种子等原料药为中药饮片。药粉是指原料药经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的粉状中药。传统上,贵细药材多直接以粉入药,如三七粉,胎盘粉等。中成药则是指中药复方经过一定工序制成的丸散膏丹类,例如六神丸,乌鸡白凤丸等。科学中药,也叫免煎中药或中药浓缩颗粒剂。它是指单味或复方中药采用现代制造工艺,将药材用水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后,再用糊精等赋形剂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粉状或颗粒状浓缩制品。一般浓缩比例为1:5。复方颗粒剂属于成药的一种。科学中药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免去患者煎煮的麻烦。有人说科学中药的治疗效果不如传统药砂锅煮出来的有效,因此拒绝接受。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偏见的。药效是由几个方面决定的。首先是方子的组成和剂量,重要的还有药材的质量和煎煮的方法。同样一个方子,如果选择的药材质量不同,煎煮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加水量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有些中药需要煮时间长些,另一些不能长期煎煮,否则其中的挥发性有效成分容易挥发, 热敏感有效成分会被破坏。如果加水过少,有效成分不能有效地溶出;如果加水过多,则需要浓缩的时间比较长,有些有效成分在浓缩过程中就容易被挥发或破坏掉。我觉得和传统煎煮比较起来,科学中药的药材质量一般比较有保证。另外,仅就单味药本身而言,它的提取效率多数情况下会比较高。但复方一起煎煮所产生的不同中药成分间的相互助溶作用,单味科学中药的复方配伍无法体现。所以,单味科学中药配伍所成的复方药效一般应该较配伍后的复发科学中药效果差。有兴趣的专业人员可上网搜索:王喜军-六位地黄丸的配伍研究,可找到很多报道。我说科学中药的药材质量比较有保证的原因是目前的科学中药生产商都是大资本投入,大批量生产。一个提取罐可以一次提取几吨的药材,产品多在全球销售。为了通过欧洲的严格进口检验,厂家必须在药材的质量上严格把关。除了控制药材的等级外(药材的等级不同,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药效也会不同)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也会严格检查。而有的私人药房因为不会鉴别或为了省钱,可能买进比较便宜的较等级甚至伪劣药材(一般消费者很难鉴别)几年前我给针灸学校学生讲中药课时,竟然发现学生为认药通过学校买的中药里也有假的。所以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我多数情况下都是给患者配科学中药。如果患者到外面抓药无效时,很难解释是方子不好还是药材有问题。
我说科学中药的提取效率比较高是因为科学中药多采用高压提取和低温真空浓缩,高压可以使水分子更容易渗透进药材组织中去溶出有效成分,低温可以保证有效成分不会因高温被蒸发或破坏。当然科学中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个好的中医在开方子时,是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药味或改变其中某味药的剂量。但复方科学中药里面的组成是固定的。如果是将单味科学中药配伍起来,个别时候可能会失去复方煎煮时的互溶效果。举个例子,黄连和甘草一起煎煮时,会因酸碱中和效应提高黄连里的黄连素等生物碱的提取效率。但这个问题可以在调解科学中药的剂量上加以纠正。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微信3558(转载)汉方医学: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医?中医在日本则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现在根据古典医书进行的药物疗法被称为“汉方医学”对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的物理疗法称为“针灸医学”两者并称“东洋医学”在日本,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例如从江户时代开始,中国三皇之一的神农就作为医药始祖,受到医生尊崇。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日本人一般认为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日本的汉方具有很广阔的市场与消费,汉方广告标牌在日本无所不在,挂着“汉方”牌子的店里100%都是汉方药,而且成品药、半成品药、配方药应有尽有。汉方药在日本是被普通民众认可的,以前经常有人托他在回中国时帮忙购买中药或中国的化妆品,福建漳州产的片仔癀现在依然很受日本人欢迎。目前对胃溃疡有疗效的柴胡桂枝汤、对流感有疗效的麻黄汤等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70%的日本医师可以开汉方药处方。由轻视到重新重视:其实明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对本国文化一度轻视,以汉方医学为首的传统医学教育也随之中断了100年。战后随着经济复兴,日本又开始重视传统的汉方医学。西药有效成分单一,药效快,能够杀死导致感染症的病菌,消热止痛,降低血压等,对于单独病状和急病有很强效果。另一方面汉方药是将多种药材组合在一起服用,各种药材拥有多种有效成分,因此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是有效的,对于慢性病和全身病等复杂多样的症状能够发挥效果。西医为了去除同样的原因和症状,会开同样的处方,但是汉方却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当时的状态,开出适合每个人的处方。对于不同的疾病,如果体质和症状相似,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汉方药1950年日本成立了东洋医学学会,1976年汉方药的提取物可以适用健康保险,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不少大学开设东洋医学研究机构,而且很多医院设有东洋医学门诊,普通医生也能开汉方药,汉方药渗透到普通生活。不过1874年以后根据明治政府的政策,不学习西医就无法获得医师执照,因此在日本1883年以后医师国家考试科目中也不包括汉方医学,所以拥有汉方医学系统性知识的医师比较少,汉方药很多都是根据西医的观点来使用的。200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为明治维新后进入“冷宫”的中医药“平反”日本对中医的认识经历了废而立的过程,值得有相似经历的中国借鉴。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少日本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令西医师难以对症下药,中医在慢性病治疗康复上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医药的规范化之道:从1972年到1974年厚生省共4次公布了关于审查批准汉方药的内部规章,成为一般汉方处方的标准。此后几次修改,将新的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标准增加为236个处方。这些处方主要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等中国古典。还有《汉方诊疗医典》《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等现代汉方书籍。其中的安中散、藿香正气散、黄连解毒汤、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汤等都是中国人也很熟悉的处方。此外在汉方药的用药方面,日本各大汉方药制造企业普遍通过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汉方药的颗粒冲剂和胶囊,从而大大减少了熬药的麻烦,便于随时随地服用。汉方药主要是根据经验诊断,现在日本厚生劳动省已经着手促进实现中药治疗的标准化。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医药外贸形势发布会透露,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但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仅为24.99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8.58亿美元,中成药出口仅2.65亿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亿美元。中成药国际出口仍然面临困难,而且再度出现了300万美元的逆差。而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进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鉴于中药材的国际化已远远超过中成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药材节。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
微信3559(转载)好的中医师应该是全科还是专科?~经常有患来电话时,问我是看哪一科的。这里我要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好的中医师应该是全科,还是专科呢?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就是中医是一个整体医学,它认为身体内的每个系统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赖和制约的。气血使全身所有的器官和组织连接在一起,一个脏器的病变可以累积其它脏器和多个器官。这里举个我最近正在治疗的病例。65岁的张先生因糖尿病多年没有注意控制,来我诊所时,除了血糖在服用西药的情况下仍高于200mg/dl外,小腿因糖尿病并发症颜色变黑;西医检查胸腔积水,心肺功能减弱,呼吸困难到严重影响睡眠;肾功能指标明显异常,全身水肿;脾胃功能虚弱,经常腹泻;此外,红血球和白血球都严重低于正常值,全身极度无力,可以说已经属于衰竭状态。他虽然在服用十多种西药,利尿剂已经用到常规量的4-5倍,可还是全身水肿。他很清楚西药不会再帮助他了,问朋友是否认识好的中医,于是朋友向他推荐了我。他的下腰和腿硬到针灸针都很难刺入,特别是小腿摸起来硬的完全像个木头。他的小腿水肿严重到拔下细细的针灸针后,针眼处立即向外冒水不止。这样的患者不是哪一个专科可以治疗的。所以这个患者在从西医那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决定看中医,是明智的选择。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睡眠都恢复正常,不再呼吸困难,水肿明显减轻,血糖和肾功能指标也得到了控制。治疗还在进行当中。中医治疗时除了改善症状外,还注重调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使身体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症状的病因。古代的历代名医,例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和药圣李时珍等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科疾病的专科医生。而且虽然他们分别写了以介绍中药应用为主的《伤寒论》《千金方》和《本草纲目》他们都同时应用针灸和中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病人。孙思邈还首创“阿是穴”(以痛为腧)提倡针、灸、药并用,李时珍还写有《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那么为什么现在大陆的中医院的医生却被分科了呢?中医学院和大学也被分成中医,中药和针灸,推拿等不同专业呢?我想这主要是受到了西医体系的影响。中医在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前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传统的中医培养多是通过从小学徒,从抓药开始跟随师傅学习多年才变成中医的。可是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人口多,又受西方全面封锁,当时的中国缺医少药严重。毛泽东决定发展中医。可是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时间太长,显然不能符合急需。于是为了尽快培养中医,各省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现在很多已改名为大学)并且效仿西医的教育体制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了。这样的结果是中医系的学生毕业后分到医院看病,中药系的学生分到药局和药厂抓药制药。各学院成立的附属中医院(一般都是各省的最大中医院)也按照西医的体制分成了内外妇儿等科室。之后各校又陆续成立了针灸系,毕业后的学生多分到医院的针灸科,以针灸治疗为主。而其它科的中医师则主要以中药为主(他们可以开所有的西药,但基本不用针灸)于是在大家的脑子里,就形成了现在中医分科的概念。现在整个世界是在朝分工越来越细的方向发展,中医分科分系只能说是时代的产物
微信3560(转载)全科医生呼唤优秀中医【1】(1)历史上的优秀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先看看太史公纪录的两位医家1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可见扁鹊治疗疾病的病种范围,涉及了妇科(带下医)老年病、风湿类疾病(痹)、儿科,而且还不只这些,所谓“随俗为变”就是当地最需要扁鹊治疗哪些疾病扁鹊就治疗哪些,依患者的需要,扁鹊都能给以有效调治。可谓最经典的全科医生。那么扁鹊又都应用了哪些治疗手段呢?在虢太子急救治案中《史记》记载“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闲,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如上述扁鹊医疗小组在虢太子急救治案中综合使用了4~5种治疗手段,包括针刺、砭石、外敷(熨)、中药汤剂、按摩(更适阴阳)这些治法就工具而言简易便廉,但经过医术功底深厚的扁鹊医疗小组的组合运用,竟使虢太子得以起死回生。简便的工具,多科种治疗范围、包括急救,以及立竿见影的卓越疗效,这就是传统的优秀中医医生《内经》名之为“上工”按时下的用语,应叫做中医全科医生了2淳于意号太仓公,为齐国的太仓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的21个医案,涉及了儿科、泌尿科、热病科、内科、牙科、产科、妇科、骨伤科、传染病科等共9个科种的疾病,且这只是太仓公很少的一部分医案纪录。治疗方法则有汤剂、药酒、散剂、灸法、针刺、物理疗法、以及坐剂(阴道给药)等7种之多。这再向我们证明,身为优秀中医的淳于意,以其深厚的中医功力,借助简便灵活的中医多种治疗手段,同样具有多科种疾病的治疗能力,也是一名中医全科医生。再举当代的两位优秀中医3张士杰:是国家级名老中医,针灸大家,因善用太溪穴,人称张太溪。尚朴师从张老已有8年,亲见张老针灸(必要时也配合汤药)治疗多种杂病疑难病,频频立竿见影,粗略统计张老治疗效佳之病种,不下百余种,疾病种类涉及内科(神经、呼吸、心血管、消化等)、妇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急诊、外科、牙科、儿科等九科种之多,堪称中医全科医生4 张炳厚: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早期毕业生,师从过北京五六十年代的多名名老中医,是当代学院派中医的领军人物。尚朴师从张炳厚老师已近七年,亲历张老诊治各类杂病疑难病患者,病种涉及内科(肾病、消化、心血管、热病、呼吸、神经等)、皮科、性病、妇科、骨伤科、外科、五官科,显然又是一个中医全科医生。张老遣药屡屡效如拊鼓,以汤药为主,辅以药酒、丸剂等,半日接诊四十余人,患者拥门,一号难求。总结一下,历史上的包括当代的优秀中医,都是全科医生,且各科种的疾病均能疗效卓著,考诸中医历史,需要强调的,这不是个别的中医现象,而几乎是通行的惯例,也可以说是中医本身的特质特色之一;另外一个相关的要点,就是历史上的优秀中医大多一身兼有多种治疗手段,临症时依需取用。张士杰老师对尚朴提及旧事,六十年代北京中医医院的针灸科元老夏寿仁夏老,医术精湛,学识渊博,看不惯当时中医大夫的日趋没落,曾对张老感叹道“现在中医院的大夫都是半拉大夫,用针的不会开药,开药的不会用针!”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中医院大体已变成了西医的傀儡,分科越来越细,只是跟着西医的技术与理论亦步亦趋,中青年学院派中医已不知曾经的优秀中医、上工为何物了,能治的病种越来越窄少,治疗手段越来越单一,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越来越肤浅,夏老倘若在世,一定很无奈:当下的中医大夫竟然连“半拉大夫”都不如了!向张士杰、张炳厚老师这样的优秀中医、全科中医已是凤毛麟角,老百姓看病如何能不难?(二)为什么历史上优秀中医都是天然的全科医生1一个优秀中医受到了怎样的教育?以太仓公淳于意为例,考察一个优秀中医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高后8年仓公得到了其老师公乘阳庆的器重,公乘阳庆用3年的时间,私下传授了淳于意如下内容:《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恒》《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这9种书后世均已失传,但《黄帝素问》的《病能论篇》和《气交变大论篇》有如下的一些梗概记载:《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揆度》者,切度之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
微信3561全科医生呼唤优秀中医【2】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有人推测,其中《上下经》的部分内容,加上《五色诊》《奇恒》《揆度》《阴阳外变》的部分残篇可能被融汇在了后来的《内经素问》中《脉书》为脉诊专著《药论》应是《神农本草经》的前身《石神》砭石与针灸专著很可能是《黄帝内经灵枢》的前身《接阴阳禁书》房中术专著。结合《史记》仓公21个治案中的大量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以及经络针刺等的论述和使用,可以梗概出淳于意得到老师公乘阳庆私下真传3年后获得的知识能力架构① 形而上道气物理、阴阳五行《上经》 ② 诊脉法《脉书》③ 望色诊法,《五色诊》 ④ 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上下经》《阴阳外变》⑤ 疾病与四时的常变关系《奇恒》《揆度》 ⑥ 中药药性《药论》⑦ 经络、砭石与针灸《上下经》《石神》 ⑧ 房中术养生《接阴阳禁书》2阴阳五行是中医体系的总纲淳于意获传的九种中医秘本,包含了中医时空原理、中医诊断、中医病理生理、中药、经络针灸及养生等六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贯穿在这六部分中的一条主线是气化时空原理,也就是阴阳五行,所谓“《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即是指此,人体的气化结构与天地自然的气化结构是同构统一的,其法则就是阴阳五行。
明了此点尤为关键,气化原理是整个中医体系的基本的、核心的物理原理。阴阳五行气化时空原理是淳于意获得的中医真传的总纲,中医气机诊断、中医病理生理、中药、经络针灸、养生诸部分则是此总纲下的各个分目。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如果脱离了气化时空原理,脱离了阴阳五行,中医的脏腑气血架构、脏腑与六经辨证便失去了其存在的物理基础,成了无本之木,中医对人体五脏六腑与经络的认识就会沦落为如同西医那样的单纯的形态解剖,心肝脾肺肾、脑髓骨脉胆遂化为仅仅是借血管神经体液内分泌来关联的一堆形态器官,化为时间空间彼此割裂无关、与天地自然割裂而独立的一堆形而下脏器组织。在中医的物理视野中,即形而上的气化世界,人体的五脏,与空间的五方、电磁波的五色、时间的四季四时,实有着物理性的本然的密切关联,时间与空间、人体与自然同在形而上大气之中,有着物理性的密切互动,不可分割、无法割裂。举例而言,脏腑经络中之肝气与肝经、与空间上的东方、与四时的春季、与电磁波中的青色、与气候中的风,有着共同的物理属性,有着相同的五行特征态,在气化中同属木性,这种共同属性不是基于细胞、基因、抑或分子原子电磁波,不是基于任何有形的、形而下可感物质作为物理媒介,而是基于形而上的气化物理背景,是以气化中的物理性的不可感物质为媒介,即无形大气的聚散变化来实现的。这里反复强调的“物理”二字,意在强调申明,传统中医认知的“气化”与“气”是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不是古人蒙昧中臆想出来的,不是一个人为的“理论”而是中华先古对自然世界的一个深层的发现,不管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喜欢还是不喜欢,形而上的“大气”都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时刻影响着我们。一个旁证,出现在当代宇宙学中,这就是暗能量直接证据的发现。该发现被公认为2003年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将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卫星的观测数据以及另一项名为“斯隆数字天宇测量”观测计划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的结果发现,经过一些大质量星系区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确实出现了微升。这一结果只有用暗能量才能予以解释。观测分析得出结论,宇宙中仅有4%是普通物质23%是暗物质73%是暗能量。必须承认,人类对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宇宙知道得还是很有限的,当代炎黄子孙对我们的先古曾经达到的智慧水平,知道得也是很有限的,我们还是谦虚一些的好。言归正传,同样淳于意精致准确的脉诊、五色望诊,如果脱离了阴阳五行时空原理,则无以成为脏腑气血辨证简单实用的鼎力工具,恰是依托着阴阳五行气化原理,中医方能在寸口脉博变化、面色变化以及四季变化与脏腑经络之间建立起内在的物理联系。中药药性的寒热温凉、脏腑归经、升降收散,如果脱离了阴阳五行时空原理,也将失去其存在和运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中药治病的原理,恰恰是借助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的阴阳五行的偏性,来调整改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阴阳五行的失调,离开了阴阳五行这个气化原理,中药就蜕变为一群单纯的民间经验药,几千年疗效卓越的中药体系随即崩溃。至于经络的开合枢原理、五腧穴的补泻、子午流注针法、砭石按摩与导引,
微信3562全科医生呼唤优秀中医【3】抑或房中术养生技术,无不依托于阴阳五行原理的穿针引线,依赖于对阴阳五行正逆双向运化的精微把握和运用3阴阳五行使优秀中医获得了执简驭繁的本领上文说到,淳于意青年时代接受的中医真传,所有六大部分内容都贯穿着阴阳五行这一总纲,《史记》中记载淳于意的涉及9个科种的21个医案,从诊断、预后判断到治疗,也都没有离开这个执简驭繁的气化总纲。张士杰几十年临症针刺治疗9个科种100多种疾病取得优异疗效,而其主要用穴却只是一个“太溪”深合《灵枢》“稀而疏之”用针取穴贵在精少的经旨。而张老针刺技术所依据的《内经》阴阳开合枢及援物比类的原理,实质上就是阴阳五行气化原理在针刺治疗上的具体体现。张炳厚治疗多科疑难杂病效如桴鼓,其临症紧抓不放的就是藏腑气血辨证,其擅长从脾肾二藏入手,用药则精于方药的引经走向,指哪打哪、力专效宏,在辨证与遣方用药中将阴阳五行腾挪躲闪之功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黄帝内经》的古旨“《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素问·病能论篇》)“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要之,中华先古发现形而上的气对形而下常态之器具有调控统摄作用,阴阳五行恰是其中的调控统摄之原理,中医治病则是借助这个原理而达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医疗和保健目的。阴阳五行原理的发现和运用,使古今的优秀中医获得了执简驭繁的独到本领,插上了全科医生的天然翅膀(三)优秀中医最能体现陈竺部长倡导的卫生经济学1重养生、治未病是优秀中医的通则 [经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上工救起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素问·八正神明论》“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脏血气之诊” 《素问·宝命全形论》尚朴解①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事半功倍,这是传统中医的一贯思想,显然也是最经济最节省的医疗措施② 简便、经济的中医养生与治未病思想是源于传统中医对道气物理的精深洞察,所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里的“阴阳四时者”就是指阴阳五行,是圣人洞察到的形而上气化物理世界的基本运行原理③ 重养生、治未病是优秀中医(上工)的天然必备的基本素养,是由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与上工的教育程式所必然决定了的《内经》明指的“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要成为一流的中医“上工”“悬布天下”的优秀中医,必备五种能力,占据前两位的就是“治神”与“养身”。其中“治神”也就是人脑元神的开发,是打开气化物理认知通道的必备修养,是中医上工的基本功夫,又称为“修道”“守一”而占据第二位的上工素养就是养身,之所以历代的中医大家大多体健寿高,其来有自,史载华佗习练传授五禽戏、淳于意获传《接阴阳禁书》当代针灸名家贺普仁常年习练八卦掌、针灸国手尚朴恩师张士杰自创习练大周天导引…优秀中医大多拥有既符合道气原理又适合自身条件的日常养生方法,同时他们又以其常年的身体力行,带动影响着社会人群2一优秀中医相当于一小型综合医院俗语 中医认人,西医认门”什么意思呢?中医诊疗的技术水准全赖于个体中医大夫的悟性与经验,取决于这名中医大夫对阴阳五行道气物理的领悟深度,以及贯彻到临床中四诊、针药抑或治疗手法的经验与实操能力,也就是取决于这位中医大夫大脑的悟性功能等级,这个大夫大脑元神与道气物理信息交流的深度与速度,与阴阳五行原理自动匹配与运转的流畅水准。一名优秀的中医全科医生,古称“上工”不需要西医那些复杂的仪器设备,仅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治疗手段简便廉效,且常常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就近采药,或自行炮制,可治疗内外妇骨儿等多科种急慢性杂病甚至疑难病,其功能效果实堪比一座小型的综合医院,在卫生经济学上的意义不言自明。这与基于割裂、分析的世界观,不懂气化,依赖复杂精尖的仪器设备,专注人体微观形态、化验指标,故而需要多部门密切协同才能诊疗疾病的西方医学(西医认门)大相径庭3瘟疫来袭,一优秀中医可救一方百姓下举清史几例记载为证①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10“乾隆丙午,句容合境疫疠大行,求治者踵接(中医)骆锡堂不惮风雨寒暑,奔走调剂,日无宁晷。贫者必周以药铒之资,并合辟瘟丹,以应暮夜之求。邑中赖以起死回生者不可胜计”② 光绪《平湖县志》卷18:平湖庠生戈朝芋,精歧黄…乾隆戊辰大疫,倾囊制药以施,全活无算”③ 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36:康熙二十四年上元江宁大疫,上元(中医)杜宏“立医社,施丸散,乡人赖以存活” ④ 顾震涛《吴门表隐》卷19:嘉庆二十年苏州疫,进士吴慈鹤“设局,延名医施治,并给药炭,全活无算⑤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25:乾隆五十一年春,无锡大疫“贫病者枕藉于道,张鹏翔处以空室,至数百人,予之食及药,鹏翔故知医,多所全活,家产为之馨”⑥ 光绪《娄县续志》卷18:乾隆间,松江大疫,医生“严谷绪活人无算,路远及贫者,不能延请,因究岁运司天之旨,刊刻分送,他医用其法者,亦无不效”中华历代史料中,此般事例频频可见。1955年冀疫乙脑,俄医无策,总理恩来调蜀医蒲辅周临证,蒲老以温病辨之,予白虎汤,疫遂解。次年北京也疫乙脑,时医复用白虎汤,效不显,再请蒲老,蒲辨之温病夹湿,予白虎汤加苍术,疫复平。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优秀中医是纲,纲举则目张4优秀中医恃道化不恃智巧:近20余年来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导管介入治疗风靡一时,冠脉内支架放置术在大型医院几乎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案,其影像技术、材料、方案设计先进而精巧,同时市场回报丰厚,仅材料费一项,一枚支架1~4万元,一例冠脉内支架放置术经常放置2~3枚、甚至5~6枚(不能除外其中一些是经济驱动下的过度治疗)而术后第1年死亡或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复发性心绞痛的将近30%这种高技术高投入高回报,却未必是高效益的技术与市场趋势是现代医学的一大特点,欧美国家的医疗保障体制尚且不堪重负,国内的主流医学却是亦步亦趋、紧随其后(包括大型中医医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有确凿疗效,一名优秀中医借助汤药、针灸等可以很好地控制该疾病的临床症状,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其资源与经济的消耗不过是现代医学介入治疗的零头《列子·说符篇》载“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史记》载太仓公淳于意21个医案中,其中7个病案是愈后判断,以阴阳数术预判患者死期,核之季节时日,结果殊为精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惜此术失传
微信3563(转载)中医PK西医:恃道化与恃智巧~近20余年来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导管介入治疗风靡一时,冠脉内支架放置术在大型医院几乎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案,其影像技术、材料、方案设计先进而精巧,同时市场回报丰厚,一枚支架1-6万元,一例冠脉内支架放置术经常放置2~3枚、甚至5~6枚(不能除外其中一些纯粹是经济驱动下的过度治疗)而术后第1年死亡或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复发性心绞痛的将近30%,这种高技术、高投入、高回报,却未必是高效益的技术与市场趋势是现代医学的一大特点,欧美国家的医疗保障体制尚且不堪重负,国内的主流医学却是亦步亦趋、紧随其后(包括大型中医医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有确凿疗效,一个技术与经验成熟的中医大夫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并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其资源与经济的消耗不过是现代医学介入治疗的零头!《列子·说符篇》有一个故事“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传统中医是注重气化的医学,是“恃道化”的医学,惟其如此,历史上才得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质而低成本的健康医疗保障。大力发展、复归“恃道化”的中医传统,全民医疗保障的实现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养生不辨证,损害健康!治病要辨证论治,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个大家都没有疑义。现在各种养生节目和养生书籍风靡,养生老师们都在把那些实践过的或者根本就没实践过的养生方法,介绍给观众。很多观众也非常乐于收集这些养生小技巧,并努力实践这些技巧。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养生也必须“辨证”适合他人的养生方案,不一定就能适合你,甚至可能给你的健康带来损害。前几年有一个高中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觉得孩子学习紧张,自己又帮不上什么忙,就到处打听怎么样给孩子补充营养的方法。最后找到了一个中医,这个中医的两个儿子都考上大学。中医告诉他们,学习紧张,容易上火,每天炖点银耳汤给孩子喝,银耳营养丰富,养阴润肺,效果很好。这个孩子的父母如获至宝,就天天给孩子炖银耳汤。喝到三个月的时候,孩子见到银耳汤就想吐,但是父母还是强逼着喝。这时候,孩子出现神经衰弱,睡不着觉,无法学习,思考问题就心情烦躁。经人介绍来找我。我一看孩子,舌淡苔白,脉微弱,手足冰凉,一片阳虚,根本不适合食用银耳。就赶紧让他们停了,用温阳的办法调理,孩子才缓过来,最后顺利考上大学。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小女孩,长得挺漂亮,但是身材特别矮。她给我讲,小时候她奶奶为了给她补充营养,天天用麦冬和天冬炖鸭汤给她喝。我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她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因为小孩为纯阳之体,阳气是身体成长的动力。麦冬特别是天冬滋阴清火,寒性特别大,长期喝麦冬和天冬炖的汤,必然会戕害人体的阳气,所以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所以养生也是要辨证的。现在各种养生书籍和养生讲座很多,到底哪种方法适合你,哪种对你有害?最好找一个医理贯通的中医,帮你辨证指导养生,才能保证对健康有益,否则,可能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不可不慎
微信3564(转载)推迟和减少皱纹出现的最有效的办法~皱纹的产生是因为皮肤过多重复的动作,反复折叠,导致皮下胶元蛋白断裂。所以,为了防止皱纹出现,需要补充胶原蛋白。但是那些通过面膜等办法从外补充胶原蛋白基本上是徒劳的。因为皮肤不可能把化妆品中的胶原蛋白吸收进体内。这并不时说含有胶原蛋白的化妆品对保护皮肤没有作用,含胶元蛋白的化妆品具有一定的粘性,抹上皮肤以后,可以绷紧皮肤,同时,也能防止皮肤的水分蒸发,具有保湿效果。因此使用含胶原蛋白的化妆品,对皮肤护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如果说这样在皮肤外面涂抹能够补充体内的胶原蛋白,只要是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怎样补充胶原蛋白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内补充。从内给皮肤补充胶原蛋白有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需要注意1调整体质。把身体上的特别是影响皮肤的病邪都祛除掉,使身体健康,皮肤状态恢复正常2健脾胃。脾胃健康才能吸收胶原蛋白,否则吸收不了,吃得再多也没用3运气血。吸收来的胶原蛋白肽和营养如果不能及时地运送到皮肤,堆积在腹部,就会造成腹部的肥胖,而皮肤依然快速衰老,更是得不偿失。所以补益身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很多中医给人调理的时候,说你这身体很虚啊,需要补。可是,一补,不是上火就是肚子胖起来了。所以补是很讲究学问的4选择合适的胶原蛋白。不同的胶原蛋白的药性是不一样的。比如猪的胶原蛋白性寒,适合体质热的人用,鹿的胶原蛋白性热,适合体质寒的人用,所以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胶原蛋白。推迟和减少皱纹出现的最有效的办法:从内给皮肤补充胶原蛋白。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指导。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把一些方法直接写上来?我是有知者有畏,知道如果不专业的人士如果用得不对,就会对身体有害,所以才不得不如此谨慎。我也劝劝大家,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实验田,今天这个说一通,就按照方法试验,明天那个说一通,又按照那个方法试验。最后真正从这些养生节目中得到益处的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得到的都是害处。所以,我非常反对现在的那些庸俗化中医的养生节目*怎样增加皮肤的光泽、调节皮肤油脂分泌?皮肤有没有光泽是中医判断人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认为无论皮肤白黑红黄青,只要还有光泽,说明人体的正气还充足,病情即使看上去很凶险,也不是很可怕。若皮肤暗淡无光,说明正气已衰,若病情表现凶险,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皮肤的光泽是机体内正气的外在表现。外在的美容手段比如补水、去死皮等各种皮肤护理,的确可以看上去使皮肤白嫩,但是并不能增加皮肤的光泽。有的人皮肤惨白,有的人皮肤萎黄,有的人皮肤暗尘,有的人皮肤青灰,有的人皮肤暗黑如垢,这些都说明身体健康存在问题,必须要从内调理。只做皮肤的表面文章效果不显。皮肤没有光泽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面部皮肤惨白、青灰甚至暗黑如垢。有些伴有性冷淡2脾肺气虚。皮肤萎黄,动则气喘,怕累,长期腹泻或便秘。增加皮肤光泽,要先判断身体情况属于那种类型的,命门火衰,要补命门之火,脾肺气虚要补气。如果体内有火,会出现油光满面地情况,这也不正常。所以出油过多,也是身体内部的问题。若体内既有火,又有皮肤不通畅的情况,就会出现皮肤油脂分泌不均衡。通过调理体内的情况,可增加皮肤的光泽,也可调节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或不均衡
微信3565擅长治病者不一定善养生~在大家的印象里,水平很高的中医总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形象。这是善于养生的结果。但并非擅长治病的中医就一定善于养生。若把中医当作一门治病的技术,学习中医只限于识病、辨证、开药方,那么碰到能认识的病,并且能辨别出证型,且这个病每个证型古人都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要背熟了相对应的古人定下来的方子,那么在临床上就可以有很好的疗效,足以成为一方名医。但局限于这样水平的名医是不足以指导养生的。记得我上大学时看过一位六七十年代在中国中医界非常有名的名老中医回忆自己的中医之路的文章。这位名老中医在肾病领域非常有名。文章有一段对他自己的身体情况的描述,说他一辈子被便秘困扰,用通便药能通一次,不用就无法正常排便。最近我收集了近百年来很多中医名家的生平,发现不少名动一时的中医名家最后都缠绵病榻。同时也有很多老中医不仅寿命远远超过普通人,并且生命质量特别好如南通朱良春老中医,年届90还行动自如,思维敏捷,坚持出门诊,芜湖李济仁老中医,80多岁不但每天出门诊,而且假期还能坐飞机周游世界,皮肤细腻,没有一块老年斑。前一种中医大多数只把中医当作一门技术,主要是继承前人经验,精熟自己治病技艺比如哪种胃痛具有什么特征,用什么方剂有效,具有哪种特征的头痛应该用什么方子等等。后一种中医大多数都能博极医源,掌握生命的运行规律,并能根据自己的体质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养生措施。朱良春每天要食用黄芪莲子绿豆枸杞大枣等熬制的粥;李济仁每天都要喝由枸杞黄芪黄精西洋参等泡的茶。这些都是他们通过分析自己的身体体质特征、工作特性、生活习惯等情况,找出身体哪部分是薄弱环节,哪部分是容易受破坏的环节,然后配制茶或粥这样的简便方式,每天都用,长期调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养生效果。若不能掌握生命的运行规律,只是掌握了一些治病的技术,是不能做出这些分析的,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养生活动。所以我一向主张学中医要从《老子》开始,然后《黄帝内经》再然后《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及后世医家的经验集。但现在很多人连《黄帝内经》都觉得实用性不强,而不愿意去钻研,最喜欢的就是秘方、经验集,觉得这样才是临床上最实用的东西。岂不知如果只是直接继承这些古人创造出来的技术,遇到新的疾病你又从哪里着手分析呢?更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养生了**中医善用几种香~中药香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火的包括蒸汽熏蒸,直接燃烧或将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特定形状放入香炉内焚烧;另一类是不用火的如制成香囊,香枕等。以下香味中药是中医善用,且适用于寻常百姓家的1檀香素有“香料之王”的美誉,也是礼佛的常用香。它能够行气温中,开胃止痛,尤其适合因寒凝气滞引起胸腹痛,心绞痛的人群。用法是将香屑投入香炉内焚烧,也可以用檀香来煮水洗脸,有去黑斑,美白的功效2佩兰是一种非常见的香草,因为它香气如兰,佩戴它可以芳香避秽,因此称为佩兰。佩兰可以清利头目,又被称为“醒头草”它的香味淡雅,因此常被制作成香囊和香枕,西汉马王堆出土的香枕中就填满了佩兰3艾草。汉武帝时期各种名贵香料开始进入中原,很少有人再焚烧本土香草,唯有烧艾保留了下来。因为艾草辛温透散,熏烧艾草枝叶可驱蚊蝇,避秽气,祛湿毒,所以端午节除佩戴香囊外,各家还会烧艾以预防传染病,保家人健康。另外由于艾草的辛香走窜之性,还常用于艾灸,以温通经脉,治愈疾病4麝香是雄麝腺囊的分泌物,常制成香料。它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热病神昏,中风等症。古代文人也常将它制成“麝墨”用来写字作画,不仅芳香清幽,还能防腐防蛀,便于字画长期保存。
白芷。白芷是中医常用药,它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效,常与其他香料配伍制成香焚烧,适合有感冒头痛,鼻塞的人群,另外还可以治疗疮疡,美白皮肤。
侧柏叶。侧柏叶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可直接焚烧,还常和白芷零陵香等配伍,用于沐浴熏蒸5丁香的香味浓烈,微甜,可与其他香料配伍制作成香囊佩戴,它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适合有脾胃虚寒,呃逆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状的人群。中药香薰虽有诸多好处,却并非人人可用。由于制香的药物多为辛香燥烈之品,孕妇应慎用,辛燥之品易引起胎动不安,而麝香是绝对禁用的。婴幼儿及体弱者也不宜长期使用
微信3566治疗疾病和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一样,同一种疾病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治疗。就拿西医最擅长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来说吧,西医的治疗途径是直接杀灭致病微生物。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一途径。还是举个例子来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吧。潮湿阴暗的角落容易发霉,也就是霉菌异常生长。处理的办法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杀灭霉菌的药物;另外一种是改善这个角落的环境,使空气流通,最好阳光也能照射进来,环境不再潮湿阴暗,霉菌没有生长的环境,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这两种方法都能解决环境中霉菌“感染”的问题,没有理由认为只有第一种方法才能解决霉菌问题,其他的方法都不能解决,即使解决了也只是偶然因素或者心理作用等等。中西医的本质差别就在于它们是通过不同的治疗途径来解决健康问题** 接骨医生“师从蜈蚣”相传哈尼族有个著名的接骨医生,他自采自制的接骨药方,医治骨折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有趣的是,这接骨医术并非出于祖传,而是“师从蜈蚣”一天这位医生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他担心蜈蚣咬伤自己,便拔出长刀砍下去,将蜈蚣斩成了两截。过了一会儿,另一条大蜈蚣爬过来,绕着尸体转了转,用嘴触了一下,便匆忙往草丛里爬去了。这位哈尼族医生很好奇,躲在一旁仔细地观看。不一会,这条大蜈蚣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又爬回来了,它先把两截蜈蚣尸体连在一起,然后将嫩叶咬碎后覆盖在连接处,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那条被斩断成两段的蜈蚣竟然又长在了一起,身体还慢慢地蠕动了几下。这位哈尼族医生认出这种叶子,就是身旁一种细藤上的叶子,没想到居然有接骨的功效,于是他采了一大包背回山寨。次日,他抓来一只公鸡,折断其腿,然后将这叶子捣碎敷在鸡腿上,并包扎好。过了三天解开一看,鸡腿竟然接好了。这位哈尼族医生将这种草药命为“接骨草”接骨草属忍冬科藤本植物,枝叶可入药,有祛风湿、行血等功效,能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筋脉不利,是一种接骨良药*鹅不食草的传说~相传过去有一个农家孩子,自幼患鼻炎,常年鼻塞流黄脓鼻涕。孩子家里养了一群鹅,一天他赶着鹅群到山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却一口都不吃。小孩觉得很奇怪,用竹竿把鹅群赶到那种青草旁,鹅群低头闻闻就跑开了,小孩感到更加好奇,拔了一株草闻了一会,忽然小孩觉得鼻头发痒,连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通了,此后也没有再鼻塞流脓涕了。同村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试着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从此这种草的功效逐渐传开,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鹅不食草性味辛温,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作用。鹅不食草最长于通鼻窍,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头痛者,可与细辛白芷苍耳子等药配伍即苍耳子散。临床多用于治疗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或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1小时后取出。用药后除有喷嚏、流泪、流涕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微信3567(转载)霍金和于右任~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际,又无不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常想一二”这句人生箴言。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幅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 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杨绛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微信3568徐文兵论医(1)情為何物~老電影《林則徐》中有個情節:林則徐發現手下有個貪官把造大炮的錢貪污了,然後就跟他約談,那人一出門,林則徐就拿起蓋碗摔碎在桌子上,然後他抬頭看了看墻上掛的橫幅,兩個字─“制怒”老僕人來幫他打掃,說不用,他意識到自己這個事不對,但是從古到今把“怒”和另外一個字“憤”和弄混了。這兩個字是不一樣的,憤是把淤積在體內的氣宣洩出去,而把氣隱忍壓抑在裡面,成為它的奴隸叫怒。林則徐這個事其實當時不是發怒了,是把隱忍了很久的怒氣給發出來了,表現為能量把物質給損壞了,所以他制的不是“怒”,是“憤”我們做事有理性的考量,有情緒化,還有時帶有感情色彩,你在某種強烈情緒支配下,做出一些很不理性的事,這是情緒化。所以“怒”是人生氣之後隱忍與心中悶而不發,“憤”是惡劣情緒噴薄而出的釋放。現在一般的教育都是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對的,但是別忘了還應該在已經產生這種能量之後找條件找辦法把它宣洩出去,能量是守恆的,你生了口氣憋在那,你不找渠道發洩出去,它永遠在那,而且這種能量瘀久了,中醫認為這種氣聚會成形,慢慢地痰濁瘀血都在那,身體開始長瘤子,再加上其他惡劣的信息能量的影響可能就會變成現在說的惡性的東西。中醫早就認為情緒變化會從心理傷害到人的生理,所以這種鬱怒會造成肝氣的瘀滯。肝五行屬性為木,它是自由生長的狀態,而且往上走,肝喜調達舒暢,老是忍氣吞聲,會出現中醫所講的“善太息”是典型的肝氣不舒的症狀,這種氣都憋屈在自己的身體里,就造成能量流動的停滯,這就是中醫說的肝鬱氣滯,一般我們都用芳香辛溫走竄的藥去調節他的生理功能,吃完藥人會打嗝、放屁。生氣源於你的教育,源於你對人設置的前提,要想自己不生氣,對自己要求嚴點,對別人要求寬點,不要讓別人都做聖人,另外生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不生氣就談不上憤和怒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影響到生理和心理。中醫講“氣有餘便是火”剛開始是肝氣,能量到了極點,後來就變成肝火。有句成語叫“義憤填膺”在乳頭上方有個穴位叫膺窗,這一區域叫膺。女性很多乳腺增生、結節等都長在這一區域,就是老在這憋著一口氣。中醫從來不把乳腺疾病當成乳房的病,而是當心病來治。最好疏解怒氣的方法就是找到身心相關的中醫,通過吃一些舒肝的藥物,吃完后兩脅的疼痛、憋脹就減輕了,還有一個很好的按摩方法叫“開胸順氣”去散心中的悶氣。一般帶有刺的樹比如玫瑰、月季是典型的舒肝理氣的,這些藥都偏入血分,氣滯到極點叫血瘀的時候這些藥都管用;白蘿蔔等這種辛辣的味道都是有宣散舒肝的作用,包括喝點酒。更年期綜合徵是在人最弱的時候,把以前很多情感情緒上積累的生理心理的問題同時發作出來。怒分虛實,實證的怒發洩完了以後很痛快;有些人在發怒傷害別人以後,自己委屈、難受、後悔,這屬於一種虛證,這些人不需要用舒肝理氣的藥,而是要讓他收回來,這些人往往更需要被關愛(2)焦慮症~普通人或說正常人都會時常有一些焦慮,有事不如意、所欲不遂、期待落空或沒著沒落的時候,但是一般都能被化解或取代。如果焦慮成為一種無時無刻如影隨形的心理問題或軀體症狀困擾人的生活,那就可能成為焦慮症,需要醫生和藥物的治療了。現在臨床上很多人會以焦慮為主訴來求診,也有人以被診斷為焦慮症來尋求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應當首先分清是憂還是慮,憂是虛寒,慮是虛火。憂是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注於自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焦慮症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初期症狀有點兒類似中醫的臟躁《金匱要略》記載“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身”說的是有些婦女會無緣無故地悲傷哭泣,如同有神靈鬼怪附體,沒事的時候還老打哈欠、伸懶腰,一副精神疲憊、萎靡不振的樣子。嚴重的焦慮會持續性或發作性出現莫名其妙的緊張和不安,甚至產生瀕死感。患者擔心自己會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發瘋”根據中醫身心相關的理論,首先要查清患者是否有明確的標地,那個焦慮失眠的老人至少還知道自己在等靴子,靴子落地了,焦慮也就緩解了。而臨床上很多患者由於長期的情欲不遂的積累,以至於到最後反而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焦慮。這就需要耐心細緻地、剝繭抽絲般地幫助患者理清思路、梳理情緒。物質決定意識,生理決定心理。中醫治療焦慮,定位在心神,診斷為虛火,病因為妄想。通過針刺、艾灸、服藥、按摩等手段可以解除其生理症狀,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心理狀態
微信3569徐文兵论医【2】有的焦慮的患者,解除了其生理症狀以後,心理問題往往引刃而解、不治而愈。當然那些沉迷於功名利祿而不能自拔的人,也許中醫治療會緩解一時,但是價值觀不改,生活態度不變的話,焦慮、躁狂還會復發,直至傷神殞命。所謂醫生治病不治命,概源於此。焦慮症患者的軀體、生理、精神症狀表現為: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大多數還有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陣發性潮紅或冷感。很多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難,口乾,出汗,情緒激動,敏感、易激惹,經常無故地,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等。這說明患者的心包和心神受到了襲擾,這種襲擾源於長期的情緒起伏變化或者是六淫邪氣由外而內的侵害。不管原因是什麼,目前病位已經深入人的君主之官,所以治療一定要及時準確。我們一般告誡病人在這些症狀即將來臨或已經出現的時候,要鬆開領帶和衣領,自我按揉胸口正中的膻中穴以及兩臂內側的內關穴,這樣可以及時有效地緩解心律不齊、胸悶氣短的症狀。有的焦慮症患者會出現全身疲乏感,消化功能紊亂等症狀,及月經不調、性欲亢進、尿意頻急、頭昏、眩暈、暈厥發作等。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這些與消化泌尿生殖系統有關的症狀,也就是與中醫的脾胃和腎膀胱有關的症狀,會隨著調養心神、恢復心氣、熄滅心火而減輕。或者要放在心包心神症狀減輕以後再調養,比如說焦慮症患者出現小便頻數、尿急尿痛、尿血,表面上看是腎和膀胱的問題,其實是心火下移導致的,我們使用生地、蓮子心、木通等苦寒清熱的藥物,心火一去,這些症狀自然會消失(3)性味~神農氏嘗百草,先分有毒無毒,再分寒熱溫涼,為藥物食物定性;繼之,鼻嗅腥臊香膻臭五氣,口辨酸苦甘辛鹹五味,為其定味。這是以人為本認識自然的方法,根據人體對藥物的感覺、反應,判定藥物的性質。就像一束光線穿過三棱鏡分成七色一樣,化深不可測、紛繁複雜為簡單明瞭。使中藥學沒有陷於博物學的龐雜、鑽牛角尖,跟客觀事物較勁。也沒有陷入分析成分,提純單體的怪圈。而是關心團隊協作,觀察整體反應。以複雜未知的人,對複雜的未知的藥,得出簡單可見的結果,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中醫重視藥的性質,輕視藥的作用。因為藥性是恒定不變的,而藥效則是因人、因時、因地會改變的。察其性而知其用,瞭解掌握了藥物性質,就會預測在不同病理條件下的藥物作用。同時也避免了為了追求明確藥效而去發現、製造劇毒藥物。所謂“用藥如用兵”用藥和用兵是同一個道理。就像我們知道了麻黃的性熱,味辛的性質以後,碰到外感風寒高燒體痛的病人,可用它會發汗解表,止痛。遇到內聚陰毒,瘡口破潰的病人,可用麻黃通陽活血;碰到風寒束肺,哮鳴咳喘的病人,可用它宣肺平喘。碰到水濕內停水腫的病人,可以用麻黃來提壺接蓋,通利水道。而在諸如出血、自汗、氣血上沖、咽喉腫痛的狀態下,是絕對不用麻黃的。遺憾的是,現代中醫盲目跟從西醫的理論,捨棄傳統理論的精華,忽視藥性,盲目追求確切藥效。中藥教材按功效分類,發汗、瀉下、利水、活血、止血、湧吐等等,去性存用,這樣教學,要麼就是否定中藥療效,要麼就是無毒變成有毒,小毒變成大毒。這麼發展中醫中藥,就是毀滅中醫中藥。性就是指藥物的寒熱性質,或使人熱,或使人冷。細分可分為寒、熱、溫、涼四種,又稱四氣,因為這是一種無形的能量的變化。熱性的藥物或食物有熱毒,對於陽氣衰微或陰寒內盛的人最合適不過,正常人服用就會感覺燥熱,加之火性炎上,吃多了會導致“上火”出現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顛頂面部癤腫、口腔舌面潰瘍、牙齦、鼻腔出血等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熱擾心神,導致心動過速、興奮、失眠、狂躁等症狀。魏晉時期流行服用五石散,裡面都是熱性的礦物藥,主要成分是鐘乳石紫石英硫磺赤石脂白石英。服用的目的,首先就是通神明,使人產生興奮、幻覺,並在此條件下產生靈感,寫出美文,畫出奇圖,奏出怪曲。當然也使人行為怪誕、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近乎發狂。類似於現代人們吸食毒品。其次是催情激欲,暫時提高人的性能力。服用五石散的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晉著名的歷史學家皇甫謐說過自己服用五石散的感受“又服寒食藥,違錯節度,辛苦荼毒,於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他描述服食後的症狀 “或暴發不常,夭害年命,是以族弟長互,舌縮入喉;東海王良夫,癰瘡陷背;隴西辛長緒,脊肉潰爛;
微信3570徐文兵论医【3】蜀郡趙公烈,中表六散,悉寒石散之所為也”熱性的食物有雞肉、羊肉、狗肉;辣椒、花椒、芥末、白酒;藥物有烏頭、附子、細辛、麻黃、人參、當歸、大小茴香、吳茱萸、硫磺。目前兒童反復發作的扁桃體膿腫和性早熟,就和孩子經常食用雞肉有關,外加冰鎮碳酸飲料的鬱閉,及其容易導致熱毒內攻。目前養雞採取封閉飼養、人工配製飼料,外加燈光照射、注射激素促進雞的生長,更是加重了雞的熱性、毒性。禽流感就是熱毒鬱積的結果。人吃了這樣的雞肉,不中熱毒才怪!還有目前流行的所謂藥膳,用當歸燉雞,吃得人們口鼻流血,他們完全不知這樣吃是熱上加熱,而中國人從來都是用陰寒的蘑菇來燉雞。寒性的藥物,本身具有寒毒,用來平衡熱毒。正常人吃了,難免損傷正氣。很多抗菌素多屬於這一類型。退熱抗感染效果明顯,但是對腎功能、腸道正常菌群的傷害也顯而易見。比如四環素對牙齒的破壞,鏈黴素對聽神經的損傷,中醫認為是寒毒傷害腎陽的表現。中藥中苦寒的藥物比如龍膽草黃連苦參木通,極易傷害胃氣,導致消化功能漸弱,病人出現噁心、嘔吐,嚴重的會導致腎功能衰竭,出現尿毒癥。石膏和大黃也是鹹寒的藥物,用來清解肺和大腸的熱毒,使用不當的話,就會導致泄瀉不止,呼吸衰竭的症狀。現代人崇尚排毒減肥,長期服用大黃、蘆薈類的陰寒瀉藥,其毒副作用會在不久的將來顯現出來。寒性的食物中首先就是冰水、冰棒、冰激淋、冰可樂、冰啤酒。中國人的體質不同于歐美人,盲目照搬人家的飲食習慣的話,非得病不可。寒性最重的其次就是牛奶,無論在何種溫度下飲用。奶是極富營養的,但是只是為初生的嬰幼兒飲用。因為嬰幼兒是純陽之體,心率一般都在每分鐘九十次以上。只有他們能夠消化吸收奶,也就是能平衡奶的陰寒屬性。人成年以後,體質改變,就應該停止喝奶,去食用溫性的食物。但是在所謂的科學其實是商業利益的鼓噪下,人們只看到了牛奶有營養的一面,忘記了自己能否消化吸收的一面。很多人喝完牛奶會出現腹瀉或者脹氣,西醫說是乳糖不耐受。中醫認為是陽虛不能勝陰寒,只要在煎煮牛奶時加些熱性藥物,比如蓽茇、高良薑、桂皮就能解決問題。不能消化,拉出去還算幸運。有的人不能消化,一味儲存,喝完了也沒感覺,結果陰寒在體內積聚,導致糖尿病、肥胖症等一系列疾病的發作(4)中醫藏象理論研究活人的動態生理功能,把它分成12大系統,即6臟6腑。體內的臟腑之氣沿著不同的路徑輸於體表就形成了經脈即12正經。中醫精氣神學說認為人在丹田煉精化炁,即元氣,元氣充溢會沿著與12正經不同的路徑循行,故稱之為奇經八脈。人體出現疾病的原因往往是由於某一臟腑、經脈功能出現亢進、過熱或衰弱、過冷,從而導致全身失衡、失和。中藥歸經理論就是研究食物和藥物靶器官,也就是藥物對特定臟腑或經脈的影響和作用。明確了歸經,醫生就能在準確辨證診斷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藥物,精確制導,迅速準確調整臟腑、經脈的偏差,恢復平和。達到既治癒疾病,又不殃及無辜的目的,避免副作用的發生。俗話說「同氣相求、臭味相投」食物和藥物因性質、氣味、劑量、炮製、煎煮的不同,對特定的臟腑、經脈產生影響和作用會產生變化。性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屬性,簡單地說溫熱走表,影響腑以及循行在人體陽側的經脈,比如頭面、項背、手背、大腿外側,背側;寒涼入裡,影響臟以及在人體陰面的經脈,比如胸腹、手足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蔻心草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