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根美尼尔氏综合征征有什么表现?这种病好治吗?用什么方法?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县内东江中下游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及中部山区田禾墩等地出土的石锛、石矛、石斧、石凿等新石器中晚期实物史料,说明3500多年前,县内先民已从事捕捞、狩猎生产。

县内东部公庄散屋村、西部苏屋岗出土的青铜斧、印纹青绿釉陶片、青铜编钟等实物史料,说明3000多年前,上述地方已进入青铜器时期。

县内园洲田头塘角村梅花墩发掘的颇具规模的龙窑窑址,说明春秋时期,县内已有了先进的烧制陶瓷的工艺技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

是年 秦平定岭南,设置南海等三郡,傅罗县属南海郡,县治在梁化屯(今惠东县梁化镇)。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

是年 陆贾奉文帝命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废帝号,称臣进贡。陆贾说:“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据《南方草木状》)这是罗浮名胜闻名于国内的开端。

公元前28年(汉河平元年)

是年 派尾(今泰美镇)盘陀湾人为姚氏女立庙。

280年(晋太康元年)

是年 修地理志,始写傅罗为博罗。(《宋书·州郡志》)

328年(晋咸和三年)

是年 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葛洪不贪图荣华富贵,解甲弃官信仰道教,来到罗浮山采药炼丹。葛洪在罗浮山多年,著述丰富。著有内篇、外篇共116篇,用自号“抱朴子”为书名;删正《九鼎金丹》及狐刚子《转丹法》。还著有碑、诔、诗赋百卷,移檄、表章3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史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

405年(晋义熙元年)

是年 始建祠祭祀罗浮山。

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

是年 设置酉平令,并改令长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相,博罗与番禺、海丰、海安、欣乐等九县为男相。

479年(南齐建元元年)

是年 划出博罗县地置罗阳县,又再划出县地置新安(今深圳宝安)县。

503年(梁天监二年)

是年 设置梁化郡,博罗县城迁至浮碇岗(今县城东侧葫芦岭)西麓,县仍属南海郡。罗阳并入博罗。

536年(梁大同二年)

是年 广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奉诏在博罗龙华建陈孝女祠。

590年(隋开皇十年)

是年 隋文帝平定陈朝,撤销梁化郡,设置循州总管府,博罗隶属循州。后大业初年,撤循州总管府,设置龙川总管府,博罗改属龙川总管府。

622年(唐武德五年)

是年 复设置循州总管府,辖潮、循两州。又再设置罗阳县,博罗仍隶属循州。

627年(唐贞观元年)

是年 撤销罗阳县并入博罗县。次年,撤销总管府,仍设置循州,博罗县隶不变。

635年(唐贞观九年)

是年 将全国分为十道,岭南道辖广州、循州,博罗县仍属循州。

690年(周天授元年)

是年 改循州为雷乡郡,博罗县隶属雷乡郡。

702年(周长安二年)

是年 县令邬文因常坐船沿东江行驶,目睹岸边行人走路困难,邮政传递不通畅。遂亲执锹锄,与民工一起凿山开路,沿江岸达郡治。

714年(唐开元二年)

是年 终南山竹开花结果,岭南也是一样。是年大饥荒。县内百姓取竹果来吃。

742年(唐天宝元年)

是年  改雷乡为海丰郡,县属海丰郡。

759年(唐乾元二年)

是年 将海丰郡恢复为循州。改博罗为罗阳。

879年(唐乾符六年)

是年 黄巢义军自闽入粤,攻打广州,途经县石湾时,曾暂住整训。后人把义军驻地称“黄巢墩”,至今仍存。

917年(南汉乾亨元年)

是年 将循州迁徙雷乡。分出循州的归善(今惠阳)、罗阳、海丰、河源为祯州。

959年(南汉大宝二年)

是年 在罗浮山建天华宫。罗阳复名为博罗。

971年(宋开宝四年)

是年 平定南汉。设置广南东道,博罗县隶祯州不变。

973年(宋开宝六年)

六月 岭南诸州禁止百姓捕捉野象,违者没收工具。

977年(宋太平兴国二年)

是年 广南转运使周渭请求减去南汉刘统治时期繁重的税收,重新确定田赋,兴办学校。

1021年(宋天禧五年)

是年 改祯州为惠州,博罗隶属惠州。

1094年(宋绍圣元年)

九月   苏轼贬为宁远军节度使,安置惠州,来游罗浮。

1096年(宋绍圣三年)

正月一日 县城大火,因飓风猛烈,人力无法灭火,全城化为灰烬。县令林忭下令修复公屋、仓库,安抚灾民、防备盗贼。购买材料按类别配给。命令推官黄焘协助,得到竹竿万条,辅助建造。

1120年(宋宣和二年)

是年 赐惠州郡名为博罗郡。

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

是年   县主簿罗从彦设钓鳌书院(即豫章书院)于罗公圩,以县内13个渡口的税收为办学经费。这是博罗第一间书院。

1133年(南宋绍兴三年)

是年 博罗郡复名惠州。

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

1235年(南宋端平二年)

二月 广州统领熊乔作乱,进犯博罗,县令郑勋被杀害。州守刘焕、县主簿李醇翁在浮碇岗西麓建学宫。

1245年(南宋淳祐五年)

是年 县令王亘筑建随龙、苏村两堤。

1272年(南宋咸淳八年)

是年 县令洪伯清更新县署,修建学宫。

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

是年 县令黄保在长寿观前面建造保宁桥。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

是年 改惠州路隶属海北广东道,博罗县隶属惠州路。

1310年(元至大三年)

1324年(元泰定元年)

正月 饥荒。次年又饥荒。

1333年(元元统元年)

是年 县令罗里敬甫建造丰顺、兴仁两桥,修建随龙、苏村两堤。

1342年(元至正二年)

七月 惠州下大雨,罗浮山崩裂二十七处,民居倒塌,湮没农田沟涧。

1346年(元至正六年)

是年 罗浮山崩裂,山洪下泻,死百余人。

1368年(明洪武元年)

是年 改惠州为府,博罗县隶属惠州府。阎义直任知县,修建县署及城隍庙。

1371年(明洪武四年)

是年 设置善政(今湖镇镇)、石湾两个巡检司;设苏州(今显村圩)、莫村(今沐村)两个水路驿站和沙河陆路驿站。知县任志刚奉诏建学宫。

1375年(明洪武八年)

是年 下诏各乡村设立社学。

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

是年   在浮碇岗西北建岭东道署。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

是年   东莞曹真起义,毁坏县署。其时南雄侯赵庸镇广东,奉命平定曹真起义。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

是年 知县何彦英修建县署。设置阴阳学、医学,并复行已废掉十年的科举制。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

是年 知县吴贤三奉令建养老院。

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

十月 大毁寺观,设僧会司、道会司。构丛林观于罗浮延祥寺,归并各寺于延庆寺。

1404年(明永乐二年)

是年 知县林和修建学宫,增筑苏村堤。

1405年(明永乐三年)

是年 惠州洪水。涨至郡署堂前,县内临江地区都受灾。

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

是年 知县昌祚筑建泊头(今九潭镇义合张屋)登山堤。原来是在南汉刘晟乾和年间,村民为防山洪而筑建,昌祚加建,方便了游罗浮山的游客。

1437年(明正统二年)

十二月 提学彭琉在县内大规模修建学宫,责令府通判郑述监督管理修造工程。当时,朝廷选拔学识品行朴实正直的13人,领导监督全国学政。彭琉被选拔为提督学正,读书人的学风有很大改变。

1440年(明正统五年)

是年 知县赵沣修建县署,增建学舍。在铁冶(在今仍图镇)、仙福(在今龙溪镇)、新集(在今公庄镇)、罗溪(在今泰美镇)四都建造预备仓。

1443年(明正统八年)

是年 知县赵沣与县人国子监生李亨在县城北门外修建兴仁桥。

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

八月 南海渔民黄萧养起义,聚众10余万人围攻广州。县人王奴子与东莞城黄循、彭六响应黄萧养。次年夏被镇压。

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

是年 都御史宋 ,檄按察使陶鲁筑建县城城墙。当时因为县城没有城墙,盗贼又多,百姓有的避进山谷,有的把家搬到船上。城墙建成后,城内安定,百姓感激,把宋、陶鲁的神牌摆入名宦祠祭祀。

1493年(明弘治六年)

是年 设置龙门县,将博罗的茅冈等乡并入龙门县。

1496年(明弘治九年)

是年 按察司佥事王相奉巡按使邓廷赞令扩建县城。起初,宋    定下的城基是东面环绕浮碇岗,西至榕溪口,周长一千余丈,知县欧阳楷恐怕费用大而不能完成,建到兴仁巷西面,剩下五百丈没建。城西中的官署、粮仓、寺庙占十分之七,居民居住没有余地。县人韩启请邓廷赞扩建到宋 

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

是年 知县张炫坚决请求收回明孝宗弘治五年割给龙门县的宁集二图地。

1509年(明正德四年)

是年 监察御史袁良辅修建苏村堤。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

1525年(明嘉靖四年)

是年 洪水,冲毁石湖堤和赤岭下堤。裁河泊所。提学欧阳铎毁掉不在祀典的祠庙,把拆下来的石块用来修建礼村南隅社学。

1539年(明嘉靖十八年)

是年 大飓风,学宫、公署和民房被卷坏了很多。知县经彦采筑建榕溪堤,拦截河水使之东流。

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

四月 江水上涨。县人周坦率乡民请求知县准确计算田亩筑建朗冈堤。

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

六月 空中发出响声,如同火光照耀地面。

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

十月 修建莫村水路驿站。

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

五月 洪水,随龙堤溃决。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是年 知县张锦修建随龙堤。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

是年   县人翟宗鲁建涵江书院及罗仙社学于罗仙都(今龙溪镇)。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十二月 天色昏暗,太阳无光,变成青紫色,有黑气如圆盘,满天飞荡。

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

是年 蓝能、王道招、冯老虎等3000多人,劫掠东莞的曾步,将通判洪章捉去。进入博罗,杀害知县舒颛和家属5人;又大肆抢劫博罗西元岗、罗阳等村。大蓬沥村民殷天叙召集村民抵抗,王道招等人逃跑。

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

四月 大风大雨,罗浮山崩裂30多处。从八月至次年四月没下雨。社会上抢劫时有发生。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

五月 洪水。李元等从河源流劫县境。总兵俞大猷围剿击破十多个敌巢,擒捉斩杀李元等2000余人。

1568年(明隆庆二年)

二月 白天昏暗,天降冰雹如拳头大,房屋、船只被破坏。

1578年(明万历六年)

是年 知县张守为修建随龙、学湖两堤。

1580年(明万历八年)

是年 知县张守为兴建崇美社学,修建县城和莫村水驿。

1581年(明万历九年)

是年 实施清丈法,田亩增加了一倍。

1582年(明万历十年)

夏 洪水,城北雉堞可通船只。知县陈鸿渐修复榕堤。

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

是年 知县邓以诰修建学宫及苏村堤、兴仁桥。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

是年 大饥荒,斗米值二百钱,无数百姓死于饥荒和瘟疫。惠州知府程有守发檄文到博罗建造湖镇、石湾、莫村、罗洞四社仓。提学陈鸣华增加惠州科举名额,博罗县学生员定为四十名。

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

六月 罗浮山大石楼峰崩塌,赤色的尘土映红天空。

是年 太监李凤到广东监督税收,增税二十万两。博罗按田亩摊派,抵充新增税款。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

是年 因清兵侵入辽东,每亩田增加饷银三厘五毫,后又增加四成,称为练饷。以后还有辽饷、剿饷等。

1620年(明泰昌元年)

六月十七日 夜,地震。县人韩晟诗云:扶头就枕睡未酣,砉然声裂墙欲仆;翻身起立立不稳,脚已踏前身后退。

1624年(明天启四年)

四月 惠州府饥荒。县内饥民作乱,在县城、县西抢劫,推官金汝和奉知府徐仪世令,捕捉杀害了为首四人,骚乱才停止。

1625年(明天启五年)

是年 流贼丘囊计纠集800余人,抢掠新村、元岗等村,屯扎在东瓜坑,知县孙履恒请求加以剿灭。

1626年(明天启六年)

是年 督府商周祚,派岭南道副使王道元攻打逼走东瓜坑匪徒。

是年 明礼部尚书县人韩日缵开始修纂《博罗县志》七卷,至1630年(崇祯三年)完成。

1628年(明崇祯元年)

是年 流贼占据宁集、长平,绑架人质,索取赎金,不赎就杀掉。

1629年(明崇祯二年)

十月 闽人种蓝者成为流民,抢掠神护,绑架勒索赎金,参将朱汝忠抵挡不住。知府周以典下令仙福、神护两都百姓驱逐流民。

1630年(明崇祯三年)

一月 种蓝流民抢掠仙福,周以典派标营兵抵挡,擒获300多人。但流民又占据大水坑,长平、宁集、善政三都多受害,乡民避居山谷。

五月 罗浮山崩裂共54处,山麓石下屯徐氏书屋的壁瓦、榱、桷被风吹走不知下落。

是年 灾害频繁出现,盗贼又多,瘟疫流行。

1631年(明崇祯四年)

是年 署县黄朝选筑建随龙、学湖、榕溪三堤。保宁桥崩塌。县内大饥荒。

1632年(明崇祯五年)

是年 知县刘守诚改建县署门和城南门。夏洪水。

1633年(明崇祯六年)

是年 大饥荒。设置连平州。府台建议:把博罗的长平二图六图两里粮米补河源。县人张萱争论无结果,终于割地给河源。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

十月 地震。次年冬又震。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是年 知县罗策丈量田地,按照姓名核实,不受蒙骗。罗策因为父死离开了博罗,没再复核丈量田地。县内官吏竟挪移造册上报,致使缺粮1000余石。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

是年 赤水洞、罗溪营、官山寨、十三营等地叛兵势力又大。从此,大洞、黄龙等寺观的道士、和尚深受其害。

1648年(清顺治五年)

夏 大饥荒。田地荒芜,斗米值银9钱,饥殍遍地。

1650年(清顺治七年)

一月 山贼作乱,攻破博罗,知县路锡侯弃城逃跑。

1653年(清顺治十年)

是年 饥荒,一斗米值银6钱。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

是年 知县陶敬募捐修建罗浮山冲虚观。设立修志局,二次撰修《博罗县志》,惜已散失。

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

春 无雨。夏四月才下雨。

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

夏 润五月,洪水。北城雉堞都被水淹。 清廷免去受水灾的博罗三分之一丁粮。(并入男赋的丁口税)

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

春 大饥荒,一斗米值钱500文。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

是年 饥荒。次年又饥荒。

1725年(清雍正三年)

二月二日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1726年(清雍正四年)

八月 洪水,比甲子年更甚。县署两边走廊被浸坏,案卷全被水淹,百姓住在屋顶上。

1727年(清雍正五年)

春 清廷免去广东东莞、博罗等县上年因水灾少交的赋税。夏六月洪水。秋七月又洪水。八月干旱,大饥荒。

1729年(清雍正七年)

是年 增设苏州巡检司。

1730年(清雍正八年)

是年 丰收年。博罗裁革里长,百姓都说好。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是年 修建南门外码头,两边全部店铺拆掉,收回商办食盐的凭证,食盐改为官卖。

1737年(清乾隆二年)

1742年(清乾隆七年)

六月 奉朝廷命令,保护垦荒种植,兴修水利。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六月十九日 夜,地震。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

九月十三日 地震,连年斗米值钱250文。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

是年 盐价高,每斗值钱400文。

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

一月 下雪一寸多厚。夏四月饥荒,一斗米值钱320文。 次年又饥荒。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

是年 知县陈裔虞捐献俸银200两金,重修《博罗县志》14卷。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

夏 洪水,饥荒,一斗米值钱300文。次年五月,又洪水。

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

是年 洪水。一天一夜水涨三丈多。有5天船过城墙, 临江的农田房屋多被水淹,俗称东江癸巳水。

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

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

春 干旱。夏粮价高,一斗米值400文。

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

三月二十三日 天刚黑,星陨于东方,有响声。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

夏 干旱,饥荒。次年春又干旱,又饥荒。

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

是年 元旦日蚀,上元月蚀,大饥荒,一斗米值钱800文。

1802年(清嘉庆七年)

七月 县内柏塘羊屎坑陈四集合千人起义,斩杀柏塘团练刘光时等,焚掠善政、石湾等地反抗的人。清总督吉庆派大队官兵攻打羊屎坑,杀了数百人,陈四避入罗浮山,在增城流杯洞被捕杀死。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

1824年(清道光四年)

是年 县人曾孟卿、李树基各捐银一千两重建罗阳书院。罗阳书院在康熙中名为怀芝书院,雍正年间改为今名。曾孟卿、李树基倡导捐献,群众热情高涨,踊跃捐款,罗阳书院重建后,比旧时更为壮观。

1830年(清道光十年)

六月 县内公庄洪水,淹没农田房屋无数。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

是年 饥荒,一斗米值银四钱多。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

六月 洪水,饥荒。是年全省洪水。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夜,下雪,厚一尺多。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是年 博罗严禁鸦片烟馆和吸烟者。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是年 粮食大丰收,一斗米值钱100多文钱。次年,又大丰收。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是年 罗仙都(今龙溪镇)苏、叶等姓村民分红白旗械斗。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是年 饥荒。一斗米值钱300文。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是年 竹开花结实,随即枯死。

1851年(清咸丰元年)

1852年(清咸丰二年

十月 从化杨六等流劫龙门,进入县内黄竹凹,被横河乡人击退。杨六逃至增城被官兵所捕。

1854年(清咸丰四年)

五月 东莞刘英才等劫掠苏村,县城戒严。

六月 都司刘敬业驻兵浮碇岗。

七月 归善(今惠阳市)翟火姑在三栋圩起义,攻惠州府城,博罗驻军调归善,县城戒严,按户派人守卫。

八月 翟火姑攻陷河源。而博罗公庄侯九、柏塘张立晚、屻头(今仍图镇)陈五金都以自卫为名,纷纷聚众。

九月 翟火姑派洪元进攻龙门失败,转入平陵。于是博罗西部的沙河、横河均起义。翟火姑进攻县内杨村,并分兵攻打归善,派兵袭扰柏塘、公庄。因柏塘的新陂乡团抵抗而退入七汝湖。

十月 翟火姑进入派尾(今泰美镇),寻找粮食、牲畜。

十一月 翟火姑击败高云亮等兵,攻入博罗县城。二十六日,官兵收复县城,翟火姑退回马鞍。知县谢玉汉返回县城,册籍全部丢失。

1856年(清咸丰六年)

六月 洪水。秋八月旱,大饥荒。

1857年(清咸丰七年)

是年 春、夏两季大饥荒,斗米值1000文钱。

1859年(清咸丰九年)

是年 曾志春请求督辕在东江设立抽厘厂,粤督劳崇兴奏明朝廷准予实行。起初设厂于府城和县城东门外,随即迁至县内白沙堆,名为白沙厘厂。

1860年(清咸丰十年)

是年 春饥荒。英国教士开始在县城设立福音堂。随后逐渐在各乡设立。这是西方基督教传入博罗的开端。

1862年(清同治元年)

是年 法国教士在城北上塘街开设天主堂。

1863年(清同治二年)

春 疏浚城北护城河,修建太平堤,沿堤种竹,间种木棉,甚为美观。

是年 九乡、东堡为了争陂水而发生械斗,经乡绅父老调解平息。

1864年(清同治三年)

七月十一日 连续下雨20天,水涨浸城,十三日洪水退去。夜,刮西北风,下大雨,至十五日,城墙全被淹没,称为甲子水。比乾隆癸巳(1773)更严重,房屋倒塌很多。八月无雨,十月下雨,晚稻失收。次年又洪水,饥荒。

1867年(清同治六年)

春 久雨不晴,山洪暴发,公庄洪溪等村约大水,平地水深丈余。浸坏农田房屋很多,淹死人畜无数。冬,无雨,小麦失收。

1868年(清同治七年)

是年 春、夏饥荒,斗米值钱600多文。晚稻丰收, 一斗米值钱180文。次年又是一个大好年景,秋季大丰收。

1871年(清同治十年)

是年 夏六月洪水。七、八月又泛滥两次。十月,飓风,晚稻失收。次年春夏饥荒,冬虎患。

1876年(清光绪二年)

是年 县人黄凝福、单炳泰、李宝芳、谢春泽、曾希礼等,倡议修建恢复在雍正时县东高寨山下所建的寨宁桥,方便行人。并改名为保安桥。

1877年(清光绪三年)

五月 洪水。是年设保安局。次年又洪水。惠州同时米贵。提督方耀捐款数万元,运洋米平粜,每斗4元。

1879年(清光绪五年)

是年 电话线开始通过县境水北,连接惠州线路,至河源,县城设立电报局。不久,电报局撤销。

1880年(清光绪六年)

是年 彗星出现于东方,形状象剑一样,长数丈,两天才消失。

1882年(清光绪八年)

是年 县人李宝芳、曾习礼募捐2000多两银,倡议兴建小金洞久安桥,是冬开工,次年夏建成。因桥宽阔、牢固、平坦,名为久安。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二月 东江洪水,冲毁苏村堤,淹没农田房屋无数。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十一月十七日 下雪三天,深四、五寸,象鱼眼一样,屋檐水变成筷子,水都凝结成块。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是年 竹开花结实,随即枯死。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是年   知县陈志喆捐款300元,设局修县志,是为《新陈志》。惜志稿已散失。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十一月一日 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特授博罗县正堂在罗浮山冲虚观立《严禁砍伐山林》碑。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是年 春、夏干旱。石湾周、姚两姓,善政徐、黄两姓,横河卢、邓两姓,察(赤)沥、佛岭、泊头三村,埔心、冈下两村,屻头、村尾两村,都发生械斗。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八月二十九日 柏塘高埔村吴姓与徐禾田村徐姓发生诉讼。天主教堂申神父依靠势力出面帮助徐姓,地方官不能裁决,吴姓被迫上告。是日,省委派郑公泽、知县张从禹会同汛官黄致忠传召审讯。恰巧柏塘圩日,围观的群众数以千计,门卫不能制止,人群蜂拥而入,郑等恐怕发生事故,就将两造交保候审,遣散乡民。不久因屯里村民朱贵牵涉被捕,村民痛恨县衙擅捕良民,就击毙三个衙役,救走朱贵。于是乡民越聚越多,一致认为教堂是祸首,一呼百应,于是围攻教堂并加以毁坏。汛兵少不能弹压。慌乱中,击毙神父和教徒8人。张从禹回县署报告详情,后病死。黄致忠自杀。葛肇兰继任知县,提督张春发派兵驻守柏塘,督促办理案件。以诛杀乡民百余人,并赔款2万元,案始草草审结。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是年 知县安荫甲办理审结罗仙都苏叶两姓械斗案,拨出积存的罚金三千余元为办学经费。清廷下令增加丁粮十分之三,充当庚子(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赔款。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是年 在罗阳书院建高等小学。在长寿庵建初等小学,后来迁往净土庵等处。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是年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县人林干廷在南洋首先入会,随后香港也成立同盟会,县人邓梓瑜、陈纯、温子纯等都加入同盟会。

是年   知府陈兆棠依照方耀清乡方法在各乡立下界碑整治全县,有劫抢案就按界责成赔偿。同时任意诛杀村民,枉死极多。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四月二十三日 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派邓梓瑜、陈纯、林旺等在七汝湖起义。二十七日兵至八子爷,清防营洪兆麟等前来攻击,革命军迎战,双方杀伤相当。因形势不利,革命军分散东江各地。邓梓瑜将黄冈失利的消息通知同盟会员,陈纯等人于是返回香港。

是年     广东省筑建广九铁路,西从增城红花地进入博罗,经过石湾大涌瓦窑,南跨东江至东莞石龙。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七月 飓风、洪水成灾。

1909年(清宣统元年)

九月九日 洪水。淹没农田禾苗,很多老百姓缺乏粮食。

是年 设立自治研究所,建立巡警局,将全县划分为13个区,各区设警官巡士。欧阳洞人倡议在资福寺旁设立春华小学。

1910年(清宣统二年)

是年 设咨议局,调查各乡选民,分配名额。选出广东省咨议员谢清启。

1911年(清宣统三年)

三月 粤督张呜歧上奏批准禁赌,博罗人民齐集在高等小学开大会庆祝。

三月二十九日     同盟会员在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殉难,县人李文甫亦在其中。

九月十六日 同盟会革命党人起义,攻击西北两门,进入县城。俘虏知县蔡国英,杀掉守备何赓廷。翌日,全县成为中华民国领地。

1912年(民国元年)

7月,连日大雨,江河暴涨,苏礼龙堤小蓬岗因东堤段冲塌200多米长,凶猛的洪水沿小蓬岗村新围与老围之间直冲而下,把地面铲开了一条宽50米、深数米、长5公里的深槽。房屋倒塌,农田受淹无数。

1917年(民国6年)

春    县立女子小学在净土庵创办,有学生50人,校长赵蕙莲。

是年   阖邑小学堂改称县立第一小学,有6级6个班,学生300人。

1919年 (民国8年)

冬    广东军政府指拨海关余款6万元兴建马嘶水闸及附近堤围。由广东治河事处曹汝英率正工程师柯维廉等督办,1923年竣工。    

4月~1924年2月、1925年1~9月,博罗三次被陈炯明占领,战祸连年,民不聊生,瘟疫流行。

共产党员罗蓬岛、李甘心到县内的公庄獭子开展学运。

10月9日,东征军先遣部队抵博罗城,蒋介石、周恩来于11 日凌晨抵博罗县城,是日,周恩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将军先后在韩屋逸叟祠堂门前、罗阳书院(今城镇一小)球场、中山公园(今电影院门前榕树下)等处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讲,号召博罗人民配合东征军打倒军阀陈炯明,实现广东的和平统一。

周恩来在博罗期间,访问了社会人士苏杨旺、韩永贞等,征求他们对第二次东征的意见。

冬   蓝田乡在庙背草坪召开农会成立大会,选举黄乾九为会长。会员100多人,后又发展了两批会员,并建立50多人的农军常备队。同时圩镇成立了店员工会,联合开展斗争。

12月 博罗土木建筑工会、理发工会及辖属惠州车衣工会的博罗车衣工会相继成立。会员共180人。

是年 中华基督教崇真会在石坝设教堂,信徒20多人。

2~4月 观音阁的桔石、南坑、棠下、沙岭等村及公庄吉水围等14个村先后成立农民协会,会员共3000多人。还在吉水围举办农会骨干训练班。

夏 附城乡大片田、茶子园等村农民协会成立。

夏 匪首大王不(李不)、跛手踪、张麻斌、张舜庭等纠合匪众1000余人,伺机进城抢劫,被博罗警卫队奋起抵抗,在万成行杏门前(今人民路)把大王不击伤,众匪溃散。

秋 园洲菉兰、寮仔、李屋、梁屋等村先后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近千人。

10月26日晚,古柏桐率桔子农军包围了大土匪罗卓山从龙门窜到桔子圩的住处广裕丰客店,将罗匪10余人擒获,并击毙与罗勾结的桔子圩土豪黄连古,没收广裕丰、有隆等匪店铺及货物,交当地农会接管。

11月21日 三区(公庄)在桔子举行全区农会协会成立大会,会址设在广裕丰及有隆等几间店铺。古柏桐任区农民协会主席,选出执委11人,常委3人。

是月 三区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国民党田赋稽征处任意进行浮征勒索及巧立名目增收学费等斗争,取得成功。

是月 三区农民协会农军配合军队出击平陵,击溃粤军残部黄绳武部企图进扰桔子的阴谋。

冬 国民党县党部进行改选,中共党员曾小宋(宝安人)、韩绍兴(博罗人)、徐春霖(博罗人)被当选为执行委员。

春 观音阁沙岭人民掀起反“牛头税”的斗争,取得了抗缴“牛头税”斗争的胜利。

3月 中共博罗县城党团联合支部成立,隶属惠州地委,临时支部书记韩耀旺(韩绍兴),地委要求在革命低潮时期,隐蔽地发展组织,特别是共青团组织。

4月17日   刘宗蕃指挥其反动军队借故进攻蓝田村,大肆烧杀,烧毁房舍店铺130多间,30余人被害,后又抢掠黄泥潭村,农会长黄乾九带领常备队,在紫金县古竹农军支援下迎头痛击,刘率队仓惶逃窜。

“四·一五”惠州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派员接管博罗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委派黄德根为农会改组委员。黄后委派封建头子骆沛林等 9人为三区农会改组委员,使农会成为豪绅恶霸的俱乐部。

是年 国民党博罗治安委员会大肆摧毁附城茶子园、大面田村农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韩耀旺、共青团员徐春霖。逮捕共青团员金旭民、张国航,后张被严刑拷打致死。

1月 共产党员陈志仁受党指派回乡组建石龙市委,开展武装斗争,在园洲菉兰、寮仔村组建石龙市委,任市委书记。

2月   隐蔽在园洲菉兰的中共党员李养、陈坤、罗群、李引田、李九女等人在陈志仁的领导下,在马西、上南、下南、菉兰等地组织农军,开展武装斗争。

6月 石龙市委机关从园洲寮仔迁至石龙镇,策划石龙暴动, 配合第一次广州起义。派人深入到国民党石龙驻军,策反士兵起义,并组织农军敢死队,接应起义士兵。24日,陈在石龙公园与罗群等接头时,不幸被捕,27日凌晨被杀害于石龙火车站心肝亭侧,石龙暴动夭折。

10~11月 广东省政府在县内长宁设置罗浮山模范林场,场址设于古延祥寺,1930~1934年,共造林34.3公顷。

2~4月 广东省第五模范林场(即罗浮山模范林场)移交给罗浮公园接管。

是年 县长方乃斌聘曾焕章(雪凡)为修志局长,作第七次撰修《博罗县志》,因曾病殁,终未成书。

5月 东江著名土匪大王不(李不)在文明市(今龙溪)被擒,押至惠阳枪毙。

9月 中共党员黄健、何玉麟到博罗开展活动。黄通过任县长的叔父黄仲榆的关系,两人分别被任为总务科长及科员。

12月 县长黄仲榆同意黄健的提议,由中共党员肖侠公主持在义和举办“整顿保甲骨干训练班”,历时20天,内容为国共合作和如何动员群众爱国保家。

2月 中共博罗党组以第二区为重点,利用国民党区政府的合法外衣,进行革命活动。由肖侠公任区长,刘志远兼任区署办事员,显村乡长欧雁棠当区员,正式接管二区政府。

春 傅晋怀、徐连英夫妇(紫金县人)在观音阁开设焕然医社,掩护尹林平、梁威林等开展革命活动,直至博罗县解放。

4月  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刘融被派到博罗,通过黄健关系,创办《博罗公报》,刘任编辑,宣传抗日。

5月 中共博罗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支书刘融,成员有黄健、刘志远、刘书中、张绍球等5人。任务是发展组织,争取县长黄仲榆坚持国共合作,执行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

7月 《博罗公报》创刊发行,刊登《论持久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文章和转载《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进步文章。

秋 中共党员侯公可、李志春在麻陂乡组建300多人的“抗日自卫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大队长李蔚青,顾问侯公可、李志春,副官陈逸民。

10月 李志春在麻陂中心小学发展了陈逸民、张秉权、李招华为中共党员,组成博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至1940年春,麻陂圩、青山、科甲池等地先后发展了党小组。

13日下午  日机轰炸博罗城,晚上,刘融发动了黄金庸、张绍辉等10多位中小学教师和机关青年组成战时救护队,开展防空及救伤工作。

14日 经国民党县政府批准,组成博罗战时工作团,在文教馆宣布成立。成员30多人。团长黄金庸、张绍辉。

13~15日  一连三天,日机多次分批狂炸博罗城,炸毁民房、店铺无数,伤亡几千人。国民党县政府撤至黄田牌、公庄等地。

16日  日军沿惠博公路从县城北门进城,12月13日退出。18日,中共党员胡展光、刘志远、刘融等人,向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陈洁借来10多支枪,加上土枪共20余支,由胡展光率领在八围坳阻击日军,打响了博罗抗日第一枪。

1月 博罗县战时军事政府成立。胡展光、刘融、肖侠公、肖剑虹(肖一平)分别担任军事科、战时动员科、总务科科长及秘书等职务。2个月后撤销,恢复原县政府。

是月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三分团(博罗队)及吉隆坡队、马来亚队和新加坡队等青年抗日团体,先后来博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后与“博罗县抗先队”、“博罗战时工作团”合并成立联合司令部,统一博罗的抗日救亡工作。团址在县城下巷16号慎园。

是月 阮海天领导的增城县抗日自卫团转到博罗。博罗党组织先后派遣谢阳光、郭大同、赵学钊、李成等人加强该队的领导和军事训练。建立中队党支部。并配合国民党独九旅,在联和、冷水坑、荔枝墩、三江、正果、兰溪等地阻击日军侵扰。6月,被编入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旋即奉命离开博罗。

2月 博罗中学在桔子改办为战时中学, 成立中共党支部桔子乡青年抗敌同志会、读书会。不久,战时中学复名为博罗中学。9月,校址迁至显村,1940年迁回县城。

3 月 中共博罗党组织在附城黄田牌举办了历时一个月的“博罗县自卫团第一期教导队”训练班(又称博罗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有县内各地青年积极分子30多人,主要学习抗日民族统战政策和游击战等军事知识。

4月 东江特委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名义,在黄麻陂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员来自惠阳、博罗、河源、龙川、龙门、增城、东莞、海丰、陆丰、紫金、和平等县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抗先队和地方党的骨干60人,除学习军事外,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工人运动发展史等。

5月 中共博罗县委在县城罗阳书院正式成立。书记李健行,设组织、宣传、武装、统战等部,分别由麦刚、刘汝琛、胡展光、刘融任部长,青年委员李翼(杨德元),后由韩继元担任,妇女干事岑冰馥,秘书林志成。根据当时形势,一方面利用合法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另方面尽量隐蔽保存组织力量,防止敌人破坏。

是月 中共博罗县第二区区委在显村谷行街福音堂成立。任务是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群众运动,争取各方面力量建立武装和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6月   活动于象头山的陈文博土匪武装,表示愿意接受我党领导,博罗县委派胡展光与陈谈判,将陈部收编为东江游击指挥部新编独立第二大队。

夏 联和随军杀敌大队、福田、长宁、公庄、承福岗、澜石等地抗日自卫队先后成立。

秋 县三民主义青年团两名人员派入博罗战时工作团和学账会工作队住地,进行监视活动。不久,县党部搜查学账会并解散战时工作团。

12月 中共博罗党员林道行等组织200多人,在龙门县永汉铁扇门截击进犯粤北的日军。

1月31日   中共博罗县委在响水圩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紫金古竹会议精神,与国民党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是月 国民党东江当局捏造“东团”(即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博罗队勾结土匪,密谋暴动,令县长黄仲榆带兵到响水、澜石、长宁、新作塘、公庄及县城等地,先后非法逮捕李翼、李健行等23名队员返响水乡公所,残酷迫害。

2月  “博罗队”事件发生后,县委组织被破坏,暂时停止组织活动。博罗党组织归增城县委领导,同时成立了“增、龙、博中心县委”。

3月   国民党十二集团军东区服务队党组织把服务队从惠州转到博西,组织徐田、火烧园、荔枝墩等村办夜校宣传抗日,重燃民主抗日烽火。

8月   吴伯仲到博罗恢复和巩固党组织工作,成立增龙博中心县委领导的博罗临时工委。书记吴伯仲,委员陈哲、韩继元。

3月   中共党组织在桔子圩中心学校举行“三八”国际妇女节群众大会,参加妇女200多人,这是博罗第一次组织群众性大型纪念活动。

4月   国民党省执委会批准在桔子、埔前、麻陂、福田、五安、县城等地成立农会,会员6153人,其中国民党员336人。

5月   日军第二次从石龙进犯博罗城,20余人被杀,10天后退出。

7月   中共公庄田心支部成立,组织群众成立“田心利群合作社”,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群众,动员群众搞副业,改善生活。并建立武装常备队。

8月   博罗中学迁校柏塘复办,成立中共党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发展党员,建立学生自治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9月   第三任中共博罗县委成立,由增龙博中心县委领导,地址在长宁水口龙(后迁石湾湖山),时县内已有4个区委、16个党支部,170多名党员。

秋 中共县委派张瑞妍参加国民党举办的妇女工作训练班,回来后,掌握县妇女新生活促进会的领导权。

8月   中共党员林道行、黄惊白等人在国民党县党部召开的“党政军民联席会议”上,揭发县指导员孔德光的勒索贪污行为,逼使县长曾宪章扣留孔德光,并退回部分赃款,分赠给《博罗日报》和柏塘中学。

12月 日军第三次进犯博罗,大肆杀掠,10多人被杀,20天后退出。

春 东江一带发生历史上近百年罕见的大旱灾,赤地千里,米珠薪贵,民众四处逃荒。

9~12月    阮海天率增城独立二中队(后称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开赴博罗,开辟罗浮山及东江一带新区。袭击驻联和伪军冯松部和县联防大队,控制了从东江到增江的广大地区。

3月   阮海天部60余人在铁场袭击县警第二中队队部,全歼敌人,俘伪中队长及官兵50余人。并两次击退日军对园洲上、下南的扫荡。

4月3日   日军300余人和李潮的“抗红义勇军”200余人包围铁场茹屋,驻茹屋的“东纵”独二大队一个小队17人带领120多名民兵群众奋起反击,一连三天,多次击退其进攻。因孤立无援,于5日晚突围撤出。是役,击毙日军少佐军官及李潮部70余人。

5月   独二大队撤出博罗,由东莞大队韦卫、曾文中队接替。后在石湾袭击伪博罗县政府,歼灭县警第一中队第一排。驻黄家山的伪军一个营(实30多人)向韦、曾部投诚。

11月  日军第四次由石湾入侵博罗城,建立“维持会”。城内烟、赌馆林立。日军驻至1945年8月15日投降。

12月6日    李潮“抗红军”一个中队,盘踞在博西铁场鸾岗,勒索民财,掠夺粮食。东纵独三大队乘夜袭击,战斗一昼夜,攻克伪军碉堡6个,毙伤敌人60余名,俘10多人,缴获步、手枪3支。

2月    第四任中共博罗县委成立,县委设在长宁水口龙及横河何家田一带,书记黄庄平。

是月 博西分为长宁、福田两区。书记分别由何欢、李回担任。

是月 惠(东)紫(金)博(罗)河(源)四县护航队第三中队及惠海联防第三中队,相继起义,参加东江游击队。

3月   博罗县委在罗浮山冲虚观举办为期半个月的整风学习班,学习政治形势、党的建设、群众路线及整风问题。

是月 “东纵”第五支队政委卢伟如率领博罗大队,协同其他兄弟部队,先后惩戒驻桔子石屋村的国民党盐警及反动乡长林兆富、俘虏驻显村县警中队20人,缴获20支枪和县府在井水龙的收发报机零件一批。

是月 李潮的“抗红军”营长陈珠(南光)率众40余人在九潭起义。

春 “东纵”陈庚小队10余人,全歼到附城天上园进行勒索敲诈的博罗城伪大队长柯根的伪军1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余支、 轻机枪一挺、弹药一批。

4月    福田、长宁、龙华、联和等乡先后召开佃东大会,确定退租退息标准,并成立乡农抗会和村自卫后备队。有会员925人, 后备队员111人。

5月   “东纵”三支队在响水召开各界人士会议,成立响水乡动员委员会(即民主乡政府),抗日总农会和常备队。各村成立村政权、农会和民兵组织,发动群众退租退息,维护社会治安。

5月底    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机关及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军政干部学校及直属队从江南进驻罗浮山,统一东江、北江解放区武装斗争。

6月5日   “东纵”五支队缴获博罗县政府存放在公庄桔子村杨庭光家的军米100余担。春夏间,福田陈李两村建立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共退租息5000多公斤,还公开审判反动乡长李寿民。

是月 “东纵”三支队、 五支队分别在响水柏塘一线及赤水官山一线夹击博东一带国民党军队,解放了桔子、公庄、显村、柏塘等地,建立桔子、柏塘两乡民主政府和常备武装队伍,进行生产自救。

15日  “东纵”政治部在罗浮山白鹤观召开增、龙、博各界名流国事座谈会。协商选举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人选。

7月7日    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宁坪埔岭成立,府址在湖镇显岗凤安围林俊生家,县长韩继元。

14日   “东纵”第三支队第一大队一个小队26名队员,在柏塘“三棵松”抗击国民党独二旅一个团和地方武装联合进犯,虽取得胜利,牺牲战士25人。

冬 中共博罗县委决定成立博西区武工队,任务是保护地方党组织党员及“东纵”北撤后留下的伤、病员和武器物资。

1月     陈庚小分队在田牌岭背坑设伏,活捉并处决敌大队长黄李康;在附城风雨亭埋伏,处决敌联防主任林遇春。

12月   黄干等8人到鳌溪、何家田一带老区活动,恢复和建立老区党组织。建立鳌溪、何家田、陈禾洞、黄竹坳、邹村等地民兵组织和农会。

1月    博东地区开展整顿、巩固和发展党组织。至年底,党员由10人发展到50余人,建立了公庄、桔子、石坝、麻陂、泰美、柏塘、杨村、显村等10多个党支部和小组。

3月   建立龙门县南昆山及博罗县桂山、象头山、罗浮山等山区游击根据地。开展反“三征”,破仓分粮;分化瓦解敌伪组织,打击地主恶霸反动武装。

5月  “龙河博人民自卫队”在公庄严惩恶霸地主乡长林兆富,把库存的20多万公斤稻谷分给群众渡春荒。

8月    陈禾洞、何家田等地群众,公开宣布反“三征”和开展“二五减租”。

是月 增龙博人民自卫队博西武工队,向罗浮山南部发展,活动于新作塘至增城三江石滩一带,开展反“三征”、二五减租减息斗争。

11月    “东纵”三支队先后在显村大岭下、水铲坝、三径、石坝、隘子芒坝下等地建立税站,收取税款,给养部队。

1月    中共党员陈江天在何家田召开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工委会议精神;开展收缴反动地主武装,破仓分粮、分浮财和停租废债;老区开展土改运动。

是月 黄干率部到平安圩破仓,收缴10多万斤稻谷,低价卖给平安、响水的群众。吓得县长何乃黄弃职,吴舜农接任县长。

2月   谢光、陈英、骆瑜等在陈禾洞、黄竹坳、何家田、何坑头、鳌溪、南窖、邓村等老区,发动群众进行分田,成立党的中心支部和农会。

是月  李觉、朱湘祺等部队先后出击竹头垅地主徐道记、公庄陈石下大地主陈同宝、杨梅水地主邹景及鸡笼山、鸦鹊薮、白水寨、井水龙等村地主,收缴长短枪近百支,子弹数千发,还收缴农副产品一批,分给农民。

3月    根据南方分局决定,正式成立江北地委,博罗地区的武装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一团,由新成立的中共博罗县委领导,下辖黄虎、猛虎、白虎、斑虎四大队,共300余人。

是月 因大搞分田废债的政策,界限不明确,损害了部分工商业的利益,使部队一度陷入被动局面,活动范围缩小,税收锐减。故决定稳定原已开展大搞的村庄外,不再向外扩大。

4月    国民党一个连,纠合县警大队四五百人,围剿横河根据地,驻何家田的刘彪、黄珍宝、朱骥等大队指战员200多人,在黄竹坳英勇反击,敌人仓惶逃窜。

是月   中共李洞党支部建立,支书张兴祥。

5月    官山、李洞、何家田、黄竹坳等根据地,因受各地反动武装频频围剿,中共博罗县委决定打出外线,粉碎敌人的围剿。

是月 何家田成立第一间医院,院长汪英。随后,鹅头寨、茅田、陈洞等建立医院。

6月     县长吴舜农率县警大队和国民党梁桂平部一个连进袭公庄解放区。“东三支”一团张奕生带领小分队袭击敌老巢县城留守班,吴接告急电讯,急撤回城,公庄得以解围。

中旬    中共博罗县委和一团团部联合举办农会骨干学习班,正式宣布停止分田及停租废债的做法,恢复减租减息。

下旬      许子如、林石群等人在公庄一带贯彻停止土改,开展建政工作,公庄官山第一次成立中共党支部,并建立农民协会。

8月     江北支队一团李莫平到响水开发新区,在平安、响水、八围、湖镇一带开展武装活动,队伍扩至80余人。随后成立博响区工委,李莫平任书记兼武工队长。

9月    谢光带领王镜、朱骥大队和洪广友、陈集中大队,两次攻打矮围、平安圩的县警大队及地方反动武装,攻克平安圩。

是月 中共博罗县委在鹅头寨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第一期青干班,学员20多人。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和建政工作。

秋冬间 县长吴舜农率县府全部武装,进袭显村、石坝、麻陂等地,一团朱骥大队乘夜冒雨闯入县城,火烧国民党县党部(因雨未烧着),迫使吴仓惶返回。

12月 黄泥潭、中田、矮岭埔、澄浦、蓝田、圩围、老屋等村农会先后成立。实行“二五”减租及反“三征”,国民党蓝田乡政府陷于瘫痪。

16日 国防部二厅独二团第二营(营长申江),会合增、龙、博地方反动武装近千人,向“东纵”三支队发动“清剿”,被三支队在红头岭至公庄途中的上坪设伏痛击。当申江率26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战斗即打响,经近3小时战斗,除3人逃跑外,俘营长申江等190人,毙敌39人,伤37人,缴获82炮及60炮各2门、无线电台1部、步机枪200多支及军用物资一批。

是月    解放了桂山东南的埔前、石坝、麻陂全部,显村、高布绝大部分。桂山周围已通行无阻。象头山泰美、良田、小金、楼下、曲陂、岑坑、车村、岭子头直至东江边及江南芦洲乡完全解放。

13日 “东纵”三支队分两路从响水、横河出发,25日在澜石朗头会师,召开庆祝百万大军南下及南京解放大会。会后向长宁进发,迫使反动武装放下武器,县长慌忙到广州请援。

是月 三径、杨村乡人民政府相继成立。

17日  横河民兵常备队成立,共30人。

中、下旬  博东、博西纷纷召开包括绅士、学生、农民等各界人士联合的“建政座谈会”,讨论建立人民政权的问题。

下旬 平安乡人民政府成立。

29日 接收国民党柏塘乡公所,30日新政权成立。

6月2日 “东纵”三支队规定贫雇中农的债务、牛租,保护其所有权。规定新债务利息不得超过三分,牛租降低一半;对年老孤寡及无生产力而专靠利息生活的地主富农,照顾其最低生活费用;对征收公粮规定:上田每亩收谷4公斤,中田3公斤,下田2.5公斤。

23日 “东纵”三支队规定,所有出租土地实行“二五减租”。已废之债不再追究,新债年利不得超过五分。

是月 蓝田建立村政权。

7月1日 中共博东县政府在公庄梧桐盛正式成立。管辖桂东南、桂西北、龙华、柏塘及中心区共五个区21个乡。

是日  横河举行“七·一”纪念大会暨乡政府成立典礼。

6日   公庄区召开獭子、桔子、显村三个乡的村长、农会长及乡工作人员训练班,学习减租减息及征收公粮条例。

12日 新政权县政府举办教师训练班,学员25人,学习减租减息及征收公粮工作。

是月 “东三支”一团政治处在公庄蕉坑村举办地方党区委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学习班,学习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知识和今后的任务要求。

是月 中共博东县委、博西县工委合并,成立第六任中共博罗县委,县委先后设于公庄、何家田一带,书记徐文。

8月1日 “东三支”一团在显村召开有1400多民兵群众参加的“八·一”纪念活动会。

是月 县、区、乡均成立支前委员会,支援前线、迎接大军南下。

9月6日 粤赣湘边纵队主力解放观音阁。

8日     粤赣湘边纵队直属三团三营进驻耀子潭。国民党保五师第十五团第三营及守备总队两个连共500多人,偷袭“边纵”驻在邓堂山放哨的李丑排,双方激战,李在一、三、四连支援下,将敌击退。

13日 在县内公路两旁的黄泥金、埔前、石坝、麻陂、杨村、三径、柏塘、平安、响水、湖镇、龙华、长宁、福田、联和等地设立供应站,迎接大军。

11日 粤赣湘边纵队主力一、二、三团以优势兵力围歼国民党驻柏塘的一个营,国民党保五师令保八师十五团3000余人,从惠州、泰美增援。在十二岭被“边纵”一团痛击,战至天晚,敌全线溃退。是役,毙敌团长黄亮以下官兵100多人,伤300多人,俘敌1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和步枪500多支。

下旬 粤赣湘边纵队主力和“东纵”二、三、四团在石坝三角岭拦截从河源溃退的国民党一九六师,经激烈战斗,成功地堵住敌人向南逃窜。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0月14日 “东三支”司令黄柏率独立三营于下午五时左右解放博罗城。16日举行入城仪式,成立博罗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曾光任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23日 博罗县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钟育民任县委书记,曾光任副书记兼人民政府县长。下设宣传、组织、武装等部及民政、财政、经建、教育等科、公安局、法院等机构。

2月    人民政府开展禁烟、禁赌、取缔嫖娼、卖淫活动,并将收缴的烟土烟具和赌具当众烧毁。

4月1日    第一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77人,列席20人,特邀25人,研究生产救荒,剿匪反霸,征收公粮等问题,历时4天。

8月   泰美、盘陀、罗福田、芹塘等处被坏人施放毒药,中毒200多人,毒死村干部1人。

是月   政府接办县内中、小学。经费纳入计划,教师转为公办,领取工龄工资。

1月9日    县人民政府镇反临时指挥部成立。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953年底结束,逮捕各类罪犯2724人。

5月    全县组织县、乡干部397人、军队干部159人、地委工作队95人和南下工作团38人下乡搞土地改革,至 1952年夏收前,共完成5个试点乡和14个重点乡的第一阶段土改任务。

10月6日   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37人,历时7天。

冬    从河南省调入冬小麦种27648.5公斤,供应农村冬种, 因麦种不能抽穗失收,县赔偿农民损失0.87万元(新币),有关失职人员受处分。

2月1日   第三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69人,历时5天。

春    春节以后滴雨不下,春荒严重。政府拨出社会救济粮524.7吨,退回1951年秋超征公粮750吨,国家抛售粮食2900万吨。

12月26日   第四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73人,历时4天。

是月   土地改革结束。接着进行全面复查,发放土地证,1953年4月结束。

是年    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全县共交税、补税6.5万元。

是年    县内疟疾流行,全县发病29964人,病死30人。 广东省和东江专署防疫委员会派出防疫队来县协助防治。

4月  各区农村纷纷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6月  普降大雨,全县早稻受浸2.22万公顷,占早稻面积42%。

9月8日    博罗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历时3天,出席代表160人,正式成立博罗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选出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委员19人,常委5人。

10月6日    第五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767人,列席330人,历时4天。

11月23日    博罗贯彻国务院《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30日宣布关闭粮食市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2月    附城区(今罗阳镇)鸡麻地乡建立了县内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冬,全县初级社发展到7个。

3月7日   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25人,历时3天。

5月    全县实行粮油统购统销,从7月1日起对非农业人口实行发证定量供应。

6月19~25日    部分地区连续7天暴雨,受浸稻田1.21万公顷。个别地区干旱,受旱稻田0.88万公顷。

27日     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32人,列席代表37人。选出张忠等3人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时7天结束。

9月    实行棉布定量凭证计划供应。干部、职工每人7.5米,群众6.33米。1973年后每人一律定量供应4.5米。 改革开放后取消凭证,敞开供应。

春    因去年秋冬无雨,春旱严重,受旱农田3.37万公顷,冬种作物损失40%以上。

3月1日    全国统一发行使用新人民币,旧人民币回笼,停止流通。

8月7日    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20人,选举人民委员会委员18人以及选出县长、 副县长和人民法院院长,历时3天。

春  少雨天旱,严重影响春耕,秧苗枯死,早稻受旱2.3万公顷,占早稻面积44%。

4月下旬   汝湖公社(今属惠州)角洞山发掘出一处明代青瓷窑址,采集标本一批。

5月6日    公安部长罗瑞卿来广东视察,抵博罗时,听取县公安局邹石芳汇报博罗公安工作情况后,作了“一要狠狠打击现行,二要努力侦破案件,三要打击历史反革命”的指示。

6月8日    中共博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 247人,候补代表27人,列席代表80人。会议审查了1956年以农业为重点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七年农业发展规划,选出第一届中共博罗县委委员24人,候补委员3人,监察委员7人,出席广东省代表4人, 候补代表1人。历时6天。

10月6日   县政府执行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统购统销的规定》,把县内71796农户的“三定”任务核算到657个高级社和初级社负担。

是年    县内粮食大丰收,水稻亩产105公斤,总产15.3万吨;冬种小麦5860公顷,占当年粮食生产总面积的4.79%,是水稻、小麦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1月17日    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出席代表238人,列席代表54人。选举县长、副县长、 人民委员和出席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时5天结束。

春    县内的所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入社农户73737户,建有42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月中旬    连日普降暴雨,山洪暴发,15日东江水位超过1953年。全县受浸早稻1.32万公顷,旱地6300公顷,淹死9人,耕牛12头,房屋崩毁1105间,冲毁大小山塘30个,陂头625个,水圳493条。

是月    县内开展整风运动。后期转向反右派斗争,至1958年上半年结束,全县划了194名右派分子。

9月    连续10多天暴雨,东江水涨,受淹晚稻2.19万公顷。入冬以后,全县开展兴修水利、积肥改土运动。

5月12日    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出席代表287人。选出了县长、副县长、23名人民委员、 法院院长和出席广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历时4天。

10月    全县建立10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提出食饭不要钱,全县农村建有公共食堂2719个,每天三顿干饭,人平月吃粮食28公斤,至1959年3月,大部分公共食堂无法坚持,人平月口粮还保持16公斤,到6月,人平月口粮只有10公斤,粮食供应出现紧张。

冬    全县大炼钢铁,建有炼铁土高炉572座,炼钢土高炉405座。组织6万多民工上山采矿石,伐木烧炭。当年采矿石1.45万吨, 烧木炭0.45万吨,产生铁1524吨,土钢406吨。

是年    盲目推行水稻“大棵高度密植”,名曰双龙出海;更有甚者把几丘“孕穗”稻苗拔起挤并在一丘,追求“高产卫星”,结果适得其反。

2月   因去年粮食征购任务未能完成,县先后两次召开了有3000人和6000人参加的“反右倾、反瞒产”的五级干部整顿粮食大会。但征购任务也只完成88.47%。

13日东江水位高达15.68米,超警戒水位4.48米。东江、沙河除苏礼龙堤无恙外,其余堤围被冲缺102处,长12.75公里;冲崩水库4座,山塘154座,陂头2290个;全县重灾公社15个,受淹农田2.19万公顷,损失粮食977.8吨,倒塌房屋6.02万间,死59人,伤34人,损失耕牛565头,生猪1278头,县城水深达1米多。广东省一连三天派出飞机在县内9个灾区轮番投放救灾物资。

8月   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6000多人兴建显岗水库。1960年1月完成库区主体工程,1963年7月全面竣工。

1月4日    县内显岗农场白石坳屋背发掘清理唐代砖室墓一座,出土部分陪葬品。

3月    国家水利部在博罗召开中南五省水利建设现场会, 推广博罗兴修水利的经验,参观了显岗水库工程。

春    县内石湾鱼苗场采用“外界环境与鱼体催情相结合”的技术,进行鲢、鳙鱼苗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6月8日   县受强台风和暴雨袭击。11日,东江河水超警戒水位1.98米,全县展开抗风防洪工作。

4月   越南水利专家8人在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陪同到显岗水库参观工具改革、土洋结合施工现场。

夏    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改大队统一管理分配为生产队自主管理分配,包干上调粮食任务。公共食堂停办,社员口粮则按月提取供给。

10月12日    中共博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历时4天,出席代表350人,候补代表30人。选举产生第二届中共博罗县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6人,监察委员7人,出席广东省代表大会代表5人,候补代表1人。

是年    县农业部门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惠阳地区农业局在县内石坝坦田钟屋村联合进行东江丘陵地区水稻花生水旱轮作试验研究,取得预期效果。

是年    县农业部门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携手完成县内水稻品种复查任务,评选出早造良种6个、晚造良种8个。与此同时,推广矮秆良种“矮脚南特”,年总产达14.93万吨。

是年  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精减职工4646人回乡生产。

1月中旬    春寒。15日,县气象站测得最低气温为-2.4℃, 重霜结冰。甘蔗、甘薯、香大蕉等作物均受冻害。

6月    发生严重干旱,近4万公顷早稻失收。省委书记赵紫阳来县视察旱情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9月3日    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63人,列席代表23人。历时3天。

是年    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减805名职工回生产第一线,244名干部下放到基层任职。

是年    全县开展以改造低洼山坑田,防治山洪及排冷泉为主的改土工作,整治排洪系统6667公顷,入泥改土4333公顷。

是年   以7月1日零时为时点进行了全县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386520人。

是年    县内开展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

是年    县内大面积推广水稻、花生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解决了县内花生种子自给和食油短缺的难题。从此,博罗被广东省列为省内粮油生产基地县。

是年    县城35千伏变电站及铁场凤山变电站建成投产,向县城、附城(今罗阳镇)、龙溪、长宁、横河、福田、园洲、 铁场(今石湾)等8个公社输电。

5月16日  县内“四清”运动刚结束,继而开展“文化大革命”,军管小组接管县委、县政府,旋又成立政工组、保卫组、办事组、生产组,统管县委、县政府的日常工作。学校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连,县城、长宁、新作塘、杨村、黄山洞等地设“红卫兵”接待站。

6月下旬    连日暴雨,东江及内河水剧涨,24日16时30分,县城水位达14.88米,东江决堤9处,受浸农田3.55万公顷,塌房2万多间,受灾人口24.7万人。

11月    县内发生脑脊髓膜炎大流行。 疫情波及20个公社250个大队,8个农林场,当年发病3001例,死亡145人。

冬    广东省委林李明书记来县仍图公社视察秋植“粤糖57-423”甘蔗亩产16.5吨高产田。

是年    “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年。学校复课闹革命,进而工宣队进驻学校,城乡掀起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热潮,旋即发展到领导靠边站,造反派夺权。

是年    水稻三化螟虫大发生,受灾面积4万公顷,损失稻谷5000吨。

1月   博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县政府一切权力。 并由张军等60名委员组成“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作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3月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掀起一股乱揪乱打的无政府歪风。仅一个星期,全县有13个公社1个林场出现乱揪乱打,被打死53人。

5月    全县各地大办农村合作医疗,只限贫下中农和“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参加。至1969年春,253个大队有251个大队办起合作医疗站,占99.2%。

7月    全县“清理阶级队伍”开始,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90%集中于石湾办班学习。随后,集中在罗浮山林场办“五·七”干校。

是年    响水公社火烧窝大队创下山坡地种甘蔗亩产达4.1 吨的纪录,其经验被编入当年《全国食糖及糖料生产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资料》中。

9月15日    中共博罗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历时4天,出席代表615人。大会选出第三届中共博罗县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8人。

是月    湖镇公社粮所学习黑龙江省的“一把泥一把草”建土圆仓的经验,建起了县内第一座“土圆仓”,被广东省粮食厅作为重点在省内推广。当年全县建有“土圆仓”22个,到1974年,有278个, 后因雨多潮湿,相继崩塌。

10月22~28日    广东省财贸革命委员会在博罗召开全省粮食工作改革经验交流会,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首道参加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秋    博罗在完成秋粮征购任务后又多卖余粮1.2万吨,其中铁场公社多卖4000吨,受到广东省和国务院的表扬。

是年   全县水稻年亩产357公斤,总产达25.57万吨,实现水稻生产的第二次飞跃。

是年    县内兴建利(山)观(音阁)铁路,1971年12月建成通车,全长32.7公里。

7月    坦桑尼亚国防部副部长率军事代表团7人,在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显岗水库。

8月20日     周恩来总理向参加全国财税战线先进工作者会议的博罗代表询问有关响水公社火烧窝大队甘蔗上山开辟税源的情况。

9月    财贸战线革命委员会主任陈旺朝参加北京全国商业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博罗贯彻粮食工作改革的五点指示经验,并被邀请出席首都国庆观礼。

是年    县革命委员会提出“农业学大寨”,开展以“平整土地,挖沟排泉,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农田的群众运动。

是年    县内清理“阶级队伍”,干部442人,教师67人,分别被遣返回乡、进“五·七”干校等处理。

5月    赞比亚留学生23人在罗浮山部队领导陪同下参观显岗水库水闸排水情况。

8月    柬埔寨长坭大坤率军事代表团13人,在罗浮山部队领导陪同下参观显岗水库。

冬      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来县视察仍图公社二坣头生产队3.1公顷,平均每公顷产169.2吨的秋植甘蔗高产田。

12月9日    县革委在县城召开全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有关农村政策和各项落实措施。

3月14日    越南考察团一行6人,前来县湖镇公社粮所参观考察“土圆仓”。

4月    小儿麻痹症病在县内流行。至9月,全县发病465例,死亡51例,遗残众多。

6月   欧洲6个国家记者访华团一行13人前来博罗参观显岗水库。

8月   埃塞俄比亚海军司令等4人在罗浮山部队领导陪同下前来博罗参观显岗水库。

10月   县内晚造水稻发生粘虫为害,受害稻田3.3万公顷,损失稻谷7500吨。

是年   对1970年被清退的509名干部职工进行落实政策,被重新安排当干部的137人、当教师24人、职工186人、收回治病16人、改办退休31人,其余在集体所有制单位作适当安排。

春    县委撤销了县革委“四大组”,并对县社各级机构和人员编制作了全面调整,恢复23个局级单位机构,启用新印章。

7月2~4日    博罗县召开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到会代表378人。选举了县妇女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39人,常委7人。

9月18~20日   博罗工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25人,选出博罗县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9人。

12月7~8日    博罗县召开第三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出县贫下中农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45人,其中常委13人。

12月初    铁场中学学生在铁场潭挖泥时,挖出二口青铜编钟,经鉴定,为战国时期编钟。

秋    在县城召开博罗民兵代表大会,园洲、铁场公社及石坝黄山洞大队等15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民兵工作经验。

10月15~11月7日    广东省革委、省军区在博罗召开民兵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委、博罗、潮安、中山县委、警备区、军分区、县(市)人武部的负责同志、南海舰队、广州军区空军、炮兵、四十二、五十五军、万山要塞区和省军区各部队领导及港口英雄民兵连等7个民兵基层单位的代表349人。会议交流经验,参观了博罗民兵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军事表演。

春    全县各大队组织民兵突击连两万多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历时1年半,共挖沟33503条,总长10947公里,完成土石方2737万立方,受益面积3.4万公顷。

11月    县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组1637人,分144个组,重点进驻71个大队786个生产队,由县委、县革委领导分工包干指挥。

冬    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并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议,组织宣传队伍15000多人,以2100多间政治夜校、文化室为阵地进行学习宣传。

10月23日 全县50万军民分别在县城和各公社举行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华国锋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热烈欢呼粉碎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

11月30日 县委集中各公社党委委员、部门负责人、公社干部、大队党支部书记和贫下中农代表共726人进行整风学习。 学习中共中央16号文件,揭批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罪行。至12月8日结束。

12月29日 博罗县市政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主任郑元亨。

2月中至5月 久未降雨,河沥断流,山塘干枯,显岗、联和、稿树下、黄山洞等26宗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比正常蓄水量减少1亿7千多万立方米,早造受旱面积2.53万公顷。全县每天出动22万人,抽水机137台,龙骨水车540架,封江堵河861处,挖渠疏沥661条,打井379口。种下经济作物400公顷,花生5627公顷,甘蔗6033公顷,抢插早稻3.76万公顷。

3月19日    县委批准周文光等78人带职带薪回队驻队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或生产队第一队长等职,一定三年,原待遇不变。

是日 博罗县委成立打击现行、整顿社会治安领导小组,组长李回。各公社、农林场(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破获了一批案件,清除了一些治安隐患。

5月11日  县委批准许安康等18人带薪回乡驻队任职,时间三年,其原待遇不变。

6月10日  县委在杨村糖厂举办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骨干学习班,工交系统企业的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车间党支部书记和县直部、委、办、局的负责人共278人参加。会上水泥一厂、杨村糖厂、石坳糖厂、长宁五金厂等单位介绍了经验。至6月16日结束。

8月30日 博罗县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第五批在龙溪、铁场、园洲、长宁、附城、义和、湖镇等7个公社的57个大队339个生产队和7个圩镇铺开。至1978年底结束。

10月5日  中共博罗县委对台领导小组成立。

12月上旬   博罗县农村建设指挥部按照山区、丘陵、沿江三种不同类型分别召开农田基本建设水利会议。确定山区以集中主要精力改造山坑田;丘陵区以抓紧水利配套,增加灌溉面积或坡地水利化,对低产田进行入泥入肥;沿江区以治涝为主,在搞好水利续建配套工程的基础上,对单造的低洼田改造成双造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933.3公顷。

1月2日    博罗县劳动模范大会召开。来自农业战线的各个先进单位代表和267名劳动模范参加。

5月   铁场苏屋岗西北部发现新石器时代青铜文化遗址,清理出一批以夔纹的印纹陶器青铜斧及二件完整的陶豆。

22日 经惠阳地委同意,龙溪、铁场、石坝分别划出成立龙华公社、九潭公社、蓝田公社。

6月12日    全县23个公社党委先后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的党委和出席县党代会的代表。至10月16日结束。

24日  博罗县人民检察院恢复建置,开始办公。

7月22日  中共博罗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成立。

26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县属的公司、站、厂矿、林场、水库等企事业单位,不再设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职称,分别改为经理、站长、厂长、副厂长、场长、副场长、主任、副主任。

10月20日    在连续9天的强热带风暴和寒露风的影响下,县内3.33万公顷晚稻中迟熟品种受害,县委县政府抗灾工作组前往灾区,与当地干部一起调查,总结抗灾历史经验,制订出抗灾夺丰收和扩大冬种面积的具体措施。

11月16日    县委发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的通知》。

19日 中共博罗县委整顿城乡社会治安领导小组成立,组长何春志。

12月8日    县委召开了有县委常委、县直部、委、办、 局领导、公社、农林场、县属厂矿的党委(支部)书记和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共550人参加的整风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正反经验,制订整改方案和1979年工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会议至12月23日结束。

1月20日 对“文化大革命”所谓林荣寿黑线、程亮黑线、高平、林雨华黑线予以平反;对中共田心支部、中共麻陂支部、中共鹅头寨支部、中共八围支部和中共博西特别支部在1968年被诬为“叛徒村”的给予平反,对受株连的人予以妥善解决。

3月20日     县委决定对韩友文、刘户安、钟丙、宋汉林等40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套上的各种莫须有罪名予以平反。

4月13日    县委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博罗支行, 加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领导,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5月3日   县委针对部分社队乱分生产队的情况,行文及时纠正分小小队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尼尔氏综合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