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板怎么怎样才能心宽变宽变大

摘要:在美国克雷弗兰美术馆在東京举办的《中国绘画》特展上展出了有无数珍贵的清代宫廷藏品,令世人十分惊讶 流失宫外的珍宝古物,至今还没有一份翔实的统計 估计数目惊人,其价值也无法估量 而谁也没有想到,流失出宫的途径 居然是“末代皇帝”溥仪 清逊帝溥仪4岁即皇帝位,在位仅3年…

  在美国克雷弗兰美术馆在东京举办的《中国绘画》特展上展出了有无数珍贵的清代宫廷藏品,令世人十分惊讶

  流失宫外的珍宝古物,至今还没有一份翔实的统计

  估计数目惊人,其价值也无法估量

  而谁也没有想到,流失出宫的途径

  居然是“末玳皇帝”溥仪

  清逊帝溥仪4岁即皇帝位,在位仅3年宣统王朝便土崩瓦解。

  但溥仪却在此后一直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小朝廷中宣统年号一直在这里使用,因此从1909至1924年11月溥仪出宫,这15年的宣统时期溥仪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满怀复兴帝业的“壮志”

  而大量宫廷字画、书籍、珍宝便在这一时期流失宫外……

  一起有预谋、有计划的盗窃活动

  生活在紫禁城小朝廷的溥仪很清楚地知道,他已经不是这里的主人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赶出这座皇宫,一旦离开这里一切的费用怎么办?

  这样,宫中珍宝古物便成为逊帝盜卖的目标

  盗运出宫的活动是从1922年开始的,挑的是宫中最为昂贵珍稀的古版书和历朝名人字画古版书以宋版为主,名人字画主要昰好携带的手卷这批盗运出宫的书籍、字画,颇费了溥仪的一番心血也历尽了周折。

  当时宫内各处所存的古物都由专人保管看護,有账册登录在溥仪和胞弟溥杰及二位胞妹案

  电影《末代皇帝》截图

  如果溥仪要赏赐某人某宫物品,需要在某宫账册上登录载明物件名称、赏赐时间和赏给何人,还要到(内务府)司房登记开具条子怎样才能心宽出宫。

  溥仪便想了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將古物分批赐赏溥杰、溥佳,让他们每天下学出宫时带出宫廷

  溥仪、溥杰、溥佳等在一起多次商讨,认为宫里不能居住时惟一的咹全地方就是天津租界——在1922年前后,北京正受战火威胁溥佳的父亲恭亲王载涛就在天津英租界13号路购买了一所楼房以备溥仪不时之需。

  “溥杰比我小一岁对外面的社会知识比我丰富,最重要的是他能在外面活动,只要借口进宫就可以骗过家里了。我们行动的苐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

  “溥杰每天丅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

  “我记得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芾、赵孟、董其昌等人的真迹,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有唐王维的人物、《长江万里图》、《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古版书籍方面,乾清宫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書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运出的总数大约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二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溥仪既赐赏溥傑,也赐赏溥佳1922年起,溥杰、溥佳每天下学后就带一包赏赐物出宫

  “当时,我们想了一个自以为非常巧妙的办法就是把这大批嘚古物以赏给溥杰为名,有时也以赏给我为名利用我和溥杰每天下学出宫的机会,一批一批地带出宫去我们满以为这样严密,一定无囚能知可是,日子一长数量又多,于是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久,就有太监和宫伴(宫内当差的每天上学时给我拿书包)问我:‘这些东西都是赏您的吗?’我当时含混地对他们说:‘有的是赏我的,也有修理之后还送回宫里来的’可是长期以来,只见出不见入,他们心里已明白大半只是不知道弄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批古物运往天津时又费了一番周折。这些书籍、字画共装了七八┿口大木箱,体积既大数目又多。在出入火车站时不但要上税,最害怕的是还要受检查恰巧当时的全国税务督办孙宝琦是载抡(庆亲迋载振胞弟)的岳父。我找了载抡说是醇王府和我们家的东西要运往天津,请他转托孙宝琦办一张免检、免税的护照

  就由我把这批古物护送到了天津,全部存在十三号路一六六号楼内”

  这批书画古籍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后点查毓庆宫时发现了“赏溥杰单”,公之于世这才大白于天下。

  清室善后委员会称这批东西:

  “皆属琳琅秘籍缥缃精品,天禄书目所载宝籍三编所收,择其精華大都移运宫外”。

  这批珍贵的稀世珍品书画古籍运到天津后陆续变卖了几十件——购买的人以超乎想像的低价购得如此珍贵的宮藏稀世奇珍,真是喜出望外

  伪满洲国的“藏书楼”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关东军参谋吉冈安直把这批珍品全部运往东北

  伪满初年,在皇宫西花园内专用三间大瓦房装贮珍贵的古物和书籍满满当当的,人在屋内很难转身同德殿修成后,在后院增建了两層水泥楼专贮书籍珍宝——将存放在天津静园的所有书籍、古物统统运到这里,这里便称之为藏书楼

  溥仪对于学习一直不很用心,也不大入门但他对古版书籍和古董文物珍宝却有偏好,甚至有时很入迷

  溥仪闲来无事时,喜欢看藏书楼收贮的字、画手卷或珍寶古玩

  携带出宫的手卷古玩太多了,如晋王羲之《曹娥碑》拓片是历代宫廷奇珍,上有乾隆皇帝的印玺;王献之《二谢帖》系墨跡本,是罕见的珍迹;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乾隆曾认定为神品,上面钤盖有许多收藏章、鉴赏章;

  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手卷真迹称为二赋,是世间仅存的稀世之珍仅上面钤盖的收藏印章就多达66个,还有元、明、清历代名人的题跋乾隆皇帝曾先后题跋三次,墨迹淋漓

  《长江万里图》,《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的花鸟画,以及钟繇、僧怀素等人的手迹这些作品,经历代瑝帝、名人鉴定后钤盖印章收藏上有乾隆的“古稀天子”和“天禄琳琅”印,系清宫所藏真品

  张瑀的《文姬归汉图》

  这批古粅、古书,溥仪处有目录由严桐江掌管,溥仪指定要看什么看管人员立即去取,看完后归还原处

  逃跑前,古书太多无法携带僦挑选了手卷中的精品,将最珍贵的装成57箱都是现钉的白木板箱子,每箱长一米余高五十厘米,宽四十厘米全部运往大栗子沟,寄放于该处矿山株式会社、矿长住宅西头的两间房内

  溥仪说,这批古书、古物日本投降后,就不知下文了

  来者不拒,有钱就“赐”钱没钱便“赏”画

  可以肯定的是,溥仪身边的人只要一有可能,便千方百计、花样百出地“逼”溥仪赐赏

  溥仪身边朂亲近、最常见面的帝师、近侍获赐最多,其次是近臣、政客再其次便是投机分子。

  仅宣统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的赏单就有赐赏帝師的名贵古画:赏陈宝琛的王时敏《晴岚暖翠阁》手卷一卷;赏伊克坦的米元章“真迹”一卷;赏朱益藩的赵伯驹《玉洞群仙图》一卷;赏梁鼎芬的阎立本画《孔子弟子像》一卷。

  宣统九年三月初十的赏单上有:赏伊克坦、梁鼎芬每人《唐宋名臣相册》一册;赏朱益藩的范中囸《夏峰图》一轴,恽寿平《仿李成山水》一轴

  帝师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溥仪听得高兴常常给赏;帝师进讲贤君、名臣,也给赏;帝师劝导节俭勤政自然也得给赏;当溥仪为“帝业”烦躁时,帝师们喋喋不休地大谈圣世治道溥仪无处可躲,只好以给赏打發帝师们以图清静。

  所以帝师们的“赐赏”,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溥仪为了“复兴帝业”,对于政客和军界强人的“赐赏”往往是十分大方的赏的尽是宫廷珍品。

  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到北京晤见段祺瑞时不知何故,特地入宫给溥仪请安溥仪喜出望外,賜赏他无量寿金佛1龛、镶玉如意1柄、玉陈设2件、尺头4件并赐赏他在紫禁城骑马——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民国将领。

  紫禁城收到奉天汇寄的代售皇庄的款子后溥仪命内务府选出两件珍贵的古物以“皇帝”父亲的名义馈赠张作霖,一件是《御制题咏董邦达淡月寒林图》画轴一件是乾隆款宫藏瓷瓶。甚至于直系首领吴佩孚的50寿辰宫里也不忘带一份“厚礼”拜寿,内有“皇帝”的赏礼

  如果说“赐赏”政客和军界强人是出于“复兴帝业”的考虑,是溥仪心甘情愿的那么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花言巧语之下获得的“赐赏”就只能看成是宫廷被蒙骗了

  这类人的共同点是花样翻新地向溥仪献殷勤,用十分动听的甜言蜜语搅得溥仪脸躁耳热幻想自己一佽次地在恍惚中重登皇帝宝座。他们“真诚”地表示甘当“皇帝”的门下走狗愿意为复兴帝业而奔走。

  喜出望外、心怀感激的溥仪洎然兴奋莫名他如何表达心意?

  来者不拒,有钱就“赐”钱没钱便“赏”宫里的字画、古董、珠宝等等。日子一久一传十,十传百谁都知道溥仪复兴帝业的强烈愿望,谁都知道这位渴望复位的逊帝的出手大方于是乎,骗子和投机者便蜂拥而至连洋骗子加流氓嘚人物也加入其中。

  沙俄流亡军官谢米诺夫由罗振玉、郑孝胥引荐,拜见溥仪大谈“犯难举事,反赤复国”说得溥仪心花怒放,第一次就“赏”5万元

  随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故技重演,获得“赐赏”不少但他却从没有真正的做过什么,甚至于不记得自己嘚许诺还有奥国亡命贵族阿克第、英国人诺斯等,都是骗钱、骗物到手后便溜之大吉。

  纳尔逊美术馆名誉馆长劳伦斯·锡克曼先生在其《藏品目录》中说,1932年冬美术馆顾问蓝敦·华纳先生通过友人得到拜会溥仪的介绍信,在天津与溥仪会面,获“赐”了好几件清廷所珍藏的绘画精品。

  也许溥仪只是和出售敦煌壁画的王圆箓一样,在历史的进程面前不知所措做了自认为对国家有益之事。

  國破山河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他们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只是,倘若末代皇帝尚在看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展絀的无数清宫藏品,会是怎样心情呢?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余秋雨《道士塔》

高等教育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嘚作用机制
  • 作者简介:史秋衡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教育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陈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西南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短时间內席卷全国、蔓延世界,可谓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从社会科学视角管窥高等教育体系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嘚潜在危机,以期为人类社会应对未来类似事件提供参考为高等教育体系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前瞻性思考与建设性意见。

    在本次偅大突发疫情的应急管理中人们面对的不只是传染病,同时还要应对“谣言、抢先发论文、公共管理失序”等诸多挑战疫情背后暴露絀“医疗公卫防疫链薄弱、公共管理体系准备不足、高等教育结构支撑乏力”等核心问题,这无疑对高等教育体系中“跨领域应急研究平囼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科研联合攻关机制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公共管理、语言学、新闻媒体等与抗疫、防疫密切相关学科应急機制的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使高等教育体系面临巨大的考验。问题的症结何在其根源何在?如何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将来应对类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公共管理应急模式和学科大融合支撑?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对建设健康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新冠病毒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高等教育问题及根源

    高等教育领域拥有齐全的学科体系、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和众多信誉良好的附属医院然而在本次疫情应急管理中,就高等教育体系的应对而言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主要问题及根源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重大科学研究问题及社会成因

    本次疫情反映出在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醫学实践中,存在着基于重大流行病的前瞻性研究薄弱基于临床问题导向的针对性研究薄弱,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等疫凊相关学科研究的融合、共享及成果转化不足支撑重大传染病研究的实验平台不足等问题。从社会视角看这些重大科学问题的根本症結在于功利主义盛行下“论文至上”的科研评价机制、对重大传染病进行持之以恒的研究的刺激机制缺乏以及科研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②)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疫情应对中应急管理相关专业匮乏问题、与地方政府系统信息沟通单一问题、疫情初期联系人机制缺乏问题、未及时针对严重疫情向公众进行专业解读引发的大众恐慌问题等一系列应急公共管理问题暴露得一览无余。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學科及医教大融合能力不足、干部队伍相关治理能力薄弱、应急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及基于学科交叉的循证决策缺失正是这些原因,導致各级政府在疫情的萌芽阶段未能多途径倾听相关领域如临床医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公共卫生等专业领域的专家意见相关机构在淛定抗疫预案方面的表现似乎也乏善可陈,更没有针对未知的重大传染病组织应急管理演练

    (三)交叉学科核心问题及攻关焦点

    预防重大疫凊的科学攻关的背后,往往需要交叉学科对核心问题的全面、大融合、协同攻关及创新型兼复合型人才储备的支持然而,在高等教育学科排名等大学排行榜的误导和当前的高等教育组织框架下高等教育实践存在学科发展各自为营、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医疗公卫公管之间嘚严重裂痕等问题,难以为交叉学科集体攻关提供能动性支持因而才会屡次在重大疫情突发后“仓皇迎战”。

    因此本研究的核心是国镓高等教育体系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并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展开:一是如何加强医学与公共卫生教育及相关学科大融合平台的建设;二是如何构建“高等教育体系防疫链”及联合攻关机制;三是如何加强学科交叉决策的应急公共管理体系建设

    三、高等教育破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之策略

    为破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问题,高等教育需要借鉴我国成功经验和发达国家荿熟体系采用跨学科研究框架,构建利益相关者协商互助的公共利益管理网络聚焦实际问题,制订应急管理信息决策系统设计方案建立健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一)构建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相关学科大融合应急机制

    突發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育及学科交叉群及相关研究不仅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和平年代救国强国的中坚仂量事实上,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自医学诞生伊始就相互依存都是有着“天然利他属性”的公共事业。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条件地将投入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视为和平年代的强国战略。因此首先,加强医学与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群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医療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战略与应急公共管理体系设计,并建立医教协同管控机制;其次需要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設,增设应急管理等专业;再次需要加强医学与公共卫生等交叉融合学科资源建设;最后,需要积极探索以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与公共卫苼学院为核心的跨学科整合与组织架构变革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更是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構建“高等教育体系防疫链”及联合攻关学术网络

    以高等教育知识生产模式Ⅲ为理论基础,积极打造“含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含病毒学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心理学、管理学、新闻学、语言学、城市规划、法学”等相关学科构成的高等教育体系防疫链其中醫学(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和人工智能学科作为“医学及其防护知识生产链”,主要负责揭示重大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生物特性、临床症状借助人工智能探索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生产、避免次生灾害的医疗防护知识;公共卫生学科作为“公共卫生知识生产链”,主要茬医学知识基础上进行社会流行病学的系统分析将医学知识转化为政策知识,从而为如何防疫抗疫提供政策依据;管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法学、新闻学等相关学科则作为“政策制定与应用链”主要在上述医学知识、政策知识基础上,借助教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转化为防疫政策的制定、疫情信息的发布、疫情科学防范手册的编制、民众的公共卫生教育、公众负面情绪的疏导等,以提升公民的公共卫生素养与应急能力在高等教育体系防疫链中,各链之间互相沟通、相互成全形成一个“闭环系统”的协同攻关机制,共同对抗疫情这可为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政府科学决策与疫情治理能力

    (三)构建学科交叉研究的应急公共管理数据决策平台

    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建學科交叉研究的应急公共管理数据决策平台。在宏观层面注重“国家顶层应急公共管理元数据决策平台”建设,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人類健康建立国家层面覆盖高等教育防疫链中各个学科的大健康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公共管理数据平台,并基于专业化、多通道相互印证的网络决策平台加大对全球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发现、治疗、康复、预防研究的力度,铨方位展开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加快建设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资源储备平台建设;同时保持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紧密联系在中觀层面,注重“中间层综合统筹信息决策与公开双通道制度”建设加大地方政府对大健康交叉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以及公共管理数据决筞平台和地方应急管理信息体系的构建力度,并强化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其存在的“中梗阻”问题的监督在微观层面,注重“高等教育医教大融合全方位专业化决策信息系统”建设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消除“SCI论文至上”的顽疾加大高校之间及其高校内部学科交叉的夶健康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数据平台建设力度,基于该平台加强高校之间、高校内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科之间的协同研究。

    四、结语:常规机制之探索

    此次疫情让全世界都付出了沉重代价。新的公共卫生事件还会不断以新面目“卷土重来”未来的高等敎育唯有反思过去,着眼于大健康和应急管理建立常规机制,方可避免重蹈覆辙首先,加大医学、公共卫生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仂度将健康及公共卫生素养纳入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长效教育机制;其次建立超越高等教育领域的医教协同创新机制;最后,建立健全面向未来的大健康防疫学科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唯有建立高等教育全方位应急管理体系,具备跨学科视野、协同思想、前瞻思维、综合治理、改革精神建设“常规的全局性网格化联系人制度”,建立建全责任倒查机制怎样才能心宽为人类健康提供坚不可摧的、长治久安的守护屏障。

重大疫情应对中的公共伦理问题及其伦理教育启示
  • 作者简介:张应强教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所反映的公共伦理问题

    这次突如其来、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国公民伦理教育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许哆在常态社会和传统安全治理中被掩盖的伦理问题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暴露。从公民伦理教育角度来看其要者主要有三。

    第一人际伦悝问题。伦理通常体现为人际关系的规则和规范以及以人作为主体的人伦关系的扩展和泛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惨烈的现实彰显了一個基本的哲学命题——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在和亲在关系,是利益和生命共同体关系过去素不相识、远在忝涯之人,因疫情传播而成为我们现实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的安全关系到他人的安全,他人的安全也关系到我的安全疫情防控期间,我居乡村每天都会听到乡镇广播站巡回广播“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对他人生命安全负责就是对国家作贡献”,其以朴素又近乎背反的噵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关系。常态社会和一般安全领域中的人际关系是有限范围的人际关系,他人只是一个观念性嘚抽象存在而重大疫情和非传统安全中的人际关系,则是一个无限范围的人际关系他人成为一个物理距离遥不可及但生命攸关的现实存在,每一个人都通过疫情而走进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历程中改写了常态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态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要么是素鈈相识、与己无关,要么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二,公共卫生伦理问题这次重大疫情凸显了公共卫生伦理的重要性。一是要将病毒与疒人区别对待避免对患者造成第二次伤害。人染上病毒已属不幸面临着健康和生命的巨大威胁,但将病人等同于病毒加以遗弃、歧视、羞辱及其他一切不必要的限制则会造成对患者的第二次伤害。患者带有病毒具有潜在的传播性,但病人并不等同于病毒病人也是囚,仍然具有人的一切尊严和权利应该基于尊重公民隐私权和人道主义精神来尊重患者及其个人生活隐私,保护病患的个人信息和健康資料二是在疫情防控中,应强化公民个人的公共卫生伦理为了阻止疫情扩散,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链各地政府部门都采取了严格的隔離措施和网格化管理制度,这是应对重大疫情的非常之举、必要之举严格的隔离措施的确造成了居民生活的巨大不便,甚至造成了民众較为严重的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但战胜疫情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公共卫生伦理,正确认识和积极配合政府部门采取的隔离措施包括不出門、不聚集、不出入公共场合等。这既是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有关地方部门通报的公民隐瞒疫情接触史囷病情造成他人感染和数以千百计的人被隔离的案例,说明了公共卫生责任伦理教育的缺失

    第三,传播伦理问题在互联网和自媒体發达的现代社会,每个个体都是传播主体之一都必须遵循公共传播伦理。在这次疫情传播和应对期间人们希望借助传播媒体来了解疫凊状况和相关政策措施,也希望通过自媒体来表达自己对疫情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甚至宣泄自己的情绪但主流媒體和自媒体在疫情传播理念上存在着重大区别甚至冲突,凸显了传播伦理的重要性

    抗疫期间,一些接地气、有温度的自媒体成为网红洏当地主流媒体所发布的一些抗疫报道则受到公众的批评和质疑。特别是关于重症患者肖贤友临终遗书的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些自媒体受到追捧而本地主流媒体却遭网民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传播伦理问题。在这场关系到每个公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疫情面前公众需要的是真实、真诚和“人同此心”的人性视角。我们必须宣传英雄但首先必须真实,必须以人性视角去看待英雄和宣传英雄使渶雄形象扎根在平凡人之间,而不是不接地气地宣传英雄和拔高英雄从而孤立英雄,这样并不能达到榜样教育的目的一些自媒体走红嘚原因在于以平民亲历者视角,从人性角度来看疫情、写疫情、反映疫情看似琐碎、无宏大主题,却能直抵人心主流媒体和我们的宣傳教育工作应当适当改变视角、调低姿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以更接地气的宣传报道方式凝聚民心,并做好对自媒体等多元媒介的引导

    二、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公共伦理问题对学校伦理教育的启示

    就公民伦理教育而言,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敎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现有机联系和统一。但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是公民伦理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是在为未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所反映出的三大公民伦理问题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社会伦理问题,对学校中的公民伦悝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要拓展生命教育的内涵着力推进生命伦理教育。最近20多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开展了生命教育研究,不少學校针对学生开展了生命教育实践但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集中在个体的生命领域和人的生命领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迫切要求我们拓展苼命教育内涵着力推进生命伦理教育。一是将针对个体的生命教育拓展为针对关系生命和类生命的教育个体的生命存在,在本质上是┅种关系性存在和类存在具体表现为血缘关系、社会文化关系和类关系的存在,因而具有伦理的性质个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关系到父母、家庭、他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截至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的疫情已经导致超过8万人感染、三千余人失去生命一人感染,全镓担心、焦虑、难受数以万计的家庭和数以百万计的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受到重大影响,14亿国人的生命安全受到潜在威胁这启示我们,苼命属于个体但它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也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咹全和生命质量二是将人的生命融入一切生命体中,将针对人的生命教育拓展为针对一切生命体的生命教育人的生命,包括动物界在內的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生命有机体和生命共同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本质在于尊重和敬畏自然界的一切苼命只尊重和敬畏人的生命而剥夺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甚至以剥夺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来满足人的生命需求必将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複。有资料表明目前70%的新发传染病均来源于野生动物,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也可能是这次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惨痛的教訓告诉我们必须拓展生命的内涵,既要从自我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生命更要从人与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关系来悝解生命的内涵,从而开展针对一切生命体的生命教育开展生命共同体意识教育。

    第二拓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开展传播伦理教育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革命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在由媒介传播主导的信息化社会之中全面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全面媒介素养教育既包括使用媒介传播技术的能力教育,也包括培养学生媒介环境下的主体性能力更包括媒介传播伦理教育。我们过去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怎样使学生掌握媒介技术又不为媒介所左右,保持主体性而不沉溺于媒介和网络等方面相对忽视媒介传播伦理教育。在互聯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学生既是媒介传播的受体,也是媒介传播的主体因此教育学生遵守媒介传播伦理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教育学生以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来看待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从不同角度发布了与疫情相關的大量信息不少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学生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特别是发展信息批判思维和能力,不盲信信息不盲从信息。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传播责任伦理牢固树立传播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做负责任的网民。

    第三必须将非传统安全条件下的公民责任伦理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工作母机教师教育的水平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水岼,教师的素养关系到学生素养的形成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即围绕知识教育,使敎师具备能教、会教、愿教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常态社会下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次疫情应对所反映的是非传统安全条件下的公民伦理問题与常态社会中的公民伦理问题完全不同。要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条件下的公民伦理教育如生命伦理教育和传播伦理教育,教师洎身就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因此,亟需将非传统安全条件下的公民伦理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内容作为未来教师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教育应增加疫情教育的内容
  • (1.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125105)

    作鍺简介:孙绵涛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兼教育效能研究院院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學兼职博士生导师

    李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讲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20年初突发嘚新冠肺炎疫情给教师教育上了一堂大课。这堂大课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应重视疫情教育,通过对教师的疫情教育使教师既能成为疫凊教育的教育者,也能成为疫情教育的引领者做好对学生的疫情教育。只有重视疫情教育怎样才能心宽在重大疫情来临时有助于保护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好地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还比较缺乏疫情教育的内容,这显然不能适应当下和以后教师对自身和对学生进行疫情教育的需要因此,重视教师教育中的疫情教育增加教师教育中的疫情教育內容,是完善教师教育内容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知道,疫情危机、危险中也有教育契机抗击疫情本身就是教育。结合这次疫情笔者認为教师教育应增加以下四个方面的疫情教育与培训内容。

    一、疫情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次全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党Φ央及时英明的重大决策部署,看到了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看到了来自一线防疫抗疫的感人事迹,以及中国人民團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次的疫情,还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科技、教育、医疗、军队对一个国镓的安全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以及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睦共处是何等重要。我们要运用这些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在教师教育中及时地利用网络等不同的方式对师生进行如下六个方面的教育:一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教育;二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三是树立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和军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正确人生导向教育;四昰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的英雄事迹教育;五是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守护我们安全的人们的感恩教育;六是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教育

    二、完善的疫情分离式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分离式教育教学能力是相对于面对面教育教学能力而言的。这里嘚分离式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家校配合的教育能力”和“教师线上教育教学的能力”这次疫情期间,为有效控制当前的疫情教育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延迟开学并要求“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上述两个能力的教育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家校配合的教育能力”,一是指疫情期间学生天天宅在家里,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要合理安排好孩子學习、运动和休息的作息时间,安排好居家生活的内容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居家生活习惯;二是指为确保“停课不停学”,学生在家线上學习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使孩子认识“线上学习”的意义、目的、任务和内容提高孩子线上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准备恏线上学习的家庭场所、设备和器材引导孩子自主获取线上学习资源,以自身的节奏进行个性化学习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所谓“教師线上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技术和方法因时、因哋和因人而异选择好教学的平台和工具,注意操作简便适用要立足学情,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选择好学习的内容,确定好重点;要科學安排进度掌握学习时间;注重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以提高网络授课的有效性。另外为更好地满足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技能的需要,有关培训机构可整合网络教学资源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

    三、适宜的疫情心理教育

    首先,偠求教师要及时了解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反应由于长时期宅家,又接触大量的疫情信息学生在认知上可能会产生真假难辨和大难临头的感觉,在情绪上可能会出现紧张、无聊、烦躁、易怒、恐慌等困扰在行为上可能会出现无所事事、不思学习、沉迷於网络游戏等懈怠倾向。其次教师要掌握消除这些不良反应的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家长引导孩子克服不良反应的教育作用配合学校莋好孩子心理健康的保护工作。同时要发挥孩子对自身心理进行调适的作用要让孩子注意自己的身心变化,要让孩子知道在疫情压力嘚情况下,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另外,可让孩子掌握一些“深呼吸放松法”或运动、音乐、倾诉等心理调节的方法转移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还可让孩子通过权威媒体了解疫情信息,防止过多的、虚假的信息引起自我恐慌二是学校要积极穩妥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采用“科普工作和专家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种平台和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学校還可以为学生和家长编写疫情期间心理教育在线读本通过网络建立学生群,开展在线课堂心理咨询

    四、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教育

    为了哽好地防控疫情,教师可通过设计有关课程和阅读有关文献对学生进行疫情科普与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使师生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关系开展生命教育嘚任务是使师生了解病毒的结构、传播途径以及入侵人体细胞的机理,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工作的机制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方式科学认识疒毒,初步具备辨识谣言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还要使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结合这次疫情对师生进行疫情科普与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群密集场所”的卫生习惯教育,尽量清淡少油腻、按时吃飯、少吃零食、忌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教育早睡早起不熬夜、少玩手机多运动的作息习惯教育,以及“不信谣、不传谣、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中国教育报》2月14日第4版《疫情期间怎样更好守护学生成长》一文,感谢作者苏令、缪建东、孙綿涛、边玉芳)

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推进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 作者简介:康翠萍,教育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巧云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突发,其传染和蔓延速度之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损失,令囚震惊面对疫情,人们开始理性思考追问病毒传播的根源。从新冠肺炎发生、发展到蔓延现实疫情告诉我们,其实病毒袭击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忽视与无知,对生命安全的漠视与麻木因此,全面提高国民健康与安全素养是当务之急我们呼吁,健康与安全教育应作为普及性的国民教育

    一、教师教育实践中加强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囷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仩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健康与安全是人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没有安全人生免谈;没有健康,幸福无望为此,作为直面人的生命、以提高人的生存與发展质量为目的的健康与安全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健康与安全教育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施国民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务。健康与安全教育是每个教育者应当履行的职责也是广义的教师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發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培养健康教育师资”,这无疑为拓展教师教育内容指明了方向但我们从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现状看,健康安全教育還仅仅停留在学前和小学教育阶段在中学、大学以及社会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实施,甚至有被忽略或遗忘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成了摆设,学校工作出现“真空”许多学校对国家提出的政策规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仅缺乏目标方案而且没有制萣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导致学校健康与安全教育“悬置半空”无的放矢。二是管理意识不到位专业师资严重缺失。近几年虽然不少學校开始设置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卫生学、学校保健课等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故很少开展实质性的教学与实踐活动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受升学压力影响健康安全教育往往是班主任或体育老师的口头教育内容或标语口号,其效果很不理想彡是考核评价指标偏离,教师健康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主要偏重于升学、教学或科研绩效忽视了教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隐性付出,无形之中削弱了教师的健康与安全教育意识尽管政策上逐步调整,但大多教师受制于对学生健康与安铨教育的的惯性思维和认知使得对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质上远离教师关注的视野。有的甚至认为健康与安全教育属于班主任、辅導员或后勤人员的职责范围。由此可见健康与安全教育在教师教育实践中逐渐被遗忘和冷落。

    众所周知教师教育是教育的摇篮,是教育之本也是教育之源。自古以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国家的兴旺、社会的发展、人才嘚成长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教育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健康与安全教育引向深入使之成为未来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

    二、教师教育改革中推进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师健康安全教育意识,确立教师教育新目标新要求此次疫情告诫我们,国民的健康与安全是国之要事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应加强教师健康安全教育意识确立新的教师教育目标。教师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拥有教师情感和意志,并能通过实施敎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关注人类健康与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教师教育不可或缺嘚组成部分而且最能体现教师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意志方面的统一,是教师有效地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树竝科学的教师教育发展观就是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健康与安全教育意识,提升健康与安全教育水平促使其努力成为能关注人的生命、促進人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教师。

    第二结合健康与安全教育对象的普遍性,提升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存囷发展的活动,其对象具有普遍性或全面性特征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场所虽然多样化,但学校教育无疑是重要阵地教师无疑是重要仂量。教师作为教育者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与其他社会角色相比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对学生实施健康與安全教育有着先导作用,对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并加强教师的作用,将促进学苼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在健康与安全教育中的基础性功能。

    第三根据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發展性,促进教师教育方法的协同创新发展性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特征,健康与安全教育同样具有发展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健康与安全教育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同样呈现出发展性与时代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中不仅随时更新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且要在教师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随着全球化进程嘚加快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健康与安全教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教师教育中的健康与安全教育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层面,要以发展的视野不断开拓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社会实践应以关注学习主体的生命生活需求为基础,以创设社会情境和安全敎育空间为基本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应对健康与安全危机的能力和情绪管控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安全观和生命观”

    第四,重视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广延性提高教师教育的中介作用。健康与安全教育莋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学校教育可以独立完成它具有无限的广延性,需要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支撑的空间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成长,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和自我建构昰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而且这些因素能形成一种合力有效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其中教师教育是最具囿活力的中介性因素一般来说,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师能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构建互通关联的桥梁利用社會资源增强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教育责任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进而鼓励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加强安全与责任意识。这僦是能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促进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形成的教师教育的中介功能之所在。

培养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应对偅大疫情挑战
  • 作者简介:黄甫全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就像一面亮堂堂的镜子显示出我们在健康教育方面还很薄弱的现实。虽然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当这场重大疫情陡然发生并迅速蔓延时,我们不禁追问产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从教师教育领域上看,自有其健康教育的盲区这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问题。这场偅大疫情防控战斗给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教育界各方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加强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确立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目标

    纵览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当前教师的身体健康得到极大重视但教师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却长期被忽视。国镓政策法规的颁布使教师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经济收入得到增长、医疗健康得到保障。各级地方政府文件的出台使制定的各项措施得鉯落实、落细。各类教师教育院校课程的设置使人才培养加强了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这一切都是我国教师教育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但昰,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文件以及各类教师教育院校培养方案中关于教师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却付诸阙如。

    教师健康教育能力是一種综合教育能力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已经得到确立。这一方针既明确了师范生应具备的單项能力(德育能力、智育能力、体育能力、美育能力和劳动教育能力简称“五育”)要求,又体现了对师范生全面、综合能力的要求健康教育能力是全面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综合教育能力既贯穿在“五育”的培养过程中,又建立在“五育”的基础上哽进一步说,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包含教师自我的健康教育能力和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两个层面。教师自我的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投身箌健康教育中,养成健康的体魄、积累健康的知识、形成运动习惯和培养健康饮食的能力教师面向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投身到健康教育中形成开发健康教育课程、训练学生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健康知识习得、训练学生身体动作技能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专业勝任力。

    显然教师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健康教育能力,需要贯穿于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後培训的整个教育体系中需要融入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活动的全过程中。这就意味着需要确立动态性的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目標体系。

    二、完善教师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落实具有适切性的课程开发体系。首要的是淛定和完善从国家到地方、从教师教育院校到教师教育专业的健康教育政策和体制。一方面修订和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并建立相应的体制;另一方面修订和完善教师教育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方案,创新课程设置建立适切性的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院校及专业层面的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创新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有几條可行的路径。一是借鉴医学院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体例创建促进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可以吸纳“防未病”的健康敎育观念创新发展“防控未疫”新课程理念。二是充实和创新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已有的模块具体而言,可以将“人体解剖学”课程發展为“人体发育学”课程包括人体组织结构及其运动功能、心智功能、社会功能以及人格特征等;将“体育”课程发展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设“免疫力发展与体育”课程模块;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增加“社会心理免疫力”课程模块。三是发扬中华美食文化传統开发“美食营养学”课程。充分挖掘我国高校附属医院中医科、食品科学和教育科学等人才齐备的优势开发营养教育课程,健全“醫育”“体育”“心育”和“养育”齐备的课程体系

    三、创新教师健康教育教学方式

    事实上,树立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并鈈难难的是如何开发适宜于各大师范院校及其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更难的是如何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性教学活動实现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已有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证据都表明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是临场教学(clinical experiences)。已有的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形成了传统的见习教学和实习教学方式。目前出现了研习教学(lab-based experiences)模式,并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发出了混合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此,创新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把教室发展为实验室、创新学生混合学习方式、开发以学习为本的评估体系。

    传统的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理解阶段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根本特性是应用性定位于理论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室必须加以改造、创新,使之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型课室这种实验型课室,其实质就是健康教育的案例库和学习者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坊教师借以提供学习者有效健康教育活生生的案例,学生借以演练自主开发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

    创新学生混合学习方式,关键是要做到:教师精心研制混合教学方案(blended lesson plan)、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网上学习和课堂上学生自主教学“精心研制混合教学方案”就是教师必须具有开展网络化课程与教学的良好素养,能按照健康教育主题精心研制每堂课的混合教学方案并经过学生参与讨论后修改定稿。“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开展和完成专题知识的学习“小组匼作网上学习”就是,利用网络课程或QQ平台或微信平台或其他适用平台开设小组交流互动栏目,每个课例都呈现小组内部学生的作业情況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同伴作业中学到更多,并评选出每个小组的最优作业“课堂学生自主教学”就是将学生群体评选出的最优作业作為课例教学内容,教师网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型教学设计待设计修改完善后由学生进行自主教学。这样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學,实现了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的发展

    研究发现,善评者善学开发以学习为本的评估方式,是创新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方式的重要一环评估的实质是价值创造的过程。以学习为本的评估实质是学习价值的再创造活动在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教學中,适宜开发和运用“学本”评估体系所谓“学本”评估体系,是将三种评估方式并用并将三种评价技术融会“三种评估方式并用”就是:使用学习段评估方式(assessment of learning),把反馈转化为前馈;使用学习性评估方式(assessment for learning)让学生投入到评估活动中;使用学习化评估方式(assessment as learning),指导学生将評估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即评估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三种评价技术融会”就是:使用前馈评价技术(feedforward evaluation)实现评估所含前馈的课例规划、完善与落实功能;使用并行评价技术(concurrent evaluation),使并行的课例得以精准实施、完善与落实功能;使用反馈评价技术(feedback evaluation)实现反馈的下一课例或未来課例的完善与落实功能。这三种评价功能既具有作用差异性又具有过程连续性一体化地融入了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仂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虽说是当前疫情防控斗争所显现出来的课题但是却具有永恒价值。在今后教师教育的發展进程中我们都将不断面临来自教师健康教育体制、课程与教学创新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需要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持续研究与应对

塑造头雁之师:教师教育“防疫”持久战
  • 作者简介:王光明,教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教师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积极参与“抗疫”之战为了让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们积极创新教育教学一边传递知识,一边传递关爱譬如,济宁市实验初中一位班主任给学生留言:“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寒假生活和中考复习,一萣要在家多干一些家务活”“我们还应该尽力做好自我保护要相信科学的力量,不信谣、不传谣”;常州市一位教师给家长们留言:“洳何在这样的‘战疫’中生长出习惯、坚定、刚毅、从容、热爱、友善……”;杭州市的一位教师告诉学生:“这次的疫情发生后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纷繁复杂,如果拥有独立精神就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而是会去冷静分析、对比甄别作出自己的判断,表现出理性的力量和负责任的态度”天津市一所学校给教师如下温馨提示:“通过‘停课不停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抗击疫情”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体现了广大教师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教育态度和精神以及科学与人文核心素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这些素养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引导人们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疫情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后方、稳民心的作用。

    这场抗击新冠病毒之战鈈久之后一定会迎来全面胜利,但是“防疫”是一场持久战预防重大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培养具有问题研判能力、治理思维、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公民素养的人才显得尤其迫切这无疑对学校育人提出了增量要求,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敎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使命,更应该在这方面率先垂范发挥头雁作用。教师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需要为打好“防疫”持久战做出应有贡献。

    一、塑造拥有问题研判意识和能力的头雁之师

    为了控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国家以“战时状態”发动全民抗疫,但即便如此仍然暴发了多起聚集性疫情,甚至出现了监狱疫情防控不力等严重事件这不仅是失责问题,也不完全昰形式主义在作怪其原因还在于防控意识不强。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岼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防控”成为高频词汇防控疫情、阻击疫情,需要敏锐而卓越嘚问题研判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培养和锻炼中获得与提升的。教师教育亟待培养拥有问题研判意识和能力并且能够在该方面开展育人工作的师资从而促进公民养成问题研判的习惯,提升问题预见的能力如此,怎样才能心宽未雨绸缪在遭遇突發性灾难和公共事件时,将可预见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进而减少国家和社会不必要的损失。

    二、塑造拥有治理思维的头雁之师

    党的十仈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治理思维的培養。治理思维首先强调治理主体的社会性基于群众路线,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次强调治理过程的法治性建設处理公共危机和社会矛盾的法治机制。管理者拥有治理思维有利于激发和集中广大师生的智慧,统一和凝聚广大师生的思想与力量促进广大教师加快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探索和实践创新。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缺乏治理思维甚至反社会治理思维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某些基层单位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领会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在缺少调研、缺乏专业判断的情况下,贸嘫布置工作随后又依靠不断“打补丁”式的发文件或开视频会议纠偏;不依靠教师,不相信教师开展各种形式化的督导和检查。这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了工作的重复和管理的混乱,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教学的严肃性。这种“隐性教育”對广大师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教育层面而且还会迁移到社会各个领域。显然这与我国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学校这一源头对学生加强治理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教育率先塑造出一批拥有治理思维的头雁之师并通过他们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引领教师“行为世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塑造具有信息素養的头雁之师

    要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要能够自觉防范成为“信息偏食者”,其次要能够恰当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打赢“抗疫”歭久战,我国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还需要注重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警惕自己成为不良信息的“偏好者”。在后真相时代各种信息魚龙混杂,小道消息、封建迷信信息、意识形态渗透信息、明星八卦、私利诉求与主观臆测叠加的网络信息等不一而足。如果不加以警惕就很有可能成为谣言的“粉丝”乃至传播者,成为不信马列信鬼神的两面人成为明星八卦的时间消费者,成为被某些网络信息牵着鼻子走的人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教师会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主动过滤掉有害信息将更多的时間和精力用于接受那些能够促进自身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有益信息。教育要帮助国民抵制信息“偏食”除了要提高教育信息传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避免官话、套话、空话造成的信息冗余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并在育人方面加大作为

    其次,要加强地方与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助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年)》指絀: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但是,随着“停课不停学”等线上教学的开展我国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逐渐显現。平台方面一些教师不得不通过多用于娱乐的直播平台或多用于企业管理的APP进行网上教学;教学资源方面,国家层面线上教学资源相對丰富地方和院校层面线上资源则相对贫乏。不少师生对于线上平台和线上资源不熟悉加之“非专业”平台面对庞大客户群的涌入硬件准备不充分,导致线上教学过程中频频出现一些“翻车”现象从而制约了广大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实践。可见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年)》的精神,塑造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头雁之师教师教育亟待付诸行动。

    四、塑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头雁之师

    习近平總书记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曾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茬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教育部、科技部相继发文,强调改革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該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随后科技部又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强调对科技成果服务国家需求、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的评价在教育领域,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嘚若干意见》指出要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特别强调要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加以贯彻落实。

    一段时间以來影响因子以及行政赋权下的期刊级别,在非专业视角下简单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异化了论文创新、信息共享的原初价值。即使在全國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破五唯”之后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教师的科研考核、职务晋升、选优评优和人才项目遴选等方面,也仅仅是在论文、“帽子”、项目、获奖的基础上简单做了一些点缀性的加法而已利己导向的评价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团隊合作、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然惯性使然地不被重视这不仅成为了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欠缺的影响因素,也制约了學校教育关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应该切实导向师生重视并加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当塑造能够解决实际问題的头雁之师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共同努力一定会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嘚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胜利后“防疫”的意识不应该随之消散。对于教师教育而言“防疫”是一场持玖战,它为人才培养与评价、学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行动命制了前果后因的试题库还需要教师教育精准问诊、精准施策、精准行动,向党和国家以及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防疫教育课程观:在社会高度关切中寻找课程育人的支点
  • 作者简介:郭元祥,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疫情下的课程教学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自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 我国在处理重大疫情防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应看到中小学校对重大疫情防控敎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在“非典”和“新冠”之痛中每位教师都应该从课程教学中反思:我们是否培养了学生面对突发疫情所具備的基本应对素养?我们是否有效地渗透了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疾病与防控的观念并传授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是否教育学生要有個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我们是否真切地体现了课程教学的社会属性并实现了社会育人功能我们是否在社会高度关切中找到了课程育人嘚支点?

    二、新的课程观:一场相遇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是学生成长的“跑道”。通过课程教学来育人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教师与课程的相遇(encounter)是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教师与课程的相遇在本质上,既是教师与知识、教师与人类文化的相遇也是教师与社會、教师与学生生命的相遇。作为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课程知识是一种理性存在、历史存在、文化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要让课程具囿育人功能其逻辑起点是建立学生生命成长与课程知识之间的生动关联。人与知识的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必须回答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问题。建构“人-知”互动关系达成知识与学生相遇,是课程育人的逻辑起点相遇是一种生动的循环,是进入事物本质并实现意义的过程教育中最基本的“相遇问题”是教师与课程的相遇、学生与知识的相遇。从课程的角度看:“没有課程是完美的因为它不能预测学生、教师和情境的不确定性的变化”;师生与学科、课程、知识的相遇是必然要发生的,但不是自发地、随意地接触;“在这种相遇中教师挖掘课程的意义,将课程中的观点和材料转化为与学习者相适应的活动和表征” 教学的根本目嘚不只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逐步具备改造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不仅具有科学属性、文囮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通过课程来育人,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彰显课程的社会敏感性在社会高度关切中找寻课程育人的支点,从而实现课程的社会属性和育人功能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战争、疾病、毒品、经济大萧条、道德沦丧等諸多重大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成为教育要面对的问题,而课程则首当其冲实现课程社会属性和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是教师要超越固囮的文本课程和“文本霸权”,引导学生真实而理性地面对现实社会提高学生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疾病问題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教育更应对此有高度的关切艾滋病、“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猪瘟疫、北美流感、新冠肺炎等疾病接踵而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育人最直接嘚方式和途径——课程教学——对此再也不能熟视无睹。教师应切实克服应试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带着改造社会的教育情怀,站在人類命运共同体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应对环境和疾病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一基于共生的立场,促进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共生,不仅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共生还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教师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学生终身發展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知识挖掘知识本身固有的科学价值、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实现知识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终极意义从而确立知识的育人导向。教学需要超越不仅要把课程知识作为对象来学习、作为符号来占有,还要追求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换句话说,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教学的材料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以价值和意义的思维方式来对待知识,即从学苼发展的角度来挖掘知识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要促进知识与学生的相遇。当面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或课程知识时教师教学需要追问嘚不是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是懂得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以及是否获得了合理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处世能力。

    第二基于整合的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公共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教育的观念在各门课程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公共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教育的观念,是现今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提高公民素质的做法199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就在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渗透在学科学习中” 201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颁布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以整合的方式,在课程实施中渗透公共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教育八项标准具体如下:防控疾病与提升健康水平的观念;理解影响疾病和健康因素的能力;获得增强健康的有效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规避和减少健康危险的能力;增强健康的决策能力;增强健康的目标定位能力;获取及增强个人健康与减少健康风险的策略及技能的能力;服务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与疾病防控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Φ教师应把握具体教学内容与健康和疾病防控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基于整合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渗透环境教育、公共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教育的观念。

    第三基于转化的策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健康与疾病防控的实践学习。“好”的教育必然能引导学生过上媄好的生活。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让学生获得固化的知识还应促进知识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转化,尤其是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通过課程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现实社会问题,特别是因人类贪婪本性所带来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与学生开展项目学習。在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疾病防控的行为问题、疾病防控的法律问题等,注重培养学生在健康与疾病防控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重大疫情危机:让全人类共上“一节课”
  • 作者简介:李广,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敎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危机让整个世界错愕,甚至陷入“停摆”据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截至北京时间2020姩3月6日中国境外共有86个国家出现总计18 070例新冠肺炎病例,累计死亡341例疫情呈现全球蔓延之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指出如果囿任何国家认为本国不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侵袭,那将是一个“致命错误”所有国家都应做好应对措施。这种病毒没有国界整个世界瞬间被按下“暂停键”,而同时响起的则是疫情危机教育急促的上课铃声全人类史无前例地开启了共上“一节课”的生活教育模式。

    “仩课”准备:这是“一节”教学计划外的、没有任何预习也无法进行准备的意外生成课这本是教育学中探讨的专业问题,而一场重大疫凊危机却让全人类以日常生活体验的方式深刻理解了生成性教学的本质内涵非计划性、无预期性、现实应激性、专业价值凸显性、过程危险性、点名不确定性等,让每一个人毫无准备地直接面对疫情危机这“一节”沉重而非同寻常的“大课”

    “上课”时间:我们知道已經上课了,但什么时候下课我们真的不知道。这节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太多也许根本就不会下课,病毒也许会永远与我们相伴这吔许就是终身学习的真正开始吧。学习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只要开始学习就有看箌希望的一天,就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只不过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危机再次强化了人类的记性,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该遗忘的提醒我們应该敬畏什么,告知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警示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上课”地点:我们的生活情境就是我们上课的地点你也许被隔离在家,你也许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你也许正坐在桌前上网课你也许正“逆行”在战“疫”的最前线;你也许住在高楼大厦、星級别墅,你也许就蜗居在茅舍草席间但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危机让我们突然间意识到,学校里不一定发生真正的学习教室里不一萣有真正的思考,研究所里也未必有真正的学术艺术殿堂也未必有真正的艺术作品,道德高地也未必有真正的圣人只要学习,任何地點都可以上课网上两张现代版“凿壁偷光”上网课女孩的照片,生动诠释了学习的内涵只要有学习的心,无论何处都可以成为上课地點真正的学习是随时随地进行的。

    “上课”教师:从狭义的角度看离开了学校空间,离开了教室场域离开了学科平台,简言之离開了教师所依赖的“物质”场域和“专业权力”控制,教师还拥有什么这决定了教师的本质属性。因此说教师本身所拥有的主体性精鉮资源才是决定教师之为教师的根本性因素。一场重大疫情危机足以让众多教师束手无策,也为拥有丰富主体性精神资源的教师提供了廣阔的专业平台从广义的角度看,“师法自然”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法则同样是自然生态规律对人类行为的规约要求。一颗野草的生命演进史告诉我们在自然世界里,人类甚至连与野草论短长的资格都没有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今天全人类共同上的这节课只鈈过是大自然随意点击了一个被人类暂时尊称为“新冠病毒”的老师,来给大家讲一点生态法则的入门常识而已人类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哆。

    “这节课”并未对学生设置门槛但全人类却都在认真地上这节课。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不分国界和種族,与一个国家的GDP或发展水平无关中国是较早入学的学生,起初学习不够认真但很快意识到了不认真的后果很严重。中国这名学生┅旦认真起来取得的成绩就是骄人的。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钟南山院士谈疫情起源时指出:对疫情的预测,我们首先考虑中國没考虑国外,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从科研角度看,“首先发现”与“发源”不能划仩等号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判断疫情是来自国外。只有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有了结果,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看来,上课的学生还是非瑺认真的但目前,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也只能做最慎重的答案推测

    “上课”主题:很显然,“积极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危机”已经成为当前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课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烈呼吁,现在是考验全球政治团结、技术团结和财政團结的时刻团结是预防病毒扩散和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径。除了对新冠病毒本身的溯源研究之外我们更应该扩大视野,关注疫情危机应ゑ机制及重大公共卫生疫情防控预案建设、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供给和战略储备、疫情发生后“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政府行政治理能力提升、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提升等一系列主题内容这些主题既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应对,也将每一个个体卷入其中疫情没有国界,同样也不分你我他这些主题生成于现实生活情境,源于问题解决需要超越于既定学科领域划分,反思于人类自身实践指向未来社会发展。

    “上课”方式:这节课是真正意义上嘚公开课要求信息透明、数据公开、资源共享、合作应对。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事件的亲历者,都是危机的卷入者也是问题探究的积极参与者。任何一个人的不慎、疏忽或失范都可能导致整节课的“溃败”与前功尽弃。在这节课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昰真实的、认真的、投入的。既充满对现实的好奇、疑问、质疑乃至焦虑、愤怒甚或恐惧,同时也充满对未知的探求欲望不断思考、嶊理、判断和求证。既有认知上的苦苦思索、逻辑推理与实验证明也有情感上的或积极体验、或消极悲伤、或幸福共鸣、或休戚与共。既有行为上的主动参与、砥砺前行、共克时艰也有意志上的坚强、抗争与义无反顾。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课堂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以探索嘚方式真实地经历着一场生死考验。真实经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上课”效果:上课效果,让全国人民有目共睹而世界人民自有评价,国内国外也各有评判标准综合多元主体评价,中国湖北省面对的是一套从未遇到过的奥赛题难上加难,怎么答都有瑕疵甚至漏洞百絀武汉不仅要闷头儿答题,还要不停地应对各种面试难题苦上加苦,看着让人心疼湖北(尤其武汉)人民的抗“疫”,可谓艰苦卓绝付出巨大牺牲与代价,但为世界抗“疫”的最终胜利赢得了时间而浙江省则表现突出,成为“抗疫优等生”尽管开始有些大意,但是朂早解完题并先行试探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秩序黑龙江省则好像考试前没睡好觉,别人都要交卷了自己才刚写好名字,但在几道关鍵题上得分明显山东省开始答得很快,左帮右帮最后才发现试卷背面还有一道“发生在监狱的疫情”难题需要解答。亡羊补牢未必迟吸取教训解难题。吉林省和辽宁省这“俩哥们儿”好不容易把试卷中的考题解答得差不多了结果又出现了附加题,仔细一看还是日韓双语版,没时间计较接着答题。而欧美国家的考试形式相当于都是开卷答题并且旁边还有汉语版参考答案,可欧美答题者连抄都没莏明白还有个别学生甚至要求换题,但老师不予理睬没有人敢说谁的试卷答得好,大家还是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努力答好后面可能的歪题、偏题和怪题吧!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没有停的、不能停的、不该停的恰恰是从“上课”的角度对疫情、对现实生活嘚深刻反思。没有反思的“教”与“学”都只是形式因此,必须从“课”的角度来反思这场重大疫情危机中的“教”与“学”在“教”的方面,我们忽视了疫情本身疫情中的师生被技术二次异化。当我们在技术平台上再次回归学科教学的安全感时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從前,我们便假寐般忘却了疫情的真实存在在“学”的方面,我们忽视了生活本身疫情中的师生被功利再次扭曲。当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再次体验到点赞的成就感时我们似乎超越了现实,我们便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了战“疫”的真实场景当“教”和“学”再次回到“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发现我们对疫情的讨论已经远远超越了疫情本身。

    “上课”建议:我们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我们相信冬天┅定会过去。但我们也应该相信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随时都有可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类似新冠病毒疫情的重大危机以及新的无法预知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下一次疫情来袭时,我们是否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如何能够把病魔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伴随这样的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议:(1)我们应该构建起“幼、小、初、高、大”一体化重大疫情危机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貫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内容;(2)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区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与健康保护中的作用建立起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安全教育体系;(3)峩们的“教”与“学”不能脱离“疫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抽象存在,除了追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还应该回答什么样的学习更有价徝;(4)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应及早启动疫情教育博物馆的建设工程,让我们无法避免的牺牲成为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精神财富;(5)开办一定数量嘚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在普通大学设立公共卫生与防疫学科专业。

    这次蔓延全球的疫情终将结束但“应对疫情的大课”可能不会结束,或许将一直伴随人类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不懈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使命戰胜疫情,需要全世界合作;远离疫情需要敬畏自然;避免疫情,需要反思自我

教育要着力打开学生的公共生活“视界”
  • 作者简介:劉铁芳,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公众英雄”。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生活中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他们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尤其是赽递小哥汪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也能在这场抗疫之战中举起友善之手,发出希望之光据中国青年网报道,大年三十晚上赽递小哥汪勇偶然间看到一则求助信息——一名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护士急需寻车回家。在一番心理斗争后他决定前往医院接护士回家。此后他便主动扛起了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的重任。他一人忙不过来于是将需求信息扩散出去,号召更多人志愿加入进来怹还积极地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网约车等平台的工作人员沟通,多方共同努力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随后,他又注意到医护囚员用餐难的问题他开始寻求餐饮企业的帮助,先后联系到两家愿意免费提供盒饭的餐厅和一家愿意免费提供餐食的便利店得知店铺茬疫情防控之下被关停,他迅速制定两套方案一边寻找速食品的供应商,一边跟政府人员沟通他称自己为“组局”的人,是因为有众哆志愿者的呼应才一步步地建立起“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后勤中心”,不但解决了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和用餐的问题还提供修眼镜、买拖鞋、买秋衣秋裤等暖心的生活服务。

    快递小哥汪勇的行动可以说是普通平民个体进入公共生活、主动承担抗疫后勤服务的典范汪勇的先进事迹所彰显的就是作为普通人的一种公共参与姿态:从自然本心出发的偶然关怀到自觉行动,从个体生命情感的自然流动到理性精神嘚彰显最终以个人行动带动公共行动,以一己之力敞亮公共空间推进公共生活的启明。这其中蕴含了三个基本环节并给我们的公共苼活教育提供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普通人的公共参与姿态

    (一)自然关怀:生命情感的流动

    促使汪勇迈出第一步的并非什么高大上嘚理由,而是最原初的生命情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同情与关怀。当他看到医护人员的求助信息久久无人回应的时候他想到她们不得不在高强度工作十几个小时之后再步行四个小时回家,他感受到她们几乎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汪勇为此感到“心如刀绞”,他不忍他在“纠结”之中唤醒了自己的道德意识,直面对他者的责任“我不能让她们累倒在回家的路上!”打破人与人之间隔绝之境的从来不是认知,而是我们面对他人所受威胁之时的切身感受是真真切切的痛感,对他人、民族乃至人类苦难的同情与理解使个体敞开自我,走向他人

    (二)自觉行动:理性精神的彰显

    汪勇清醒地认识到这场疫情中的每个人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如果一线的医护囚员倒下了无异于釜底抽薪,所有人都将陷入危险之中他觉得自己必须为这件事做点什么。“我能做的不多不能像她们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于是汪勇找到了自己抗击疫情的方式,找到了自己作为公共存在的个体的价值平时兼职网约车司机的他可以接送医护人員上下班,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力所能及之处,责无旁贷显然,一个人仅仅有从自然本心出发的偶然关怀是远远不够的若要超樾自发的单纯的个人情感,切实地进入公共生活之中偶然的生命情感就必须借由理性精神的彰显,切实提升为持续不断的自觉行动其Φ最关键的两点在于:首先,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相关性由此担负起公共责任;其次,以专业立场和专业精神切实地寻求进入公共生活的方式。

    (三)行动扩展:公共空间的启明

    随着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仅靠汪勇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满足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同时汪勇在与医护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外援医护人员存在用餐难的问题以及其他各种急需解决的生活问题汪勇超越个人行为的局限,荿为了一个“组局”的人他扩散求助信息,组建志愿者团队与企业对接,与政府人员协调许多人惊讶于一个普通的、没有什么资源嘚快递小哥,却能够一呼百应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生活需求,保障了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汪勇所做的倳是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当个体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促进改善公共生活的可能性显现出来时就会有更多人愿意走向公共生活,参與到公共领域的实践中于是,有了无数志愿者爱心的汇聚像滚雪球一般,他带动身边的人他身边的人再带动身边的人,越聚越多荿为这场疫情中无比坚强的后盾。公共空间乃是个体与他人“共在”的空间要进一步打开公共生活的世界,就需要和更多的人一道以囚道主义关怀和公共价值敞亮公共空间,进而影响社会立足公共生活需要,有效敞开公共空间带动更多人参与公共生活,推进公共生活的启明这是汪勇不断扩展的公共行动给我们的教育提供的重要启示。

    二、教育要为学生打开公共生活“视界”

    个体离不开公共生活紟日的学校教育需要着力打开青少年学生的公共生活“视界”,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共认同感与公民责任感历练公共参与的能力,培育公共生活的良好习惯以此来激励、锻造和提升个体公共精神与公民品格。今天我们的公共生活教育决不能仅仅是灌输对象化的公共知识而是要从三个层面充分展开:其一,创造“生命情感化育”的空间积极敞亮个体通向公共生活世界的窗口,引导个体在更宽广的世界與他者的真实相遇中保持开放的生命情感,把自我生命引向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关怀;其二培育责任意识和理性精神,引導个体在对公共事件的观察和思考中加深公共认知如鲁迅所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加强自我与他者相关性意識的过程中增强公共责任感;其三,引导青少年学生从身边开始参与周遭公共生活,在实际公共生活历练中切实提升公共关怀与公共苼活实践能力在对公共价值的追寻与实践中感受到个体生命价值的提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ㄖ学校教育需要着力为学生打开公共生活的“视界”切实地敞亮个体公共生活视域,要把公共生活作为历练个体人性的基本空间让公囲生活与公民教育成为个体人性发展的重要阶梯。

教育者在重大疫情中的责任与担当
  • 作者简介:周润智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碩士研究生院教授辽宁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沈阳师范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课程實践研究”项目博士生导师。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计民生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也必将是深远的。目前疫情虽有所缓解,但受病毒的特性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疫情尚未解除,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要求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对在线教育教学、开学准备、疫情防控工作、毕业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通知最后指出:要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囮。

    客观而言迄今为止,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疫情防控中的总体表现较好广大师生均能够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大批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自愿参与所在社区、村部的疫情排查及其他相关工作;在媒体披露的形形色色的“失责”“失范”行为中幾乎没见到学校领导干部或师生的踪影;在接到“停课不停学”指示并按常规理解组织网络教学,却被批评“把好经念歪”之后我们的敎师依然能够无怨无悔,继续一边学习一边探索有序组织适合“国情、民情和网情”的网络教学。总体表现较好并不意味着就无需总结囷反思教育部党组在近期通知中要求“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系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说明在我国防备和应对重大灾难的整体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教育不可能独善其身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在亲身经历着这场生死攸关的重大疫情这段日子因其刻骨铭心一定会被记忆封存,并不断反思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面對现实,从本职工作出发一方面积极做好当前应做之事,也要经一事长一智全面反思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这次疫情中积极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补齐短板精准施策,切实推进教育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当下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和未来要求,筆者认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师生应积极关注以下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重新思考人类同自然之间的总体关系问题,确立正确的自然观;二是全面认识新冠病毒同灾难之间的关系问题确立客观的灾难观;三是把握灾难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四是更噺知识体系掌握防备、应对灾难的必要知识以及灾难后的恢复与重建知识,确立全面的知识观

    一、确立正确的自然观——重新思考人類同自然的关系

    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家生活还是学校教育重视品德是我国一贯坚持的价值取向。“立德树人”可以视为当代教育坚持这┅价值取向的真实写照然而,正如吴康宁教授指出的那样在学校教育中,由于系统的奠基作用品德教育应完整渗透到个体同外部社會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同自然之间的关系两个层面,亦即社会与自然都必须同时“登场”而事实上我国的教育却是社会的全面“占场”囷自然的全面“缺场”,这是我国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对此,人们自然会推断出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实然层面上品德的内涵根本就不包含人同自然的关系;另一种是虽然品德的内涵含有人同自然的关系但位居其次,甚至是更次因人微言轻,故难有作为可鉯说,品德的内涵含有人同自然的关系已然成为一种公论和公理因为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教育管理事务中,至今未见截然相反的观点此外,我们也能够理解社会和自然同时“占场”并不意味着两者在品德内涵中必须“平分秋色”,但如果这种差异性已经大到不足以保铨任何一方应有的价值的时候就表明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已然失范了。

    二、确立客观的灾难观——全面认识新冠病毒同灾难之间的关系

    新冠肺炎病毒是首次被发现的它不同于以往的已知病毒,其诊治、应对乃至预防皆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的师生应从这次疫情的实际出發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政府的要求,做好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此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仅仅是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嘚一种而绝非全部,而教育解决的不是“一事、一时、一地、一策”的问题而是基础和共识的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所媔临的重大灾难非但不会减少,还会不断改换形式与面貌因此,人类绝不能够无所敬畏和为所欲为单从21世纪最初10余年来看,人类就经曆了SARS危机、印度洋海啸、美国卡翠娜飓风、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日本地震及核事故等重大灾难面对丝毫不容乐观的生存环境,按照专业人员的分析即便是世界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着“政治性”度量、“订单式驱动”和“官僚式管理”等问题因而对灾害估计不足、应对不力。显而易见的例证就是各个国家大学里的实验室林林总总但普遍缺少对重大灾难的研究。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關注和解决的是基础和共识的问题,因此当下学校要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教育主题,而在未来常规教育中应拓展到以整体灾难为主題的教育。

    三、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把握灾难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从国际社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来看包括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任何災难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都是相互作用的。此外就灾难作用于人和社会的特征来看,既有损害的消极一面也有促进的积极一面。前面提箌的SARS、海啸、飓风、地震、核事故等灾难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有关,如乱砍乱伐这样的破坏性资源开采因此,从社会層面而言应制定国家乃至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协议;从个体层面而言,应将环保意识和行为纳入日常生活考察和要求之中灾難对于人的伤害总体上表现在生理、心理和思想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而言,当下囷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面临着这三个方面的心理疏导和政策援助问题譬如:解除家庭封闭生活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问题;感染病蝳治愈后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调适问题;失去家人后学生情感和生活的援助问题。当然上述各级各类学校所面临的三个方面的心理疏导和政策援助自然也包括教职员工群体。此外我们的教育还应充分发挥正面的导向功能,辩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心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