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是复合杂合子是什么意思但没有耳聋

耳聋的遗传性因素耳聋的遗传性因素阳光触媒百家号本文摘自---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耳聋是造成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常见原因,导致言语交流障碍,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现有听障人群2780万,7岁以下的听障儿童高达80万,每年新增听障儿童3万余人。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因素都能导致耳聋。研究报道,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6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根据北京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显示,每100个新生儿中,大约有4~5个携带耳聋基因。遗传性耳聋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图1)。前者指除了耳聋以外,同时存在眼、骨、肾、皮肤等部位的病变,这类综合征耳聋占遗传性聋的30%;后者仅有耳聋的症状,在遗传性聋中占70%。目前已发现的耳聋基因有600余个,已明确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超过70个。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图1),非综合征性耳聋中的75%~8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20%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线粒体母系遗传约占5%,跟性别有关的伴性遗传约占1%。图1 耳聋的病因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和卵子细胞核中23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卵子细胞浆中的线粒体上也有少部分的遗传物质。受精后,受精卵细胞中有来自精子的23条染色体和来自卵子的23条染色体,结合在一起就是23对或者说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另外1对是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胎儿的性别,男性为XY,女性为XX。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比染色体更小的单位,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可以通过基因分析判断致病基因的存在。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又称为突变),这些改变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在一定组合情况下会引起耳聋,这些突变将在子孙后代中以一定几率出现。个别情况下,父母的体细胞遗传物质是正常的,但是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孩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也会导致耳聋。对于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可以明确遗传学病因。可以在孕前,孕期,新生儿期多个时段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检测,包括GJB2基因,GJB3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基因12S rRNA。这些基因包括了中国聋哑人群最常见的致聋基因,通过检测可以明确大约40%耳聋的遗传学病因。GJB2基因于1997年被Zelante L等人首次发现,是我国最常见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基因,5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由此基因突变导致。GJB2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蛋白六聚体形成细胞间通道,完成Corti器、血管纹等组织上皮细胞间信息传导和离子交换。目前已发现该基因具有220多种突变,最常见的隐性遗传突变:c.35delG、c.235delC、c.176del16、c.299_300delAT,包含在目前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常规检测位点中。由GJB2导致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多表现为非进行性、对称性、双耳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少数病例为迟发性。SLC26A4基因是我国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第2个常见致聋基因,由该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在我国聋人群体中占近20%,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也是pendrend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基因。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编码pendrin白,主要表达于内耳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椭圆囊和球囊斑等处,这些部位都与维持内淋巴液离子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密切联系。SLC26A4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内淋巴液离子环境失衡, 进而导致耳聋,这已经在对前庭水管扩大的动物模型(SLC26A4基因敲除)小鼠的内淋巴液离子成分分析中被初步证实。SLC26A4基因突变极具异质性,已经发现有284种突变,其最常见的隐性致病突变为IVS7-2A>G,c.2168A>G,是目前耳聋基因常规检测的位点。SLC26A4基因导致的耳聋患者最常见的颞骨CT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EVA),临床多表现为进行性、波动性、突发性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一部分病例为迟发性,即出生后一段时间听力可以表现为正常,感冒和外伤是诱发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药物的耳毒性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和环境互作因素。很多听障患者是由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而致聋的。部分耳聋患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有超敏性,呈现临床上常见的“一针致聋”现象,即应用正常剂量或微量的药物就可以造成听力损失,是由于这部分患者本身携带药物致聋相关基因。线粒体12S rRNA基因是最常见的药物相关致聋基因,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致聋密切相关,该基因编码序列A1555G或C1494T突变位点,是目前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常规检测位点。药物性耳聋基因属于母系遗传基因(图2),女性携带者及其母系家族成员在用药时应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降低致聋风险。图2 线粒体母系遗传综合征型遗传性聋除耳聋以外,同时伴随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Waardenburg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遗传性耳聋综合征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虹膜色素分布异常(蓝眼睛)、毛发色素分布异常(额白发,皮肤褐色斑)等症状。多数Waardenburg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发现有6个相关致病基因:PAX3 、MITF 、SNAI2 、EDNRB 、EDN3 和SOX1 0 。部分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其父母临床表现及基因型均正常,患者存在上述相关基因致病突变时,可能是由于其父亲或母亲在胚胎发育期间,部分生殖细胞(精子细胞或卵子)发生了突变,即新生突变。如果这部分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形成受精卵则可以发育成患病个体。因此无论新生突变或遗传所致的Waardenburg综合征,只要患者检测到该基因的突变位点,患儿家长有再生育要求时,都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生育听障后代。目前,对耳聋基因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基因芯片法和基因测序法。常见的基因芯片可同时进行大量样本的4 个基因9 个位点的检测,包括GJB2(c.35delG、c.176del 16 、c.235del C、c.299 _ 300 delAT ),SLC26A4( IVS7-2A>G 、c.2168A>G ),线粒体1 2 S r R N A(A1555G 、C1494T)和GJB3(c.538C>T),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筛查性检测,不足之处是检测的基因位点有限,只针对几个常见突变位点进行筛查,不能对所检测基因的全部位点进行分析,导致其他致聋突变位点被漏检,因此对基因芯片检测未发现致病突变的听障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应进一步进行测序检测。对致聋基因所有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筛查位点以外的序列是否正常,属于诊断性检测,适用于门诊聋病诊断、婚前检测、生育风险评估等。如果听障患者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基因12S rRNA等常规测序分析未发现致病突变,还可考虑二代测序分析更多的耳聋基因以及全外显子或者全基因,以明确耳聋的遗传病因。对于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可根据其相关临床表现,检测相应致病基因来明确诊断。耳聋的遗传方式有很多种。人类每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杂合突变为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亲或者母亲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此位置基因正常。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是同源染色体中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发生基因突变。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模式的基因突变,杂合突变仅为携带者而不发病;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者临床表现为患者(图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基因突变,杂合突变状况下即可表现为患者(图4)。如果检测结果是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者,可以明确耳聋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父母虽然听力正常但均为致聋基因携带者,生育聋孩几率为25%,因此再生育时应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在婚育前,均应进行相应耳聋基因测序检测,以防生育耳聋后代。图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4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于已明确携带致聋基因突变的聋人夫妇、聋儿父母及有耳聋亲属的听力正常人群,为防止生育听障后代,都应该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必要时行产前诊断。针对不同孕期,产期诊断会采集不同的分析样本:妊娠早期(约9~12周)羊绒毛膜取样;妊娠中期(约16~22周)羊水取样;妊娠晚期(约22~37周)脐带血取样,检测胎儿的基因型,分析胎儿出生后是否会遗传性耳聋。也可以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即通过体外受精,在胚胎植入前进行遗传学分析,选择基因型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从而获得听力正常的胎儿。总之,遗传因素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原因。对于有耳聋家族史或者没有明确的家族史听障人士,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可以起到明确病因的作用,同时为生育的遗传咨询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聋基因会被发现,耳聋的遗传因素也会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您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与听力有关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帮您解答!新余惠耳听力服务中心---新余市渝水区站前西路69号(火车站往西50米)。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阳光触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更多分享,更多资讯,尽在触媒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先天性耳聋299杂合子与后天高频感音神经型583复合突变。我想问一下严重吗,回不回耳聋。听力筛查通
延长油田职工中心医院
您好!怎么说呢这是基因检查,它检查不代表就以后有耳聋,这是高危人群吧
这种基因遗传吗
如果想进一步检查,应该先检查什么
怎么说呢,就是听力评估,医学检查
到哪里的医院可以做这种检查
三甲以上医院耳鼻喉科应该可以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出诊医院:
4,614人浏览
耳聋既为遗传,为何并不总是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
&&&编辑:曾祥丽
&&& 浏览量:112
& && “孕妇及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筛查”,“听力障碍患者的基因诊断”……这些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预防或诊疗活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熟知!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疑问也越积越多,最常见的疑问如:我们两家世代都没有耳聋病人,孩子的耳聋怎么会是遗传?聋人之间婚配后能否生出听力正常的后代?检出耳聋突变基因该怎么办?等。  通俗来讲,人体中每个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有22对,性染色体1对。每对染色体的DNA上有无数的基因片段。每个基因片段由两个等位基因组成。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当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者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显性性状;而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表现出来的就是隐性性状。遗传性耳聋以隐性遗传为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遗传性聋的分类及比例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下面仅就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进行举例分析,因父母的听力以及致聋基因的情况不同而有如下类型:&&A 听力正常的父母①父母均为听力正常的耳聋致病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体),患者是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或复合杂合体)。& & & & & & & & &&&②父母每次怀孕,有1/4的几率生育耳聋患儿,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③家族中不出现连续几代遗传,患者的双亲、远祖及旁系亲属中一般无同样的病人。④近亲结婚时,子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B&父母双方因相同的突变基因致聋 生育聋儿的风险100%,表现为代代遗传。&&& &&&&& 图3 父母双方因相同的突变基因致聋,红色代表致聋突变&&&&&&& & & C& 父母双方因不同的突变基因致聋 其子女听力正常,但均为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 &&&&&&&& 图4 父母因不同的突变基因致聋,红色代表致聋突变&&& & D &如果父母一方耳聋,另一方是携带相同致病基因而听力正常的携带者,则每次怀孕,有50%的几率生育聋儿,50%的几率生育听力正常的致聋基因携带者。& & & & & &E& 如果父母一方耳聋,另一方听力正常,且非携带者,则其子女听力正常,但为致聋基因携带者。&&&&&&&&&&&&&&&&&&&&&&&&&&&&&&&&&&& 图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组合方式,a代表致病突变&&您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相关的知识进行替换、组合,分析各种情况下生育聋儿的风险!& & & &的确,世界很奇妙,但单基因致聋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聋,总体遵循上述规律!这里不再列举父母的各种组合,也不再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各种情形。我想现在您至少已经明白了两件事:& 1 、遗传性耳聋并不总是代代相传,而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2、 拿到耳聋基因筛查或诊断报告后,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分析遗传模式、再次生育的患病风险以及如何预防。
擅长:鼻腔鼻窦疾病,鼻肿瘤,鼻颅底肿瘤,鼻眼相关疾病的鼻内镜手术的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儿童鼻窦炎治疗,鼾症诊断与治疗
擅长:鼻科相关疾病的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1、鼻腔鼻窦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出血、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鼻窦炎等。 2、鼻腔鼻窦各种良恶性肿瘤如鼻窦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纤维血管瘤、纤维瘤、骨瘤、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等。 3、鼻-颅相关疾病如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等。 4、鼻-眼相关疾病如慢性泪囊炎、外伤性视神经病、甲亢毒性突眼、眼眶内侧肿瘤、眼眶内侧异物等。 5、鼻-咽相关疾病如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等。
副主任医师
擅长:眩晕症、耳鸣、耳聋(听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及治疗、耳聋遗传诊断及咨询,助听器验配,听力及言语康复。
副主任医师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耳聋、眩晕、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常规耳显微外科手术
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中耳炎,耳聋,眩晕,耳硬化症,面神经疾病,耳部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手术。
擅长: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头部外伤后失明和脑脊液鼻漏,鼾症,喉癌,甲状腺和腮腺肿瘤的诊治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专业诊治。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副主任医师
擅长: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见咽喉及鼻腔、鼻窦手术
副主任医师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鼻内窥镜和电子喉镜检查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诊治一、遗传性耳聋
遗传性耳聋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通常老百姓认识的代代都有耳聋患者的家族一般都是显性遗传,而家族中从来没有耳聋患者,可为什么会生出一个聋儿呢?这样的家庭大部分是隐性遗传性耳聋。通俗的讲,就是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均从父母获得各一半的遗传信息,当父亲和母亲均携带致聋基因时,(拿聋儿的父亲举例,他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所生,爷爷奶奶两个人中有一个携带了致聋基因,但不发病,但是将这个致聋基因遗传给了孩子的父亲,那么父亲也成为携带者,但不发病,他携带了一个致聋基因和一个正常基因;同样,孩子的母亲也从孩子的姥姥或老爷那儿携带了一个致聋基因和一个正常基因,但仅仅都是携带者,不发病,即听力正常),如果孩子同时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他们携带同一个致病的基因突变,形成致病突变的纯合或者复合杂合,那就导致耳聋的发生。因此,携带同个致病突变的父亲和母亲,其子女有25%的概率同时获得父母双方的致病突变,导致子女中有四分之一出生时就可能耳聋。另外,如果这样的夫妇有再次生育,下一代仍有25%罹患耳聋的风险。
二、遗传性耳聋在全部耳聋人群中所占比例
那么又有多少耳聋患者属于遗传性耳聋呢?
展开剩余51%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言语残疾人口达到2780余万,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居各种残疾之首。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个耳聋患儿(先天性耳聋),其中65%属遗传性耳聋,随着更多耳聋基因的不断发现,这个比例还在提高。从上面数据很容易看出,遗传性耳聋是先天性耳聋的主要病因。实际上绝大多数先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都是遗传病,药物性聋很多也是遗传病,甚至老年性聋某种意义也是遗传病。
三、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是哪些?
1、导致重度极重度耳聋的GJB2基因:高达21.01%的耳聋患者为该基因突变致聋
2、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SLC26A4基因(PDS基因):在耳聋人群中的检出率占15%以上,
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聋相关基因:mtDNA A1555G和C1494T突:3.43%和1.03%的耳聋人群分别携带
上述3个一线检测基因可以为约40%的重度耳聋患者查明病因
四、遗传性耳聋能治么?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五、检查出来是遗传性的耳聋有什么意义么?
当然有意义。可以指导已经生育了一个聋儿的家庭,再次生育时进行产前诊断,避免再次生育同样聋儿的悲剧再次发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关注今日:4 | 主题:59595
微信扫一扫
【求助】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为何会出现复合杂合性突变?求赐教,不胜感激!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6年零223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与B位点出现突变(a或b)均影响表型。父亲表型为AaBB,母亲表型为AABb,孩子表型为AaBb,父母均正常,孩子为病人,求高手赐教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复合型突变并不少见。复合杂合子指一对等位基因都发生了突变,但产生了不同的突变形式,若产生相同的突变形式则称为纯合子突变。双杂合子指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等位基因有两个突变位点,这两个突变位点可以来自一个亲代或者来自双方。双基因突变个体指两对等位基因都有一个突变,有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就是两个隐性遗传基因都发生突变从而产生疾病,故称为双基因突变个体。因此,楼主的问题就好理解了,如果AB是一个基因上,那小孩就是复合杂合子,如果不在一个基因上那就是双基因突变个体。三楼的问题是在于你需要证明你的两个突变是位于两条染色体上,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做的实验也是有关常隐的。不过我的测序是提取了RNA,逆转录为cDNA,再PCR致病基因全长,PCR产物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比对,发现小孩子为复合杂合子,有2个突变位点,但是都是杂合子。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健康但是小孩发病了。曾经投稿文章,被编辑拒了,说方法学不够合理。我自己目前的解释:1,此杂合子确实不是导致本疾病的原因,小孩会发病也许是他内含子剪切位点有突变,但是我的方法检测不出来;下一步提取基因组DNA,进一步检测相关内含子部位。2,这个疾病虽然是常隐疾病,但是致病基因不止一个,也许致病的是另外的某个基因。3,此杂合子就是致病原因,因为病毒或者其他外部环境引发了此疾病,加上他又有易感基因的杂合突变;他父母没发病,因为他父母在他那个年龄没有那个致病的病毒感染等外部环境。不过3这个假设最难让编辑信服,主观性太强,有点乱解释。下一步的解决方案正在寻求中。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做个实验测序一下可能是孩子有个染色体那段正好缺了一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合杂合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