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头部ct要多少钱拍ct有什么危害,拍CT,X光的有多大危害

CT检查危险性到底有多大?
  前期报道:
  研究报告: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or CAT) 有助于医生检出从癌症到肾结石范围内的任何病变。然而医生们逐渐开始关注CT扫描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在癌症危险性增加方面。一次CT扫描包含的射线剂量相当于500次普通X线照射。如果医生让你或你的孩子做一次CT扫描,你还想做第二次吗?
  研究人员表示,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为多层CT扫描增加癌症风险敲响了警钟。在第一项研究中,佛罗里达和华盛顿医院的内科医生从1243名随机挑选的病人影像资料里评估了过去5年中平均每个病人所接受的辐射量。尽管CT扫描时最大的辐射源,其他射线来源还包括X线和乳腺钼靶摄片。在今年五月举办的急诊医学会年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令人不安:平均每个病人接受45mSv的射线量。(标准的胸部放射线释放0.02 mSv射线量)。12%的病人已经多遭受了两倍的射线量-100 mSv,甚至更多。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奥兰多地区医疗中心首席医务官Timothy Bullard说:“我们的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他们正在遭受大量有害射线,希望人们能适当应用这些技术。”
  “适当”非常关键,尤其是去年十一月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回顾性文章表明全美已经施行的CT扫描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扫描是不必要的。文中指出,在美国每年有2000万成年人和多于100万儿童所遭受的辐射是没必要的。作者认为诸如患者大处方和不需要的CT扫描等问题通过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能更好地解决。该综述的主要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放射学研究中心主任David Brenner认为,“重复CT扫描是荒谬可笑的,毫无根据。”一项综述表明,接受过CT扫描的病人中,30%的病人经历过三次扫描,7%的病人经历过五次或许更多,4%的病人经历过九次之多。这还要归罪于医生们日益增加的保护性医疗。Bullard说:“如果医生遗漏了某些现象,那他就是有过错的,这是医疗的基本原则。”他还指出,CT扫描不会立即出现有害副作用,“快速、无痛,让病人满意而归。”
  准确的说,多少射线量才算多呢? CT扫描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广泛使用,而射线引发的癌症大约需要20年的发展阶段,CT扫描与癌症的长期研究仍在进行中。但是科学家已经预测出未来健康的隐患。研究人员发现原子弹爆炸后的25000名日本受害者他们所遭受的射线量等同于两次CT扫描量。基于这些研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估计一个成年人一生中有可能从CT 扫描中获得的辐射而诱发癌症的几率是1:2000。更糟糕的是,儿童的危险性更高。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对射线更为敏感。不仅因为儿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还因为他们的细胞分裂更快,他们的DNA更容易受到损害。一次CT扫描导致儿童发生致死性肿瘤的风险高达1/500。虽然新型仪器能使儿童和幼儿的辐射剂量减少50%,但2001年发表在美国放射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放射技术人员很少会进行这种调整。美国放射技师协会发言人 Michele Scoglietti说:“改变技术因素并不难,可能有些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调整设备的培训,不知道怎么使用,或是工作太忙,亦或只是懒惰而已。”
  当医生首次让Jen Houck六个月大的女儿做CT扫描时,这位年轻的妈妈不是担忧射线照射的危险,而是更加担心麻醉的风险(麻醉是用来让儿童在仪器扫描是保持安静)。从2006年到2007年间,她五岁的女儿已经做了两次CT扫描,每扫描一次间隔六个月复查。医生最初考虑发育异常,现在认为孩子是健康的。这位北卡罗莱纳州今年27岁的两个孩子的母亲说,她发现孩子的头比正常人要大些。 “我想去问问第二次扫描后不久就做第三次扫描是否有必要",她表示,没有人提及低剂量扫描,她也不知道女儿应该接收多少辐射量。但她希望自己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假如医生推荐你或你的孩子去做一次CT 扫描,你该询问哪些问题? Brenner建议的问题:CT扫描是必须的吗?能否使用诸如超声与核磁共振等无辐射的仪器来检查病人呢?有些时候CT扫描是绝对必要的,例如为了诊断严重的头部创伤或内脏损伤,为了诊断急腹症或者肿瘤。如果医生安排你去做一次CT扫描,你最好提前电话询问是否可以带一个闪存盘,这样你就可以拷贝CT扫描资料,避免以后多余的扫描,或许还会改变医生的想法。假如,你的孩子需要CT扫描,那么你应该请技术人员将机器设置调整为适于儿童的状态。(来源:小儿科放射医学社团网站 丁香园网站编译)
  权威专家解读:
  江苏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滕皋军教授:美国的这份最新研究报告针对的是美国的现状,结论是基于美国的背景推断出来的,是面向美国医疗机构的学术性提示。因此,江苏乃至全国的公众不必为此紧张,应该科学客观地看待CT检查,盲目恐癌没有必要。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尤其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对甲状腺、性腺等特殊部位做CT时要进行相应的防护,目前各医院对此类检查均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因此,科学合理运用CT诊疗疾病是非常安全的,公众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责任编辑:邵沛)
08-07-24 08:25·
08-07-22 16:03·
08-03-05 11:41·
08-03-02 10:39·
07-11-22 11:16·
07-09-05 09:15·
07-07-20 08:57·
07-01-30 10:15·
06-11-13 10:16·
06-10-30 07:54·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做CT检查安全吗?了解CT和X射线的辐射危害
日16:46&&来源:
原标题:做CT检查安全吗?了解CT和X射线的辐射危害
  做CT检查和X射线检查安全吗?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辐射源就是X射线检查与CT检查。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下面,我们来了解下CT和X射线的辐射危害。
  X射线的辐射危害
  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是作为一种必须的医疗手段,X射线检查在国内外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为了有效治疗所患的疾病,又不得不做X检查时,X线检查就显得很重要。但是,检查部位、频次、间隔的严格确定与选择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现代设备与性能越来越优越,对投照部位的定位与射线量的控制越来越精确,因此,一般认为,设备良好与维护完好的情况下,非射线敏感部位、非特殊人群,每个月拍片不超过2-3次为宜。射线投照定位准确情况下,对拍照区域以外的脏器组织影响不大。
  正规的医院里的CT的辐射剂量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并且监测的。除非出现了意外的设备故障问题。对放射性问题的防护,远远大于而且严格于对汽车尾气的重视程度。医生也是正常人,放射科医生天天、月月、年年都在工作场地,不安全能行吗?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CT检查的注意事项。
  1、各部位增强扫描及腹部平扫患者,检查前,至少禁食4小时。
  2、行腹部检查之患者,检查前1周内,不得作钡餐检查。
  3、请带全已作过的检查结果备用,如X光片、同位素、超声波、肝功能、甲胎等,以及曾作过的任何CT片及报告等。
  4、增强检查患者必须行碘过敏实验,呈阴性者方可进行。行碘过敏实验前,必须全面了解CT增强检查须知,并经本人和家属签字后,作碘过敏实验。
  5、对于生命垂危急诊病人,须在急诊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检查。
(责编:罗炼、陈康清)
动感H5欣赏
知行合一看修文
美丽贵州行-务川
我们的贵州会呼吸
你好,我叫贵州!
新媒体运营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贵州频道手机版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贵州频道人民微博有时候生病会到医院做CT检查,做CT对身体真的有伤害?会致癌吗?有时候生病会到医院做CT检查,做CT对身体真的有伤害?会致癌吗?星座大概念百家号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财富。对于经商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一点都有没错。赚钱靠的是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天天早睡晚起做懒汉是赚不到更多的财富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年轻力壮,思维敏捷的年龄阶段,多创造财富,老来才能享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往往有很多的机遇,只是由于疏忽而没有发现,让机遇溜掉,或者是让别人发现实施了,所以平时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多做,对自己发现和创造机遇有很大的好处。很多人都认为做CT会致癌,很抗拒去医院做检查,那到底做CT会不会致癌呢?抗癌卫士就为大家好好解释一下这个专业的问题。什么是CT?CT是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横断层投照方式,将X线穿透人体每个轴层的组织,它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CT扫描用的X射线要比普通X光强100倍。所以,做一次CT检查后遭到X线照射量比X光检查大得多,其剂量爲普通x线的200倍,其对人体的危害也大得多,但因病情需求,偶然接触,总体上讲对身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做一次CT是没什麼关系的。碘造影剂但是,另一种影响就是检查所用的碘造影剂,存在极少人对其过敏,但是在检查前,医生会依据您的体质状况做出判别(比方有没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忌讳症),并停止碘过敏实验,实验阴性时可以停止此项检查,这样可以尽能够确实保平安。加强CT那麼有人会问加强CT损伤大不大呢?很多人能够不是很理解加强CT是什麼,以为又是什麼高辐射检查,其实加强CT就是运用一些造影剂以进步部分的显彰,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病变,对确诊病情有一定的协助。CT多久做一次适宜那麼又有人问了,CT多久做一次适宜?这个其实没有人以为做几次适宜,医生建议做也只是爲了确诊病情,做与不做都有它的利害,但是两头距离最少一个星期。消弭对CT的恐惧,但不应过度使用还有需求留意的是,频繁的做CT和不同时期做CT也会带来一定的损伤,虽然没有证明CT扫描和癌发作率的关系,并不代表CT扫描和癌症的发作没有潜在的关系。某种意义上CT招致癌症的风险取决于照射时的年纪大小,在儿童时分承受过量照射与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增大不有关系,在生育期则会增大乳腺癌的风险,而老年人则能够增大肺癌的发作时机,应注重这类人群防止不必CT体检。应严厉掌握CT体检的顺应症,能用非辐射办法(如超声)的就用非辐射办法,能用拍片处理的就尽量不必CT检查。防患于已然,增加辐射对人们的损伤。 当然了,CT检查不能滥用,也不能恐慌。还是那句话,偶然接触对身体是不会形成损伤的。字面意思,CT也只是有能够会诱发癌症,而非一定能致癌。在消弭不用要的CT检查恐惧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增加CT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至多在顺应症的范围内停止CT检查是十分有益处的。普通X射线对身体形成危害次要是指长工夫接触到射线的人群,例如放射科的医生们。所以大家可以不用担忧,发作疾病,需求做CT的时分还是要做,只要疾速精确确实诊病情,才更好的医治,才干早日康复。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很多长寿的传闻,身边也见过不少长寿老人,那么长寿的人都有什么特征呢?保留哪些生活习惯更有利于长寿呢?1、食不过饱世界五大长寿之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热量摄入普遍偏低,人均日摄入热量1640大卡,远低于一般认为的2400大卡的标准。实验室条件下让小白鼠少摄入30%—40%的热量可以让其寿命提升20%—40%,相当于70岁的人活到80—100岁。食不过饱的判断标准大致是吃饭之后刚好不觉得饿,胃里没有负担的感觉。2、遗传性和地域性长寿是具有遗传性的,如果你家里有长寿老人那么你长寿的概率会更大一些。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长寿有15%取决于遗传因素。同时研究发现,长寿的人有很明显的地域聚集现象,也就是说你周围如果有很多长寿的人,那么你这里可能是一块长寿宝地。3、心态好俗称没心没肺。身边总有一些各种事情都喜欢“瞎操心”的人,这样的人相对比较敏感、多虑。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甚至出现提前损耗。相对的,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人更容易活更长时间。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星座大概念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身边的星座媒体家啊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的位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站在体检车上,一双手环绕孩子,这是在给孩子做健康体检——胸透。在医院放射检查室内,一台透视仪在体检者胸前来回移动照射,医生在另一头的检查室观察,这也是胸透。卫生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制定《健康体检项目目录》时,应当针对不同人群科学制定放射检查项目,不得将放射检查列入对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体检项目。专家称,放射检查的确有利有弊,不应检查过度,也不必因此讳疾忌医,婴幼儿、少年儿童和孕妇普通健康体检中应避免放射检查。疯狂的体检,变相的放疗放射检查是把双刃剑放射检查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少疾病的诊断离不开它,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人体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放射检查包括透视、照片、X线检查、CT、PET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刘斯润教授举例告诉记者,当咳嗽长期治疗没有好转,就要照X光片,看肺部情况,若仍不能确认,就要拍CT,治疗后,还要复查,也要通过放射检查,比如CT等;脑部有外伤或怀疑有病变时,要通过CT或核磁共振(MR)检查来确诊情况和程度……不可否认的是,放射检查也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刘斯润指出,放射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来自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与人体细胞、体液等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可使蛋白分子链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而且,电离辐射还可以通过电离人体内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间接损伤人体。在必须使用放射检查的情况下,总的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接受一定的射线量是允许的,一定量内人体还可以自我修复,一个成人年接受100毫西弗的辐射对身体没有什么损伤。”危害14天做5次CT过度放射检查相当于变相放疗50多岁的贾先生,因为高血压脑出血而被家人紧急送到深圳沙井某医院。入院4天,贾先生被安排做了5次CT。医院的这一行为,被前来会诊的专家认为是过度检查。而主治的医生认为,做的5次CT,是为了给病人确诊和衡量治疗结果、观察病情,这些检查是必须的。会诊专家透露,在基层医院和有的民营医院里,放射检查使用偏多,次数偏密,原因有多方面:要么是医生担心病情变化要及时观察,要么是出于经济利益和创收所需,要么是医疗水平和认识的局限,最多见过一个月内病人被要求复查照CT高达13次的!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什么才是必要的检查呢?若遇到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首诊肯定需要头颅CT检查才能确诊,通过CT扫描可以明确是否有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确诊后,再做CT复查的情况一般为:一是追踪出血是否停止血肿是否有增大,二是观察术后血肿清除程度和是否再次出血,三是病情突然变化如意识变差需要马上明确颅内情况变化。但目前来说,什么时候需要做复查,多久做一次检查,国家尚无统一规定或标准。邓跃飞认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进行性好转时,没有必要天天复查,否则变成了变相放疗。“我们的经验一般急期3~6天复查一次即可,到康复阶段2-3周复查一次,颅内血肿消失后如无异常情况就不需要复查。”他表示。危害2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最易受放射伤害医学专家认为,胸透、X光、CT等放射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尤其是高危人群,例如未成年人,尤其是14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婴幼儿。几乎所有儿科、放射科专家认为,在放射检查中,胸透的放射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所受的辐射剂量等于照几次到几十次胸片,也等于做好几次CT,大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引发孩子患癌、基因突变以及造血功能障碍!“儿童对射线比成人敏感,短时间内若多次接受放射检查,容易对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系统、眼球晶状体、颈部甲状腺造成损害。”刘斯润告诉新快报记者,放射检查包括透视、普通X线照片、CR(计算机X线摄影)、DR(数字X线摄影)、CT、PET等。有文献报道,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灵敏度是成年人的10倍多,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在神经领域,头颅CT检查中骨髓吸收的辐射剂量高于胸部或腹部检查。而且,婴幼儿头部径线小,如果使用与成人相同的CT扫描参数检查婴幼儿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至少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约有30%的骨髓位于颅骨中,在受到不必要的或过量的放射线照射时,其致癌效应发生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易诱发、、甲状腺癌、、等。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专家也表示,如果儿童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而且将来诱发癌症疾病的概率也将大大增加。此外,孕妇也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卫生部明确要求,受孕后8~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首先要问明是否怀孕。体验误区一检查越多越好因为医生只建议做B超来看乳腺情况,怀疑自己有乳腺增生继而担心会引发乳腺癌的郑女士惶惶不安,对医生的建议很不满意。在她看来,这些检查远远不够,至少不足以消除她的疑惑和担心。她甚至当场发飙,怒骂道:“你以为我不愿意做别的检查吧!B超有什么用啊!人家都说应该拍张X光片或做核磁共振!要不怎么看得清楚啊!你都开给我做吧!”医生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耐心地向她解释道:“你才32岁,女在40岁应该先用超声检查对乳腺进行普查,进一步检查才用X线或核磁共振(MR),而且你又没有明显的胸部肿瘤症状,并不是什么检查都做就是最好的!”专家观点:郑女士这种检查做得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少人的误区。专家指出,检查应适当,该检的才检,同时,还应该尽量选择对身体损伤少的检查方法。体验误区二一来就要做最贵、最高级的检查毕先生是番禺某楼盘的老板,因为工作繁忙,生活习惯也不健康,渐渐成为了亚健康一族中的一员。而他与许多时下的有钱人一样,想用金钱买健康。在生过一场大病后,他虽然更注意自身健康了,但方式却让人不敢苟同。“医生,给我开个体检套餐,我要最贵、最高级的检查!”毕先生牛气哄哄,一开口就是“多少钱不要紧”!专家观点:每种情况都有最佳检查方法,不必太讲究高端检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例如,头部的检查,根据情况不同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若是头外伤,首选CT检查;怀疑脑肿瘤,则做核磁共振更好。趋势对儿童放射检查越管越严不少大医院早已取消儿童健康体检胸透项目“以前中小学升学、入幼儿园前,体检中都有胸透这一必备项目。”刘斯润称。据了解,胸部透视主要是为了检查肺部有无结核和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常规的X射线胸部检查包括两种:透视和拍片,前者X射线的照射量是后者的10~20倍,而我国正在逐步减少使用和尽量避免使用高辐射量的透视检查。根据日卫生部出台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日起,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不得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X光透视不允许在少儿(14岁及以下)身上使用。而日前,卫生部再出新通知,进一步规定不得将放射检查列入对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体检项目。“我们11年前就取消了儿童的透视检查,一年前彻底取消了胸部透视检查。”刘斯润对记者表示,由于透视检查成像并不清晰、检查结果无法留底,其辐射对医患双方来说都较大,因此,不少大城市、大医院都相继取消了胸透,尽量用拍片代替。理性检查3对策●对策一不讳疾忌医但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虽然说婴幼儿对放射检查的电离辐射的敏感性要比成人高,但专家们均表示,只要不是大量频用,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对婴幼儿检查的限制,主要是健康体检中使用的限制。关键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对孕妇和儿童更是能免则免。他指出,影像学检查是医学检查必不可少的,公众不必对之太过害怕,没必要听风就是雨。有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确诊疾病时更是不能避免。例如,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因是肺癌高危人群,应该做CT看看肺部情况;三高(高血糖、高血脂、)人群也少不了必需的定期心血管检查。没有必要谈放射检查色变,辐射不是那么可怕,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太阳下晒上半天也会有几毫西弗的辐射,坐飞机也有少量辐射,电脑、电视等家电也会有辐射。对成人来说,一年一次使用放射检查作为健康体检,不必过多担心;但对青少年和婴幼儿,不应在普通健康体检中使用放射检查。●对策二尽量用低剂量检查代替高辐射剂量检查专家指出,很多以往使用高辐射量的放射检查方式,现在可改用低辐射量或没有辐射的检测方法代替,这是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例如,以前腹部CT检查要100多毫西弗的辐射量,现在可以控制在10毫西弗左右;以前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是几十毫西弗,现在可以做到仅0.5~2毫西弗辐射量。如何既降低剂量,又保证效果?这需要通过提高仪器敏感度、改用计算机计算等方法改良设备,避免了以往想看清楚必须用高剂量的做法。也正是由于设备的改良和推陈出新,有更多的低剂量、低辐射量的方法可取代高辐射的检测方法。过去已育妇女要放节育环,都是在透视下进行,现在可以用B超,没有辐射;孕妇生孩子前若要测骨盆,以前也是用透视,现在也用没有辐射的超声、核磁共振来代替。虽然现在普遍认为透视对人体危害较大,但有的情况下其作用不能完全被其他伤害小的方法代替。例如,钡餐需要结合透视来检测胃肠道疾病,虽然胃镜能一定程度上代替钡餐透视检查,但有些情况仍不是胃镜能看到的,还得借助钡餐。“遇到这种情况,从利弊考虑,兴许还是得用透视。”●对策三非检查不可时做好防护措施卫生部有关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用品,对非投照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照射野范围,避免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受到直接照射;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当确定其是否,不得对孕妇进行腹部或骨盆放射影像检查。检查中除受检者本人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或近身护理时,对扶携和护理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孩子的生殖系统对射线最为敏感,通常我们在为儿童做放射检查时,都会给他们围上铅围裙,以保护性腺。”刘斯润告诉记者,这一防护措施,也只有在儿童这些特殊人群身上的某些部位使用。“若保护得严严实实,又如何做检查呢?”相关链接X线摄影、CT、PET、核磁共振、B超,哪样辐射量最大?卫生部日前发布的通知要求,健康体检应当优先使用普通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有条件的地区,推荐使用DR(数字X线摄影)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检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如年龄在50周岁以上并且长期大量吸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等,否则不宜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等;不得使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装置)、PET/CT、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和SPECT/CT。B超和核磁共振对人无辐射,X线摄影(包括普通X线摄影、CR和DR)、CT和PET在同一部位使用,辐射量由大到小为:CT&PET&普通X线摄影&CR&DR不同部位各有首选检查方式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各自优势,有一定的选择规律,但切忌一概而论,具体还是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以下仅供参考:●对于浅表性器官和腹部实质性脏器,首选超声检查如B超;●颅脑外伤、中耳鼻咽喉部、骨骼和肺的肿瘤,一些细微的骨,都可首选CT检查,必要时加增强扫描;●脑肿瘤与病变、、关节和韧带创伤与病变、一些细微隐匿性的骨折等的检查可首选磁共振(MR)。“十天原则”:来潮后10天内不做X线检查专家告诉记者,女性在怀孕、备孕、经期等特殊时期,应对X线检查有所禁忌:●35岁以下的女性不做乳腺X摄影。15岁以下发育期少女应禁用乳腺X摄影,和准备怀孕的女性应慎用;女性40岁以前一年超过一次X线检查,弊大于利;40岁后每年做1~2次乳房X线检查则利大于弊。现主张用超声检查代替X线乳腺检查进行普查,进一步检查才用X线或MR。●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在X线检查半年后再怀孕,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体检不慎带来的胎儿畸形。●育龄女性应遵循“十天原则”,即月经来潮后10天内不做X线检查。●做子宫输卵管造影,须在月经干净后5~10天进行(一些专家认为3~7天),检查后3个月内避免妊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部c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