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尿患者,可长期小剂量服用服用 米非司酮片 胎囊吗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新版平台已经上线,充值操作将跳转,您的账户权限不会受到影响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B超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5例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0mg/次,1次/d,睡前服用,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比较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同时监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观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体积及肌瘤平均体积均较前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H、FSH、P、E2较服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量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损伤.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中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医院 河南中牟45145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18~26周妊娠临床观察
作者:朱勤勤
【关键词】& 中期妊娠
  中期妊娠引产作为计划外妊娠的补救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成功率高,但产程长,胎盘、胎膜残留多,出血多是其最大缺点。我站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妊娠18~26周自愿来站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站住院的395例妊娠妇女,身体健康,年龄19~42岁,其中初产妇102例,经产妇293例,平素月经周期规则,停经18~26周,且经妇检及B超确诊为孕18~26周。术前行血尿常规、血型、肝功能、出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195例。无肝炎、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等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的禁忌证。两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常规消毒腹部皮肤铺巾后行羊膜腔内穿刺,抽得羊水后注入利凡诺100mg,术后记录时间,住院观察引产。观察组在同法利凡诺注射后1h口服米非司酮125mg,冷开水送服,服药前后1h禁食,第2天上午8时予以米索200μg塞阴道;4h后未分娩,阴道塞药已吸收的可继续米索100~200μg塞阴道,以后根据产程进展的情况给予米索塞阴道,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及产程进展。
  1.3& 临床观察& 两组用药后记录用药至胎儿排出的确切时间、完全流产率、引娩后2h内阴道出血量、宫颈裂伤率、引产成功率(利凡诺注射72h内未排出胎儿为引产失败,应用米索24h内未排出胎儿为失败)。
  1.4& 结果判定标准& 自然排出完整胚胎组织为完全流产,妊娠物排出不全及出血多需清宫者为不全流产。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引产时间&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到妊娠物排出时间,观察组为(21.12±8.2)h,对照组为(46.32±12.1)h,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4.63,P<0.01)。
  2.2& 引产成功率& 395例中381例引产成功,总成功率96.5%。其中观察组194例,成功率97.00%,对照组187例,成功率95.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51,P>0.05)。失败的14例中,观察组6例均在第2天继续米索塞阴道后自然娩出;对照组8例,4例孕18周左右行钳夹术,4例孕24周以上,行第2次利凡诺注射后自然分娩。
  2.3完全流产率 395例中,自然娩出完整胎儿及胎盘组织共232例,完全流产率58.73%。其中观察组161例(80.50%),对照组71例(36.4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79.19,P<0.001)。不全流产者均行清宫术(刮出物未送检),观察组多为少部分胎膜残留,而对照组多为大部分胎膜残留,有少数合并少部分胎盘残留。
  2.4& 分娩后2h内阴道出血量& 观察组为(76.11±35.01)ml,对照组为(108.5±50.1)ml,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7.46,P<0.01)。
  2.5宫颈裂伤观察组无一例宫颈裂伤,对照组宫颈裂伤7例,其中5例宫颈重度糜烂,且孕24周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7.31,P<0.01)。
  2.6& 随访& 引产后第15天,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组89.5%阴道出血已止,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84,P>0.05);转经时间,观察组(33.5±10.8)天,对照组(32.2±7.8)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7,P>0.05)。
  3& 讨论
  中期妊娠的生理特点为宫颈成熟度差,而胎体较大,骨骼变硬,引产经过近似足月分娩,要经过宫颈管软化、消失、充分扩张,胎儿方可娩出,且引产时不易诱发宫缩,传统的方法首选利凡诺,虽然其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肯定,但产程长,诱发的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协调,易发生宫颈裂伤,并且由于中孕时蜕膜组织多而厚,不易及时排出。单纯利凡诺引产,胎盘、胎膜组织残留率高,多需清宫而增加孕妇痛苦,而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竞争拮抗剂,能竞争体内孕酮受体,促宫颈成熟及扩张宫颈,同时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再用米索与之协同诱发宫缩,可使产前准备更充分,产程进展更有序,更贴近自然分娩。而用米非司酮时蜕膜变性坏死,绒毛继续受损使胎盘更易剥离,减少胎盘和胎膜滞留,从而减少清宫术[1]。本文资料表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用于孕18~26周引产较之单用利凡诺,总引产时间明显缩短(P<0.01),完全流产率明显增高(P<0.001)并降低了清宫率,分娩后2h内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由于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的协同作用,避免了宫颈裂伤的发生,本文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而对照组为7例(P0.05)。因此,认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8~26周引产可提高完全流产率,降低清宫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及宫颈裂伤的发生,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朱克修,刘景瑜.米非司酮终止妊娠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59.
  (编辑:陆& 淼)
  作者单位: 317500 浙江温岭,温岭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尿常规的影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02期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尿常规的影响
【摘要】:正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40~50岁女性。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它的生长是雌激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7.33【正文快照】: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40~50岁女性。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它的生长是雌激素和一定水平的孕激素影响的结果[1]。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很多患者不愿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雪霞;徐春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年02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欣,张怡;[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年03期
詹美色;翁如林;刘瑞爱;;[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13期
王惠群,靳家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桦;;[J];安徽医药;2007年02期
陈梦坤;;[J];安庆医学;2002年04期
魏嵬,谢元东;[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兰瑞红;孙江川;常淑芳;;[J];重庆医学;2008年02期
,董文漪;[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11期
侯晓兰;[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11期
董丽霞,濮德敏;[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年05期
王庆一,李敏;[J];广东医学;2002年S1期
梁秋红;[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6期
于学芹;;[J];工企医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岑兰芬;;[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丽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李颖;[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金富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丁正香;[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茹普霞;[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张蕾;[D];南华大学;2006年
刘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范向红;[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兰瑞红;[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胡婷婷;[D];陕西中医学院;2009年
章华丽;[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张冬雪;[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张婷;[D];中南大学;2010年
王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平;王晓娟;孙大为;邵雷;;[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年11期
吴洁丽;林毅;朱雪琼;吕杰强;;[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年03期
贾延学;;[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年02期
丁勇利;罗喜平;;[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倪一青;孔娜;韩素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吕一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年04期
崔莉莉;李佩玲;董艳梅;关保元;;[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蕙芳,胡象莲;[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年03期
张建民;[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年05期
卢小梅,陈书媛,黄受方,张长淮;[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年06期
吴际,程云英;[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年10期
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张炳兰;[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年10期
杨幼林,郑淑蓉,张志文,范正红;[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1期
孙梅,朱国璋,周丽蓉,张永莲,俞瑾;[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熔;戢金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5期
包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2期
高洁;;[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1期
李长凤;;[J];临床医学;2011年10期
孙瑜;;[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4期
周燕斌;;[J];西南军医;2011年04期
陈红艳;;[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4期
程桂仙;;[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0期
董小艳;;[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张璇;;[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华;喇端端;;[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任秀苗;;[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马相国;菊淼;常婕;王锡斌;;[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邓卉;马天真;;[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邓瑛;陈忠东;;[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韩继红;刘全;;[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潘玉秀;;[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赵湘婉;张蓉艳;;[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应小燕;;[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陈俊;吴大哲;黄观静;刘裕恒;;[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野;[N];医药导报;2007年
知心大夫;[N];健康报;2005年
魏开敏;[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傅德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魏开敏;[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汪言安;[N];医药经济报;2004年
王朝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王蕊;[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张荔子;[N];健康报;2006年
月杰;[N];中国妇女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坤寅;[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丁正香;[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自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范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孟欣;[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姚爱琳;[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游永年;[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曾菲英;[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柳英兰;[D];吉林大学;2005年
高国钦;[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向红;[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梁丽;[D];郑州大学;2010年
蔡林儿;[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茹普霞;[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刘涛;[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邢妍;[D];南昌大学;2010年
苌丽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由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王梅;[D];山东大学;2010年
宫艳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临床疗效
优质期刊推荐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新版平台已经上线,充值操作将跳转,您的账户权限不会受到影响
肌瘤汤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
目的:肌瘤汤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2004年7月~2005年9月来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口服肌瘤汤为治疗组156例,口服米非司酮为对照组50例。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月经的经量、经期、经质等情况及小腹坠胀、腰骶酸痛、白带等情况的变化。于治疗前后用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测定血尿系列、肝功能、肾功能、血流变以及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等激素。比较治疗后6月和治疗后1年子宫及肌瘤大小的变化。于一年后进行随访,复查血尿系列,肝功能、肾功能、血流变以及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等激素,进一步观察肌瘤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
结论:肌瘤汤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确切。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虽有效,但治疗期间有停经现象,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乏力、和下腹痛,肛门坠胀感和子宫出血。个别患者出现皮疹。如有青光眼、哮喘或前列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尿患者的护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