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胃没病.也不胃发胀消化不良怎么办.不胀.为什么会胃饱胀感

您的位置: → → 胃有点胀胀的

老是打嗝,嗓子老好像卡了东西是的,拉的大便是黑的,带的背也有点疼,这是怎么个情况,求解答,谢谢
胃胀痛,每次都是晚上才会发生,而且之前肠胃也不是很好。每次胀得时候就觉得肋骨也被撑的痛痛的,吃也吃不多。上厕所也不成型,有点粘厕所。
原来胃就一直不好,最近一段时间,胃胀的很难受,吃点东西就胀,早晨起来,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感觉有种负重感.....大小便都正常的,胃口我感觉还是可以的,就是吃点东西,肚子就胀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我要怎么治疗,需要做胃镜吗?我不想做胃镜
你好,我最近感觉胃有东西顶着,不舒服,胃口比平时差,而且感觉不到饿,之前有便秘,现在好多了,就是感觉胃和锁骨上窝有东西,胃也胀胀的,是什么情况,B超可以检查得出问题吗?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帮我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胃不舒服,该去医院做什么检查?

【导语】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慢性胃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慢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

【导语】看病选医院,一直是患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这关系着患者的病能否康复,是否不花冤枉钱,那么,成都哪家医院治疗萎缩...

常见症状:胃胀、胃脘痛、贫血、烧心
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虚弱

萎缩性胃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胃脘部疼痛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之一,除此之外,还可有上腹部胀满...

萎缩性胃炎是什么导致的?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

据统计,幽门螺杆菌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达到50-80%,并仍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每年新增感染病例超过1200万人。并且它还是...

常见症状: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
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

幽门螺杆菌真的会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传染性很强、致病性很高的病菌,它的传染途径为...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途径有哪些?

现已有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而传播...

根据资料显示,每年全先进因为胃肠疾病丧命的人数达1000万以上,其中因胃溃疡导致死亡的人数占了大部分,胃溃疡如果不及时治疗...

常见症状:体重减轻、疼痛、出血

胃溃疡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胃溃疡的治疗费用是不固定的,它与选择的检查设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

【导语】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结肠炎患者人数日趋增多。但是目前很多良莠不齐的小医院、小诊所,纷纷打...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便秘
左下腹或小腹部出现隐痛或绞痛

结肠炎的主要病因有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等,东大医生建议,预防结肠炎要...

结肠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

胃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大约三分之二的息肉出现在60岁以后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似。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

常见症状:上腹隐痛、腹胀、不适

胃肠息肉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柳州东大胃肠病医院治疗胃肠息肉的费用公开,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方法...

胃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胃息肉可以引起上腹部的不适、消化不良、消瘦等,严重的可能引起癌变...

民以食为天,饮食既是人类的本能,又是生理需要。胃肠是消化吸收饮食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仓廪之本,五味出焉”小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胃肠总的功能是消化吸收饮食,使之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供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需要,同时将产生的糟粕排出体外,故其又“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所以古人譬之为后天之本。人类时时刻刻都需饮食供养,而胃肠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体消化吸收饮食而蠕动不已,任务繁重。胃肠本身易于劳损,加上外界的风雨寒暑之邪,会随时随地伺机侵害胃肠:人类的七情六欲、嗜欲无度、暴饮暴食、醇酒厚味,又不时在伤害肠胃。这就使胃肠病的临床发病率大大增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化学物品的广泛运用,使胃肠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所以,对于常见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有一个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案。中医是祖国的瑰宝,中医治疗胃肠病历史悠久、疗效可靠、经验宝贵,我国有着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对于胃肠病的临床诊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胃肠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胃肠病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常言道十人九胃病,胃肠病是人们饮食不卫生的食物而被细菌感染。食用辛椒刺激性食物,饮食无规律性等都会引起胃肠病,特别是经常服用药物的人更会起胃肠病,原因是有害物质能破坏胃粘膜及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引起胃病,胃功能失调,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胃胀、胃痛、嗳气、反酸水、便秘、腹泻、饥痛、饱痛、定时痛、不定时痛、夜间痛、胸腹胀痛、反射性胸、背、腰、胁下痛、头晕头痛,便稀、便血,大便带粘液或脓血,贫血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传统胃肠药一般是对症治疗“症”就是症状,也是常说的“治标”。而未能治本。这样治疗见效快,很快能消除症状,但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久治不愈”,也就是时好时坏,吃药就是好,停药就犯,渐渐吃药,也不顶用了。为什么呢?原因患者长期服用各种胃肠药太多了使胃表层功能萎缩,失去了抵抗力,产生了抗药性,如果继续使用此法治疗,常见的胃肠病就会转变为慢性伤害,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再继续溃烂下去,使胃腺细胞萎缩失去正常功能,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贲门炎及消化性溃疡等,都会转变为胃癌,所以胃肠病千万不可忽视。

胃肠病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如果发现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胃肠穿孔、胃肠癌变,直接危及生命。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位置下降,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骨嵴连线以下。本病多见于女性,瘦长无力体型者,也可见经产妇,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引床少动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膈肌松弛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为消化不良症状,或有站立昏厥、低血压、心悸等表现,长久直立后和餐后症状加重。

胃下垂可属中医学的“胃缓”范畴。《灵枢.本脏篇》日:“脾应肉,肉困坚大者,胃厚;肉胭么者,胃薄。肉胭小而么者,胃不坚……胃胭不坚者,胃缓。”《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但自《内经》后,历代医家均未对“胃缓”作专题讨论和研究,相关文献散见于“脘腹痞满”、“恶心”、“嗳气”等病症中。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三个因素:一是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二是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厚度的作用;三是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根据个体体型及胃的张力,胃的形态又大致分为四型:一为牛角形,多见于矮胖体型,胃的位置高而横,张力强;二是鱼钩型,胃体垂直,胃的张力中等;三是无力型,多见于瘦长体型,胃体上部狭长,下部及胃窦松弛,胃呈囊袋状,张力低,甚至下至盆内;四是瀑布型,胃体较小,体长瘦弱者为主。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均可导致胃下垂。以往以生育过多的妇女和无力型的人多见。目前,患者以慢性消耗性疾病、卧床少动、体长瘦弱者为多见。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总之,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肾和肠等脏腑。多由禀赋薄弱、瘦削之体质,或长期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而致形体瘦弱。本病在于肌肉不坚,脾虚气陷。但也常见兼有气滞、血瘀、痰饮等标实者,病久亦见虚象,或胃阴不足、脾胃两虚等。

【辩证施治及分型论治】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养为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没有体育机械者,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每次做累为止。饮食要少食多键,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钟至l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配合中药辩证治疗。

主症食纳差,食后脘腹痞满胀,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头晕,或见嗳气,心烦,食后嗜卧,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弱或缓弱。 

方剂补中益气汤:党参30克,黄芪20克,白术20克,升麻10克,柴胡15克,当归20克,陈皮12克,崔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主治胃下垂。

加减脘腹胀满加木香10克,枳实15克;有寒象者力附子6克,肉桂6克;兼痰热者加黄连6克,竹茹10克;少食纳呆者加鸡内金15克,麦芽15克;心烦,舌质红,苔薄黄,为气虚生热,可加栀子3克,豆豉6克;若见腹泻加诃子肉10克,炒扁豆米6克。

主症胃脘痞闷,时有胀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情志抑郁,精神不振,或心烦易怒,纳差,腹泻或便秘,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方剂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实、白芍、郁金、苏梗、白术、茯苓各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一剂,主治胃下垂。

加减兼食滞者加山楂15克,麦芽15克,神曲15克;血虚者加当归20克,熟地20克;兼血瘀者加丹参15克,兼胃阴不足者加沙参20克,麦冬20克,乌梅10克。

主症形体消瘦,畏寒肢冷,渴不喜欢,一胃脘万思饮食,食后饱胀,腹胀矢气,苔白而润,舌体尉沉细弱。

治法温中健脾,补气升阳。

方剂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附子106克,炙黄芪25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白术15克,柴胡15克,当归15克,佛手15克,木香12煎服,日一剂,主治胃下垂。

加减若食纳极差,加熟地15克,人参10克,宜减,并加莱菔子12克,山楂15克,鸡内金15 克;若大便滑泄不禁,可加五倍子15克,赤石脂12克。

主症形瘦而长,唇红面燥,口干思饮,嗳气频作,食后腹胀脘痞,烦闷不舒,或有恶心呕吐,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剂养胃汤合竹叶石膏汤:山药15克,党;黄精20克,玉竹20克,石斛l0,荷叶12,克,扁豆10,佛手15,沙参15,麦冬15,竹叶12,石膏10,半夏10,甘草10

每天一剂,主治胃下垂。

加减若兼气滞者加枳壳15克;气虚者加黄兼血瘀者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兼肾气亏损30克,熟地20克,菟丝子20克;肠燥便秘者加肉苁蓉20克,郁李仁12克,火麻仁12克。

5、脾阻气滞型(未完待续)

溃疡性、慢性结肠炎及直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弥漫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而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欧美较常见,国内的发病率尚缺乏精确统计量认为较欧美为低,但近年来国内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应引起重视。本症比较顽固,但也容易彻底治愈,但大部分病人的预后良好,尤其轻型病例经治疗后病情可长期缓解。爆发型,有并发症或年龄超过60岁者预后较差。

主要症状为腹泻、便脓血、腹痛和里急后重起病初期腹泻不太明显,粪便表面附有黏液,继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310次不等。严重时每天可达1030次,大便中混有鲜血、黏液和脓液。同时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饱胀、暖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时可见发热、心悸、衰竭、消瘦、贫血、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等。临床常见有便秘型、腹泻型、便秘腹泻交替型。

根据本病以腹泻、腹痛、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故分属于中医“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等范畴。

【辩证施治及分型论治】

1、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湿热型者

黄连3克,白头翁12克,炒白术10克,苍术l0,薏苡仁15,蒲公英15,车前子10,焦三楂10,炒白芍10,石斛10,干姜10,砂仁5,水煎服,每天一剂。症状消失后,可用香砂六君子丸补之。

2、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痢下脓血白冻,腹痛阵作,久痢不止者。

黄连6克,当归10克,乌梅21克,黄柏10克,干姜6克,川椒6克,肉桂6克,人参6克,细辛六分,水煎服。

3、主治慢性乙状结肠炎,临床有腹胀痛、拒按,大便时而溏薄,时而干如球者。

熟大黄6克,丹皮10克,败酱草15克,制香附10克,赤芍15克,枳壳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4、变通白头翁汤:主治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

白头翁、地榆、白芍各20克,秦皮15克,山药30克,甘草5克,三七10克,鸦胆子30粒。水煎服,每天一剂。

5、芍药汤:主治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白芍15克,黄芩、木香、槟榔、当归各10克,黄连、甘草、肉桂、大黄各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6、葛根芩连汤:主治湿热型慢性结肠炎及直肠炎。

葛根15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7、缓解期方: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缓解期

党参、白术各15克,苍术、乌梅、木香、五味子各10,黄芪、茯苓各15克,故纸10克,吴茱萸、甘草各5克,白及2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8、理肠汤:疏肝理气,补脾止泻。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及直肠炎。

柴胡、枳实各9克,白芍15克,木香、黄柏、乌梅、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9、温肾健脾汤:主治慢性结肠炎及直肠炎。证属脾肾阳虚型。 

补骨脂、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各12克,五昧子、干姜各6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10、附子理中汤加味:温补肾阳,涩肠止泻。主治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

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白术各12克,茯苓、柴胡各8克,升麻6克,诃子1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11、理中大黄汤加味:主治慢性肠炎大便夹黏液,遇冷腹痛者。

党参、白术各20克,茯苓、山药、山楂各15克,甘草6克,大黄4克,木香l0。水煎服,每天一剂。

12、半夏泻心汤加减: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

半夏、黄芩、干姜、茯苓、苍术、厚朴、陈皮各15克,黄连6克,党参30克,炙甘草、砂仁、白蔻、广香各12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13、肠宁方: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症。

黄芪20克,党参、白术、茯苓、葛根各15克,陈皮、藿香、桔梗各10克,木香、升麻、黄连、炮姜各6克,甘草4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以上秘方专供溃疡性、慢性结肠炎及直肠炎患者选择,请对症选用方剂服用疗效可靠,尚有未能彻底根治的患者,请与本医联系,(或亲临本医诊治,疗效更佳)。本指导患者用药至彻底根治。

溃疡性慢性结肠炎患者调护及饮食宜忌

(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居处冷暖适宜。

(2)对于反复发作或持续的病人,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避免劳累。

(3)对腹痛腹泻患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低蛋白饮食。

(4)对于久痢不止者,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防止肠病恶变。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4060岁多见,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咽困难,咽中梗阻、胸骨后疼痛或烧灼等感觉,部分患者还可见反酸、烧心、呃逆(ènì甚至出血等。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食管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噎证”、“吞酸”、“胸痛”、“胃脘痛”、“嘈杂”等病证的范畴。

    食管胃连接处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障,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E 3.5cm的高压区,该处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由于致病因素导致该生理屏障破坏则食物易反流,而形成反流性食管炎。

2、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中医学虽无食管炎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等很早即有类似的论述。《隋·巢元方》将tt噎,,分为气、忧、食、劳、思五种,指明其发病与精神、饮食、劳累等因素有关,对其症状描述亦比较具体。如《诸病源候论.否噎病候》中指出:“气噎,此由阴阳不和,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令人喘悸,胸背痛也。食噎,此由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饮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胸内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对其发生的病因,《济生方.五噎五隔论治》认为:“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倘或寒温失宜,食欲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耗,使阳气先结,阴气后乱,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则成五膈。气留于咽嗌则成五噎。”

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劳逸失度,七情伤感,郁怒不解,肝郁化火,横逆脾胃,损伤食管;或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热烫之物,积热肠胃,水不化津,痰浊内生,痰随气升,搏结于食管;亦可由于脾胃内蕴湿热,外寒温失宜,六淫邪毒,内侵食管,气滞血瘀.郁久化热,腐肌化脓;或病久中焦虚寒,均可致饮食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疼痛、反酸烧心等症。临证应根据证型采用健脾理气、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疏肝清热、益气养阴、瘀散结等方法治疗。

【辩证施治及分型论治】

主证胸骨后灼痛,灼热,胸脘作胀,吞酸,急躁易怒,口干,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解郁

主证胸脘胁痛,胃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常吐涎沫,大便不畅,舌苔薄白。

治法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吞咽困难,持续性胸骨后隐痛,舌唇淡暗,舌边有瘀点。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散结。

  主证胃脘隐痛胀闷,泛吐酸水,暖气,纳差,大便时干时稀,剑突下灼热,胃中嘈杂,口干喜饮,胸中烦闷,舌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饮食宜忌及调护

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玫瑰花露、茉莉花、白梅花、茉莉茶等;药物如刀豆、荔枝、橘子、橘饼、橘皮、小独蒜(薤白)、胡萝卜、砂仁、白蔻等具有理气的作用。

滋腻味厚而阻滞气机的食物,如糯米、栗子、鸡蛋、红枣、花生、龙眼肉、蜂蜜等。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不洁食物,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不饥饱无度。调节饮食方法主要有:食量适当,勿饥饱无常。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就会导致积滞难消,脾胃失运。

三餐的分配也应合理,早餐精些,午餐量多些,晚餐宜少进,若需要夜餐,则应以软饭为宜,勿饱食入睡。《饮膳正要·养生避忌》中云:“若食饱不得便卧,犯之即生百病。”

(1)、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2)、体重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3)、睡眠时可将头侧的床脚用木块垫高1520cm,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及糜烂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l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侵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黏液性渗出物目前国内按炎性细胞侵润黏膜层的深浅将本病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凡侵润黏膜浅层13者;

中度——涉及中13者;

重度——超过黏膜层23者。

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胀闷、暖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等诸多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多能痊愈;

若失于治疗,则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以转化为萎缩性胃炎。更有可能引发至胃癌望患者重视治疗,免其病变。

浅表性慢性胃炎的基本病变为: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膜炎性细胞侵润,病变较浅,仅局限于黏膜浅表的13,但有时亦可累及全层。

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又可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三级;轻度为炎性细胞侵润较轻,范围限于黏膜浅表13,其他病变也不甚明显;中度为病变程度介于轻重两者之间,炎性细胞侵润及黏膜浅层的l323重度为炎性细胞侵润较重,范围达黏膜的23以上,甚至达全层,上皮细胞变性明显,且有坏死及胃小弯扩张,变长,变深或伴有肠腺化生。

中医历代医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多责之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六淫内侵、脾胃虚弱等诸多方面。如《素问.痹论》日: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本病虽病因繁杂,但其病理却有共同之处即“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久而胃之气瘀滞”。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胆汁反流、糜烂性胃炎)的秘方:

主证:胃脘wǎn胃的内腔)胀痛和痛窜两胁,暖气频作,嘈杂泛酸,舌苔薄白,脉弦或滑。胃镜可见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胆汁反流等。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剂(略):

主证: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尿黄,脘腹痞闷,口干喜饮或渴不欲饮,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

治法:解郁理气,清热化湿。方剂(略):

主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得食则痛减,食后发闷,痞满,纳呆少食,便溏或腹泻,四肢酸软,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液稀薄而多,胃酸测定大多偏低。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方剂(略):

主证:胃痛复发,疼痛较著,中宫畏寒怕冷,得热按则减,口不渴,苔白。

治法:散寒止痛。方剂(略):

慢性胃炎患者的调护及饮食宜忌

在慢性胃炎的患者中,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认为该病与胃癌有关,故忧心忡忡,精神压力大,多易出现失眠、悲观、失望等情绪。反过来影响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中显得格外重要,使病人从主观上树立治愈该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因本病往往有反复发作、迁延缠日、病程较长之特点,在治疗中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即使治愈后,每年也要定期复查,以减少该病复发。

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调护,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古语云“百病皆生于郁”, “一有佛郁,百病乃生”,说明了情志失和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现代医学目前亦证实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均和情志息息相关。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精神调护是非常重要的。本医诚告患者,对于本病不仅需要医药治疗,而且更需要情绪、心理等诸多方面调护加以配合。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脾相合,共化气血,以养周身,食有不慎,则极易损其功能,碍其升降。故慢性浅表性胃炎辩证调护中,饮食调理亦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食养”和“食疗”两个方面。①饮食有节:早在《内经》就认识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生病起于过用”,“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应避免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昧、醇酒甘甜、辛辣香燥刺激之品;宜食清淡、富有营养,软硬寒热得宜。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人”。②配合食疗:《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祖国医学十分重视食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食疗,宜结合病人的体质、疾病属性来进行,如脾胃虚寒之人,平素宜食生姜、胡椒等温中散寒之品;胃阴不足之人,宜食百合、梨、藕、蜂蜜、牛奶等甘润生津之品;气滞不和的患者,可多用萝卜、金橘饼、橘皮等;而脾胃虚弱者,宜以红枣、山药、莲子肉等品为辅助。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因而调摄情志,节制饮食,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顺应四时。

对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有重要意义。

具体饮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宜少宜精,宜温宜洁,宜鲜宜淡,宜软宜缓。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调护细节虽多,但重要一个原则是“时时顾护胃气”。胃气一败,百病由生;胃气得养,气血化生,内能和调于五脏,外能洒陈于六腑,不仅疾病早愈,对身体健康亦十分有益。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黏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

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急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急性的、可逆性的病变,病程一般较短,发病后时间不长.内镜下所见胃黏膜的病变可能已不存在,但组织学上恢复正常则需要较长时间。而由于抗生素被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

急性胃炎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起病较急,以呕吐、胃脘痛胀为主要表现。病前每有饮食不洁及暴饮暴食史,或有明显的受凉史,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l周内可完全恢复正常急性胃炎的治疗可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做针对性处理。其中急性单纯性胃炎病程较短,具有自限性;其他各型急性胃炎经治疗后,不留任何后遗病变,但急性腐蚀性胃炎病程严重,后期可出现食管、胃幽门等部位的狭窄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辩证施治及分型论治】:

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多属新患。多表现为胃脘疼痛,呕吐频繁,吐物酸臭,脉实有力,故以实证居多而脾胃素有宿疾,突然加重引发急性胃炎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主症突然胃脘痛疼,发胀,呕吐清水及食物,纳差,可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疏邪解表,芳香化浊。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味:

藿香15克,苏叶13克,白芷13克,苍白术15克,川朴13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3克,大腹皮13克,桔梗15克,桂枝3克,干姜3克,建曲10克,甘草6克。

煎水服,每天服一剂,连服3--4剂可愈。

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事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剂保和丸加昧:

神曲15克,山楂15克,莱菔子13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陈皮12克,连翘15克,炒二芽15克,甘草6克。

每天服一剂,连服34剂可愈。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方剂:

高良姜6克,香附15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炙甘草6克、姜半夏10克、荜拨6克、生姜6克。

水煎服,日服一剂,连服三五剂可愈。

主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暖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剂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醋柴胡15克,炒白芍15克,炒枳壳15克,生甘草6克,姜半夏10克,鲜生姜10克,元胡15克,炒川楝子10克。

每天服一剂,连服34剂可愈。

主症脘腹痛,呕吐,腹泻黄色水样便或夹黏液,气味臭,心烦,口渴,小便黄,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化湿热,芳香化浊。方剂连朴饮加味:

黄连10克,菖蒲13克,山栀10克,川朴13克,陈皮12克,扁豆米10克,茯苓13克,半夏10克,藿香13克,苏叶13克,苍术15克。

每天服一剂,连服3--4剂可愈。

主证:素体阳虚,感受寒湿发病。胃脘胀痛,嗳气,恶心呕吐,吐清水,形寒怕冷,手足厥冷,舌苔白滑,脉沉而弱。

治法温中回阳,散寒理气。方剂附子理中汤加味:

附子10克,党参25克,干姜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藿香15克,川朴13克,砂仁6克,甘草6克。

每天服一剂,连服3--4剂可愈。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止痛,降逆通便。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苍白术15克,川朴13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蔻仁10克,焦楂曲15克,炒二芽15克,苏叶10克。

急性胃炎忠者饮食宜忌及调护

(1)生活有节,起居有常,调畅情志,避免暴饮暴食,忌过量烟、酒、茶、油腻、粗糙及刺激性食物。

(2)急性发作时最好用清流质饮食,如米汤、杏仁茶、清汤、淡茶水、藕粉、薄面汤、去皮红枣汤。应以流食为主,待病情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少渣半流食,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

(3)严重呕吐腹泻,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分和钠盐。若因呕吐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时,应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溶液。

(4)腹痛剧烈时,应禁食水,使胃肠充分休息,待腹痛减轻时,再酌情饮食。应禁用生冷、刺激食品,如醋、辣椒、葱姜蒜,也不要用兴奋性食品如浓茶、咖啡、可可等。烹调时,以清淡为主,少用油脂或其他调料。

总之,急性胃炎饮食上要忌生冷、瓜果、油腻以及不消化之食品,以稀饭及米汤为主,并以少食节食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吐泻严重时要适当多喝些淡盐水和糖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发胀消化不良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