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农村小型养猪场环境有没有人管,农村小型养猪场养猪在村中污染环境空气质量,苍蝇漫

岳麓区桃花村环境受污染 养猪影响空气质量
订湘江手机报,大事趣事绝不漏掉。编辑短信XJ,移动用户发送至10086,联通、电信用户发送至,3元/月。
  一街之隔的桃花村,飘出的不是桃花香,而是越来越重的异味,这让家住岳麓区枇杷塘社区的陈爹爹很是郁闷。4月17日,陈爹爹说,自从桃花村开始养猪后,周边环境逐渐变差。
  陈爹爹是枇杷塘社区的第一批住户。陈爹爹说,这个社区原是七三厂的宿舍楼,1972年就建好了。
  &当时觉得很适合养老&,陈爹爹回忆,刚搬进小区的那阵子,空气好,附近还有一个养鹿场。与小区相隔一条街的桃花村,人口不多。后来,桃花村附近搞起了蔬菜养殖基地,村民们开始养鱼、种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不搞种植了,把菜地一推,搭起小土房,开始养猪。陈爹爹说,养起猪后,村里的池塘被排泄物填满了。到了夏天,蚊虫多了,风一刮,空气也臭了。渐渐地,没人再去村里晨跑、散步,&家里连窗户都不敢开了&。
  17日,记者来到桃花村,发现村里开了不少农家乐。再往里走,小路两旁都是菜地,有些菜地中间搭建了小土房,里头圈养着不少猪。
  &现在养猪的多是外地人&,一位村民说,村民一般是把搭建好的小土房租给别人,多是宁乡那边来的农户养猪,本地村民靠收租金或开农家乐赚钱,&有味道我们有什么办法?都闻习惯了&。
  记者从枇杷塘社区了解到,关于气味的问题,社区协调过多次。&矛盾在于,村民的实际利益和卫生环境发生了冲突。他们也要生活。&社区负责人介绍,要村里完全不养猪,这样会让村民失去一部分生活来源。但继续这样下去,眼看夏天要到了,气味只会越来越浓。
  记者从长沙市环保局了解到,桃花村属于二环线外,根据相关环境规划,二环线内的商业养殖要最先退出。至于桃花村的情况,要到现场具体了解后再做决定。岳麓街道办介绍,已有工作人员去现场了解情况。
(稿源:红网-潇湘晨报)
(编辑:何文卿)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TAG:岳麓区桃花村
环境;污染;养猪
版权声明()
①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书面授权星辰在线,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所属系列媒体的新闻信息。未经权利人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星辰在线”或“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星辰在线”或“星辰在线-长沙晚报”的作品均为转载稿,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敬请立即通知我们,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联系方式:星辰在线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0 传真:8
附: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系列媒体:《长沙晚报》、《星辰在线》、《湘江手机报》、《知识博览报》、《娱乐快报》、《品周报》、《浏阳日报》、《学生·家长·社会》杂志、《晚报文萃》
星辰民声站新华网 & 广西频道
凌云做好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自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后,凌云县切实做好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全县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由2014年的3个增加到2016年的8个,在全县8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布点进行监测。每个监测点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连续监测5天,每天采样时间连续24小时,全年监测4次。图为1月28日,该县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人员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东兰村下东兰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董淳林)
[责任编辑:猜你感兴趣
&热门汇报范文当前位置:
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共9篇)整治农村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研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既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适应农业欢迎来到大智慧网/农村创业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希望能帮助到你。
整治农村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一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研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既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1. 农药污染 据调查,我市有少数农民仍使用少量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理使用农药,使病害虫草抗药性增强,农作物农药污染加重,导致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超标,同时也导致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到土壤的肥沃性,有的土壤已变得不宜种植。
  2. 化肥污染 2007年我市肥料施用量12.62万吨,其中氮肥8.16万吨。化肥流失情况:地表径流总磷流失量245.47吨,总氮流失量1141.07吨,氨氮流失量269.39吨;地下淋溶总氮流失量3301.59吨,氨氮流失量63.55吨。化肥的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导致土壤大幅度板结。过量的化肥在土壤表面易挥发成气体,污染空气,从而侵害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组织,引起病变;使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大为减少;使蔬菜、牧草、谷类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硝酸盐易转化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极易诱发胃癌和肠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3. 地膜污染 2007年我市地膜使用量3091.01吨,地膜残留量为437.95吨。此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制品也成为农民消费的必需品,因此,农田、道路、水塘、河道、溪流等遍布“白色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4. 农田秸秆焚烧的污染 我市秸秆产量为256.59万吨,秸秆随意丢弃量为20.14万吨,秸秆田间焚烧量为38.86万吨,秸秆田间焚烧量占秸秆产量的15.1%。秸秆在燃烧过程中,烟尘弥漫,浓烟滚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破坏了臭氧层的温室气体,同时还会造成3种危害:一是使空气污染加重,能见度下降,直接影响交通、航空安全和空气质量;二是田间地头的树木和农作物有被熏死的危险,甚至可酿成火灾;三是被火烧过后的土地发硬、发干或形成板块状土壤板结,破坏土壤有机质,对种植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5. 垃圾污染 由于农村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垃圾随地堆放,致使农田、道路、河道、溪流成了天然垃圾桶,垃圾包围村庄的现象很突出。这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更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其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 畜禽养殖污染 2007年我市畜禽粪便产生量80.82万吨,尿液产生量27.37万吨。我们普查了全市140个养殖场、92个养殖小区和5301个养殖专业户,发现农民以后,虽然用上了自来水,盖起了二层楼,自家院内干净整洁,装修也上档次,但是人畜禽粪便和污水直排现象日趋严重,农村小沟、小河、水塘淤积、变黑、发臭和漂浮物蔓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已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此外,不少村镇修建住宅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散乱,居住环境变得既不美观又不卫生,已变成了疾病传染的温床。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是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被排除在环境控制之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是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的。不仅是农民认识不足,各级领导也认识不足。
  二是投入滞后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成了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
  三是宣传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日常生产、生活行为也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 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够,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垃圾转运站严重短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非常低。
  三、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1. 加强环保宣传,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重要性,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二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三要在广大农村干部中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将环境保护摆在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四要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五要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无害化清洁生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 一要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有条件的乡镇,可以联合周围村庄,推进区域性垃圾集运和集中处理。二要加强垃圾资源化的宣传、引导,动员农民实行垃圾综合回收利用。
  3. 推广农村“改厕、改圈、改厨”三位一体沼气池模式 截至目前我市推广农村“改厕、改圈、改厨”三位一体沼气池模式已达到了13万户,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二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大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
   1. 严重污染水体。1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1个畜禽饲养场就是1个污染排放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由于含氮、磷量高,造成水质恶化,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时将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畜禽废弃物污水有毒、有害成分一旦进入地下水中,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会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导致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恢复。
   2. 污染空气。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恶臭气体,连同畜禽本身释放的气体,恶臭物质可达230多种。这些恶臭物质,不仅会造成畜禽应激,影响生长发育,降低畜禽产品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3. 传播病菌。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禽共患病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禽带来灾难性危害。
   4. 危害农田生态。高浓度的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5. 影响畜禽产品安全。激素类添加剂的滥用,污染了畜禽产品的品质。如β兴奋剂会致使猪肉出现高残留而引起人的中毒;高铜会造成猪铜中毒,高铜猪粪便还会被农作物所吸收进而危害人畜禽健康。
  二、造成污染的原因
  1. 防污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受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
  2. 农牧脱节,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的废弃物可通过施入周围农田而及时得以自然消化,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以来,以畜—肥—粮循环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形成了很好的生态平衡体系。然而,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畜禽业向城市周边的转移,养殖者不种地,没有土地及时吸纳畜禽废弃物,导致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农牧脱节,最终导致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只施化肥,畜禽废弃物没有了应用的出路,于是养殖者便随意堆放、丢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 治污设施不齐全。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导致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和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4. 环境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日益凸现,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问题,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缺乏力度,导致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
  三、治理污染的对策
  1. 建立环境监管体制。应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治理。对现有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大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
  2. 推广污染防控技术。一要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二要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通过发展沼气处理畜禽粪便。三要推广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污,减少污水量。用干粪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应当成为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四要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对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
  3. 实施绿色环保养殖。尽量减少农村一家一户的养殖,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建立养殖小区,扶持专业大户。农村应发展以农户为对象,庭园为依托,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种、养、加为产业的庭园生态经济,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 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对于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排污设施建设和畜禽地方品种、草场资源、渔业资源的保护,要予以适当补贴;环保部门的排污费要有适当比例用于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资源保护;要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并给予补贴;要实行激励机制,对那些在畜禽养殖中主动积极安装环保设施,推广环保措施,认真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5.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增强企业自身约束能力。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水资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畜牧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以这些法律法规为准绳,建立科学的环境管理体
保护区域良好水资源环境的措施初探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三篇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爱辉区是个水资源较富集,水质较好,污染程度较低的水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加,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却严重滞后,水资源环境的破坏所产生的危害逐步开始显现,对本地区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黑河市爱辉区水资源较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0余条,自然泡沼182处。黑龙江流经本区境内长度183km,流域内植被良好,水质较好。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47×10?8m3/a。而其爱辉区水资源开发较晚,1978年全区地下水开采量仅为300×104m3,水污染程度不大。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水资源的开发激增。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的加深,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爱辉区现有的工业、城镇生活产生的废渣、废水、垃圾几乎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污染地表水以及间接污染地下水。到现在为止,我区没有一处垃圾填埋场,大量的城镇垃圾无序堆放,经雨水淋滤,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业生产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对水污染的程度较大,而且污染后果已经显现。我区卧牛河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由于来水主要流经大面积农田区域,库中出产的鱼类,每逢水量较小的年份,就会有农药的味道。另外采金业对水资源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整个法别拉河流域几乎全线污染,而且法别拉河入黑龙江以后,又使得下游的黑河市引江水源地受到污染,使市民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胁。为保护我区良好的水环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水行政管理,完善水资源一体化保障体系。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逐步完善适应现代经发展的水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规范人类水事行为。完善开发与保护、水量与水质、城市与乡村、地表与地下水、取水与用水、供水与排水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水行政监督执法的主体地位、权限、责任和程序,推进水资源保护制度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违法的法律责任,有效地开展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维护良好水资源管理秩序。
  加强培训,提高执法者素质,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引导和规范建立各类用水组织,如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行业用水协会,使其成为政府与社会达成共识的桥梁,降低水资源管理的成本;建立发达的信息互通机制,包括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系统,及时向全社会发布用水信息、水权和水市场信息。
  二、 加强科技创新,构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提高水利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科学地、全面地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遵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规律,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提高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使用适合我区特点的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节水技术水平,降低节水投入成本,合理利用当地各种分散来源,提高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大幅度提高污水回用率。目前我区城市污水管道没有形成完整、封闭的体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甚至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因此,要加快污水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和污水回用设施建设。在较大幅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污水再利用,实现永资源化。尽快在我区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以达到减污增效的双重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构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参与体系。按照本区域的水资源善来科学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利用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调配,基本保障最小生态环境用水,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等措施予以修复,涵养水资源。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在严重水土流失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在大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发展小水电,使农民能够解决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人居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舆论体系。人保护水资源意识的强弱,是决定各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经济、科技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之外,加强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特定时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强大的水资源保护的社会舆论环境,逐步转变人们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全民水意识和节水的法律意识,增进社会对政府政策的认同感,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形成爱水、节水、保水的良好社会。
  良好的水资源环境,是我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以上四个方面建设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保护好我区良好水资源环境,是我们每个水利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
浅谈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四篇
浅谈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三、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一是农药污染。一些农民为了达到速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用农药不按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还有极少数人不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甚至还有少数农民仍使用少量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害虫抗药性增强,使蔬菜、水果的农药污染加重,这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二是化肥污染。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往往过量施用,由于农作物使用农家肥没有化肥见效快,农民投省事、省力,积农家肥做肥料的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多。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是地膜污染。残留地膜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难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即使降解也会释放有害物质,如果地膜逐年在土壤中积累,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禽畜粪便污染。一些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的方式和垫草垫料方式清粪,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无序排放,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危害主要是传播“人畜共患病”。全世界约有“人畜共患疾病”250种,我国共有“人畜共患疾病”120多种;其次是造成空气恶臭。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恶臭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影响降低了畜产品质量,污染了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再次是造成农村水质下降。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若不经处理,排入河流或水库,将使水体变色、发黑,引起藻类、杂草疯长、部分水生生物死亡、威胁鱼类生存,使农作物陡长、倒伏、贪青、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危害了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1.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要在各地区生态功能区规划框架内,认真制定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并让这一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紧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质量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五篇
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摘要: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既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能改善环境质量。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现状;保护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使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己成为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加快治理农村污染及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积极探讨对其进行治理的对策。
1农村环境问题根源及现状
1.1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面明显扩大,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并引起城乡普遍关注。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达19万吨,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的2.4倍。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是农民的一个重要谈谈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并举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六篇
谈谈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并举
【摘要】针对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农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等诸多方面研究分析农村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谈谈;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措施;并举
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保护农业资源和改善农村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对策与措施,对保护农村生态,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农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日益严重的污染在加剧恶化。“脏、乱、差”现象普遍长期以来,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在一些农村呈现出“围村、塞河、堵门”之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室内 现代 化,室外脏乱差”成为农村居民环境的真实写照。我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七篇
我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提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机构与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倡科学种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法律法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强调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近些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一浪接一浪地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区竞相发展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2、有机物质污染严重。农村生猪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臭,致使蚊蝇繁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BOD、COD、NH2-N严重超标,水体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等牲畜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生残体腐烂发酵,有害藻类丛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坡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进入水体。在地表水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地下水中,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被硝态氮污染后,对人畜健康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八篇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乡镇工矿企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环境形式
(一)主要环境问题
1、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州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我州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2300万吨,生活垃圾约35万吨。这些废水、垃圾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2、乡镇工矿企业污染
近年来,我州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矿产品、烟酒食品、化工、 — 1 —
医药、能源等支柱产业。其中矿产品、化工这些重污染行业受原材料、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多分布于城郊和农村地区。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这些在农村地区建设的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农村地区,造成了日常监管的不便,加之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从而造成了农村地区污染事故频发。这污染事故中有污染水源的,如2007年1月~4月, 县xx江上游xx渡口至xx河段被上游xxx企业污染,河水总x含量超标5.78倍,整体呈现棕黄色,导致了沿河数个村庄生活用水困难;也有污染空气的,如2008年5月,xx腊尔山镇一烤烟厂因使用烟煤烤烟,造成二氧化硫超标排放,从而导致周围农民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坏死,给农民群众造成了损失;还有因矿渣乱堆而占用土地的,如xx县xx镇老王寨近年来一直受到附近矿山的影响,其土地被矿渣、尾砂侵占污染,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3、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前继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后的第三大污染源。畜禽业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体污染。三是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与扩散,使近年来一些本已灭迹的疫病又有发生。最后一个是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主要是—
饲料中乱用滥用抗生素、违禁药物、重金属、促生长剂等,部分残留物质随粪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我州农村畜禽养殖多为分散式家庭养殖,少量集中的畜禽养殖场也规模也偏小,缺乏治理污染的能力和资金。畜禽业环境污染不但影响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阻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危害农民的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4、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主要表现为: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水型地方病严重等。据初步统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40%,仅有14%的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含氟量大于2mg/L的人口约占病区总人口的40%。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了“癌症高发村”。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
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水窖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据对234个农村供水站的饮用水卫生监测表明,其细菌指标合格率仅为
8.81%。京、津、唐地区69个乡镇地下水和饮用水取样分析表明,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的占一半以上。
5、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初步估算,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农膜年生产量达130万吨,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但调查显示,40%以上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农膜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加之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据统计,我国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高达132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达4412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高达到22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在东南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化肥施用水平已高达每公顷600公斤以上,化肥利用效率却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成因分析
导致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
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
二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根据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全国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160246人,其中,各级环境监察人员不足5万人,而全国产生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已超过百万家。
三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是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 — 5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九篇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目前,湖南省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而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各种污染正在影响着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逐渐威胁到他们的健康。“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城市搞环保,污染转农家”是我省不少地区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农民对当前环境保护情况城乡不公平现状的无奈。有些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再不加强治理与保护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引起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一、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1.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是超过国家标准滥用化学肥料,化肥流失率高。不仅污染农田土壤,使农产品质量下降,有的还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二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烈性农药没有从源头上完全禁止。
2.大棚农业的推广,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剧上升态势。近20年来,我省各地随着大棚农业的普及,尤其是“菜篮子”工程的建设,种植大棚蔬菜推广很快,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迅速增加。随着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范围使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无控制使用,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空中、水上、树梢、地里随处可见,目前城市在“禁塑”,白色污染在农村却成泛滥趋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3.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土壤污染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4.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对卫生和健康构成威胁。多年来,由于农村建设几乎没有进行规划,更谈不上配套基础设施的兴建。我省多数集镇和居民聚居点的大量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恶臭气体,招来大量的苍蝇,还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垃圾堆放点周围居民生活。这些都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也致使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对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5.农作物的秸杆无法处理,逐渐成为一大新的污染源。农作物的秸杆无法处理,退杆还田影响作物生长;相当部分秸秆被焚绕和废弃,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制造秸秆气大、费工多、愿意干的人不多。近年来尽管我省农村沼气发展迅速,但仍没有大规模普及,以秸杆为主料、以人畜粪便为辅料入池产沼气的还不是很多,一方面出现户用沼气池存在缺乏原料的现象,沼气池出现产气不稳定,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闲池、弃池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大量秸秆被焚绕和废弃的问题,二者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6.矿山乱采滥挖,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由于矿产品价格上涨,矿山企业主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维持和保护,造成环境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以临武县为例,该县每年因有色金属、煤矿开采产生的废渣、矸石等废弃物多达2600万m3,因采选产生的废渣为1200万m3,每年毁坏植被林地达2000余亩,这些废渣由于长期未加以开发利用,堆积如山,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开采,在矿区有许多地方出现了地面凹陷开裂、房屋裂缝现象,森林被毁,水源被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同时,乡村企业废水排放多未达标,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伤害,该县东山河、腊水河、甘溪河流域由于采选企业废水、废渣的不断排放,导致近3000亩农田无法耕种。
7.大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不达标,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隐患。据有关部门通报的数据,目前我省农村饮用深井水、浅井水的占74.4%;饮来自江河湖水、池塘水、雨水及其它水源的占25.6%,其中83.4%的饮用水未经过净化处理,饮用水质难以保证达标。有些地方农村饮用水中残留的农药化肥成分较多,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有些矿区农村饮用水中砷、氟、锰
等有害矿物质普遍超标,如临武县金江、水东、接龙、三合、万水等矿区乡镇2005年以来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达5.8万人,
8.城镇产业转移,非公有制经济和乡村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工业化的污染越来越重。前些年我省农村发展工业主要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大多数乡村企业资金、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较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受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不愿意建设或购买环保设施。有的乡村企业属于高污染型企业,但是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停产停业。
9.农村畜牧业规模发展迅速带来畜禽粪便废弃物污染。近20年来,我省广大农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有的养殖场在早期建场时,没有相配套的畜禽粪尿处理利用设施,畜禽粪尿大量流失,对畜禽场周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随意排放污染物带来的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粪便中所含的病原体直接威胁着人的健康。
由于目前湖南省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日益“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发展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农村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1.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目前,我省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传统的环境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这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不仅如此,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因成本过高,而只能对受害地进行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我省污染防治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我省根据有关规定,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农村的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法”存在技术和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农村的生活污染、乡村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时,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的农业技术相挂钩,对采用了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等肥料合
理使用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选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的农户给予补贴。
2.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目前我省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村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难题。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村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加强宏观控制,做好省、市、县、乡的环境保护控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特别要重点保护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水源。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村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省、市、县、乡四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村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3.做好小城镇环境保护及规划工作,开发推广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充分认识全省小城镇加速发展的趋势,以及加速发展对农村水环境可能要造成的冲击,立即着手加强全省小城镇环境保护及其规划工作,重视小城镇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和环境保护机构的建设,建立各种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措施。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公众参与机制,让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和环境管理。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污水的处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当前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
4.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建立生态型养殖场,推广示范秸秆气、沼气技术。建立生态型养殖场,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把养殖场建成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的规模化养殖场应给予补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的利好政策,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秸秆气工程建设。把以农村沼气、秸秆气为龙头的循环农业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字一号”工程来抓。在发展沼气秸秆气的过程中,利用高效微生物菌剂,加快产沼气速度,提高产气量,从根本上解决沼气发酵原料不足问题,力争做到不养猪也能建沼气池,既拓展沼气发酵原料的来源,又从源头上解决因焚烧农作物秸秆而污染农村环境的问题。
5.加强矿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矿产开发对地质结构、地下水文造成危害的预防和预警机制,积极防治地质灾害和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制订矿山采空塌陷区的治理方案,积极开展塌陷治理与土地、植被的恢复工作;切实做好矿山废弃土地复垦规划,从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加快推进矿山废弃土地复垦。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准入控制;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发展循环经济。
6.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投入,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紧紧抓住湖南省被国家财政部、环保部列入全国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治理示范省份的政策机遇,加大对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转移支付的争取力度,明确资金的渠道、用途,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具有强制性的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治本措施,积极探索农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的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以上就是大智慧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农村创业。想要了解更多《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大智慧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农村创业内容哦! 大智慧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1、“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由创业项目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创业项目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地址:/nongcunchuangye/286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养猪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