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可以癌症腹水的治疗好方法的吗?

癌症不是一定要治愈_新浪健康_新浪网
癌症不是一定要治愈
  肿瘤心理专家表示,“肿瘤一定要治愈”是误区;心理治疗对康复很有价值
  专家介绍&
  汪波:重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医学会精神病专委会前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精神卫生机构管理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司法鉴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精神病学组组长。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目的是让大家“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养生周刊》特邀重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级心理咨询师汪波,从癌症患者的心理世界切入,为大家解读癌症认识的误区。专家提醒各位癌友和家属,我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癌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癌症病人有1/3是被吓死的?
  《养生周刊》:专家称1/3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您认为患者在对待癌症的期望值上有哪些错误观念需要纠正?
  汪波:医学界有这样的说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有1/3因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还有1/3因治疗无效而死。有专家表示,癌症患者不应该过度恐惧癌症,我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等都很难治愈,癌症为什么一定要治愈呢?即使发生了癌症转移,带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
  众所周知,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癌症都会发生转移。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不断延长,这给我们包括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信心。说癌症患者有1/3是被吓死的,其实就是患者患病以后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到免疫力、饮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确对待和调适的结果。然而,大家应该知道的是,目前我们的整个治疗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肿瘤即使发展到了骨转移阶段,我们也还有办法可想,有办法可治。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对肿瘤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种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确诊癌症,到底该不该通知本人?
  《养生周刊》:中国人被确诊为癌症,医生通知家属;美国人被确诊为癌症,医生通知本人。中国人得了癌症,周围的人一听到消息,心里就开始默哀了;美国人听到自己被确诊为癌症,还能照常去后院种花草。请分析一下,这两种心态,哪一种更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
  汪波:应该说,人类在攻克癌症方面已经不断进步,但因癌症带来的死亡恐惧也同样存在。
  美国经济繁荣,科学发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许多医院的放射治疗室,人们会看到那些手术后做放疗的病人,他们都是自己开车来的,精神都很饱满,有的人一边做放疗一边工作。医生给他们每个人一本小册子,指导他们多吃蔬菜(深绿色的蔬菜),少吃脂肪,多吃白肉(指鱼肉和鸡肉);并提醒他们在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比如沮丧、失去控制情绪的能力等,让他们提前有认识和准备。
  此外,美国人对待死亡的心态比中国人要好。他们认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暂时的,死亡才是永恒的。他们活着的时候想着为了死后进天堂,都非常欢乐祥和,与人为善,宽厚包容,乐于助人,尤其那些得了癌症又过了五年大关的人,他们每天听说有新的病人得了和他们同样的病,都会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现身说法,让他们鼓起勇气战胜疾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老病人对新病人的鼓励是非常有力的。
  有斗争精神的癌症患者寿命更长
  《养生周刊》:癌症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药物(化疗)放射治疗以及现代的生物治疗。研究证明,这些治疗都是有效的,但是这些治疗也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给治疗过程的深入带来一定困难。请问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病情的康复有何临床意义?
  汪波:心理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会改善许多患者病情的转归,对于癌症患者有很重要的价值。
  由于有些癌症在当前仍是一类难治的疾病,所以,当患者接到癌症的诊断时会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坏消息。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通常当一个人遭遇负面生活事件时,心理的反应会经过震惊、否定、恐惧、沮丧、焦虑抑郁、逐渐接受几个阶段。有部分患者在病痛的影响下会出现焦虑、忧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等。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认识了解这些心理过程,学会适应、调整与病魔斗争的生活。
  有专家认为,生活中的不幸事件例如丧偶,能使人增加患癌的几率,其原因大概与持续性的精神压力会影响患者情绪、降低免疫力、减少身体的抗癌能力有关。当患者被诊断患有癌症后,有医生会建议患者去咨询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的任务是帮助病人和家人,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心中那些“颓丧”和“无助”的感觉。他们认为,患者与“无助感”作斗争是重要的,因为有“斗争精神”的患者寿命要比“向癌症投降”的患者长些。心理治疗包括了支持疗法、认知改善、放松训练、催眠疗法、分散注意力等技术和方法,这些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癌症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不适,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改善心情;还包括诸如鼓励患者参加癌友俱乐部等活动,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安慰的作用,患者在别人的抗癌经历中得到启发和鼓励。
  在美国,大约50%的癌症患者会寻求心理学家的帮助,增强抗癌的信心和斗志,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逆境。
  癌症患者常出现的六种心态
  《养生周刊》:癌症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承受之痛。很多人谈癌色变,很多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精气神马上垮了半截,精气神没了,人也就活不了了。请问,癌症患者常常会出现哪些与常人不同的心态?
  汪波:第一,震惊和否认。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会得癌症,怀疑医院的检查结果错了。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他们会到处求医检查,以求最后结果。
  第二,恐惧。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对生活等,会进行各种不良的恐惧联想,使身心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会使癌痛的感觉加重,继而又让患者对此更加恐怖,以为大难将至,进而出现焦虑抑郁。这样会更加加重病情,不易治愈,并且会缩短生命。
  第三,无奈泄气。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意进行治疗,对什么都无所谓,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越想越暗淡。如此,病情得不到控制,人也就不容易存活。
  第四,抱怨愤怒。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得癌症,感觉这个世界如此不公平,怨天尤人,怒火中烧。这样的人身体气血失常,会加速癌细胞的转移,缩短生命。
  第五,乐观自信。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因癌症而卸下生活和工作的负担,乐观地对待每一天的人和事,虽然癌症有可能不会痊愈,但也不易转移。
  第六,积极调整。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更加坦然地生活。他们面对现实,反思自己过去的一切,用新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用积极的、有利于癌症康复的心理疗法来辅助治疗,生活得自在轻松,部分人因此以较高的生活质量生活了很久。
  心理自疗法可激发自愈潜能
  《养生周刊》: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潜能,它一旦被激发出来,会产生意外收获,甚至出现奇迹。请问癌症患者有哪些心理治疗方法?
  汪波:关于癌症患者的心理调适,以支持和认知疗法最为重要。信心可以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所以,只要患者尽快摆脱不良情绪,下决心顽强地战胜疾病,相信一定有奇迹发生。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心理自疗法,可供参考。
  第一,有治愈信心。要相信癌症现在已不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技术完全能控制好自己的疾病,这样心情状况及生活态度也会随之变得积极起来,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增强。
  第二,适当发泄。如果说让一个得知自己患癌症的病人若无其事,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并且对患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当得知自己患癌后,多与人聊天、沟通、交流经验,在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谈心中减轻思想负担,释放郁闷,消除顾虑。必要时,去看看心理医生。
  第三,行为疗法。生活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活跃身心。也可以多听听音乐,以放松身心;多收听收看一些幽默诙谐的喜剧段子,在笑声中摒弃杂念,这对辅助治疗癌症有益。
  第四,常到户外运动。别整天把自己闷在家里,要多到室外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如钓鱼、下棋、跳舞等,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对防治癌症有益。
  第五,活在当下。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永远活在当下,不要总去后悔昨天,或总去预期明天,只有将今天活好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
  养生超市?前沿&
  香菇提取物能防
  香菇是一种营养多热量低的超级食物。美国妇科肿瘤协会第45届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香菇提取物可以杀死导致子宫颈癌的性传播病毒HPV(人类乳突病毒)。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鼠研究发现,香菇中的“活性己糖”(AHCC)可以在90天以内消除HPV病毒。AHHC还可以降低子宫颈肿瘤的生长速度。研究已经发现,HPV病毒除了与99.7%的子宫颈癌成因有关之外,还与95%的肛门癌、60%的咽、65%的阴道癌存在关联。
  每天快走一小时防乳癌
  据《生命时报》报道,法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坚持每天快走一小时能使患乳癌的风险降低12%。研究人员对1987年~2013年间发表的37项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涉及超过400万女性,最终得出上述结论。而且没有年龄、体重、地域差别,任何人坚持运动都会取得明显的防癌功效。
  该研究主管马休教授表示,运动防癌的效果同肿瘤类型有很大关系,但总体而言,坚持运动预防的功效还是非常明显的。马休教授表示,考虑到运动,特别是走路能够对包括乳腺癌在内的许多疾病有预防作用,政府应大力营造一座城市的运动氛围,如建造适合步行或骑行的道路设施,修建体育设施,以及在学校教育中普及运动等。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周散步7小时的女性比那些每周散步3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14%。如果女性在每周散步7小时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大强度运动,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降低25%。该研究负责人、美国癌症协会阿柏?帕泰尔博士表示,研究结果清楚地证明了体育运动和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运动量越多,防癌的效果越明显。根据美国一项指导原则,每周保持150分钟的适度到大强度的运动量,不仅有助于预防乳腺癌,还能使身体保持健康舒适。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赵君辉
高血压常用药品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过去十几年,一提起困扰全民的健康问题,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癌症,社会上弥漫着谈癌色变的气息。很多人认为,一旦人得了癌症,人就判了死刑,「绝症」一词成了癌症的同义词。这是一个极端。随着抗癌疗法的狂飙突进,大多数癌症经过正规治疗,已经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有少部分癌症达到「治愈」的效果。于是,社会上又弥漫起一股乐观的情绪,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治愈」癌症。这是另一个极端。对癌症治愈的不切实际乐观、对传统疗法不良反应的恐惧与对其疗效的怀疑,让一些「替代医学」有机可乘。曾有这样一档电视节目。节目中,一个老中医就展示了他的「抗癌三原则」:<font color="#. 停止一切治疗,包括化疗与放疗;<font color="#. 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font color="#. 坚持中医的「食疗」。看来「癌症不治而愈」的观点在社会上有一定市场,值得我详细谈一谈。癌症能不治而愈吗?说真的,还真有可能,但这是极其罕见的事情。癌症本质,就是内因外因联合影响下,发生了基因调控的质变,脱离了机体的控制,开始自发的过度增殖。这种自发性,癌症无法自行停止。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读者,一定对戴着墨镜的电脑人史密斯(Agent Smith)印象深刻。史密斯就像癌症细胞,通过质变产生了逃脱管控的过度增殖(复制)的能力,差点要占领整个矩阵。如果没有救世主尼奥的介入,史密斯不会自发停止复制行为。有一些专家统计过,癌症自愈发生几率大概在 1/80 000&到 1/100 000&之间,其发生概率不亚于天上掉馅饼的概率。不过极少数癌症里,自愈是一种常见现象,比如「神经母细胞瘤」。如果是一个 1 岁以内、没有任何症状的神经母细胞瘤,医生往往建议「期待」治疗,也就是定期检查、不做积极主动治疗。因为这种情况下,神经母细胞瘤往往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慢慢转变为良性病变,对健康无害。需要提醒的是,神经母细胞瘤也可能无法自愈,对于年长的、有症状的患儿更是如此,需要积极、正规的治疗。可见,除了神经母细胞瘤这样的特殊个例,其他癌症患者就不要指望「自愈」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积极治疗才是正途。积极乐观的情绪有治疗癌症的作用吗?还有很多人,认为存在一种「癌症性格」:太较真、不良情绪容易滋生癌症。进而他们认为,人们要想不得癌,就要改善自己的性格,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难得糊涂」「别太认真」。这些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科学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10 年,一项包含 6 万人的大型研究显示,个人性格与癌症的发病风险以及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关系。同样,一项包含 1 000 多人的研究显示,乐观积极的情绪并不能延长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如此看来,癌症性格是不存在的,乐观积极的情绪对癌症发生、预后没有直接作用。也许,好的性格、情绪,能够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正规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这也最多算是「间接作用」而已。「食疗」可以抗癌吗?如今,市面上经常兜售一些面向公众的&「健康食谱」,暗示这种食谱可以对抗癌症。不可否认,有证据显示,提高食谱中蔬菜、水果的摄入,远离油炸、烘烤这种不健康的烹饪方式,可以降低普通人的患癌风险;但是,对已经患癌的人,却是「亡羊补牢」。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存在某种「食疗」或者「健康食谱」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增强癌症患者的营养,可以提高患者对传统治疗的耐受度,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但这并非直接杀死癌细胞的「抗癌作用」。&癌症不治而愈的希望并不实际。对于癌症这个人类健康的公敌,只有当你真刀真枪地展示消灭它的强大实力(手术、化疗、放疗),癌症才会服服帖帖、俯首称臣。只有这样,「与癌共存」甚至战胜癌症,才有变成美好现实的可能。&责任编辑:刘婧&参考文献<font color="#.&&&&&&Cole WH, Everson TC. Spontaneousregression of cancer: preliminary report. Ann Surg. ):366-83.<font color="#.&&&&&&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ttitudesand Cancer: <font color="#.&&&&&&Bashford: Quoted by Rae, M. V.,Reference 34.<font color="#.&&&&&&Boyers, L. M.: Letter to the Editor:Queries and Minor Notes. J. A. M. A., 152: 986, 1953.<font color="#.&&&&&&Papac RJ. Spontaneousregression of cancer: possible mechanisms. In Vivo. ):571-8.该文章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图片来源:
不只是科普 更是健康工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袁月
来源:财新LIFE
关键词:癌症,治愈
28岁本该是个充满活力的年纪,但对于刚刚工作的Coco来说,却只能在病房里以泪洗面。两年前,Coco被确诊为,虽然经历了手术切除和放疗化疗,但最终细胞还是发生了淋巴转移、骨转移,生命危在旦夕。每讲到这个故事,癌症专家们都备感焦急,他们希望借助媒体向广大年轻人发出呼吁,年轻已不再有癌症豁免权了。
最小的乳腺癌患者仅有12岁。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仅乳腺癌一项,平均发病年龄足足比西方提早了十年。除此之外,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教授告诉LIFE健康记者,目前,癌症发病年龄普遍提前了15~20年,这些主要的癌种,35~55岁发病群体比率趋于上升。肺癌原来是40岁以上人的专利,现在有人25岁就得上了;大肠癌的发病率较以往也上升了70%~80%。此外,胃癌、、妇科、肾癌、膀胱癌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支修益教授
之所以会这样,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支修益教授解释说,还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很大关系。“肿瘤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在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才会长成。现代社会,从孩童时期,就陷入了作息不规律、没时间运动、整天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困境,再加上环境污染,使这些‘坏东西’变本加厉地和人们过早接触,越来越多正值壮年的人患上癌症也就不足为怪了。”更让专家们揪心的是,就在癌症“肆虐”的同时,早期治疗的患者却不到10%。
↑赵平教授
到底什么是癌症?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平教授,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癌症登记中心陈万青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专家科普教育讲师团副秘书长袁凤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一一为大家梳理解答。
↑乔友林教授
癌症是什么
人体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社区”。每个细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时该生长分裂,知道怎样和别的细胞结合,形成组织和器官。而构建不同组织的“图纸”,就是基因。
现在医学界认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抑癌基因却变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多把“钥匙”一起作用,“癌症程序”启动就越快,人得上癌的危险就越高。
人为什么会得癌
从近20年登记数据来看,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如全国发病率1989年仅为184/10万,但去除老龄化的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因此,我国癌症负担的日益增加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除此之外,心态不好、膳食不合理、运动少、吸烟酗酒、不定期查体等,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心态不好。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精神萎靡――长期失眠――饮食不佳――全身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缠身。人一旦得了病,情绪与预后的关系尤其紧密。如不调整,将陷入恶性循环。
膳食不合理。我国的癌症病人中,有35%―50%是由于饮食不科学、过度烹调加工等诱发的,合理膳食可使人类癌症减少1/3。专家在此提倡,大家应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发霉食品和熏制品,还有腌制品和剩菜剩饭。吃东西太快太烫,同样损害健康。
不运动。任何种类的运动都有助增强体质,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低患癌风险,例如快步走。每天做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最少30分钟剧烈运动,都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益。
吸烟酗酒。大量饮酒容易得肝癌、食管癌、胃癌。喝酒要微量、低度,酒精含量一般不要超过15%。卷烟对人体有害无益,肺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等都与吸烟有关。
不定期体检。90%的癌症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一旦有了明显症状,90%都是到了中晚期。有家族史的人最好一年检查两次身体;健康人则建议每年查一次。
什么癌得的最多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
近二三十年,我国癌症发病和死亡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在发达国家高发的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有了明显增高的趋势;原来不常见的胰腺癌和肾癌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原本高发的胃癌、仍居高不下。目前,男性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胰腺癌、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在上升。
哪些人要防癌症
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要防肺癌。统计表明,10个死于肺癌的患者中,有9个是烟民。除了主动吸烟的人,受害更深的是那些经常被迫吸“二手烟”的人,他们发生肺癌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日益恶劣的环境因素,如尾气、阴霾天、工业污染等因素,拉近了人们与肺癌间的距离,可以说肺癌是“人造灾难”。专家建议,公共场所要全面禁烟。更重要的是,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每年做1次体检,通过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早期肺癌。
应酬多的中年男性要防胃癌。究其原因主要与暴饮暴食、饮酒过度等因素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习惯,比如爱吃高盐、腌制的食品,特别是没腌透的食品,其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亚硝酸盐。预防胃癌要多吃绿、黄色蔬菜;少吃咸、腌、干硬、发霉的食物;限酒;40岁以上的男性、有家族史、慢性胃病史,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应定期去检查。
有肝病的人要防肝癌。肝癌有两个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和黄曲霉素,有些地区尤其要注意这两点:第一,沿海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为致癌物黄曲霉素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第二,沿海地区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一些农村居民喝沟塘水或被污染的水,也会增加患肝癌风险。第三,喝酒是导致东北地区肝癌高发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期饮酒会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导致肝硬化,而由肝硬化转化成肝癌的比例高达70%。预防要从以下3方面做起:接种肝炎疫苗;少饮用沟塘水,以深井水和自来水替代;改变饮食习惯,少喝酒,不吃霉变食物,如花生、玉米等。
癌症能不能治愈
微创外科、介入、伽玛刀、冷冻疗法、靶向治疗……临床上,如今各种治癌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癌症很难用单一方法治疗,对于新技术我们不必排斥也不能滥用。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使病人长期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无疑是新一代的治疗方向。()
(责任编辑:jiyehui)
小编提示:87%用户都在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
您还可以这样阅读微信扫一扫,体验新式阅读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生物谷微信账号:bioonnews 我们提供多种阅读途径供您选择,随时随地掌握医药生物领域最新资讯。
立足行业,提供求职招聘,中高端人才搜索,人才培训及对接等服务 Ta的文章
欢迎行业评论、发现、小道消息、官方爆料、采访约稿
订阅我们的资讯
关注我们新浪微博
中国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隐患,干细胞行业是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趋势,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诊疗策略
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领先的跨国疫苗制造巨头前来淘金。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国家治疗癌症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