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瑞声达助听器调试软件一定要儿童验配师调试吗,哪里有儿童验配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扩展栏目 >> 卫生行业职业技能规范化培训 >> 职业专栏 >> 特有职业 >> 助听器验配师 >> 机构列表
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机构名单及简介
一、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教育部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是卫生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全国性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中国听力医学、康复医疗、科研教育事业发展,使更多的聋人恢复听力。
科研教育部遵循本会宗旨,一直致力于我国听力康复医疗事业发展。曾承担科技部&第一届发展中国家国际听力新技术培训班。承担世界银行2006&中国发展市场&贫困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亲子培训班项目,在项目总结大会上专题报告,获得好评。发起&助听器验配师&国家新职业,组织专家起草、制定&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标准。曾承担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试验性鉴定培训工作,成功举办3期培训班,受到学员好评。专家委员会有国内著名听力学专家队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研教育部有培训实习基地2处:
1.徐州佳音听力康复部是1991年经卫生部、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的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听力语言康复医疗机构,1992年5月28日开诊。该部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听力检测仪器设备(纯音测听仪、声导抗侧听仪、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记录仪、多频稳态诱发电位记录仪、真耳测试仪、耳声发射测听仪等);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康复部自有固定场所,设门诊、听力检测室、助听器验配室、治疗室、药房、耳膜制作室、助听器维修室。2005年新建的4600平方米的聋儿听力语言培训中心。
2.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高梁桥斜街59号中坤大厦1118室的北京诺亚新声技术服务中心,是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复聪教育基金指定的听力康复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北京听力协会行业服务示范单位。总面积120平米,配备3&3平米标准隔声室一间,内有Otometrics诊断型听力计、声场、视觉强化设备及游戏测听工具(设备及测试环境均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认证)。此外设有咨询区、助听器验配区、检查室,助听器效果评估室,配备Otometrics中耳分析仪和耳声发射仪,Aurical四合一真耳分析及助听器验配仪,电脑及编程工具3套,制取耳印工具和耳模制作设备,两位持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资格证专业验配人员,可提供三十一项专业检测及规范的听力康复相关服务。
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北京市卫生局,研究所下设三个部门:行政部、基础部、应用基础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遵循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国家关于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结合学科悠久历史与发展特色,立足现有科研优势,同时整合北京市本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将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作为研究主攻方向,着重解决临床面临的重大、重点难题以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课题。现已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生命科学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的运作实体。研究所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密切结合,成立了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京编办事[号),建立了科所、院所结合的工作模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申请单位成为我国第一所听力学教育基地DD首都医科大学和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联合办学所在地。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国际水准的听力学家。2000年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开设了国内首家听力学专业本科教育,现已经培养了本科生81名、硕士生11名、在读博士3名。所有授课老师均接受过国外正规听力学教育和培训。目前,他们已经是我国听力学事业的骨干人员。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至2010年,申请单位共举办了七届&小儿听觉言语评估及助听器选配研修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培训400余人。主要培训对象为全国各省市的助听器验配人员、残联康复中心语训教师、耳鼻喉科医生及听力技师等。通过学习班的开展,普及了小儿听力测定技术,同时将助听器专业验配知识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培养了具有一定素质的助听器验配专业工作者,使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使听力损失患者能受益于飞速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听力损失患者交流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助听器验配师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经教育部评审,2008年获得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国家级、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出版听力学相关论著十余部。
三、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听力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是一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化医院,技术人才密集、临床学科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整体医疗水平较高。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条件良好,获得国家及军队的科研课题超过200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军医进修学院是一所以继续医学教育为基础、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为全军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35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45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8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86名,在校博士研究生270余名,硕士研究生390余名,年招收进修生1000余名 。医院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2009年全院承担各级别科研课题740余项,在研经费3.1亿元。 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获军队奖172项(科技进步奖52项,医疗成果奖120项)。2008年国内论文总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3056篇),国内论文被引次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10214次),MEDLINE收录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二(307篇),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十一(122篇)。医院主办的《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编辑出版的《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4种被列为国家核心期刊。 医院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每年有700多名技术人员出国进修和技术合作,有400多名国外专家来院访问、讲学。先后聘请了15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技术顾问。
医院经过57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技术人才密集、临床学科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整体医疗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化医院,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医院通过了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评为&模范爱婴医院&。还是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为部队服务的方向,保证军队伤病员优先就诊、住院,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工作先进医院。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对解放军总医院十分关心,寄予厚望。1992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总医院题词&建设第一流的解放军总医院,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之后又为我院书写院名、院报等题词,为医院建设发展给予极大关心和鼓舞。全院同志不辱使命,牢记嘱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姓军为兵&的办院方向,坚持质量第一,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敬业爱岗、热忱服务、精益求精、创新发展,尽早把医院建设成医德、医术兼优,人才、成果两旺,理、工、医紧密结合,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
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创建于1958年。通过新华人近五十年的励精图治,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专业特色,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曾先后七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三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1993被授予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上海市学习型单位。
医院学科齐全,具有特色。现核定床位数1228张,47个临床科室,66个专业,8个校级研究室,建有心脏介入诊治部等六个医疗技术平台,还设有WHO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卫生部遗传医学新生儿筛查及遗传代谢病中心、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等。
医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科教比翼,硕果累累。通过学科建设,有效地搭建了提升教学科研水准的最佳平台。目前,医院在职职工近300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3%,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6%。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188名,设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博士专业点7个,硕士专业点17个;先后培养了本科生5000余人、硕士300余人、博士及博士后100余人。医院科研成果叠出,近五年科研奖项包括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0余项。另外,五年来获得专利授权10项;共发表论文1698篇,其中有66篇论文被SCI收录,10篇被ISTP收录,5篇被EI收录;撰写专著51本;获得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83项。医院内外兼顾,协调发展。拥有三所市级研究机构: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和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小儿外科畸形矫治临床医学中心;拥有儿科医学院、新华临床医学院和儿科继续教育学院三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支医学院;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儿科学系、耳鼻咽喉学系、医学营养系四个医学教育系。医院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施一流的门诊综合楼、外科大楼、成人急诊儿科门急诊大楼、医技楼和妇儿楼为病人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科教大楼为医教研工作的腾飞提供保证。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病人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全院专业设备万元以上共1058件。新华临床医学院设置的耳鼻喉科系和医院设置的听力中心,教学条件和听力设备一流,将为助听器验配师规范化培训机构提供师资、人员和场地设备等的保障。
五、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也是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技术资源中心和行业管理中心,同时还是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合作中心。内设听力医学康复中心、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和听觉言语康复科学研究所,面向全国听障儿童提供听力诊疗和听力语言康复服务。
听力医学康复中心拥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国内外先进的诊断、康复、评估设备,设有隔声室、助听器编程室、CT室、耳聋遗传基因检测室、耳模室等专业诊室,同时还配置了先进的听力检测服务车,能够对各年龄段的听力语言障碍人士,进行听力诊断、助听器验配、听觉言语评估、人工耳蜗术后调试,为他们提供一体化的听力医学康复服务。同时作为全国聋儿康复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承担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本科、研究生教学及临床实习工作,组织编写了全国首套高校用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教材,先后出版各类专业用书50余本。&中心&面向全国接收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举办专业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两万多人次,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佛山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81年,是中山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也是卫生部内镜培训中心。同时是国际救援网络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合作医院成员,广东省医学院、广东省药学院、中山大学、佛山市科技学院医学院等大学及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研究生教学基地、博士后培养基地,与多个海内外知名医院开展着广泛的业务协作。近年来先后获得&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广东省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等多种荣誉。院党委被评为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5月在王跃建院长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会,暨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学会住所设在本院。学会的成立可以从一个方面证实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在广东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其中本院的临床听力学中心设置已有13年的历史,听力学中心面积288平方米,9间标准测听室(通过中国计量研究院按现行国标检测合格),听力学检测评估设备配置一流,可进行目前所有听力学临床和科研检测项目,2009年通过广东省卫生厅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验收评审。2000年设置听力康复室,开设耳聋耳鸣专科,进行耳聋耳鸣康复,包括助听器验配、人工听觉、耳鸣掩蔽、习服治疗等。专职听力学技师6人,听力学中心主管1人(武汉大学附属湖北省人民医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始,与佛山市听觉语言康复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聋人双语双文化教育广东基地)合作开展助听器验配和耳鸣声治疗工作。目前在儿童助听器验配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并推动听力残疾儿童全额补助,在佛山地区基本实现了&聋而不哑&和&全纳教育&。
佛山市地处广州西南,2008年省政府开始推动广佛一体化发展,目前基本实现广佛同城。距离白云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广州高铁站25分钟车程,并可乘坐地铁和快线。佛山市是目前全国唯一难见&堵车&的城市,不但经济发达,也是具有1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七、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7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正式成立浙江中医学院,2006年2月,学校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高等院校,也是首批获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设有1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滨江学院),建有12个研究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06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具有正高职称264人,具有副高职称514人;现有专任教师772人,其中教授158人、副教授207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千人计划&人选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4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人,浙江省名中医38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507人(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9070人、硕士生1290人、博士生147人;有成教生1423人;有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49人。其中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现有专业课专职教职工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人。现有本科听力学专业1个,本科在校学生264人。学院于2010年开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大专班学生有32人。学校现有22个本科专业,包括中医学、临床医学、听力学等。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重点专业8个。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临床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有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个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1项,省部级项目224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17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学校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
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地处武汉长江南岸武昌解放路与张之洞路(原紫阳路)交汇处,与驰名中外的黄鹤楼翘首相望。
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卫生部评定的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集体。医院创立于1923年,时名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实习医院,1926年10月并入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武昌中山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时医科独立扩充更名为湖北省立医院。1949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签署命令,将省立医院、湖北医学院附设医院、省立传染病院、省立结核病院、武昌妇孺医院等合并成立湖北省人民医院,且同为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6年改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7年恢复并用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2000年8月,湖北医科大学与武汉大学等四校合并,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并续用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医院有两个院区。位于武昌张之洞路的主院区,占地20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建有国际一流,功能完善的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和手术室;临床医技科室59个,开放床位2680张;64排128层容积CT、3.0T及1.5T双梯度核磁共振仪、ECT/PET、IGR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等国际顶级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年门诊量120万人次、手术2.5万台次、出院患者5.20万人次。医疗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亚洲、南美,并承担中央首长、外国元首等来鄂视察访问的医疗保健任务。东院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占地250亩,规划病床1300张,正按照高新科技化、人本化、国际化和山水园林化的要求施工建设。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369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530名,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诺贝尔奖得主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受聘为医院客座、兼职教授。建有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检验医学、肿瘤学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各个临床学科均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承担着武汉大学医学专业2600余名本科生、8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和600名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
近十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规划政府公益专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基金项目及省级攻关项目,鉴定科研成果148项,已有120多项获奖,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阴茎延长重建功能的研究,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基础及射频消融),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获发明专利和新型适用专利60项;主编专著500多部,发表论文12000余篇。国家科技信息中心统计,近年来我院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11位。
医院主办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微循环学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全国统计源专业期刊。与世界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教育界建立了友好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往来关系。100多名专家、学者分别在国际学术团体和全国各类专业学会及省、市专业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使医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医院奉行&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一切&和&科学、友善、良知&的服务理念,以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独特的医疗技术,以人本精神创造和谐温馨的养疗环境,受到社会赞誉。1992年被卫生部评定为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88年以来连续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创建于1943年,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建制。是医院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听力检测中心。
目前,学科总床位205张,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年住院4千余人次。学科在编工作人员52人(医师29人,护技人员23人)。医师中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下设4个三级学科、三个中心,即头颈肿瘤学、鼻科学、咽喉科学、耳科学,鼾症治疗中心、听力检测中心、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全国担任专业学会委员3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2名,副主任委员2名。1993年创办了《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学科点拥有3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我院为了避免&十聋九哑&,达到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我院把听力检测康复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全面做好对该疾患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和妇产科联手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1985年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了机能检测室,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电生理和心理物理的方法检测听力,并对有听力障碍的患者验配助听器。当时的方法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性相关电位,现在可以开展的检测项目有:新生儿听力筛查、传出神经系统功能测试、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频率特性ABR测试、40 Hz相关电位(40 Hz AERP)、耳蜗电图(ECochG)及甘油试验、真耳及助听器测量、高频纯音及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耳鸣匹配和掩蔽及主观评估试验、言语测试、声场测试及小儿行为测听、新生儿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人工耳蜗编程、真耳分析、鼓岬电刺激等项目。
在1998年由湖北省卫生厅批复,在机能室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听力检测培训中心。率先在我省开设了&耳聋耳鸣门诊&,在1998年湖北省听力检测中心成立的同时举办了第一期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卫生部批准)&&&听力检测技术学术班&,每年一期,已经连续举办十三期,学员总数已达800余人,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29个省市。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开始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牵头,联合妇产科开展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 2000年&新生儿听力筛选方法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得到同行们广泛借鉴。多年来接受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转诊患儿,并为这些单位提供咨询服务。2003年挂靠我院成立了&全国助听器验配专业学组&,已经召开了四次助听器验配专题学术交流会,到会专家计700余人次,为行业的正规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九、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拥有1个门诊部、6个住院部,3所&院中院&&& 《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和《五官医院》。全院职工3241人,其中正、副高职732人,博士生导师62人,硕士生导师203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编制床位2600张,年出院病人8万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00万人次。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拥有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和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中心、血液净化中心、风湿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研究所、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移植免疫基础与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药学药物研究所、呼吸病研究所、生殖内分泌医学中心。医院拥有伽玛刀、X刀、3.0TMRI、64排螺旋CT、DSA、ECT等先进医疗设备。拥有先进的院科研实验中心和院实验动物中心。
医院坚持开展高、精、尖医疗新技术,成功地完成心脏移植、肺移植、肝脏移植、脾脏移植、肾脏移植、睾丸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联合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移植工作,使我院在器官移植种类、技术和质量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医院以&病员至上,细心医护&为院训,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满足、方便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使我院整体护理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1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我院成立,同年5月,我院护理部李秋洁主任荣获第3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院拥有三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承担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多层次、多轨道临床教学任务。拥有5200平方米独立的教学大楼,有多媒体教室及语音教室,有81台计算机的网络教室。医院投巨资创建临床模拟教学中心,设9个技能室,培训44名标准化病人,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医院拥有13400平方米本、专科学生公寓,16000平方米的研究生公寓。
医院重视科研工作。2001年以来各类课题共1060项,其中国家&863&、&97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十五&支撑计划合作课题34项;国家杰出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6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77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87项。在各类期刊学会上发表学术论文7164篇,被SCI收录139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协作,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26所大学与医学院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10年来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培训医务人员已达100余人次,该大学成为我院国外培训的重要基地。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医院曾多次荣获国务院、国家劳动人事部、卫生部、省政府嘉奖;先后荣获&三级甲等医院&、 &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四百佳单位&、国家十四部委授予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卫生行业特有国家职业技能规范化培训我院已经开展,自2009年起共有消化腔镜基地,麻醉腔镜基地,普外腔镜基地,妇产妇产腔镜基地,心内3个腔镜基地,药学基地的成立,至今已培养了近500人
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市卫生局职业技能鉴定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并入复旦大学)分迁来渝创建,1994年2月成立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占地面积190亩,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发展壮大为重庆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开设临床科室32个,医技科室6个,现有开放床位200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急诊4万多人次,住院病人近6万人次。医院以疑难疾病、危急重症诊治为重点,融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同时承担重庆市干部保健任务以及涉外医疗任务。
医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临床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245人,博士生导师46名,硕士生导师153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44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4人,在重庆市医学会任主任、副主任委员44人。医院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含二、三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 (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省(市)级重点学科12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6个。有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13个,教研室22个,教学基地医院10个。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神经病学、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所各1所。重庆医科大学卫生学校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各1所。医院作为重庆医科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每年承担了近千余名不同学制医学生的教学任务,能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7年制、本科、专科等各种层次的医学人才。
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近5年来,获得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各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科技成果奖57项,在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22名。
医院奉行&以人为本、呵护健康、做百姓信赖的医院&的办院宗旨,树立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以温馨、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和患者的信任。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爱婴医院&、重庆市委市府&文明单位&、&重庆市明码标价示范单位&、重庆市首家&放心药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重庆市卫生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一九九六年四月经重庆市编制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建立的事业单位,为重庆市卫生局直属机构。重庆市卫生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现在全市100余个鉴定机构中,是目前唯一由财政差额拨款并设有专职人员的唯一负责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及相关行业特有工种和社会通用工种技师以下职业技能鉴定、相关业务培训、咨询和社会服务的机构。(也是全国目前唯一有编制、专门从事卫生类专业技能鉴定并设有专职人员的法人机构)。我所现有设施设备16台套,同时还注重鉴定基地的建设。从2006年起,我们就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专业、中医药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綦江卫生学校等大、中专院校中建立起了学生鉴定基地;在重庆理工大学蒙妮坦美容学校、重庆龙人养生保健美容技术职业学校等社会办学机构建立起了学生鉴定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满足了我所开展日常鉴定工种的需要,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我所常年鉴定量保持在人次左右。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和《重庆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年)》精神。到2011年,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缓解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技能人才作为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卫生工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实施&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适用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选拔一批高技能复合人才,使我市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聚集高地。创新卫生人员管理机制,推行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积极妥善解决基层卫生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卫生人才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流动的激励机制。根据卫生部和重庆市医疗改革方案,今后我市在卫生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实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培训任务十分繁重。我所在护理、医学检验、放射、中药剂、西药剂等卫生专业技能人才方面有着十多年深厚的专业培训、管理和坚定经验。行业优势十分明显,成绩非常显著。为配合卫生部和重庆市医疗改革方案的实施,我所将按照&立足卫生,面向市场,优质服务,跨越发展&的战略,以全面实现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专业化为目标,全面做好重庆及西南地区卫生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工作。今年我所将大力组织、重点培养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检验员、口腔修复工以及养老护理员等方面的人才培训,以满足基层的急需。同时在卫生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领导下,在组织、培训上面力争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为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卫生类高技能人才的聚集高地而努力奋斗。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1.通过积极主动的与重庆市教委沟通协调,进一步加深与各卫生类院校的联系。今年,在重庆市教委支持下,在各卫生类院校配合下,全市共开展了护理、西药药剂、中药药剂、检验等卫生类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共鉴定学生8506人,其中,高级2526人,中级5980人。努力是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职业培训的毕业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在用人单位得到了好评。十年来,已获得证书的卫生类学生有110000人次,其中处级11000人次、中级66000人次、高级33000人次。
2.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我所加强与各社会培养单位合作,完成了美容、美发、保健按摩人员鉴定工作。全国共鉴定社会通用工种3188人,其中高级1246人,中级917人,处级1025人。十年来,已经鉴定了50000余人次。其中高级30000人次。中级15000人次、处级5000人次。
3.在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大力支持下,我所目前已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考评员队伍,在工作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用,还定期对考评员进行规范化的考务培训,健全完善了考评员的管理及使用制度。2010年顺利通过了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考核,荣获重庆市十佳鉴定所称号。
十一、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厦门市卫生人才服务中心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林巧稚妇儿医院是闽西南妇幼保健医疗中心和厦门市妇儿保健医疗服务基地,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始建于1959年,1996年经厦门市政府批准,厦门市妇幼保健所更名为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院现有员工805名,高级技术职称90余人,为厦门大学、莆田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获国家、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和重大疾病攻关项目,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科被评为厦门市医学重点专科,产科、儿童脑瘫康复专科、儿童保健科被评为厦门市规划医学重点专科。拥有四个医学中心、四个实验室、三个市级重点学科和多个特色专科。
医院于2003年成立听力筛查诊断中心,是厦门市唯一的听力筛查诊断中心,是我市公安、劳动、残联、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听力鉴定定点单位。诊断中心引进高级听力学和耳鼻咽喉科专业人才,配有欧美先进的耳声发射仪、快速脑干诊断仪、纯音测听仪、声导抗仪、标准脑干检测仪、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等具省内领先水平的听力诊断仪器以及国家标准听力室。诊断中心致力于为我市及周边市县的婴幼儿及成人提供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助听器选配、语言&言语训练及耳鼻喉相关疾病治疗,以及残联、劳动、交通、民政、公安等部门提供听力学科学鉴定。
中心此次与厦门妇幼保健院联合申请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助听器验配师规范化四级培训合作机构,由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培训的师资与实习场地,中心参与招生与培训管理,考务、考核鉴定等工作。
厦门市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于2001年9月经厦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具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事业单位;2002年12月、2004年5月经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同意设立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厦门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厦门培训基地, 2006年4月更名为&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自2004年以来,中心先后开设了口腔修复工、消毒员、中药药剂员、西药药剂员、收费员、护理员、育婴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养老护理员、有害生物防制员等十五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培训两千余名学员。中心曾获得厦门市精神文明单位、卫生局优秀党支部、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等荣誉。
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软件、声音、相片、录相、图表,广告、商业信息及电子邮件的全部内容,除特别标明之外,版权归中国卫生人才网所有。未经本网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作全部或局部复制、转载、引用,再造或创造与该内容有关的任何派生产品,否则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凡特别注明稿件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听器验配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