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丹术与丹药pdf炼制的丹药,是治病还是解毒,延寿长生不老,升仙?

--选择去向--
> 道家炼丹术与丹药
道家炼丹术与丹药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3期第11卷 制剂与炮制
作者:张厚宝
单位:张厚宝(江苏省扬州市药品检验所 225009)
关键词:道教;炼丹术;丹药;化学制药
  提要 追溯炼丹术和丹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即丹药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也是道家炼丹术的延续与发展;炼丹术与丹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道教,就不可能有我国现代的丹药。指出对丹药不应作简单的否定,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服务于临床。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3-0216-01
  中国从奴隶社会就出现道家。可以这样认为,从道家产生的那一天起,炼丹就与道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魏伯阳撰著《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炼丹的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制药化学的记录。在《神农本草经》里已有用汞,砷制剂治疗疾病的记载,而葛洪可谓中国炼丹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从道家的炼丹术到今天的丹药,道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道教,我国丹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炼丹术对中国及世界制药化学的贡献也是为世人所瞩目的。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早在战国末期,燕、齐等国就兴起了神仙说,炼丹就与道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的炼丹家李少君曾向汉武帝刘彻进言:“祠灶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在《准南子》和《淮南子万毕术》二书中还可发现一些关于炼丹的原料,如丹砂、汞、铅、曾青等的记载。到了东汉,炼丹术进一步发展,并且与新兴的道教结合,借用道教关于长生、神仙等宗教说教为理论工具,使得炼丹术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当时最有名的炼丹家魏伯阳(公元100~170年间)撰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关炼丹著作。这部书把《周易》里的所谓“封”与道家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作为炼丹的理论基础,基本记载了汞和铅的一些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提炼方法,及黄金的不稳定性、多种金属可制成合金等。但在许多方面仍受到道家神仙说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如丹砂:治身体五脏百病,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明不老,能化汞。水银:熔压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空青: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锡作金。曾青: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铜。石胆:炼铒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太一禹余粮: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等等。
  而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炼丹家要数葛洪,葛洪是一位兼通医药的著名的炼丹家,是中国炼丹史上承前启后人物。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晋书》葛洪传里记载他是“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斑马”。他的著作很多,与医药有关的著作有《金匮要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抱朴子内篇》廿卷等。他的一些著作对后来道教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葛洪在道教的发展和炼丹术传播方面,曾起过一定的作用。葛洪研究炼丹术基本上是从方士求仙的思想出发,以为只有服了其“金丹”才能长生不老而成神仙。他曾说过:“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内篇》可以认为是集汉魏以来的炼丹术之大成。其中“金丹”“仙药”“黄白”三卷较集中地讨论了制炼金银及丹药。书中还记载了不少烧丹炼汞的实验方法,炼丹设备及丹方等化学知识。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再如:“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这里雌黄指的是三硫化二砷,雄黄是二硫化二砷,他们加热后都能升华,而得到的“赤乳”,即升华后的结晶体。葛洪除了用汞,硫化汞、铅、砷化合物等以外,还用了许多不很纯的化合物如胆石、消石、寒羽湟(石膏)、赤石脂、矾石、磁石、云母、囟盐等用为炼丹的原料,从而使炼丹术本身积累了许多化学知识,丰富了丹药的内涵,对促进制药化学的贡献是不容否认的。
  道家发明了炼丹术,不仅奠定了丹药制作乃至中药化学基础,还对中药炮制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早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一般“金石药”也就是矿物药都需“炼铒服之”。南北朝刘宋时的雷?所著的《雷公炮炙论》一书中,其书系统地总结了公元五世纪以来的中药修治,加工炮炙方法。由于雷?是道学之流,受当时的炼丹服食之风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在他的著作中。如对丹砂、水银、云母、石钟乳、胆石等的炮制方法复杂的程度与炼丹过程大有雷同之处。
  唐代炼丹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但由于随之而来的服食丹药中毒而死之现象亦趋严重,所以人们对炼丹术产生怀疑,甚至炼丹者本人,如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阴真人《玄解录》中曾说:“点化药多用诸矾石,消硇之类,共结成毒。金砂入五脏内未有不死之兆,甚错矣!世人不知以前服者有不死之人。”所以唐以后炼丹术日趋衰弱,但由炼丹术而发展起来的丹药一直沿续至今。
  目前的丹剂也就是丹药也常见于中药及其制剂之中,不过多作为外科用药及皮肤科用药而已。今日之丹剂也是得益于古代的炼丹术。也是炼丹术的延续与发展。但就现今的丹药使用趋势来看,品种越来越少,应用之范围越来越狭,而生产的厂家与作坊越来越少,许多丹药的制作方法与经验已失传,或近将失传,而记载其方法的文献与书籍也很少了,如《中国药典》及国家标准中对许多使用丹剂作为原料的制剂加已严格限制,甚至许多都取消了。这与时代的发展,即我国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及炼丹术形成的部分丹药受当时历史条件下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无关系。但是我认为对炼丹术所形成的中药组成部分之一的丹药不应作简单的否定,应在继承的基础下,加以发展,紧密联系中医理论,结合临床,服务中医临床。还应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借鉴炼丹术的工艺,来完善并加强丹药研究工作。既要总结前人把丹药用于外科疮疡方面及皮肤科方面有独特疗效,也应结合当前使用丹药在中西各科中的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及教训。丹剂用于内科疾病及作为内服药,只要对证适量,亦会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而目前对丹药的少用,甚至不去使用,不利于丹药的发展。当今丹药制备还存在烧炼法与化合法两种,而烧炼法又可分为升法与降法。常用的丹药原料及成品制剂仅有下列几种:红粉(红升丹、三仙丹)主要成分为红色氧化汞(HgO),由水银、白矾,火硝用烧炼法中的升法炼制而成;轻粉主要成分为氯化亚汞(HgCl),由水银、皂矾、食盐、芒硝等炼制而成。白降丹主要由水银、火硝、皂矾、硼砂、食盐、雄黄等炼制而成。另还有铅丹(陶丹、广丹)白粉霜、银朱等。目前市售已少见。其制剂有九一丹等少数几种还在临床应用。但这都是公认的确有疗效的丹药。
  从道家的炼丹术到如今还延用的确有疗效的丹药,可以这样认为,道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丹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炼丹术与丹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炼丹术是现代制药化学的先锋,为制药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张厚宝(1949-),男(汉族),江苏省仪征市人,现任江苏省扬州市药品检验所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及医、药史、本草考证研究,并为国家“九五”课题“荆芥”的主要攻关人员之一.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5月20日,由中日友好医院、河北唐县人民医院联合主办,全医升、河北省医院协会县(市、区)医院管理分会共同协办的国际直肠癌精益诊疗研讨会(河北站)暨唐县人民医院精益【】
我们的身体很多时候可以自己调养。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三早养生倡导: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阳光思维模式:用快【】
我们的身体很多时候可以自己调养。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三早养生倡导: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阳光思维模式:用快【】
健康聪明的宝宝从小培养,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
水果减肥法渐渐受到女孩们的喜爱,原因可能是因为许多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瘦身的同时还能帮助女性美容养颜。【】
我们的身体很多时候可以自己调养。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三早养生倡导: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阳光思维模式:用快【】
体部伽玛刀是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浑身治疗系统的简称,是我国科学家在头部伽玛刀基础上开发的新技术,是一台可对浑身各部位肿瘤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适形功能的国产化【】
现代人越来越注意养生。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
老人健康是老人晚年生活的保障,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
健康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体格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医疗的第一步,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由于以往都是有病才去找大夫,一般把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
2013年浙江省普通内科学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回顾【】
导语:《香芍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发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蓉、郁琦执笔,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比起其他部位的肿瘤,脑肿瘤似乎对生命的威胁更大,严【】
很多人知道菊花茶的功效也是从书本中得来,江浙一带的桐乡盛产名品杭白菊。李时珍《【】
当今社会,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患乳腺癌的都是40-60岁左右的更年期女性,好像乳腺癌这种疾病和年轻【】
胰腺癌被临床医生称之为“癌症之王”,说明胰腺癌不好治疗,预后极差。近年来,我国【】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孙思邈与炼丹术和丹药服食养生及思考
下载积分:785
内容提示:孙思邈与炼丹术和丹药服食养生及思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0:07: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85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孙思邈与炼丹术和丹药服食养生及思考
官方公共微信&>&&>&    
550) this.width=550" />盒子里装的神秘药丸,就是东晋名士趋之若鹜的五石散 快报记者 顾炜 摄  550) this.width=550" />高崧墓中的鎏金带盖银鼎  ●南京出土的“不老仙丹”为何深藏库房近半个世纪   ●古人吃的“长生不老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如皋是个有名的长寿之乡,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多了去了,据统计,这里的百岁老人多达251名。在当地坊间,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当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仙丹,没想到徐福在海上遇到了狂风大浪,找来的长生不老仙丹全撒在了如皋,从此这里的水土有了一种灵气,长寿老人就特别多。   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在中国古代,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而长生不老的人特别多,那么真有这种“不老仙丹”吗?发现周刊记者在探寻这个问题时,意外发现,南京市博物馆就收藏了这种丹丸,从出土至今,鲜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见过它们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从出土至今,不老仙丹从来没有展览过,一直“养”在地库中。   南京专家考古发现神奇“红色米粒”   故事要从1965年说起。当时的考古发掘人员在象山的东晋大墓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它们有米粒大小,通体红艳,看上去直径0.4~0.6厘米,每颗重量也不一,大的有0.468克,小的为0.275克,平均每粒重约0.372克。   当时一共发现了200多粒这种东西,部分已成粉末,“刚发现的时候,它们放在一个直径约10厘米、圆形的漆盒内,就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位置,可见它们对墓主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介绍说,“古墓主人是王羲之家族的,王彬的长女,字丹虎,死的时候58岁,由于终生没嫁人,死后就葬在了父母坟的右边。”   让考古专家们高兴的是,这一粒粒红艳艳的小丸子虽然已经1600多年了,至今还比较完整,看上去还有几分可爱。只是,它们是什么?是1600年前的水果?还是主人生前最喜欢的药呢?   对这些只有米粒大小、圆乎乎的小颗粒,考古专家们一时也摸不清它们究竟是什么,因为,这样的宝贝当时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它们不能摸,不能碰,更不能去咬……   神奇小丸竟然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为了解开这些小丸子的身份,有关专家拿了其中三粒,对它们进行化验,最终认定它们就是东晋时期非常流行的“长生不老仙丹”。   “从墓志看,王丹虎死于东晋升平三年(359年),这个时期正是炼制金丹及士大夫阶层倡导‘服食’盛行的时代。‘服食’就是‘服石’,就是服用一种所谓能长生不老的丹药。”“长生不老仙丹”究竟由什么成分组成?它们是如何炼成的?不要说现代人搞不清楚,就是在东晋,对于那些吃不上仙丹的人来说,也是显得扑朔迷离,加上炼丹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师徒相传,并且严守秘密,这给“不老仙丹”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再次发现不老仙丹是1998年发现高崧家族墓。“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新校区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一处六朝砖室墓群。在江苏省文化厅及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我们迅速组织考古队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在当年轰动一时,并被列入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志高回忆说,当时一共发掘了3座砖石墓,砖墓规模较大,全长7米以上,墓葬形制为凸字形单室墓,出土了金器、铜铁、玉石玻璃、琥珀、水晶、陶瓷等文物200余件。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样宝贝让专家们很眼熟,那就是红色的“不老仙丹”,只是和王丹虎墓出土情况不太一样的是,丹药摆在墓主人的手边,在右侧手臂附近,还有一个精致小巧的鎏金带盖银鼎,像是专门用来盛放丹药用的。但是,这些“不老仙丹”由于氧化很快就成了粉末。   “这说明,在东晋大宅门里的名士们都吃这种小药丸,这种药丸也是秦始皇派人苦苦寻找的长生不老仙丹。”   “不老仙丹”出土半个世纪为何见者寥寥   在南京市博物馆《六朝风采》撤展前,记者有幸看到了“不老仙丹”的克隆品。穿过幽静的楼道,在展厅二楼青瓷莲花尊的后面,一粒粒如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体藏在一个小玻璃盒子里,虽然灯光偏暗,但它们看上去相当鲜艳,隔着玻璃也能看到它们泛着橘红色的光。细细看去,它们就像是用红橡皮泥捏出来的一粒粒小药丸,有的呈圆形,也有的呈椭圆形……   事实上,记者看到的只是“不老仙丹”的复制品,原件从来没有展出过。据南京市博物馆保管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1965年,“不老仙丹”被考古发掘入藏后,就再也没出过库房的大门,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没有对外展出过,甚至连博物馆的很多内部人士都没见过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展厅内对外展出的不过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好奇心,而后期加工的“克隆品”。“真的不老仙丹被放在地下库房中,放在一个锦盒当中,每天都有人专门照顾它们,看它们的温度湿度,观察它们入藏博物馆后有没有变化。”据了解,这些丹丸虽然已经有1600多年,但直到如今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颜色依旧艳丽,看上去就像刚从炼丹炉内拿出来的一样。不过也有的“不老仙丹”,由于在底下埋藏了千年,考古发掘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粉末,很难保存。   它们究竟有多宝贝,为何不能拿出来亮相呢?专家说,它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药类文物,为研究东晋时期丹药的化学成分与作用,提供了实物依据。“见过‘不老仙丹’原件的人屈指可数。”这位负责人说,虽然丹丸是用多种矿物质炼制成的,但经过1600多年,温湿度、光线稍有变化,对它们都会造成一定的杀伤力,保存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在库房内不要动它们;“原件不能展出,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太敏感了”。   那么,南京市博物馆一共收藏了多少颗不老仙丹?它们都有多大?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变色、变形?相关负责人笑笑说,从入藏至今,“不老仙丹”都没有发生大变化,至于它们的体重、身高等等,都是秘密,不能对外透露。   这种仙丹妙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上世纪60年代的化验显示,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为 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物。”王志高说,那时的技术并不发达,因此“不老仙丹”中的成分无法完全解码,如果今天再拿去检测,应该可以把不老仙丹中的成分100%都解读出来,只是现在无人提出这个请求。   为什么魏晋名士都那么痴迷这种小药丸呢?甚至死后都要把它们带进棺材?“东晋时期,大宅门里的男男女女们都很迷恋它,每天都少不了。王羲之整个大家族,高崧大家族,还有皇帝也吃,在吃‘不老仙丹’风靡一时的朝代,炼丹家也应运而生。这些炼丹家像现在的明星一样走红。”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介绍了炼丹的过程。由于丹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加热后它分解出汞,即水银;冷却后,水银和硫磺蒸汽又相化合,再生成硫化汞。   这些辛辛苦苦炼成的丹药真的能让魏晋名流们如愿以偿吗?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说,丹药其实是由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紫石英等五种矿物质炼制而成。丹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中的第一位,认为它可治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久服使人通神明,不衰老。但实际上,东晋人炼成的“不老仙丹”有很大的毒性,吃的时候要掌握药量,很容易因为丹药的毒性而丧命,热衷于炼丹术的道士服药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道士们便将服药中毒猝死讳言为尸解或白日升仙,这不过是欺人的谎言。   在中国历史上,信道士之言,服食长生不死之药而死的皇帝约有10人,东晋的哀帝是第一位。公元365 年,晋哀帝像往常一样吃了“不老仙丹”,但身体很快燥热难当,哀帝拼命喝酒想泄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但无奈,日积月累毒性太大,哀帝最终撒手人寰。可怜的他,死前连个继承皇位的子嗣都没有。   魏晋风度原来是痛苦的药性折磨所致   “穷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后,一不小心,就会毒死。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吃“不老仙丹”是非常麻烦的事。   人吃了之后,身体先是发冷,接着发热,就像得了疟疾一般。“人吃进去后会面红,五脏六腑都会感觉在燃烧,必须大量饮酒来排掉身体内的毒。”王旭东说,这种“不老仙丹”的名字其实就是“五石散”,又叫“寒食散”,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但喝酒除外。服用五石散后必须喝好酒、醇酒,而且必须是热酒,这样才能散掉体内燥乱的热气。   五石散不仅对饮食要求极高,对衣着要求也很怪。吃药之后会浑身长疮,必须穿着宽袍大袖才舒服,如果穿紧身衣,就会和皮肤摩擦,就像刀一样在身上割来割去;除了宽大,衣服的新旧也很重要,新衣服发硬,一般不受欢迎。又因皮肤敏感,衣物不能浆洗,新衣服和洗过的衣服比较硬,穿起来极不舒服。为了减少脚被摩擦的面积,他们不穿鞋而选择穿木屐,所以,魏晋的人看起来个个都是宽袍大袖,表面高雅、飘逸得一塌糊涂,其实他们心里苦得一塌糊涂。   因为几乎不洗澡和换衣服,衣服和身体脏了,便成了虱子的乐园,于是,“扪虱而谈”就成了晋朝名士风度的一部分。“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糊糊涂涂的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王旭东说,在丹药的毒害下,魏晋人的脾气变得很坏,有时甚至性暴如火。“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因经常服用五石散,结果有一次一只苍蝇过来烦他,他竟气得拔剑追赶。在说话方式上,魏晋名士也以说胡话、疯话为荣。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表现得多么“有性格”,而是因为在药物和酒精的毒害下,他们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也管不住自己的舌头。   “不老仙丹”既是毒药为何能在东晋盛行   既然“不老仙丹”其实是取人性命的毒药,为何在魏晋时期,名门望族们还对它如此热衷,白白丢了性命呢?南京文史专家薛冰说,这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有关。魏晋200多年是一个黑暗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战祸屠杀,几无宁岁,再加上天灾和瘟疫,人民生活动荡不安。“东晋政府从中原被赶到了南京,这种迁徙之痛,让名门望族们顿时消极。”残酷的现实使名士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内心的苦闷和不平,他们不再谈论政治,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解脱。道家“消极避世,任情自然”的思想正好契合了名士的这种心态,于是他们便开始转求三玄之学,把对现实的关注移到那些玄远哲理上,以期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于虚无缥缈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麻醉。“这是魏晋名士在遭遇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下,在精神层面寻找慰藉和解脱的一种方式。”   “在魏晋时期,汉代主张的‘独尊儒术’正统思想被打破,儒家思想不再是主流,人们的思想文化趋向于多元化。而道家思想比较关注自我,主张无为而治,在名士们都消极悲观遁世之际,乘虚而入。”当时,道教中还分离出了一支神仙道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葛洪,他把长生成仙作为道士修炼的最终目标和自己的核心思想,把长生术突出为一切方术的核心,为神仙道教奠定了宗教神学体系,构造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此外,葛洪神仙观的核心内容中,还有一个“地仙”的概念,这就是修仙者可以先服用半剂金丹,成为“地仙”,在地上人间恣情享乐,直到想做“天仙”时,再将剩余的半剂金丹服下升仙。“地仙”的神仙世界是现实和超现实的奇妙重合,葛洪描述的这种“地仙”,不过是在世俗生活的延长线上补充了道士的宗教理想,是当时贵族名士安逸、放荡和嗜欲生活在神仙世界里的投影。   东晋时期,虽然还存在着多种道教派别,而经过葛洪的改造,理论化了的天师道――神仙道教是最重要且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当时的高门贵族之中,信奉道教的现象非常普遍,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琅琊颜氏、高平郗氏、长平殷氏、太原王氏等,其家族全体或部分家族成员都是信奉道教的。  人类究竟能不能造出长生不老药   ●历史秘籍中的形形色色“长生不老药”有多少效果   ●决定人类寿限的因素有哪些   ●现代人该怎样以科学的名义追求长生   长生不老就是人类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  传说中的彭祖活了800岁;《圣经》中的亚当活了930岁,130岁时还生了儿子塞特,之后又活了 800岁;他的塞特在807岁时还生儿育女,前后活了912岁……为了追求这个梦想,古代的人开始了不懈地努力,尝试着炼“长生不老”的丹、制“长生不老”的药,除了“五石散”,还有不少用中药材炼制的丹药,比如“老奴丸”“打老儿丸”……这些药可不是骗人的方士炼制的,它们甚至得到华佗等名医的认可。   彭祖不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些中药材炼制的“长生不老药”究竟能不能令人长寿,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家也在探寻另一种长生之路,他们会成功吗?这些似乎都是谜。   彭祖长寿并非虚构,但他真的活了八百岁吗   彭祖活到800岁,有一个非常玄乎的传说。   据神话传说,彭祖和陈抟老祖两人,都在天宫玉皇大帝身边主事。一个管着功德簿,一个管着诸神的生死簿。有一天,陈抟对彭祖说:“我劳累过度,想好好睡一觉。如有要紧事,你把我叫醒。”彭祖答:“好,你尽管放心睡觉去吧!”彭祖一见陈抟去睡觉,想趁此机会到凡间游玩一番。有一天,他代陈抟更换生死簿名单,发现他的名字也在上面。彭祖一想:不好,如果我到凡间被玉帝发现了,就会很快派人把我召回。他灵机一动,把生死簿上写有“彭祖”名字的那一页纸撕了下来,捻成纸绳订在本子上,从此,这个生死簿上,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他才放心地下凡去了。   彭祖流落人间,作了商朝士大夫。他先后娶了四十九个妻子,生了五十四个儿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轻力壮,行动洒脱。当他娶了第五十个妻子后,就辞了官,到处游山玩景,直到这位妻子由当年的黄花闺女变成老太婆时,才定居到宜君县一个小山村。这时彭祖已八百岁了。有天晚上,夫妻俩睡在床上拉话,妻子问他:“我是快死的人了,我死后你再娶妻不娶?”彭祖毫不介意地说:“当然还要娶,不然谁陪伴我!” 妻子又问:“你为啥一直不会衰老呢?难道生死簿上没有你的名字吗?”彭祖哈哈大笑:“我永远不会死的!生死簿上有我的名字,他们就是找不着。”妻子接着问:“那你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彭祖一时得意说出了实情。妻子这才明白彭祖一直不死的奥秘。   这位妻子死后,向玉皇大帝诉说了此事。玉帝听后恍然大悟,派两个差神下凡去找彭祖。由于年代久远,派下来的差神根本不认得彭祖,找寻许久毫无音讯。这两位差神不敢轻易地回去交差,只好遍跑人间,四处打问。   一天,二位差神来到宜君县彭村,趁木匠吃饭之机,偷走解板大锯,到打麦场上使劲地锯一个碌碡,一下招来很多乡亲围着看稀奇。这时,彭祖也前来观看。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彭祖因自己年事高、经历广,趁机讥笑说:“我彭祖活了八百岁,没见过有人锯碌碡。”话音刚落,二位差神把锯一扔,当场就锁住了彭祖。这天夜里,彭祖就去世了,享年八百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彭祖这个人物并不是虚构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姓名铿,黄帝之后,为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第三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老人、中华养生文化创立者,也是中华厨界祖师爷、中华武术文化鼻祖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性学大师。不过,王旭东表示,按照现在的计算法,彭祖其实只活到130岁左右。“古时对年的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彭山一带,乡间流行一种‘小甲子’计年方式,即六十天为一年。按此换算为现今的计年标准,彭祖也就活了130多岁……但却已经差不多到了人类生存的极限。”   人的极限自然年龄究竟有多大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清朝时人均寿命33岁,民国时期只不过35岁,而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达75岁。那么,人的寿命究竟能有多长呢?王旭东称,根据科学研究结果,人类的正常寿命不应该少于100岁,大约在120~130岁左右。   “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时发现,其最高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约为 10~14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约为25~35年;人也是哺乳动物,生长期为20~25年,自然寿命则应为100~175岁。还有一种研究称,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生长期的5~7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还有一种研究指出,动物的自然寿命为其细胞分裂次数和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约50次,每次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故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根据以上三种测算方法,人的自然寿命都应该达为 120岁左右。”   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超过100岁的人并不多,这又是为什么?王旭东告诉记者,这跟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又促使了疾病的发生和衰老的早到,有的直接引起了死亡,故使人的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   长寿之乡的老人为何活得长   那么,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够活得更长呢?例如江苏的如皋、新疆的吐鲁番、广西的巴马都是长寿之乡,尤其是巴马,从2007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巴马百岁以上寿星74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16岁。每万人中有百岁老人达到3.1人,这一数据居世界5个长寿区域之首。那么是不是遗传的长寿呢?已经从事长寿科学研究25年的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表示:在形成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85%要靠后天的努力,“巴马的长寿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长寿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   王旭东也提醒市民,促进生命活力有很多要素,如避免自由基伤害、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家族健康、降低精神压力及充足的睡眠等,“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比外国人合理,为‘金字塔’结构,底下是蔬菜水果,中间是肉,尖尖上是脂肪,这是比较合理的,另外环境也很重要,不然为什么古书中都说要到深山老林里去修炼呢……”   事实上,古人养生家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管子?形势》篇中就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体利而寿命长益。”   “老奴丸”真有让人返老还童的秘密吗   那么,彭祖如此长寿,是不是吃了什么“长生不老药”呢?对此王旭东没有明确透露,只是强调,古时的“长生不老药”还真有不少,比如老奴丸、打老儿丸、冰玉散等。   “五石散”已确认有毒,那么像老奴丸、打老儿丸、冰玉散等“长生不老药”是否也有毒呢,它们到底能不能让人长生不老?   传说,古时有一位女子,因为丈夫常年不在家,熬不住寂寞的她与家中的老奴私通了,但是老奴年老体衰,让该女子非常不满意,于是她就把“老奴丸”这个家传祖方给他吃,没想到老奴“返老还童”,还与该女子生了两个孩子。但后来事情败露后,她把老奴打死了,发现老奴骨髓饱满,骨质坚硬。   而在古老的医术中,仍有关于老奴丸成分的记载:紫梢花、灯草炭、蛇床子、车前子、苁蓉、菟丝子、马兰花、巴戟、淫羊藿、荜澄茄、大茴香、金樱子、破故纸、木香、母丁香、韭菜子、制川乌、远志、干姜、沉香、泽泻各5钱;核桃仁、柏子仁、桑螵蛸、枸杞子、山萸肉、茯苓各1两;蜘蛛15个;熟地4两。   老奴丸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王旭东给记者解释了老奴丸的功效,它不仅可以温助肾阳,而且还可以滋肾强精,兼能祛肝经风湿诸邪,疏通经脉,故有兴助阳事之功。因肾为人之先天之本,本方药功在补肾,故亦可起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作用,适宜于中老年人精亏阳衰、虚耗风湿、阳痿不举、腰脚疼痛者服用。   皇室为何看中华佗改良的“仙姑打老儿丸”   除了老奴丸,医术中同样记载了另一种神奇的丹药――打老儿丸。   相传很久以前,一年轻女子手持木棒,在路上追打一须发皆白的老头子。过路的人见了,无不愤然。论相貌,那女子无疑是老者的晚辈,即使是夫妻,年轻妻子在路上追打老年丈夫也令人难以容忍。于是,路人对那年轻女子群起而攻之。谁知那年轻女子的一席话,竟将过路的人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原来,被追打的老者,既不是“年轻女子”的丈夫,更不是她的长辈,而是她的儿子,所谓“年轻女子”,实际已百余岁。她因长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一种药丸,所以容颜不老,虽已百余岁,仍然身轻如燕,体态姣好。而她的儿子,屡屡不听她的劝告,拒服她配制的药丸,结果70多岁,变得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为此,她十分生气,常常追打儿子,逼迫他服用药丸。   听到这里,路人无不惊诧万分,将“年轻女子”奉为神仙,纷纷请求赐予药丸,“年轻女子”毫不吝啬,将家传秘方一一告于众人。众人用之果然均收到奇效。于是,有人将这种药丸称为“神仙训老丸”。此后,“神仙训老丸”名声大振。至汉代,名医华佗却嫌该药尚有缺陷,便在原来配方的基础上增减了几味药物,突出了该药壮阳滋阴的作用,并改名叫“仙姑打老儿丸”。   打老儿丸的成分另有不同,分别为石菖蒲、干山药、川牛膝(用黄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一宿,若无黄精,酒浸三日,漉出,细锉,焙干)、远志、巴戟天、续断、五味子、楮实子、杜仲、山萸肉、茯神、熟地、小茴香、肉苁蓉、枸杞子等。   “仙姑打老儿丸”经华佗调理,其名声和作用更是不同凡响。不久,它便进了宫廷,成为皇帝和皇亲国戚们的专用药品。既然进了宫廷,该药“打老儿丸”这一不雅的名称自然不能再用。于是,它在不同的年代便有了不同的名字,后来传到明代,太医院把“仙姑打老儿丸”改成“延年益寿丸”。明代末年(1641年)中原名医郭敬海将家传的“不老还童挂骨丹”合并改为“延年益寿补肾丸”。   王旭东告诉记者,打老儿丸作为延年益寿方药,一般中老年人皆可服用;它也可用于治疗心肾两虚所引起的腰膝疼痛、阳痿不举、精力衰减、记忆力减退、夜尿频多、眼目昏花、两脚麻冷等症。   这些药方可以益寿不能长生至今还用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冰玉散”也是大大有名,它是用生石膏30克、月石21克、冰片0.9克、僵蚕3克制成的。   传闻,神农时期有个叫赤松子的人,因为服用了这种“冰玉散”,可以入火而不化,随风雨上天入地,后来他成了掌管祈雨的神,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也得道成了仙。   对于这三种“长生不老药”的“长生”功能,王旭东给予了肯定,他告诉记者,这三个药方一直流传至今,临床上还在使用,“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些方子可以延寿但不会长生不老。”最后,王旭东还提醒阴虚或素有阳热者应当忌用。   现代科学家的长生不老术   既然人的极限年龄为120~130岁左右,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人类突破这个局限,从而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英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人可以活到1000岁:“衰老是病,它像心肌梗死和癌症一样是可治的。”   王旭东告诉记者,其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实:就是每一种细胞的寿命都有一定限度,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接近这个限度时,哪怕用最好的培养方法都拯救不了既定的命运。像人体的成纤维细胞,据试验,最多只能繁殖50代,到那时必然趋于死亡。其他像老鼠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分裂18代,龟的成纤维细胞分裂110代,如此等等。研究发现,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端粒。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片断,经常被比作鞋带两端防止磨损的塑料套。这些小颗粒中并不含有基因,但它们可保护染色体免受伤害。不同个体的端粒初始长度也不同,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它们则可随时间流逝而变短。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也缩短一点。就像磨损铁杆一样,如果磨损得只剩下一个残根时,细胞就接近衰老。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丢失约30-200bp(碱基对),鼠和人的一些细胞一般有大约10000bp。当端粒不能再缩短,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   这一发现似乎告诉人们在细胞内有一口衰老钟,这限定了细胞分裂的次数,也就限定了生物的寿命。因为高寿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而形成的,它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此类推地增殖,组成胎儿,再分裂而成青年。如果细胞不能再分裂了,那么个体就出现衰老现象。最近,又有研究发现,患有一种可加速衰老的遗传疾病的人具有异常短的端粒,进一步表明端粒在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端粒被一部分科学家们视为 “生命时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准了衰老的真正起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长生不老”之路。因为只要有一种方法保持人类端粒完整不受损伤,人类就能永远活下去。对此,王旭东表示:“谁都无法肯定有没有可能。”不过,他告诉记者,最新的研究表明,癌细胞居然就有这种复原的能力,生生不息,“曾有科学家宣称,如果破解了癌细胞一边分解一边复制的原因,那么人们离1000岁就不远了。”可是,王旭东表示他对这种做法及观点持保留意见:“我认为,通过控制细胞的增长使人体衰老得慢一点是可以的……一定要有一个限度,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人要是真能活到1000年实在难以想象。”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24小时论坛热点本周论坛热点本月论坛热点
Copyright &
加拿大华人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生不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