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山萸肉-炒当归-枸杞子-党参-茯苓-生白术-生白勺虾-鳖甲制-女贞子制

病人急性期最多一个月,就中经络的在两周以内,中脏腑的在一个月以内,这个病程期间叫急性期。急性期的关键就是救命,你不抢救,病人死亡率很高的,中医能发挥作用在这个急性期。第二个,恢复期。恢复期就两周一个月以上到在半年以内,这个恢复期。恢复期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他的致残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都是这个残废呀!所以恢复期的治疗的重点是降低他的致残率,这个阶段西医是没办法的,它最多的功能管理,功能锻炼,他恢复期没有这么措施,全靠中医发挥优势,尤其是针灸和锻炼,加上中药,这是很大的关键。而且在一个月以内,一个月到三个月,叫他恢复一天一天可以恢复,所以治疗对路他的半身不遂,今天手指不能动也许明天就能动了,很快就能恢复,就是三个月以内,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个指证;过了三个月那就一个礼拜一个礼拜才能进步;到了六个月以上那就比较难了,也许一个月进步一点,一个月进步一点;那么过了一年,那就几乎很难恢复了。所以这个治疗中风的恢复期是相当的关键。你把命救过来了,病人残废了,那就可能,尤其半身不遂你下肢不能动,他躺在床上他也痛苦,家属也麻烦了,累赘了,要专门伺候他。第三期后遗症期,后遗症期几乎致残了。后遗症有三个:一个是语言蹇涩,尤其出血或者梗阻在左半侧,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边,那就往往语言不利,最难恢复的就语言。第二个口眼歪斜,这个还容易恢复。第三个就半身不遂,下肢容易恢复,上肢难,尤其手指的功能很难恢复。所以这个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另外还有三个后遗症:第一个就痴呆,就中风以后突然病人痴呆了。从西医来讲,痴呆分好多类型,血管性的功能性的,现在不管类型,中医治疗痴呆主要的办法要滋水涵木,不要光活血化瘀。痴呆都是中老年人,活血化瘀对他不利,要滋水涵木,也就是我讲的调肾,里面有几个主要的药:枸杞子10g野菊花10生地15g灵芝10g丹参30g葛根生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蛇床子补骨脂各10g这个方对痴呆,不光是中风后遗症的痴呆或本身痴呆,有一定的疗效,先拿汤药打基础,吃一个月。服药的办法还得要说一下,中医传统的服药是早晚喝。过去呀我们认为子午流注是个迷信,经过研究《内经》上的运气学说,子午流注,原来作为批判作为招牌,这几年认为这是个宝贝了,这个概念正在转变。因为西医发明了生物钟,人体的器官的功能像钟表一样,有高峰有低谷,高峰的时候就上午的9点,下午的3点,这两个点是所有器官很旺盛,到了它的高峰;它的低谷在哪呢?就在子时、午时,就是1点、4点,这2个时辰所有的器官到了低谷,低谷就要保养,否则就要磨损。所以为什么中医讲睡觉睡到子午觉?养生之道有个子午觉,子时、午时睡觉叫子午觉。这个很有道理,这个走到低谷的时候你赶快睡一会,睡觉,就保养了,像车一样保养了,减少它的磨损,这个是科学了,不是迷信
微信10600脑血管病【4】好多人不知道养生,拼命开夜车,过了12点,过了子时还在拼命干,长了以后肯定磨损。这么说喝中药应该在器官旺盛的时候来喝,吸收好,所以现在主张喝中药,早晨9点,下午3点喝。当然好多上班的就没办法,但中老年人得了高血压、心脏病基本上都离退休了,他完全有这个条件改成上午9 点,下午3点,这两个点喝药,现在发现有道理,器官最高峰,吸收最好。这个好多过去都认为是迷信,现在都有道理的,风水这很有道理呀,这风水一看,哎呀,风水先生你全部都是迷信,不对。现在叫环境学,环境学新的名字,这很有道理。一个单位,一个道的朝向,你发不发财有道理,这个不是封建迷信,这是环境学。好多算卦,现在八卦,去年就有呀,叫什么?周易学。《易经》呀,开卦算卦就“周易”呀,所有里面八卦这个天干地支讲得清清楚楚,它们有一些书是专门研究的,那我们过去上学时学过,你们不要轻易否定,里面还有科学。第二个还有一个后遗症叫抽搐。病人中风以后老抽搐,这个抽搐你一定要给他养血用四物汤,养血熄风。因为这个抽搐是虚风,不是实风。用生地15g当归 10g白芍15g川芎10g仙鹤草10g生芪15g生杜仲10g。生芪用在气滞血衰,养血的过程必须补气,加上生杜仲就益火生土,增加养血作用,然后再加白蒺藜10g钩藤15g。最后一个后遗症就是癫痫。中风后病人发癫痫了,要用干海参肠粉,拿30g石菖蒲煎水来冲服这个海参肠粉,一天6克,分两次。这是我讲的三个期,加上六个后遗,这么处理。第二,中风还有5个变证。好多变证危险性。第一个就是呃逆。治疗要争分夺秒,就脑血管病以后引起呃逆,最可怕的就膈肌痉挛。针灸就扎内关和太冲。药主要是伏龙肝。这个呃逆理论上讲的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这在重的时候,这个呃逆起不了作用,书上讲的丁香柿蒂汤没必要,橘皮竹茹汤,就竹茹加上橘皮,这几个方子对脑血管病后变证里面的呃逆解决不了,必须用伏龙肝,用到60g,对中风变证的呃逆是管用的。第二个就要用生赭石,30g,这是两个主药。然后用中药的升降理论,一个升一个降,升的用川芎、桔梗、蝉衣,三个药里面挑一个川芎、桔梗、蝉衣用一个5g。降的药用牛膝、地龙、草决明,量都要大,至少15g以上,里面既能降,又能通便。这个呃逆处理的及时好治,处理不及时膈肌一痉挛麻痹了,病人呼吸停止了就完了。第二个变证是“厥逆”。就四肢发凉,四肢发凉上肢假如没有过腕关节,下肢没有过踝关节都有救。还有一个中风病人你按劳宫,去试他的鼻尖,鼻尖部分,你一按假如劳宫这个地方觉得冰凉,一激灵,冷得很厉害,估计这个病人过不了5个小时就死亡了,假如没这个感觉,这个觉得没到这个感觉,病人还有救。这里面主要就用参附。刚才讲的人参、附子,200g的人参,30g的附子,白人参或红人参或者高丽参用200g浓煎灌肠,每次给他灌100ml,保留灌肠,至少保留1个小时。然后再拿人参和那附片搁上20个以上的花椒,20个花椒煮第三遍,煮完第三便以后让他泡手泡脚,先泡手再泡脚,卧在床上不能泡,你就拿着旧的毛巾沾着药汤给他热敷,先敷手再敷脚,敷15分钟,这是解决第二个变证厥逆。第三个变证是抽搐。抽搐也很危险,这个抽搐我在后遗症里面已经讲了,用这个处里后遗症的抽搐来处理变证的抽搐一样的,就是滋水涵木,拿这个方子。因为这种病人是昏迷的,所以最好用灌肠,灌到乙状结肠,吸收也提高了,提高了8倍,另外一个给药也方便。第四个就呕血。呕血也很麻烦的,脑血管病有应激反应引起的肠道出血,病人呕血,这个呕血不止也增加了死亡率,尤其脑出血的病人,加上呕血,那就危险性更高了。呕血怎么止血呢?用三七粉6g,仙鹤草15g、血余炭10g、连翘炭10g、花蕊石15g、生牡蛎30g。煎了药以后灌肠。中医的炭很有道理,炒炭以后增加止血,但有些药就不能炒炭,有些药炒了以后,它反而止血的作用就不行了,如侧柏叶,侧柏叶炒成炭就没有止血作用了,小蓟、大蓟、白茅根、藕节也是。好多人愿意用藕节炭,其实藕节炭止血作用明显下降,用生的藕节、侧柏叶、白茅根、大小蓟,都不能炒炭,生用才能止血。最后一个变证戴阳。是最危险的变证。两个颧红,像化妆一样,也就回光返照,突然病人昏迷了好几天,一看今天脸色特别好,两个颧发红,要不了2个小时病人肯定死了。戴阳证,书上有好多方子,敛阳、潜阳、温阳好多,据我所知,我干了40多年,没一个抢救过来的。中风病从痰论治:中风的关键是痰浊闭塞。有风、有火、有痰,这三个证里面关键就是痰,痰不清,抢救成功率很低,所以中风的治疗原则一定要改成豁痰开窍。因为常规治疗中风,有的放在肝风上面,用天麻钩藤饮;有的放在气虚血瘀上,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这个常规治疗不是天麻钩藤饮就是补阳还五汤,一个加风,一个加气虚血瘀。中风病人这两个疗法效果都有限,因为中风病人痰浊哪一期都可以见到,绝大部分中风病人舌苔都腻。痰浊不化,肝风也很难平熄,瘀血也很难化掉,所以熄风化瘀也必须要先祛痰浊,中风病人甭管哪一期,见了苔腻,你用羚羊钩藤汤或者补阳还五汤不起作用的,把痰化了以后,再反过来用补阳还五汤,病人就起来了,这是治疗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关键,所以治疗中风,第一要豁痰开窍,这是基本的前提。在豁痰开窍的基础上,再来熄风,再来化瘀,就提高疗效了。豁痰开窍的主药就是温胆汤
微信10601[转载]名医巧用温胆汤【1】掌握了温胆汤就掌握了祛痰的主方,你就会加减变化,中医的实证,实证里面有瘀、有痰、有虫、有外感六淫,基本上就能掌握了。另外实证,中医的实证归纳起来8个字,一个淫,就是外淫,六淫;二一个痰;第三个瘀;第四个饮;第五个滞,气滞;第六个虫;第七个食;第八个湿。外邪离不开这8种,中医的实证离不开8种,8种里面关键就是痰,往往被临床医生疏忽了,他总想到瘀了,所以西学中的一个影响,对瘀研究得很透,对痰就往往就疏忽了,但中医的化痰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比如百病从痰治,怪病从痰治。如果这个病中医治不了,没有办法了,你用祛痰的办法起到疗效,所以痰是很关键的。今天顺便把痰讲了,等于把实证讲了。治痰主方就温胆汤。温胆汤最早的是《千金要方》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面首先介绍的温胆汤。但当时治疗什么病呢?“大病以后虚烦不得眠”是治失眠的方子,大病以后虚烦,睡不着觉不得眠用温胆汤。到了宋代陈言《三因方》这本书里面增加了茯苓和大枣,不治疗失眠了,大枣属木,改成了气郁不得眠,他就改成治痰了。到了清代《成方便读》先从这本书开始正式把温胆汤治疗痰浊的主方,治疗胆虚痰扰,这是温胆汤大致的演变。我特别愿意用温胆汤,见了苔腻,都离不开温胆汤,所以人家给了我个外号叫“沈温胆”从广安门医院到基础所,我也肯定,因为温胆汤好药,我就用温胆汤,然后再看这几味药,但里面的奥妙你不一定知道,跟我学的都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分量的变化,一个药物的变化。先讲古人的变化,它有那么几个方子,在温胆汤后期的发展,第一个是清代《六因条辨》这本书里面加了黄连,成了黄连温胆汤。这个温胆汤在后世来讲治疗心脏病这是好的思路。但温胆汤我己经讲过,保留四个药,减掉四个药,就竹茹枳壳云苓和陈皮,再加黄连,黄连用10g。尤其治疗心律失常,这是个好方子。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因为西医来讲,心律失常分两类:一类是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心跳超过90次/分钟以上;一类是慢性型的心律失常,心跳在40-50次/分钟以下。尤其快速性的心律紊乱、心律失常,用黄连温胆汤非常有效。还有就治疗心火上炎的失眠,用黄连温胆汤。这是后人第一个温胆汤加减。第二本书在《重注通俗伤寒论》在温胆汤里面加了青蒿黄芩和碧玉散,称为蒿芩清胆汤,它不叫温胆汤叫清胆汤。这个方子现在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西医认为神经性发热,用这个方子非常有效。青蒿一定要后下,另外青蒿退烧的成分是个挥发油叫青蒿素,怕热,青蒿要后下用15g。黄芩10g,碧玉散即六一散加薄荷30g。有一本书叫《济生方》温胆汤加上胆星党参和石菖蒲,名为涤痰汤,加强祛痰的作用,这个方子治疗心脑血管病,癫痫狂和妇女肥胖的闭经,妇女有一种闭经,人很肥胖,月经就不来了,这个作为一个有效的方子《证治准绳》这本书里面加了枣仁远志熟地人参五味子命名为十味温胆汤,这也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这也是一个好方子,是有效的方子。这是古人对温胆汤运用代表性的就这四个温胆汤,很有效。就目前临床来应用,就我讲的病种,都是有效的方子。所以温胆汤是老方子。下面我要讲温胆汤有十二个加减,这十二个病种用温胆汤。当然我这个前提温胆汤取四个,去掉四个,里面用竹茹、枳壳、云苓和陈皮,这四个药是基本药,根据十二个病种里面加药。这药很有特点,我琢磨了临床,行之有效。1,呼吸系统的咳喘,有痰,里面就要加苏子10g、莱菔子15g、葶苈子10g(大便溏的就用炒葶苈子,大便不溏的就用生葶苈子)、鱼腥草30g、薏苡10g。2,肺癌。我治疗癌症有很大的特点,76年我正在广安门医院搞内科,搞心血管和糖尿病,结果大家当时都很有感情,说你一定要到肿瘤科攻克肿瘤去,所以领导决定把我调到肿瘤科,当然我很为难,进去很难,没病人找你呀。但我去了以后很冷静,就看了一个结果:第一肿瘤病人做了放疗、化疗中毒。怎么中毒呢?一个就骨髓像低了,一个就消化道不行了,另外一个就是舌苔厚腻,不能吃饭,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他们中医搞肿瘤呢,不是内科大夫搞,是外科大夫搞,他也不搞辨证论治。也就三下子:第一,清热解毒;第二,以毒攻毒;第三,软坚散结。舌苔这么厚腻,清热解毒也好,以毒攻毒也好,都影响舌苔,病人越来越不想吃饭。所以进去第一个绝招就肿瘤病人先开胃口,胃气为本,我就用温胆汤,就用保和丸。这当时在肿瘤科,人家就笑话,那书呆子,要死要活的病人,一个保和丸一个温胆汤就拿下来,我们用了那么多的抗癌药都不行。我也哈哈一笑,各吃一套,你甭管我。两个礼拜以后病人都到我这来了。为什么?胃口开了。原来睡也不香,治疗肺癌睡的很香,这一两饭吃不了,现在能吃二两饭了,饭是钢呀,这医生有道理,能让我吃了很有救。哎呀,我在门诊的时候突然病人都到我这来,这是很大的一个思路,就抓住他的证,抓住他的舌苔,别考虑肿瘤,不用苦寒伤胃。所以为什么温胆汤后来好多包括他们肿瘤大夫都学了这个,但有个前提,苔腻。苔假如不腻,我给你讲虚证,不用温胆汤。但这个时候你用温胆汤相当管用,但温胆汤这四个药还要加药。加什么药呢?第一个加鱼腥草30g芦根15g(最好夏天用鲜的芦根,鲜的芦根用60g,给它捣成汁,芦根汁,榨汁兑在汤里面吃,那效果更好)、生薏仁15g、桃仁10g、杏仁10g、蛇舌草30g、车前草30g
微信10602名医巧用温胆汤【2】这第二个加减,治疗肺癌。3,治疗脑中风。里面加水蛭。地龙10g、川芎10g、丹参30g、葛根10g、生牡蛎30g。中风急性期、恢复期都可以用,甚至后遗症期都可以用,因为三期多数是舌苔腻。4,心血管病。主要加全瓜蒌30g、薤白10g(泡的时候加酒)、丹参30g、野菊花10g(野菊花强心)、生山楂15g。5,各种胃炎。加蒲公英10g、连翘10g、川楝子10g、元胡10g、生牡蛎30g。假如这个病人是萎缩性胃炎,胃酸少的,他不是吐酸是嘈杂,胃酸少了,里面加乌梅15g。6,肠炎结肠炎。里面加苦参10g、木香10g、煨葛根15g、车前草30g、马齿苋15g。结肠炎最好就灌肠,100ml肛管插到15cm,给他保留灌肠。你假如用灌肠的办法,苦参就可加大量,一共可加到30g,灌肠不方便口服用10g,每天晚上灌一次,就一付药分两个晚上灌,一般用10付这个结肠以后明显好转。因为结肠炎和胃炎一样,不太好治,尤其溃疡,不容易收口。因为胃肠道是潮湿的,它不可能干燥,那么这个病灶泡在水里面,它恢复率不快,像个拉开个口子一样,你老着水,这口子很难封闭,干燥了它就封闭。所以肠胃炎,发炎了,环境是潮湿的,很难愈合,只能给他直接灌到结肠的病灶上面,等于直接上药,肯定好得快。7,肾炎。包括肾盂肾炎。里面加黄柏10g、知母10g、肉桂3g、仙鹤草10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0g、蛇舌草30g。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更年期综合征,加桂枝10g、白芍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菖蒲10g、郁金10g。9,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或者痛经加鸡血藤10g、伸筋草10g、香附10g、川断15g、蛇床子10g、泽兰10g。10.不孕。加炒苍术10g、蛇床子10g、菟丝子10g、黄柏10g、龟板15g、血余炭10g。但这个血余炭不是头发呀,是阴毛,配上脏腑这个配合他,用它脏腑的阴毛烧炭,这是我们家的绝招。因为这是我们家打胎是不行的,堕胎,流产那是不道德,不孕那绝对是绝招。里面就用两个药:一个是龟板,一个就用血余炭。用男人的阴毛,烧炭,10g。这个女子的不孕。男子的不育,好多就是壮阳,实际上这一类苔腻的男子越壮阳越麻烦,火上添油,非但阳上不起来,或更麻烦了。当年我在中医杂志办的不孕不育班里面讲过五六次,这是害人江湖医生,见了男子阳痿早泄肯定用壮阳的药,给他用鹿茸、阳起石、仙茅、仙灵脾,好多病人很管用,起来了,起来以后他迫不及待,用了两次再下来那就血染的风采。什么叫血染的风采,再也起不来了。尤其我讲的这一类人舌苔腻的,你绝对不能这么害他,很少数在北方地区,70岁以上的老人,他纯阳虚,像这中成年,60岁以内基本上不是阳虚,有湿热下注。它两个特点:一个是苔腻,一个阴囊潮湿。这就更不能用壮阳药,所以这个壮阳的药见了这个湿热就是害他。要在温胆汤里面加炒苍术10g黄柏 15g、薏苡10g川牛膝15g炒橘核30g蛇床子10g茵陈15。11,重症肌无力。用温胆汤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子。另外里面加什么药呢?重用生芪至少30g以上,加上鸡血藤60g、路路通10g、丹参10g、地龙10g、王不留行10g、红花10g、扁豆衣5g。12,各种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急性的不行,慢性的白血病,温胆汤效果相当好,包括溶血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里面加石苇10g、鸡血藤15g、三七粉6g、丹参30g、仙鹤草15g。我没保守,把温胆汤的十二个加减,这温胆汤有效的,而且关键的药,把这个实证告诉你,这些都是特殊的思路,一般的医生不会用的☆8个实证包括淫、痰、饮、湿、瘀、滞、食、虫。外淫就是外感病,外感病分风寒、风热,四个辩证,包括用药,也就外感病里你基本上都掌握了。六淫怕就怕夹湿,里面有个湿,一个暑。暑啊,暑湿的暑。风、寒、暑、湿、燥、火。外感里面抓住寒抓住火,风寒、风热,基本上就行了。另外还有暑,内暑外暑,里面方子里面加什么药呢?第一个就青蒿15g(后下)、生薏仁10g、杏仁10g、寇仁10g,这就三仁汤的意思,青蒿和三仁汤,再加车前草。湿嘛通过小便,水通过小便给他排出去。实证里面有湿,这样怎么办呢?滋而不利邪的几个药,一个就芦根,芦根是养阴,但不利邪,不滋腻,用15g,当然用鲜的芦根捣汁效果会更好;第二个用玄参10g,不会利湿;第三个药就生地,为什么我喜欢用生地呢?熟地能养血,补血的作用强,比生地好,但熟地往往就是滋腻,所以古人用熟地他都要醒脾,同时加木香、砂仁;第四个药就黄精。火-实火:心火用黄连;肝火用栀子10g、夏枯草10g(不用龙胆草,因为它苦寒伤胃);肺火用鱼腥草15-30g、黄芩10g、桑白皮10g;脾热用生石膏30g、知母15g;肾火加知母10g、黄柏10g。饮:加葶苈子10g(便干生用,不干炒用)、泽兰10g、蛇舌草30g、王不留行10g。湿:加苍术10g、薏苡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生莱菔子15g、茵陈15g(后下)、法半夏10g(化热不明显的可用)。瘀:加丹参30g、苏木10g、鸡血藤15g、郁金10g(既能行气,又能活血),地龙10g、水蛭3-10g(研粉用3g,入煎剂10g)、土鳖虫10g(虫类剔络)。所有的虫类药都有毒,尤其是全蝎和蜈蚣、僵蚕等过敏,白僵蚕含霉菌,唯上三味可放心用。滞:气滞加,柴胡10g、青皮10g、木香10g、乌药10g、大腹皮10g。积:食积加生山楂15g、神曲30g、莱菔子15g。虫:虫积加川楝子10g、大腹皮15g、使君子肉10g、生南瓜子15g
微信10603[转载]中医是这样炼成的【1】我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学医,十三岁始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诀》等医书。耳闻目睹,父辈接受西医药较早,解放前即用中西医结合。治内外妇儿之病均用中西医结合,而仍以中医药为主。既用土霉素糖粉,四环素糖粉,红霉素糖粉,阿斯匹林片,复方氨基比林针剂,青霉素针剂等西药治小儿病,又擅用《丹溪女科》《付青主女科》中方治妇科病闻名乡里。北方人感冒,祖辈一般都用九味羌活汤以治之。父辈合用些土霉素片,注射青霉素,那时认为即是中西医结合了。治外科疮疡,父辈会用手术刀开刀,中药内服。母亲腰部长一疮则治疗二年始愈。成年后读诸医书渐多,方悟母亲病是阴疮,又叫'骨痨'气血大亏,所以愈之也慢。我出生不久,母亲即患病,长至八岁时,母亲二十多岁即病故,父亲说母亲死于痨病,那年是1960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母亲的病也受影响。后来我立志学医,母亲死于病是主因也。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父辈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医生。说自已治不好母亲的病是一大遗憾。我想自已如果能成为一个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的医生,如果能成一方名医,在中医学术上有所建树,乃不枉人生一世。至1966年文革动乱开始,学校停课,学生开始大串连,我已15岁了,父亲则让跟他学抄方配药抓药,晚间诊余则读医书。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看病也会开方'至1968年我十八岁,即开始从一套五十年代的中医教材学,白天跟着抄方抓药,晚上则在灯下看书。针灸是在自已身上的足三里穴位来练习的。不明白的便可问父亲。看到祖父辈皆忙于诊务,自已在学习时感到文化水平和知识面薄弱,故而开始拼命地买书读书,除中医书外,包括文学方面的书与西医书。经常光顾书店。每到一地,先去新华书店。包括四大经典文学名著。亦喜爱杂文与小说。医书读渐多,深深知道了古人所说的'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是指的什么。父亲的医术在当地应该是可以了,可是母亲的病还是没能治好。后来明白'骨痨'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骨结核。18岁时,父亲不在的时候,来了病人,学着父亲与人诊断,开方用药,小病是治好了一些。有的病稍微复杂一点则不行。自认为辨证准确,然而病人服下去毫无效果。因此多次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感冒病人,恶寒发热,我与其开祖父辈常开的九味羌活汤一剂,满以为可一剂治愈。第二天病人来说亳无效果。父亲说'你认为看了一点书,即可以给人看病了,能够治病救人了,早着呢。是感冒都用九味羌活汤吗?汤头歌上是怎么说的?'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我背了一遍。父亲说:'对啊,三阳解表,此病是在三阳吗?明明有寒热往来,是少阳证,是小柴胡汤证,还用九味羌活汤能行吗?九味羌活汤是治外受风寒湿邪,内有热象,以风为主证的外感病的。以头痛身重为主证的。不是所有感冒都可以用的。只会比胡芦画瓢啊?不会辨证啊?看我们用九味羌活汤多次有用,那是该用的才有效,要好好地读书,认真地读,先学会认识药,如何抓药,如何配药,这也是在学医啊,当医生不识药如何能行,先从看小病开始,没有把握的病,诊断不明的病,可以问我,可以让我看嘛。古人学徒,都要学三年才行的。你现在先学识药抓药配药,一边跟我学临证抄方。先学着开些西药和中成药,开中药处方再等几年,记得有一次,我看中药该进药了,便自已列写了一张所需进药的单,当归,白芍,生地,羌活,防风,细辛,半夏等各五斤,父亲看后大为光火:'你知道哪些药用量大,该多进,哪些药用量小,该少进吗?当归五斤够用的吗,细辛五斤用得了吗?去一次城里,一次该进多的进少了能行吗,不该进多的也进哪么多能行吗?'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师。每遇病人,先由我看舌诊脉,然后说一下病是何病,证是何证,脉是何脉,该用何法,治用何方。然后再由父亲重诊。诊后再给予讲解。时日久了,故而明白古人说'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的精义所在。方知'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的道理'对于清代王维国《人间词话》里的治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更加深有感触。程钟龄《医学心悟》曰'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陈修园曰'伤寒愈读愈有味,经方愈用愈神奇。日间临证,晚间查书,必有所悟'明白了在温病学研究方面有显著成就的吴鞠通,是完全靠自已的刻苦钻研而成功的。清代名医尤在泾自幼家境贫寒,但由于自已的刻苦钻研、勤奋攻读,终于在医学和文学上达到了较高的造诣。金元名家朱丹溪在功成名就的暮年,仍千里迢迢寻访葛可久,不耻下问,邀同会诊,以弥补自已针灸方面的不足。清代名医叶天士勤奋一生,拜师从学十七人,终于建立了卫气营血学说,开拓了温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徐灵胎费时三十年,方著《伤寒论类方》,赵学敏不惜耗时耗财,博采众多走方郎中之不传秘方而著成《串雅内外编》与《本草纲目拾遗》而我因时代的限制,未能进入医学高等课堂深造深以为憾事,故对诸家学说,历代名医名家著述甚感兴趣。对近代与当代名医名作尤为喜受
微信10604中医是这样炼成的【2】蒲辅周论医时强调'读书时,要有自已的头脑,决不可看河间只知清火,看东垣则万病皆属脾胃,看丹溪则徒事养阴,看子和唯知攻下,要取各家之长而为已用。河间在急性热病方面确有创见;子和构思奇巧,别出手眼,不过最难学。东垣何尝不用苦寒;丹溪何尝不用温补。不可人云亦云。若读东垣书,而不读河间书则治火不明;读河间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宜不明;读丹溪书而不读子和书,则不明其真阴真阳之理;不读高鼓峰书岂知攻伐太过之阴虚阳虚之弊;不读吴又可书,则不知瘟疫与伤寒之不同;不读喻嘉言书,又安知秋伤于湿之误和小儿惊风之非”读岳美中论医'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热易涉于清淡;粗疏常致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证,要注重选用经方;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知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在肯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感觉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是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但若脱离成方,又会无规矩可循,走到相对主义'金子久曰'内、难、伤寒、金匮为医学之基础,然在应用时即感不足,如金匮要略为杂病书之最早者,然以之治内、外、妇科等病,不如后世书之详备。所以唐宋诸贤补汉魏之不足,迨至明清诸名家,于温病尤多发挥”周凤梧曰'把金元四大家归纳为:张子和的攻破,是祛邪以安正,李东垣的重脾胃,是扶正以祛邪。当正虚为主时,采用东垣法,邪实为主时,采用子和法,二者并不矛盾。刘河间之寒凉,是泻阳盛之火,朱丹溪之补阴,宜于治阴虚之火,两家都能治火,只是虚实有别。东垣诸方之所以补而不壅,全在于补中有行。河间之所以寒不伤中,全在于寒而不滞,使苦寒之药,只能清火,不致于留中败胃。有时也纯用守而不走的苦寒剂,如黄连解毒汤等,但究是少数。子和之主攻破,毕竟是施于经络湮淤,或肠胃瘀滞之实症,如果不实而虚,即非所宜”近代名医大家方药中之论极为精僻,为现代中医辨证施治,诊断处方遣药之准绳。方药中曰'西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以病因学、病理学、解剖学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查等为依据的,因而其辨病较为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比较强。中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几乎完全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不同的疾病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又很多,因此中医辨病就不免显得粗糙和笼统,因而临床上针对性也就比较差,中医的辨病实际上是单、验方的对症治疗。中西医比较,西医的辨病显然比中医的辨病要好。另一方面,中医讲辨证论治,西医也有对症治疗,从表面看似乎也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根本不同。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建立在中医的整体恒动观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之上的。辨证论治是综合、归纳、分析有关患者发病(包括临床表现在内)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而作出的诊断和治疗。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把病和人密切结合成一个整体,因而中医的辨证比较全面、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比较强,治疗上的针对性也就比较强。而西医的对症治疗,则完全是以单个症状为对象,而相同的症状,常常又有不同的性质,也就不可避免地显得简单和机械,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毫无共同之处。同时,西医的辨病虽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某些地方过多地强调病变局部,相对地忽视整体,常常把病和病人分隔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再加上西医历史较短,自然科学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现象不能用今天的科学完全阐明,弄不清的问题还很多,因而在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上还不能深入,无法诊断的疾病还很多,因而在对疾病的某些防治措施上,相对来说还显得比较贫乏,束手无策的疾病还很多。今天的中西医之间,还存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事实。应当取长补短,不要护短忌长。假如中西医的一方出现了一无所长,那就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结合问题了。古训必须勤求,新知亦应吸收;古须勤求,新知亦应吸收;古代医籍要多读,近代著述勿忽视;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如西医在用抗菌素的同时,中医不分寒热虚实,亦随着而用大量清热解毒药,诸如此类,仅是中药加西药,不是有机的中西医结合。应该对某些症状的疗效,西优于中,则以西为主;另一些症状的疗效,中胜于西,则以中为主,相互取长补短,紧密协作,反复实践,摸索规律。并不拘于经方时方之别,或加减增损,或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用,或参酌数方之意融为一方,或参以单验方,随病机层次组成新的处方。不在药多,而在精炼,主次轻重得当;不在量大,而在轻灵对证。西医之言细菌,即中医所谓病邪,西医能杀菌灭毒,中医亦能杀菌灭毒。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或表或化,或吐或下,使邪尽而病愈者,皆杀菌之法也。如西医诊为炎症,中医便盲目运用若寒,往往不能达到消炎的目的,因中医对西医的炎症,有虚实寒热之分,若不辩证地死搬硬套,就达不到予期的疗效'故而我将西医的'基础医学问答''临床医学问答''临床医师手册'等买来细读
微信10605中医是这样炼成的【3】对历代名家名著反复阅读,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经方实验录》得益非浅。然而感觉其对于临证诊断,特别是舌脉方面不够详细全面。因之购买'舌诊图谱''病证诊断图谱',脉诊等类书细读,并于临诊时验证。曾到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去进修。订阅中医杂志,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遇名医名家或有一技之长者必向之请教。以便增长自已的知识。在临证时每遇一病,必数次看其舌质舌苔,认真诊脉。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先议病,后议药。详询西医的各项诊断及以前的治疗用药经过,再用中医的四诊八纲来辨证。对每一病证先明其病西医诊断当为何病,中医认为应是何证。西医当如何治疗,预后如何?对效果不好的当思其为何不好?中医可如何用药,应用何方何法。道理何在?何时能效?何时能愈?向病家说明西医药的长处是什么?中西医药结合的长处又是什么?为何中医这样治疗?为何其能有效?特别要强调临证抓主证。主证一解,其它症状则迎刃而解。诊病时要抓住病人的心理,做到诊断明确,辨证精确,用方用药正确。其疗效才能确切。现代医学的检验,B超,CT等,对于辨病可谓明察秋毫。既然可以借鉴之,为我所用有何不好?扬其长,避其短。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故而学辨证不难,难在从舍。或舍脉从舌,或舍舌从脉。如果舍从不慎,往往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比如恶寒发热看似易辨,实则难辨。中风、伤寒、温病、热病、湿病都有发热,这就要从其同异之间区别了。恶寒则中风、伤寒可见,热病可见,惟温病则不恶寒。但中风的恶寒热,伴有汗出;伤寒的恶寒发热,伴有无汗而喘;热病的恶寒发热,是汗出口渴,脉洪大。口渴是热。但假热也有口渴。要在其脉象洪大中辨其有力是真热,无力是假热;无力中有时有力是真热,有力中有时无力是假热。口渴辨其饮多喜冷是真热,饮多恶冷是假热;喜热不多是假,喜冷不多也是假。有但寒不热、但热不寒的;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的;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的;有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有寒多热少、热多寒少的;有寒轻热重、热轻寒重的;有寒热往来、发作无常的;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辨虚实也是这样,有形似虚而其实是为实,有形似实而实为虚,所谓大实如羸状,至虚有盛候是也。如果证型类似虚寒,但腹痛拒按,心烦口渴,泻出如火,肛门热痛,即不可误认为寒而用温热;证型类似热证,惟脉象无力,唇色变白,即不可再用寒凉。临床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之证,辨证时一次即恰到好处,并非容易之事。除了临症时详细诊断辨别、洞察秋毫外,还须借鉴前医之治法方药,有许多疑似之证往往都是经过数次误诊误治后,或试探性治疗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然舌亦有真假,又当细审病症。新病从舌,久病从脉。其新病多实但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症者,而且虚证可能夹有实邪,实证之中,亦有夹虚之证,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所以辨证务须入细。入细,方能务实。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岳美中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则是用自拟方,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中医讲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法也就不同。所以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单方治大病。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应加减增损,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或参酌数方之意为一方,或综合单方,验方而组成新方
微信10606中医是这样炼成的【4】反复实践,方能临证用方得心应手。师承讲记也即是中医所接触比较多的病种的诊断思路与辨证施治的记录。也是中医现在如何发展自已的特长,借现代医学之检验等各种方法为我所用。扬长避短,现代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也就是说既要坚持中医的特色,又要与现代医学结合,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这应是现代中医的正确方向,愿我们共勉之。我独立行医应诊以后,走了不少的弯路。那时经验少,临证尚有许多茫然不知所措之时。比胡芦画瓢的时候还是比较多,事后请教师长,或诊后翻阅医籍,再诊时纠正之。行医不久后,因治一小孩高热惊风,经我用针刺十宣穴出血治愈,名声大振,求医者甚多。认为自已医术可以了,真的如古人说的'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了。记得一次治一危重病人,病家来请出诊,至病家时,看到一老年男子,年约六十多岁,面红精神甚好,言语谈吐毫无病像。诊其脉大有力,舌苔灰腻而滑。询其得病,说已数日,主要是腹泻且喘病发作。服药不效仍然喘泄。不能吃饭。那时认为脉有力,舌苔灰腻应是寒湿重症。用张锡纯之急救回阳汤应该是对证的。一点没有看出病已至危'回光反照'之象。故处方以急救回阳汤,方用六君子汤加黑附片,山萸肉。数日后听人说,那个老头你看后,药还没有煎好人即死去了。要不然你会麻烦的。我一边暗自庆幸,一边自责。深悔当时没有看出病人是回光反照。如果病人服药后岂不是麻烦大了。所幸其妻及其孙等家人皆是我与其看病看好的。其子及子媳对我甚为相信。然亦为深刻的教训了,证明还是自已的功底不够,医术没有学到家。别人治不了的病,自已也还是治不了。病至垂危都不能看出何能为医呢?还有一老太太,周身疼痛,我诊后即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活络效录丹,服药数日后,病人未再来请复诊。过了数日病人突然死亡。此症很久我也没想出原因。一病人腹痛,大便不能畅通,每次解大便都感费力且时间过久。因病人相信我,当时诊为肠炎,先用调胃承气汤不效,又仿张锡纯之意加蒌仁,服数剂又不效,故又加重大黄用量至15克,蒌仁加至60克。又服二日仍是腹痛,大便仍然如故。后数日病家至一西医处,打针输液病情缓解。我亲至西医处拜访,赵姓西医说病人是水液缺失且有肠炎,不补液如何能好。方始明白自已所治之法皆是通下,肠内干燥如何能通下。自已的思路太狭隘了。至此深深明白自已的功底不够,所需知道的东西还太多。真的是古人所说'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了。故此后每于诊余即读中西医书,常至深夜,且夜半醒来即接着再看。而且对西医理论也感兴趣起来,慢慢掌握了一些西医常识,并到县医院去实习,特别学了检验知识。逐渐学习中西医结合。每遇一证,先用西医辨病,西医认为是何病,该如何治,预后如何,而中医辨证应是何病证,治法如何,何法何方,每每记载下来。再视其病用何法为好,先用西医法,先用中医法,还是中西合用,以中医药为主。慢慢地明白了,没有把握的病,不可妄下断语,危重病人,要能看出来。至三十二岁以后,至今未再出现重病误诊误治之事,深以为幸也。三十岁以后,经验阅历既多,书读也多,明白古今名医名家大都有此过程。想到自已有好多次都是诊断病人时断章取义,处方用药时且都是'比胡芦画瓢'而却往往认为自已是辨证入细,用药丝丝入扣。效时故有,然不效者居多矣。如用经方'甘遂半夏汤''皂角丸''三物白散'以及孙思邈'千金要方'之'下瘀血汤'等,虽然都没有出事故,然而效果也没有,病情依然如故。是古人的方子不好吗?显然不是,是自已用不好,是辨证没有到家,没有抓住要点,没有抓住主证而已。曾用'串雅内编'中之方'八宝串'治好一个肝硬化气膨胀病人,后遇一膨胀病人,病家要求速效时,不能把住时机,即处此方于病人,当时服后无事,数日后病人突然死去。当时有人说是病人受不了儿媳的气自杀而死,也有人说是病重胀死的。又治一肝癌男子,西医用化疗,我与其用'八宝串'一剂未效,用'活络效灵丹'也未效,改加张氏之'理冲汤合鸡蛭茅根汤'亦不效,更加认识到古人说的'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实乃至理名言1984年我用甘遂半夏汤治一肺气肿,肺心病多年而致膨胀之袁姓男病人,腹胀则泻,泻则腹胀减,再三思之,病人应该是'留饮'《金匮》'痰饮咳嗽篇'之甘遂半夏汤证。处以该方,亲去病家,看其煎药,当时有一西医在场,说这一点药,你还要来看着,能有多大力量。我说此药里有甘遂和甘草,在中药十八反里面是反药,一般不能用在一起的。西医说不能用在一起,你怎么还用在一起,回答说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痰饮咳嗽篇'上有此方的,是治留饮的,他现在是腹胀则泻,泻后胀减,正是留饮,此方正好对他的证。服后病人并无大的反应,腹泻虽有好转,不久仍然死去。事后思之,此病留饮只是其中一个症状而已,患者是肺心病发展至肝而致的腹部膨胀,非单纯留饮病矣。是自已辨证未确,非经方不效也。只重视局部证状,忽视了整体病情。看前人书有用此方治'留饮'一剂则愈多年之痼疾,而自已用之则无大效,思之如果再辨证治其本病,虽不能治其速愈,当亦能延其生命。想此证如遇前辈高手,当是能治愈之证也。还是自已的本领没有学到家,功力不够也
微信10607中医是这样炼成的【5】1985年我34岁时治好一个老年男子腰扭伤,半个月不能直腰,针灸推拿打针服药不效来诊,视其腰中间痛重,与之针人中穴位一针,手法捻转后,病人立即能直起腰来,一点也不痛了。病人高兴地在门外说,大家看一下了,我腰扭伤半个月了,治了半个月不见效,痛得我什么也不能干,只能弯着腰。李先生只给我扎这一针,而且还是扎在鼻子下面的,但我的腰立即不痛了,还能直起来了呀。众人皆以为奇,相互传说。紧接着又治了一个癫痫持续状态,发作七天不止不能苏醒的十七岁女病人,县医院让其转上级精神病院,经人介绍前来求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剂则苏醒。病人送来锦旗一面。名声传出,来了许多病人。其中有些是我没有见过。也没有治过的病例。有一个皮肤癌患者,手部溃疡多年,我与其二个月也未治愈。用过付青主的方子,用过四妙勇安汤,内服外用,三月余,终也未治愈。治一食道癌患者,与其用巴豆开结方开之,张锡纯之'参赫培气汤'服之,并让其吃饭服药时均用站立位,让其用驴尿煎药,服药一个月大有好转,已能吃馒头面条了,病人听信他人言,说不卫生,不科学,改用他方治之,二月后病人让家人用板车拉来求诊,说先是听信他人言,服用其它药,后又上大医院看,医院说已至晚期,手术也不能保证好,而且术后还会有复发。而且你的体质现在也太虚了,手术当中可能会出问题。故只好又来求您了。视其面色如土,大便干结如羊屎,坚辞之不治,患者痛哭流涕而去。治一肺结核低热男病人,与其用张锡纯之十全育真汤加减治之,服数剂效不显,患者要求速效,让其煎药时用童便煎药,三剂则大效,来复诊时说我的病已好了八成。然而再来复诊时又说村里人说用其小男孩的小便对小男孩不利,故又不效了也。再三劝其不行用钱买还能买不来吗?老者说人家说是损阴德,坚持不用此方,实为可惜也。现在想起来,那时就没有想到古人说的'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这名名言,没有想到用其它药代替童便而使这一病人没有治愈。深以为憾事也。一邻居女二十多岁,亦患肺结核,低热咳痰带血,与其久治不能止,劝其服童便亦被拒。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方不效,用《经方实验录》中方也不效。后病家听人传单方,服黄鼠狼肉及汤致大量吐血及子宫出血,经医院抢救血止,后终于数月后死去。思之岂不是别人治不好的病,我也治不好吗?不正是前人说的'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吗?想自已医书读的也不少了,为何治病效果平平呢?为何还有许多病屡治不效呢?自已屡败屡战的精神固佳,然而别人治不了的病,自已也治不好。这不是古人说的'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吗?还是自已书读的不细,想古之名医大家,近代北京四大名医,现代名中医,有那么高的成就,没有一个是轻易而成名的,都是经过磨励苦学,都是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过程的。故我认为要从中医基础经典名著学起《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学心悟》《医门法律》等多部古典名著如喻嘉言,柯韵伯,徐灵胎,陈修园,尤在泾,张景岳,以及金元四大家之著述,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章虚谷,吴又可,余师愚等论述。得益最多的,有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王清任《医林改错》颜德馨《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蒲辅周《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话集》《岳美中医案集》金寿山《金匮诠释》裘沛然《壶天散墨》朱良春的《朱良春论医集》《章次公医案》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程门雪医案》与陆渊雷,邓铁涛,秦伯末,周仲瑛,叶橘泉,何时希,关幼波,任应秋,何任,姜春华,刘渡舟,方药中,朱进忠,万友生,魏长春,徐荣斋,柯雪帆等近代名医的著述受益良多。后又至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亲聆闫孝诚,谢海洲,路志正,张兆云等老师的教诲。反复研读诸位前辈名医名家学说论著,取各家之长,领众家之教,这些老师不都是我的师父吗?有这么多的老师,自已再学不好,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已了。从此,一边临证,一边读书,所以说十年读书,十年临证。活到老,学到老。蒲老在老年还在不停地看'吃'书(是将书放在离眼睛很近地地方)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古人说'书读十遍,其义自见'很有见地'从无字句处读书'是要领悟才行。比如《章次公医案》刚买来,读了一遍,认为书中讲解不多,文字简练。数年后复又读之,方始明白此书文简意深之精义。读医书不比读小说,读医书要能领会出书中精义,即是'从无字句处读书'的道理所在。比如《金匮要略》中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那么无字句处呢?是不是应该是:病'悬饮'者,当以凉药逐之,病'支饮'者,当以泻药泻之,病'溢饮'者,当以发汗药表之吗?这就在于自已动脑去领会,去悟。所以一直有人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局限,如果是热痰饮呢,也用温药和之吗?而我的理解是:仲景所说之'痰饮'乃所有'痰饮'之总称之内中之'痰饮',并非是说所有'痰饮'均用温药和之也。视其所论之治悬饮,治支饮之方药均非温药可知矣。其治支饮不得息之'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治悬饮之'十枣汤',治'留饮'之'甘遂半夏汤'治'溢饮'之'大青龙汤',皆非'温药和之'之法也
微信10608中医是这样炼成的【6】1987年我35岁,因在当地治好了一些病,引起别人的误解,认为他的业务受影响,指使他人将我晚上请去出诊,至半路被六个小伙子打了一顿,当时昏迷。后来公安局出面处理了,但结下冤家了。心情郁闷。方知行医之不易。故我设法通过亲友介绍至淮北市行医。先在医人民医院,后又经卫生局推荐至军分区医院。来淮后接触的病种多了,先是用衡通汤加味治好了一个姓王的肝炎,肝功能不正常,数年反复发作住院。接着那个病人介绍来同病房好几个肝炎。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8剂治好了一个孟姓女孩每天发作数次的癫痫,用消风散治好一个牛皮癣,记者给我在电视台做了报道,报社记者也来采访。后被选为政协委员。治王姓男孩的癫痫病,其舅舅是市委副书记打电话给军分区后勤部长,请给他亲戚治癫痫病。后用衡通汤治愈。一位肝昏迷患者,我处以衡通汤合小陷胸汤加羚羊角,服药一剂即苏醒。三剂即出院,后经我用中药衡通汤理冲汤加减治愈。治不能生育的患者治好许多,后有一个先天无子宫的女子,其家人来了好几个,跪求给其冶病,说你治好我们那里好几个不能生育的,我说这个病我实在不行,别说我,谁也不行。曾有一20岁女子来求诊,跪求哭诉,说其因从小患闭经病,治了数年,服中药数年都无效。听说你医术好来求您了。视其体质甚佳,何至于闭经。何致服药数年无效?乃细询其治疗经过,诉说一般都是找中医,问病诊脉后即开药,找了好多中医。曾有一次妇科医生给其扩宫也没效。思之闭经何用扩宫?让其做妇检,方知是先天性无阴道。只有一尿道。差一点又给她开中药。岂不是误诊了吗?其家在农村,父母对人体的生理知识太差了也,女儿长至20岁了,还不知先天无阴道。我若不详诊细询病史,自已误诊不说,还不知有多少中医要给她开中药呢。我曾用小柴胡汤白虎汤治愈我自已的高热,用刺血太阳穴治好自已的红眼病结膜炎。用拔火罐方法治好自已腹部的蜂窝组织炎。用雅胆子治愈自已的外痔如鸽蛋大难忍的肿痛。雅胆子加大黄治好自已的高血脂。用衡通汤重加皂刺治愈自已的肩周炎。曾自服巴豆,甘遂,雅胆子以掌握其药性药力与药量。用甘露消毒饮合十指尖刺血治愈我的2岁儿子之脑炎高热惊厥。用滋阴清燥汤加清火之品治愈18岁女儿住院数次不能治愈之癔症。古虽有'医不治自'之说,然而历代名医家均有自已愈病的记载。试想自已的病,自已应该最清楚的,该如何治,服药后有何反应,感觉如何?效果如何?自已应该是最明白的了。我自已血脂高,血糖高,转氨酶高,经常发作心慌难受。先用中成药针剂脉络宁输注一疗程不效,学生江植成劝服西药降脂药多日不效。同行孟医生说服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有效,我也曾看过报道。然服多日也不效。后再服衡通汤加雅胆子胶囊方效。我经常观察自已的舌质舌态变化,来指导用药方法,明白自已是湿热痰阻与气血瘀滞之体,故治法须用疏通气血,清热祛湿理气化痰之药方可。自已非常明白'脉络宁'的组成是治气阴两虚偏热之瘀,治心脑血管病的,经常给病人用有效的,为何给自已用则不效呢?乃不对证也。报道上有'防风通圣丸'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有效,同行一说有用马上自已也服用,自已应该明白防风通圣丸是表里双解的,对自已的气血瘀滞还是不对证的,难怪服后还会出现心慌的症状呢?原来还是没有详加辨证,断章取义了也。2004年的大年三十,我的左手被野猫咬伤,不数小时即红肿,除用破抗疫苗注射外,输注抗菌素,又自疏方五味解毒饮重用金银花土茯苓,加服鸭胆子胶囊,三七粉,一日肿消,三日即愈。我的行医历程,真的是前人说的,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也。真正明白了历代名医名家是如何功成名就的。中医是怎样炼成的呢?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2001年始来深圳,接触的病种为肝病,肿瘤,失眠,前列腺炎,胃肠病,便秘,心脑血管病,风湿病,妇科病,鼻炎咽炎,皮肤病等。与儿科之发热咳喘腹泻证,每用滋阴清燥汤,麻杏甘草等,愈之也多,用之也屡。来深后因给他的家人看病,结识了这位中医爱好者李**,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在电脑操作与网上应用方面给我帮助很多,常来向我请教中医方面的问题,其家人同事朋友,有许多病人都介绍与我诊治。他在上大学前即想学中医,可惜未能如愿,数年来一直自学中医,买了很多中医书籍。而且他的悟性也相当好,因此我也给他以鼓励。李**的儿子体质差,经常感冒引起扁桃体炎发热,经我用中药合单方炮山甲治愈。后不再经常感冒,偶而感冒服些药片即好。已一年多未再打针输液了。他的夫人失眠及妇科病是经我治好的。其母亲的风湿病经我用衡通散治愈。哥哥的肩周炎我用衡通汤重加皂刺山甲十剂即愈。姨妈心脏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肠炎久治数年不效,体重只有不到八十斤了,每天腹痛腹泻七八次,我用馄饨泻心汤合衡通散与其治好。其朋友赵先生之夫人患脑癌手术后复发昏迷住院,我前去湖北红安出诊两次,用急救回阳汤使之苏醒,现在已能吃饭行走,回工作单位陕西汉中,现仍在用中药治疗中
微信10609刘渡舟讲小青龙汤~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本来水应该往下走,肺就是一个冷却器,水气遇冷应该变成水往下走,或者是变成水蒸汽通过汗液排泄掉。但现在这两条路出现了问题。由于受风寒,皮肤毛孔都关闭了,汗液不能排泄;皮肤就影响肺的功能,水也不能顺利地往下走了,于是就聚集到心下这个部位。水气停留在心下这个部位,不能被机体正常的运化,不能转化成正常的津液,所以就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的现象。有的时候还有小便不利的情况,小便少,是因为这个水在心下停留,导致了膀胱的功能失调。其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干呕、发热、口渴,气喘、咳嗽、痰多(这个痰是比较稀的痰,白色或者没有颜色)有时候咳嗽的不能睡觉。有时候病人脸色很黑,面部有水肿的现象。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一个原因就是输液造成的。本来受了风寒,应该发一下汗,把风寒赶出来就好了,但是病人却去输液了。这样风寒随着输液一起往体内走,首先影响的就是胸腔这个部位。所以好多人感冒了去输液,然后可能就不发烧了,但是面色很苍白,胃口也不好,怕冷,特别是咳嗽长期不好,有时候会绵延1个多月。这个时候用小青龙汤效果非常好。特别是秋冬的季节,很容易感冒,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可以用小青龙汤。处方:麻黄3、桂枝5、炙甘草5、白芍5、半夏5、细辛6、干姜5、五味子6。煮药的方法和以前是一样的。这个方子虽然叫小青龙,不过也比较猛,一般应用不要超过5副。因为这个方子比较燥热,所以不能经常吃,有的时候病人要是吃的多了,有可能出现鼻子出血的问题,不过这个方子的量里面有些药物都降低了。里面的细辛稍微多一点,但是如果少了的话,治疗咳嗽效果就不好了。药店里的卖中药的常常墨守陈规,一般超过 3g他就不卖给你了。有一句俗话,叫做细辛不过钱,其实原来指的是在散剂中用的,做汤剂的时候量这么少可能就没有疗效。小青龙汤在宏观上的现象就是身体体表有寒,里面有水气。也就是说外有寒,里有水。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符合这个原则都可以用,都会有很好的疗效。以前有一个朋友,也是在12月份,感冒了,当时天气比较凉,肯定受的是风寒,一感冒马上就去医院里输液,后来烧慢慢的退了,但是咳嗽是越来越厉害,咳嗽的不能睡觉,脸憋的通红,再去做检查,成肺炎了。于是换上更高级的抗生素,一输好多天,肺炎好象有越来越厉害的表现。后来电话问我,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就开了这个小青龙汤。先让他用了3副,等我回来问他,说吃完一副咳嗽就开始好转,三副药吃完了去检查,肺部的炎症就吸收的差不多了,然后过两天就慢慢的恢复了。上面这个是本来受风寒感冒了,输液的时候液体在体内运化不了,这个水都存在胸腔了,所以检查的话肯定是不正常的。如果风寒感冒的时候,去吃银翘片或者其他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原理是差不多的。另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老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声接一声的咳嗽,根本不能睡觉。正好我到这里来,就在一起吃的饭,她当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嗓子都哑了,非常的憔悴。诊断后就开了2副小青龙的加减方。晚上她回去就吃,结果第一副药吃了不到20分钟,声音就恢复正常了。很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你还很神呢。注:我临床上用量比这大,诸位可以自已掌握。不必局限于此文中的用量★ 名医谈临证感悟-外感咳嗽通用方: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上逆,遂发为病。河间谓病因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笔者体会,还应区分邪之偏属,宜其所宜,忌其所忌,庶少差错。方药:杏苏散(吴鞠通方)杏仁9克 紫苏叶9克 橘皮10克 半夏1 2克 生姜6克 桔梗9克 枳壳10克 前胡9克 茯苓15克 甘草10克 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此方为清朝名医吴瑭所创,意在疏散、宣肺,清轻相配,以紫苏、生姜、大枣疏风解表,调和营卫;前胡、杏仁、桔梗宣肺止咳:陈皮、枳壳、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笔者遇偏于外感风寒者,每加浮海石12克、麻黄6克;夜间喉痒,咳甚,加当归1 0克、仙鹤草12克。斯方苦温,辛甘合用,吴瑭原意是治外感凉燥,其实外感咳嗽,起始很难分清什么是风寒、风热,有时似寒,又时似热;有时兼寒,又兼热。临床治外感,初诊时定要区分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拘泥的结果,往往很难下手。有经验的医生,辛寒、辛温并用,表解、里解两图,常常疗效满意。治外感病,酌分见证之偏属,据证择药,要比统而施以辛温,辛凉两法效果好。咳甚加海浮石,咸寒降下,清肺止咳,配上麻黄之宣肃,效果可靠。夜咳,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当归,仙鹤草。外感者配陈皮,入血入气,夜咳常宁
微信10610[转载]诸病皆可从肝治~当今时代,由于激烈竞争、精神紧张、心理障碍以及人际关系不和等因素而罹患的病症日渐增多。由此中医的内伤七情致病学说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肝主疏泄功能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所以提出了诸病皆可从肝治的论点。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肝主疏泄,人体男精女血之藏泄、情志之畅达、气机之协调、血与津液之输布运行以及饮食物之消化吸收,皆赖肝之疏泄、条达。肝足厥阴经下起自足上至于头,与许多脏腑器官相联络。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不仅导致肝经所过部位胀满疼痛,而且气滞日久,影响精、血、津液的输布运行,则致血瘀痰阻,进而导致症瘕积聚、乳房肿块、月经不调、阳痿不举等病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协调脾胃气机升降,促进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作用。且心肝之血互养,肝肾精血互化,肝肺气机协调,肝肾疏泄有度。若肝失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见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之症;若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降不及,则见气逆而咳;扰动精室,影响肾藏,则致遗精梦泄;伤及心血,扰及心神,则为失眠多梦。肝失疏泄分太过、不及两端。疏泄太过者名曰肝气逆,以气病为主,因气属阳,易动易升,故逆乱而为患,以“胀”为特点。疏泻不及者,名曰肝气郁,郁在血分,因血属阴,主静故也,凡郁结而为患,以“闷”为特征,于妇人多见月经失调诸证。因此肝逆与肝郁,有阴阳动静之别,不可混淆。但两者亦可相互转化,如肝郁在血分,若血瘀日久,必生郁热,热可助气,肝郁可以转化为肝逆。且气之与血,一阴一阳,一体一用,密不可分。肝气逆者,有上逆、横逆之别。上逆者多有头痛耳鸣,横逆者肠胃受之,证见脘腹痛、泛酸、嗳气等。治宜疏肝,疏者,疏其正道也。犹大禹之治水,不可因水之太过而废疏通之法。肝为刚脏,肝气逆用药不能一味降肝,若一味降肝遏其条达之性,反会激其反动之力,同时还应考虑到肝之体阴用阳特性,过度疏散又易于劫伤肝阴更不利于肝复其常。方用《景岳全书》柴胡舒肝散。肝气郁者,为郁结而不得散越之意。治宜舒肝。木郁不达,则血行不畅、脾土失健,当健脾和营。方用《和剂局方》逍遥散。医案1、头痛案,男,56岁,头胀痛反复发作10余年,时伴头晕,闭目则舒,甚则伴恶心欲呕,纳呆食少,体倦乏力,时烧心,泛酸,睡眠易醒,舌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此为肝逆头痛,治以疏肝理气为主,处方:白芍9克,柴胡6克,川芎9克,枳壳6克,人参10克,炒白术9克,香附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半夏6克,天麻9克,砂仁9克。甘草3克。水煎服3剂头胀痛大减,诸症亦有所缓解,上方去姜半夏,加郁金6克,生龟板12克,6剂诸痊愈。2、遗精案,男,36岁,曾有手淫史,半年来梦遗频繁,渐至心动即遗,甚至一日数遗,苦恼至极。伴见神疲肢倦,心情抑郁,头晕腰酸,少寐多梦,夜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火扰精室,治以舒肝解郁为主,佐以清心泻火。方选逍遥散合三才封髓丹化裁。处方:当归9克,白芍9克,柴胡6克,人参10克,山药9克,生地9克,女贞子9克,栀子6克,芡实9克,煅牡蛎12克,砂仁 9克,甘草3克,6剂后,遗精次数明显减少,l周仅梦遗1次,惟小便涩痛,上方去牡蛎、砂仁,加萹蓄6克、竹叶3克、茯苓9克。继服3剂,尿涩痛止,未再遗精。3、子宫肌瘤案,女,33岁,月经量少、经期延长半年余。B超示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 1.2 ×2.0月经如期,唯经来量多色深,夹有血块,行经期延长至10余日,伴经前乳房、小腹作胀,脘闷纳呆,泛酸,舌暗红,脉弦弱。证为肝郁气滞,治以舒肝解郁、益气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9克,炒白芍9克,柴胡6克,香附9克,陈皮9克,党参15克,炒白术9克,郁金9克,阿胶6克,山药9克,砂仁9克,甘草3克。6剂后,胃胀、泛酸大减,惟活动后腰酸乳胀,大便质稀,去陈皮、山药,加茯苓、煅牡蛎、三棱,12剂。腰酸乳胀减,月经如期而至,色、量、经期如常。4、囗臭案,刘女,42岁,囗臭数年,囗干囗苦,齿龈时出血,胃脘时痛,心烦易怒,白带多,时夹血丝,有腥臭味,月经规律,色偏暗,有血块。舌红苔厚微黄,脉弦数。此肝气不舒,治以舒肝理气为治。逍遥散加减:当归9克,白芍9克,柴胡6克,云苓9克,香附9克,台参15克,白术9克,山药9克,川楝子9克,砂仁9克,甘草3克。服3剂药后囗苦稍缓,仍囗臭,白带多,有腥臭味。舌红苔厚微黄腻。上方加苍术6克,山枝6克,青竹茹9克。三诊药后囗臭、囗苦均明显减轻,仍白带多,有腥味,时夹血丝。上方加炒芥穗6克,炒车前子9克。水煎服3剂。四诊,药后囗臭、囗苦持续减轻,白带减少
微信10611金谷子谈风寒感冒的辨证论治1.感冒:什么是感冒?感受冒犯了四时不正之气。四时正气是什么?何为不正?伤风,是感冒的一种。风是一邪应时而至为正,过或不及就是不正,非其时有其气是不正。如春暖夏热是正,而冬暖夏凉就不正了。如《红楼梦》中观海棠不是季节而开花,都以为不详,为什么?非其时而有其气、开其花也,这就是不正。这不是迷信,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无神论的共产党,不是要喊着要“纠正不正之风”吗?可见风之为害大矣哉。2. 风为百病之长凡外邪在地,人感受之,有六,为六淫。风为其中之一,何以风为长?凭什么“风”就可以当黑帮的老大?风应春气,主生发,应一年之始,又温散走窜。就象国民经济中的电,走得快用得多,按时供是好,祸害事也是它。春风送暖,不错,“桑美”毁城决堤,就是邪了。说病先说感冒,说感冒先说风。风是百病之长,黑帮老大,不容你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地位,必要时还要拉进政府,给个“政协委员”当当。也算是借重一方势力3.寒是阴邪:邪相对于正,就是阴。而寒又是邪中的阴邪,可见邪得可以。这也是个狠角色。专伤阳气,而阳气主生,这个寒伤人的生气,就是把人往死里整的个邪气。下棋找高手,治病就对付这个狠的。象钟南山在非典肆虐时,出来战斗一样,张仲景发现这个“伤寒”够狠的,就专门对付它,长沙县的县委书记都不好好当了,搞了个《伤寒杂病论》从此医界出了个圣人。医圣对这个重视,可别把伤寒伤风的感冒看成个小事,一切病的源头在此。人到阳气消尽,周身冰凉,呼吸脉搏停止、心电图一条直线,一命归天时,也不抽风了、也不发热了,风走了、阳也走了,都把你打死了,坏蛋就撤了,寒阴之象胜利了,都是凉凉的寒的旗帜。以上是说感冒风寒,再说这个病的辨证论治,说感冒,就是说的表证,病邪从外来,还没入里,在边境线上,就叫表证。怎么知道是表证呢?怎么知道边境有事呢?有敌人,有抵抗。在病就是有。这是火力交锋,打起来了。这就是辨感冒。有这个就是,没这个可疑。再有就是物资运往边疆,什么事?有事了,打起来了,官兵们得要吃喝吧,你藏的东西就浮到外面了。恶寒发热,脉浮。这是辨感冒,怎么辨?辨的就是“是这个还是不是”。有就是,没有就不是。不会脉,没关系,比比总有个深浅吧?“辨二脉”我常说的,在这里就是辨“浮”与“不浮”二脉。感冒辨,就这样了,就辨个是不是感冒。4、论治:不是说你会认病,知道是感冒,是风寒感冒,就方在其中了,还很远。发现有敌人,知道是鬼子,不等于你有能力消灭他。还要细看是什么鬼子,是瘸腿的还是歪嘴的?还是汉奸二鬼子?再制定不同的对付办法1)见无汗而喘的,张仲景给我们个方案,麻黄汤。要认准这四个字,是特征,见就用,不见别用。不能仅一个风寒表实证型就用了,风寒表实是什么呢?一定落在实处,特征的见证上。2)汗出恶风的桂枝汤。这个特征,就算没有感冒,见这个证都可以加。这就是“证”证明其有或无。可以叫表虚、营卫不调,也可以不叫。战场上,你见个挑膏药旗的兵,坏人!杀就是。不一定非得认出是这叫“日本人”“日本兵”还是叫“日本侵略者”。没等你分清概念,他早就给你上刺刀了。这二分法,好掌握。多了不好分,只认膏药旗,就当鬼子杀就是。卫表不和,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卫表不和。(不好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就具体了)3)周身酸痛的九味羌活汤。以酸、乏力为主,就用这个。理论上说是兼湿邪,湿邪是什么?就是周身酸痛4)胸闷呕恶、口渴的香苏散。这是说在有表证的基础上,哪个为主,就象哪个。这个证也是新得的,而不是痼疾,先顾这个5)咳喘水肿、痰清稀的小青龙汤。这个说到了里证,水饮。可药味辛散,治在表之邪为主。说明一个问题,内外有邪或邪之入里,表在先清表。内有坏人,边关有敌。先打鬼子,再打内战。当年蒋先生“攘外必先安内”错误政治观点,致败走台湾,就是因为没学这个小青龙啊,可惜了一个大英雄。辨主证,就辨主药,有主药,就有了主方。辨了风寒后,再辨是风是寒,这个定了后,再看是汗、喘、闷、咳、肿、热?针对用方,这就辨证论治的全套。伤风和伤寒有什么区别吗?理论上说是恶寒和恶风的区别,是有汗与无汗的区别邪客于肺,肺气失宣,肺窍不利;这是理论,不是实见的可辨部分。另外有方,寒热用葱姜水,咽痛用白菜根,咳嗽用罗卜。这三方都是仙医之方,救人第一,不赚钱。我不说,怕后来中医学人会挨饿。寒热的休息三天白开水加棉被取汗;咽痛的,绿茶水取汗,休三天半;咳嗽的,休息两天,静坐一室,咽津。不用一切药。想修神医的,用后方
微信10612辨证论治“入手”三条路~中医看病的过程,无非从“症—证—方”入手,无论先从何处入手,都离不开辩证论治的核心。辩证论治,在临床中常要走三条“入手”路:一是“从辩病机入手”的辩证论治:根据“全部脉舌症状”,先进行“辩证知机”(症-证)。辨清病机之后,再辨方证(类方-方)。“从辩病机入手”的辩证论治,遵循“症-证-类方-方”的顺序。比如根据脉涩、舌紫、嘴唇青、夜痛增剧,辨为血瘀证。由此决定选用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血瘀类方;再从类方中细辨具体之方,根据大便干的症状,最终选用血瘀热结的桃核承气汤。二是“从辨病症入手”的辩证论治:根据“主要脉舌症状(含病)”,先进行“病症分型”,比如见到“咳喘”就考虑为可能是“麻杏石甘汤(里热证表闭证)、小青龙汤(里寒饮证表闭证)、苓桂五味姜辛汤(里寒饮证无表证)等等咳喘类方剂”;再排查咳喘类方剂中哪个具体方剂能与“全部脉舌症状”之病机相同,最后确定具体方剂。比如看到有表证之症状,则考虑选用小青龙汤;看不到表证之症状,可考虑选用苓桂五味姜辛汤。再如看到厚腻黄苔,就考虑为可能是“三仁汤、八正散、四妙散等湿热类方剂”,再针对具体病机进行排查。“从辩证入手”的辩证论治,遵循“症—类方—方”的顺序。三是“从辩方证入手”的辩证论治:从“全部脉舌症状”入手,进行“直辩方证(药证)”,比如见到“脉浮缓、恶寒、发热、汗出”就直接辩别为桂枝汤证;见到“脉弦细、口苦、默默不欲饮食”就直接辩别为小柴胡汤证。“从辩方证入手”的辩证论治,遵循“症-方”的顺序。有人会问,这岂不是把“辩证”的核心环节丢失了?其实,这是一个医生辩证论治的尖端境界,就好像你见到你的家人,没有必要刻意“计算、核对”她的身高多少、胖瘦如何、脸型怎样等详尽细节,而能够“一眼认出”她是你的姐姐、还是你的妈妈、或者是你的奶奶。辩证的精髓,已经成为融入你的灵魂,实际上你在为病人诊病的分秒之间,脑海中已经在潜意识中进行了辨证论治。这需要对常用方证如同亲人般地熟悉-这种辩证,是一种刹那间的“整体辩证”或者说已经把“辩证论治”由“辨病机”提升到“辩别最精细的证-方证”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伤寒界也有人把方证相对理解成“方症相对”认为只要临床症状和《伤寒杂病论》原始条文一致,就可不管病机是否吻合,而直接用条文所处之方即可。我认为这是严重错误的。其实真正的直辨方证,一定会在辨出方证后,闪电般(甚至下意识)核对方证与病机是否吻合。所以,其实为遵循“症-方(-证)”的顺序。事实上临床医生最常走的辩证论治“入手之路”是后两类,或者“从辩病症入手”,或者“从辩方证入手”。在本质上,这两种方法中其实都已包含了“辩病机”的内容。但要记住当你面临疑难病症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最笨拙的方法-直接“从辨病机入手”。乃至于针对很多西医难以解决的疑难病证,中医的诊疗则是“只抓中医之病机,不管西医之病名”。中医之所以能够治疗很多“西医眼中的疑难病症”就是因为中医根据病机进行治疗,旨在改善人体内的大环境。比如对于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皮肤病、肾病、非典、甲流等疑难病症,中医大多数情况并不治疗非典、甲流等‘具体之病’,而是侧重治疗“这个患有非典、甲流的人,当前的‘整体之病’(即根据脉舌整状所反映的病机,如里湿热表闭)”。“整体之病”得到治疗,附着“整体之病”而生的“具体之病”也往往会得到治疗(注意:也有部分“具体之病”不一定随“整体之病”的改善而得到相应改善,中医也和西医一样,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疑难病症,大约占门诊比例的20%左右)相对而言,常见病多采用“从辩病症入手”(中医内外妇儿教材,就是从这种角度编写的),疑难病多采用“从辩病机入手”,而无论常见病、疑难病都可采用“从辩方证入手”。此外,上述三条入手之路,都可从肯定性和否定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舌苔厚腻,肯定不是虚证,就可以先把虚证排除,而把辨证范围“缩小”到实证,然后,再继续“缩小”范围,最后缩小到方证。不管是从辨病机入手,还是辨病症入手,还是辨方证入手,“入手”三条路,皆不离“辩证论证之核心-病机。有人会问:到底先辨病位还是先辨病性?先辨六经还是先辨八纲还是先辨方证呢?其实正如同一个人走路既要迈左脚,又要迈右脚。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呢?这要看你的习惯,不必强求。中医诊病的时候,也是如此,先辨病位还是先辨病性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病位和病性都要分别辨出来。六经、八纲、方证也不局先后,先辨什么都可以,但也要病性、病位、八纲、六经、气水血证、方证都要分别辨出来。体会:勿论经方和时方,都有刻定的“证”与之相应,记牢几百个方与证,是初临证者必由之捷径。临证久了,自有自己的识证之法与治疗活法,全在个人修为
微信10613从十五个方面练习诊脉【1】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26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其诊断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都会影响对脉象的诊察,甚至影响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因此26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炼掌握26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技术。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26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这些实例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是这些方面发生变化。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26种常用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26种常用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诊察,必须掌握26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26种常用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1.察至数: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动四至之间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迟脉。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数脉2.察脉位:在察脉位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浮脉、沉脉和伏脉。具体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总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诊察脉位。凡所用指力小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触及寸口脉,都是浮脉。凡所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触及寸口脉,都是沉脉。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者,则是伏脉3.察脉体大小:在察脉体大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灵活掌握4.察脉体长短:在察脉体长短的过程中,主要辨别长脉和短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划分“三关”的理论,寸口脉的长短以“一寸九分”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若寸口脉超过 “一寸九分”,寸、尺两端过于本位,则为长脉。若寸口脉达不到“一寸九分”,寸、尺两端不及本位,则为短脉。这也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可灵活掌握5察脉体张力或弹性:在察脉体张力或弹性的过程中,主要辨别弦脉、紧脉和缓脉。具体方法是:若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为弦脉。若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 “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为紧脉。若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为缓脉6.察脉律:在察脉律的过程中,主要辨别结、动、促三种脉象。结脉的辨别比较简单,凡脉有间歇即是结脉。若数脉而有间歇则是促脉。动脉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在实际表现时比较复杂,可根据正常窦性心律脉形的基本特点进行辨别7.察脉的流利程度:在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滑脉和涩脉。具体方法:触及脉体时,先将指目按在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可结合脉的形体变化综合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根据正常脉象体察正常脉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涩二脉的脉形特点和指感特征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散脉。散脉有生理性散脉和病理性散脉之分。生理性散脉是脉体“大”而表现出的“散漫”之象,但脉体圆敛,无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脉的脉形是:脉体不圆敛、过度散漫或形体过度宽泛,甚至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9.察脉的力度:在察力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脉的有力无力。这是对主要脉象进行详细诊察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每一种脉象的诊察,都需要进一步诊察脉的有力无力。如数脉有力、数脉无力、沉脉有力、沉而无力10.察特殊脉形: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比较特殊的脉形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不能概括的脉形。古代医家制定的26种常用脉象,芤脉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脉形。其脉形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
微信10614从十五个方面练习诊脉【2】除芤脉以外,古文献记载了很多特殊脉形,如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麻促脉、虾游脉、鱼翔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等。这些脉形虽然少见,但可预示异乎寻常的病变,对提供特殊诊断依据,及时判测病情,确有一定意义。所以不应弃而不用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条件复合而成的脉象,因有固定专名,称为复合脉。相兼脉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没有固定专名,故称相兼脉。比如浮脉和数脉相兼,称为脉浮数;沉脉和弦脉相兼,称为脉沉弦;这都是相兼脉。需要在察复合脉或相兼脉过程中辨别的常用脉象主要是微脉、濡脉、弱脉、虚脉、实脉、促脉等,除此之外,若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都是相兼脉。如脉浮数、脉沉数、脉弦滑、脉迟缓等。对这一类脉象的诊察,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辨别。凡复杂脉象,都在这一过程详细诊察12.察脉的更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诊察脉象变化是否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二是诊察由一种脉象更代为另一种脉象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因此必须掌握正常脉象的变化规律,才能诊察脉的更代。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近代脉书误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现已证实代脉的实际意义并不是“脉来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数”或“良久复来”,而是专指脉的更代,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分析脉象的变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又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其脉代绝者死”这些实例说明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察革脉:主要是诊察在疾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古代医家对脉象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后人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使其诊断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据考证古代医家诊脉,既诊察脉的更代,又诊察脉象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这两个方面的诊察,既可诊断脉象变化是否主病,又可诊断脉象变化与病症的内在联系,还可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后世脉书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是脉诊的重大损失。应该提倡按病变规律诊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充分发挥脉诊诊断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可忽视14.察独:在察独过程中,主要诊察脉象在某一“部”或某一“关”出现的异常变化,这是诊察病脉的具体方法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根据发生“独变”的脉象辨别病脉。后世医家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辨别病脉的方法,将 “察独”作为发现病脉或辨别病脉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如张景岳说“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察独”的具体方法,其一是从脉的形象变化入手,以一部之脉的形象异于其余各部为独。如《诊家枢要》说“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说“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这是因某一部脉的形象变化异于其余各部,故为“独变”,“独”则为病脉。其二是从脉在各部的显现入手,以脉体独显于某部为“独”。如《脉理求真》曰“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以上两种方法,是根据脉体的显现部位和脉体的形象变化“察独”确有一定诊断意义。张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察独,其曰“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显然张景岳对察独的方法又有所创新。察独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首先要掌握正常脉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体质的脉象特点,在同中求异,在常中求变。这种方法,若能运用自如,不失为诊察病脉的捷径15.察胃、根、神:古代医家认为,胃、根、神是脉的三要素,是正常脉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因此察脉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察胃根神的具体方法,非常复杂,且因字数太多,请大家参见其他脉书,具体内容没太大出入。故从略。以上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十五个方面,从诊察这些方面的变化入手,首先掌握26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然后,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抓关键,识要领,逐渐积累诊察复杂脉象的经验,再图精益求精。
微信10615[转载]治疗慢性咽炎、痔疮两个偏方(1)由于我本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原因,经常用嗓子,又不能及时的补水,造成了慢性咽炎。得了咽炎真的很难受,想咳又咳不出来,又不能去挠,真是难受死了!用过各种咽炎片,各种治疗嗓子的药品,什么西瓜霜,喉宝之类的都无济于事。一次在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看到介绍一味中药罗汉果,可以治疗咽炎。就去集市买了几个回来(像大核桃一样大的)5元钱买了6个,再加上5元钱的甘草(3元一两),一两胖大海(10元钱一两),另外掌柜的要我再加上点板兰根5元钱(3元一两)。一共这些花了不到30元钱,每天当茶饮。味道甜甜的,喝了不到一个月,我的咽炎就彻底去根了真的治好了,去年快到冬天的时候买来喝的,至今没有复发。罗汉果营养价值丰富,干果含糖30%,蛋白质10%,每100克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 100毫克。其果仁含油量高达40%罗汉果的一种名贵药材,性凉味甘,功能清肺润肠。主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等症;治疗急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火、急性胃炎都有很好的疗效,用它的根捣碎,敷于患处,可以治顽癣、痈肿、疮疖等;果毛可作刀伤药;用罗汉果少许,冲入开水浸泡,是一种极好的清凉饮料,既可提神生津,又可预防呼吸道感染,常年服用,能延年益寿。罗汉果汁还可用于烹调,清香可口,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研究证明罗汉果是一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的果品,罗汉果中含有丰富的糖甙,具有降血糖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中医学认为罗汉果味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润肺,滑肠排毒的作用并可驻颜,是减肥果品。功效1.止咳作用2.对肠管作用:罗汉果健身茶对对肠管运动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3.罗汉果健身茶不影响正常的消化道运动机能(2)可能是由于经常坐着玩电脑的原因吧,以前不觉得自己有痔疮,可是到今年春节的时候发作了,坐都坐不下。也用了一些痔疮膏,痔疮栓之类的能够暂时缓解,但还是不能去根儿。因为有时很容易上火长口疮,所以我也在用一种中成药-口腔溃疡散。方剂组成:青黛 24g【方剂制法】以上三味,分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消溃止痛。用于复以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用法用量】用消毒棉球蘸药擦患处,一日3次。因为我看到这味药的作用是:清热敛疮,消溃止痛。因为是治疗口腔溃疡的,我想是不是也可以治疗痔疮呢?于是我开始尝试治疗痔疮。用了有两小瓶,疼痛减轻,渐渐地没有便血了。然后,痔疮奇迹般的好了。还是要相信祖国医学中医中药魅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会错★谈方之“王道”与“霸道~治外感方如大将,消灭入侵之敌;治内伤方如丞相,治理国家。这是人们对方药性能的比喻之谈。外感多为六淫犯人,其来疾,其变速,其症险,尤其是温病。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故用方多猛,犹如行军打仗一般,争分夺秒。内伤多为七情所伤,饥饱劳役,日积月累,正气日渐削夺,人多不觉,或虽有感觉,但因影响不大而忽略。这样由功能而及脏器,病已形成,才被引起注意。由于其来渐,其势缓,其伤深,在治疗时要想急切见功,如奔跑太快,必致颠仆。且骤病易起,渐衰难复,因此这类方药,疗效相对地显得缓慢。人们鉴于两类方药的性能不同,常称前者为“霸道”之方,后者为“王道”之方。长于治外感病者,崇“霸道”方而贬“王道”方,认为“王道”方如隔靴搔痒,不能治病,可有可无;长于治内伤者认为“霸道”方最伤正气,稍有过用,往往使病者愈治愈坏,甚至成为坏病。“霸者”方长于攻逐,其力猛,往往看到某个症状明显消失,易被认为“有效”。“王道”方多用于扶正,其效缓,因气血之生长本身就缓慢,易被误认为“无效”。其实两者各有千秋,要点在于用方之准确灵活耳。有一膨胀病患者曾自述,初胀之时如槟榔、木香、牵牛子之类一服即消,继服效果逐渐减小,更医求治,谓过用攻伐,中气不能转输,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初服三剂,似有效又似无效,又服三剂觉精神好转,胀也有

病人急性期最多一个月,就中经络的在两周以内,中脏腑的在一个月以内,这个病程期间叫急性期。急性期的关键就是救命,你不抢救,病人死亡率很高的,中医能发挥作用在这个急性期。第二个,恢复期。恢复期就两周一个月以上到在半年以内,这个恢复期。恢复期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他的致残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都是这个残废呀!所以恢复期的治疗的重点是降低他的致残率,这个阶段西医是没办法的,它最多的功能管理,功能锻炼,他恢复期没有这么措施,全靠中医发挥优势,尤其是针灸和锻炼,加上中药,这是很大的关键。而且在一个月以内,一个月到三个月,叫他恢复一天一天可以恢复,所以治疗对路他的半身不遂,今天手指不能动也许明天就能动了,很快就能恢复,就是三个月以内,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个指证;过了三个月那就一个礼拜一个礼拜才能进步;到了六个月以上那就比较难了,也许一个月进步一点,一个月进步一点;那么过了一年,那就几乎很难恢复了。所以这个治疗中风的恢复期是相当的关键。你把命救过来了,病人残废了,那就可能,尤其半身不遂你下肢不能动,他躺在床上他也痛苦,家属也麻烦了,累赘了,要专门伺候他。第三期后遗症期,后遗症期几乎致残了。后遗症有三个:一个是语言蹇涩,尤其出血或者梗阻在左半侧,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边,那就往往语言不利,最难恢复的就语言。第二个口眼歪斜,这个还容易恢复。第三个就半身不遂,下肢容易恢复,上肢难,尤其手指的功能很难恢复。所以这个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另外还有三个后遗症:第一个就痴呆,就中风以后突然病人痴呆了。从西医来讲,痴呆分好多类型,血管性的功能性的,现在不管类型,中医治疗痴呆主要的办法要滋水涵木,不要光活血化瘀。痴呆都是中老年人,活血化瘀对他不利,要滋水涵木,也就是我讲的调肾,里面有几个主要的药:枸杞子10g野菊花10生地15g灵芝10g丹参30g葛根生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蛇床子补骨脂各10g这个方对痴呆,不光是中风后遗症的痴呆或本身痴呆,有一定的疗效,先拿汤药打基础,吃一个月。服药的办法还得要说一下,中医传统的服药是早晚喝。过去呀我们认为子午流注是个迷信,经过研究《内经》上的运气学说,子午流注,原来作为批判作为招牌,这几年认为这是个宝贝了,这个概念正在转变。因为西医发明了生物钟,人体的器官的功能像钟表一样,有高峰有低谷,高峰的时候就上午的9点,下午的3点,这两个点是所有器官很旺盛,到了它的高峰;它的低谷在哪呢?就在子时、午时,就是1点、4点,这2个时辰所有的器官到了低谷,低谷就要保养,否则就要磨损。所以为什么中医讲睡觉睡到子午觉?养生之道有个子午觉,子时、午时睡觉叫子午觉。这个很有道理,这个走到低谷的时候你赶快睡一会,睡觉,就保养了,像车一样保养了,减少它的磨损,这个是科学了,不是迷信
微信10600脑血管病【4】好多人不知道养生,拼命开夜车,过了12点,过了子时还在拼命干,长了以后肯定磨损。这么说喝中药应该在器官旺盛的时候来喝,吸收好,所以现在主张喝中药,早晨9点,下午3点喝。当然好多上班的就没办法,但中老年人得了高血压、心脏病基本上都离退休了,他完全有这个条件改成上午9 点,下午3点,这两个点喝药,现在发现有道理,器官最高峰,吸收最好。这个好多过去都认为是迷信,现在都有道理的,风水这很有道理呀,这风水一看,哎呀,风水先生你全部都是迷信,不对。现在叫环境学,环境学新的名字,这很有道理。一个单位,一个道的朝向,你发不发财有道理,这个不是封建迷信,这是环境学。好多算卦,现在八卦,去年就有呀,叫什么?周易学。《易经》呀,开卦算卦就“周易”呀,所有里面八卦这个天干地支讲得清清楚楚,它们有一些书是专门研究的,那我们过去上学时学过,你们不要轻易否定,里面还有科学。第二个还有一个后遗症叫抽搐。病人中风以后老抽搐,这个抽搐你一定要给他养血用四物汤,养血熄风。因为这个抽搐是虚风,不是实风。用生地15g当归 10g白芍15g川芎10g仙鹤草10g生芪15g生杜仲10g。生芪用在气滞血衰,养血的过程必须补气,加上生杜仲就益火生土,增加养血作用,然后再加白蒺藜10g钩藤15g。最后一个后遗症就是癫痫。中风后病人发癫痫了,要用干海参肠粉,拿30g石菖蒲煎水来冲服这个海参肠粉,一天6克,分两次。这是我讲的三个期,加上六个后遗,这么处理。第二,中风还有5个变证。好多变证危险性。第一个就是呃逆。治疗要争分夺秒,就脑血管病以后引起呃逆,最可怕的就膈肌痉挛。针灸就扎内关和太冲。药主要是伏龙肝。这个呃逆理论上讲的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这在重的时候,这个呃逆起不了作用,书上讲的丁香柿蒂汤没必要,橘皮竹茹汤,就竹茹加上橘皮,这几个方子对脑血管病后变证里面的呃逆解决不了,必须用伏龙肝,用到60g,对中风变证的呃逆是管用的。第二个就要用生赭石,30g,这是两个主药。然后用中药的升降理论,一个升一个降,升的用川芎、桔梗、蝉衣,三个药里面挑一个川芎、桔梗、蝉衣用一个5g。降的药用牛膝、地龙、草决明,量都要大,至少15g以上,里面既能降,又能通便。这个呃逆处理的及时好治,处理不及时膈肌一痉挛麻痹了,病人呼吸停止了就完了。第二个变证是“厥逆”。就四肢发凉,四肢发凉上肢假如没有过腕关节,下肢没有过踝关节都有救。还有一个中风病人你按劳宫,去试他的鼻尖,鼻尖部分,你一按假如劳宫这个地方觉得冰凉,一激灵,冷得很厉害,估计这个病人过不了5个小时就死亡了,假如没这个感觉,这个觉得没到这个感觉,病人还有救。这里面主要就用参附。刚才讲的人参、附子,200g的人参,30g的附子,白人参或红人参或者高丽参用200g浓煎灌肠,每次给他灌100ml,保留灌肠,至少保留1个小时。然后再拿人参和那附片搁上20个以上的花椒,20个花椒煮第三遍,煮完第三便以后让他泡手泡脚,先泡手再泡脚,卧在床上不能泡,你就拿着旧的毛巾沾着药汤给他热敷,先敷手再敷脚,敷15分钟,这是解决第二个变证厥逆。第三个变证是抽搐。抽搐也很危险,这个抽搐我在后遗症里面已经讲了,用这个处里后遗症的抽搐来处理变证的抽搐一样的,就是滋水涵木,拿这个方子。因为这种病人是昏迷的,所以最好用灌肠,灌到乙状结肠,吸收也提高了,提高了8倍,另外一个给药也方便。第四个就呕血。呕血也很麻烦的,脑血管病有应激反应引起的肠道出血,病人呕血,这个呕血不止也增加了死亡率,尤其脑出血的病人,加上呕血,那就危险性更高了。呕血怎么止血呢?用三七粉6g,仙鹤草15g、血余炭10g、连翘炭10g、花蕊石15g、生牡蛎30g。煎了药以后灌肠。中医的炭很有道理,炒炭以后增加止血,但有些药就不能炒炭,有些药炒了以后,它反而止血的作用就不行了,如侧柏叶,侧柏叶炒成炭就没有止血作用了,小蓟、大蓟、白茅根、藕节也是。好多人愿意用藕节炭,其实藕节炭止血作用明显下降,用生的藕节、侧柏叶、白茅根、大小蓟,都不能炒炭,生用才能止血。最后一个变证戴阳。是最危险的变证。两个颧红,像化妆一样,也就回光返照,突然病人昏迷了好几天,一看今天脸色特别好,两个颧发红,要不了2个小时病人肯定死了。戴阳证,书上有好多方子,敛阳、潜阳、温阳好多,据我所知,我干了40多年,没一个抢救过来的。中风病从痰论治:中风的关键是痰浊闭塞。有风、有火、有痰,这三个证里面关键就是痰,痰不清,抢救成功率很低,所以中风的治疗原则一定要改成豁痰开窍。因为常规治疗中风,有的放在肝风上面,用天麻钩藤饮;有的放在气虚血瘀上,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这个常规治疗不是天麻钩藤饮就是补阳还五汤,一个加风,一个加气虚血瘀。中风病人这两个疗法效果都有限,因为中风病人痰浊哪一期都可以见到,绝大部分中风病人舌苔都腻。痰浊不化,肝风也很难平熄,瘀血也很难化掉,所以熄风化瘀也必须要先祛痰浊,中风病人甭管哪一期,见了苔腻,你用羚羊钩藤汤或者补阳还五汤不起作用的,把痰化了以后,再反过来用补阳还五汤,病人就起来了,这是治疗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关键,所以治疗中风,第一要豁痰开窍,这是基本的前提。在豁痰开窍的基础上,再来熄风,再来化瘀,就提高疗效了。豁痰开窍的主药就是温胆汤
微信10601[转载]名医巧用温胆汤【1】掌握了温胆汤就掌握了祛痰的主方,你就会加减变化,中医的实证,实证里面有瘀、有痰、有虫、有外感六淫,基本上就能掌握了。另外实证,中医的实证归纳起来8个字,一个淫,就是外淫,六淫;二一个痰;第三个瘀;第四个饮;第五个滞,气滞;第六个虫;第七个食;第八个湿。外邪离不开这8种,中医的实证离不开8种,8种里面关键就是痰,往往被临床医生疏忽了,他总想到瘀了,所以西学中的一个影响,对瘀研究得很透,对痰就往往就疏忽了,但中医的化痰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比如百病从痰治,怪病从痰治。如果这个病中医治不了,没有办法了,你用祛痰的办法起到疗效,所以痰是很关键的。今天顺便把痰讲了,等于把实证讲了。治痰主方就温胆汤。温胆汤最早的是《千金要方》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面首先介绍的温胆汤。但当时治疗什么病呢?“大病以后虚烦不得眠”是治失眠的方子,大病以后虚烦,睡不着觉不得眠用温胆汤。到了宋代陈言《三因方》这本书里面增加了茯苓和大枣,不治疗失眠了,大枣属木,改成了气郁不得眠,他就改成治痰了。到了清代《成方便读》先从这本书开始正式把温胆汤治疗痰浊的主方,治疗胆虚痰扰,这是温胆汤大致的演变。我特别愿意用温胆汤,见了苔腻,都离不开温胆汤,所以人家给了我个外号叫“沈温胆”从广安门医院到基础所,我也肯定,因为温胆汤好药,我就用温胆汤,然后再看这几味药,但里面的奥妙你不一定知道,跟我学的都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分量的变化,一个药物的变化。先讲古人的变化,它有那么几个方子,在温胆汤后期的发展,第一个是清代《六因条辨》这本书里面加了黄连,成了黄连温胆汤。这个温胆汤在后世来讲治疗心脏病这是好的思路。但温胆汤我己经讲过,保留四个药,减掉四个药,就竹茹枳壳云苓和陈皮,再加黄连,黄连用10g。尤其治疗心律失常,这是个好方子。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因为西医来讲,心律失常分两类:一类是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心跳超过90次/分钟以上;一类是慢性型的心律失常,心跳在40-50次/分钟以下。尤其快速性的心律紊乱、心律失常,用黄连温胆汤非常有效。还有就治疗心火上炎的失眠,用黄连温胆汤。这是后人第一个温胆汤加减。第二本书在《重注通俗伤寒论》在温胆汤里面加了青蒿黄芩和碧玉散,称为蒿芩清胆汤,它不叫温胆汤叫清胆汤。这个方子现在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西医认为神经性发热,用这个方子非常有效。青蒿一定要后下,另外青蒿退烧的成分是个挥发油叫青蒿素,怕热,青蒿要后下用15g。黄芩10g,碧玉散即六一散加薄荷30g。有一本书叫《济生方》温胆汤加上胆星党参和石菖蒲,名为涤痰汤,加强祛痰的作用,这个方子治疗心脑血管病,癫痫狂和妇女肥胖的闭经,妇女有一种闭经,人很肥胖,月经就不来了,这个作为一个有效的方子《证治准绳》这本书里面加了枣仁远志熟地人参五味子命名为十味温胆汤,这也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这也是一个好方子,是有效的方子。这是古人对温胆汤运用代表性的就这四个温胆汤,很有效。就目前临床来应用,就我讲的病种,都是有效的方子。所以温胆汤是老方子。下面我要讲温胆汤有十二个加减,这十二个病种用温胆汤。当然我这个前提温胆汤取四个,去掉四个,里面用竹茹、枳壳、云苓和陈皮,这四个药是基本药,根据十二个病种里面加药。这药很有特点,我琢磨了临床,行之有效。1,呼吸系统的咳喘,有痰,里面就要加苏子10g、莱菔子15g、葶苈子10g(大便溏的就用炒葶苈子,大便不溏的就用生葶苈子)、鱼腥草30g、薏苡10g。2,肺癌。我治疗癌症有很大的特点,76年我正在广安门医院搞内科,搞心血管和糖尿病,结果大家当时都很有感情,说你一定要到肿瘤科攻克肿瘤去,所以领导决定把我调到肿瘤科,当然我很为难,进去很难,没病人找你呀。但我去了以后很冷静,就看了一个结果:第一肿瘤病人做了放疗、化疗中毒。怎么中毒呢?一个就骨髓像低了,一个就消化道不行了,另外一个就是舌苔厚腻,不能吃饭,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他们中医搞肿瘤呢,不是内科大夫搞,是外科大夫搞,他也不搞辨证论治。也就三下子:第一,清热解毒;第二,以毒攻毒;第三,软坚散结。舌苔这么厚腻,清热解毒也好,以毒攻毒也好,都影响舌苔,病人越来越不想吃饭。所以进去第一个绝招就肿瘤病人先开胃口,胃气为本,我就用温胆汤,就用保和丸。这当时在肿瘤科,人家就笑话,那书呆子,要死要活的病人,一个保和丸一个温胆汤就拿下来,我们用了那么多的抗癌药都不行。我也哈哈一笑,各吃一套,你甭管我。两个礼拜以后病人都到我这来了。为什么?胃口开了。原来睡也不香,治疗肺癌睡的很香,这一两饭吃不了,现在能吃二两饭了,饭是钢呀,这医生有道理,能让我吃了很有救。哎呀,我在门诊的时候突然病人都到我这来,这是很大的一个思路,就抓住他的证,抓住他的舌苔,别考虑肿瘤,不用苦寒伤胃。所以为什么温胆汤后来好多包括他们肿瘤大夫都学了这个,但有个前提,苔腻。苔假如不腻,我给你讲虚证,不用温胆汤。但这个时候你用温胆汤相当管用,但温胆汤这四个药还要加药。加什么药呢?第一个加鱼腥草30g芦根15g(最好夏天用鲜的芦根,鲜的芦根用60g,给它捣成汁,芦根汁,榨汁兑在汤里面吃,那效果更好)、生薏仁15g、桃仁10g、杏仁10g、蛇舌草30g、车前草30g
微信10602名医巧用温胆汤【2】这第二个加减,治疗肺癌。3,治疗脑中风。里面加水蛭。地龙10g、川芎10g、丹参30g、葛根10g、生牡蛎30g。中风急性期、恢复期都可以用,甚至后遗症期都可以用,因为三期多数是舌苔腻。4,心血管病。主要加全瓜蒌30g、薤白10g(泡的时候加酒)、丹参30g、野菊花10g(野菊花强心)、生山楂15g。5,各种胃炎。加蒲公英10g、连翘10g、川楝子10g、元胡10g、生牡蛎30g。假如这个病人是萎缩性胃炎,胃酸少的,他不是吐酸是嘈杂,胃酸少了,里面加乌梅15g。6,肠炎结肠炎。里面加苦参10g、木香10g、煨葛根15g、车前草30g、马齿苋15g。结肠炎最好就灌肠,100ml肛管插到15cm,给他保留灌肠。你假如用灌肠的办法,苦参就可加大量,一共可加到30g,灌肠不方便口服用10g,每天晚上灌一次,就一付药分两个晚上灌,一般用10付这个结肠以后明显好转。因为结肠炎和胃炎一样,不太好治,尤其溃疡,不容易收口。因为胃肠道是潮湿的,它不可能干燥,那么这个病灶泡在水里面,它恢复率不快,像个拉开个口子一样,你老着水,这口子很难封闭,干燥了它就封闭。所以肠胃炎,发炎了,环境是潮湿的,很难愈合,只能给他直接灌到结肠的病灶上面,等于直接上药,肯定好得快。7,肾炎。包括肾盂肾炎。里面加黄柏10g、知母10g、肉桂3g、仙鹤草10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0g、蛇舌草30g。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更年期综合征,加桂枝10g、白芍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菖蒲10g、郁金10g。9,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或者痛经加鸡血藤10g、伸筋草10g、香附10g、川断15g、蛇床子10g、泽兰10g。10.不孕。加炒苍术10g、蛇床子10g、菟丝子10g、黄柏10g、龟板15g、血余炭10g。但这个血余炭不是头发呀,是阴毛,配上脏腑这个配合他,用它脏腑的阴毛烧炭,这是我们家的绝招。因为这是我们家打胎是不行的,堕胎,流产那是不道德,不孕那绝对是绝招。里面就用两个药:一个是龟板,一个就用血余炭。用男人的阴毛,烧炭,10g。这个女子的不孕。男子的不育,好多就是壮阳,实际上这一类苔腻的男子越壮阳越麻烦,火上添油,非但阳上不起来,或更麻烦了。当年我在中医杂志办的不孕不育班里面讲过五六次,这是害人江湖医生,见了男子阳痿早泄肯定用壮阳的药,给他用鹿茸、阳起石、仙茅、仙灵脾,好多病人很管用,起来了,起来以后他迫不及待,用了两次再下来那就血染的风采。什么叫血染的风采,再也起不来了。尤其我讲的这一类人舌苔腻的,你绝对不能这么害他,很少数在北方地区,70岁以上的老人,他纯阳虚,像这中成年,60岁以内基本上不是阳虚,有湿热下注。它两个特点:一个是苔腻,一个阴囊潮湿。这就更不能用壮阳药,所以这个壮阳的药见了这个湿热就是害他。要在温胆汤里面加炒苍术10g黄柏 15g、薏苡10g川牛膝15g炒橘核30g蛇床子10g茵陈15。11,重症肌无力。用温胆汤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子。另外里面加什么药呢?重用生芪至少30g以上,加上鸡血藤60g、路路通10g、丹参10g、地龙10g、王不留行10g、红花10g、扁豆衣5g。12,各种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急性的不行,慢性的白血病,温胆汤效果相当好,包括溶血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里面加石苇10g、鸡血藤15g、三七粉6g、丹参30g、仙鹤草15g。我没保守,把温胆汤的十二个加减,这温胆汤有效的,而且关键的药,把这个实证告诉你,这些都是特殊的思路,一般的医生不会用的☆8个实证包括淫、痰、饮、湿、瘀、滞、食、虫。外淫就是外感病,外感病分风寒、风热,四个辩证,包括用药,也就外感病里你基本上都掌握了。六淫怕就怕夹湿,里面有个湿,一个暑。暑啊,暑湿的暑。风、寒、暑、湿、燥、火。外感里面抓住寒抓住火,风寒、风热,基本上就行了。另外还有暑,内暑外暑,里面方子里面加什么药呢?第一个就青蒿15g(后下)、生薏仁10g、杏仁10g、寇仁10g,这就三仁汤的意思,青蒿和三仁汤,再加车前草。湿嘛通过小便,水通过小便给他排出去。实证里面有湿,这样怎么办呢?滋而不利邪的几个药,一个就芦根,芦根是养阴,但不利邪,不滋腻,用15g,当然用鲜的芦根捣汁效果会更好;第二个用玄参10g,不会利湿;第三个药就生地,为什么我喜欢用生地呢?熟地能养血,补血的作用强,比生地好,但熟地往往就是滋腻,所以古人用熟地他都要醒脾,同时加木香、砂仁;第四个药就黄精。火-实火:心火用黄连;肝火用栀子10g、夏枯草10g(不用龙胆草,因为它苦寒伤胃);肺火用鱼腥草15-30g、黄芩10g、桑白皮10g;脾热用生石膏30g、知母15g;肾火加知母10g、黄柏10g。饮:加葶苈子10g(便干生用,不干炒用)、泽兰10g、蛇舌草30g、王不留行10g。湿:加苍术10g、薏苡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生莱菔子15g、茵陈15g(后下)、法半夏10g(化热不明显的可用)。瘀:加丹参30g、苏木10g、鸡血藤15g、郁金10g(既能行气,又能活血),地龙10g、水蛭3-10g(研粉用3g,入煎剂10g)、土鳖虫10g(虫类剔络)。所有的虫类药都有毒,尤其是全蝎和蜈蚣、僵蚕等过敏,白僵蚕含霉菌,唯上三味可放心用。滞:气滞加,柴胡10g、青皮10g、木香10g、乌药10g、大腹皮10g。积:食积加生山楂15g、神曲30g、莱菔子15g。虫:虫积加川楝子10g、大腹皮15g、使君子肉10g、生南瓜子15g
微信10603[转载]中医是这样炼成的【1】我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学医,十三岁始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诀》等医书。耳闻目睹,父辈接受西医药较早,解放前即用中西医结合。治内外妇儿之病均用中西医结合,而仍以中医药为主。既用土霉素糖粉,四环素糖粉,红霉素糖粉,阿斯匹林片,复方氨基比林针剂,青霉素针剂等西药治小儿病,又擅用《丹溪女科》《付青主女科》中方治妇科病闻名乡里。北方人感冒,祖辈一般都用九味羌活汤以治之。父辈合用些土霉素片,注射青霉素,那时认为即是中西医结合了。治外科疮疡,父辈会用手术刀开刀,中药内服。母亲腰部长一疮则治疗二年始愈。成年后读诸医书渐多,方悟母亲病是阴疮,又叫'骨痨'气血大亏,所以愈之也慢。我出生不久,母亲即患病,长至八岁时,母亲二十多岁即病故,父亲说母亲死于痨病,那年是1960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母亲的病也受影响。后来我立志学医,母亲死于病是主因也。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父辈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医生。说自已治不好母亲的病是一大遗憾。我想自已如果能成为一个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的医生,如果能成一方名医,在中医学术上有所建树,乃不枉人生一世。至1966年文革动乱开始,学校停课,学生开始大串连,我已15岁了,父亲则让跟他学抄方配药抓药,晚间诊余则读医书。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看病也会开方'至1968年我十八岁,即开始从一套五十年代的中医教材学,白天跟着抄方抓药,晚上则在灯下看书。针灸是在自已身上的足三里穴位来练习的。不明白的便可问父亲。看到祖父辈皆忙于诊务,自已在学习时感到文化水平和知识面薄弱,故而开始拼命地买书读书,除中医书外,包括文学方面的书与西医书。经常光顾书店。每到一地,先去新华书店。包括四大经典文学名著。亦喜爱杂文与小说。医书读渐多,深深知道了古人所说的'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是指的什么。父亲的医术在当地应该是可以了,可是母亲的病还是没能治好。后来明白'骨痨'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骨结核。18岁时,父亲不在的时候,来了病人,学着父亲与人诊断,开方用药,小病是治好了一些。有的病稍微复杂一点则不行。自认为辨证准确,然而病人服下去毫无效果。因此多次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感冒病人,恶寒发热,我与其开祖父辈常开的九味羌活汤一剂,满以为可一剂治愈。第二天病人来说亳无效果。父亲说'你认为看了一点书,即可以给人看病了,能够治病救人了,早着呢。是感冒都用九味羌活汤吗?汤头歌上是怎么说的?'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我背了一遍。父亲说:'对啊,三阳解表,此病是在三阳吗?明明有寒热往来,是少阳证,是小柴胡汤证,还用九味羌活汤能行吗?九味羌活汤是治外受风寒湿邪,内有热象,以风为主证的外感病的。以头痛身重为主证的。不是所有感冒都可以用的。只会比胡芦画瓢啊?不会辨证啊?看我们用九味羌活汤多次有用,那是该用的才有效,要好好地读书,认真地读,先学会认识药,如何抓药,如何配药,这也是在学医啊,当医生不识药如何能行,先从看小病开始,没有把握的病,诊断不明的病,可以问我,可以让我看嘛。古人学徒,都要学三年才行的。你现在先学识药抓药配药,一边跟我学临证抄方。先学着开些西药和中成药,开中药处方再等几年,记得有一次,我看中药该进药了,便自已列写了一张所需进药的单,当归,白芍,生地,羌活,防风,细辛,半夏等各五斤,父亲看后大为光火:'你知道哪些药用量大,该多进,哪些药用量小,该少进吗?当归五斤够用的吗,细辛五斤用得了吗?去一次城里,一次该进多的进少了能行吗,不该进多的也进哪么多能行吗?'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师。每遇病人,先由我看舌诊脉,然后说一下病是何病,证是何证,脉是何脉,该用何法,治用何方。然后再由父亲重诊。诊后再给予讲解。时日久了,故而明白古人说'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的精义所在。方知'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的道理'对于清代王维国《人间词话》里的治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更加深有感触。程钟龄《医学心悟》曰'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陈修园曰'伤寒愈读愈有味,经方愈用愈神奇。日间临证,晚间查书,必有所悟'明白了在温病学研究方面有显著成就的吴鞠通,是完全靠自已的刻苦钻研而成功的。清代名医尤在泾自幼家境贫寒,但由于自已的刻苦钻研、勤奋攻读,终于在医学和文学上达到了较高的造诣。金元名家朱丹溪在功成名就的暮年,仍千里迢迢寻访葛可久,不耻下问,邀同会诊,以弥补自已针灸方面的不足。清代名医叶天士勤奋一生,拜师从学十七人,终于建立了卫气营血学说,开拓了温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徐灵胎费时三十年,方著《伤寒论类方》,赵学敏不惜耗时耗财,博采众多走方郎中之不传秘方而著成《串雅内外编》与《本草纲目拾遗》而我因时代的限制,未能进入医学高等课堂深造深以为憾事,故对诸家学说,历代名医名家著述甚感兴趣。对近代与当代名医名作尤为喜受
微信10604中医是这样炼成的【2】蒲辅周论医时强调'读书时,要有自已的头脑,决不可看河间只知清火,看东垣则万病皆属脾胃,看丹溪则徒事养阴,看子和唯知攻下,要取各家之长而为已用。河间在急性热病方面确有创见;子和构思奇巧,别出手眼,不过最难学。东垣何尝不用苦寒;丹溪何尝不用温补。不可人云亦云。若读东垣书,而不读河间书则治火不明;读河间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宜不明;读丹溪书而不读子和书,则不明其真阴真阳之理;不读高鼓峰书岂知攻伐太过之阴虚阳虚之弊;不读吴又可书,则不知瘟疫与伤寒之不同;不读喻嘉言书,又安知秋伤于湿之误和小儿惊风之非”读岳美中论医'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热易涉于清淡;粗疏常致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证,要注重选用经方;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知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在肯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感觉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是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但若脱离成方,又会无规矩可循,走到相对主义'金子久曰'内、难、伤寒、金匮为医学之基础,然在应用时即感不足,如金匮要略为杂病书之最早者,然以之治内、外、妇科等病,不如后世书之详备。所以唐宋诸贤补汉魏之不足,迨至明清诸名家,于温病尤多发挥”周凤梧曰'把金元四大家归纳为:张子和的攻破,是祛邪以安正,李东垣的重脾胃,是扶正以祛邪。当正虚为主时,采用东垣法,邪实为主时,采用子和法,二者并不矛盾。刘河间之寒凉,是泻阳盛之火,朱丹溪之补阴,宜于治阴虚之火,两家都能治火,只是虚实有别。东垣诸方之所以补而不壅,全在于补中有行。河间之所以寒不伤中,全在于寒而不滞,使苦寒之药,只能清火,不致于留中败胃。有时也纯用守而不走的苦寒剂,如黄连解毒汤等,但究是少数。子和之主攻破,毕竟是施于经络湮淤,或肠胃瘀滞之实症,如果不实而虚,即非所宜”近代名医大家方药中之论极为精僻,为现代中医辨证施治,诊断处方遣药之准绳。方药中曰'西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以病因学、病理学、解剖学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查等为依据的,因而其辨病较为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比较强。中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几乎完全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不同的疾病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又很多,因此中医辨病就不免显得粗糙和笼统,因而临床上针对性也就比较差,中医的辨病实际上是单、验方的对症治疗。中西医比较,西医的辨病显然比中医的辨病要好。另一方面,中医讲辨证论治,西医也有对症治疗,从表面看似乎也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根本不同。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建立在中医的整体恒动观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之上的。辨证论治是综合、归纳、分析有关患者发病(包括临床表现在内)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而作出的诊断和治疗。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把病和人密切结合成一个整体,因而中医的辨证比较全面、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比较强,治疗上的针对性也就比较强。而西医的对症治疗,则完全是以单个症状为对象,而相同的症状,常常又有不同的性质,也就不可避免地显得简单和机械,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毫无共同之处。同时,西医的辨病虽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某些地方过多地强调病变局部,相对地忽视整体,常常把病和病人分隔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再加上西医历史较短,自然科学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现象不能用今天的科学完全阐明,弄不清的问题还很多,因而在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上还不能深入,无法诊断的疾病还很多,因而在对疾病的某些防治措施上,相对来说还显得比较贫乏,束手无策的疾病还很多。今天的中西医之间,还存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事实。应当取长补短,不要护短忌长。假如中西医的一方出现了一无所长,那就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结合问题了。古训必须勤求,新知亦应吸收;古须勤求,新知亦应吸收;古代医籍要多读,近代著述勿忽视;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如西医在用抗菌素的同时,中医不分寒热虚实,亦随着而用大量清热解毒药,诸如此类,仅是中药加西药,不是有机的中西医结合。应该对某些症状的疗效,西优于中,则以西为主;另一些症状的疗效,中胜于西,则以中为主,相互取长补短,紧密协作,反复实践,摸索规律。并不拘于经方时方之别,或加减增损,或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用,或参酌数方之意融为一方,或参以单验方,随病机层次组成新的处方。不在药多,而在精炼,主次轻重得当;不在量大,而在轻灵对证。西医之言细菌,即中医所谓病邪,西医能杀菌灭毒,中医亦能杀菌灭毒。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或表或化,或吐或下,使邪尽而病愈者,皆杀菌之法也。如西医诊为炎症,中医便盲目运用若寒,往往不能达到消炎的目的,因中医对西医的炎症,有虚实寒热之分,若不辩证地死搬硬套,就达不到予期的疗效'故而我将西医的'基础医学问答''临床医学问答''临床医师手册'等买来细读
微信10605中医是这样炼成的【3】对历代名家名著反复阅读,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经方实验录》得益非浅。然而感觉其对于临证诊断,特别是舌脉方面不够详细全面。因之购买'舌诊图谱''病证诊断图谱',脉诊等类书细读,并于临诊时验证。曾到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去进修。订阅中医杂志,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遇名医名家或有一技之长者必向之请教。以便增长自已的知识。在临证时每遇一病,必数次看其舌质舌苔,认真诊脉。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先议病,后议药。详询西医的各项诊断及以前的治疗用药经过,再用中医的四诊八纲来辨证。对每一病证先明其病西医诊断当为何病,中医认为应是何证。西医当如何治疗,预后如何?对效果不好的当思其为何不好?中医可如何用药,应用何方何法。道理何在?何时能效?何时能愈?向病家说明西医药的长处是什么?中西医药结合的长处又是什么?为何中医这样治疗?为何其能有效?特别要强调临证抓主证。主证一解,其它症状则迎刃而解。诊病时要抓住病人的心理,做到诊断明确,辨证精确,用方用药正确。其疗效才能确切。现代医学的检验,B超,CT等,对于辨病可谓明察秋毫。既然可以借鉴之,为我所用有何不好?扬其长,避其短。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故而学辨证不难,难在从舍。或舍脉从舌,或舍舌从脉。如果舍从不慎,往往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比如恶寒发热看似易辨,实则难辨。中风、伤寒、温病、热病、湿病都有发热,这就要从其同异之间区别了。恶寒则中风、伤寒可见,热病可见,惟温病则不恶寒。但中风的恶寒热,伴有汗出;伤寒的恶寒发热,伴有无汗而喘;热病的恶寒发热,是汗出口渴,脉洪大。口渴是热。但假热也有口渴。要在其脉象洪大中辨其有力是真热,无力是假热;无力中有时有力是真热,有力中有时无力是假热。口渴辨其饮多喜冷是真热,饮多恶冷是假热;喜热不多是假,喜冷不多也是假。有但寒不热、但热不寒的;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的;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的;有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有寒多热少、热多寒少的;有寒轻热重、热轻寒重的;有寒热往来、发作无常的;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辨虚实也是这样,有形似虚而其实是为实,有形似实而实为虚,所谓大实如羸状,至虚有盛候是也。如果证型类似虚寒,但腹痛拒按,心烦口渴,泻出如火,肛门热痛,即不可误认为寒而用温热;证型类似热证,惟脉象无力,唇色变白,即不可再用寒凉。临床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之证,辨证时一次即恰到好处,并非容易之事。除了临症时详细诊断辨别、洞察秋毫外,还须借鉴前医之治法方药,有许多疑似之证往往都是经过数次误诊误治后,或试探性治疗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然舌亦有真假,又当细审病症。新病从舌,久病从脉。其新病多实但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症者,而且虚证可能夹有实邪,实证之中,亦有夹虚之证,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所以辨证务须入细。入细,方能务实。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岳美中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则是用自拟方,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中医讲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法也就不同。所以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单方治大病。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应加减增损,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或参酌数方之意为一方,或综合单方,验方而组成新方
微信10606中医是这样炼成的【4】反复实践,方能临证用方得心应手。师承讲记也即是中医所接触比较多的病种的诊断思路与辨证施治的记录。也是中医现在如何发展自已的特长,借现代医学之检验等各种方法为我所用。扬长避短,现代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也就是说既要坚持中医的特色,又要与现代医学结合,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这应是现代中医的正确方向,愿我们共勉之。我独立行医应诊以后,走了不少的弯路。那时经验少,临证尚有许多茫然不知所措之时。比胡芦画瓢的时候还是比较多,事后请教师长,或诊后翻阅医籍,再诊时纠正之。行医不久后,因治一小孩高热惊风,经我用针刺十宣穴出血治愈,名声大振,求医者甚多。认为自已医术可以了,真的如古人说的'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了。记得一次治一危重病人,病家来请出诊,至病家时,看到一老年男子,年约六十多岁,面红精神甚好,言语谈吐毫无病像。诊其脉大有力,舌苔灰腻而滑。询其得病,说已数日,主要是腹泻且喘病发作。服药不效仍然喘泄。不能吃饭。那时认为脉有力,舌苔灰腻应是寒湿重症。用张锡纯之急救回阳汤应该是对证的。一点没有看出病已至危'回光反照'之象。故处方以急救回阳汤,方用六君子汤加黑附片,山萸肉。数日后听人说,那个老头你看后,药还没有煎好人即死去了。要不然你会麻烦的。我一边暗自庆幸,一边自责。深悔当时没有看出病人是回光反照。如果病人服药后岂不是麻烦大了。所幸其妻及其孙等家人皆是我与其看病看好的。其子及子媳对我甚为相信。然亦为深刻的教训了,证明还是自已的功底不够,医术没有学到家。别人治不了的病,自已也还是治不了。病至垂危都不能看出何能为医呢?还有一老太太,周身疼痛,我诊后即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活络效录丹,服药数日后,病人未再来请复诊。过了数日病人突然死亡。此症很久我也没想出原因。一病人腹痛,大便不能畅通,每次解大便都感费力且时间过久。因病人相信我,当时诊为肠炎,先用调胃承气汤不效,又仿张锡纯之意加蒌仁,服数剂又不效,故又加重大黄用量至15克,蒌仁加至60克。又服二日仍是腹痛,大便仍然如故。后数日病家至一西医处,打针输液病情缓解。我亲至西医处拜访,赵姓西医说病人是水液缺失且有肠炎,不补液如何能好。方始明白自已所治之法皆是通下,肠内干燥如何能通下。自已的思路太狭隘了。至此深深明白自已的功底不够,所需知道的东西还太多。真的是古人所说'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了。故此后每于诊余即读中西医书,常至深夜,且夜半醒来即接着再看。而且对西医理论也感兴趣起来,慢慢掌握了一些西医常识,并到县医院去实习,特别学了检验知识。逐渐学习中西医结合。每遇一证,先用西医辨病,西医认为是何病,该如何治,预后如何,而中医辨证应是何病证,治法如何,何法何方,每每记载下来。再视其病用何法为好,先用西医法,先用中医法,还是中西合用,以中医药为主。慢慢地明白了,没有把握的病,不可妄下断语,危重病人,要能看出来。至三十二岁以后,至今未再出现重病误诊误治之事,深以为幸也。三十岁以后,经验阅历既多,书读也多,明白古今名医名家大都有此过程。想到自已有好多次都是诊断病人时断章取义,处方用药时且都是'比胡芦画瓢'而却往往认为自已是辨证入细,用药丝丝入扣。效时故有,然不效者居多矣。如用经方'甘遂半夏汤''皂角丸''三物白散'以及孙思邈'千金要方'之'下瘀血汤'等,虽然都没有出事故,然而效果也没有,病情依然如故。是古人的方子不好吗?显然不是,是自已用不好,是辨证没有到家,没有抓住要点,没有抓住主证而已。曾用'串雅内编'中之方'八宝串'治好一个肝硬化气膨胀病人,后遇一膨胀病人,病家要求速效时,不能把住时机,即处此方于病人,当时服后无事,数日后病人突然死去。当时有人说是病人受不了儿媳的气自杀而死,也有人说是病重胀死的。又治一肝癌男子,西医用化疗,我与其用'八宝串'一剂未效,用'活络效灵丹'也未效,改加张氏之'理冲汤合鸡蛭茅根汤'亦不效,更加认识到古人说的'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实乃至理名言1984年我用甘遂半夏汤治一肺气肿,肺心病多年而致膨胀之袁姓男病人,腹胀则泻,泻则腹胀减,再三思之,病人应该是'留饮'《金匮》'痰饮咳嗽篇'之甘遂半夏汤证。处以该方,亲去病家,看其煎药,当时有一西医在场,说这一点药,你还要来看着,能有多大力量。我说此药里有甘遂和甘草,在中药十八反里面是反药,一般不能用在一起的。西医说不能用在一起,你怎么还用在一起,回答说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痰饮咳嗽篇'上有此方的,是治留饮的,他现在是腹胀则泻,泻后胀减,正是留饮,此方正好对他的证。服后病人并无大的反应,腹泻虽有好转,不久仍然死去。事后思之,此病留饮只是其中一个症状而已,患者是肺心病发展至肝而致的腹部膨胀,非单纯留饮病矣。是自已辨证未确,非经方不效也。只重视局部证状,忽视了整体病情。看前人书有用此方治'留饮'一剂则愈多年之痼疾,而自已用之则无大效,思之如果再辨证治其本病,虽不能治其速愈,当亦能延其生命。想此证如遇前辈高手,当是能治愈之证也。还是自已的本领没有学到家,功力不够也
微信10607中医是这样炼成的【5】1985年我34岁时治好一个老年男子腰扭伤,半个月不能直腰,针灸推拿打针服药不效来诊,视其腰中间痛重,与之针人中穴位一针,手法捻转后,病人立即能直起腰来,一点也不痛了。病人高兴地在门外说,大家看一下了,我腰扭伤半个月了,治了半个月不见效,痛得我什么也不能干,只能弯着腰。李先生只给我扎这一针,而且还是扎在鼻子下面的,但我的腰立即不痛了,还能直起来了呀。众人皆以为奇,相互传说。紧接着又治了一个癫痫持续状态,发作七天不止不能苏醒的十七岁女病人,县医院让其转上级精神病院,经人介绍前来求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剂则苏醒。病人送来锦旗一面。名声传出,来了许多病人。其中有些是我没有见过。也没有治过的病例。有一个皮肤癌患者,手部溃疡多年,我与其二个月也未治愈。用过付青主的方子,用过四妙勇安汤,内服外用,三月余,终也未治愈。治一食道癌患者,与其用巴豆开结方开之,张锡纯之'参赫培气汤'服之,并让其吃饭服药时均用站立位,让其用驴尿煎药,服药一个月大有好转,已能吃馒头面条了,病人听信他人言,说不卫生,不科学,改用他方治之,二月后病人让家人用板车拉来求诊,说先是听信他人言,服用其它药,后又上大医院看,医院说已至晚期,手术也不能保证好,而且术后还会有复发。而且你的体质现在也太虚了,手术当中可能会出问题。故只好又来求您了。视其面色如土,大便干结如羊屎,坚辞之不治,患者痛哭流涕而去。治一肺结核低热男病人,与其用张锡纯之十全育真汤加减治之,服数剂效不显,患者要求速效,让其煎药时用童便煎药,三剂则大效,来复诊时说我的病已好了八成。然而再来复诊时又说村里人说用其小男孩的小便对小男孩不利,故又不效了也。再三劝其不行用钱买还能买不来吗?老者说人家说是损阴德,坚持不用此方,实为可惜也。现在想起来,那时就没有想到古人说的'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这名名言,没有想到用其它药代替童便而使这一病人没有治愈。深以为憾事也。一邻居女二十多岁,亦患肺结核,低热咳痰带血,与其久治不能止,劝其服童便亦被拒。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方不效,用《经方实验录》中方也不效。后病家听人传单方,服黄鼠狼肉及汤致大量吐血及子宫出血,经医院抢救血止,后终于数月后死去。思之岂不是别人治不好的病,我也治不好吗?不正是前人说的'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吗?想自已医书读的也不少了,为何治病效果平平呢?为何还有许多病屡治不效呢?自已屡败屡战的精神固佳,然而别人治不了的病,自已也治不好。这不是古人说的'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吗?还是自已书读的不细,想古之名医大家,近代北京四大名医,现代名中医,有那么高的成就,没有一个是轻易而成名的,都是经过磨励苦学,都是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过程的。故我认为要从中医基础经典名著学起《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学心悟》《医门法律》等多部古典名著如喻嘉言,柯韵伯,徐灵胎,陈修园,尤在泾,张景岳,以及金元四大家之著述,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章虚谷,吴又可,余师愚等论述。得益最多的,有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王清任《医林改错》颜德馨《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蒲辅周《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话集》《岳美中医案集》金寿山《金匮诠释》裘沛然《壶天散墨》朱良春的《朱良春论医集》《章次公医案》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程门雪医案》与陆渊雷,邓铁涛,秦伯末,周仲瑛,叶橘泉,何时希,关幼波,任应秋,何任,姜春华,刘渡舟,方药中,朱进忠,万友生,魏长春,徐荣斋,柯雪帆等近代名医的著述受益良多。后又至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亲聆闫孝诚,谢海洲,路志正,张兆云等老师的教诲。反复研读诸位前辈名医名家学说论著,取各家之长,领众家之教,这些老师不都是我的师父吗?有这么多的老师,自已再学不好,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已了。从此,一边临证,一边读书,所以说十年读书,十年临证。活到老,学到老。蒲老在老年还在不停地看'吃'书(是将书放在离眼睛很近地地方)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古人说'书读十遍,其义自见'很有见地'从无字句处读书'是要领悟才行。比如《章次公医案》刚买来,读了一遍,认为书中讲解不多,文字简练。数年后复又读之,方始明白此书文简意深之精义。读医书不比读小说,读医书要能领会出书中精义,即是'从无字句处读书'的道理所在。比如《金匮要略》中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那么无字句处呢?是不是应该是:病'悬饮'者,当以凉药逐之,病'支饮'者,当以泻药泻之,病'溢饮'者,当以发汗药表之吗?这就在于自已动脑去领会,去悟。所以一直有人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局限,如果是热痰饮呢,也用温药和之吗?而我的理解是:仲景所说之'痰饮'乃所有'痰饮'之总称之内中之'痰饮',并非是说所有'痰饮'均用温药和之也。视其所论之治悬饮,治支饮之方药均非温药可知矣。其治支饮不得息之'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治悬饮之'十枣汤',治'留饮'之'甘遂半夏汤'治'溢饮'之'大青龙汤',皆非'温药和之'之法也
微信10608中医是这样炼成的【6】1987年我35岁,因在当地治好了一些病,引起别人的误解,认为他的业务受影响,指使他人将我晚上请去出诊,至半路被六个小伙子打了一顿,当时昏迷。后来公安局出面处理了,但结下冤家了。心情郁闷。方知行医之不易。故我设法通过亲友介绍至淮北市行医。先在医人民医院,后又经卫生局推荐至军分区医院。来淮后接触的病种多了,先是用衡通汤加味治好了一个姓王的肝炎,肝功能不正常,数年反复发作住院。接着那个病人介绍来同病房好几个肝炎。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8剂治好了一个孟姓女孩每天发作数次的癫痫,用消风散治好一个牛皮癣,记者给我在电视台做了报道,报社记者也来采访。后被选为政协委员。治王姓男孩的癫痫病,其舅舅是市委副书记打电话给军分区后勤部长,请给他亲戚治癫痫病。后用衡通汤治愈。一位肝昏迷患者,我处以衡通汤合小陷胸汤加羚羊角,服药一剂即苏醒。三剂即出院,后经我用中药衡通汤理冲汤加减治愈。治不能生育的患者治好许多,后有一个先天无子宫的女子,其家人来了好几个,跪求给其冶病,说你治好我们那里好几个不能生育的,我说这个病我实在不行,别说我,谁也不行。曾有一20岁女子来求诊,跪求哭诉,说其因从小患闭经病,治了数年,服中药数年都无效。听说你医术好来求您了。视其体质甚佳,何至于闭经。何致服药数年无效?乃细询其治疗经过,诉说一般都是找中医,问病诊脉后即开药,找了好多中医。曾有一次妇科医生给其扩宫也没效。思之闭经何用扩宫?让其做妇检,方知是先天性无阴道。只有一尿道。差一点又给她开中药。岂不是误诊了吗?其家在农村,父母对人体的生理知识太差了也,女儿长至20岁了,还不知先天无阴道。我若不详诊细询病史,自已误诊不说,还不知有多少中医要给她开中药呢。我曾用小柴胡汤白虎汤治愈我自已的高热,用刺血太阳穴治好自已的红眼病结膜炎。用拔火罐方法治好自已腹部的蜂窝组织炎。用雅胆子治愈自已的外痔如鸽蛋大难忍的肿痛。雅胆子加大黄治好自已的高血脂。用衡通汤重加皂刺治愈自已的肩周炎。曾自服巴豆,甘遂,雅胆子以掌握其药性药力与药量。用甘露消毒饮合十指尖刺血治愈我的2岁儿子之脑炎高热惊厥。用滋阴清燥汤加清火之品治愈18岁女儿住院数次不能治愈之癔症。古虽有'医不治自'之说,然而历代名医家均有自已愈病的记载。试想自已的病,自已应该最清楚的,该如何治,服药后有何反应,感觉如何?效果如何?自已应该是最明白的了。我自已血脂高,血糖高,转氨酶高,经常发作心慌难受。先用中成药针剂脉络宁输注一疗程不效,学生江植成劝服西药降脂药多日不效。同行孟医生说服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有效,我也曾看过报道。然服多日也不效。后再服衡通汤加雅胆子胶囊方效。我经常观察自已的舌质舌态变化,来指导用药方法,明白自已是湿热痰阻与气血瘀滞之体,故治法须用疏通气血,清热祛湿理气化痰之药方可。自已非常明白'脉络宁'的组成是治气阴两虚偏热之瘀,治心脑血管病的,经常给病人用有效的,为何给自已用则不效呢?乃不对证也。报道上有'防风通圣丸'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有效,同行一说有用马上自已也服用,自已应该明白防风通圣丸是表里双解的,对自已的气血瘀滞还是不对证的,难怪服后还会出现心慌的症状呢?原来还是没有详加辨证,断章取义了也。2004年的大年三十,我的左手被野猫咬伤,不数小时即红肿,除用破抗疫苗注射外,输注抗菌素,又自疏方五味解毒饮重用金银花土茯苓,加服鸭胆子胶囊,三七粉,一日肿消,三日即愈。我的行医历程,真的是前人说的,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也。真正明白了历代名医名家是如何功成名就的。中医是怎样炼成的呢?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2001年始来深圳,接触的病种为肝病,肿瘤,失眠,前列腺炎,胃肠病,便秘,心脑血管病,风湿病,妇科病,鼻炎咽炎,皮肤病等。与儿科之发热咳喘腹泻证,每用滋阴清燥汤,麻杏甘草等,愈之也多,用之也屡。来深后因给他的家人看病,结识了这位中医爱好者李**,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在电脑操作与网上应用方面给我帮助很多,常来向我请教中医方面的问题,其家人同事朋友,有许多病人都介绍与我诊治。他在上大学前即想学中医,可惜未能如愿,数年来一直自学中医,买了很多中医书籍。而且他的悟性也相当好,因此我也给他以鼓励。李**的儿子体质差,经常感冒引起扁桃体炎发热,经我用中药合单方炮山甲治愈。后不再经常感冒,偶而感冒服些药片即好。已一年多未再打针输液了。他的夫人失眠及妇科病是经我治好的。其母亲的风湿病经我用衡通散治愈。哥哥的肩周炎我用衡通汤重加皂刺山甲十剂即愈。姨妈心脏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肠炎久治数年不效,体重只有不到八十斤了,每天腹痛腹泻七八次,我用馄饨泻心汤合衡通散与其治好。其朋友赵先生之夫人患脑癌手术后复发昏迷住院,我前去湖北红安出诊两次,用急救回阳汤使之苏醒,现在已能吃饭行走,回工作单位陕西汉中,现仍在用中药治疗中
微信10609刘渡舟讲小青龙汤~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本来水应该往下走,肺就是一个冷却器,水气遇冷应该变成水往下走,或者是变成水蒸汽通过汗液排泄掉。但现在这两条路出现了问题。由于受风寒,皮肤毛孔都关闭了,汗液不能排泄;皮肤就影响肺的功能,水也不能顺利地往下走了,于是就聚集到心下这个部位。水气停留在心下这个部位,不能被机体正常的运化,不能转化成正常的津液,所以就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的现象。有的时候还有小便不利的情况,小便少,是因为这个水在心下停留,导致了膀胱的功能失调。其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干呕、发热、口渴,气喘、咳嗽、痰多(这个痰是比较稀的痰,白色或者没有颜色)有时候咳嗽的不能睡觉。有时候病人脸色很黑,面部有水肿的现象。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一个原因就是输液造成的。本来受了风寒,应该发一下汗,把风寒赶出来就好了,但是病人却去输液了。这样风寒随着输液一起往体内走,首先影响的就是胸腔这个部位。所以好多人感冒了去输液,然后可能就不发烧了,但是面色很苍白,胃口也不好,怕冷,特别是咳嗽长期不好,有时候会绵延1个多月。这个时候用小青龙汤效果非常好。特别是秋冬的季节,很容易感冒,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可以用小青龙汤。处方:麻黄3、桂枝5、炙甘草5、白芍5、半夏5、细辛6、干姜5、五味子6。煮药的方法和以前是一样的。这个方子虽然叫小青龙,不过也比较猛,一般应用不要超过5副。因为这个方子比较燥热,所以不能经常吃,有的时候病人要是吃的多了,有可能出现鼻子出血的问题,不过这个方子的量里面有些药物都降低了。里面的细辛稍微多一点,但是如果少了的话,治疗咳嗽效果就不好了。药店里的卖中药的常常墨守陈规,一般超过 3g他就不卖给你了。有一句俗话,叫做细辛不过钱,其实原来指的是在散剂中用的,做汤剂的时候量这么少可能就没有疗效。小青龙汤在宏观上的现象就是身体体表有寒,里面有水气。也就是说外有寒,里有水。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符合这个原则都可以用,都会有很好的疗效。以前有一个朋友,也是在12月份,感冒了,当时天气比较凉,肯定受的是风寒,一感冒马上就去医院里输液,后来烧慢慢的退了,但是咳嗽是越来越厉害,咳嗽的不能睡觉,脸憋的通红,再去做检查,成肺炎了。于是换上更高级的抗生素,一输好多天,肺炎好象有越来越厉害的表现。后来电话问我,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就开了这个小青龙汤。先让他用了3副,等我回来问他,说吃完一副咳嗽就开始好转,三副药吃完了去检查,肺部的炎症就吸收的差不多了,然后过两天就慢慢的恢复了。上面这个是本来受风寒感冒了,输液的时候液体在体内运化不了,这个水都存在胸腔了,所以检查的话肯定是不正常的。如果风寒感冒的时候,去吃银翘片或者其他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原理是差不多的。另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老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声接一声的咳嗽,根本不能睡觉。正好我到这里来,就在一起吃的饭,她当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嗓子都哑了,非常的憔悴。诊断后就开了2副小青龙的加减方。晚上她回去就吃,结果第一副药吃了不到20分钟,声音就恢复正常了。很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你还很神呢。注:我临床上用量比这大,诸位可以自已掌握。不必局限于此文中的用量★ 名医谈临证感悟-外感咳嗽通用方: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上逆,遂发为病。河间谓病因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笔者体会,还应区分邪之偏属,宜其所宜,忌其所忌,庶少差错。方药:杏苏散(吴鞠通方)杏仁9克 紫苏叶9克 橘皮10克 半夏1 2克 生姜6克 桔梗9克 枳壳10克 前胡9克 茯苓15克 甘草10克 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此方为清朝名医吴瑭所创,意在疏散、宣肺,清轻相配,以紫苏、生姜、大枣疏风解表,调和营卫;前胡、杏仁、桔梗宣肺止咳:陈皮、枳壳、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笔者遇偏于外感风寒者,每加浮海石12克、麻黄6克;夜间喉痒,咳甚,加当归1 0克、仙鹤草12克。斯方苦温,辛甘合用,吴瑭原意是治外感凉燥,其实外感咳嗽,起始很难分清什么是风寒、风热,有时似寒,又时似热;有时兼寒,又兼热。临床治外感,初诊时定要区分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拘泥的结果,往往很难下手。有经验的医生,辛寒、辛温并用,表解、里解两图,常常疗效满意。治外感病,酌分见证之偏属,据证择药,要比统而施以辛温,辛凉两法效果好。咳甚加海浮石,咸寒降下,清肺止咳,配上麻黄之宣肃,效果可靠。夜咳,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当归,仙鹤草。外感者配陈皮,入血入气,夜咳常宁
微信10610[转载]诸病皆可从肝治~当今时代,由于激烈竞争、精神紧张、心理障碍以及人际关系不和等因素而罹患的病症日渐增多。由此中医的内伤七情致病学说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肝主疏泄功能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所以提出了诸病皆可从肝治的论点。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肝主疏泄,人体男精女血之藏泄、情志之畅达、气机之协调、血与津液之输布运行以及饮食物之消化吸收,皆赖肝之疏泄、条达。肝足厥阴经下起自足上至于头,与许多脏腑器官相联络。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不仅导致肝经所过部位胀满疼痛,而且气滞日久,影响精、血、津液的输布运行,则致血瘀痰阻,进而导致症瘕积聚、乳房肿块、月经不调、阳痿不举等病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协调脾胃气机升降,促进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作用。且心肝之血互养,肝肾精血互化,肝肺气机协调,肝肾疏泄有度。若肝失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见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之症;若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降不及,则见气逆而咳;扰动精室,影响肾藏,则致遗精梦泄;伤及心血,扰及心神,则为失眠多梦。肝失疏泄分太过、不及两端。疏泄太过者名曰肝气逆,以气病为主,因气属阳,易动易升,故逆乱而为患,以“胀”为特点。疏泻不及者,名曰肝气郁,郁在血分,因血属阴,主静故也,凡郁结而为患,以“闷”为特征,于妇人多见月经失调诸证。因此肝逆与肝郁,有阴阳动静之别,不可混淆。但两者亦可相互转化,如肝郁在血分,若血瘀日久,必生郁热,热可助气,肝郁可以转化为肝逆。且气之与血,一阴一阳,一体一用,密不可分。肝气逆者,有上逆、横逆之别。上逆者多有头痛耳鸣,横逆者肠胃受之,证见脘腹痛、泛酸、嗳气等。治宜疏肝,疏者,疏其正道也。犹大禹之治水,不可因水之太过而废疏通之法。肝为刚脏,肝气逆用药不能一味降肝,若一味降肝遏其条达之性,反会激其反动之力,同时还应考虑到肝之体阴用阳特性,过度疏散又易于劫伤肝阴更不利于肝复其常。方用《景岳全书》柴胡舒肝散。肝气郁者,为郁结而不得散越之意。治宜舒肝。木郁不达,则血行不畅、脾土失健,当健脾和营。方用《和剂局方》逍遥散。医案1、头痛案,男,56岁,头胀痛反复发作10余年,时伴头晕,闭目则舒,甚则伴恶心欲呕,纳呆食少,体倦乏力,时烧心,泛酸,睡眠易醒,舌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此为肝逆头痛,治以疏肝理气为主,处方:白芍9克,柴胡6克,川芎9克,枳壳6克,人参10克,炒白术9克,香附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半夏6克,天麻9克,砂仁9克。甘草3克。水煎服3剂头胀痛大减,诸症亦有所缓解,上方去姜半夏,加郁金6克,生龟板12克,6剂诸痊愈。2、遗精案,男,36岁,曾有手淫史,半年来梦遗频繁,渐至心动即遗,甚至一日数遗,苦恼至极。伴见神疲肢倦,心情抑郁,头晕腰酸,少寐多梦,夜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火扰精室,治以舒肝解郁为主,佐以清心泻火。方选逍遥散合三才封髓丹化裁。处方:当归9克,白芍9克,柴胡6克,人参10克,山药9克,生地9克,女贞子9克,栀子6克,芡实9克,煅牡蛎12克,砂仁 9克,甘草3克,6剂后,遗精次数明显减少,l周仅梦遗1次,惟小便涩痛,上方去牡蛎、砂仁,加萹蓄6克、竹叶3克、茯苓9克。继服3剂,尿涩痛止,未再遗精。3、子宫肌瘤案,女,33岁,月经量少、经期延长半年余。B超示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 1.2 ×2.0月经如期,唯经来量多色深,夹有血块,行经期延长至10余日,伴经前乳房、小腹作胀,脘闷纳呆,泛酸,舌暗红,脉弦弱。证为肝郁气滞,治以舒肝解郁、益气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9克,炒白芍9克,柴胡6克,香附9克,陈皮9克,党参15克,炒白术9克,郁金9克,阿胶6克,山药9克,砂仁9克,甘草3克。6剂后,胃胀、泛酸大减,惟活动后腰酸乳胀,大便质稀,去陈皮、山药,加茯苓、煅牡蛎、三棱,12剂。腰酸乳胀减,月经如期而至,色、量、经期如常。4、囗臭案,刘女,42岁,囗臭数年,囗干囗苦,齿龈时出血,胃脘时痛,心烦易怒,白带多,时夹血丝,有腥臭味,月经规律,色偏暗,有血块。舌红苔厚微黄,脉弦数。此肝气不舒,治以舒肝理气为治。逍遥散加减:当归9克,白芍9克,柴胡6克,云苓9克,香附9克,台参15克,白术9克,山药9克,川楝子9克,砂仁9克,甘草3克。服3剂药后囗苦稍缓,仍囗臭,白带多,有腥臭味。舌红苔厚微黄腻。上方加苍术6克,山枝6克,青竹茹9克。三诊药后囗臭、囗苦均明显减轻,仍白带多,有腥味,时夹血丝。上方加炒芥穗6克,炒车前子9克。水煎服3剂。四诊,药后囗臭、囗苦持续减轻,白带减少
微信10611金谷子谈风寒感冒的辨证论治1.感冒:什么是感冒?感受冒犯了四时不正之气。四时正气是什么?何为不正?伤风,是感冒的一种。风是一邪应时而至为正,过或不及就是不正,非其时有其气是不正。如春暖夏热是正,而冬暖夏凉就不正了。如《红楼梦》中观海棠不是季节而开花,都以为不详,为什么?非其时而有其气、开其花也,这就是不正。这不是迷信,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无神论的共产党,不是要喊着要“纠正不正之风”吗?可见风之为害大矣哉。2. 风为百病之长凡外邪在地,人感受之,有六,为六淫。风为其中之一,何以风为长?凭什么“风”就可以当黑帮的老大?风应春气,主生发,应一年之始,又温散走窜。就象国民经济中的电,走得快用得多,按时供是好,祸害事也是它。春风送暖,不错,“桑美”毁城决堤,就是邪了。说病先说感冒,说感冒先说风。风是百病之长,黑帮老大,不容你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地位,必要时还要拉进政府,给个“政协委员”当当。也算是借重一方势力3.寒是阴邪:邪相对于正,就是阴。而寒又是邪中的阴邪,可见邪得可以。这也是个狠角色。专伤阳气,而阳气主生,这个寒伤人的生气,就是把人往死里整的个邪气。下棋找高手,治病就对付这个狠的。象钟南山在非典肆虐时,出来战斗一样,张仲景发现这个“伤寒”够狠的,就专门对付它,长沙县的县委书记都不好好当了,搞了个《伤寒杂病论》从此医界出了个圣人。医圣对这个重视,可别把伤寒伤风的感冒看成个小事,一切病的源头在此。人到阳气消尽,周身冰凉,呼吸脉搏停止、心电图一条直线,一命归天时,也不抽风了、也不发热了,风走了、阳也走了,都把你打死了,坏蛋就撤了,寒阴之象胜利了,都是凉凉的寒的旗帜。以上是说感冒风寒,再说这个病的辨证论治,说感冒,就是说的表证,病邪从外来,还没入里,在边境线上,就叫表证。怎么知道是表证呢?怎么知道边境有事呢?有敌人,有抵抗。在病就是有。这是火力交锋,打起来了。这就是辨感冒。有这个就是,没这个可疑。再有就是物资运往边疆,什么事?有事了,打起来了,官兵们得要吃喝吧,你藏的东西就浮到外面了。恶寒发热,脉浮。这是辨感冒,怎么辨?辨的就是“是这个还是不是”。有就是,没有就不是。不会脉,没关系,比比总有个深浅吧?“辨二脉”我常说的,在这里就是辨“浮”与“不浮”二脉。感冒辨,就这样了,就辨个是不是感冒。4、论治:不是说你会认病,知道是感冒,是风寒感冒,就方在其中了,还很远。发现有敌人,知道是鬼子,不等于你有能力消灭他。还要细看是什么鬼子,是瘸腿的还是歪嘴的?还是汉奸二鬼子?再制定不同的对付办法1)见无汗而喘的,张仲景给我们个方案,麻黄汤。要认准这四个字,是特征,见就用,不见别用。不能仅一个风寒表实证型就用了,风寒表实是什么呢?一定落在实处,特征的见证上。2)汗出恶风的桂枝汤。这个特征,就算没有感冒,见这个证都可以加。这就是“证”证明其有或无。可以叫表虚、营卫不调,也可以不叫。战场上,你见个挑膏药旗的兵,坏人!杀就是。不一定非得认出是这叫“日本人”“日本兵”还是叫“日本侵略者”。没等你分清概念,他早就给你上刺刀了。这二分法,好掌握。多了不好分,只认膏药旗,就当鬼子杀就是。卫表不和,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卫表不和。(不好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就具体了)3)周身酸痛的九味羌活汤。以酸、乏力为主,就用这个。理论上说是兼湿邪,湿邪是什么?就是周身酸痛4)胸闷呕恶、口渴的香苏散。这是说在有表证的基础上,哪个为主,就象哪个。这个证也是新得的,而不是痼疾,先顾这个5)咳喘水肿、痰清稀的小青龙汤。这个说到了里证,水饮。可药味辛散,治在表之邪为主。说明一个问题,内外有邪或邪之入里,表在先清表。内有坏人,边关有敌。先打鬼子,再打内战。当年蒋先生“攘外必先安内”错误政治观点,致败走台湾,就是因为没学这个小青龙啊,可惜了一个大英雄。辨主证,就辨主药,有主药,就有了主方。辨了风寒后,再辨是风是寒,这个定了后,再看是汗、喘、闷、咳、肿、热?针对用方,这就辨证论治的全套。伤风和伤寒有什么区别吗?理论上说是恶寒和恶风的区别,是有汗与无汗的区别邪客于肺,肺气失宣,肺窍不利;这是理论,不是实见的可辨部分。另外有方,寒热用葱姜水,咽痛用白菜根,咳嗽用罗卜。这三方都是仙医之方,救人第一,不赚钱。我不说,怕后来中医学人会挨饿。寒热的休息三天白开水加棉被取汗;咽痛的,绿茶水取汗,休三天半;咳嗽的,休息两天,静坐一室,咽津。不用一切药。想修神医的,用后方
微信10612辨证论治“入手”三条路~中医看病的过程,无非从“症—证—方”入手,无论先从何处入手,都离不开辩证论治的核心。辩证论治,在临床中常要走三条“入手”路:一是“从辩病机入手”的辩证论治:根据“全部脉舌症状”,先进行“辩证知机”(症-证)。辨清病机之后,再辨方证(类方-方)。“从辩病机入手”的辩证论治,遵循“症-证-类方-方”的顺序。比如根据脉涩、舌紫、嘴唇青、夜痛增剧,辨为血瘀证。由此决定选用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血瘀类方;再从类方中细辨具体之方,根据大便干的症状,最终选用血瘀热结的桃核承气汤。二是“从辨病症入手”的辩证论治:根据“主要脉舌症状(含病)”,先进行“病症分型”,比如见到“咳喘”就考虑为可能是“麻杏石甘汤(里热证表闭证)、小青龙汤(里寒饮证表闭证)、苓桂五味姜辛汤(里寒饮证无表证)等等咳喘类方剂”;再排查咳喘类方剂中哪个具体方剂能与“全部脉舌症状”之病机相同,最后确定具体方剂。比如看到有表证之症状,则考虑选用小青龙汤;看不到表证之症状,可考虑选用苓桂五味姜辛汤。再如看到厚腻黄苔,就考虑为可能是“三仁汤、八正散、四妙散等湿热类方剂”,再针对具体病机进行排查。“从辩证入手”的辩证论治,遵循“症—类方—方”的顺序。三是“从辩方证入手”的辩证论治:从“全部脉舌症状”入手,进行“直辩方证(药证)”,比如见到“脉浮缓、恶寒、发热、汗出”就直接辩别为桂枝汤证;见到“脉弦细、口苦、默默不欲饮食”就直接辩别为小柴胡汤证。“从辩方证入手”的辩证论治,遵循“症-方”的顺序。有人会问,这岂不是把“辩证”的核心环节丢失了?其实,这是一个医生辩证论治的尖端境界,就好像你见到你的家人,没有必要刻意“计算、核对”她的身高多少、胖瘦如何、脸型怎样等详尽细节,而能够“一眼认出”她是你的姐姐、还是你的妈妈、或者是你的奶奶。辩证的精髓,已经成为融入你的灵魂,实际上你在为病人诊病的分秒之间,脑海中已经在潜意识中进行了辨证论治。这需要对常用方证如同亲人般地熟悉-这种辩证,是一种刹那间的“整体辩证”或者说已经把“辩证论治”由“辨病机”提升到“辩别最精细的证-方证”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伤寒界也有人把方证相对理解成“方症相对”认为只要临床症状和《伤寒杂病论》原始条文一致,就可不管病机是否吻合,而直接用条文所处之方即可。我认为这是严重错误的。其实真正的直辨方证,一定会在辨出方证后,闪电般(甚至下意识)核对方证与病机是否吻合。所以,其实为遵循“症-方(-证)”的顺序。事实上临床医生最常走的辩证论治“入手之路”是后两类,或者“从辩病症入手”,或者“从辩方证入手”。在本质上,这两种方法中其实都已包含了“辩病机”的内容。但要记住当你面临疑难病症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最笨拙的方法-直接“从辨病机入手”。乃至于针对很多西医难以解决的疑难病证,中医的诊疗则是“只抓中医之病机,不管西医之病名”。中医之所以能够治疗很多“西医眼中的疑难病症”就是因为中医根据病机进行治疗,旨在改善人体内的大环境。比如对于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皮肤病、肾病、非典、甲流等疑难病症,中医大多数情况并不治疗非典、甲流等‘具体之病’,而是侧重治疗“这个患有非典、甲流的人,当前的‘整体之病’(即根据脉舌整状所反映的病机,如里湿热表闭)”。“整体之病”得到治疗,附着“整体之病”而生的“具体之病”也往往会得到治疗(注意:也有部分“具体之病”不一定随“整体之病”的改善而得到相应改善,中医也和西医一样,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疑难病症,大约占门诊比例的20%左右)相对而言,常见病多采用“从辩病症入手”(中医内外妇儿教材,就是从这种角度编写的),疑难病多采用“从辩病机入手”,而无论常见病、疑难病都可采用“从辩方证入手”。此外,上述三条入手之路,都可从肯定性和否定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舌苔厚腻,肯定不是虚证,就可以先把虚证排除,而把辨证范围“缩小”到实证,然后,再继续“缩小”范围,最后缩小到方证。不管是从辨病机入手,还是辨病症入手,还是辨方证入手,“入手”三条路,皆不离“辩证论证之核心-病机。有人会问:到底先辨病位还是先辨病性?先辨六经还是先辨八纲还是先辨方证呢?其实正如同一个人走路既要迈左脚,又要迈右脚。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呢?这要看你的习惯,不必强求。中医诊病的时候,也是如此,先辨病位还是先辨病性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病位和病性都要分别辨出来。六经、八纲、方证也不局先后,先辨什么都可以,但也要病性、病位、八纲、六经、气水血证、方证都要分别辨出来。体会:勿论经方和时方,都有刻定的“证”与之相应,记牢几百个方与证,是初临证者必由之捷径。临证久了,自有自己的识证之法与治疗活法,全在个人修为
微信10613从十五个方面练习诊脉【1】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26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其诊断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都会影响对脉象的诊察,甚至影响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因此26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炼掌握26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技术。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26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这些实例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是这些方面发生变化。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26种常用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26种常用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诊察,必须掌握26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26种常用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1.察至数: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动四至之间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迟脉。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数脉2.察脉位:在察脉位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浮脉、沉脉和伏脉。具体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总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诊察脉位。凡所用指力小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触及寸口脉,都是浮脉。凡所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触及寸口脉,都是沉脉。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者,则是伏脉3.察脉体大小:在察脉体大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灵活掌握4.察脉体长短:在察脉体长短的过程中,主要辨别长脉和短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划分“三关”的理论,寸口脉的长短以“一寸九分”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若寸口脉超过 “一寸九分”,寸、尺两端过于本位,则为长脉。若寸口脉达不到“一寸九分”,寸、尺两端不及本位,则为短脉。这也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可灵活掌握5察脉体张力或弹性:在察脉体张力或弹性的过程中,主要辨别弦脉、紧脉和缓脉。具体方法是:若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为弦脉。若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 “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为紧脉。若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为缓脉6.察脉律:在察脉律的过程中,主要辨别结、动、促三种脉象。结脉的辨别比较简单,凡脉有间歇即是结脉。若数脉而有间歇则是促脉。动脉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在实际表现时比较复杂,可根据正常窦性心律脉形的基本特点进行辨别7.察脉的流利程度:在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滑脉和涩脉。具体方法:触及脉体时,先将指目按在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可结合脉的形体变化综合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根据正常脉象体察正常脉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涩二脉的脉形特点和指感特征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散脉。散脉有生理性散脉和病理性散脉之分。生理性散脉是脉体“大”而表现出的“散漫”之象,但脉体圆敛,无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脉的脉形是:脉体不圆敛、过度散漫或形体过度宽泛,甚至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9.察脉的力度:在察力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脉的有力无力。这是对主要脉象进行详细诊察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每一种脉象的诊察,都需要进一步诊察脉的有力无力。如数脉有力、数脉无力、沉脉有力、沉而无力10.察特殊脉形: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比较特殊的脉形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不能概括的脉形。古代医家制定的26种常用脉象,芤脉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脉形。其脉形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
微信10614从十五个方面练习诊脉【2】除芤脉以外,古文献记载了很多特殊脉形,如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麻促脉、虾游脉、鱼翔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等。这些脉形虽然少见,但可预示异乎寻常的病变,对提供特殊诊断依据,及时判测病情,确有一定意义。所以不应弃而不用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条件复合而成的脉象,因有固定专名,称为复合脉。相兼脉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没有固定专名,故称相兼脉。比如浮脉和数脉相兼,称为脉浮数;沉脉和弦脉相兼,称为脉沉弦;这都是相兼脉。需要在察复合脉或相兼脉过程中辨别的常用脉象主要是微脉、濡脉、弱脉、虚脉、实脉、促脉等,除此之外,若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都是相兼脉。如脉浮数、脉沉数、脉弦滑、脉迟缓等。对这一类脉象的诊察,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辨别。凡复杂脉象,都在这一过程详细诊察12.察脉的更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诊察脉象变化是否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二是诊察由一种脉象更代为另一种脉象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因此必须掌握正常脉象的变化规律,才能诊察脉的更代。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近代脉书误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现已证实代脉的实际意义并不是“脉来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数”或“良久复来”,而是专指脉的更代,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分析脉象的变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又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其脉代绝者死”这些实例说明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察革脉:主要是诊察在疾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古代医家对脉象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后人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使其诊断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据考证古代医家诊脉,既诊察脉的更代,又诊察脉象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这两个方面的诊察,既可诊断脉象变化是否主病,又可诊断脉象变化与病症的内在联系,还可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后世脉书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是脉诊的重大损失。应该提倡按病变规律诊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充分发挥脉诊诊断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可忽视14.察独:在察独过程中,主要诊察脉象在某一“部”或某一“关”出现的异常变化,这是诊察病脉的具体方法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根据发生“独变”的脉象辨别病脉。后世医家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辨别病脉的方法,将 “察独”作为发现病脉或辨别病脉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如张景岳说“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察独”的具体方法,其一是从脉的形象变化入手,以一部之脉的形象异于其余各部为独。如《诊家枢要》说“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说“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这是因某一部脉的形象变化异于其余各部,故为“独变”,“独”则为病脉。其二是从脉在各部的显现入手,以脉体独显于某部为“独”。如《脉理求真》曰“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以上两种方法,是根据脉体的显现部位和脉体的形象变化“察独”确有一定诊断意义。张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察独,其曰“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显然张景岳对察独的方法又有所创新。察独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首先要掌握正常脉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体质的脉象特点,在同中求异,在常中求变。这种方法,若能运用自如,不失为诊察病脉的捷径15.察胃、根、神:古代医家认为,胃、根、神是脉的三要素,是正常脉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因此察脉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察胃根神的具体方法,非常复杂,且因字数太多,请大家参见其他脉书,具体内容没太大出入。故从略。以上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十五个方面,从诊察这些方面的变化入手,首先掌握26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然后,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抓关键,识要领,逐渐积累诊察复杂脉象的经验,再图精益求精。
微信10615[转载]治疗慢性咽炎、痔疮两个偏方(1)由于我本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原因,经常用嗓子,又不能及时的补水,造成了慢性咽炎。得了咽炎真的很难受,想咳又咳不出来,又不能去挠,真是难受死了!用过各种咽炎片,各种治疗嗓子的药品,什么西瓜霜,喉宝之类的都无济于事。一次在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看到介绍一味中药罗汉果,可以治疗咽炎。就去集市买了几个回来(像大核桃一样大的)5元钱买了6个,再加上5元钱的甘草(3元一两),一两胖大海(10元钱一两),另外掌柜的要我再加上点板兰根5元钱(3元一两)。一共这些花了不到30元钱,每天当茶饮。味道甜甜的,喝了不到一个月,我的咽炎就彻底去根了真的治好了,去年快到冬天的时候买来喝的,至今没有复发。罗汉果营养价值丰富,干果含糖30%,蛋白质10%,每100克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 100毫克。其果仁含油量高达40%罗汉果的一种名贵药材,性凉味甘,功能清肺润肠。主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等症;治疗急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火、急性胃炎都有很好的疗效,用它的根捣碎,敷于患处,可以治顽癣、痈肿、疮疖等;果毛可作刀伤药;用罗汉果少许,冲入开水浸泡,是一种极好的清凉饮料,既可提神生津,又可预防呼吸道感染,常年服用,能延年益寿。罗汉果汁还可用于烹调,清香可口,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研究证明罗汉果是一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的果品,罗汉果中含有丰富的糖甙,具有降血糖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中医学认为罗汉果味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润肺,滑肠排毒的作用并可驻颜,是减肥果品。功效1.止咳作用2.对肠管作用:罗汉果健身茶对对肠管运动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3.罗汉果健身茶不影响正常的消化道运动机能(2)可能是由于经常坐着玩电脑的原因吧,以前不觉得自己有痔疮,可是到今年春节的时候发作了,坐都坐不下。也用了一些痔疮膏,痔疮栓之类的能够暂时缓解,但还是不能去根儿。因为有时很容易上火长口疮,所以我也在用一种中成药-口腔溃疡散。方剂组成:青黛 24g【方剂制法】以上三味,分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消溃止痛。用于复以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用法用量】用消毒棉球蘸药擦患处,一日3次。因为我看到这味药的作用是:清热敛疮,消溃止痛。因为是治疗口腔溃疡的,我想是不是也可以治疗痔疮呢?于是我开始尝试治疗痔疮。用了有两小瓶,疼痛减轻,渐渐地没有便血了。然后,痔疮奇迹般的好了。还是要相信祖国医学中医中药魅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会错★谈方之“王道”与“霸道~治外感方如大将,消灭入侵之敌;治内伤方如丞相,治理国家。这是人们对方药性能的比喻之谈。外感多为六淫犯人,其来疾,其变速,其症险,尤其是温病。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故用方多猛,犹如行军打仗一般,争分夺秒。内伤多为七情所伤,饥饱劳役,日积月累,正气日渐削夺,人多不觉,或虽有感觉,但因影响不大而忽略。这样由功能而及脏器,病已形成,才被引起注意。由于其来渐,其势缓,其伤深,在治疗时要想急切见功,如奔跑太快,必致颠仆。且骤病易起,渐衰难复,因此这类方药,疗效相对地显得缓慢。人们鉴于两类方药的性能不同,常称前者为“霸道”之方,后者为“王道”之方。长于治外感病者,崇“霸道”方而贬“王道”方,认为“王道”方如隔靴搔痒,不能治病,可有可无;长于治内伤者认为“霸道”方最伤正气,稍有过用,往往使病者愈治愈坏,甚至成为坏病。“霸者”方长于攻逐,其力猛,往往看到某个症状明显消失,易被认为“有效”。“王道”方多用于扶正,其效缓,因气血之生长本身就缓慢,易被误认为“无效”。其实两者各有千秋,要点在于用方之准确灵活耳。有一膨胀病患者曾自述,初胀之时如槟榔、木香、牵牛子之类一服即消,继服效果逐渐减小,更医求治,谓过用攻伐,中气不能转输,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初服三剂,似有效又似无效,又服三剂觉精神好转,胀也有

药汤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颈椎病奇效验方:让颈椎病见鬼去吧。

葛根50克、秦艽40克、威灵仙、羌活、苍术、白芷、王不留、制乳香、制没药各30克、麻黄、桂枝、骨碎补、当归、川芎、防风、甘草各20克、白酒五斤浸泡半月。每服20毫升,疗效相当好。羌防灵仙走膀胱经而善疗痹止疼,葛根舒筋活络,归芎乳没活血通络止疼。我曾经有很厉害的颈椎病,内服外用针灸理疗都用了,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学了中医,知道伤寒论的桂枝加葛根汤可以治疗颈椎病,我就连续喝了半月,效不足言,脖子还是难受的很,一次路过针灸科,无意看到了膀胱经的挂图,心中顿生灵感,我想颈项部正是此经啊,于是我便试着开了个方,试试看,结果没想一剂知,五剂若失十余剂至今未发,到临床后每遇颈椎病便开此方,均收良效。 为了方便服用,现做成药酒。

* 皂角刺泡酒治疗颈椎病:

皂角刺二斤洗干净,用10斤米酒浸泡一个月一以上,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我妈颈椎痛,痛到会经常发晕。以前的时候不行了就要去打针的。后来用皂角刺泡酒喝好了,每天喝3次,很管用,已三年没痛了。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这里好多人都在用,效果很好。所以推荐给大家”(献方人:史老师)

* 颈、肩、腰腿痛特效药酒方秘方:

葛根,杜仲、川断、桑寄生,千斤拔、骨碎补、鹿含草、老鹳草、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狗脊、巴戟天、鸡血藤、刘寄奴、半荷枫、木瓜、五加皮、仙茅、穿山龙各30克、鹿角、狗骨、苏木、油松节、牛膝各20克。分别挫碎,用50度以上纯粮白酒10斤浸泡密封半个月以后即可服用,每天2次,每次25~50毫升。酒量不佳者,也可以用黄酒浸泡,半个月以后将药酒滤出装瓶备用,再将药材取出焙干研成粉末,每次取5克药粉,每天2次,用药酒送服。(酸、麻、僵、挛、肿、胀、冷、痛一扫光)

*祖传药酒配方:治疗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类风湿关节炎,屡试屡效:

当归40克,龟板30克,熟地20克,肉桂10克,五味子,枸杞子,羌活,生地,党参,黄芪,陈皮,川芎,麦冬,茯神,白术,山萸肉,防风各15克。米酒5斤放入玻璃或瓷器中浸泡7天。每次饮一小杯,每天3次。坚持服用,半个月见效。治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治愈很多人。药价便宜。作者:龙梅

*治颈椎病的神效绝方:用药袋治颈椎病的神效绝方


当归、川芎、桂枝、川乌、红花、鸡血藤各10克,白芷12克,苏木15克,仙鹤草9克。研粉混匀,装入布袋内,袋口缝合备用。将药袋放在颈部,用绳固定,每天晚上用,白天摘掉,一般用药袋3—5天后,疼痛将明显减轻,半个月可治愈。腰、腿痛也可将药袋敷扎在疼痛部位,同样很有疗效。如并服药酒更佳:熟地、海桐皮、地骨皮、桑白皮、杜仲、威灵仙、赤芍、木瓜、羌活、生地、炙甘草、当归、牛膝、薏苡仁各18克,陈皮、巴戟天、川芎各12克,制川乌、黄芩、桂枝各8克,冰糖半斤,用5斤白酒浸泡七天后,每天早、晚各服20毫升。内外并用,对颈椎、腰椎及全身关节痛有特效。曾治疗颈椎病12例,均愈。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王秋娥,女,32岁。患颈椎病已达5年之久,除脖、颈痛外,后头、后背、肩痛,手麻木。做过牵引、按摩,口服颈复康、壮骨丸、骨刺消等药,效果甚微。后用此法,一个月后痊愈。荐方人:哈尔滨市亚麻厂退休干部 赵君庭。 《神效医方荟萃》

颈椎病,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特效膏药 :

葛根, 杜仲, 红花, 独活, 桂枝, 透骨草, 伸筋草, 威灵仙, 羌活, 枸杞子,当归各30克。 薄荷,樟脑,冰片各10克。 加工机粉碎成粉末。 每天取适量药粉,用适量蜂蜜、医用凡士林调成糊状敷肩背上。一定要在药膏上加敷一层保鲜膜,以利保湿、保温使药效长久。24小时换药一次。4----6个月基本康复。

并口服: 肩痛平胶囊:【成份】 伸筋草、白芍、狗脊(沙烫去毛)、续断、地黄、红花、乳香(醋炙)、没药(醋炙)、桃仁、 牛膝、葛根、甘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2次.5天用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止痛。用于风寒阻络所致腰椎病引起的肩 颈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

杞菊地黄片:【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硬脂酸镁。 【性状】本品为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酸、微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注意事项:颈椎病,骨质增生,此病禁止各种锻练运动, 因 锻练运动很危险,会使增生加厚病情加重。

芍葛汤:白芍30克,葛根,威灵仙各20克,白芷,秦艽,当归各12克,川芎9克,细辛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治风寒血滞性颈椎病。吴福财方。

生龙牡,珍珠母,赤芍药,葛根各30克,白芍药15克,郁金,旋复花3克.生甘草10克,每天一剂,少量频服,其效果在一二剂以内即有效果。此为家传秘方,凡颈椎病头晕皆可以用之。试治数千例.疗效非常好。石家庄省三院一专家家属,该院以骨科出名,该专家以颈椎治疗出名,然而其母亲患颈椎病之头晕,用尽西药无效,唯有手术一法。已入院并择定手术日期,经人介绍来诊。投以此方5剂,不适消失,遂出院。在当地此方被传为神方,竞相传抄。

黄芪20—50克、桂枝10—20克、(赤)白芍10—30克、葛根20—50克、威灵仙10—30克、桑枝20—30克、鸡血藤30—50克,后脑疼、肩背困重加羌活,上肢麻木加当归、川穹,疼痛加片姜黄、元胡,有瘀血表现者,加苏木,甚者加服“乳没血甲散”,心悸加丹参养心。常抓住最主要病痛侧重用药,表现不重要者即可忽视,多十剂以内见效。颈椎关节综合征按压迫部位不同,在上颈椎的病变可引起枕后疼痛、颈强直、头昏、耳鸣、视力障碍、以及发作性昏迷、猝倒;中颈椎的病变可产生根性疼痛及颈后肌、椎旁肌萎缩,甚至膈肌也可受累;下颈椎的病变可产生颈后、上背、肩胛区、甚至胸前区的疼痛。还有按临床表现不同的分类法,有神经根型,以颈枕部及颈肩部阵发或持续疼痛为主,这类最多;椎动脉型,以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还有以肢体麻木、酸胀无力、步态不稳等为主的脊髓型及头昏、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的交感型。这几种类型特别是年纪较长者常常混合出现,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常使人有无从下手之感,我治疗此病也经过了一个摸索的过程,最后得到了一个定法,不管是何种表现,最终以益气舒筋宣痹为主治,均以此方随证加减,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葛根250克 川芎、蒿本各200克、乳香、 没药、 血竭各15 克共碾粗末加适量白酒炒热装入布袋枕于颈下 对于以痛为主的颈椎病百试百效 。这是一个教授给我的方子 ,我经常用于临床 百试百效。 原方来源:

急性子50克 草乌10克川乌10克白芷25克 三七20克马钱子15克 川椒15克 冰片20克.用1000毫升80%乙醇溶液,与药入药净容器内混合制成药液.使用时直接涂擦患处,保鲜膜覆盖, 行气活血、蠲痹通络每日涂擦1-2次,连续用2-3天,休息天,21天为1疗程.用药后局部有明显烧灼感,这是药力通过毛孔逐渐渗透的反应,不损伤皮肤。

中医治疗颈椎病验方 7:51

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医院刘玉梅, 自拟“蛇灵丸”:

白花蛇4条,威灵仙72克,当 归、土鳖、血竭、透骨草、防风、川芎各36克, 白芍、葛根各60克,桂枝40克,将诸药烘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或制水丸),每丸重 6克,每日2次,早晚各服6克,温水送服。或者打粉,装零号胶囊,每服8粒,日两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颈椎病31例,结果:治愈 16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 率达97%。

制川乌、制草乌、乌梅、金银花各10克,乌稍蛇、红花各15克。用白酒1斤,泡7天后饮用。每晚睡前喝半两,一般一剂见效,两服基本痊愈。这是山东省临清市柴市街申连峰先生提供的方子。摘自山东省委老干部局主编的杂志《老干部之家》

大蓖麻耔10—15粒,鲜刺菜一把。将蓖麻籽和鲜刺菜砸成泥状,再将其涂抹在患处,用沙布包扎20个小时即可。可盖一层塑料膜以防药泥渗透染脏衣服, 连敷数次,至完全治愈。

羊骨头(生的,煮过均可)二两,砸碎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擦颈部,一日三次,一般不过15天,可以根治。

颈椎病(兼治腰椎增生、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黄芪、骨碎补各20克,杜仲、乌药、续断、鸡血藤、威灵仙各15克,独活、牛膝、当归、防风、乳香、没药各10克,细辛5克,桑枝3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轻者10天、重者15天治愈,治几百例,全部治愈。 可并用颈椎病药袋:威灵仙250克,透骨草80克,续断60克,川芎、白芷各50克,川乌、草乌、羌活各30克,冰片10克,研成粗末,分装在两个布袋中,用米醋浸透,蒸10分钟,当40度时敷在颈部,两袋交替敷,保持温度,敷1-2小时,每日敷二次,药袋能用10-15天,然后换新的,15天为一疗程,共1-3各疗程,临床治疗上千例,百分之百有效,绝大多数治愈

黄芪、鸡血藤各30 克、 熟地、淮山、 威灵仙各18 克、 山萸肉、淫羊藿、骨碎补各12 克、 白术、丹参各15 克、 肉苁蓉、 稀莶草、 桑枝、薏苡仁各24 克。每曰一剂水煎分服。补肾气,活血止痛,强筋骨。 颈椎综合征又称颈椎病,其病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压迫颈部脊髓或颈神经根所致。

通痹汤:白芍30—6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5克、鸡血藤15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葛跟30 克、姜黄10克、当归20克、川芎25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治颈椎骨质增生及因颈椎引起的头疼、麻木等症。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筋急、药性守而不走;木瓜性味酸温,威灵仙药性辛温,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川芎活血化瘀、搜风止痛、为活血行气之良药,当归甘补辛散、苦泻温通、即能补血又能活血、有推陈致新之功、与川芎为伍防川芎过于辛温。姜黄辛苦而温、外散风寒、内行气血、有活血通经行气止痛祛风疗痹之效、以其辛散横行对上肢之疼痛尤为专长,桂枝、葛根解肌止痛引诸药直达病所,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以达到祛寒、除湿、通络的目的。治疗100例,治愈99例,没有复发, 辛某某 女32岁 直述颈项转动困难,手麻、头疼、鼻梁痛五月余。CT颈椎增生。舌苔黄边有齿痕。脉玄滑而数。服上方3剂头疼减轻,在服3剂颈项轻松,头痛鼻梁痛消失。服药20剂颈项转动正常,手麻消失。在服9剂以巩固而善后。随访二年没有复发。

*根治骨质增生的神奇偏方:

川芎 500克,山奈(沙姜 )100克, 陈醋或白醋、醋精1瓶500克。 将两味药打成粉未混合备用。此药量约可用一个月。每次取药粉约50—100克,(视敷处面积大小而定),用少许醋精调和、揉搓成面团状,用手抓捏时不干涩、不粘手、不滴水,象做包子的面筋便可。然后用透气性好的纱布两层包裹好,做成“药布包”,放在蒸笼或锅里蒸,须防止被水浸泡,可将“药布包”置于小碗里,再在小碗上盖上一个大一点的碗“罩住”,既要保持小碗透气又要防止蒸气遇冷化成水后反滴入小碗里浸泡“药布包”。如此一起架放于锅里,锅底盛少许水,盖好锅盖,文火而蒸。水开后,约蒸5—6分钟,取出稍冷,平摊于纱布上,趁热(以皮肤能受得了为度)敷于骨质增生处,绑扎固定,外面可再垫上一层塑料,以防药水渗出污染衣裤。敷两三个小时解开,让敷处透气两三个小时,再如上法又将药包蒸一次,此次蒸时只需2分钟即可,又趁热敷两个小时解开,透气,依此交替进行,一天十敷十解。待病情稳定后,可少敷一些,晚上可视情况而定敷不敷。每个药袋可连蒸敷2—3天。 本方经多人试验均有神效,无毒副作用,可放心试用。我母亲用此药方两日明显好转,三日痛觉全无,五日痊愈,甚为惊讶,为加固效果,继续坚持敷药一月,如今病根彻底不见,一年来尚未有复发,神奇哉!我母将此方传播至近邻、善友,凡有骨质增生者敷之,无一不愈,且起效神速,除表除根。

*治疗骨质增生的绝妙方

川芎 ,威灵仙, 干姜等量。磨成细末,用酒、醋各半调和,每次热敷患处1小时即可,每天2次。也可做成膏药敷。我们从97年开店以来一直用这个方子,现在还用它,效果非常好,成本低,没有毒副作用。大家不要忽视简单的好方子。

*“蛇灵散”治骨质增生验方:

白花蛇4条,威灵仙72克, 血竭,当归,土鳖虫,透骨草,防风各36克,研细面。每次一汤勺冲水喝,每天三次。 父亲骨质增生好多年,并且压迫神经,别人告诉了这个方子,吃了2剂就治好了,一直未复发。后来推荐给好多病人,基本都治好了。 献方人:信志娟老师 《验证效方选萃》


*老和尚治骨质增生、骨刺的绝方:

采猫眼草的叶,放在锅里熬直至成黑色粘稠状,然后把它涂在纱布上像膏药一样敷在患处。几天下来,骨刺会自动消失。切记:猫眼草有毒,只能外用,切不可食用。

熟地、地风、 鸡血藤、 地骨皮、 怀牛膝各20克、威灵仙、 千年健、透骨草、 沙姜、乌梅各30克、 桃仁15克、红花、 荆芥、 防风各10克、老陈醋3千克。同煎沸,先熏后洗患处一小时,每日一次,每剂药可用六次。禁止内服。临床应用二十余年,治疗跟骨骨刺疗效非常好,一般一剂痊愈,最多两剂根治。对膝关节骨质增生亦有显著疗效。姚XX,女,63岁,会计,左跟骨疼痛多年,自述左脚跟坐卧后站立行走均疼痛难忍,活动后痛减,远行又复疼痛加重。X片示左跟骨骨刺。使用上方一剂即行走如常。姚乃悉心珍藏如宝贝,凡遇患此病之人,皆热心献方救助,据说救人十数人…献方人:闲在居

红栀散:红花。栀子各等分黄酒调外敷足跟下,绷带包扎。黄酒干继续加黄酒浸湿。一次敷药可用两天。多数两天可痊愈。将它熬制成膏药敷贴更佳。这是海南岛一老中医治疗骨刺的秘方,对于各类急性期疼痛确有效验,不论骨刺或椎间盘,以及跌打损伤、骨析肿胀,对椎管狭窄等效果显著,治疗的作用是消除病患处的水肿,我的邻居患腰椎管狭窄症,用了20多天就治好了。我给16个跟骨骨刺病人用过,很是灵验,大多数病人一副膏药即痊愈,有两个病人用了2贴药后

消失,痊愈,走路足跟不痛了。

威灵仙30克、千年健、 透骨草、 沙姜、乌梅各30克、熟地、地风、 鸡血藤、地骨皮、 怀牛膝各20克、桃仁15克、红花、荆芥、防风各10克、老陈醋3000克同煎,先熏蒸后洗患处,每日1次。每剂药可用6次。禁内服。此为一位退休老中医所传方,经多年临床应用治疗治疗脚跟骨骨刺非常效验。一般一剂,重症者2剂愈,即行走如常。

白芍50g 木瓜12g 鸡血藤15g 威灵仙15g 葛根18g 杜仲15g 怀牛膝12g,此为一疗程(约5天)剂量,制成药丸或药末,每日3次,每次约9克,白开水送服。连服5至10个疗程即可。有效率达95%以上。

治腰椎骨质增生症经验方:

独活、桃仁、地鳖虫、乳香、没药、大黄各15克,当归、牛膝、巴戟天、骨碎补;透骨草、川乌、草乌、半夏各20克,细辛、三七、红花各12克,冰片、樟脑各6克。共研成粉末密封备用。每天取30克,加白酒调成糊状,文火加热后装入纱布袋中热敷患处4—6小时,胶布固定。10次为1疗程。

* 一个外敷方---通络消肿散:

归尾、 赤芍、 槟榔、生地、生甘遂、阿魏各25克、骨碎补20克、红花、生乳香、生没药、土鳖、地龙、 姜黄、枳壳、香附各10克、雄黄15克、 桃仁、 白芥子各5克。打成极细粉末,用蜂蜜调外敷患处。行气、活血、化痰、祛湿、通络消肿止痛。治关节肿痛,关节的滑囊炎,痛风,新旧伤,软组织肿胀效果特佳。

*河南平乐正骨的筋骨痛消丸:

枸杞泡酒治静脉曲张效果真是好

我患静脉曲张多年,已到了手术治疗的程度。手术吧,风险大,自己心里一想就打怵。在我正发愁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贵报2011年7月26日16版刊登的《自己也能治静脉曲张 气死名医的单方:枸杞泡酒》一文,当时高兴坏了,立即如法制作,泡了几天之后,我就开始使用了,每天晚上取枸杞酒半盅,用纱布蘸着擦患处,等药酒挥发了再擦一遍,这样反反复复擦,直到把酒擦完为止。连用了7天,感觉效果非常好,于是坚持用下去。如今,静脉曲张细的地方完全好了,粗的变细了,曲张变软了,腿也不发沉了。摆脱了静脉曲张的困扰,我高兴极了,偏方真能治大病。《家庭保健报》2012年6月

大黄、山栀子各60克,三七、红花各15克,桃仁、蓖麻仁各30克,冰片5克,樟脑10克,芒硝180克。先把前四味药研成粉末后,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迅速止痛消肿,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治关节肿疼、痛风石效果显著。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勺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