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新华医院儿科门诊时间明天是谁

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07版:盘点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重点新闻
第A03版 今日视点
儿科病人最多,内科第二
近万人医院就诊
  记者从市区几大医院急诊了解到,清明小长假期间,急诊、门诊人数接近万人。  一医院3天挂号3329个  记者在市一院西区医院、苏北医院、妇幼保健院、武警医院了解到,清明小长假期间,急诊、门诊总数接近万人,仅市一院西区医院就接诊3329人。“这个数字是到4月4日下午4点半左右的统计数字,今晚可能还有一个晚高峰。”急诊挂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分类挂号统计一栏,记者看到,急诊儿科排在挂号首位,内科排在第二位,妇产科排在第三。  在扬州妇幼保健院门诊楼、输液室,连走道里都蹲满了抱着孩子的家长。在候诊室与大厅等候的孩子,大都是3-5岁,几乎都是感冒发烧。  市一院西区医院护士小张告诉记者,“我已经连续工作了7个小时,除了一顿中午饭,一天也只上了一次厕所。太忙了。几乎没有停手的时间。”急诊儿科门口坐满了人,诊室里始终保持有三五名家长,每当前一个病人走出来时,其他人都向门里张望,希望赶快被叫号。  外科急诊“意外”增加  “内科今天的急诊挂号数大概在270位,大部分是胃肠疾病和感冒发烧。”市一院西区医院急诊内科孙医生告诉记者,随着气温逐渐上升,胃肠道疾病开始有增加趋势。“这也是比较符合季节规律的增加。”比起急诊儿科,内科相对清闲一些,“今天急诊外科可比内科还忙,有点奇怪!”  “车子骑那么快,我年纪大了,躲也躲不开……”市一院西区医院急诊外科,一位年逾7旬的老太太躺在病床上等候诊断。老太太家人告诉记者,半个小时前,老太太被骑电动自行车的小伙子给撞到了。而一个小女孩正抱着胳膊,原来她骑车跌伤了手腕,在等候诊治。  急诊外科医生告诉记者,昨天外伤的病人特别多,“基本上都是撞车、摔伤、擦伤的人,以年轻人居多,今天大概有30多个。”在苏北医院、武警医院,急诊外科昨天就诊人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郊外游需防蚊虫叮咬  清明长假是市民出游的好时机,但随着近期温度开始升高,蚊虫开始增多,也是传播多种疾病的时机。在苏北医院急诊外科,不少身体皮肤出现异样的市民被分诊到皮肤科。“不少市民穿着短袖、裙子去扫墓,结果在草丛里被虫子叮咬或是沾染花粉,导致皮炎、皮肤过敏等病症!”  医生提醒市民,天气再热,到郊外也要穿上浅色长衣长裤。在郊外游玩时,避免进入花草茂盛或杂草丛生的地方,不在草丛林间或地上坐卧休息,有虫叮咬时不要拍打,以将其掸落为好。  记者&陈洁文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伴随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儿科医生荒这个医疗界的老话题,再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日前上海、广东、江苏多地接连出现儿科急诊停诊的新闻,让儿科医生短缺、人才流失问题,一下子成为 “我们能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喜迎两孩时代”的一道限时必答题。
  然而,记者走进北京、辽宁等地的多家儿童医院实地探访时发现,儿科医生 超负荷、高风险、低收入的境遇虽然一直被重视,却始终没改变…… 门诊等太久,病房挤破头 “带孩子看病太难了”
  “给孩子看病太难、太难了。”1月15日晚上7时多,记者在北京四季青医院的儿科门诊蹲点采访,碰上一对带孩子看病的夫妇。
  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近期孩子的上呼吸道一直不舒服,咳嗽不止。“前天晚上,孩子觉得憋闷,声音也非常吓人,我们担心有危险,于是夜里12时多到儿童医院排队看急诊。”
  “可是现在急诊也不急呀。”孩子妈妈抱怨道,儿童医院晚上一共才3位医生出诊,可排队的人一大片。他们排了3个多小时的队才看上病,被确诊为喉炎后,孩子到凌晨4时多才做上雾化治疗。从医院出来后,为方便孩子治疗,他们现买了一台雾化器。
  孩子妈妈说:“昨天孩子又开始发高烧,怀疑是肺炎,得让大夫看一眼。但我们可不敢去儿童医院了,耗不起,幸好二级医院还不算紧张,等等总能看上。”
  急诊不急,这种情况在大医院普遍存在吗?1月15日9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儿科急诊室。候诊的长椅上,稀稀拉拉坐着20多名患儿和家长。本以为在这儿看病并不难,但记者和一位家长攀谈后才知道,他们是当天下午2时左右挂的号,到晚上还没看上。随后记者了解到,当天晚上,该院儿科急诊室只有一位儿科医生出诊。
  为了一探北京儿童医院看病的“难”,记者又起了一个大早赶到北京儿童医院门诊二楼,发现候诊区已被全国各地来的患儿和家长挤得水泄不通。10多个诊室的门全都敞开着,每位医生周围都被求诊者围出一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弧形。记者使劲扒开咨询台前的人群,要靠喊,才能和护士说上话。
  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外,中小城市的儿科状况怎么样?1月17日周日,记者赶到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的儿科病房采访。
  推开病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病区走廊里满满的加床。该院儿科病房护士长董丽告诉记者,儿科病区共有52张病床,但目前已经加到107张,还向对面的妇产科病区借了两间病房。记者在靠近儿科病区大门的一张加床上看到,床上躺着两名患儿和他们各自的妈妈。其中一对母子在孩子接受完治疗后,依偎在一起沉沉睡去;另一位妈妈正陪着孩子输液,满脸都是疲惫。
  孩子看病难,暴露出“医生少、病人多”的现状。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据统计,目前我国儿童患者每千人口只拥有儿科医师0.26人,与美国差了将近5倍。在没有放开两孩政策之前,我国儿科医生总量就已经缺少近20万人。
  干得多、挣得少 越来越多人不愿干儿科
  采访中,很多儿科医生都用一个词汇来总结他们的职业感受:疲惫。
  1月14日上午8时,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赵顺英从病房来到门诊楼,出当天上午的特需门诊。“一想到去门诊,心情就特别沉重。”一是病人太多,二是许多疑难患儿从全国各地来,能否帮他们解决问题,也考验着她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这天上午,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桂芳出的是普通门诊。和赵顺英要分出许多精力解决难症不同,她要应对的,是从全国各地来的许多本不应到三甲专科医院就诊的轻症病人。记者陪同她出了不到两个小时门诊,她一直被数十名患儿和家长簇拥着,问病情、记录、听诊、开药……她的手和嘴必须同时运转。
  张桂芳无奈地对记者说:“有1/3到一半的孩子只是感冒发烧,在当地医院就能看。很多患儿家长会抱怨跟医生说不上话,其实我也想从从容容地花10分钟看一位病人,但现实条件不允许呀。就像流水线一样干,我们的门诊从早晨到晚上11时都看不完。”
  “在医学生眼中,儿科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就业选择。”北京四季青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冯医生坦言,当年她来应聘的是妇产科。是儿科主任先一步“下手”,才让她“稀里糊涂”干上了儿科。
  “不愿意干儿科的现实原因之一,是待遇太低。儿科的用药和检查少,对医院的经济贡献低,而现行的薪酬分配制度和创收能力紧密挂钩。北京市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工作的前3年,我的工资低得都不够资格缴纳个税。”
  2013年年底,北京四季青医院儿科开设了新生儿监护病房。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该院将新生儿监护室的夜班费提升为每天300元。冯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夜班费成为我们工资收入里的‘大头’,大家都愿意挣这份钱。可即便加上夜班费,我们的收入还是比外科等热门科室差了一半还多。”
  除此之外,风险大、家长期望高、专业性质上的吃力不讨好也是让大家却步的重要因素。一位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儿科主治医师告诉记者,儿科被称为“哑科”,病人不会表达,对医生的观察、判断和经验要求都很高,加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看得娇贵,稍有不慎便容易造成矛盾,不受尊重的次数多了,容易让医生心寒。
  “综合医院儿科承载了一半以上的儿童诊疗工作,但它正在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综合医院的儿科岗位已经失去吸引力。留下的,要么是真正崇敬医学、致力于为儿科事业献身的人,要么就是没有办法走的。即使像我们这种医院,最近10年间也先后有十几名医生选择离职。”这位医生告诉记者。
  采访中,多位儿科医生表示,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休过年假了。此外,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在上海、天津、福建、江西等7个省(区、市)开展的儿科资源调查显示,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是同一医院其他非儿科医生的1.68倍,收入却只有其他科室的46%。 提薪酬、重培养 发展儿科得靠国家发力
  “现在,招儿科医生实在太难了。尤其是主治医师,已经出现明显的断层。”北京四季青医院儿科主任丁翠萍说,她一直想给病房添一名主治医师,承诺的月薪达到1万元,却招不来人。
  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王军表示,现在的状况是,县级医院儿科招不到人、大型综合医院儿科招不满人。这种状况,与各大综合医院里儿科的经济收入排名“很靠后”不无关系。在综合医院里,如果没有医院在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和偏向,儿科很难发展。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解决儿科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决心。为扭转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去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5年起对儿科和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开展加分考试。而这一政策从出现起,就受到大多数儿科医生的质疑。
  赵顺英说,“儿科降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策略本身是否合适却值得商榷。儿科专业需要国家的肯定和激励,但达不到要求反而降低门槛的做法,难以服众。这么说并不是唯分数论,但分数代表一定的学习能力,降低门槛会形成“儿科医生低能”的不良印象,长久来看不利于整体队伍的成长。
  王军认为,要摆脱儿科医生“累、穷、险”的恶性循环,核心是薪酬体制改革,并研究提升儿科相关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当然,这也是整体医改的一部分。要让医生的收入和其专业劳动相关,跟看病的质量和次数相关,而不是和开了多少药、用了多少医疗器械相关,这样才能保证儿科医生的收入和专业尊严。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付强认为,除了薪酬问题外,加强儿科医生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上世纪后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儿科专业,代之以统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课程,如今虽然已经陆续有医学院校恢复儿科教育,但这一改革依然弱化了儿科的学科实力,切断了儿科医生的一部分固定来源。医学院校应尽快恢复举办儿科专业,加强儿科医学生培养,同时加强规范化培训。
  倪鑫则认为,应大力开展儿科分级诊疗,通过有序分流,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干该自己干的事。从2012年开始,北京儿童医院开始探索分级诊疗,联合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建立了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2013年跨省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在此基础上,日推出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这一系列措施效果显著,2015年,该院的门诊量比2014年下降了17万人次。
  “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肯定对儿科医生的需求更大,儿科医生荒会进一步加剧。”王军说,儿科医生是不可能速成的,培养一名称职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5年。在目前状况下,通过国家政策吸引动员更多其他专业医学毕业生从事儿科工作,也许是更快更可行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选择离开”
  受过名牌大学的高等医学教育、身在大型医院工作……在常人眼中,大医院的儿科医生应该拥有更光明的前景和更殷实的收入。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究竟为什么选择离开?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透支健康让我无法支撑 ”
  ■受访者:知名儿科科普作者,曾就职于三甲儿童专科医院
  ■现工作地点:社区卫生机构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儿科医生荒,我刚被做完手术,还在家休养着呢,就有几位朋友拿着这则新闻来与我交流。不久前,就在手术的前一天,我与我的父母交流得非常不愉快,他们的话刺痛了我的心:“你又不是快要死的病,为什么要离开三甲儿童医院!”
  其实,这些年,被迫离开三甲儿童医院的人又岂止是我一人呢?三甲儿童医院,真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一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留在上海某家三甲儿童医院做医生。与我一同进医院的还有3个年轻女孩子,全都来自上海顶尖的医科大学。那时,我们意气风发,暗暗较劲,都想努力证明自己是最好的医学毕业生、最棒的儿科医生。
  作为住院医师,我们4个人住在旧楼的病房里,那个房间几乎见不到阳光,两个人同时在房间走必须一起侧身挤,老鼠总是啃我们柜子里的饼干和牛奶,午夜听到外面护士站的响铃,就会以为自己在上夜班而下意识惊醒……与所有年轻医生一样,我们像骆驼那样生活,我想每一位三甲儿童医院的医生应该都是这样过来的。
  三甲儿童医院的医生压力巨大,在长久的重压下,儿科医生几乎没有几个人的身体是健康的。我们4个人,有人罹患心脏疾病,有人罹患内分泌疾病,而我是免疫性疾病。
  身体每况愈下,与常年高强度的工作不无关系。曾经有一年,几乎有1/3的时间我都在发热,还查出身体各处的肿瘤。我儿子出生后也有免疫性疾病,所以,从健康、家庭等各方面考虑,我决定离开三甲儿童医院,到离家近的社区卫生机构工作。
  我们同时进入三甲儿童医院的4个人,如今都陆陆续续因为健康问题离开了三甲儿童医院,有人去了区级医院、有人去了社区卫生机构。也许家人至今也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放弃三甲儿童医院的大好前程,但是我们几个能彼此理解,临别互道珍重。
  虽然离开了三甲儿童医院,但我们依旧在儿科的岗位上坚守。任何一位儿科医生,无论当初为何进入儿科,长久接触孩子,都会对孩子由衷地喜欢。尽管离开三甲儿童医院,还是有很多习惯难以改变。比如,以前凌晨抢救完病人,就容易睡不着,现在若凌晨一点两点被惊醒,也会整夜无眠。
  不过,离开了三甲儿童医院,我有了相对自由的时间,可以在网络上写写育儿科普。几年来,我写下了百余万的科普文字,在新浪微博上,我是受孩子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我愿意为宝宝代言心声,也愿意为父母答疑解惑。
  “ 大环境对儿科太不友好 ”
  ■受访者:曾就职于三甲专科儿童医院
  ■现工作岗位:药企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我很认可、喜欢儿科,填志愿时就报的儿科。1986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专科儿童医院工作,直到1996年选择离开。
  虽然离开了,但我一直很关注儿科。我觉得,现在的医疗和媒体大环境对儿科医生太不友好,患儿家属对医生的要求和期待,给了医生太大的压力。
  15年前,医护人员挨骂挨打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但儿科不然。我们轮转急救室时就亲眼见过,护士只要一针扎不进去,孩子的爸爸就会一拳打过去。我记得很清楚,上夜班的小护士,只要有男朋友的,男孩子下班后都会来科里陪着上班,就怕女朋友被打。
  离开医院后,我更能够站在家长和医生的双重角度看问题。
  现在去医院看病,经常会听到医生说:“这个病的治疗方法可以A,也可以B,你选哪个?”病人不是专业人士,如何做选择?但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人们应当尝到的苦果。
  当年,我从原来的医疗机构走出来后,还去了一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兼职做儿科医生。看病的专业本领,我一直都不愿意丢。现在,我周围的小孩子如果生病,还会有家长来咨询我,我特别愿意为他们解答。如果还有机会,我依然愿意做医生,但现在的儿科大环境要改。
  我对医疗充满感情,我现在的工作是在药企做医学部临床研究,负责临床试验的监督检查。这是我想要的工作,因为还能跟医疗有联系。现在,我跟以前的医学院同学还多有联络。他们的工作很忙很累,我会给他们打气。
  今年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了,儿科医生的压力更大了。我的同学个个都很优秀,但我们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体力精力不能跟年轻时同日而语。社会需要他们,希望他们也保重好自己。
  “ 在儿科难求职业发展 ”
  ■受访者:曾就职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科
  ■现工作岗位:同一家医院的职能处室
  1984年,我被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录取。1989年,我来到目前这家医院工作,在儿科一待就是21年。从2010年起,我来到医院的职能处室。离开儿科,有忙的原因,有医患关系的原因,有工作机遇原因,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综合医院的儿科没有发展。
  我刚工作时,在老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医院的儿科还有自己的细分专业,但随着社会发展,儿科变得越来越萎缩。国家要求大医院要看疑难重症,但实际上,我们基本都是在看感冒发烧,重症患者没有能力看,只能往上转。
  在个人晋升方面,老主任会带着我们做科研、写论文。但这两年,儿科一直没有人员晋升,因为没人带,加上医生自己也不主动,多有得过且过的心态。此外,我们儿科接待的都是简单病人,因此不好写文章、不好做科研。医院其实也想发展儿科,最近几年都在招聘儿科带头人,但一直招不来。
  如果说学科带头人是偶然因素,那么,儿科医生看不到职业前景,则是许多综合医院儿科医生的心病。在我们这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里,一些外科医生,到了40多岁便成为带组教授,就不用值夜班了。但儿科医生少,许多儿科副主任医师直到退休还在上夜班。此外,儿科医生还要出急诊,为保证患儿安全,医院规定出儿科急诊的医生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因此,90%的综合医院儿科医生会觉得,从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的区别,只是少上几个夜班而已。
  其实,从儿科到行政职能处室的转型,在儿科医生中并不少见。如果能像别的科室那样有好的职业上升空间,我想自己可能不会走。
文/健康报记者 孙梦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成都市西区医院整形科怎么样?成都市西区医院,国家二级甲等资质,省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四川首批与韩国知名整形机构学术合作交流的单位之一,西南地区知名的整形美容机...
这个没有具体的数目,看你咋选了。不过成都棕南妇科医院做这个价格公道。
专家提示:为了更好的治愈疾病,患者应该更好的认识自己,克服畏难心理,尽量避免工作中和生活中较易引起癫痫病复发的因素,在癫痫病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与专业医师随时沟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海淀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中医医院
答: 35你好,这个不需要去医院的,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孩子出现低温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可以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等,然后再给孩子用温水洗下澡就是可以的。只要孩子体温没有超...
大家还关注医院地址: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
医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玉沙路...&&
医院地址:达州市大北街164号(...&&
医院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北宫东...&&
医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靛厂新...&&
医院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北宫东...&&
医院地址:自贡市五星街珍珠大...&&
医院地址: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
医院地址:绵阳高新区普明南路...&&
医院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滨江路...
医院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文化街...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漕路...
亲,每天只能赞3次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儿科医院门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