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喝完3个小时后甜梦口服液喝完会困么安痛定针有什么副作用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扑热息痛-用法用量
 来源:&&   |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0.3&0.6g,每 4小时 1次,或每日 4次;一日量不宜超过 2g,疗程为退热一般不超过 3天,为镇痛不宜超过 10天。
2.小儿常用量口服。按体重每次 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天 1.5g/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 1次;12岁以下小儿每 24小时不超过 5次量,疗程不超过 5天。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信息加载中...
我们一起见证成长!
&&&&&& 目前最常用的最有效的口服退热药是复方阿司匹林(APC),在小儿则为小儿复方苯巴比妥(小儿APC、阿鲁片)。复方阿司匹林在退热的同时还有止痛的作用,可以解除发热患儿的头痛症状;小儿复方苯巴比妥既有退热的效果,又有镇静作用,对婴幼儿有一定的预防高热惊厥的作用。小儿复方苯巴比妥常用剂量为:6个月的婴儿每次口服1/2片;1岁时每次口服1片;2岁时每次口服1.5片;3~5岁时每次口服2片。当孩子的年龄超过4岁时,可以改为口服复方阿司匹林退热,一般每次5毫克~10毫克/千克体重。如果孩子的体温在38℃以上,可以每隔4小时服用1次;如体温低于38℃,则间隔时间延长。阿司匹林类(严格地说应该称为水杨酸类退热药)有刺激胃而引起呕吐的不良反应,有些孩子服药后会感到胃部不舒服。另外,患有流行性感冒和水痘的孩子最好不用复方阿司匹林退热,因为有引起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瑞氏综合征)的危险。患出血性疾病的孩子也最好不用复方阿司匹林,因为它有抗凝血的作用,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出血。 &&&&扑热息痛在降温方面和复方阿司匹林一样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很小,因此也是常用的退热药之一,但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用。 &&&&泰诺林退热混悬液(或滴剂)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美林混悬液(或滴剂)的主要成分为布洛芬。这两种退热药都具有退热速度比较快,药效维持时间比较长的特点,使用剂量为,泰诺林退热滴剂:3个月以下婴儿每次0.4毫升;4-11个月婴儿每次0.8毫升;1-2岁小儿每次1.2毫升;2-3岁小儿每次1.6毫升。泰诺林退热混悬液:2-3岁小儿每次5毫升;4-5岁小儿每次7.5毫升;6-8岁每次10毫升;9-10岁儿童每次12.5毫升;11岁每次15毫升。美林退热滴剂:每次5毫克一10毫克/千克体重。美林退热混悬液:2-3岁每次5毫升;4-5岁每次7.5毫升;6-8岁每次10毫升;9-10岁每次12.5毫升;11岁每次】5毫升。上述药物一般在需要时(体温超过38℃时)每隔6~8小时重复服用,但通常每日服用不超过4次。 &&&&除了上述退热药物外,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服用扑热静、百服宁等药物,以及羚羊散、紫血散、小儿解热丸等具有退热作用的中成药。  & &&&&体温在38℃以上用口服退热药,38.5℃以上用安痛定肌内注射退热(有高热惊厥史者除外)。   & 各种退热药(复方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痛定、泰诺林、美林、扑热静和百服宁等)的效果和反应常因人而异,所以在使用时应严格按剂量服用(各种退热混悬液或滴剂的说明书上都注有详细的服用剂量说明,或按医生的建议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也不要小于规定剂量服用,否则不起作用。每次服药的间隔时间至少应在4小时以上,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服用。 & 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在使用退热药后,有可能出现体温突然下降、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循环衰竭以及体温不升等情况,所以最好不用退热药。对这些小婴儿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 & 给孩子服退热药后应让他尽可能多喝水,同时不要捂孩子,要适当减少衣、被以利散热。另外,未经医生许可,退热药连续服用不应超过2天。
&&&&发布于日 14:55 |
阅读数(1902)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30
评论数量:19
访问数量:31147您的位置:
服用扑热息痛过量当心中毒
  据《医药周刊& 》日报道:
  典型病例:&  一名因服用扑热息痛引起药物中毒的50岁男性患者,于前不久被送往二炮总医院,患者由于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
  这名中毒患者三天前出现浑身发热、全身酸痛、尿呈淡红色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5℃。第二天,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静点利复星和肌注安痛定药物治疗,私自服用了4片泰诺林,可症状仍没缓解,还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而且这名患者吸烟、饮酒达30年之久,每天抽烟量30支、饮酒量达半斤。
  当时在二炮总医院抢救时,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在对患者24小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呼吸急剧加快,血压逐渐下降,胃内不断流出暗红色液体,并出现便血。经过该院急救中心的国内首台检测与治疗于一体的液质联用仪的全面检测,考虑为患者因长期大量饮酒造成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又在此基础上服用了乙酰氨基酚引发爆发性肝坏死。3天后,患者呼吸心跳全部停止,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为零,经抢救无效最终死亡。根据患者的特点,最后被诊断为:暴发性肝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性酸中毒、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
  专家介绍:
  据二炮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睢扬介绍,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解热、镇痛、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之一,效果良好,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并且对胃肠道刺激小。目前该药已被许多国家列为非处方药,在我国,各种中外品牌的感冒药的成分中绝大部分都含有扑热息痛。
  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扑热息痛与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少部分在细胞色素作用下,转化为毒性产物N-乙酰-对-苯醌胺(NAPQI)。在服用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NAPQI在肝细胞内由谷胱甘肽结合解毒,如服用过量,谷胱甘肽耗竭,NAPQI便与肝细胞的高分子共价结合导致肝细胞坏死。对扑热息痛的中毒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饮酒史、营养状况、合并用药情况等。酒精可诱导产生肝细胞色素P450酶并耗竭谷胱甘肽,使酗酒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扑热息痛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国内外均有报道,而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常规剂量对扑热息痛导致死亡,国内尚未见报道,对扑热息痛中毒者,如及早治疗,病死率较低,如未能及时处理,即使在中毒早期也易导致死亡。N-乙酰半胱氨酸是对扑热息痛中毒的特异解毒药,能维持肝脏谷胱甘肽浓度,抑制NAPQI产生,同时能阻止一些大分子上的巯基被NAPQI氧化。因此推荐早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如果过量应用24小时内未能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或血浆置换,严重者可以进行肝移植。因此要特别提醒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该类药物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对于长期饮酒或既往有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该慎用此类药物。
  健康警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扑热息痛为非处方药,是安全可靠的,因此对其副作用并不够重视。其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厌食、呕吐、出汗、腹痛等。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如果使用不当,扑热息痛的副作用较为严重。
  在以下几种情况服用扑热息痛会引起肝脏损害:(1)过量服用。(2)长时间大剂量服用。(3)服用时同时饮酒3杯以上。(4)肝脏疾病患者小剂量服用也会损伤肝脏。(5)将它与其他含有扑热息痛的头痛、感冒药以及别的药物混合服用。美国研究人员对300例严重肝功能衰竭病人所作的调查表明,其中38%的病例与服用扑热息痛有关。而在另一组307名遭受严重肝脏损害的成年病人中,发现有35%的病例与扑热息痛有关。在这些病例中,大多属于意外,是由于不注意所致。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过量滥用药物是毒素积累的最佳方式,并且会加速机体的受损程度。而每年全世界有40亿人在使用扑热息痛,它对人体最大伤害是对肝脏造成刺激,10%的肝脏移植与扑热息痛有关,一次性摄入30片扑热息痛就能置人死亡。所以摄入1片对肝脏来说也是额外负担,如果服用扑热息痛时还饮酒就相当危险,也可能会很快送命。专家建议,为安全起见,在使用扑热息痛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成人4小时内服用的剂量不应超过2克(每次1克最为安全);不要空腹大剂量服用;不要在几天内大剂量服用;服用的同时不要饮酒;肝脏疾病患者慎用;婴儿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
  扑热息痛服用后,对肝细胞具有毒性,可引起肝细胞坏死。但在安全剂量内无毒。但扑热息痛摄入过多即可引起肝损伤,如果服药同时饮酒,即使服药量不多,酒诱导细胞色素P-4502E1,从而加快NAPQI生成,短时间就可引起中毒。因此,服感冒药应按正常剂量服用,不得任意加大剂量,同时服抗感冒药时切忌饮酒。因此,在服用扑热息痛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每次0.25―0.5克口服,日量不超过2克,用药不超过10日,且3岁以下小儿最好不用;原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
  警惕扑热息痛毒副反应:
  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脏的毒副反应。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当服用扑热息痛积存人体内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甘胱谷肽耗竭,就会使肝胆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
  2.肾脏的毒副反应。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迷等。
(责任编辑:李春梅)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转贴】注意安痛定的副作用 - 全科医疗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0916|回复: 7
【转贴】注意安痛定的副作用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安痛定的解仍或痛效果很明显,常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采用,但其三大“凶相”却少为人知:
  一、高热:个别人用药后可诱发高热,达41℃以上。有的医生不知这是药物热,抢救之中再注射一支,结果送了病人性命。
  二、剥脱:个别人不但发生高热,而且皮肤出疹,被误诊为猩红热,最终形成剥脱性皮炎,全身糜烂、脱皮,死亡率很高。
  三、坏死:常在注射的臀部引起大而深的皮肤肌肉坏死,甚至烂掉半个屁股,常被当做“不洁注射”而打官司。
  安痛定还可引起药物性、肾炎、肺炎,或因抑制骨髓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安痛定中所含的氨基比林、氨替比林属吡唑酮类衍生物,毒副作用较大,许多国家早已明令禁用。安痛定中含的巴比妥因副作用严重也必须慎用。可目前在全国城乡仍广泛使用安痛定,引发的“怪病”和官司不在少数。其实,解仍或痛药有数十种之多,为什么非要“吊死”在安痛定这棵“树”上呢!
& && &由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烧可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预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副作用大,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 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如:美林。美林是目前在儿科界惟一能安全用于临床抗炎的解仍或痛药,其特点对高热患儿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降低严重感染的机体代谢率。推荐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mg至10mg,一天3次至4次。 对口服给药有困难的患儿,可用栓剂塞入肛门,同样可以起到退热作用。合理治疗应由医生找出病因,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根据发热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解热治疗。 什么情况下给患儿解热治疗呢?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肛门温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烦躁不安的状况时,应及时给患儿解热治疗。 如果孩子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5岁以下有发热抽风史,即使不到39℃也应给予解热治疗。 解热治疗,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夏天应降低室温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至41℃)用酒精或冷、温水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发热调节机制,可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还可发生酒精中毒(体温超过41℃时如中暑、中毒性脑病等超高热、非生理调节机制引起的,可用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但酒精擦浴仍不宜应用)。 有效的解热治疗是口服解热药降温。目前认为最安全、有效且适合家庭常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该药有明显的解仍或痛作用,对胃肠道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而安全,口服后30分钟至60分钟血中浓度达高峰,30分钟后产生退热作用,退热作用持续4
& && &&&药物降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人体下丘脑中前列腺素合成酶,使中嗄谇傲邢?br&素合成和释放减少,并通过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出汗增多而增加散热、降低体温。由此可见,解热药只是对症治疗,并非针对病因的治疗。而且,安痛定是一种半抗原,在敏感患儿体内可引起Ⅱ型变态反应,与中性粒细胞结合成全抗原,引起白细胞抗原结构的改变,导致细胞破坏、溶解,因而发生粒细胞减少。
如果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安痛定,很可能导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
而且,其发病率远远高于氯霉素。
& &&&此外,安痛定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容易引起全身虚脱,甚至发生休克。目前全球已经有22个国家禁止给儿童使用安痛定。因此,国内众多儿科专家反复强调,12岁以下儿童发热时禁用安痛定,青少年也要慎重使用这种退烧针。对于感染性高烧患儿应重点针对病因治疗。
需要退烧时首选药物是扑热息痛制剂(代表药为泰诺林或百服宁)或布洛芬制剂(代表药为托恩)。
安痛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安痛定注射液每支(2ml)含氨基比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巴比妥18mg,作为解仍或痛药应用于临床。截止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安痛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皮肤损害28例(占53.8%),其中严重皮肤损害4例,并有3例合并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反应7例,其中白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4例;泌尿系统反应5例;呼吸系统反应4例;过敏性休克4例;其它反应 4例,其中呼吸心跳骤停、神志不清1例,意识丧失1例。典型病例如下:   一男性,2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肌肉注射安痛定2ml,半小时后口腔出现多个绿豆大水疱,一天后面部、上肢及躯干部出现密集的粟粒至指甲大斑丘疹,伴发热。当晚皮疹迅速加重,融合成片,且口腔、外生殖器粘膜及眼结膜出现糜烂。皮科检查:全身约90%皮肤出现暗红色斑丘疹,躯干部融合成片,表皮松解剥脱,上肢及躯干两侧密布黄豆、蚕豆大小水疱,尼氏征阳性,口腔、外生殖器、睑缘和眼结膜出现溃疡、糜烂。立即停药,经使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后,患者治愈。   现有资料提示,安痛定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故提醒在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另外,建议安痛定注射剂仅限于患者短期应用,并加强血象监测。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阅读权限150
很少用,基本上都是口服退热药。
我用的最多的都是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效果还是不错的!!觉的安乃近和APC那些复方制剂还不如这个!!
阅读权限50
多谢楼主的提醒,我们这里还有好多的医生用安乃近肌肉注射,我没有用过,我比较爱用安痛定注射剂,毕竟可以选择的可以肌肉注射退热的药品不多,说实话我以前认为安痛定很安全的药物,我们村里有4000多人,我只发现一个安痛定过敏的,有的的患者不愿意吃药只要求'打针'',也只有选择它了,希望可以代替他的药早日出现,基层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也只能用它.
阅读权限120
谢了,:handshake
阅读权限120
这个药我用的很多,看了楼主的转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不过还是要谢谢的
阅读权限20
每个药品都有副作用的存在,只不过在于副作用发生率来说而以..
这个药我几乎每天都在用,就如你所说的用药后2-3小时又出现发热或者说体温在次上升也有,但还是极少数的.口服用药退热没有你所说的那么理想吧,而且如高热用口服用药退热不理想出现问题很多小孩家长会认为是你医生过错,到时可就吃上官司也难以解说了.
另外酒精擦浴是就连教科书上也都有说到的啊,如世卫说不科学就不应该在从教科书上出现啊,那不是错上加错.
我也是以事论事,实话实说而以...
不过还是要谢谢楼主对此药的副作用的提醒...
阅读权限100
是啊?还没有什么新的药物可以代替这种药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健口服液的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