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粘膜示慢性炎黏膜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严重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肠灌肠对小肠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小肠灌肠对小肠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5:06: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肠灌肠对小肠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 大便习惯改变
戴紫登医生信息页
大便习惯改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大便习惯改变是指每天的大便次数、大便频度、大便性状等发生改变。临床常见的大便习惯改变有便秘、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等。因大便习惯因人而异,有的人大便1日2~3次,有的人2~3日一次大便,所以要确定大便习惯改变并非易事。如果较短时间内大便次数发生明显变化并持续较长时间,往往提示消化道病变。一、病因大便习惯改变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肠道炎症: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肠道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憩室炎、放射性肠炎等。2、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3、肠道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可引起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绞痛。4、肛管及盆底疾病:如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肛裂、肛管肿瘤等。二、诊断(一)病史大便习惯改变常常提示某种疾病的存在,所以不容忽视。但因排便习惯因人而异,有时很难明确定义如何才算大便习惯改变,病史往往具有重要意义。病史及伴随的症状常有助于诊断。急性腹泻多与流行病学及进食不洁食物有关,慢性腹泻以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腹泻及肠道肿瘤多见。腹部大手术、长期应用光谱抗生素的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腹泻,须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或伪膜性肠炎。肠结核多见于青壮年。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功能性腹泻多见于女性。此外,应详细了解大便习惯改变的主要表现,如起病的缓急、病程,大便的次数及性状,有无里急后重及便血,是否有肠外并发症及体征,腹泻为主还是便秘为主等。(二)症状1、腹泻腹泻伴发热多见于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腹泻伴有眼、关节、肝、肛瘘等肠外表现常见于炎症性肠病,腹泻伴消瘦、贫血可见于消化道肿瘤。2、便秘大便5~7天一次,质地干结,常见于慢传输型便秘,大便一天数次,大便时间延长,大便排出困难,见于出口梗阻性便秘。3、便秘与腹泻交替便秘与腹泻交替可见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结肠癌等。4、里急后重里急后重通常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5、粘液脓血便粘液便脓血便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阿米巴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直肠癌等。(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应注意腹部有无包块、压痛、反跳痛,听诊有无肠鸣音改变。如腹部出现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的包块,应考虑恶性肿瘤。(四)辅助检查1、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如发现白细胞、红细胞等,应考虑感染性肠炎,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考虑肠道肿瘤。2、血常规检查血细胞分析如发现贫血,应考虑结肠癌,特别是右半结肠癌。3、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多数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增高,特别是CEA。4、纤维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能清晰观察全部大肠,并能在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行病理检查。5、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可考虑钡灌肠检查。钡灌肠检查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以免漏诊较小的病变。如怀疑大便习惯改变是因为小肠疾病引起时,可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当存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时,不可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免引起完全性肠梗阻,此时可考虑碘水造影。6、其他检查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对怀疑肿瘤的患者,可行CT、MRI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对大便出血量大,在使用其他方法后仍不能明确出血原因时,可行DSA检查。三、鉴别诊断1、肠道炎症及非肿瘤性疾病肠道炎症分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两大类。(1)、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在腹部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及接受光谱抗生素的病人,突然发生频繁的腹泻,大便呈绿色水样,内含蛋清样或粘膜样物质,应考虑此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长期营养不良等所致全身免疫力低下是重要的发病原因。本病有手术、烧伤及使用光谱抗生素史,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少尿,24小时大便量可达ml,体查脉搏加快、体温升高,高度脱水。大便细菌培养可发现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2)肠结核肠结核系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为大便每日2~4次,多为糊状便,轻者仅含少量粘液,严重者腹泻可每日多达10余次,便中有粘液及脓液,血便较少见,本病也可有便秘,粪便呈羊粪状,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此外,本病还有腹痛、腹胀、消瘦、低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在增值型肠结核患者,在右下腹部可扪及中等硬度,轻压痛的包块。(3)淋病性直肠炎和单纯疱疹性直肠炎淋病性直肠炎由原发于尿道、阴道的淋病传染至直肠粘膜所致,患者有性病史,表现为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有分泌物自肝门流出,直肠镜检查见直肠粘膜糜烂、水肿,分泌物培养可查出淋病双球菌。单纯疱疹性直肠炎疼痛剧烈,伴里急后重、便秘及粘液脓血分泌物。(4)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大 肠。本病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腹胀。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粘膜粗糙呈细颗状,粘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变钝或消失。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钡剂灌肠所见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肠管缩短、结肠袋变钝或消失。(5)克罗恩病克隆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病变多见于未回肠和邻近结肠,常呈节段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每日3~4次,常无脓血及粘液,伴腹痛、腹胀的症状,有时可有肛瘘、肛周脓肿、鹅口疮性口炎、结节性红斑、杵状指、皮肤溃疡、关节炎和肝肿大等肠外并发症。体查可在右下腹部扪及比较固定、边缘不很清楚、有压痛的包块。肠镜检查典型表现为肠管节段性受累、铺路石样改变,肠粘膜溃疡、充血水肿和脓苔等改变。钡灌肠钡餐影像为肠管节段性狭窄及粘膜皱襞消失,肠道铅管样改变、跳跃征、铺路石样改变等,合并肠内瘘时可有星芒征等改变。(6)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变累及直肠和结肠时表现为腹泻便血、粘液便和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和进行性便秘或出现腹痛者提示肠道发生狭窄;严重的病损与邻近脏器形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直肠膀胱瘘可出现气尿;直肠小肠瘘可出现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也可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脓肿。由于肠道的狭窄和肠襻缠绕可发生肠梗阻。累及小肠时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血样腹泻。但晚期表现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伴有间歇性腹痛、脂肪泻、消瘦、乏力、贫血等。(7)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痉挛性疼痛,伴有明显便意,在之后的24h内便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便混匀,出血量不大,极少需输血,可伴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8)肠道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是患者感染血吸虫引起的肠道炎症,部分患者可无症状,称为隐匿型,少数可有轻度的肝或脾肿大,但肝功能正常。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症状呈间歇性出现。肝肿大较为常见,表面光滑,质稍硬,无压痛。肝功能试验除丙种球蛋白可增高外,其余在正常范围。脾多数呈轻度肿大。(9)阿米巴肠炎阿米巴结肠炎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引起。阿米巴肠炎表现为腹泻,粪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粘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较大,腹痛、腹胀等。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相似,但中毒症状较轻;病人发热38℃左右,腹痛,腹泻,大便呈血性黏液便,或粪便与血分开,有时可完全为血性便,一天数次到10余次,若次数不多则粪便为暗红色或果酱样,奇臭。(10)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大多是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肠寄生虫病以及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多种原因造成。常常表现为不典型的痢疾症状,腹泻、腹痛、腹胀等,当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可引起急性发作,此时会腹泻、腹痛和拉脓血便。本病时好时坏,虽然治疗,效果也不佳,迁延不愈。(11)胶原性肠炎胶原性肠炎又称显微镜下肠炎,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横结肠,小肠和胃也可以受累。胶原性肠炎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难治性水样腹泻,可自行缓解或复发。病检可见胶原性肠炎特征性改变是上皮下胶原沉积,厚度达10&m以上(正常胶原带&7&m),胶原层的下缘界限不清,呈指状突起延伸入表浅的固有层内;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但是每100个上皮细胞间&20个淋巴细胞,&20个的为淋巴细胞性肠炎,正常情况下可见3~5个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扁平,局部剥离或缺失;肠隐窝的结构正常,这是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的要点;固有层内可见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2)淋巴细胞性肠炎淋巴细胞性肠炎和胶原性肠炎同属显微镜下肠炎,临床都表现为不明原因水样腹泻,显微镜下表现为上皮下淋巴细胞数目增多以及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3)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又名直肠良性孤立性溃疡,直肠良性非特异性溃疡,是由于直肠前壁良性孤立性的急慢性溃疡所引起的消化道紊乱,以脓血便、腹泻、便秘、腹痛为主要表现,本病较少,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本病内镜检查溃疡的下缘多位于距肛缘3~15cm内,高位少见。70%的溃疡分布在直肠的前壁,20%位于后壁,呈环状分布者约10%,常骑跨于直肠瓣处。就溃疡数目而论,70%为单发;多发病变常为散在性分布,位置较高。形态上,可分溃疡型、隆起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的形成可能与病变的不同阶段有关。溃疡型最多见,特点为浅溃疡,界限清,溃疡大小在(1.0cm×1.0cm)~(2.0cm×2.0cm),形态以圆形及卵圆形居多,溃疡周围黏膜呈轻度炎症、水肿及充血,血管纹理清晰,质地软有弹性,基底覆盖有灰白色苔;也偶尔可见其他类型;隆起型黏膜质地软有弹性,边界清,管腔无狭窄;SRUS特征性表现是黏膜固有层闭塞,黏膜肌增厚并被纤维充填,肌层纤维化并增厚,可突向肠腔,黏膜下有异位腺体。活体组织检查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粘膜表面糜烂,溃疡形成,其表面有伪膜样结构覆盖,粘膜肌层增厚,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晚期直肠腺体细胞明显增生,有一定异质性,可移入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的间质内,易误诊为癌肿病变。2、肠道肿瘤(1)肠道血管瘤大肠血管瘤是发生于大肠的良性肿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小肠血管瘤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血便、黑便、也可有急性大出血。大肠血管瘤以长期血便为主,患者可因长期反复出血导致贫血,一般无腹痛、腹胀,不能扪及包块。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对鉴别诊断本病有意义,可以明确出血部位、病灶大小和是否多发,并与其他肠道肿瘤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鉴别。99mTc标记红细胞扫描对出血部位诊断有价值,但不能诊断肿瘤性质。(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数量可达数千个。息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不等,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成簇。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多、增大,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带黏液、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肠镜检查可见可见大肠上大量息肉。(3)大肠癌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腺癌、粘液细胞癌、粘液腺癌和未分化癌。早期大肠癌多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粘液便、脓血便、腹痛、腹胀、消瘦等症状。大肠癌发生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不一。右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进行性贫血。包块位置随病变位置而异。盲肠癌包块位于右下腹,升结肠包块位于右侧腹部、结肠肝曲包块位于右上腹,横结肠包块位于脐部附近。此外可有发热、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此时病变已进入最晚期。左侧结肠癌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所以呕吐较轻或缺如,而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癌肿破溃时,可使粪便外染有鲜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肠管可因持久性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也可发生大量血及腹腔脓肿。直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肿可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状。癌肿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肠瘘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肠梗阻。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时加剧。当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时,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故可于腹股沟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淋巴结。(4)、大肠类癌大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发生于肠粘膜腺体的嗜银细胞,这种细胞呈嗜铬性。因多从粘膜层的下部发生,早期即延伸至粘膜下,曾归属于粘膜下肿瘤。大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呈局部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类癌好发于阑尾、小肠、直肠、胃、十二指肠及小肠憩室处。大部分大肠类癌无症状,有症状时,常见轻度便血,系肿瘤穿透其表面粘膜形成溃疡或糜烂所致,也可表现为便秘、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及肛门直肠疼痛等,当肿瘤增大时,可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直肠类癌直肠指诊肿瘤多位于直肠前壁或侧壁,早期多呈0.3~0.5cm圆形或椭圆形结节,位于粘膜下,表面粘膜光滑完整,色泽较正常粘膜苍白,质略硬无压痛并易推倒。肠镜下呈黄色或棕黄色。钡灌肠可见息肉样肿物或类似结肠癌环状面的苹果核样改变。3、肠道功能性疾病(1)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及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2)粪便嵌顿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全腹不适或阵发性腹痛,用力排出干燥粪便时疼痛,有时因干结粪块刺激直肠,表现为反复排除少量粘液稀便,并可有不完全肛门失禁表现。直肠指诊可触及大量干硬粪便。(3)结肠黑变病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本病患者多有长期服用泻药病史,无特异症状,肠镜表现为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病检结肠固有膜内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索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4)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泻指无任何细菌、病毒感染的腹泻,一般由胃肠功能过强(胃肠揉动过快)引起,本病是一种表现为不伴腹痛,持续性或复发性解软便、水样便的病症。按之有硬块,空腹症状加重。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75%的排便为不伴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松散便或水样便,每个月症状至少发作3天。4、肛门及盆底疾病(1)肛裂肛裂表现为排便时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随后又持续剧烈疼痛可达数小时,伴有习惯性便秘,便时出血。体查可见肛管有一梭型溃疡。(2)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粘膜内脱垂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也有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行肛门检查时发现。肛门指诊直肠内有壅塞感,肛门镜下见直肠下端粘膜松弛明显。(3)直肠前突直肠前突亦称直肠前膨出,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患者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壁突入阴道内,亦是排便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为便秘、排便困难、便意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腹胀等。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卵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粪时突出更明显。排粪造影可见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的形态多为囊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边缘光滑,如前突深度超过2cm,其囊袋内多有钡剂嵌留;如合并耻骨直肠前肌病变,则多呈鹅征。根据排粪造影检查,本病可分为三度:即轻度,前突深度为0.6~1.5cm;中度为1.6~3cm,重度≥3.1cm。(4)会阴下降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是指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肛管位于较低的水平;而在用力排粪时,会阴下降,低于坐骨结节水平。本病临床表现为排粪不尽感、会阴部疼痛、粪便排出困难,有时也可有粘液血便,晚期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粪便失禁。肛门检查嘱患者蹲位肛门努挣时,则可见肛管下降超过2.0cm以上甚至超过坐骨结节水平,同时,常可见到有直肠黏膜或痔的脱出。肛门直肠测压肛管测压,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可降低。排粪造影静态相显示会阴轻度下降及少量直肠前壁膨出,力排相可见整个会阴下降尤以后部为甚。(5)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粪障碍性疾病。组织学改变为耻骨直肠肌肌纤维肥大。本病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加重的排粪困难、排粪过度用力、排粪时间过长、便次频繁及有排粪不全感,部分患者排粪时肛门或骶区疼痛。直肠指诊时肛管张力增高,肛管明显延长,耻骨直肠显肥大、触痛,有时有锐利边缘。肛管压力测定静止压和收缩压均增高,括约肌功能长度增加,可达5~6cm。气囊逼出试验气囊自直肠排出时间延长(超过5min)或不能排出。盆底肌电图示耻骨直肠肌有显著反常肌电活动。排粪造影各测量数据尚正常,但排粪时肛管不开,在静止及用力排粪时均有“阁楼征”。(6)盆底痉挛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是指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能协调松弛,导致大便排出障碍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很可能是正常肌肉的功能障碍,而不是异常肌肉的持续痉挛。本病临床表现为排便不规则,便次少、每2~3天排便一次,大便排出困难,肛门疼痛,可有腹胀、便血等症状。直肠指诊肛门括约肌紧张,肛管直肠环后发硬,有触痛。排粪造影示排便时肛直角不增大,耻骨直肠肌压迹加深,肛管开放差,盆底水平无下移。肛门测压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正常,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盆底肌电图表现为静息时轻微电活动,排便时电活动锐增。(7)内括约肌失弛缓症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是指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不能协调地舒张,引起排便障碍的一种肛管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又称为内括约肌痉挛性便秘。本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排便困难、便意淡漠或无便意、大便干燥、或会阴部坠胀不适等。直肠指诊肛门内括约肌弹性增强,有触痛,肛管压力增高,甚至指尖进入肛管困难,直肠内有较多大便。排粪造影表现为除力排相有会阴下降外,其余各项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并可观察到肛管不开放,直肠颈部呈对称性囊性扩张,肛管直肠交界处“萝卜根”样改变,静息相见直肠扩张明显,钡剂不能完全排出。(8)混合型便秘具有结肠慢传输特点,也存在肛、直肠功能异常,或二者均不典型,治疗上因人而异。该型可能是由于慢传输型便秘发展而来,也有人认为长期的出口梗阻影响了结肠排空继发结肠无力。
给戴紫登医生留言:
给戴紫登医生的留言列表
&&&&eriyc19cxue&& 00:00
提问:肠境说直结肠炎
有点弥烂 现在还失眠了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怀化市第2人民医院
5月住院两次
有3次出现血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住院打抗生素奥硝佐有效
第一次打了6天
没粘液出院
第2次打了8天
后中药灌肠6天
没粘液出院
现在还没好反复
还严重失眠了
一晚吃1片阿普佐伦
直能睡4个小时
还是断断续续
人都不行了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该怎么办呀
我小孩还小呀
那位医生对着有高明的帮帮我
医生回复:&&&&&&&& 00:00
提问:病来不好
想住院所患疾病:直结肠炎
睡不好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住院药多少钱
时间大概多久
到你们那住院
&&&&connytinge5&& 00:00
怀孕四个月便秘该如何治疗
你好,我便秘大概有两到三年,以前经常便秘,现在怀孕四个月期间几乎是不能排便,医生建议我用开塞露,我一直在用,但用后我肚子老痛,而且一次要用三瓶才能解的出,但是最近解的时候老是有白色液体类似脓一样的东西,我很担心经常这样会不会对宝宝不好,我自己也很难受,最主要的是我在网上查了大便里带有脓很可能是肠炎也有可能是肠癌,
我就想请问戴医师我这到底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呢,谢谢
&&&&ywm2041d&& 00:00
顽固性便秘是否可以治愈?
一般一周一次大便,不服通便药物没有便意,也没有腹胀等不适的感觉。如用食疗比如通常用的蜂蜜、水果、多喝水等方法均不凑效。病史20多年(本人45岁)。
没有系统检查和治疗,靠临时性药物缓解。中、西药均用过。吃药时就行,停药就不行了,没有疗效。
弄清病因,得到有效治疗。
戴紫登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戴紫登 医生,或者
戴紫登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戴紫登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戴紫登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eriyc19cxue 给留言
提问:肠境说直结肠炎
有点弥烂 现在还失眠了
患者 connytinge5 给留言
怀孕四个月便秘该如何治疗
你好,我便秘大概有两到三年,以前经常...
患者 ywm2041d 给留言
顽固性便秘是否可以治愈?
一般一周一次大便,不服通便药物没有便...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17号三层307室 公司总机:010-所在位置: >
结缔组织性肠炎的原因,表现和诊断
更新时间: 07:46:52 | 文章来源:搜狐健康网
  结缔组织性肠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硬皮病患者57%有小肠受累,小肠病理变化有平滑肌萎缩,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斑片状胶原纤维沉积,粘膜固有膜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2.皮肌炎时小肠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及分节变化、伴低动力和通过时间延长。肉眼可见肠壁水肿、增厚。镜检示多处粘膜糜烂、粘膜下层水肿、肌层萎缩和纤维化伴淋巴及浆细胞浸润。肠管粘膜下层至浆膜层小动脉、小静脉内膜增厚易有血栓形成及管腔闭塞。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肠道损害主要是血管炎的结果,表现为纤维蛋白样变性、血栓形成、出血和缺血,主要侵犯肠道粘道下层、肌层和肠系膜小动脉、小静脉。
  4.结节性多动脉炎可累及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肠系膜中、小动脉及粘膜下层和肌层小动脉,其次为小静脉。损害呈节段性分布,管壁各层均被累及。组织学特点为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及血栓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5.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并发小肠吸收不良、脂肪泻和选择性乳糖耐受不良。吸收不良是因并发小肠淀粉样变性所致,还可伴胃肠道蛋白质丢失。
  结缔组织性肠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硬皮病患者临床可有腹部不适、腹胀、食后腹鸣、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间断性腹泻便秘交替等肠道功能失调表现。
  2.皮肌炎时小肠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及分节变化、伴低动力和通过时间延长。肉眼可见肠壁水肿、增厚。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肠道损害主要是血管炎的结果,常见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见腹泻、黑粪,偶见肠梗阻。少数患者有绒毛萎缩,伴发小肠吸收不蛋白丢失性肠病、局限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 肠道症状很常见,肠道局部缺血时,出现腹痛、恶呕吐或腹泻。病变血管闭塞可引起肠溃疡、梗死、穿孔。有时临床症状酷似局限性肠炎或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病在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常常会出现胃痛...
  慢性肠炎这样的疾病在生活当中发病率在逐渐...
  慢性肠胃炎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影响患者肠胃...
  小儿平时饮食上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如果吃到...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2] [编号经营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肠慢性炎症要吃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