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个体化治疗对于癌症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来说有多重要

& 出国看病:可穿戴设备让盲人重见光明
出国看病:可穿戴设备让盲人重见光明
人类获得信息中的90%来源于视觉,视力的丧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存质量,导致很多致盲性眼病,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眼病,造成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持续损害。在正常眼,这些光感受器细胞将光纤转化成电刺激,通过视神经将它们传送至大脑的相应区域,以感知图像。RP出国看病患者的光感受器细胞慢慢凋零,使他们的周边视觉、夜间视觉和中央视觉相继慢慢丧失,这是一种致盲眼病,并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视网膜的出现为这些出国看病患者带来的福音。
在2013年底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Argus II视觉假体系统,这也是首个被用于治疗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RP)成年患者的植入性装置。这个装置包括一个小的摄像机、装在一副眼镜上的传输器、视频处理单元(VPU)和植入在视网膜的假体(人工视网膜)。人工视网膜代替了变性的视网膜细胞,可以提高这些患者接收图像的能力,而VPU则将摄像机捕捉到的视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达给视网膜假体。
FDA仪器设备与放射健康中心主任Jeffrey Shuren博士表示,&这种手术植入装置为因RP而失明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因为此前并没有被批准的用于RP的治疗。这个装置可以帮助他们感知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和运动,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除了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机和传导器,Argus II视网膜假体系统还包含一个便携式视频处理单元(VPU)和植入到视网膜的电极。VPU将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信息转换者电信号,并将它们以无线的形式传至视网膜的电极,电极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视网膜来产生图像信息。Argus II视网膜假体系统并不能为出国看病患者保存视力,它只是帮助出国看病患者在明或暗的环境中感知周围的世界,帮助他们确定周围物体或人们的位置或运动。
Argus II系统适用于25岁以上、双眼视力仅仅为光感(可以感觉到光亮但无法分辨光源方向者)或无光感的的成年人,并且他们的视网膜内层功能(即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必须功能完好,患病之前视力基本正常的出国看病患者;欲行Argus II植入者需为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有晶体眼者在植入术过程中会同时行晶体摘除),在植入人工视网膜后,出国看病患者还需要进行对仪器的适应训练以及视觉恢复训练。
由于需要通过手术植入,Argus II视网膜假体对眼睛本身条件也有一定要求,有下列情况者不宜选择人工视网膜植入:妨碍Argus II系统正常工作的眼疾(比如视神经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病史、外伤、严重斜视等)、妨碍植入手术的进行及术后恢复的眼部结构异常(例如极薄的结膜、眼轴长度小于20.5mm或大于26mm,角膜溃疡等)、除白内障外的造成眼底检查困难的眼部疾病(比如角膜溃疡)。此外,出国看病患者必须能够耐受麻醉手术、头部不能有其他金属植入物(如人工耳蜗),也需要在植入人工视网膜后配合康复训练。
人工视网膜的出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带来的希望,但是受到手术和应用条件的限制,其他一些致盲眼病的患者,比如外伤、视神经病变、先天眼部异常等的出国看病患者可能并没有机会使用人工视网膜感知周围的世界。FDA在6月18日批准了一个通过舌头上的电触觉信号来帮助盲人阅读字母、分辨道路或者识别其他物体的装置,为上述出国看病患者燃起了新的希望。
这个装置是Wicab公司制造的BrainPort V100,它由电池驱动,由一个装载在眼镜上的摄像机和位于口腔内的带有许多电极的装置组成,BrainPort V100可以将摄像机拍摄的视觉信号转化成电子信号,然后这些信号被发送到位于舌部的口腔内小装置。这个口腔内装置有400个电极传感器,将电信号转变成对使用者舌头的震动或刺痛的刺激,相机中的白色像素转化为对舌头的强烈刺激,黑色像素为无刺激,而灰色像素介于两者之间。该信息随后可传至大脑。由于大脑具有可塑性,盲人们可以学习将这些信息解释为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比如物体的形状、位置、大小、以及其是移动或是静止的等等信息。
&像这样的创新装置可以潜在地帮助数以万计的人们,&FDA设备仪器与放射健康中心首席科学家以及副主管William Maisel博士表示,&我们会继续改进这类科技产品,让我们国家的盲人可以生活地更好、更加地独立。&
FDA的发言人表示,BrainPort V100装置只是对盲人们其他导盲工具的补充,他们依然需要诸如手杖、导盲犬等的帮助。
BrainPort V100由位于威斯康辛州米德尔顿的Wicab公司生产,它是在神经科学家Paul Bach-y-Rita教授的研究基础上研发的,Paul Bach-y-Rita教授对大脑可塑性和感官替代方面做了许多前沿的研究,他也是Wicab合伙创始人,他的研究团队在1960年代制造出一把将视觉信息转换成对使用者后背的触觉刺激的椅子,并将这项技术转换成舌头与大脑的连接。
临床数据支持了BrainPort V100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对使用者进行了一系列评估,包括对物体和文字的识别,以及常规的口腔检查用以判断口腔内装置是否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影响,研究显示在74名完成了一年训练及随访的出国看病患者中有69%成功完成了物体识别测试。一些出国看病患者在使用该装置后舌头有灼烧感、刺痛或者感觉到金属味道,但是没有严重的副反应。
BrainPort V100已经被应用于那些没有有用视力(光感或无光感)的个体,包括先天性盲和获得性盲出国看病患者。在应用BrainPort V100之前,他们通常都已经完成了传统的盲人康复训练并且能够自如使用传统的辅助工具。在独立使用BrainPort V100之前需要在监督下进行训练。续练内容和要求可个体化制定。一般地,使用者需要在连续1-2周完成至少10小时的一对一训练,包括对感官刺激的适当解读和对装置的操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装置、越来越尖端的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科技的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必将为医疗领域科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出现更多的先进仪器设备,来弥补和代替这些出国看病患者发生障碍的感官功能,为大家重新带来美丽世界的风景与声音。(来源:盛诺一家)
Copyright (C) 2015 智医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索“智医疗”或扫描二维码400-967-6800
如今,癌症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程度似乎超过了死亡。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癌症,或许就意味着陷入生命的倒计时。事实也的确如此。一项由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癌症生存数据显示:我国年龄标准化后的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仅为30.9%。而美国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则高达66%。“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癌谱不同。我国的高发癌症多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相对预后较差。而美国则是以前列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相对预后较好的癌症更高发。此外,我国癌症患者初次就诊时间多为中晚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早诊早治项目办公室主任代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癌症总体发病率仍将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但不会出现“井喷”。因此,癌症的早诊早治一直成为政府、医疗机构、体检机构、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先摸清“家底”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看来,谈癌症的早诊早治首先必须要摸清我国癌症的“家底”。今年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在权威专业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杂志上发表的论文《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紧随其后的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肿瘤。按照性别不同来计算,男性5种最常见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这5种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2/3;女性最常见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60%,乳腺癌占所有女性癌的15%。男性和女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5种最常见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死亡病例的3/4。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出击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多项研究早已证实,许多癌症是可以通过减少癌症危险因素和有效的临床诊治来预防。“约60%的癌症死亡是能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暴露来预防的,减少国人癌症死亡的最可行途径就是控制慢性感染,29%的癌症死亡是与慢性感染相关,主要是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肝癌(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和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张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癌细胞,则能实现“防患于未然”。不宜大规模筛查“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腔镜外科主任王贵齐长期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工作,“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射频消融微创治疗或黏膜下切除术即可根治,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5%。”其实,癌症的早期发现不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还是从国家形象建构与民生问题的解决,都具有现实意义。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曾经刊发过一项国家癌症中心关于目前中国癌症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共收集了14594名癌症患者的相关信息,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折合美元为8607美元,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诊支出共计9739美元,其中因患病就诊而产生的相关非直接医疗费用占9.3%。“尽管不同癌种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所差异,然而相对于其家庭年均收入而言,患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都极为沉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李槐表示,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在国内普遍存在。在众望所归下,防癌体检应运而生。“防癌体检的目的在于提高早诊率,为了弥补健康体检在肿瘤筛查中的不足。”李槐表示,防癌体检不应该是“广撒网”式,而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在我国大规模进行癌症筛查不适合现实国情。“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以结直肠筛查为例,采用廉价的粪隐血试验,仅筛查60岁以上人群,每年全国性结直肠筛查就需要180.81亿元;其次,大规模人群筛查需要大量的专职医务人员和专门的医疗设施;最后,即便是大规模的自然人筛查,依然会存在实际筛查率低,人群依从性差的问题。”李槐说。有所侧重那么,开展防癌体检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凯给出的答案是:常见癌种、高危人群、有效手段、安全微创、合理间隔。“因为癌症有几百种,任何体检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癌种。防癌体检必须从我国高发癌症入手,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这6种癌症发病占我国所有癌症发病的80%。那么,做好这6大类癌症筛查工作,就能大大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就能对癌症的早发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张凯说。具体来说,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中老年人应警惕肺癌的发生,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发现小病灶。“长期吸烟,尤其是大于50岁的男性;具有家族史;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都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石远凯说。对于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筛查方法进行全人群普查,只能针对高危人群筛查。王贵齐解释,所谓的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40~69岁,男女不限,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人群,HP感染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癌前疾病,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存在上消化道肿瘤其他高危因素(高盐、甜食、肥胖等),炎症性肠病。“抛开年龄因素,只要存在以上任何一个危险因素,都应该被定为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王贵齐说,食管镜、胃镜、肠镜是筛查消化道肿瘤不可或缺的手段。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好发人群,需要进行规律体检。超声+血液甲胎蛋白检测,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发现肝癌的端倪。乳腺癌作为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6.8%,不生育、生育不哺乳的女性,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钼靶+超声检查是目前最成熟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定期去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说。此外,张凯还特别强调,不同的癌症体检间隔期是不同的。比如结直肠癌的检查,通过结直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则需要5~10年时间才重复检查。但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时间需要6~8个月。而当问及如何选择社会体检机构的防癌体检套餐时,张凯表示,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关键要有针对性,而这就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进行个体化的项目制定。“最终期望,让世界所有能预防的肿瘤不再发生,让大多数癌前期的病人能够通过早期筛查而得到治愈,让所有癌症病人能得到适宜的医疗照顾。”王贵齐说。&来源:盛诺一家是目前行业内率先与国外优质医院建立官方合作的转诊机构,已经与包括美国麻省总医院、梅奥诊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波士顿儿童医院、英国惠灵顿医院、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学院、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等在内的20家顶级医院建立了官方合作关系,愿为所有中国的患者提供全面、权威、可靠的海外就医服务为患者赢得生机和希望。出国看病,让癌症成为历史?!_凤凰资讯
出国看病,让癌症成为历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96年,美国癌症协会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到2015年时癌症死亡率能被降至1990年峰值的一半。
原标题:出国看病,让癌症成为历史?!1996年,美国癌症协会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到2015年时癌症死亡率能被降至1990年峰值的一半。那么,20年过去了,美国人的抗癌计划到底成功了吗?据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与1990年的数据相比,2015年美国癌症患者总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男性降低了32%,女性降低了22%。某些癌症患者死亡率的降低程度相当大,几乎接近50%。从统计数字上看,虽然有些指标还未到达既定目标,但美国癌症协会坚信:他们奉行的策略始终正确。这也让人们再次相信:未来癌症将不再是不治之症。美国政府颁布的“癌症登月计划”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选择了出国就医,通过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段获得康复,这其中癌症患者占了绝大多数。那么,哪些癌症病种的治疗在近年来中取得了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使中国患者受益?众多的高端医疗资源中哪家国外医院最受中国患者青睐?未来国外顶尖医院在癌症治疗方面还将有哪些趋势?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一、癌症治疗的“里程碑式技术”,让全球患者获益美国癌症协会公布,2015年,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这四个主要癌种,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的下降了50%,其他三种癌症死亡率的下降也接近50%。在人类多年来的抗癌历史中,很多癌症治疗的突破性技术被载入史册。多药辅助化疗在单药治疗让白血病患儿达到缓解之后,为了延长其他几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研究人员评估了多个化疗药的不同组合的疗效。如今,多药辅助化疗提高了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治愈率,使其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最重要进展。量身定制的靶向药20世纪70年代末,一种名为靶向治疗的新方法初露端倪。到2001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Gleevec)在获批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革命性疗法。不久后还有其他的靶向药物获批,从此开启了癌症治疗的新时代。癌症基因组到2003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对癌症的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70多种靶向疗法已获批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癌症免疫疗法2011年,FDA批准易普利姆玛(Yervoy)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易普利姆玛是一种可靶向蛋白受体CTLA4的单克隆抗体,而CTLA4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2012年,Suzanne Topalian报道,用靶向PD-1的抗体治疗肺癌、肾癌和黑色素瘤取得了持久缓解。科学界宣称癌症免疫疗法是2013年的“年度重大突破”。随着科研证据的日益增加,癌症免疫学领域由此产生。现在,三分之二的浸润性癌症患者可存活5年或更长时间,相比1975年49%的5年生存率,这是一次重大飞跃。癌症生存领域的出现本身就可被视为癌症控制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二、中国癌症患者赴海外就医有哪些热点?由于先进的检测和治疗技术,现在癌症的预后区别很大。据统计,英国约50%的癌症患者在诊断出癌症后还可以生存10年以上,欧洲和美国最新的数据也发现癌症死亡率正在下降。那么,中国患者赴海外就医,在癌症治疗方面应该侧重于哪些医疗机构呢?在美国社会颇具权威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Report)7月21日公布了2015-16全美最佳癌症医院排行榜。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最佳癌症医院排名:第1名)安德森癌症中心位于休斯顿,始建于1941年,是1971年美国“国家癌症行动”计划指定的最早的3个综合癌症治疗中心之一,也是目前39个肿瘤医学会指定的综合性癌症治疗中心之一,是世界一流的癌症诊治、研究中心。优势专科:胃肠肿瘤中心 肉瘤中心 骨肿瘤中心神经肿瘤中心 内分泌腺肿瘤中心 妇科肿瘤中心 头颈肿瘤中心 泌尿肿瘤中心 放疗中心 疼痛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美国最佳癌症医院排名:第2名)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是美国41个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指定的综合癌症中心之一。优势专科: 视网膜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软组织肉瘤 膀胱癌 骨髓移植梅奥诊所(美国最佳癌症医院排名:第3名)梅奥诊所位于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护理、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都被列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最佳医院”榜单中。去年梅奥诊所在全美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位,今年位居第二。优势专科: 糖尿病和内分泌专科治疗 胃肠专科治疗 妇科专科 骨科治疗据我国最大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介绍,美国最佳癌症医院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梅奥诊所、丹娜法伯癌症中心、布列根和妇女癌症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等都是中国患者赴美治疗癌症的热门医院。三、未来癌症治疗方面有哪些趋势?颇具影响力的《柳叶刀》近期发表社论文章称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是时候认清癌症的“现实”了。癌症的现实一直在改变,一些癌症已经变成了“慢性终生性疾病”。那么,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前沿医疗研究领域在癌症治疗方面有哪些趋势呢?1.癌症治疗也要男女有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以13种癌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关于性别差异对不同癌症产生影响的分子学理解。该研究表明,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两个癌症类型组别都揭示出:在某些癌症的治疗中,区分性别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2.从分子层面开展癌症研究新兴的癌症研究策略似乎学更像是科幻小说而非科学。科研人员正在使用纳米技术研发直接将药物输送到癌细胞的微小粒子。通过测量几千个分子来获得细胞功能全景图的基因表达谱检测可被用来区分侵袭性较强的癌症和侵袭性较小的癌症。能够识别生物标记和蛋白表达特征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可被用来改善个体化癌症治疗。从分子层面上开展癌症研究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让患者受益。3.个体化医疗和临床试验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美国“癌症登月计划”中指出,个体化医疗和临床试验将在未来癌症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仅有5%的患者加入到了临床试验。如何降低临床试验花费,扩大可及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试验的问题不仅是昂贵,更重要的是患者不了解,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告知患者这一治疗选择。4.联合疗法和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医生将联合疗法看做是抗击癌症核心,但联合疗法不仅昂贵而且上市缓慢。未来美国将加速批准有前景的新药联合,并已经与FDA和多家药厂会晤。CRISPR基因编辑、纳米技术、基因测序等新技术也可以在抗癌中发挥作用。综上所述,可以说,40多年来,面对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顽固敌人之一,各国医疗抗癌之战硕果累累。曾经致命的一些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和睾丸癌,现在很大一部分都能治愈了。然而,癌症仍旧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很多晚期癌症的5年生存率不到30%,特别是肺癌、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和泌尿道肿瘤。这场战争的胜利还需要从国家、政府、医院、广大医学工作者等各层面多方努力,更需要每一位患者提高健康意识来共同实现!最后借用MD爱德森的一句名言:“Making Cancer History!让癌症成为历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71192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23530
播放数:5808920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去美国看病的原因?--百度百家
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去美国看病的原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患者们选择去美国看病真的有必要吗?记者采访了我国最大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的资深医学翻译杨永珍医生,杨医生曾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担任了4年半的医学翻译,将为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
近几年,中国患者去美国看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对于同是医疗大国的中国而言,患者们选择去真的有必要吗?记者采访了我国最大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的资深医学翻译杨永珍医生,杨医生曾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担任了4年半的医学翻译,将为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
杨医生用自己在安德森做医学翻译时所见的真实病例,分析了中美在癌症治疗个案上的差异。文章发表后,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但是也有一些网友发表评论,认为只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中美医疗差异不够准确,若用国内某个县医院的诊疗水平与美国最好的癌症中心进行个案比较也有失公允。针对网友的疑问,笔者在此一并给予解答,并将自己对国内患者的了解与观察,对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赴美治病的深层原因做一番剖析与总结。
首先回答:赴美看病的患者都是来自于县医院或二级以下的市医院吗?
当然不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能够赴美看病的患者绝大部分都是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富裕人士,他们许多在国内都是三级甲等医院的VIP病人,在赴美之前已经在国内最好的多家肿瘤医院或颇具实力的综合性医院治疗过,或会诊过。不可否认,中国有许多非常好的肿瘤医生,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医院与设备。那么我们的患者为何要花费巨额资金出国看病?是什么样的原因驱使这些患者出国?据笔者自2010底至2015年中在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粗略计算,中国患者人数从最初的一年不到50人,到2015年的接近一年500人,几乎增长了10倍之多。归纳他们出国看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家医院会诊,得出多个不同治疗方案,患者不知该信哪家医院。
经常听到有患者说,我为了治病,跑了国内多个城市,去了好几个大医院会诊,最后给我的方案都不一样,比如A医院说先手术,B医院说先放疗,C医院说先化疗,我该信谁的?有的是化疗的具体用药各医院不同,一个是A+B组合,另一家可能是A+B+C或A+D;种种纠结与矛盾,患者无所适从。曾经有一个患血管平滑肌肉瘤的患者,一年内先后在三家医院治疗过,换过10几种方案,因肿瘤控制不住,来到安德森。当时医生非常惊讶,问为何多种化疗方案只用了一个疗程甚至不到一个疗程就换药?患者答:因为肿瘤没缩小,或者感觉不舒服,医生就给换了,有的是因为骨髓抑制而换药,有的是因为换了一家医院调整了方案。然而阅读国内的病历,常常找不到为何换药的原因。安德森的癌症治疗是非常规范的,一般都要用药2-3个疗程才做CT等影像检查重新评估肿瘤,要给化疗药物充分的时间发挥作用。即使换药,在病历里一定有详尽的说明,对患者也会有药剂师详细地讲解可能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安德森的医生认为,反复短期内换药,不仅达不到疗效,还可能加快引起耐药,以至于可供医生选择的药物变得非常有限。
2国内癌症基因检测不全,靶向药物更新速度慢,数量少。
癌症的基因检测对于合理选用靶向药物,控制癌症,提高五年生存率至关重要。有不少患者来到安德森就是为了能用到新的靶向药物。他们中有些是曾经用过国内的一二线靶向药物,因产生了耐药性,需要新的疗法。他们来到安德森后,病理医生首先对他们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检测,检查的基因突变靶点远远多于国内,有的达到200多种以上。有些患者参加了新药的临床试验,有的疾病得到控制,延长了生存时间。除了肿瘤组织的突变基因检测外,还有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癌症基因,国内医院也常疏于检测。记得有位35岁乳癌患者,曾因左侧乳腺癌做过手术和放化疗,当时未作基因检测,几年后右侧乳腺发现肿物,属于和对侧一样的浸润性导管癌,只不过这次属于晚期,伴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来到安德森时已经完成了手术和放化疗,出现复发,肺转移。安德森考虑患者年纪较轻,双侧乳腺先后癌变,建议查BRCA1和BRCA2基因。结果患者的BRCA1基因有变异。如果患者在国内第一次乳腺癌时就检测了BRCA基因,知道这类基因有变异的患者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约87%, 预防性地切除对侧乳房,患者就不会再患第二次癌症,她的乳癌那时候就可以得到根治。太多的如果了!我在安德森时见过许多年轻的乳癌患者,在国内时都未查过BRCA基因,不知道是不能查,还是医生疏忽了。另有一例卵巢癌患者,查出BRCA1基因变异,医生建议她切除双侧乳房防止以后发生乳癌,还有的患者查出BRCA基因变异后,医生同时建议患者的子女也查一下有无此基因变异,因为有BRCA基因变异的患者,有可能将此基因传给下一代,使得女儿有较高几率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可能,儿子也有略低几率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可能。所以查与不查此基因,不仅关乎患者自身健康,也关乎其子女的健康。这样细致与人性化的关怀也是中国患者愿意花巨款留在美国看病的原因之一。
3在国内癌症治疗结束后复发,希望在安德森得到最好的治疗以及根治的可能
这类患者往往在国内已经完成了常规手术,放疗和化疗过程。有些是短期治疗后复发,有些是数年之后复发。我见过最长的一例是乳癌术后,治疗结束后9年复发的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全身骨转移和肺转移。这类患者中有些复发的范围较局限,治疗效果很好,基本治愈。一例山东的阑尾癌的患者,局部复发伴有少量肠壁种植与淋巴结转移。在安德森经过化疗控制病情,然后手术切除转移病灶,加术中腹腔内化疗灌注。术后恢复良好,几个月后随访无恙。另一例北京去的结肠癌复发患者,复发病灶在结肠吻合口,淋巴结转移,一侧输尿管堵塞。在安德森经过几个疗程化疗后,胃肠外科与泌尿外科医生同台手术,密切合作,成功地切除了复发并灶,恢复了输尿管功能。几个月后,CT影像又发现肝内占位,经活检证实为结肠癌肝转移,因转移灶很局限,只有一处,于是患者又经历了第二次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病灶。现在已经术后4年了,患者无癌症复发迹象。这样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有胸腹膜间皮瘤复发的患者,在安德森做了胸腹部分别的手术,效果非常好。有乳癌复发后重新做手术加乳房重建的患者,这里有个有趣的插曲,患者曾经在国内做过隆乳术,当安德森的乳房重建完成后,与对侧患者原来的隆乳效果有明显差别,这一侧很圆润坚挺,乳头在正中,而对侧乳房下垂,乳头位置靠下。安德森的成型科医生说,这是因为植入的假体所安放的位置不同,国内隆乳那侧是将硅胶置放在皮肤下面,乳腺组织后方,而安德森是将其置放在胸大肌后面。这样做的区别是,放在皮下的硅胶由于重力作用会下垂,而放在胸大肌后面的硅胶由于肌肉的张力不易下垂,显得更自然。后来该患者要求将健侧乳房重新做了隆乳术,将硅胶置于胸大肌后,这样两侧才达到对称的效果。患者非常满意。
与这些局部复发的患者相比,全身转移的患者基本就是用药物控制,在没有常规药物可用的情况下,患者会选择参加临床试验,应用一些新药,有部分患者得到缓解,有些患者试验无效后选择姑息疗法。尽管医生建议他们回国,希望他们回家与家人在一起共度一段时光。有些患者依然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在安德森治疗,即使只有对症支持疗法。为什么呢?他们说,回国就是等死,在这里一天就有一天希望,还有的患者觉得,在美国,不管怎样会舒服些痛苦少些。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些在安德森去世的患者临终的过程,完全理解他们的感受。对于癌症终末期的患者,安德森在征得患者和家人的同意后,可以给予舒缓的支持疗法,让患者在尽可能不痛苦的情况下停止呼吸。对于信仰宗教的患者,安德森有神职人员在床边祷告,有心理治疗师帮助患者家属度过最痛苦的时刻。
4刚一发现癌症就选择,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
这类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自己在出国看病前已经对所患癌症做了一番学习研究,有些是通过中介帮助做了调研。他们认定只有到最好的癌症中心治疗,才能达到尽可能一次治愈的目的。这些人中有肺癌,乳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胃癌,脑瘤等各种癌症。据笔者观察,这类患者是治疗效果最好,满意度最高的。对于新发现的癌症,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先做手术,有些术前也不做活检,依靠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然后决定手术切除范围。相比之下,安德森的术前病理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完全确诊后,会有多学科的会诊,讨论制定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样是肺癌,有些可以先手术,有些要先化疗或放疗,或二者联合。每一项方案的制定都会有强大的统计学数据支持。同样,对于其他癌症,也都有一整套治疗规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德森的病理检查,对于初诊癌症的患者,最需要的就是详尽规范的病理诊断,有效的基因检测,这些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我曾经见过一些在国内确诊的癌症患者,经安德森病理医生重新诊断后,推翻原来的诊断,有的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就因为这个诊断的差异而完全不同。
安德森癌症中心始建于1941年,是1971年美国“国家癌症行动”计划指定的最早的3个综合癌症治疗中心之一,也是目前39个肿瘤医学会指定的综合性癌症治疗中心之一,是世界一流的癌症诊治、研究中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2015-16全美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安德森癌症中心位列全美癌症专科的第一名。目前已有很多患者通过我们盛诺一家成功转诊至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盛诺一家服务热线:400 967 6800
以上是我在安德森做医学翻译四年半所总结的中国患者出国看病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够解答关注此事的网友们的疑问,也给我所写的有关中美医疗差异的系列文章画一个句号。以后我还会写一些关于患者出国看病应该注意的文化礼仪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误会增进沟通的技巧,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099
热门文章HOT NEWS
底子弱了,陈一舟利用社交网络做金融的梦想就缺少支撑,而且人人做...
九点半财经
九点半财经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患者肿脚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