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蛤蟆塘疗养院精神病院可以戒酒吗

今天的金山镇以前叫蛤蟆塘。关于蛤蟆塘这个地名的来由,说法不一,有的说与蛤蟆有关,有的说是发音以讹传讹,其实跟蛤蟆并无关联。而金山却是名副其实的,今日金山镇境内有一座“金山”,山势峭拔,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大将军策马上了峰顶,留下一处极其特别的印痕。
有一个巨大“马蹄印”
12月2日,记者到了金山下的村子,跟村民打听这座山为什么叫金山。村里的几位老人讲了一些“风水”方面的传说,譬如,古代有术士看了山形地貌,断言这里将要出一位皇帝等等,过于虚无。有村民说,山顶上有一个“马蹄印”,是古时一位大将军的坐骑留下的。
记者于是攀援而上,往最高处望去,应该有几百米高。爬到半山腰,山势陡峭,马怎么能上去?
但是,峰顶真的有一个“马蹄印”:一块大石头上凹进去一个坑,形态相似,像是马蹄踏出来的。传说不可信,那位大将军的坐骑绝对上不了这么高的山,而蛤蟆塘沿革的脉络,通过查阅资料,却能可清晰于眼前。
蛤蟆塘这个地名
诞生至少二百年
所查阅的资料中,最早关于蛤蟆塘记载的,是1796年的《燕行录》,里边有一句话:虾蟆塘八里。
虾蟆为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另外,1895年出版的《魂北魂东杂记》中记述:“设后路粮台于辽阳州,粮饷由凤凰城转运,军火枪炮则由营口转运,均在虾蟆塘卸交。”根据以上记载可以知道,蛤蟆塘这个地名应该诞生在200多年前。
1884年的《奉天全省舆地图说》上有一个地方叫“蛤蟆塘”,可能是这个地名第一次上了地图。1985年出版的《丹东市区地名志》中说:“清光绪年间,现火车站以东是一片沼泽地,每到雨季蛙声噪耳,昼夜不绝,得名蛤蟆塘。”但一位丹东历史研究者在一份资料中的发现,跟《丹东市区地名志》所载很不同:蛤蟆塘之名来自于外来语,也就是说,语音是“蛤蟆”,却跟蛤蟆没有丝毫关系。《燕行录》中提到了蛤蟆塘,距今二百多年,与《丹东市区地名志》中说的“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间隔至少七八十年,是否说明,这个地名跟蛤蟆并无关联?
曾经的蛤蟆塘
地理位置重要
1729年,一个叫金舜协的人路过今天的丹东,留下一本日记,叫做《燕行路》。日记中金舜协说,在今天的老古沟村西北侧有古代墓葬群,可能是唐代的,说明唐代时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战事。
民国的《安东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大金山村……形类金字堪称奇秀,东麓为沙河所经。金山山脚下,自古以来是驿路的必经之道……”
日俄战争中,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在蛤蟆塘展开过激战。日俄战争后,日军修筑安奉铁路,在蛤蟆塘建了一个信号所,1910年4月升级为车站。日的《中国新闻》报道:日本“满铁”占据铁道附近的土地,蛤蟆塘被占了72725.4平方米。为了控制安东地区,日本关东军1910年在蛤蟆塘设立了“安东警务署蛤蟆塘派出所”,有警察三人。
今天的金山镇有一个炮手营村。元朝时,今天的丹东地区属于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控制的区域,所以,炮手营应该是元朝炮营驻扎之地。
还有资料记载,蛤蟆塘是安东最早种水稻的地区之一;一百多年前,英国传教士罗伯特在蛤蟆塘建了安东地区的第一个果园,面积为148.5亩,栽植苹果等果树。
而到了1930年,蛤蟆塘的“青蛙叫声”和“五龙山萤火虫”成了景致,为此,“满铁”在附近开发水稻田和栽植杨柳树,春夏季节蛙声一片,当局还大肆宣传了一番,但和蛤蟆塘这个地名也没有关系。
李景科 记者 宁晓丹/文并摄
传说古时一位大将军的坐骑在这块大石头上留下蹄印。
1910年时的蛤蟆塘火车站
崖壁峭拔的金山
相关新闻阅读
关注官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逃出精神病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