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西药能一起吃吗加在一起可以办某些手续吗

→ 中药和西药能一起吃吗
中药和西药能一起吃吗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我气管炎,医生给我开了中药和西药,能一起吃吗?要隔多长时间?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5287称赞:644
&&&&&&你好,大部分可以一起用,有的还可以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也有的不能一起用,常见的不能一起用的有: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像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及冰霜苏丸等,不宜与胃舒平,氨茶碱等同服,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 &&&&&&含有碱性成分的中成药,如行军散,红灵散,痧气散,通窍散等,若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合同,对听觉神经的毒性会大大增强,可引起耳鸣,耳聋.另外,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呋喃妥因合用,因为会减少机体对该药的吸收,以致降低疗效. &&&&&&含有鞣质的中成药感冒片,七厘散,舒痔丸等,不宜与乳酶生,四环素,红毒素,氯霉素及利福平等同服,因为鞣质会使这些西药产生沉淀,不易被机体吸收发挥作用.含有钙,镁,铁离子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使用,否则会形成一种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化合物,使药效降低. &&&&&&含有酒精的中成药,如国公酒,风湿骨痛酒等,不宜与苯巴比妥钠,安乃近,华法林和苯妥英钠等同用.因为药酒中的酒精能增强肝脏中药酶的活力,使这些西药的代谢速度加快,降低疗效. &&&&&&同时患有心脏病与胃病的病人,若将地高辛与中成药胃病散同用,由于胃肠蠕动减慢,会使人体对地高辛的吸收增加,引起中毒. &&&&&&另外,胃溃疡病人感冒时,不能将阿司匹林与甘草,鹿草,人参同时服用.因为阿司匹林本身对胃粘膜就有刺激作用,而甘草,鹿茸,人参中均含有皮质样激素,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同时使胃液分泌减少,以致加剧病情.
在医生医师
擅长: 预防保健
帮助网友:4805称赞:576
&&&&&&一般用药常识就是中药和西药分开30分钟服用,第一可以避免药物交叉反应,第二可以增强药物吸收效果,因此切记中药和西药要分开服用.&&&&&&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继续咨询.祝你早日康复!保持一份轻松的心情!
帮助网友:234称赞:32
&&&&&&你好,中药和西药是可以一起吃的.西药发挥效用的速度快,中药相对慢一些.但是西药擅于治标,中药擅长治本.急性发作时,要用西药控制病情,不能用中药.
&&&&&&以上是对“中药和西药能一起吃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肺部感染,慢阻肺,哮喘,肺心病,气胸,胸腔积液,支
帮助网友:560称赞:63
&&&&&&你好!&&&&&&气管炎治疗首先要看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急性的一般都用抗生素,慢性的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多用镇咳祛痰,解痉平喘药物.中西药能不能一起用还得看你用的什么药,一般的治疗气管炎的药物都能一起用.
参考价格:5.1
参考价格:34
参考价格:29.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要用于由敏感病原体所致的下述感染性疾病:慢...
参考价格:¥11
本品为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
1.上呼吸...
参考价格:¥2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执业药师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报名吗
 来源: |
学员提问: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报名吗?
医学教育网回复:不可以,和是执业药师的两个类别,每年学员只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类别报名参加考试。
执业药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基础学习+冲刺精讲+应试技巧
基础学习+冲刺精讲+应试技巧
包含精品无忧班课程并赠送习题精讲
包含精品无忧班课程并赠送习题精讲
特色通关班含基础学习/冲刺精讲/应试技巧/药学基础知识班+3套模拟试卷+24小时专家在线答疑。
含特色通关班全部辅导课程,智能交互式课件,赠4套模拟试卷+知识点/单元测试+24小时专家答疑。
智能交互式课件,5套模拟试卷+名师直播+在线自习+学习计划/建议定制+8-16小时专家在线答疑。
包含实验班全部内容,另有高分学习计划+6套模拟试卷+海量在线题库+考点汇编电子书+专职助教跟踪。
报名审核不通过,下期免费重学
报名审核或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
报名审核或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请教:可以考西药和中药两个执业药师证吗?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4758|回复: 7
请教:可以考西药和中药两个执业药师证吗?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请教有经验的大侠:1.我考过了执业药师证,还可以继续考执业中药师吗?
& && && && && && && && && && &&&2.如果同一个省不可以的话,可以到另外一个省去考吗?考过了有用吗?能注册吗?& &谢谢!!
阅读权限180
可以考的,我目前准备考第二个执业药师证,在一个省可以同时注册但是要在同单位的,如果自己开药店就很方便,要挂在同一个省的两个单位恐怕很困难,考过了当然有用,挂出去都有钱拿的,自己上班就多一些
那执业药师何时报名啊?
阅读权限20
请问一下: 你是说在一个省可以考两个执业药师证,但是注册的话两个证都必须注到同一个单位??&&
那如果只能注册到同一个单位的话,同一个单位也不会给我两倍的钱吧??岂不是浪费了一个证啊?
如果在不同的省考试然后注册的话是不是就可以挂两个单位,拿两份钱呢?&&
盼回复,谢谢!!
阅读权限180
执业药师每年的4-6月报名,一般是5月前后,先网报,再现场报名审核,两证挂同一个单位来说应该不会给你两倍的钱,当然那要看每个单位的情况了,一般是1+1略大于1,你说的两个省考的证分别挂靠,似乎是有一定可行性,但是随着执业药师法规越来越规范,全国联网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了
阅读权限200
可以考 而且两个证可以一起注册!
持有专业类别为药学类、中药学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申请办理《执业药师注册证》(药学与中药学类)。
阅读权限20
也不知道现在论坛里有不有&&已经拥有两个药师证的牛人了?&&如果有的话请分享一下经验,怎么操作挂靠的?
阅读权限20
这些牛人都到哪里去了& &出来支个招沙
Powered by中药与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中药与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中医中药是祖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即便是在医学急速发展的今天,祖国医学依然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中西医结合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所接受。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那么中药与西药能同时服用吗?其实同中医和西医中用药讲究配伍用药一样,中药与西药联用也需要讲究有效、有益的联合。
中药和西药合理的配伍
中西药合理联合使用可相得益彰 很多中药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可使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毒性降低、用药量减少、疗程缩短、适应症范围扩大等。列举合理配伍的中西药如下。
1中药与抗生素配伍
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与头胞哌酮舒巴坦,鱼腥草与阿奇霉素,双黄连与诺氟沙星,小柴胡汤、清肺汤联合抗生素科治疗高龄反复感染者。
2中药与循环系统药
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丹参、黄芪、川穹、丹香冠心等与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量合剂等合用;丹参与阿司匹林、肝素等合用,红参、丹参、琥珀等与胺碘酮。
3中药与呼吸系统药
桔梗、远志与氯化铵,洋金花总碱与克仑特罗等。
4中药与消化系统药
延胡索与阿托品;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延胡索、荔枝核、干姜、甘草共为汤剂合用乳酸菌素片;木香与多潘立酮;半夏、白芍、洋金花等与解痉药山莨菪碱等。
5中药与泌尿系统药
猪苓、泽泻与呋塞米、氢氯噻氢。
6中药与抗肿瘤药
黄芪、白术以及女贞子、山茱萸、石韦、灵芝、鸡血藤、刺五加与环磷酰胺合用。
7中药与糖皮质激素
雷公藤及其总苷、桂枝汤类、人参类方剂、六味地黄丸等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均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中西药不宜联合使用的情况
中药成分多且化学成分结构复杂,造成了有效成分的不确定性,同时造成临床治疗的多靶点性,加之中药质量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与西药的药物相互作用机会。
中西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包括:① 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发生络合);② 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常见的不宜配伍的中西药列举如下。
1、槟郎与强的松、氟哌啶醇、沙丁胺醇等可导致僵直、运动不能、哮喘等症状。2、丹参、当归与华法林导致出血倾向。3、人参与华法林:降低INR。
4、甘草小柴胡汤与强的松龙:增加强的松龙的生物利用度。
5、牛黄解毒片与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形成喹诺酮高-钙络合物。
6、穿心莲与乳酸菌:穿心莲具有抑菌作用,可将乳酸菌灭活。
7、复方丹参与培氟沙星可形成沉淀。
关于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建议
1、服用中药前需了解中药的成分,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分开给药时间:需中西药联用时,应把服药时间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避免同服时药物在胃中产生理化反应。
3、改变用药途径:如西药注射,中药口服或者西药口服,中药注射等。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中药和西药的优劣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转]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44994人加入此小组
作者:程瀚中药的问题是这样的。中药是什么呢?大部分的路子是,把很多植物+动物+奇奇怪怪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碾碎,熬,喝掉。这种熬出来的东西,是混合物,就是说,里面有很多很多种化学物质。我们先不去判断中药有没有效,我们假设它有效,能治好病。原理也必然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来和你病变的部分产生了反应,导致病毒或者细菌被杀死,病就好了。西药做的是什么呢?假设每种中药里面有一万种化学物质(实际应该远不止),西药会去做实验,把具体这个药汤子里的一万种化学物质都分离出来,挨个去试,找到那个真的和病变部分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再把一种或者几种对病变部位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做成药,这叫西药。比如著名的青蒿素,就是这么出现的。在大部分西药的说明书上你可以看到这种东西,这叫分子式,标出的是这个药的成分。比如上图就是我们很常吃的一种抗生素,头孢氨苄片的分子式。它告诉我们,这个药里的主要成分是头孢氨苄。再看这个药的药理毒理1.药理:头孢氨苄属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与头孢噻吩相仿,但其抗菌活性较后者为差。除肠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外,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产或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的大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本品对奈瑟菌属有较好抗菌作用,但流感嗜血杆菌对本品的敏感性较差;本品对部分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和志贺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其余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脆弱拟杆菌均对本品呈现耐药。梭杆菌属和韦容球菌一般对本品敏感,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对本品中度敏感。2.毒理:头孢氨苄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剂量为 2600mg/kg。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头孢氨苄片“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因为头孢氨苄这个化学物质,是很多细菌都敏感的一种抗生素。所以,吃西药的话,我们可以很明确,我们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不是指你吃的是什么物体,而是精确到你吃的是什么物质,每种物质是干什么用的,比例是多少。再看看我们常吃的一种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首先,你不要指望它能写出什么化学式,因为它里面含有的物质太多太多了,这就是中成药的弊端,你根本不知道你吃的药里含有什么物质。来看看它的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明胶、甘油、巧克力棕、苋菜红、精制玉米油、大豆磷脂、蜂蜡。几乎每一种,都是物体。每个物体里都含有无数的物质,哪一种在起效?看看说明书,没有药理毒理,只是告诉你藿香正气软胶囊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HOW ??? WHO KNOWS... 反正就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好,我们不管这个,我们假设它说明书上写的药效它都能达到,虽然我们和它自己都不知道它怎么达到的。推理一下,功能相似的西药,有大概三四种物质对病情有效。我们假设中药比西药牛逼很多,里面有四百种物质对病情有效,那这些物体里的另外 “一万减四百种” 物质呢?它们有什么用?不知道,你永远不知道,没人知道。但是你需要把它们吃下去。而实际上,我们的药监部门和制药厂商是很不负责任的,很多物体被加入药典之前根本没有进行严格的毒副作用测试,所以你吃下这些药以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真的是随缘。比如之前很有名的“龙胆泻肝丸”,含有“关木通”,导致千百人肾衰竭。因为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会导致肾病。而关木通这个药材是收录在中华药典里的合法药材。其实在1964年,就有学者发现了两例2例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九几年在欧洲也大面积的报道了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衰竭的病例,可直到日,国家药监总局才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也就是说,从发现这个东西有毒性,到再也不能用这个东西做药,用了四十年时间。这么多年,多少人会被这个关木通坑了?中药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物体,常年吃中药的人,会不会撞到下一个关木通,完全是看运气。很多人说,那西药就没有副作用了么?显然不是。打开每一个西药的说明书,你会看到很多不良反应和禁忌作用。比如阿莫西林:不良反应:1.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2.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3.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4.血清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增高。5.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6.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禁忌: 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不良反应和禁忌需要做N久的动物实验,从小白鼠做到大猩猩。再做临床实验,抓志愿者,来试,试出不良反应。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告诉你,你吃了以后可能会怎么怎么样,然后你再自己决定吃不吃。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再打开你身边的中成药,看不良反应和禁忌那一栏,大部分都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尚不明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药检的时候没有试出什么不良反应,可是并不代表着这药就没有不良反应。换句话说,尚不明确的意思是,吃了以后会怎么样,我们其实也不太知道。大部分人都没事儿,也有可能吃了以后口吐白沫,还有可能像龙胆泻肝丸一样肾衰竭。这种吃了以后不知道怎么样的药就能上市,这不就是不负责吗?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每种物体里含有什么物质给你分析的清清楚楚,为什么你会吃一个你都不知道里面含有什么物质的药?那些每天担忧食品安全的人,抵制毒牛奶,抵制地沟油,抵制食品添加剂的人,为什么你们会去吃一个吃了以后甚至都不知道会怎么样的药?这不是一种矛盾吗?另外再说说有效性。这都是老生常谈了。比如一个药在上市之前需要做双盲实验,来确定有效性,为了排除药的 “安慰剂” 效应。什么叫安慰剂效应呢?就是你吃完这个以后“感觉自己”好了很多。比如我奶奶晚年的时候有很严重的肝病,每天疼的下不了床,后来发现这个病很严重,已经没有必要再让老人承受这个痛苦去治疗了。回到了村子里,止疼药已经不太管用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给奶奶开了一个药,告诉奶奶这是治肝病的特效药,吃了保证好。我奶奶就吃,吃完了第二天果然好了很多,都能下地走了。我爸就问,这是什么药啊,真这么好使啊?赤脚医生说,“哪有能治你妈那病的药啊,我给她拿的是治胃疼的药。”这就是安慰剂,假如你需要的只是让病人更舒服,那安慰剂很管用。但假如你想要这个病人康复,需要的就是药效了。怎么判断一个药到底是安慰剂还是真的有药效呢?双盲实验。两组病人,包括医生和病人自己都不知道哪组是对照组,没人知道哪组吃的是药,哪组吃的是“糖豆”。大样本、多次进行双盲实验以后,每一次都能看到吃药的那组病人蹭蹭蹭的见好,才能叫通过双盲实验。才能确定这种药确实不是安慰剂,才能确定这个药临床上确实有效果。效果是什么?甚至都不用告诉你你吃了药,掺到饭里,掺到饮料里,依然见效。可是中药的上市从来不做双盲实验,这就让人很难信服,怎么证明中药确实有效?你说你吃了之后感觉确实好了,这真的没有用。药,到底管不管用,不是你说的算,也不是我说的算,是双盲实验说的算。另外,很多时候你病好了,甚至不需要安慰剂来作用,这又要提到一个更老的话题,自愈性疾病——就是不需要治疗自己就能好的疾病。人体的免疫力其实是很强大的,很多疾病完全不需要打针和吃药,利用自身的免疫力就能好。比如我家人就很不信服我说的上面所有的东西,哪怕他们什么道理都说不出来。今年大年初一,我早上起来发烧,怀疑是胃肠感冒(食物中毒),我妈拿来退烧药就给我吃,一看,中成药,我说算了吧,等等,明天要再不好我就吃药。然后开始睡觉喝水睡觉喝水睡觉喝水睡觉喝水… 一天过去,初二,变得活蹦乱跳。我再和我妈说“你看看,假如我昨天就直接吃了药,今天你是不是会觉得是这个药好使?其实不吃药也能好,这就是自愈性疾病。”的时候我妈明显就很信服了。在这儿也要推荐大家小病尽量别吃药,锻炼一下自己的免疫力,这不是什么歪理邪说。所以,综上,中药,成分不明确,毒副作用不明确,禁忌不明确。没效果的就不说了,有效果的,因为它没做过双盲实验,所以我们必须要怀疑可能是安慰剂效应,它也说不出药理分析,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是免疫力在起作用。即使即使,真的不是安慰剂和免疫力,就是有效,我们也可以把有效的成分提炼出来,做成药(抱歉我只能举出一个青蒿素)。实际上,你这么理解一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西药和中药的说法。西医就是现代医学,西药做的是提炼出中药英药美药南药意药法药中的有效成分,来做成现代的小药片,更高效,更安全的去治疗疾病。我的水平也就只允许我把整个问题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最后再说一句,我是一个不愿意冒什么风险的人,所以我基本不会去碰中成药和中药的。不过,其实你选择吃哪个,对我来说真的无所谓。啊最后补充一句吧,君子和而不同。
+ 加入我的果篮
首先强调一点十分重要:你用西药的眼光去理解中药本身就是个错误。两种医药体系本身就是无法相互通融的。西药属于刨根问底型实验结论体,中药是经验结论体。所以你与其在这讨论他们对或者不对,还不如说是你自己给自己找烦恼。你用科学家的思维去理解普通民众,我可以说是你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每次我看见中成药包装上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我就想骂娘。。。。。动物实验做不出来吗?人体实验没做吗?不明确的东西就让我们吃吗?这是在用保护民族传统的大旗庇护药企是吧?代价就是我们吃死了活该是吧?还有,中成药的药价监管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们注意没,去药店如果只说症状的话,他们绝对会给你推荐中成药吃。那个中成药还肯定比治疗同样疾病的西药贵得多!那些药治不治病不知道,但里面含的什么呢?香港可检出不少中成药里面含着根本没标示的西药哦!等于我们花了几倍的钱上当玩是吧!呵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只看了最后一句。。。
每次我看见中成药包装上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我就想骂娘。。。。。动物实验做不出来吗?人体实验没做吗?不明确的东西就让我们吃吗?这是在用保护民族传统的大旗庇护药企是吧?代价就是我们吃死了活该是吧?还有,中成药的药价监管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们注意没,去药店如果只说症状的话,他们绝对会给你推荐中成药吃。那个中成药还肯定比治疗同样疾病的西药贵得多!那些药治不治病不知道,但里面含的什么呢?香港可检出不少中成药里面含着根本没标示的西药哦!等于我们花了几倍的钱上当玩是吧!呵呵
转载除了要注明作者,最好再注明出处。知乎用户普遍比较在意这个。
把中药里面的有效化学成分提取出来,也就变成西药了。把中药里面的有效草药成分提取出来,也就变成中成药了。什么都不提取的,要你自己洗干净熬住的就是中药了。
1,是药三分毒2,中药无毒副作用基本上就按照这两点来套好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拒绝搞清楚自己吃下去了什么……而且这些人里并不全都是对食品安全一点都不关心的
中医内科学博士
“我的水平也就只允许我把整个问题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最后再说一句,我是一个不愿意冒什么风险的人,所以我基本不会去碰中成药和中药的。不过,其实你选择吃哪个,对我来说真的无所谓。”这篇文章其实就这句话(确切的说,是后半句)说得最到位。
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每种物体里含有什么物质给你分析的清清楚楚你高看现代科学了,现代科学还没这么发达,还在不停的进步中。按照你的说法,小麦、水稻里面也应该含有不止1万种物质吧,人类弄清楚的估计也就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常见的营养物质,那些含量极微的物质估计还有不知道是啥的,那我们也应该禁止食用小麦、水稻了?蔬菜、水果也同理。中药的确大部分都缺乏现代科学的验证,但是以此作为禁止的理由是不够的,你需要做的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去验证,而不是说不去验证只说禁止。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的还是很多的,当然水平高低有别,青蒿素算一个,三氧化二砷算一个,陈竺对复方黄黛片的解读也算一个,其他的还有很多,这三个算是水平最高的,研究最深入的。
首先强调一点十分重要:你用西药的眼光去理解中药本身就是个错误。两种医药体系本身就是无法相互通融的。西药属于刨根问底型实验结论体,中药是经验结论体。所以你与其在这讨论他们对或者不对,还不如说是你自己给自己找烦恼。你用科学家的思维去理解普通民众,我可以说是你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月经啊!反正,我表示对拍脑袋得出的东西毫不感冒……
引用 的话:你高看现代科学了,现代科学还没这么发达,还在不停的进步中。按照你的说法,小麦、水稻里面也应该含有不止1万种物质吧,人类弄清楚的估计也就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常见的营养物质,那些含量极微...感觉这个反驳有点像偷换概念,显然不能证明粮食中不存在极其微量的物质至今无法检出,但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立足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尽量去发现食品中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锌/铁/钙等成分对人体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掌握这些机理之后更加科学的配置均衡的膳食,当然,你可以说你是吃货,我就喜欢三高.而挺传统医学者的态度是:你目前的技术不能证明粮食中不存在极其微量的物质至今无法检出,所以你不可以拿我三高食品跟你做比较另外,很多人都说,中药和西药是两种理论体系,不应该用西药的体系作为中药的标准去评判中药.这点很有道理,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双盲/毒理研究属于科学的方法,阴阳五行属于艺术的范畴,以后请不要把中药称作为科学PS,本人也认为英国的做法稍微有点过(只是稍微)
引用 的话:感觉这个反驳有点像偷换概念,显然不能证明粮食中不存在极其微量的物质至今无法检出,但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立足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尽量去发现食品中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锌/铁/钙等成分对人体有哪...可能吧,可能是跟别人辩论多了,我现在的一些思维方式或者说辩论方式都从对方那里学过来了。水稻基因4(百度的),就算只有30%表达,那至少也有1万2的蛋白了,更别提非蛋白的物质了。人类已经弄清楚的又有多少?难道说因为有那么多不清楚的,就不吃了?我算是个传统医学的支持者,我的态度是:你不相信可以,但不要打压,对自己不清楚不懂的事物不要用一种鄙夷的态度去看待,而相关的人员则应该尽力去研究,能证实的去证实,能证伪的去证伪,实事求是,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很多人已经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药的机理了,国内国外都有,相信以后也会越来越多。阴阳五行属于艺术的范畴,你倒挺会归类的。阴阳五行是古人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属于一种属于抽象的概念,估计现在没人拿这个当科学。至于中药是不是科学,这个我不敢下结论。百度上说:1、科学是指由权威人、组织和机构经过实践、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性、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完善、确认、推荐、宣传、传授和捍卫的一种广泛领域的思维学术。2、指人类为了论证、文艺学术、发展而造就的一个具有广泛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名词。3、科学即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从这些定义上看,中药学还是一门科学的。当然以前是科学,现在不一定是科学,现在是科学,以后不一定是科学,我们可以肯定科学中存在非常多的错误,甚至不排除某个科学分类的整体都是完全错误的,人类总是在不断纠正前人在科学结论中的错误,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但是现在还没有证据说明中药这个整体都是完全错误的,你要否定它得用证据,你要证明它也需要证据,拿法律上的一个词来说:疑罪从无。
这不算西医了吧,换叫现代医学更好
原理也必然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来和你病变的部分产生了反应,导致病毒或者细菌被杀死,病就好了。很抱歉,你所理解的中药原理不准确。建议先读一下《黄帝内经》再喷。
引用 的话:可能吧,可能是跟别人辩论多了,我现在的一些思维方式或者说辩论方式都从对方那里学过来了。水稻基因4(百度的),就算只有30%表达,那至少也有1万2的蛋白了,更别提非蛋白的物质了。...1.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当然没理由因为“未探明水稻所有的物质组成”,就不吃。但是我认为,药品和食品类似,都应该有一套统一的可量化的准入标准。任何一个厂家的任何产品,只要想以“食品”的品种上市销售,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局设定的标准化监管流程,水稻是这个标准、小麦也是这个标准、玉米高粱都是这个标准。同理,既然大家都是作为“药品”这一品类上市的,就应当沿用共同的流程标准,要么中药也做双盲和毒理,要么西药也不做双盲和毒理,要么中药不作为药品,而作为保健品这一品类上市销售。我觉得如果有人指出这其中的问题,这并非对中药打压,而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负责,病人买药的时候,并不都是因为认可辉瑞和史克,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认同仁堂的百年老字号,有相当多的人认可的是那个国药准字,因此公众有权知道,在获得这张许可的途径上,中药和西药不是同一张考卷,在公众知情之后,选择中药还是西药,那就是个人偏好的问题了。当然,方舟子之流这种为黑而黑的做法我也很看不过去。2. 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对于是不是科学,我是这么认为的。科学应该有以下几点特性。(1)可验证性,例如物理定律,你今天说我做了个实验,结果是A,那么明天用相同的条件做相同的实验应该还是A,别人用相同的条件在任何一个实验室做实验,结果还应该是A。我认为西医是符合这一特性的,人体过于复杂,无法做到完全的可验证,但是至少在培养皿里,已经做到这一点了;(2)可证伪性,这一点中西医差别不明显;(3)严谨性,如果生病了,医生给患者配了抗生素,结果毫无效果,抽100管子血给100家医院背靠背检验,会得到相同的结果,细菌已经有了抗药性。但如果相同的症状,吃了中草药,不见效果,你叫100个中医(有资质的和合格中医)把脉,很可能会有十几种千奇百怪的解释。相类似的情况在自然科学中也有,例如在量子力学领域,现在仍然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解释,但那些仅仅是学派而已,不是科学。海森堡那套理论之所以已经成为了科学,那是因为这套理论已经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精确实验的考验,今后被证伪的可能性已经足够小。因此,我还是觉得,中医充其量还处于“学派”的阶段,不能定义为科学。3. 再谈谈中西医界定的问题。我也看见了传统医学正在借鉴现代医学的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国起步还算晚的,日本的汉方、棒子的韩方已经走在咱们前面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中医”、“西医”究其字面来讲也就是一个符号,很多西药也都不是凭空发明出来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头孢是否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备,至少一开始的时候,它是从真菌代谢物种提取的。我认为中医这个概念就应当解释为,用阴阳、五行、经络的方法解释人体规律,用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经有限的混合加工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熊胆是中药,熊胆酸就是西药,中药和西药的区别并不是药材的来源,而是一种研究疾病和治疗的方法和态度。4. 总结一下,现在支持中医的说法大致有两类,第一类,你不能证明阴阳五行经络的不正确,也就是“疑罪从无”。我同意,但是阴阳五行经络显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定义。这种中医可以存在,但不应该给自己贴上“科学”的标签,你可以说自己是“技术”、“玄学”、“艺术”,但号称自己是科学那就不对了。用“疑罪从无”的说法,喝酒肯定不是犯罪,但喝完了酒偏要去开车,那就不对了。第二类,传统医学正在借鉴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研究病理药理毒理。我认为既然采用了这种方法,那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当然,仁者见仁,你可以说,你认为这也是中医,那么好,这种中医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赞成的。
引用 的话:1.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当然没理由因为“未探明水稻所有的物质组成”,就不吃。但是我认为,药品和食品类似,都应该有一套统一的可量化的准入标准。任何一个厂家的任何产品,只要想...1、中药的申报我没做过,不过看前面有做过的人的回复,中药的申报注册也是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百度了一下也有相关的规定。2、同意你说的科学的这些特性。当然如果单纯从培养皿上来说的话,中药也是可以验证的。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所说的临床上的各种诊断不一,其实这个问题西医也是存在的(我是西医临床出身,对这个问题应该有点亲身体验),因为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很多时候医生的诊断是依靠自己学习和实验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的。3、“中西医的界定”这个名词我觉得就不对,准确的应该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界定。如果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验证了中药的有效性和有效成分,进而纯化、制成药剂,这样的药应该也属于现代医学,但是你不能否定它的来源是中医中药,更不能因此否定中医中药。现在西医在研发药品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高通量药物筛选,从数以万计的人工化合物或天然化合物中筛选有效的物质,其实中药何尝不是天然化合物的混合体?3、关于阴阳五行是否能够验证,这个目前估计够呛,阴阳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思想,反映的是同一事物内部两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属性,人体需要的是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患病。其实西医里也经常这么说,平衡,稳态。不过中医可能更抽象,西医可能更具体。至于经络能不能被验证,我觉得还是可以验证的,有一些人已经做了一些工作。4、“传统医学正在借鉴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研究病理药理毒理。我认为既然采用了这种方法,那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这样的话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了,这样做出来的药可能不能称之为中药,但是我们仍然要牢记这样的药来自于中医中药。而且在中医的指导下,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岂不是更具有方向性?心血管病方面的药大可从活血化瘀的中药里去寻找,提高免疫的药大抵可以从扶正中气的中药里去寻找,抗菌杀菌药大可从清热解毒的药里去寻找。有了大概的方向,筛选范围就小了,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引用 的话:看到文章我回想标题《中药和西药的优劣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我笑了。1,中药你详细了解吗?以片面且貌似正确来指点中药???2,有人敢保证西药不会出现说明书以为的不良反应(西药临床试验以后出现的问题还少吗...所以你挖了个坟
引用 的话:大家都清楚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那么问题就来了已知的事物难道就没有隐藏未知的原理吗?如果有那么西药真的如上文所述的都了解了其原理吗?不会...所以你回了一个坟帖3次
引用 的话:大家都清楚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那么问题就来了已知的事物难道就没有隐藏未知的原理吗?如果有那么西药真的如上文所述的都了解了其原理吗?不会...抬杠了,其他小组里那个车库里的喷火龙
孔家小二与酒后飞行员的知识辩论很精彩,让我对中医药信息了解得更全面了,真心感谢二位的有理有据!来自
西医可以治病,中医能够维稳来自
那么久的坟啊…不过对于之前辩的第一点有异议。中药的问题是“有效性”而水稻是“安全性”,两者完全不同无法类比。来自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