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皮炎症状哪些常见家畜易患

【图文】设计与环控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设计与环控复习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0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二章 光照和噪声对家畜的影响_家畜环境卫生学_doc_大学课件预览_高等教育资讯网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光照和噪声对家畜的影响
分类: 格式: 日期:日
光照和噪声对家畜的影响第一节 光照一、光的概念光具有二象性,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它是一种电磁波。光的特征可用波长和频率来表示。电磁波波长单位有米(m)、厘米(cm)、微米(μm)、纳米(nm)和埃(A°),其中常用的单位是纳米,它们的关系为:1μm=10-6 m,1nm=10-9m,1A°=10-10 m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波动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为3×108米/秒。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v=λ·f (式5-2)可见,波长较大的电磁波,频率较低,波长较短的电磁波,频率较高。 由一个电磁波的起点到下一个电磁波的起点所经历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单位是秒(s)、毫秒(ms)。周期(T)、波长(λ)、频率(f)和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v=f·λ=λ/T (式5-3)光不仅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是由许多具有一定质量和能量的微粒组成的粒子流,这种特殊的粒子,称为光子或光量子。每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即:E=h·f 或 E=h·v/f (式5-4)式中E为光能(J),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14(J·S),f为频率,v为光速(3×1010 cm/s),λ为波长(cm)。光作用于生物引起的反应,或者与光的波动性有关,或者与光的粒子性有关。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或输送的能量叫辐射能。辐射能的计量单位为焦(J)。辐射能在传递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某表面积上总辐射能量,称为辐射能通量。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能通量密度。在农业气象学中,常称辐射通量密度为辐射强度,与辐射通量密度相对应的光通量叫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的国际单位是勒克斯,英文缩写为Lx。二、光 源(一)自然光源自然光源即太阳光,太阳向宇宙空间释放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光和热根本来源,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4~300000nm,其光谱组成按人类的视觉可分为三大部分:(1)红外线 波长0 nm。(2)可见光 波长760~400 nm,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可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3)紫外线 波长400~4 nm。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大气透明度以及云雾、灰尘、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影响。大约有43%的太阳辐射被反射和散射而返回太空,14%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43%太阳辐射以直射光(27%)和散射光(16%)的形式到达地面。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已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紫外线。波长小于290nm的紫外线,在大气中完全被臭氧层所吸收;300 nm的紫外线会全部被水汽和灰尘较多的空气吸收。波长小于320nm紫外线,不能穿过普通玻璃。红外线也大部分被空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可见光波长的变动很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除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外,还与太阳高度角及海拔高度有关。当太阳高度角在0°~ 90°范围内变化时,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加,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厚度减少,被大气层吸收、反射和散射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加,例如,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最短,与地面成30°角时,则距离增加1倍,与地面成11.3°角时,增加4倍。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愈大,则被散射和吸收的能量也愈多。太阳高度角还与太阳辐射投射地面的面积和强度有关,如果太阳高度角愈小,则每单位光束的投射面积愈大,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强度也愈小。太阳高度角取决于纬度、季节和一天的时间,因而,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太阳辐射强度不同。海拔愈高,则大气的透明度愈好,灰尘、二氧化碳的含量愈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度愈大。人工光源白炽灯和荧光灯白炽灯和荧光灯常用于照明,荧光灯耗电量比白炽灯少,而且光线比较柔和,不剌激眼睛,但设备投资较大。在一定温度下(21.0~26.7℃),荧光灯光照效率最高;当温度太低时,荧光灯不易启亮。荧光灯可促进鸡的性成熟,但对产蛋的剌激效力不如白炽灯。与白炽灯比较,在强度和长度相同的荧光灯下培育的小母鸡,性成熟早,性成熟日龄分别为140天和150天。白炽灯可显著降低早期的产蛋量,但在整个30周的产蛋期中,白炽灯的产蛋量高于荧光灯。2.红外线灯红外线灯常用作热源。用红外线灯照射雏鸡、仔猪、羔羊和病畜,不仅可以御寒,而且可改善动物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在仔猪分娩舍用红外线灯照射仔猪,既可保证仔猪所需的较高温度,而又不影响母猪正常活动。3.紫外线灯 在生产中,常用短波紫外线灯(275nm以下)对空气和物体外表进行消毒,用长波紫外线灯(280~340nm)对动物进行照射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3,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三、光的一般作用太阳光对动物的影响极为深刻和广泛,一方面太阳光辐射的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气候因素(如温度和降水,等)和饲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来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和健康。光照射到生物体上,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进入生物组织之内。进入生物组织内的一部分光被该生物吸收,穿过生物组织的光则不被吸收。光能被吸收后,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引起光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和光电效应。光热效应是指当入射光作用生物体表面,较小辐射能使物质分子或原子发生旋转或振动,产生热的现象。红外线和红光的能量较小,所引起的反应多属此类。光化学效应是指当入射光的能量较大时,可使物质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引起物质内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能量较大,往往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光电效应是入射光的能量更大,引起物质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逸出轨道,形成光电子或阳离子而产生光电效应。紫外线和可见光均可引起这种变化。光线被物质吸收的数量,与光线进入的深度成反比。光的波长越小,物体吸收光的能力越大,光线进入的深度越小。在所有光线中,物质对紫外线吸收力最大,其穿透力最小;物质对红外线吸收力最小,其穿透力最强。格罗萨期·德雷伯(Grothus Draper)定律指出,光线只有被吸收后,才能在组织内引起各种效应。因此,紫外线引起的光生物学效应最为明显,可见光次之,红外线最差。四、光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1.红外线的主要生物学效应红外线波长大,能量低,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光热效应。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表面,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血管扩张、温度升高,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使物质代谢加速,细胞增生,并有消炎、镇痛和降低血压及降低神经兴奋性等作用。因此,在人医和兽医上常用红外线来治疗冻伤、风湿性肌肉炎、关节炎及神经痛等疾病。2,过强的红外线辐射引起动物的不良反应使动物体热调节机制发生障碍,这时机体以减少产热、重新分配产热(皮肤代谢升高,内脏代谢降低等)来适应新环境。由于内脏血流量减少,使胃肠道对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发生皮肤变性,形成光灼伤,若组织分解物被血液带走,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引起日射病 波长600~1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脑内温度升高,引起全身病理反应,将这种病称为日射病;产生眼睛疾患 波长nm的红外线长时间照射在眼睛上,可使水晶体及眼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眼睛疾病。(二)紫外线紫外线的分类紫外线是太阳光谱中不可见光的一部分。紫外线对动物体的作用,与波长有关。在第二届国际哥本哈根光学代表大全上将紫外线按波长大小分为三段,它们是:A段:波长320~400nm,生物学作用较弱,主要作用是促进皮肤色素沉着。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机体对紫外线照射的种种反应主要由此段紫外线所引起,最显著是红斑作用和抗佝偻病作用。C段:波长在275nm以下,生物学作用非常强烈,对细胞和细菌有杀伤力。在太阳辐射中,此段紫外线被大气吸收,不能到达地面。2.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1) 杀菌作用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取决定波长、辐射强度及微生物对紫外线照射的抵抗力。在相同的辐射强度和照射时间下,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杀菌效果不同,波长253.7nm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如表5-4)所示。不同种类的细菌对紫外线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空气细菌中白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最敏感,柠檬色葡萄球菌次之。对紫外线耐受能力最强的是黄色八叠球菌、炭疽芽胞杆菌。在空气中,真菌对紫外线的耐受力比细菌强。紫外线对过滤性病毒也有杀伤力,据实验,用一个15W的杀菌灯照射14m3的隔离室60分钟后,可使空气中流感病毒全部死亡。紫外线对某些毒素(如白喉及破伤风毒素)亦有破坏作用。紫外线杀菌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紫外线被细菌吸收后,透入细胞核引起光化学分解,使单核苷酸之间的磷脂键和嘌呤、嘧啶之间的氢键破裂,使DNA变性,细菌无法进行DNA的复制,从而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受阻,同时使其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当紫外线照射剂量足够时,还能使蛋白质凝固而使细菌死亡。由于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在生产中常用紫外线对舍内空气或饮水进行消毒。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只能杀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不能杀灭尘粒中的细菌和病毒。表2-1 不同波长紫外线杀菌效果的比较波长(nm) 相对杀菌效果波长(nm) 相对杀菌效果1510250315 5030335 12345 74321395 1说明:以波长为395 nm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空气残留的细菌数为对照,表中的数字为各种波长紫外线消毒后空气细菌数与对照细菌数之比值。(2)抗佝偻病作用 紫外线抗佝偻病作用的机制是紫外线照射动物使动物皮肤中的7-羟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使植物和酵母中的麦角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2 。维生素D3和D2具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的作用。若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动物和植物,就会促进维生素D3和D2的合成,促进饲料中钙和磷的吸收,减少佝偻病的发生。若动物缺乏日光照射且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 时,动物体内合成维生素D3 和从日粮中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肠道对钙和磷吸收减少,血液中无机磷含量小,导致钙和磷代谢紊乱,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作用受阻,引起骨骼钙化作用不全,以致幼畜出现佝偻病,成畜出现软骨病。抗佝偻病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为280~295 nm。因为这段紫外线将麦角固醇和7-羟脱氢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2和D3 的能力最强。白色或浅色家畜皮肤易被紫外线透射,形成维生素D3 的能力强,因而在同样条件下,黑色皮肤的家畜比白色皮肤的家畜易患佝偻病。实践证明,在食物中只有足够的维生素D而无紫外线照射,不足以预防佝偻病;仅使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佝偻病的效果也不如紫外线照射的效果好。由于动物体内贮存的的维生素D数量较少,而维生素D在动物体内保持有效的生理作用的时间较短,因此,家畜必须经常进行适当的日光浴,以补充动物体内维生素D3的不足。在集约化畜牧场畜舍中,由于家畜常年见不到日光,应特别注意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给。用波长为280~340nm的紫外线照射畜禽,可促进动物合成维生素D3,提高蛋鸡生产力。例如,用波长为280~340nm的紫外线照射蛋鸡,每天照射4次,每次30分钟,蛋鸡产蛋率可提高24.0%,孵化率可提高11%。(3) 色素沉着作用 色素沉着就是动物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和被毛颜色变深的现象。色素沉着作用的机制是紫外线能增强酪氨酸氧化酶的活性,酪氨酸氧化酶可促进黑色素的形成,使黑色素沉着于皮肤。皮肤的黑色素沉着是机体对光线剌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一方面黑色素增多,能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防止大量紫外线进入动物体内,使内部组织免受伤害,另一方面,皮肤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产热,使汗腺迅速活跃起来,增加排汗散热,使体温不致升高。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均可使皮肤色素沉着,但以紫外线的效果最为显著。皮肤黑色素丰富的个体能够吸收更多的紫外线,使动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相反,浅色皮肤的个体易受紫外线伤害,甚至可引起皮肤癌。(4) 红斑作用 在紫外线照射下,动物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的现象称为红斑作用。这是皮肤在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特异反应。这种红斑是皮肤在照射后,经6~8小时潜伏期后出现的。红斑部位的皮肤稍微隆起,边缘整齐。红斑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是297nm。产生红斑作用的机制是动物组织内的组氨酸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变成组织胺。组织胺可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大,因而使皮肤发生潮红现象。红斑作用的单位以红斑剂量表示。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经过一定时间,在皮肤上出现刚可辨别的第一个红斑,此时,紫外线的作用剂量称为一个红斑剂量或一个红斑单位。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引起红斑剂量不同。现在规定,用功率为1W,产生波长297nm紫外线的灯,照射动物皮肤,引起红斑的紫外线照射剂量为为一个红斑剂量。测定红斑剂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因为红斑作用的波长范围,包括了紫外线杀菌和抗佝偻病作用的范围,而红斑剂量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法又比较容易,因此,一般用红斑剂量来表示动物每天所需的紫外线照射剂量。(5) 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用紫外线适量照射动物,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其机制是紫外线的照射剌激了血液凝集,使凝集素的滴定效价增高,因而提高了血液的杀菌性,增强了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紫外线照射增加机体的免疫力的情况决定于照射剂量,照射时间以及机体的机能状态。(6) 提高畜禽生产力 用波长为280~340nm的紫外线每天照射2~3小时,可提高家畜生产力。据Bamelbuko B对2500只成年母鸡进行紫外线照射,鸡的产蛋量提高15.9%,后又在三个农庄中进行重复试验,结果鸡的产蛋量分别提高25.1%,23.0%和18.1%,蛋的平均重量增加6.7%,孵化率提高5.2%。据报道用长波紫外线照射雏鸡,可使60日龄雏鸡活重提高23%,心肺的重量都远远超过对照组,而且紫外线照射组鸡成活率提高3.7%。另据报道,对种蛋进行长波紫外线照射可提高孵化率3~10%,而且小鸡出壳早、绒毛整洁、活重大、成活率高、体重增长快。据T.A.kogukey报道,用长波紫外线照射仔猪可提高仔猪重22.9%。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奶牛,母牛产奶量增加10~20%。紫外线提高畜禽生产力的原因是剌激量的紫外线可增进食欲,增强胃肠的分泌机能和运动机能,并可使呼吸运动加深,气体代谢加强,提高了家畜新陈代谢水平。(7) 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指动物吃下某种饲料后,饲料中光敏性物质吸收了光子而处于激发态,使动物皮肤出现炎症性反应。常见的光敏性饲料物质有荞麦、苜蓿、野胡萝卜以及金丝桃属和黎属植物。家畜采食了荞麦苗或枯老的荞麦茎叶等,在日晒下常可以发生光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多发于白色皮肤的动物,特别是在动物无毛和少毛的部位。例如,在陕西省陇县某养猪场,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用荞麦茎叶饲喂黑皮肤关中黑猪和白色皮肤的大约克猪,25头约克猪全部发生光敏性皮炎,25头关中黑猪无一例发生光敏性皮炎。发生光敏性皮炎的猪临床症状为皮肤充血、肿胀,有红斑性疹块。此外,过度的紫外线照射,还可引起皮肤癌。(8) 光照性眼炎 紫外线对眼睛照射过度时,可引起光照性眼炎,其症状为角膜损伤、眼红、眼痛、灼热感、流泪和羞明等。一般波长为360~295nm的紫外线最易引起光照性眼炎。(三)可见光可见光作用于动物既可引起光热效应,也可引起光化学效应。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与光的波长、光照强度以及光周期有关。光的波长(光色)对家畜的影响行为 医学上认为红光有充血作用,蓝光和绿光起镇静作用,黄色光和黄绿色对机体最舒适。红光有镇静作用,能降低畜禽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减轻或制止鸡的啄癖、争斗,减少鸡活动量和采食时间。目前有些商品蛋鸡场用红光为蛋鸡提供光照,防止鸡啄癖和争斗。此外,在夜间或无窗鸡舍内捕鸡时,用红光照射,鸡不能迅速移动,很易捕捉。繁殖 红光可延迟鸡的性成熟,使产蛋量增加,蛋的受精率下降。红光也可延长小母猪性成熟时间,研究表明,在光照强度相同,光照时间为16h/d的情况下,分别用冷白光(波长为350~720nm)、红光(波长为570~720nm)和紫光(波长为300~500 nm)照射小母猪,初情期分别为172天、192天和179天。产蛋 绿光、蓝光和黄光可使产蛋量下降,蛋形变大,参见表5-5。表2-2 光色对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光的颜色 红光 蓝光 白光 绿光产蛋率(%) 78 73 69 68据黄昌澍编,《家畜气候学》321页,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生长肥育和饲料利用率 红光、绿光、蓝光、黄光可促进鸡的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率,使鸡增重快,成熟早。例如,在相同光照时间情况下,用7~10Lx红色光和白色光分别照射公雏,红光组鸡日增重比白光组高10%,每千克增重耗料量减少0.24kg,成活率提高13%。光色对家禽的影响如表5-6所示。光照强度对家畜的影响(1)生长发育 光照强度对家畜的影响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家禽和猪方面。鸡对可见光十分敏感,感觉阈很低,大量的资料表明,小鸡在弱光中能很好地生长,光照强度过大,容易引起鸡的啄癖和神经质,对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一般认为5Lx光照能剌激仔鸡最大生长,过弱的光照强度不但影响饲养管理工作,而且使鸡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大量试验表明,母猪舍内的光照强度以60~100Lx为宜,光照强度过小会使仔猪生长减慢,成活率降低;肥育猪则宜采用40 Lx光饲养,目前一般认为,弱光能使肥猪保持安静,减少活动,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光照强度小于5 Lx,猪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过强的光照会引起肥猪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提高代谢率,从而影响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表2-3 光色对家禽的影响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促进生长 △ △降低饲料消耗 △ △缩短性成熟日龄 △ △延长性成熟日龄 △ △ △减少不良行为 △增加产蛋量 △ △减少产蛋量 △增加蛋重 △提高种蛋受精率 △ △提高精液质量 △ (2)产蛋 光照强度对蛋鸡产蛋具有重要影响,据Morris研究,获得最大产蛋率,在饲槽水平高度至少应有10Lx照度,光照强度(在0.12~37Lx范围内)与500日龄内产蛋量的关系为:E=232.4+15.18X-4.256X2 (式5-5)式中E为每只母鸡到500日龄产蛋数,X为光照强度(Lx)的常用对数。根据该式计算,光照强度为0.1、2.2、5、10、20、37Lx的产蛋量分别为214.81、236.58、240.93、243.32、244.95和245.73个,可见光照强度在10Lx以上产蛋量增加很少。(3)死亡率 光照强度对鸡的饲养密度和死亡率也有影响,光照强度过大,会刺激动物神经系统,引起动物过度兴奋,易产生行为异常,如异癖,争斗,导致动物死亡率增加。例如,Bray等用从0.1 Lx到35.2Lx 9种不同光照强度对不同饲养密度和能量水平的22-66周龄的蛋鸡进行试验,发现在低强度下,不同密度的鸡死亡率相似;在高强度下,各种饲养密度鸡的死亡率均较高,其中高密度鸡死亡率增加幅度更大。猪对光刺激起反应的阈值较高,当光照强度由10 Lx增加到60 Lx再增加到100 Lx时,仔猪发病率下降24.8%~28.6%,成活率提高19.7%~31.0%。(4)繁殖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动物的繁殖活动。雄禽的性活动可能需要较强的光照。研究发现,欧洲椋鸟的性腺活动依赖于光照强度,日本鹌鹑睾丸发育所需光照强度阈值是2.8Lx,当光照强度低于2.8Lx时,鹌鹑睾丸发育受阻。研究表明,光照强度对小母猪性成熟具有重要影响,当光照强度从10 Lx增加到45 Lx,小母猪初情期提前30~40天。当光照强度从10 Lx增加到100 Lx,公猪射精量和精子密度显著增加。低光照强度不利于母畜子宫发育,研究发现:在较黑暗环境中培育的猪子宫要比光亮环境中培育猪子宫重量少18%~26%,睾丸重量少21%。当光照强度从10 Lx增加到60~100 Lx时,母猪繁殖力提高4.5%~8.5%,初生窝重增加0.7~1.6Kg,仔猪成活率增加7%~12.1%,仔猪发病率下降9.3%,平均断奶个体重增加14.8%,平均日增重增加5.6%。(5)泌乳 研究表明,牛舍人工光照强度从15~20lx增加到100~200lx,牛氧消耗量增加11.0%-22.6%,每千克体重沉积能量增加16.0%-22.0%。(6)行为 光照强度也影响家畜的行为和生长发育。光照强度较低时,鸡群比较安静,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都比较高,光照强度过大,容易引起啄喙、啄趾啄肛和神经质。突然增大光照强度,容易引起母鸡泄殖腔外翻。猪在照度为 0.5Lx时,站立和活动时间较短睡眠和活动时间较长,随着照度强度增加,猪活动时间增加,休息时间缩短。2.光照时间对家畜的影响(1) 繁殖性能 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的繁殖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马、驴等动物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绵羊和山羊等动物则在秋季日照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发情配种。我们把在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将在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短日照动物。常见的长日照动物有马、驴、雪貂、浣熊、狐、野猪、野猫、野兔、仓鼠和一般食肉、食虫兽以及所有的鸟类。常见的短日照动物有牛、绵羊、山羊、鹿和一般反刍动物。此外,有一些动物由于人类的长期驯化,其繁殖的季节性消失,如牛、猪、兔,这些动物能常年发情配种繁殖。动物繁殖的季节性本身就说明光对家畜的繁殖具有深刻的影响。一般而言,延长光照,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繁殖活动。对于长日照动物的公畜,延长光照,可提高公畜的性欲,增加公畜的射精量,提高公畜精子密度,增强精子活力。例如,马在春夏长日照季节,精液质量最高,性行为反应最为明显。再如,将公鸡光照时间从12h/d延长到16h/d,射精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和精子活率分别增加14.3%,51.81%,57.49%和4.3%,畸形率和死精率则分别下降41.9%和11.1%。在每日16h长光照刺激下,公火鸡射精量和精子密度增大,但将光照时间缩短至每日8 h,公火鸡精液生产停止。延长光照,可促进长日照动物性腺发育,如延长光照,可诱发母马发情。在秋季短日照季节,每日给予母马16小时光照,在40~50天内,母马开始发情。研究表明,给予生长期母牛以长光照,初情期可提前49天。持续光照,会使母猪发情期延长;用长光照处理母猪,母猪仔猪成活率提高9.7%,21天窝重增加14.9%。与长日照动物相反,延长光照,则抑制短日照动物繁殖活动。大量研究表明,缩短光照可提高短日照公畜的繁殖力,如将绵羊光照时间从13h/d缩短到8h/d,公羊精子活力和正常顶体增加16.6%和27%,用短日照处理组公羊的精液配种,母羊妊娠率和产羔率分别比自然光照组增加35%和150%。在夏季开始时,将母羊光照时间缩短为8h/d,可使母羊繁殖季节提前27~45d,在秋冬季将光照时间延长至16 h/d,母羊发情活动提前15 d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于绵羊、山羊和鹿等短日照动物,缩短光照时间可诱导动物发情,但并不意味着长光照对这些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发育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在配种之前一段时间给短日照动物进行长光照处理,可使动物发情更明显,妊娠率更高。例如,Bon Durant(1981年)研究发现,对19只奶山羊进行70d长光照(19 h/d)处理,在光照结束后62 d,正是乏情季节,有16只母羊表现为发情症状,其中有15只发情排卵,11只配种怀孕,而自然光照组无一只发情配种。再如,Steuflug等(1982年)研究发现,在母绵羊配种季节之前3个月开始进行每天20 h的长光照处理,试验持续70d,结果试验组妊娠率为55.3%,较对照组高1.21倍。因此,长光照对短日照动物繁殖活动的促进具有一个后效应。其原因可能是在配种期前长光照处理刺激腺垂体分泌大量的催乳素(PRL),PRL反馈抑制了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与生殖有关的激素,使畜体血液中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解除长光照,血液PRL水平迅速下降,它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抑制作用迅速减弱,低水平的LH、FSH和雌激素则反馈加强了促性腺激素释放素、LH、FSH和雌激素的大量分泌,诱导动物发情、排卵。值得说明的是,光对短日照动物繁殖活动促进作用的后效应与缩短光照诱使动物发情这个事实并不矛盾。持续短光照时短日照动物虽可发情,但远不如在长光照处理之后再经过短光照处理的动物繁殖性能高。有人通过对绵羊在自然光照、恒定光照和先长后短光照(波动性光照)处理后的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发现波动光照比恒定光照更有利于绵羊的繁殖。这也就是说,在短光照处理之前进行长光照处理短日照动物,可加强短光照处理的效果,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使短日照动物表现出更明显的发情症状。(2)产蛋性能 禽类对光照的刺激更为敏感,小母鸡在短光照尤其是逐渐缩短光照时间的环境中性成熟延迟,在长光照尤其是逐渐延长光照时间的环境中性成熟提前(表5-7)。延长光照可使小母鸡性成熟提前,10h/d以下的光照,性成熟的日龄随光照时间缩短而延长。每日分别用13 h、14 h、15h的光处理秋冬季母鸡,与每日12h光照组相比,产蛋率分别增加71.6%,118.5%和118.1%。每日用14 h光照射母鸭,产蛋率比对照组(10 h/d)增加92%。产蛋鸡最佳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时间超过17h/d,反而导致产蛋量下降。每日光照14h,母鸡产蛋率比光照10h/d组产蛋率高92%。表2-4 光照时间对小母鸡性成熟的影响光照时间(h/d) 4 8 12 16性成熟日龄 164 158 154 152应当注意的是,在禽类产蛋期,应保持光照时间恒定,突然增加光照时间或突然减少光照时间,都会扰乱内分泌系统机能,导致产蛋率下降。例如,有人将每日16 h/d的光照增加到20 h/d,结果次日鸡群产蛋率下降7.4%~12.57%。禽类大多数属于长日照动物,长光照(14~17 h/d)可刺激下丘脑分泌GnRH,进而促进腺垂体分泌FSH和LH,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这些激素有助于卵巢和卵泡的发育。LH分泌高峰是母鸡排卵的必要条件,正常的周期性光照有助于LH分泌高峰的周期性出现,这是确保蛋鸡正常产蛋的重要条件。延长光照时间使小母鸡性成熟提前的原因是长光照促进了腺垂体合成和分泌LH和FSH,这两种激素促进了卵巢和输卵管的发育。马明新(1989年)研究表明,长光照组鹌鹑(光照时间为16h/d)在第二周龄和第四周龄重量分别为2607mg/只和5260 mg/只,分别比短光照组(光照时间为8 h/d)增加88.90倍和37.50倍。崔洪如(1991年)研究发现,长光照组母鸭(光照时间为16h/d)卵巢重量为53.152 g/只,比短光照组重1.2~31.52倍。(3)产奶量 延长光照,可增加牛、羊和猪的产奶量。据报道,乳牛用16 h/d的人工光照,产奶量比9 h/d光照组高6~15%,将猪的光照从每日8h 延长到16h,产奶量增加24.5%。延长光照,提高家畜产奶量的主要原因:一是长光照刺激了动物的采食活动,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为提高产奶量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长光照促进了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调节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使其向有利于乳汁生成的方向发展。例如,PRL和雌激素协同促进乳腺小叶和腺泡发育,PRL的分泌峰可启动泌乳,它还可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酪蛋白、α-乳清蛋白和脂肪;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加速了乳腺合成乳蛋白的速度;GH调节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分配,确保乳蛋白的合成。(4)生长肥育和饲料利用率 一般认为,光具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对仔鸡的研究表明,24h的持续光照,无论强度如何,均较8 h/d光照的鸡生长速度快。采用短周期间歇光照,可刺激肉用仔鸡消化系统发育,增加肉用仔鸡采食量,降低肉用仔鸡活动时间,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见表5-8)。与24 h/d连续光照相比较,采用间歇光照(明暗周期为1:3),可提高肉鸭日增重,降低腹脂率和皮脂率;其原因是间歇光照黑暗期长,限制了畜禽的采食和活动,降低了能量消耗和推迟了脂肪沉积的时间。延长光照,有利于牛的生长,如每日光照时间从8h延长到15h,3~6月龄牛的胸围增加31.8%,平均日增重增加10.2%。在限饲和任意采食两种情况下,光照16 h/d组比8 h/d组日增重增加12.8%和24.8%。表2-5 光照制度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生产指标 16L:8D 12L:12D 6L:6D 3L:3D 2L:2D平均耗料量(克/只) 3.796 3.887 3.819 3.955 3.992平均增重(克/只) 1.113 1.288 1.213 1.273 1.247耗料增重比 3.27 3.03 3.15 3.11 3.21摄入代谢能(MJ/只) 48.99 50.30 49.31 51.17 51.65代谢能沉积率(%) 19.02 23.14 22.14 23.67 26.10引自杨琳,M.Minaingar,傅伟龙.不同光照制度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能量沉积的影响.家畜生态,1999,3光照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主要表现在饲料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家畜活动的能量消耗和体组织的增生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光照通过视觉系统刺激畜禽,兴奋神经系统,减少褪黑色素和其它神经抑制递质的分泌,使家畜处于清醒状态,这刺激了家畜的采食活动,延长了采食时间,在饲养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增加了群体中弱者的采食机会,提高了动物采食的均衡性。长光照可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长光照有助于鸡肝脏的发育,长光照组母鸡(90~155日龄)肝脏重量比短光照组母鸡大8.6%~22.3%,长光照组公鸡(90日龄)肝脏重量比短光照组大4.8%。顾时青(1990年)研究发现,长光照组母鹅和公鹅的肌胃和腺胃比短光照组明显大。延长光照,可提高肝脏、胃和肠消化酶的活性,提高禽类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延长光照,可刺激动物体分泌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通过激素作用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延长光照,可刺激动物腺垂体分泌GH、PRL、甲状腺素、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这些激素的协同作用,可提高动物生长发育速度。(5) 鹿茸的生长 光照与鹿茸生长发育关系极为密切,用24 h人工光源处理雄鹿,鹿茸生长期由1年缩短为半年。延长光照,促进鹿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促进鹿茸的生长。用短光照处理时,性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负反馈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大量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和促性腺激素,使血浆内雌激素和甲状腺素增加,促进了钙和磷的沉积,促使鹿茸骨基质的生长,使鹿茸停止生长并骨化,导致茸角脱落。产毛 羊毛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都是夏季生长快,冬季慢,Morris用人为方法逐渐缩短光照时数,可使羊毛的生长速度减慢;延长光照,则可使羊毛生长速度加快(如图5-1所示)。大多数毛皮动物皮毛的成熟,都是在短日照的秋冬季发生。许多动物,如牛、羊、马、猪、兔和禽类,都有季节性换毛的现象。动物这种季节性换毛现象,都是由光照周期性变化引起的。例如,在自然界,鸡在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秋季开始换毛,牛在日照时间延长的春季脱去绒毛,换上粗毛。图2-1 光照与羊毛生长速度的关系(7) 健康 连续光照使肉用仔鸡关节变形(外翻和内翻)、脊椎强直和膝关节增大发病率增加。将光照时间从23 h/d减少到16 h/d,可将肉用仔鸡死亡率从6.2%降低到1.6%,其原因是缩短光照有利于降低鸡心脏等器官的负荷,减少代谢病、腹水病和“心衰”的发生,提高鸡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3,可见光影响动物的生理机制光照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从而影响其生理变化呢?一般认为光线可直接刺激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的皮肤、眼睛或鸟类的下丘脑和松果腺,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对家畜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泌尿和生殖系统产生影响,使动物的生产和健康发生变化。光线作用高等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途径是:光线--→眼睛视网膜--→大脑皮层--→松果腺--→下丘脑,例如,Bissonnette发现,将雪貂头部蒙住,光照就不会引起反应,如果将头罩上剪孔,使眼睛暴露出来,光照就会引起反应;切断视神经,光照作用引起的反应消失。光线作用于鸟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另一条途径是:光线--→头盖骨--→下丘脑,例如,摘除鸭、鸡鹌鹑的两只眼睛和松果腺,用光线刺激,可产生光周期反应;光线作用低等哺乳类动物(如青蛙)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途径是:光线--→松果腺--→下丘脑。尽管畜禽的松果腺不具有感光作用,但是光照对松果腺结构和功能仍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对于长日照动物,松果腺合成和分泌褪黑色素可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光线则通过抑制松果腺合成和分泌褪黑色素来促进下丘脑、腺垂体和卵巢(睾丸)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FSH、LH、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引起长日照动物出现发情、求偶、交配等行为。对于短日照动物,缩短光照时间,褪黑色素分泌量增加,显著抑制了PRL的分泌,使血液中PRL水平降低。PRL对腺垂体分泌LH和FSH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LH和FSH分泌量增加,进而引起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分泌量增加,引起短日照动物的出现发情、求偶、交配等行为。无论对于长日照动物或者是短日照动物,在黑暗条件下,视交叉上核支配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后节纤维脉冲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松果腺细胞,促进松果腺合成和分泌褪黑色素。褪黑色素具有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作用。光照则抑制松果腺合成和分泌褪黑色素,促进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在这些激素作用下,延长光照,则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TRH)、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分泌量增加。有证据表明,如,用1000Lx、1500 Lx、2000 Lx和2500 Lx的光照刺激鸡,鸡血浆褪黑色素浓度显著降低。崔洪如(1991年)研究表明,用每天16h光照处理母鸭,松果腺重量和体积显著小于每天8h处理的母鸭;李子魏(1994年)研究发现,每天16h光照处理组高原鼠兔松果腺重量明显小于每天8 h光照处理组高原鼠兔,松果腺分泌褪黑色素量长光照组显著小于短光照组。实验证明,给动物注射褪黑色素,会引起短光照反应,摘除动物(如鸡、兔、猫和狗)的松果腺,会引起长光照反应。目前倾向性的看法是,在哺乳动物光照产生反应的过程中,眼睛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禽类,眼睛虽然也有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的,没有眼睛,光线可穿过头盖骨,作用下丘脑,引起反应。光照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导致下丘脑兴奋,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光线照射在动物眼睛上,引起视网膜兴奋,并通过视神经将这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又将这一兴奋传送到下丘脑,使之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这些释放激素,经丘脑下部-垂体门脉循环到达垂体前叶,促使垂体前叶释放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而对动物产生一系列影响,详见图5-2。光还可穿过头盖骨作用于丘脑下部,引起下丘脑兴奋,这就是“视网膜外或脑感受器(extraretinal or encephalicreceptors)”。近年来研究表明,光线可刺激低等动物松果腺,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色素,通过黑色素的变化影响机体内分泌机能。松果腺分泌的褪黑色素具有抑制哺乳动物性腺发育和机能的作用。对高等动物而言,光可通过视神经作用于松果体,减少褪黑色素的合成和释放,并作用下丘脑影响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和释放。第二节 噪声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宇航事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近10年来,美、日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噪声比过去增强了10分贝。日本的噪声也上升到环境污染的第三位。噪声不但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而且使动物产生应激,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畜产品品质变差,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2-2 光照对动物影响的机制一、噪声的概念什么是噪声?一般认为凡是使人讨厌,烦燥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因此,噪声不单独取决于声音的物理性质,而且与人类的生活状态有关。例如,听音乐会时,除演员和乐队外,其它都是噪声,但当睡觉时,再悦耳的音乐也是噪声。但是,作为感觉公害,归纳起来噪声大致可分为四类:(1) 过响声,如喷气发动机发出的轰隆声。(2)妨碍声,此种声音虽不太响,但它妨碍人的交谈、睡眠和休息。(3)不愉快声,如摩擦声,刹车声等。(4)无影响声,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噪声是一种声波,它能使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稀。空气变密时,压强就增高,空气变稀时,压强就降低。这样由于声波的存在,气压产生迅速的起伏,这种起伏称为声压,通常用P来表示,其单位是牛顿/米2(N/M2)。声压是常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小声压P0称为听阈(2×10-5N/M2),人耳刚刚感到疼痛的最大声压称为痛阈(20N/M2)。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100万倍,因此,用声压的绝对值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引用一个成倍比关系的对数声压级表示声音的大小,相对声压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其数学表达式为:LP=20lg(P/P0 )式中LP为声压级(dB),P为声压(N/M2),P0为基准声压(为2×10-5N/M2),是1000赫(HZ的听阈声压)。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dB),它是一个相对单位,这样就使听阈到痛阈百万倍的变化范围,改变为0~120分贝的变化范围。声波作为一种空气波动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能量,因此,也常用能量的大小来表示声辐射的强弱。因而引出了声强的概念。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物体的能量,单位是瓦/米2(W/M2)。其数学表达式为:L1=10lg(I/I0)式中L1为声强级(W/M2),I为声强(W/M2),I0为基准声强(10-12W/M2)。由于声强不易直接测量,而声压则较易测量,故常用声压级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二、噪声的测试测定噪声的仪器有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声级计由传声器、放大器、衰减器、计权网路和有效值指示表头等组成。声压信号通过传声器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再经过对不同频率噪声有一定衰减滤波作用的计权网络,最后在表头上显示出分贝(dB)值。频谱分析仪能分别测定各倍频带的声压级,便于对环境噪声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在现场测量中,传器的位置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原则上应离声源有较大的距离,以免读数不稳定,并应考虑墙面、地面等反射的影响,一般以相当于观察对象耳部的位置为宜。三、畜牧场内噪声的来源畜牧场的噪声,主要有三个来源,它们是:外界传入的噪声如飞机、火车、汽车运行以及雷鸣等产生的噪声。普通汽车的噪声约为80dB,载重汽车在90dB以上,速度同噪声有很大关系,车速提高一倍,噪声增长6~8dB。飞机从头上低空飞过时噪声为100~120 dB。2.畜牧场内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如铡草机、饲料粉碎机、风机、真空泵、除粪机、喂料机工作时的轰鸣声以及饲养管理工具的碰撞声。据测定,舍内风机的噪声强度,在最近处可达84dB,真空泵和挤奶机的噪声为75~90dB,除粪机噪声为63~70 dB。3.家畜自身产生的噪声动物运动以及鸣叫产生的噪声。在相对安静时,动物产生的最低噪声为48.5~63.9 dB,饲喂、挤奶、收蛋、开动风机时,各方面的噪声汇集在一起,可达70~94.8 dB。四、噪声对人畜的危害(一)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听力损伤 在噪声的作用下,可使听觉发生暂时性减退,听觉敏感度降低。当离开有强噪声的环境而回到安静环境时,听觉敏感度不久就会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力疲劳”,这是听觉的功能性变化。但长时间遭受过强噪声刺激,就会使听力下降,造成持久性听力损伤,这种现象称为“噪声性耳聋”。2,干扰睡眠 噪声会影响人睡眠的质量和数量,老年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敏感。当睡眠受到噪声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受到影响。一般来说,40 dB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 dB的噪声可使50%的人受到影响;而40 dB突然噪声使10%的人惊醒,60 dB的突然噪声可使70%的人惊醒。3,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许多证据证明,人的心脏病的发展和恶化与噪声有密切的关系。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噪声会引起人体紧张反应,使肾上腺素增加,从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在噪声较强的环境中,冠心病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在强噪声作用下,可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易疲劳、失眠等。噪声还可引起胃肠道障碍,胃液分泌异常,胃酸减少,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甚至发生恶心、呕吐。噪声的长时期作用,可引起胃病和胃溃疡。4,对胎儿的影响 研究表明,噪声会影响胎儿的体重,并导致胎儿畸形。噪声对畜禽的危害产奶量有人报道,110~115 dB的噪声会使奶牛产奶量下降30%以上,同时发生流产和早产现象。还有人指出,经常处于噪声下的奶牛,适应了噪声环境,产奶量不会下降,但突然而来的噪声可使奶牛一次挤奶量减少,正在挤奶的牛受到突如起来的噪声的影响,会停止泌乳。产蛋量严重的噪声刺激,可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软蛋率和破蛋率增加。有人对试验鸡每天给予10分钟的电铃或其它噪声刺激,结果产蛋量有所降低,死亡和淘汰率有所上升。日本有人对来航鸡每天用110~120 dB刺激72~166次,连续两个月鸡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蛋的质量下降(表5-9)。还有人用爆破声和85~89 dB的稳定噪声对鸡进行刺激,结果成年鸡、大雏和中雏都受到影响,见表5-9和表5-10。研究表明,100 dB噪声使母鸡产蛋力下降9~22%,受精率下降6~31%,130 dB噪声可使鸡体重下降,甚至死亡。表2-6 噪声对来航鸡的影响组别 平均产蛋率(%) 平均蛋重(g/枚) 软壳蛋率(%) 血斑蛋发生率(%)对照 82.9 52.0 0 3.1试验 78.0 51.0 1.9 4.6(据《国外畜牧科技资料》,增刊第二期,1975)生长肥育噪声可对动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噪声由75 dB增至100 dB,可使绵羊的平均日增重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4.生理机能噪声可使动物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也可引起动物烦躁不安,神经紧张。严重的噪声刺激,可以引起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动物死亡。噪声对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如,使垂体促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血糖含量增加,免疫力下降。据A·ижогов(1996)研究,猪舍内噪声经常高于65 dB时,仔猪血液中白血球和胆固醇含量会分别上升25%和30%。5.行为噪声会使家畜发生惊恐反应,受惊动物行为表现为,奔跑,不动,小而急剧的头部活动,最后象睡着一样。猫和兔在突然噪声下会发生惊厥,咬死幼仔。猪遇突然噪声会受惊,狂奔,发生撞伤,跌伤和碰伤,牛也有类似情况。但是许多人发现马、牛、羊、猪对于噪声都能很快适应,因而不再有行为上的反应。表2-7 噪声对成年鸡、大雏和中雏的影响组别对照试验成年鸡产蛋率 体重减少(%) (%)大雏开产日龄 产蛋率 体重(d) (%) (g/只)中雏废鸡(%)开产日龄 产蛋率(d) (%)10~3072.4 33~55160 66 1702160.5 46 1740147.1 54148.2 321524据《国外畜牧科技资料》,增刊第二期,1975有人报道,轻音乐可使鸡安静、减小因突然的声响或人员走动所引起的惊吓飞奔现象。也有人发现低强度轻音乐有助于提高乳牛的产乳量,但这方面的试验尚少,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家畜所能忍受噪声极限是多少?目前尚无材料。国际标准组织规定,人在90 dB噪声中,每天可以停留8小时,声级每提高3 dB,停留时间应减半。许多国家认为,90 dB是噪声的极限,实际上,在90 dB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仍有16%以上发生噪声性耳聋,我国1979年颁布《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工作地点噪声标准为85 dB。这是指每天在噪声环境下工作8小时而言,这个标准,可以作为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五、畜牧场噪声的控制措施控制畜牧场的噪声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好场址,尽量避免外界干扰。畜牧场不应建在飞机场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附近。2,合理地规划畜牧场,使汽车、拖拉机等不能靠近畜舍,还可利用地形做隔声屏障,降低噪声。3,畜牧场内应选择性能优良,噪场小的机械设备,装置机械时,应注意消声隔音。4.畜牧场及畜舍周围应大量植树,可降低外来的噪声。据研究,30 m宽的林带可降低噪声16%~18% 宽40 m发育良好的乔木,灌木林带可将噪声降低27%,植物减弱噪声的机理,一般认为是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和噪声波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音消耗。
课件名称:课件分类:畜牧课件类型:电子图书文件大小:1.14MB下载次数:60评论次数:14用户评分:7.6
1. 2. 3. 4. 5. 6. 7.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敏性皮炎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