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猪肉品质鉴定怎么能鉴定是不是真的?

西洋参大概要多少钱 是不是贵一点就质量就会好一些
温馨提示: 很多朋友有一个疑问,是不是越贵的东西越好呢?西洋参又称花旗参,主产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西洋参(花旗参)是一种补而不燥、男女老少皆宜的高级保健品。那么,西洋参大概要多少钱?是不是贵一点就质量就会好一些?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滋补保健用药
滋补保健关注较高商品好医生西洋参怎么样,是不是真的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西洋参怎么样,是不是真的
旗参、美国人参,与石斛、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滋补佳品。我国前市场上的西洋参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一种是国产引种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花旗参不是西洋参
花旗参,人工种植的历史在美国已愈百年,目前集中在威斯康辛州。花旗参一般需五年细心照料方可收成,收成后之土地即成废地,无法再种植任何农作物...
最好是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的,平时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可以乱用药物的,中药也是有毒性的
你好&肾阴虚还可以继续用西洋参泡水喝,服用六味地黄丸
大家还关注没有任何保健品是靠谱的;如何检验党参的功效?人参与西洋参: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事实
如果您真的要买保健品,多听听子女的或者医生的!
[余向东]没有任何保健品是靠谱的&
哇,你这么打击一大片,太偏激了吧?
非也非也,我没有打击一大片,我甚至一个保健品也不打,我说的是法理中的保健品哦;至于市场上的保健品,辣么多,我操心的完吗?
话说保健品,它的历史渊源就不说了,我们关心的是现在的保健品,辣么多,三五年出一个,五三年灭一个,哪个才靠谱啊,推荐一个呗?
你且听我说。
所谓保健品,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保健功能啊!你得有某种保健功能,单纯的食物所不能提供的保健功能。《保健食品卫生检验与评价技术》是这样定义的:“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好好体会其中的逻辑,是不是在说保健品其实是可以治病的,只不过不以治病为目的;就像武功,是可以杀人的,只不过咱不以杀人为目的。
我们再看看高于行业标准的国家法律是怎么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说得够清楚了,不解释。
可是,行业就是不服国家法律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规定,保健食品有27种有效保健功能:“
01、增强免疫力功能;
02、辅助降血脂功能;
03、辅助降血糖功能;
04、抗氧化功能;
05、辅助改善记忆功能;
06、缓解视疲劳功能;
07、促进排铅功能;
08、清咽功能;
09、辅助降血压功能;
10、改善睡眠功能;
11、促进泌乳功能;
12、缓解体力疲劳;
13、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减肥功能;
16、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17、增加骨密度功能;
18、改善营养性贫血 ;
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20、祛痤疮功能;
21、祛黄褐斑功能 ;
22、改善皮肤水份功能;
23、改善皮肤油份功能 ;
24、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25、促进消化功能 ;
26、通便功能;
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谁能告诉我,这27种“保健功能”有哪一种不是“治疗或预防功能”?把各种常见慢性病治疗个遍啊,换个马甲就不是治疗了?
你别这么挑字眼,咱老百姓不管那些,有效才是硬道理!管它保健功能还是治疗功能,有效就好。可不,就这个理,有效不就完了吗?
好吧,那么,怎么知道它有效?
我打个申请,我要生产一个保健品,叫脑钛金,它符合27条中的1、5、10、12、16。好吧,批了。
慢着,哪有这么随便啊!国家难道不审一下,验一下,你说有那些功能就有那些功能啊!
然,国家确实有审批啊,我们看看。《保健食品卫生检验与评价技术》的审批内容主要是这些:对原料和辅料要求是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及生物毒素残留量、放射性物质量等符合国家标准;要含有所声称的功效成分,要含有一定的营养素;卫生要求是重金属铅砷汞不超标、微生物大肠杆菌等不超标等等。
等等,功能,功能的审核才是最关键的吧?保健功能难道就凭申请者自说?
不错,这个最重要的标准终究是无法绕过去的!没有功能,再卫生,再不含有毒物质,又有什么鸟用?可是事实,它真的就绕过去了。《保健食品卫生检验与评价技术》6.3条,“功能要求:保健(功能)食品至少应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作用的某一种功能。”嗯,然后呢?然后具体操作时只要“标明的保健功能应与批准确认的功能相一致;不得描述、介绍或暗示产品的‘治疗’疾病作用。”这“要求”,简直啥“要求”也没有啊,难道有哪个傻瓜会和批准的功能标的不一致吗?不需要做动物实验,更不需要做人体实验,功能全凭嘴一张啊。经过如此审批的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如果也算靠谱,那是要侮辱天下人的智商吗?
现在,你想哭吗?哭一会儿去吧。
[余向东]如何检验党参的功效?
无论老外发明、发现什么,总能从老祖宗的故纸堆里找到对应的萌芽,这似乎成为证明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定律。易经对应二进制,道生一二三对应大爆炸理论,勾股弦对应毕氏定理,竹蜻蜓对应直升飞机,蹴鞠对应足球……诸如此类。医学上的萌芽也是不胜枚举,比如疫苗、麻醉、外科手术、灭菌术、导尿术、鸡尾酒疗法……等等,都被萌过芽。近二十几年风靡世界的循证医学自然不会例外,我们也“古已有之”,近有清代考据,远有宋代《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记载“相传尝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人与人参含之,一人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这一记载虽然只是“相传”,确实含有“对照试验”的思想,在中医浩瀚的典籍中,以“对照”方法来检验药物的效果,目前可能只挖掘出这么一段话来。《本草图经》这本不太被看重的著作的全部精华可能只有这一段“相传”的理想实验,仅此,也唯有此可以名垂青史。
这个试验设计自然简单幼稚,以现代眼光来完善一下会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
首先分析一下原设计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样本太小,只有两个人不能说明问题;没有采用盲法,难以排除安慰剂效应;观察指标不客观难以精确评价。
可以这样设计:选取20人,体质相近(以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指标判断,使之具有同质性,可比性),随机编号;分为两组,一组含党参,一组含外形气味和党参一摸一样的安慰剂(不能是萝卜),而参试者和观察者均不知谁含的是什么;到达终点不是看喘气,而是测量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经过这样严格的试验,如果含党参者确实优于安慰剂,我们才能初步肯定党参的功效,接下来可以扩大试验范围,着手相关基础研究。可惜的是,除了“相传”,迄今没有哪个纯正的中药过得了随机双盲对照这一关。
[方舟子]人参与西洋参: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事实
有人说中国人服用人参(Panax
ginseng)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但是在先秦文献和西汉史书中并无关于人参的记载。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两汉期间大量出现的用神学附会儒家教义的纬书这类荒诞不经的迷信著作中,如“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春秋纬》)、“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礼纬·斗威仪》),这显然是由于人参像人形而引起神秘的联想,把它当成神草。稍后,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首次将人参当成药物收入。此书托名“神农”,成书时间大约在东汉中期(公元100年左右),在唐朝时候已失传,现存版本是后人从其他著作的转载中收集起来的所谓辑佚本。在《神农本草经》中,人参被列为“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药之一,其药理则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颇类似于现在的“保健品”广告,但也不算突出,因为这类被认为久服轻身延年的上品药在书中列举了120种之多。《神农本草经》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服用人参。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记载了113个药方,其中有21个用到人参。这是首次对人参药用的记载。
此后的一千年间,人参虽也充当药用,但其地位基本上相当于一种供送礼、进贡的土特产,也和现在的“保健品”作用差不多。例如,唐末并称“皮陆”的著名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都有以感谢友人惠赠人参为题的诗。皮日休的诗最后说“从今汤剂如相续,不用金山焙上茶”,似乎也只是把人参当成好茶的代用品。宋时的风气仍然如此,苏轼有一封向友人讨土特产的信称:“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人参的地位,也不过和干枣一样属于解馋的食品。直到晚明,人参才突然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其父李言闻撰写的《人参传》,首次对人参做了详细论述,按其说法,人参几乎就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能治男女一切虚症”。人参由此身价百倍,在中原地带很快就被挖得绝种,只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还可找到,以致现在人们一提起人参,就以为是东北长白山特产,不知道在古代,山西上党的人参才被视为佳品。中医认为药草生长地点对药性影响极大,根据“相生相克”,寒带药草性温,热带药草性凉或寒,而人参的药性从古代被认为“微寒”,到近代被认为“性温”,也正反应了人参产地从南往北的迁移趋势。
明末汉人对人参的狂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东北女真族的兴起,人参采集成了女真族的一大经济来源。女真人自己并不消费人参,而是通过马市出售给中原汉人,以致万历三十五年明廷暂停辽东马市,导致女真人参积压,两年之内竟腐烂了十余万斤,逼迫他们改进制作方法以长期保存,待价而沽。到了清朝,国人对人参的狂热有增无减,每年有数万人到长白山采参,东北人参也面临着灭绝的命运。为了制止这股滥采之风,保护满人发祥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廷下令实行放票采参,严禁私采。但这并不能有效地制止冒死私采。人参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还印了参票1万张,实发6千张,近百年后,咸丰二年(1852年)所印参票已减少到753张,实发632张,野生人参在清末已难得一见。到现在,野生人参被国家定为一级保护植物,已濒于灭绝。中国市场上见到的价格惊人的“野山参”,或者是假冒的,或者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据估计,按现在的采挖速度,再过几年,野生人参也将在俄罗斯灭绝。
正是在人参就要绝迹,中国人在寻找其替代品时,西洋参开始上场。1701年,法国耶稣会教士杜德美(P.Jartoux,)来华传教,也受到中国人参热的感染,认为人参的确是一种灵丹妙药。1708年,杜德美受清廷之命绘制中国地图,去东北考察,在距离高丽边界的一个村子里见到了当地人采集的新鲜人参,依原样大小画图。日,他给传教会会长写信,附上了他绘制的人参图,详细介绍了人参产地、形态、生长状况和采集方法,并且推测在地理相似的别的地方也有可能发现人参:人参产地“大致可以说它位于北纬39度-47度之间,东经
10度-20度(以北京子午线为基准)之间。……这一切使我认为,若世界上还有某个国家生长此种植物,这个国家恐怕是加拿大。因为据在那里生活过的人们所述,那里的森林、山脉与此地的颇为相似。”
这是人参第一次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这封信发表后,影响很大。另一位法国耶稣会教士拉菲托(Joseph-Francois
Lafitau)在加拿大魁北克传教,1716年他读了杜德美的信后,意识到他所在的魁北克正是杜德美预言可能发现人参的地方。拉菲托拿了人参绘图给当地印第安人看,他们立即认出是一种他们叫做“嘎兰特区恩”(garantoquen)的草药。大多数北美印第安部落很早就已把它当药用,不过用法各不相同,用于治疗头疼、创伤、不孕等等,也没有像中国人那样把它当成灵丹妙药。实际上美洲人参和中国人参虽然属于同一个科、属,但并非同一个物种,学名后来被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定为Panax
Quinquefolium,传入中国后叫做西洋参,也称做花旗参、广东人参。
拉菲托向法国报告了西洋参的“发现”后,精明的法国商人很快就意识到他们有了一种可以从中国人手中牟取暴利的宝贝。北美各地的法国商人在和印第安人做交易时,除了收购毛皮,也开始大量地收购西洋参——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在现在美国许多皮货商也同时担任西洋参贩。1718年,一家法国皮货公司试着把西洋参出口到中国,大受中国人欢迎,从此开始了西洋参的国际贸易。北美大地出现了一股“挖参热”,华盛顿在其日记中甚至提到他曾遭遇挖参者。费城的一份文件记载说,在1788年,有一位叫丹尼尔·布恩(Daniel
Boone)的著名探险家在那里卖出了15吨西洋参。
西洋参和皮货一起成了新大陆最早的出口商品。起初这些西洋参贸易都是间接的,西洋参先从北美运到法国或英国,然后转运到中国,以致当时的中医著作误以为西洋参“出西洋佛兰西(即法国),一名佛兰参”(《本草备要》)。第一次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也是一次西洋参贸易,发生于1784年2月,“中国女皇”号从纽约出发,满载着242箱约30吨西洋参开往中国,于8月30日抵达广州,换了200吨茶叶以及丝绸、瓷器返航。在18世纪后期,每年有大约70吨西洋参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运往中国。主要地由于西洋参贸易,在1800年这一年,美国与广州港的贸易额,超过了在1925年与全中国的贸易额。据统计,在1820年到1903年之间,美国共向中国出口了1700万磅西洋参,平均价格大约每磅2.5美元。
这些几乎都是野生参。在当时,西洋参在美国北方各州的森林中随处可见,但是再多的西洋参也禁不住这种毫无节制的狂挖滥采。在1870年代开始,有些美国人开始试验西洋参的人工栽培。西洋参栽培之父一般认为是乔治·斯坦顿(George
Stanton)。1885年,他成功地在纽约州种植了150英亩的西洋参。到19世纪结束的时候,野生西洋参的供应实际上也已结束,人工栽培已被广泛采用。从1906年到1970年,美国平均每年出口21万5千磅西洋参,其中只有1951年出口量显著下降,大概是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但是即使那一年,出口量仍然达到7万7千磅。
从1960年代中叶开始,美国农业部开始统计西洋参的出口状况。从1967年到1982年,每年出口量平均增长大约9%。到1983年,出口量开始大幅度上升,西洋参再次成为美国的一种主要出口产品,每年出口量平均增长超过25%,到1994年时达到顶峰,一年出口西洋参237万磅,按金额算,最高的是1992年,达到了1亿4百万美元。但是从1994年起,一方面由于中国引种西洋参获得成功,大约可满足20%的中国市场需要,对西洋参的需求已不完全依赖于进口,另一方面亚洲出现金融危机,美国西洋参的出口也受到重大影响,以平均每年减少大约10%的速度下降。据美国农业部不久前发布的资料,在2001年,美国西洋参出口金额为2514万美元(包括栽培参1441万,野生参1073万),90%以上出口到东亚,特别是香港。
野生西洋参和栽培西洋参的价格可相差数十倍。目前市场上野山参(野生参)价格大约每磅500-600美元,移山参(森林栽培参)价格每磅200-300美元,园参(田地栽培参)价格则仅每磅20-30美元。为了避免野生西洋参也像野生人参那样濒临灭绝,美国政府对野生西洋参的采集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每年由渔业及野生生物管理局宣布哪些州可以采集野生参。
美国是西洋参的最大产量国,有25个州出产西洋参,野生参以肯塔基州产量最高,栽培参以威斯康辛州产量最高,绝大部分的西洋参产自威斯康辛。这些西洋参基本上都供出口,留在国内销售的也以卖给华人为主。近年来由于出口不景气,西洋参商人们也试图开拓美国本地市场,开始宣传西洋参的神奇作用,主要是声称它能增强人的精力,是“能量刺激剂”。在药店、超级市场也可发现西洋参制剂,但销量很小。由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至今未认可西洋参(以及人参)有任何医疗作用,因此这些西洋参制剂都是做为保健食品销售的。
西方医学界对西洋参和人参是否有医学价值以及有什么样的医疗作用仍然充满了争议。许多研究者只是简单地把中医关于参的疗效的说法视为神话或迷信,另外有些人则试图研究这些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如果参真的有药理作用的话,那么是因为其中含有某种活性物质。参根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约占干根的70%,这些构成了参的甜味),与胡萝卜根差不多。从参中提取出来的人参炔醇与从胡萝卜中提取出来的胡萝卜毒素(一种神经毒素)完全相同。民间说人参服用不当,就跟吃萝卜差不多,看来并非没有道理。参根还含有其他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提取、浓缩后表现出药性,但其含量极低,不太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参根的化学成分中,有一小部分(不到5%)属于皂甙类,构成了参的苦味。这类化学物质在多种草药、食物(例如橄榄、金瓜、大豆)中也能找到,有药理活性。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已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试图分离和鉴定出各种人参皂甙,目前已从中国人参中鉴定出了34种。其中一些人参皂甙在单独使用时,似乎和服用整个参根的作用相似,因此现在一般认为参的独特活性物质是其中的皂甙类物质。
人参皂甙主要集中在参根的外层,根须中的含量又比主根高得多,是其数倍,这与传统上认为参根内部比外层、主根比根须药性强的看法恰好相反。而且,参叶、花蕾、果肉中人参皂甙的含量比根部高得多,如果人参皂甙真的是人参的活性物质的话,传统上只用参根入药真的可说是舍本逐末了。传统上认为参越老越好,但是根据测定结果,4-5年的参根的人参皂甙含量最高。传统上还认为中国人参的药性强于西洋参,二者当然又都胜于与参同属的三七,但是人参皂甙的含量却倒了过来,以三七最高,西洋参其次,人参最低。整个都乱了套。不过我们必须记住,传统的说法未必有可靠根据,甚至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根据。例如,中医关于人参性温、西洋参性凉的说法就是源于对二者产地的误会。西洋参最早是从广州进口的,因此被当时的中医误认为是西洋南方特产,将其定为性凉药物。实际上西洋参主要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纬度与人参产地相当。
有趣的是,国内外对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差异很大,中国研究者把人参主根中的人参皂甙含量测定为2.2-5%,而欧美研究者的测定结果则大约只是其一半。不知这种差异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研究者对参的药性的信心的差异。就像以前人参被认为能包治百病一样,现在也有一些研究者声称发现了人参、西洋参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能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能力,降低疲劳度,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癌症、糖尿病等等现代世界的种种头号疾病。有一些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支持这些说法,另外的一些研究则未能加以证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参、西洋参绝对不是完全无害的补品。几年前美国医学机构曾发出警告,不可在手术期间为了“补气”而服用人参、西洋参,否则可能引起手术时大出血。
现代医学界对人参、西洋参是否有药效已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美国药典》(U.S.Pharmacopoeia)一度列入参,但在1880年将其删去。《美国国家药典》(U.S.
Formulary)也在1937年删去参,认为其医疗、保健价值只不过是中国人的想像。目前西洋参原产地的医学权威机构美国医学联合会和加拿大医学联合会都不承认参的医学价值。对参是否有医学价值,世界医学界在以后很可能还会一直争论下去。一种被认为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最大的可能是其实一种病都治不了。中国人对参的崇拜,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造成的。这种神秘感对于种参业来说,却正是其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卖点。如果参能够被证实的确有某种疗效,如果参的活性物质能够被真正鉴定并合成,那么种参业可能就要完成其历史使命了。
(载《科学世界》2003年第2期)
附:人参药理作用的补遗  巴人
找出方舟子2003年写的《人参与西洋参: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事实》。读后发现文中关于人参的历史很有趣,但是关于人参的药用价值有一些需要补充的。(老朱按:行文伊始,我们就能看出学者巴人对方舟子还是很尊重的)
1、美国药典U.S.Pharmacopoeia和美国国家药典U.S.National
Formulary自1975年起就已经合并为一本,叫做U.S.Pharmacopoeia and U.S.National
简称(USP-NF)。老方在文中正确地提到了美国历史上曾经将人参从药典里去除的事实,但是如果老方在2003年写该文的时候仔细地查一下美国药典的官方网页()就会发现,早在2000年《药典论坛》(Pharmacopeial
Forum)Vol.26, No.3上,
USP-NF已经刊登了关于西洋参和东方人参(即中国参)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这些标准在2005年的版本中已被正式收录(USP 28 /NF
23 2005)。
【方舟子按:我没有注意到2005年又收入了药典,可能是近年来参制品做为保健品也开始在美国有一定市场,需要给定个标准吧】
2、“美国医学联合会和加拿大医学联合会都不承认参的医学价值。”我不知道方舟子文中这段消息的出处是什么,如果老方有时间的话,烦请告诉我。另外我不知道老方所说的医学价值是指的什么?有无英文原文?如果是指临床价值(CLINICAL
BENEFITS),那么据我所知,这两个美国医学专业的官方机构对任何未经FDA批准的药物的临床价值都不会承认的,与我们这里讨论的人参是否真的有药用价值其实关系不大。
【方舟子按:我说的医学价值当然是指医疗价值】
3、关于人参根或茎叶以及三七人参皂苷含量。西洋参,中国参以及三七等植物及其各部位都含有相当丰富的皂苷成份。但是各种皂苷化合物如Rb,Rc,Rg等各有不同的药理活性,由于上述各种皂苷在不同植物或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比例不同,服用该植物或植物部位所可能产生的药物作用也会不同。
4、关于人参的临床实验结果问题。我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由于经费不足,国外的这些临床实验样本都不大,造成结果的统计学差异比较不易呈现显著性。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外的人参临床实验所用人参的剂量可能都是偏低的。可能由于无法确认原人参的质量,包括农药残留等问题,许多临床实验都是用的人参提取物,每日用量都在100-400毫克。以用的最多的瑞士生产的所谓人参标准提取物产品G-115(Ginsana,Pharmaton
Company of Lugano,
Switzerland)为例,该产品的总皂苷含量是4%。按每日剂量400毫克算,其皂苷总摄入量是16毫克/天。相反,中国药典上对人参的推荐剂量是3-9克/天,按人参皂苷在人参根部的含量为4%算,每日人参总皂苷的摄入量是120-360毫克。因此,传统中医人参的临床用量几乎是国外大部分临床实验剂量的10倍以上。那么,究竟是哪个剂量比较合理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作详尽的人参皂苷药物代谢研究,可惜至今报道的人参皂苷的药代研究很少。但是大多数人都同意人参中的皂苷在肠道内的吸收效率是很低的(低于&1%)(Hasegawa,H.,et
al.,Planta
Med,):453-7)。根据我所有的资料,绝大部分动物实验所报道的人参总皂苷的有效剂量都在10-50mg/kg以上(我们实验室在肿瘤模型上的结果也与此一致),即使按照体表面积大致换算,将人的剂量折为小鼠剂量的1/10,也要1-5mg/kg。即一个60公斤的成人,每日的有效总皂苷剂量为60-300mg,按人参皂苷在干燥后的人参根部的含量为4%算的话,折合成人参为1.5-9克。其实我这里用1/10来从小鼠剂量来推算人的剂量是用于毒理试验时为了安全而采用得很保守的算法,在观察药效时,可能人的剂量要更高才行。在没有充分的药代数据支持的情况下(例如不知道皂苷在人体不同组织的分布和积累程度等等),显然传统中医给的人参的剂量更可能有效些,而国外的许多临床实验所用的剂量可能是偏低了。如果剂量不足,加上病人的数量不多,有些不很敏感的观察指标得不到显著性结果也就不奇怪了。在对人参的药代所知甚少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剂量来做临床疗效观察,即使是双盲对照,也是不够科学的,尤其是阴性的结果更加不能作为结论。
【方舟子按:应该是临床试验样本不大,才容易出现显著性吧?所以对那些在小样本中有显著效果的试验才需要加大样本以消除样本过小的偏差。如果在小样本中显著性都不表现出来,一、二期临床都没过,还有必要做三期临床吗?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参进行研究并不是刚刚起步的,而是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到现在还需要找借口为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开脱,这是不是有点不太正常?】
5、所以我说,中国人的药,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做个临床实验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事情,我是真不明白,国内那么多的医院,那么多的能人,大家宁肯为中医中药的疗效吵成一锅粥,何不齐心协力地合作起来,做一些大规模的,全国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花个几年的时间,把咱们老祖宗几个最传统的中药的临床疗效搞一个水落石出呢?居然还有人提议要国家把中医药的研究全部取消,都去搞主流医学!你以为主流医学是容易搞得么?老实说,就凭我们国家目前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水平和科研财力,要想搞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西药,还早得很呢。当然我不会愚蠢到提倡不搞主流医学研究,但是我们中国人做新药的本钱不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中草药及其方剂么?请各位想想看,许多常用的中草药,虽然其疗效按照今天的医学标准的确不肯定,但是千百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吃过了,其人体毒性至少比任何新开发的西药要清楚的多吧?这可是咱们中国人祖祖辈辈以药物中毒甚至性命为代价筛选得到的!对这些传统中草药方剂,挑选一些个案的积累比较丰富的,花点钱做个认真的II期临床实验总不至于是浪费吧?万一真有用呢?不要告诉我因为中医理论的不合逻辑无可理喻所以中医中药就是垃圾。我也根本不懂那些理论。可是研究药物的人都知道,有多少西药的临床效果和当初理论的设想是一回事的?伟哥原来的理论是针对心血管药物的,可是临床上一试心血管疗效不怎么样,倒把裤裆里的那个玩意儿给弄起来了。你说你是信理论还是信临床结果?人家回过头去再做临床研究认认真真地证实了一番,同时把那个理论捏来掰去用来解释临床作用,你敢说那是伪科学么?紫杉醇在开发的时候说的药理机制是抑制细胞微管活性造成癌细胞死亡。现在的教科书上也都这么说。你去问问研究紫杉醇药理的人,还有几个相信那是该药物造成细胞死亡的唯一机制?这种理论上歪打,临床效果上正着的西药是幸运的。因为它们总算还做成了药。FDA批准进入临床实验的新药中,大部分的是理论上漂亮,临床疗效一塌糊涂的。你会因此就说那些理论都是骗人的巫术么?理论永远是需要不断修正的假说,临床结果才是铁打的事实。老方说“废医验药”,说实话,这“医”废不废我还真不那么关心,反正没有这个理论可以有那一个理论,但“药”是一定要验的。不说许多中草药的疗效有许多“个案”的临床经验和实验室数据的支持,光冲着我们祖先做出的牺牲,不验一下这些药到底有没有用,也实在对不起他们!
【方舟子按:国内这类中药临床疗效研究浩如烟海,但是在实验设计上问题多多,因此难以让人接受。综述可见BMJ
6、还想对鼓吹国家把中医药的研究全部取消的朋友们说几句话。你们说中医药所宣称的疗效都是个案的宣传,没有经过双盲对照严格的临床实验检验,这的确不错。可是你们说中医药无效,又有多少双盲对照的临床数据作为依据呢?如果你是个认真的中国人,就大家一起来做一点认真地研究,不信的人可以设法证明哪些部分的中医中药是垃圾,信的人可以证明哪些不是垃圾。哪怕你自己不做,支持一下做的人也可以。如果您既不做也不支持,那我求您靠一边去,想说什么说什么,只是千万不要试图做什么事情,挡住了那些想把老祖宗的中医药搞个水落石出的死心眼的中国人的道。
【方舟子按:这个把举证的责任搞反了。如果无效性也需要临床试验为依据,那么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声称有效。我们只是希望中药应该与西药采取同一标准,在未证明其有效性之前不能声称有疗效。】
喝蜂蜜的注意了:这几种蜂蜜根本不存在!?你喝的到底是啥?
现在这市场上蜂蜜种类是五花八门啊,这花那花的。不过,告诉你,有八种蜂蜜根本不存在,买的时候注意了!
根据蜂蜜新国标,蜂蜜是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质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而糖浆混合植物香精的蜜则是不合法的假蜂蜜。金银花蜜、玫瑰蜜、雪莲蜜、桃花蜜……这八种蜂蜜根本不存在!看下图了解,学会辨别,下次看到这些蜂蜜,千万别买!
再重复一遍啊!金银花蜜、玫瑰蜜、雪莲蜜、桃花蜜、银杏蜜、葡萄蜜、松花蜜、玄参花蜜,这八种蜂蜜根本就
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啥叫蜂蜜啊,那得是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花丛中去辛勤采的,你这拿花泡的成啥事了?顶多算个花茶。
辨别真假蜂蜜也有招,马上来教您!
蜂蜜该怎样喝呢?
时间上:建议饭前一到两小时,或者饭后一到两小时冲服。
用量上:成人每天约20克,儿童每天10克左右。一岁以下儿童不建议服用。
冲服方式:最好用六十度以下温开水冲服,否则容易破坏营养成分。
喝蜂蜜也有禁忌
从中医角度讲,蜂蜜性平味甘,有补益脾胃、润肠通便的作用,能缓解口干、鼻干、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问题,还有安神的功效。蜂蜜还能滋阴润燥,
适合阴虚火旺的病人。如因鼻敏感而有鼻干、红肿症状的人,可通过服蜂蜜来改善。但体质寒湿的人,或身体常出现水肿的人,食用蜂蜜反而会加重湿气,弊大于利。所以在食用蜂蜜前,应考虑个人体质。
此外,选蜂蜜,也要视个人体质而定。不同蜂蜜来自不同的植物,枸杞、龙眼、党参、山楂蜜等偏温性,有补益的作用;银杏、黄连、枇杷、菊花蜜、冬蜜、百花蜜等偏凉性,有清热的功效。
美国《医药日报》载文刊出“蜂蜜的四大美容功效”:
除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表示,蜂蜜具有抗菌属性,由于黏性强的缘故,它可以在抗菌治疗的同时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抵御各种感染。用干净的棉签蘸点蜂蜜涂抹在痘痘上,保持20分钟后洗净即可。
去死皮。去除死皮可促进血液循环,让皮肤更光滑靓丽。将适量红糖、蜂蜜和柠檬汁混合成有一定稠度的磨砂膏,然后涂抹在皮肤上,以画圈的动作按摩约30秒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根据皮肤具体情况,通常每周3~4次,美肤效果明显。
滋养发稍。将1茶匙蜂蜜、1茶匙椰子油和两大汤匙苹果醋混合搅匀,就能自制发膜。洗头之后,将自制发膜由耳边头发涂抹至发梢。自制发膜中的蜂蜜和椰子油都有滋润保湿功效,苹果醋有助净化头皮,去除污垢。
脱毛。将1茶匙蜂蜜、1汤匙白糖和几滴柠檬汁放入碗中搅匀后,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直到混合物成糊状。待温度降至不烫时,将蜂蜜糊抹在一块布条上,然后贴在需要脱毛处。等待数秒钟后,绷紧皮肤,将布条朝毛发生长相反的方向拉动。脱毛后皮肤可能稍微发红,这很正常,抹点芦荟凝胶即可缓解。
来源:@人民日报(ID:rmrbwx) @华西都市报
震撼您心灵的漫画!
现在的人,平时不注重防病保健,不注重规律的生活,病了就住院打吊水针,大把大把地吃药,所以不可能长寿,因为药都是有副作用的,把这个症状压下去了,也就同时把人的正常排病反应和过程压下去了,人是暂时舒服了(所谓病好了,其实是把症状压下去了而已,是中断了身体的排病反应),但却把那个病给治出来了,治不胜治,直到将身体的正常机能全部破坏掉,人就死了,怎么可能活到天年?所谓天年,就是人能够活到100多岁,自然死亡。&
中国的古人喜欢将一些有保健作用的东西,制作成小吃,平时天天吃,养成习惯,其实就是在天天保健。我这儿有一份材料,讲的是百岁老人阎凤霞,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的故事,你写出来,让大家看一看,是不是有些个启发?人是可以不生病的,是可以老来不过分衰弱,还能够自理的,是可以健健康康的。
一、两款小吃,吃得浑身没毛病&
今年100周岁的阎凤霞,早年居住在辽宁省北镇县,上世纪40年代来到沈阳定居,曾经做过农民,也给人当过保姆。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她始终没有离开过两样小吃——姜片和陈皮。阎凤霞制作姜片的方法很独特:将生姜洗净、去皮、切片,然后在盘子上撒一层白糖,接着摆上一层姜片,再撒一层白糖,再摆一层姜片……最后把姜片拿到阳光下晒,晒干后,就可以放在嘴里含服了。阎凤霞的女儿说,她印象中,老寿星一天也没离开过这个东西,一日中要吃上四五片。&
阎凤霞还喜欢陈皮。她经常把被人剥下的桔子皮晒干,然后切成细丝,和制作姜片一样,用白糖调味儿,最后晒干冲水喝。家人说,100岁的阎凤霞至今不咳嗽、不便秘、不腹泻,可能就和这两款小吃有关系。
二、小动作活筋络,百岁还能够自理&
除了养生小吃,阎凤霞还有几个养生小动作。平常,家人们常能看见她在自己的卧室里不停地搓手,拍打身体,或者用十个手指梳头。如果偶尔安静下来,那她一定是打开了自己的布包,改制一些自己不中意的衣服或者缝补袜子。
三、知足心安的好心态,养精更养神&
虽然生在100年前,但是家人很少听阎凤霞念叨从前的事。相反,老寿星对当前的事情很感兴趣,家人从外面回来,她第一句要问的是,市场上几样大众蔬菜的价格,然后若有所思地念叨:“涨价了,涨价了。”接受采访前,家人告诉她有记者要来,本以为100岁的老人不知道啥叫记者,可是阎凤霞却关切地问:“采访我,给我上报纸还是上电视?”前不久,老寿星表达,最大的心愿是有一个MP5,能看电视,能听小曲儿。在家人的帮助下,这个心愿很快就实现了。&
阎凤霞的女儿说,老寿星最大的特点是心安知足。家里包饺子,她会笑着说:“又包饺子了,这日子真好。”晚上快睡觉了,她也会笑着说:“一个屋就住一个人,这条件真好。”如果找不出让自己高兴的事儿,她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看小人书,或者看报纸,看画报。看着看着,她就笑了。
四,感冒了,就在床上躺两天&
“阎王爷把我给忘记了。”这是阎凤霞常开的玩笑。原来,老寿星很少患病,很少吃药。即使有个头痛脑热,老人采取的也是纯自然疗治:在床上躺两天,在此期间按照平时的饭量吃东西,两天之后一起床,病就好了。
五、专家分析:干姜散寒,陈皮养胃&
阎凤霞制作的干姜小吃,最大的功效在于散寒,调节脾肾阳虚。人怕寒,一寒百病生。尤其是老年人,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容易侵犯人体,感冒了打吊水针,是寒上加寒,把病往更严重里搞,是将症状压下去,让人感觉舒服,好象好了,并且把身体机能破坏掉。没有症状了,并不是真好了,是病被藏起来了。而干姜能够调节人体阳气,滋补肾阳、脾阳,从而保证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这是阎凤霞百岁高龄却没有明显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而陈皮有健脾、理气的功效,对促进消化机能,保证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起到良好作用。(此资料转载于老人天地)&
别小瞧中国古人的智慧啊,将保健贯穿在整个的生活过程中,就是在全面保养自己的身体,不生病,至少不生大病,不好吗?凡是坚持用陈艾绒泡脚的,身上的病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是不是毒气都慢慢给发出来、排掉了?
14种被吹上天却没啥卵用的食物,别再当冤大头了!
01、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子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子也永远吃不胖。瘦得皮包骨,一点也看不出血色。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买起来了。
实际上: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二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高端、健康,再加上包装上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其实“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高钙奶,喝了也白喝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等于白喝,普通牛奶就够了!
05、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鱼油,吃还是不吃?&
据外媒报道,《心、肺和循环》杂志刊登一项澳大利亚研究指出,鱼油并不能预防心脏病,现在国家心脏基金会(National
Heart Foundation
)正在根据这个结论重新审查之前的鱼油饮食建议”。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如希腊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饮食或营养品补充欧米茄-3脂肪酸,与降低心脏病、中风或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没有明显关联。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史蒂文·尼森教授说:“从来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鱼油)在临床上有益。韩国一项涉及两万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果。相反的报道更多,如对高血脂的调节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等等。面对截然相反的报道和知识介绍,消费者如何取舍呢?鱼油吃还是不吃呢? 
鱼油中富含ω-3系列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问题是降低血胆固醇和血液粘稠度,并把胆固醇看作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和“元凶”。另外,从理论上说,鱼油的中ω-3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又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是平衡ω-6系列脂肪酸的主要脂肪酸,对预防多种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将鱼油看作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佳品。  
但是,任何营养品都有双重作用,适量摄入有益健康,过量则有害健康,鱼油也不例外。鱼油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讲,确有调理作用。但如果过量摄入,总胆固醇降低、血液稀释,同样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增加脑出血、脑溢血发病率。  
另一方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是抗氧化,因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后才会滞留在血液中不被利用,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到管狭窄,才会引发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现象。而鱼油是非常容易被氧化的脂肪酸,过多摄入无疑会增加被氧化的几率,消耗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加速人体的衰老。  
说了半天,鱼油到底需要不需要补充呢?我认为,正常人没有必要特意补充,经常吃一些海产品和鱼类完全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有人说只有深海鱼才含有ω-3脂肪酸,其实这是误导,虾米、墨鱼、鱿鱼、小黄鱼、带鱼等都含有ω-3脂肪酸,部分河鱼也含有ω-脂肪酸,只是含量较低就是了。有血脂异常的人也最好通过食物进行调理,如确需要补充鱼油,也应该在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又何况前面引述的多家报道对鱼油作用的质疑,因此,真的不要迷信鱼油的作用,弄不好还会毁了健康。
06、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了,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哇。
实际上: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鸡蛋才是最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人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07、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在这个假酒无处不在的时代,和谁有仇就劝他喝酒!)
医生表示,解酒药解酒的功效微乎其微,而且长期服用还对身体有害。&&&
解酒药几乎都是保健品&&&
昨天,杨家坪的几家大型连锁药店内,当问到“有没有解酒药”时,药店的销售人员总是热情接待,表示解酒药一直销量不错,特别是最近正临春节,销量更是比平时还好。&&
在货架上,解酒药品种多,剂型也多样,主要为口服液、胶囊、药片等。有些解酒药的主要成分是牡蛎精粉、维生素C、牛磺酸、淀粉、蔗糖;有的则是由茵陈、龙胆草、黄芩、猪胆膏、栀子、当归、白芍等中药组成。成分不同价格不同,一般从35元到300元不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所谓的解酒药外包装上并没有药品标识,几乎都标注为“保健品”,说明书上也多以“护肝解毒、加速解酒”为药物的主要功效。
&&&七成人认为解酒药没效果
解酒药真能解酒吗?昨天,记者街头采访了35名男性市民,其中有30人平时要喝酒。30人中,有17人表示从来没有服用过解酒药,理由很简单——是药三分毒,而且也不相信有效果。&&
服用过解酒药的13人,有10人坦言,解酒药并不能解酒。&&&
杨家坪一单位担任企划主管的杨力表示,因为工作饭局多,半年前,妻子给他买了解酒药,“说是喝酒之前服用,喝酒时就能缓解酒劲,也就是能多喝几杯。”但最后,杨力喝了和平时差不多的酒,该醉的时候还是被同事送回了家。&&&
“酒龄”超过20年的市民刘先生说,他吃过解酒药,但并没感觉到有多大功效,而且服用过后还有一股怪味。&&&
采访中,只有三人表示解酒药确有解酒效果。27岁的唐斌说,自己服用过解酒药。那次喝酒后明显感觉,已喝到平时醉酒的量了,但整个人还很清醒。
&&&医生:临床上没有解酒药
“临床上并没有解酒药。”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医生冯晓霞表示,市场上销售的解酒药都是商家的一个噱头,它们大多是通过加快肝脏的代谢来降低转氨酶,从而达到解酒的功效,解酒的功效十分有限。
冯晓霞说,值得注意的是,解酒药并不能解除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等器官的伤害,只是缓解喝酒后的不适感,比如头晕、呕吐、泛酸等,比如含有葛花、葛根、白芍、桑椹等中药成分,确实具有解酒护肝的功效。
不过,有的商家在解酒药里添加了利尿剂、兴奋剂、激素等成分,人吃了后会在短时间内感到清醒、亢奋,但长期服用将伤及肝胃。&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
0.7%,人就会死亡。 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
喝酒前吃什么不容易醉?&
1、喝酒之前,吃饭只能吃7份饱,且不可大量饮水。(这是为了留下肚子好喝酒)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可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饮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最要省事哈)
3、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4、酒后多喝点蜂蜜水,防止宿醉。
5、喝酒之前可以喝一些氨基酸饮料,有些氨基酸能够解酒护肝,喝酒前先饮用一瓶的氨基酸饮料,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分解酒精,保护肝脏和肾功能等。
此外,蜂蜜水可以缓解醉酒后的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饮酒解酒大忌
酒后喝茶:许多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酒后往往爱饮茶,想以之解除酒燥,化积消食。但是中医理论认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上升,肺气增强。而茶味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不利。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最终成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体外。而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产物过早地进入肾脏,而损害肾脏。虽然与肾脏的代偿能力相比,这种损伤不易立即被发现,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损伤后,后果不佳。
吃海鲜喝啤酒:啤酒里面含有维生素B1,B1
是一种催化剂,可以让嘌呤转化成尿酸,当尿酸值高到超出身体的代谢能力,储存在关节附近,就出现关节肿痛,即痛风。
喝酒脸红: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
08、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09、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症、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11、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第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2、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是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最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青海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4、蜂胶,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制作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咯?
实际上: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平民中药”,养生经济实惠,记住这几味!
说到补品,很多人首先想到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价格不菲。中医专家指出中药养生在生活中很实用,也很常用,药茶、食疗等常会用到,百合、枸杞、陈皮、大枣等“平民”中药,若能使用得当,可保健养生。
又名百合蒜,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
味甘微寒质润,能养阴润肺补虚、止咳化痰生津,是肺阴虚燥咳、肺痨嗽血之主药,但对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多配制成药膳。
又名酸枣核,味甘酸,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本品宜心肝血虚之人。
凡有实邪郁火者慎服,注意不宜炒焦,以免失去安神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此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人体大有裨益,久服可以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可煮枣汤或煮粥食用。
本品甘寒质润,功效养阴生津、润肺养胃、清心益脉,润肠通便。
具有滋养作用,长于养阴生津,主治肺阴不足,燥热咳嗽,胃阴亏乏,口渴舌干,心阴亏损、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产后缺乳,对冠心病、糖尿病、小儿夏季热有疗效。若脾胃阳虚及痰湿偏盛之人均不宜用。
本品味重而纯,阴中有阳,功能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衰老,久服能轻身耐劳,泽肌肤,好颜色,令人长寿,为补益强壮保健之佳品。
凡中老年人肝肾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头晕目暗,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尤宜常服。因本品性质滋腻,故有外邪湿热及脾虚湿蕴便溏者忌用。
又名红枣,本品津液浓厚,其昧甘美,营养丰富,药力平和,既是寻常之食品,也是常用之药品。
久服或入药膳、有补气血、益脾胃、通九窍、和百药、润肤延年等养生保健功效。凡体质虚弱或欲抗衰老延年者均可食用。民间有谚语:“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但凡湿盛痰凝、食滞虫积及龋齿者慎用。
性凉味苦甘,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功效,临床验证确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
微炒沏水饮用,清香扑鼻,有“中国咖啡”之美称。但长时间饮用决明子茶,会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本品味苦涩性平,功能清心安神、收涩止血、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可治心烦闷乱、各种内出血证及脱肛有效。
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可以减肥、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胆囊炎。年老体虚,有脑动脉硬化、有中风偏瘫病史者,宜经常食用,但虚者禁用。
又名橘皮,本品辛温芳香,功善理气化痰,健脾和胃,常用于脾胃气滞或痰湿内阻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脘闷、咳嗽气喘等症。
现代研究从本品中提取橙皮苷,制成橙皮苷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甲基橙皮苷,具有维生素P类药的作用,用于扩张冠状动脉,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疗效,可作为老年人延年益寿,中年人健身防衰的保健药品。本品辛苦温燥,易伤津助热,阴虚及内有实热者忌用。
医理: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
养生秘籍:陈皮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煲汤的佐料,煲油腻的汤水和豆类的汤水可以放一些陈皮,能够化气和化滞。
注意:陈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层白色的东西,这样甘香味就会很好,不然煲出来的汤会有点涩味。
田七(又名三七、金不换、三七参、血参、山漆、佛手山漆、田漆、田三七。)
医理:田七是参类的一种,有着滋补的作用,而且田七原来是跌打药,有着通筋活络、活血祛瘀的药理性。
养生秘籍:因为现在社会正步入老年化,同时冠心病患病率也呈年轻化了,所以我们经常用田七煲汤,可用于调理冠心病。
注意: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处理田七最好就是用鸡油微火炒至微黄,冷却后用锤子敲碎,这样做可以改变它的作为跌打药的属性,以增强田七的滋补效用。
医理:有补腰、壮肾、固肾的作用。
养生秘籍: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花生杜仲牛尾汤,这款汤有补血、益肾、强筋骨的功效。花生(60克)洗净浸泡;杜仲(20克)置锅中洒上淡盐水,慢火炒干;牛尾洗净后放滚水中煮沸10分钟,再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约12碗水,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便可。
注意:杜仲应先去掉尘埃,置锅中,溅入少许淡盐水,炒干。因为中医说“咸入肾”,指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
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
医理:茯苓性平味甘,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广东天气常年燥热,广东人通常用茯苓来清热解毒祛湿。
养生秘籍:土茯苓煲龟汤可清热解毒。这里再介绍一道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即可。
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时忌茶。
医理:淮山作为保健食品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它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
养生秘籍:鲜淮山是广东人的一种日常食物,可煲汤炒菜,当作蔬菜食用。其中用来煲汤是最多的,比如党参淮山猪腱汤、童鸡响螺淮山汤、淮山圆肉炖猪手等等,都是广东人比较喜欢的汤。
注意:选购淮山时,最好挑选原条生晒的淮山。这类淮山呈粉黄色,显得更养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咖啡品质鉴定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